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夏縣白沙河傳統文化有哪些

夏縣白沙河傳統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6 01:50:43

Ⅰ 山西省第一批傳統文化振興企業都有哪些

山西省第一批傳統文化振興企業,
山西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文化遺產十分豐富。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口頭傳說、禮儀節慶和手工技藝等,其種類之繁多、形式之多樣、內容之豐富,為世人矚目,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非常重要,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山西省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05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董永傳說* 運城市萬榮縣* 2 Ⅰ-2 民間傳唱史詩《楊家將》 山西大學 3 Ⅰ-3 廣武傳說 朔州市山陰縣 4 Ⅰ-4 趙氏孤兒傳說 陽泉市盂縣運城市新絳縣 5 Ⅰ-5 萬榮笑話 運城市萬榮縣 6 Ⅰ-6 司馬光傳說 運城市夏縣 7 Ⅰ-7 牛郎織女傳說 運城市永濟市晉中市和順縣 二民間音樂(共計1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 Ⅱ-1 左權開花調* 晉中市左權縣* 9 Ⅱ-2 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縣* 10 Ⅱ-3 五台山佛樂* 忻州市五台縣* 11 Ⅱ-4 晉南威風鑼鼓* 臨汾市* 12 Ⅱ-5 絳州鼓樂* 運城市新絳縣* 13 Ⅱ-6 上黨八音會* 晉城市*長治市長治縣、長子縣 14 Ⅱ-7 文水鈲子* 呂梁市文水縣* 15 Ⅱ-8 太原鑼鼓 太原市 16 Ⅱ-9 晉北鼓吹 忻州市忻府區、五台縣大同市陽高縣 17 Ⅱ-10 恆山道樂 大同市陽高縣 18 Ⅱ-11 上黨樂戶班社 長治市 19 Ⅱ-12 臨縣大嗩吶 呂梁市臨縣 三 民間舞蹈(共計1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0 Ⅲ-1 獅舞(天塔獅舞)* 臨汾市襄汾縣* 21 Ⅲ-2 走獸高蹺* 運城市稷山縣* 22 Ⅲ-3 翼城花鼓* 臨汾市翼城縣* 23 Ⅲ-4 臨縣傘頭秧歌 呂梁市臨縣 24 Ⅲ-5 稷山高台花鼓 運城市稷山縣 25 Ⅲ-6 踢鼓秧歌 朔州市 26 Ⅲ-7 平定武迓鼓 陽泉市平定縣 27 Ⅲ-8 壽陽愛社 晉中市壽陽縣 28 Ⅲ-9 汾陽地秧歌 呂梁市汾陽市 29 Ⅲ-10 朔州喜樂 朔州市 30 Ⅲ-11 背鐵棍(抬閣、撓閣) 清徐縣、祁縣、萬榮縣、代縣 31 Ⅲ-12 原平鳳秧歌 忻州市原平市 32 Ⅲ-13 榆社霸王鞭 晉中市榆社縣 33 Ⅲ-14 武鄉頂燈 長治市武鄉縣 四戲劇(共計2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4 Ⅳ-1 晉劇* 省文化廳* 35 Ⅳ-2 蒲州梆子* 臨汾市*運城市* 36 Ⅳ-3 北路梆子* 忻州市* 37 Ⅳ-4 上黨梆子* 晉城市*長治市 38 Ⅳ-5 雁北耍孩兒* 大同市* 39 Ⅳ-6 靈丘羅羅腔* 大同市靈丘縣* 40 Ⅳ-7 秧歌戲(朔州秧歌戲*、繁峙秧歌戲*、襄武秧歌、壺關秧歌) 朔州市朔城區*忻州市繁峙縣*長治市襄垣縣、武鄉縣、壺關縣 41 Ⅳ-8 道情戲(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神池道情戲、洪洞道情戲) 朔州市右玉縣*呂梁市臨縣*忻州市神池縣臨汾市洪洞縣 42 Ⅳ-9 二人台* 忻州市河曲縣* 43 Ⅳ-10 鑼鼓雜戲* 運城市臨猗縣* 44 Ⅳ-11 皮影戲(孝義皮影戲*、侯馬皮影戲) 呂梁市孝義市*臨汾市侯馬市 45 Ⅳ-12 碗碗腔(孝義碗碗腔*、曲沃碗碗腔) 呂梁市孝義市*臨汾市曲沃縣 46 Ⅳ-13 祁太秧歌(太谷秧歌、晉中秧歌) 晉中市、太谷縣、祁縣 