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和日本的區別
中日文化的主要差異
1、思想觀念
從中國的發展歷程中不難看出,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儒家思想已經根深蒂固,處於思想的統治地位,強調的是「以孝為先」「尊老愛幼」,講究的是仁愛、和諧、誠信、中庸,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而後又融入了道家「清靜無為,反對斗爭」思想和法家「以法制為核心」思想,讓中國人形成了較強的家族觀念和道德觀念,強調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同時,家族色彩較為濃厚,認為所有的人際關系中血緣第一,血緣關系會讓人們緊密聯系在一起,隨後才是地域關系,在一個地域內的建立聯系,增強凝聚力。
而日本人雖然也有很強的家族觀念,但日本的家族活動是以生產為主,但有歷來以集團的原則行事,除了本家族的成員外,其他非血緣關系的人們也可以作為家族的一份子。所以,如果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對家族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與本家的關系要比旁系親屬更加緊密。
此外,中國自古以來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國民有著由內而外的滿足感,講求「以和為貴」。而日本受地域限制,本身資源相對缺失,急需從他國索取所需,這就使日本人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侵略的思想。
2、行為模式
眾所周知,中國與日本都講究「和文化」。對中國這一大陸型國家而言,良好的自然和農耕條件奠定了中國農業大國的地位,「日出而坐,日落而息」自給自足的傳統作業模式成為了中國人的主要生存方式。
人民不必過於為溫飽和物質短缺擔憂,而生活的其他所需又可通過交換而得,這種生活的滿足感使中國人逐漸形成了以和為貴的相處原則和溫和圓滑的處事方式。而以大和民族自居的日本作為海洋型國家,地域狹小、物產匱乏,使國人自古以來便具有較強的征服欲。
為了自己營造更多的生存資源,他們需要用較強的匠人精神和意志品質贏得認同和信賴,所以日本人普遍能夠用嚴謹認真的態度積極完成自己的工作,執行命令一絲不苟,注重工作細節,遵守規則,有很強的時間觀念。
而雖然誠信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人們時間觀念較弱,日常活動較為隨意,有時候會更改雙方見面的時間,經常出現遲到的行為。所以,中日文化的行為模式中,如果不全面了解,很容易發生沖突或矛盾。
3、表達方式
語言表達是文化中差異最明顯的一項。首先,日本文字的是在唐代時中國漢字演變而成,有些字會直接照搬漢字,但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卻與漢字的字面意思有著天壤之別。如「先生」,在日本,「先生」只能用於教師、醫生等。
如「大丈夫」在日語中是「沒關系」的意思,「皮肉」是「諷刺、挖苦」的意思,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其次,日本語常用曖昧的表達方式。日本人與他人溝通時想要表達否定、推測、暗示、拒絕的意思,說話就會較為圓滑,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思,盡量減少對他人的傷害。
比如:在拒絕別人的出行邀請時,中國人的場合可能會說「對不起,我家裡有事去不了」。而在日本人的立場上以這種委婉的表達,先感謝對方的好意,然後說明原因,避免與對方產生摩擦。另外,日本人雖處事謹慎標准又高,但卻很少直接的否定對方的行為。
(1)中日文化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中日兩國交往在元代中斷的原因和文永-弘安之役有關,忽必烈曾多次要求日本稱臣,但卻遭到當時鐮倉幕府的執政北條時宗的斷然拒絕。時宗怒斬來使並加強九州海防嚴陣以待。
但由於日本此時還未形成集團作戰的概念,交戰時往往是兩軍士兵互通姓名後進行單挑,因此對元軍集團式作戰感到非常不適應。在元軍總攻的前夜突然狂風大作,元軍戰艦全數沉沒,不得不狼狽退兵。數年後忽必烈再次進攻,卻再次不幸的在總攻前夜因大風而全軍覆沒,最終放棄了入侵的打算。
中日兩國在明早期也有軍事合作,室町幕府早期中國沿海與九州沿岸海盜盛行,明廷派出使臣前往日本交涉合作剿滅事宜。歷史上的倭寇實際上並不都是日本人,有些明人也混跡其中大肆劫掠,室町幕府則派九州大宰府出兵征剿。日本主要對抗的是朝鮮沿岸與九州沿岸的海盜。
㈡ 關於中日之間的文化差異,你了解多少
日本的文化起源於中國,所以中日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隨著歷史的進程,中日兩國各自的文化都在演變和發展,因此也產生了很多差異。都是亞裔人種,沒有太大區別。只是所處的環境不同,理念不同,國民教化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比如審美觀,價值觀,經濟觀,社會觀等都不同。明冶維新,日本組團去歐洲學習和長期觀查,整整十五年,才制定明冶維新。日本自認是發達國家,總想脫亞入歐,對亞洲國家是鄙視。
不同點是桃花偏向於一種美好的燦爛,多象徵著美好的季節和女子美妙的容顏。櫻花偏向於一種凄美的燦爛,日本人愛它的柔美,尤其愛它飄零的狀態。從桃花和櫻花,我們能清晰地看出中日文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㈢ 中日傳統文化的差異