47 Ⅳ-14 晉南眉戶 臨汾市運城市臨猗縣 48 Ⅳ-15 上黨落子 長治市潞城市 49 Ⅳ-16 線腔 運城市芮城縣 50 Ⅳ-17 孝義木偶戲 呂梁市孝義市 51 Ⅳ-18 碓臼溝秧歌 大同市 52 Ⅳ-19 賽戲 朔州市 53 Ⅳ-20 上黨二簧 晉城市城區 五曲藝(共計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54 Ⅴ-1 潞安大鼓* 長治市* 55 Ⅴ-2 太原蓮花落 太原市 56 Ⅴ-3 襄垣鼓書 長治市襄垣縣 57 Ⅴ-4 陽泉評說 陽泉市 58 Ⅴ-5 晉東南說唱道情 長治市屯留縣晉城市陽城縣 59 Ⅴ-6 河東說唱道情 運城市鹽湖區、永濟市 60 Ⅴ-7 沁州三弦書 長治市沁縣 六雜技與競技(共計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1 Ⅵ-1 撓羊賽 忻州市 62 Ⅵ-2 心(形)意拳 晉中市 七民間美術(共計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3 Ⅶ-1 中陽剪紙* 呂梁市中陽縣* 64 Ⅶ-2 平陽木版畫 臨汾市 65 Ⅶ-3 山西麵塑藝術(定襄麵塑、聞喜花饃、焙面麵塑、新絳麵塑) 忻州市定襄縣運城市聞喜縣、新絳縣晉城市陽城縣 66 Ⅶ-4 山西民居磚雕藝術 省非遺產保護中心山西省民居雕刻藝術研究會 67 Ⅶ-5 黎侯虎(布藝老虎) 長治市黎城縣 68 Ⅶ-6 廣靈染色剪紙 大同市廣靈縣 八民間手工技藝(共計1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9 Ⅷ-1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晉城市陽城縣* 70 Ⅷ-2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晉中市平遙縣* 71 Ⅷ-3 杏花村汾酒釀制技藝* 呂梁市汾陽市* 72 Ⅷ-4 山西老陳醋傳統釀制技藝* 太原市清徐縣*省非遺保護中心 73 Ⅷ-5 山西麵食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西晉餐文化研究會 74 Ⅷ-6 雲雕製作技藝 運城市新絳縣 75 Ⅷ-7 地窨院建築技藝 運城市平陸縣 76 Ⅷ-8 長子響銅樂器製作技藝 長治市長子縣 77 Ⅷ-9 交城琉璃咯嘣製作技藝 呂梁市交城縣 78 Ⅷ-10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製作工藝 陽泉市平定縣 79 Ⅷ-11 新絳縣澄泥硯傳統製作工藝 運城市新絳縣 80 Ⅷ-12 郭杜林晉式月餅製作技藝 太原市 81 Ⅷ-13 絳州飛龍製作技藝 運城市絳縣 82 Ⅷ-14 梨花春酒傳統釀造工藝 朔州市 83 Ⅷ-15 汾陽王酒傳統釀造工藝 呂梁市汾陽市 84 Ⅷ-16 上黨堆錦藝術 長治市 85 Ⅷ-17 太谷餅傳統製作工藝 晉中市太谷縣 九傳統醫葯(共計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6 Ⅸ-1 傅山養生健身術(八珍湯、傅青主女科、傅山傳說) 尖草坪區 87 Ⅸ-2 龜齡集酒葯傳統製作工藝 晉中市太谷縣 十民俗(共計1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8 Ⅹ-1 民間社火* 長治市潞城縣* 89 Ⅹ-2 堯王傳統祭祀文化 臨汾市 90 Ⅹ-3 舜王傳統祭祀文化 運城市晉城市 91 Ⅹ-4 禹王傳統祭祀文化 運城市 92 Ⅹ-5 關公文化 運城市 93 Ⅹ-6 河東鹽池文化 運城市 94 Ⅹ-7 寒食節 晉中市介休市 95 Ⅹ-8 洪洞大槐樹根祖文化 臨汾市洪洞縣 96 Ⅹ-9 後土文化 運城市萬榮縣 97 Ⅹ-10 騾馱轎 朔州市 98 Ⅹ-11 晉祠廟會(水母娘娘的傳說、晉陽風火流星) 太原市晉源區 99 Ⅹ-12 走親習俗 臨汾市洪洞縣 100 Ⅹ-13 河曲河燈會 忻州市河曲縣 101 Ⅹ-14 背冰 運城市芮城縣、永濟市 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共26項,涉及保護單位54家)
一、民間文學(1項,涉及保護單位2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1 Ⅰ-4 趙氏孤兒的傳說 清徐縣清源鎮大北村村民村委會 1 襄汾縣東汾陽村 2
二、傳統音樂(3項,涉及保護單位3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2 Ⅱ-3 佛教音樂 左雲楞嚴寺佛樂 左雲縣文化館 3 3 Ⅱ-10 道教音樂 柏林坡道教音樂 絳縣文化館 4 4 Ⅱ-12 嗩吶藝術 吉縣嗩吶 吉縣文化館 5
三、傳統舞蹈(2項,涉及保護單位4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5 Ⅲ-3 花鼓 萬榮花鼓 萬榮縣漢薛鎮南景村 6 土沃老花鼓 沁水縣文化館 7 6 Ⅲ-4 秧歌 唐城花燈秧歌 安澤縣唐城鎮唐城村民委員會 8 白店秧歌 侯馬市新田鄉白店村委會 9
四、傳統戲劇(6項,涉及保護單位15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7 Ⅳ-3 北路梆子 大同市北路梆子劇團 10 8 Ⅳ-7 秧歌戲 汾孝秧歌 汾陽市韓家橋村 11 山西省孝義市傳統文化研究會 12 西火秧歌 長治縣文化中心 13 沁源秧歌 沁源縣人民文化館 14 太原秧歌 太原市小店區文化館 15 太原市晉源區音樂舞蹈工作者協會 16 廣靈秧歌 廣靈縣文化館 17 澤州秧歌 高平市文化館 18 澤州縣文化館 19 平腔秧歌 陵川縣文化館 20 9 Ⅳ-8 道情戲 洪洞道情 臨汾市堯都區群眾藝術館 21 10 Ⅳ-9 二人台 陽高縣二人台劇團 22 11 Ⅳ-11 皮影戲 絳州皮影戲 新絳縣文化館 23 12 Ⅳ-17 木偶戲 浮山木偶戲 浮山木偶藝術團 24
五、曲藝(2項,涉及保護單位4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13 Ⅴ-3 鼓書 武鄉鼓書 武鄉縣人民文化館 25 長子鼓書 長子縣文化館 26 高平鼓書 高平市文化館 27 14 Ⅴ-7 三弦書 霍州三弦書 霍州市群藝館 28
六、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1項,涉及保護單位2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15 Ⅵ-2 心意拳 永濟市心意拳協會 29 祁縣戴氏心意拳協會 30
七、傳統美術(7項,涉及保護單位15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16 Ⅶ-1 剪紙 孝義剪紙 山西省孝義市傳統文化研究會 31 浮山剪紙 浮山縣文化館 32 隰縣剪紙 隰縣文化館 33 新絳戲曲剪紙 新絳縣文化館 34 高平剪紙 高平市文化館 35 靜樂剪紙 靜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6 17 Ⅶ-2 木版年畫 絳州木版年畫 新絳縣文化館 37 18 Ⅶ-3 面花 高平麵塑 高平市文化館 38 萬榮麵塑 萬榮縣城鎮雲仙傳統工藝麵塑鋪 39 孝義麵塑 山西省孝義民間麵塑藝術委員會 40 19 Ⅶ-4 山西民居磚雕 陵川縣文化館 41 20 Ⅶ-5 布藝 侯馬布老虎 侯馬市群藝館 42 21 Ⅶ-6 炕圍畫 原平炕圍畫 原平市文化館 43 22 Ⅶ-7 民間 綉活 和順刺綉 和順縣文化館 44 侯馬刺綉 侯馬市群藝館 45
八、傳統技藝(3項,涉及保護單位4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23 Ⅷ-5 山西麵食製作技藝 剔尖面和莜麵栲栳姥傳統製作技藝 山西會館餐飲文化公司 46 刀撥面和蘸片子傳統製作技藝 新開元酒店餐飲有限公司 47 24 Ⅷ-12 傳統月餅製作技藝 神池月餅製作技藝 神池縣自永和食品廠 48 25 Ⅷ-20 山西傳統琉璃燒制工藝 萬榮縣上井琉璃工藝廠 49
九、民俗(1項,涉及保護單位5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26 Ⅹ-11 廟會 交城卦山廟會 交城縣人民文化館 50 龍天廟會 山西龍天古太原縣城開發有限公司(晉源區) 51 水陸院廟會 晉城市城區文化館 52 沁源菩提古寺廟會 沁源縣人民文化館 53 魏村牛王廟會 臨汾市堯都區群藝館 54

Ⅱ 民間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僅供參考

Ⅲ 河南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急!!!

1、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屬北方方言,即官話方言,是中國最大的方言。河南方言實際上就是古代的官話,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話。

主要是指流行於河南及河南周邊地區。由於河南人口眾多,歷來的戰爭、運動、經濟活動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動性使得全國其他地區也有以河南話為主的群體。和南方言也是最接近現代普通話的語言

2、河南豫劇

喜歡戲曲的人沒有不知道河南豫劇的,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在浙江各地也廣為流傳。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河南電視台的戲曲節目《梨園春》也是火遍大江南北,享譽全世界。

3、少林功夫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4、開封斗雞

中原斗雞是「中國四大名雞」之一,而中原一帶的斗雞,追根溯源,大多出自開封斗雞。從北宋至今,開封斗雞活動一直盛行於民間。悠久的歷史積淀,使開封人保持著慣有的古都情調。開封斗雞在國內外頗有名氣,常有外地斗雞愛好者來汴進行交流比賽,而開封斗雞在國際、國內比賽中屢獲殊榮。

5、古滎龍舞

1949年後,古滎龍舞得以創新發展,演技日益精湛。它汲取了各種龍舞的特點,又不同於其他龍舞,故事完整生動,情節曲折感人,表演場面宏大,藝術風格獨特。

整場表演分為魚躍龍門、金龍出南門、龍蝸玉柱、二龍相戲、解救青龍、二龍戲珠、勝利對舞等10個場面。古滎鎮的龍舞,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每逢農歷正月十五龍燈節,方圓幾百里的百姓都湧向古滎"看,據說清乾隆、光緒二帝都曾親臨古滎"看龍舞。

Ⅳ 夏縣有哪些好吃地小吃

夏縣古稱安邑,歷史悠久,因我國奴隸社會第一個王朝——「夏王朝」在此建都而得名,4500年前大禹在此建都,戰國時魏國也曾在此建都,號稱「華夏第一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古老而文明的黃土地曾孕育了無以數計的歷史名人。治水英雄大禹,疏渠通水,始定九州,大禹因治水有功而取得了帝位,封國號為夏,《史記夏本紀》稱「禹封國號為夏」,大禹又是黃帝的玄孫,承襲華族,國名為「華」,從此「華夏」稱中國,夏縣可謂是「華夏」的源頭;一代名相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鑒》為政治通史,治國安邦,警誡後世;黃帝元妃嫘祖植桑養蠶,始於夏縣西陰;一代忠臣介子推,割股奉君,忠義可欽;東晉書法大師衛夫人,傳技授道王羲之;唐代威震邊關的名將薛嵩、諫官陽城,元朝教育家歸陽、明代詩人王翰等。都在這塊富庶的土地上,留下了讓人難以忘懷的光輝形象。這里又是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以嘉康傑為代表的1290名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為國捐軀。新中國成立後,著名攝影家侯波、電影導演李俊、音樂家樊步義、美術家張映雪、邵仲節、林業勞模劉清泉等脫穎而出,猶如熠熠生輝的世星,光耀著禹都大地。夏縣共有文保單位143處,其中國保4處,省保4處。在這些從古至今的人文資源中,既包含著黃河根祖文化,又體現著治國文化、忠義文化和革命教育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道德教育的縮影。同時,還擁有豐富的泗交綠色生態和瑤池溫泉地熱等豐富的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近年來,夏縣縣委、縣政府明確提出「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路,把發展旅遊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第三產業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重大舉措,堅持「突出特色,明確重點,培育精品,打造名牌」的原則,以「三區連成片,三線十六點」為框架,加大旅遊業的發展。目前,司馬光墓、泗交生態旅遊區、溫泉度假村、瑤台景風區、堆雲洞等景點已初具規模,開發已現雛形,具備了接待遊客的能力,成為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精品旅遊線路2條,擁有導游20餘名,涉外三星級賓館1家,二星組賓館2處,並形 成了以宇達集團為龍頭的旅遊商品開發基地。
「三區」:一是溫泉度假村風景區。位於春燕山政.白沙河畔的溫泉度假村,依山傍水,群峰掩映,松柏疊翠,景色宜人,其溫泉水溫達48攝氏度,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鈣、鎂、鉀、氟等14種微量元素,對牛皮癬、急慢性濕疹、腰股勞損、骨質增生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素有「華夏第一葯湯」之美稱,被中國旅遊協會列入《中國景區.景點名錄》,在國內旅遊業享有一定盛名。30多年來,已先後接待美國、英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療養、觀光的遊人近30萬人/次,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二是自然生態旅遊區:泗交風景區群峰聳立,古木成林,環境清幽,鳥獸群集,春聞山花飄香,夏沐涼風送爽,秋賞紅葉爛漫,冬望松柏傲雪,最為著名的有瑤台夜月、黑龍潭、飛壁崖、黃河小三峽。這里有盛產天然水晶石的佳寶山,有現代狩獵場,還有秦王李世民安營紮寨的秦王寨、明嘉慶年間朝廷開發的銀礦溝、康熙治罪礦監的斬公槐、佛祖釋加牟尼打座悟佛的菩提樹,可謂步步景點,處處傳說。中條山森林公園泗交景區海拔900餘米,四水環繞,奇峰幽壑,清溪碧水,藍天白雲,飛瀑深潭,風光旖旎,被詩人稱為「山為銀屏何須畫,水作琴聲不用弦」。由於山清水秀,溝壑縱橫,形成了泗交景區獨特的小氣候,夏季平均氣溫比市區低9---11℃。在這里,可以呼吸爽氣清風,吮吸溪泉甘露,是理想的生態旅遊勝地,避暑度假寶地。據測,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比市區高出300多倍,被稱為天然 氧吧 ,遊人可來此「洗肺」健身。由此輻射開來的景點隨處可見,南有秦王李世民安營紮寨的秦王寨、走馬嶺。其古老的軍旅營盤遺址中,萬人鍋、旗桿窩、石桌石凳歷歷在目,有二級落差80餘米的黑龍潭飛瀑,水流湍急,直瀉而下,美妙的傳說流傳千古;有陡峭雄偉的飛壁崖,寬200餘米,鬼斧神工,猶如天外飛來之壁,十分壯觀。泗交向東的銀洞溝景點,系明清兩代的朝廷銀礦冶煉場,現存古銀洞、古城堡和大量的坩鍋、碌碡等古老的冶煉工具。據《縣志》載,清康熙46年,太監高華在奉旨督辦開礦,6年未給朝廷上交餉銀,被皇上斬殺於此,首級懸於古城堡門前的槐樹上。故此槐被後人稱為斬公槐。這棵已有600餘年樹齡的大槐樹,樹身四人難以合抱,現在仍枝繁葉茂。洞溝泉水從地下湧出,流量約0.3立方/秒。流至銀礦古城堡,形成了落差達40米的洞泉飛瀑。神奇瑰麗的大自然,既造就了泗交景區風光秀麗的生態旅遊資源,又為現代人們提供了由生態旅遊升華到保健旅遊的條件。三是人文景旅遊區。以嫘祖和禹王青台的根祖文化、司馬光的治國文化,介子推的忠義文化、堆雲洞的道教文化、古建築藝術和河東特委舊址為根基,以將要創建的藝術雕塑園為點綴,讓遊人在我縣的人文景觀旅遊熱線中,體味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興衰滄桑的浩瀚歷史,透視禹都大地從古至今豐厚的文化遺產。
「三線」:一是介子推塋、嫘祖廟、禹王青台、司馬溫公祠、宇達藝術雕塑主題公園(國家級)、堆雲洞六大景點組成的人文景觀旅遊線;二是秦王寨、五龍廟、黑龍潭、三聯洞、飛壁崖五大景點組成的太寬河旅遊線;三是狩獵場、斬公槐、銀洞溝、明清冶銀古遺址、溫峪泉瀑布五大景點組成的銀洞溝旅遊區風景線。

Ⅳ 山西夏縣有什麼廟會

西陰村古廟會 相傳,該村系皇帝之妃嫘祖栽桑養蠶之地,因桑園茂密,遮陽成陰,改名陰村,又因該村在桑園的西邊,故名為西陰村。 在上古時期,華夏乃至世界蠶桑絲綢始祖——嫘祖以西陵氏一帶(今西陰村),約定每年正月二十五日,日中為市組織民間舉行一次絲綢交流,以物易物,互通往來,早在一千五百年前西漢時期,絲綢盛行,交換頻繁。人們就祭祀她為蠶神——先蠶娘娘從此興起,人們為感戴嫘祖之功德和紀念嫘祖生日,便把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定位功德日,古廟會就此延續至今。 該村遺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姚村古廟會 相傳古時候此地住著兩三戶人家,村內有一舜帝廟,因舜帝姓姚,名重華,為紀念舜帝。故把此村命名為姚村。並於每年古歷二月初二興起古會以紀念舜帝。舜帝廟毀於六十年代初期。 其毋村古廟會 據傳,在母系社會時代,此地為一個女部落氏族,由於母系社會為群婚制,人們識其母而不識其父,古時代「母」、「毋」不分,故名其毋村。古會就是為紀念母系社會娘娘而興起的。因該村千古大柏樹象徵者母親,故每年二月初九日,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紀念她,並將生下的兒女付託於她,祈求得到一生平安。 四辛庄村古廟會 據傳說,四辛庄建村時,始於清乾隆年間。那時人們辛勤勞作,以辛勤為樂為榮,故將村子命名辛庄。且分別以居民姓氏區分張家辛庄,任家辛庄,衛家辛庄,秦家辛庄,庄外還轄小郭村莊四個辛庄,故取名四辛庄村,該村每年農歷三月三日古會,就是紀念辛勤勞苦之風的商聯會。 禹王村古廟會 禹王村為大禹之京都,城東有禹王廟,廟台高築。為紀念大禹的功德,於清嘉慶年間開初每年三次會,即古歷三月二十二日、六月二十二日、九月二十二日(每次前後各加一天)。後至同治年間,考慮到六月秋禾正長,會時多人踐踏、損失太重,遂取消了六月二十二的會日,以後定為每年兩次:三月之會,服務於群眾適時購買農具;九月之會,服務於群眾購買木材及兒女嫁妝。 朱呂村古廟會 朱呂村位於縣城東北五公里處,姚暹渠南側平原地帶。據傳該村村名是姜太公二度神遊禹都時所定。至今,村民修房蓋廈,還有貼「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傳統字條。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五日古會,就是為祭祀姜太公而立的。 郭道村古廟會 相傳郭道村原名「過道村」,當年大禹治水曾從此經過,人們為紀念大禹為民治水,取名為「過道村」,後來橫洛渠決口,過道村面臨洪水淹沒之危險,該村法門寺一位姓郭的和尚在這緊要時刻,將寺門牌取下來堵水救災,被大水沖走而去,人們為懷念他,故將過道村更名為郭道村,每年四月初八的古集會,就是紀念他的盛會。 大洋村古廟會 據傳,此地遠古時為一草原盆地,居民以牧羊為業,故名大羊村,後來地下水上漲形成一片汪洋,又改名大洋村。該村每年九月十三古會,就是舉行羊肉交易會、貿易流通會。 胡張村古廟會 胡張村是胡張鄉政府駐地,位於縣城西北17公里鳴條崗上,古運糧河穿繞全境。據說遠古時代,胡人進入中原時,有個首領叫張旗的人駐於此地,故名胡張村。每年九月十八古會在此開展集市貿易之會以示紀念。 廟後辛庄古廟會 廟後辛庄位於禹王鄉西北1公里處的鳴條崗東側。 據《明嘉靖年間重修禹廟碑》記載,該村原名郭里庄,屬郭里派生村,隨著人口增多,村莊擴大改名郭里辛庄,後因和郭里鬧矛盾,又改名郭里辛庄為辛庄,為區別於縣南幾個辛庄村。因該村處於金溝三官廟以後,終定為廟後辛庄。每年十月初五古會,是為紀念金溝三官廟而集會。 牆下村古廟會 相傳牆下村,禹王建都時築有城牆,該村在城牆外邊,因地勢較低,因此起名為牆下村。村中央的關帝廟氣勢宏偉。該村十月十日集會,就是紀念大禹和關公而立,該村是縣級文保單位。 西下晁村古廟會 西下晁村古廟會是縣內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古廟會。相傳西漢名相「晁錯」曾在這里居住,村內原有一座大門橫匾上書「晁錯故里」。宰相晁錯為了使家鄉人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就發布通告每年古歷十一月初一至十五日在西下晁進行集會。來自寧夏、甘肅、陝西、內蒙、河南、河北、山西等7省108縣的商賈帶來了寧夏的皮貨、甘肅的葯材、陝西的竹器、內蒙的馬匹、河南的花生、河北的雜貨等,為了紀念晁錯,集會一直延續至今。 魯因村古廟會 相傳,該村最早時居住著姓魯和姓因的人家,故起名魯因。又傳說,從前東滸村和西滸村人從湖泊里打來的魚都來魯因村曬(魯因村地勢平坦、陽光充足),因魚日合並為魯,故名魯因。每年的農歷十一月二十八日為該村古會日,以示紀念。 東滸村古廟會 據該村「文昌閣碑記載,明歷萬年間,因白沙河古運糧河水在村西蓄水成泊,因該村地處湖泊以東,故名東滸。每年臘月二十五、正月二十,就是以備年貨會和正月十五燈展會。葦席是該村歷史手編產品。」 郭里村古廟會 郭里村位於禹王鄉北4公里處的鳴條崗下。相傳因該村處在原禹王城廓以內「廊里」,後簡化郭里,該村每年臘月二十七古會是為紀念大禹治水之功德而設立。 西滸村古廟會 該村位於鎮政府北6公里處,在姚暹渠和白沙河畔的平原上。相傳,從前古運糧河,青龍河從村裡流過,在此匯聚成一個池泊,該村在池泊以西,故名西滸村。每年清明節該村集會日就是紀念修池泊遠古英豪。 付村古廟會 付村坐落在巍峨的中條山下,在鎮政府正西方3公里處。 據村裡老人的傳說:此地原有一古廟名管川廟,廟內有一和尚武藝高強,憑其武藝稱王稱霸,霸佔民女無惡不作,人們怨聲載道,但又無力除患,只得忍氣吞聲。村裡由一家姓付的人,家裡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姑娘,付家人為防不測,便在如今的李家巷用草棚搭庵避而遠之。後來乾隆私訪民間,聞知此事,調動軍隊和百姓,放火燒了廟,因姓付人帶頭除患,又最先住在此處,所以把村子叫做付村,每年二月二十古廟會就是紀念乾隆帝私訪和姓付主人除患之功。 中留村古廟會 該村原址在白沙河中游西畔地勢低窪。每發洪水,白沙河溢流泥沙積留於此。故名中留村。中留村曾於清乾隆年間建關帝廟並塑關帝像一尊,後因日久屢遭兵變和洪水將古廟尊像俱毀。一九九三年九月九日重塑(忠精義德)關公像,一九九六年四月初六再次募捐在新遷移村的學校院前蓋關帝廟宇一座。每年二月二十五日唱戲、集會意為念頌關公之功。 上董村古廟會 上董村位於鄉政府駐地3公里處鳴條崗上,因該村由董姓人氏始居,比縣西其它董村地勢高,固定名上董村。相傳,在宋朝年間,這里的黎明百姓每年遭洪澇之災,於是庶民乞求大神保佑,便在村西頭的河中心建了一座龍王廟,廟內塑有一尊神像「龍王大禹」。從此,每年夏季發洪水,水繞廟而過且不進廟宇,每當旱災發生,百姓求拜大神降雨,天果然就下起綿綿細雨。為了歌頌大禹之神給人民帶來的五穀豐登,安居樂業之功,該村每年二月十五日唱戲、聚會隆重慶典。1958年夏縣人民政府組織萬余名群眾為防洪抗災理順河流,從上游崔家河水庫,經上蕫龍王廟中心,塗越八個村直入禹王水庫開辟了一條河流,念大禹治水似龍,該河取名青龍河。 夏縣古廟會一覽表名稱會址時間(農歷)會期備注禹王鄉師馮村古會正月初九一天又名花會禹王鄉東滸村古會臘月二十五日、正月十二日每次一天 尉郭鄉西陰村古會正月二十五日一天嫘祖生日裴介鎮姚村古會二月初二日一天軒轅生日胡張鄉其毋村古會二月初九日一天娘娘古會南大里鄉上董村古會二月十五日一天龍王會廟前鎮付村古會二月二十日一天 瑤峰鎮中留古會二月二十五日一天 裴介鎮四辛庄村古會三月初三日一天 裴介鎮朱呂村古會三月二十五日一天姜太公廟會裴介鎮西滸村古會清明節一天英豪紀念會禹王鄉禹王古會三月二十二日、九月二十二日每次三天大禹紀念會瑤峰鎮郭道村古會四月初八日一天 瑤峰鎮大洋村古會九月十三日一天宰羊紀念會胡張鄉胡張村古會九月十八日一天胡張二人紀念會禹王鄉廟後辛庄古會十月初五日一天金溝三官廟紀念會裴介鎮牆下村古會十月初十日一天大禹、關公紀念會水頭鎮西下晁村古會十月初一至十五日十五天晁錯故里紀念會裴介鎮魯因村古會十一月二十八日一天東西滸曬魚紀念會禹王鄉郭里村古會臘月二十七日一天</FONT>

Ⅵ 傳統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6)夏縣白沙河傳統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

中國文化的特質正是由其特定的自然、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從地理環境看.我國處於一種半封閉的、高度穩定狀態的大陸性地域,與西方地中海沿岸的民族有很大的不同;

從物質生產方式看,我國文化根植於農業社會的基礎之上,封建的小農經濟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這與中亞、西亞的游牧民族,工商業比較發達的海洋民族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

從社會組織結構看,宗法制度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成為維系社會秩序的重要紐帶,專制制度在中國延續兩千年,這在世界歷史上更是罕見的。

Ⅶ 夏縣有什麼好玩的景點啊

「三區」:一是溫泉度假村風景區。位於春燕山政.白沙河畔的溫泉度假村,依山傍水,群峰掩映,松柏疊翠,景色宜人,其溫泉水溫達48℃,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鈣、鎂、鉀、氟等14種微量元素 溫泉,對牛皮癬、急慢性濕疹、腰股勞損、骨質增生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素有「華夏第一葯湯」之美稱,被中國旅遊協會列入《中國景區.景點名錄》,在國內旅遊業享有一定盛名。30多年來,已先後接待美國、英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療養、觀光的遊人近30萬人/次,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二是自然生態旅遊區:泗交風景區群峰聳立,古木成林,環境清幽,鳥獸群集,春聞山花飄香,夏沐涼風送爽,秋賞紅葉爛漫,冬望松柏傲雪,最為著名的有瑤台夜月、黑龍潭、飛壁崖、黃河小三峽。這里有盛產天然水晶石的佳寶山,有現代狩獵場,還有秦王李世民安營紮寨的秦王寨、明嘉慶年間朝廷開發的銀礦溝、康熙治罪礦監的斬公槐、佛祖釋加牟尼打座悟佛的菩提樹,可謂步步景點,處處傳說。尤其是唐回、架桑漂流的開發,每年吸引本省及周邊省市遊客數達萬人。中條山森林公園泗交景區海拔900餘米,四水環繞,奇峰幽壑,清溪碧水,藍天白雲,飛瀑深潭,風光旖旎,被詩人稱為「山為銀屏何須畫,水作琴聲不用弦」。由於山清水秀,溝壑縱橫,形成了泗交景區獨特的小氣候,夏季平均氣溫比市區低9---11℃。在這里,可以呼吸爽氣清風,吮吸溪泉甘露,是理想的生態旅遊勝地,避暑度假寶地。據測,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比市區高出300多倍,被稱為天然 氧吧 ,遊人可來此「洗肺」健身。由此輻射開來的景點隨處可見,南有秦王李世民安營紮寨的秦王寨、走馬嶺。其古老的軍旅營盤遺址中,萬人鍋、旗桿窩、石桌石凳歷歷在目,有二級落差80餘米的黑龍潭飛瀑,水流湍急,直瀉而下,美妙的傳說流傳千古;有陡峭雄偉的飛壁崖,寬200餘米,鬼斧神工,猶如天外飛來之壁,十分壯觀。泗交向東的銀洞溝景點,系明清兩代的朝廷銀礦冶煉場,現存古銀洞、古城堡和大量的坩鍋、碌碡等古老的冶煉工具。據《縣志》載,清康熙46年,太監高華在奉旨督辦開礦,6年未給朝廷上交餉銀,被皇上斬殺於此,首級懸於古城堡門前的槐樹上。故此槐被後人稱為斬公槐。這棵已有600餘年樹齡的大槐樹,樹身四人難以合抱,現在仍枝繁葉茂。洞溝泉水從地下湧出,流量約0.3立方/秒。流至銀礦古城堡,形成了落差達40米的洞泉飛瀑。神奇瑰麗的大自然,既造就了泗交景區風光秀麗的生態旅遊資源,又為現代人們提供了由生態旅遊升華到保健旅遊的條件。三是人文景旅遊區。以嫘祖和禹王青台的根祖文化、司馬光的治國文化,介子推的忠義文化、堆雲洞的道教文化、古建築藝術和河東特委舊址為根基,以將要創建的藝術雕塑園為點綴,讓遊人在該縣的人文景觀旅遊熱線中,體味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興衰滄桑的浩瀚歷史,透視禹都大地從古至今豐厚的文化遺產。 「三線」:一是介子推塋、嫘祖廟、禹王青台、司馬溫公祠、宇達藝術雕塑主題公園(國家級)、堆雲洞六大景點組成的人文景觀旅遊線;二是秦王寨、五龍廟、黑龍潭、三聯洞、飛壁崖五大景點組成的太寬河旅遊線;三是狩獵場、斬公槐、銀洞溝、明清冶銀古遺址、溫峪泉瀑布五大景點組成的銀洞溝旅遊區風景線。 《夏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時期要著力搞好禹王青台開發建設,以此帶動全縣旅遊產業迅猛發展。要進一步整合優化旅遊資源,著力打造「大禹、溫公、泗交、溫泉」四大特色旅遊品牌。重點把禹王城遺址打造成夏縣人文旅遊的「扛鼎」之作,把溫泉建設成為休閑度假的理想勝地和全市的會議中心,把泗交開發成為集旅遊、觀光、健身、避暑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景點。首先突出抓好禹王青台的綜合開發,打好「大禹」品牌,將其建設成為帶動全縣旅遊業發展的「龍頭」。其次要以溫泉度假村和瑤台景區開發為依託,大力開發瑤台山景區和溫泉高檔住宅小區建設,並配套發展旅遊觀光型農業,把這里建設成為展示夏縣的窗口,建設成為全市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把夏縣建成運城市的會議接待中心和「後花園」。另外,要依託泗交風景名勝區自然風光,加大溫峪景區開發力度,在保持傳統產品優勢的基礎上,積極開發新的旅遊景點觀光線路。同時,在保持和挖掘民間傳統文化旅遊項目基礎上,發展具有鮮明地方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文化旅遊項目,增加旅遊的文化內涵,把旅遊與文化生活、弘揚革命精神等愛國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另外,搞好宣傳,提高知名度。加大宣傳促銷力度,突出宣傳特色,積極做好生態、休閑、文化三篇文章,努力提高該縣旅遊業的知名度

Ⅷ 傳統文化知識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民族戲劇、皮影、武術、中國結、古文、詩詞、典、國畫、燈謎、對聯、秦磚漢瓦、玉雕、中葯、茶、文房四寶、民族音樂、紅燈籠(宮燈、紗燈)、剪紙…⋯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巜西遊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巜紅樓夢》。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巜水滸傳》。

Ⅸ 傳統文化有哪些

1、傳統文化手抄報內容:傳統文化的意義: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數千年沉澱下來的精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第一,可以增加對歷史的了解、對文化的了解,豐富自己的知識面;第二,再者也可以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第三,萬物的發展都有相通之處,數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國人數千年的思想和行為演變史,以史鑒今,可以提高我們的思想深度和廣度。

2、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3、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閱讀全文

與夏縣白沙河傳統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