從整體上來看,,中國文化屬於辯白文化,而日本則是道歉文化。中國人在做事,或者做錯事後喜歡」解釋」,通常會把自己的原因進行闡述,是在說明自己犯錯誤時的無意性,並不是不尊重,也相當於道歉。而日本人更加喜歡」道歉」,他們隨時間,對不起放在嘴邊,當受到別人幫助時他們用的是道歉,而不是謝謝,在這個時候他們表達的是,因為麻煩別人而表達的歉意,這就是道歉文化所產生的。比如一個學生去上課遲到了,中國的學生就會首先向老師解釋遲到的原因,而日本的學生會首先進行道歉,這不同的表現,實質上就是由兩國不同的文化性質和背景決定了。
在教育方面,中國和日本也不盡相同。日本實行輕松教育,重視團隊合作,強調重在參與,不強調爭第一。中國由於人口基數大,所以習慣講究個人,強調人之間的競爭,各類評比活動開展的也很多,經常強調,勇爭第一。這就導致日本人總體上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觀念都很強,而中國人的個性突出,且個人能力和素質佔有極大優勢。
中日兩國都有同樣的特點,文化交流是源遠流長,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中日文化有許多的差異,也有一些共通之處,既有優秀文化的傳承,也有落後感動的存在。但是文化部分好壞只有不斷繼承和發揚採取兼容並蓄的寬容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讓文化長存。
㈣ 中日文化的區別,籠統地說都有哪些方面
一是吃的文化差異
日本把烹飪當作藝術,料理不同餐具也不同,美味佳餚配有色彩斑斕的碟子,讓人在享盡美味之前,先享受五彩繽紛的世界,使人大飽眼福,大享口福,加之不油不膩,不多不少,葷素搭配,一頓下來總會意猶未盡,餘音繞梁,回味無窮啊.
中國人也把烹飪當作藝術,所不同的是,一頓大餐得有數十道菜組成;數量之多堪稱一絕,而且,中國之大,每個地方均有特色菜,比如:我家鄉就有馳名中外的海門山羊肉;油膩過多,有別於日本,餐具的藝術就不能與日本媲美了;盡管中華料理譽滿全球,但現代人更注重營養和保健了.
二是喝的文化差異
日本人喜歡喝朝日啤酒,喝清酒;酒精度並不高,但喝起來三五成群,四五成伙,喝起來情緒高漲,氛圍一極棒,喝完再高歌一首,喝完再換一處繼續喝,以此來消除一天的煩惱和疲勞,喝得酩叮大醉後死睡一覺,第二天又是一條好漢咯.
中國人也喜歡喝酒,邊喝邊劃拳,稱兄道弟;喝得千言萬語,語無倫次,胡言亂語;喝得寧傷身體不傷感情,酒精度明顯高於日本酒,從38度到45度,再到52度不等;喝了能交友,喝了能重友情,喝了能辦事,辦成事,喝了一了百了喔.
三是拉的文化差異
日本的拉清潔衛生,不倫大事還是小事,都叫TOILET,走進TOILET,就象進了高級賓館一樣,SHAMPOO,GUCCI的芳香撲鼻而來,有時醉漢誤認為走錯了地方;馬桶(座便器)洗得比盛飯的碗還干凈;馬桶讓人拉,拉得舒暢,拉得愜意,現代化馬桶還會自動幫你沖,幫你洗,幫你烘.皇帝雖享盡榮華富貴,但也未有過這般的伺候;所以,日本的拉,那不叫拉,應該叫松才對呢.
中國的拉才叫拉呀,拉起來有質有味,凳著拉,坐著拉,遍地拉,拉得莊稼肥而壯,拉得酒醇飯而香,拉出了合理使用,拉出了循環經濟哩.
㈤ 中日文化差異是什麼
一、根源不同
1、中國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經歷了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 、軒轅氏 、堯、舜、禹等時代,到中國第一個國家夏朝建立,發展至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
2、日本文化:隋唐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隨處可見。
二、涉及不同
1、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主要涉及民俗、戲曲(主要是崑曲、豫劇和黃梅戲)、棋藝、茶道、中國傳統樂器、文人字畫等。
2、日本文化:日本文化主要涉及日文、醫葯、茶道、飲食、弓道、服飾、禮儀。
簡介
中國文化不但對日本、朝鮮半島產生過重要影響,還對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南亞國家乃至美洲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發達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以及指南針技術首先應用於航海,才導致了人類所謂藍色文明和環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李二和《中國水運史》)。
鄭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這種文化的傳播和輻射,並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樞紐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以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
㈥ 中日文化差異是什麼
中日文化區別為:根源不同、涉及不同、追求不同。
一、根源不同
1、中國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經歷了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 、軒轅氏 、堯、舜、禹等時代,到中國第一個國家夏朝建立,發展至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
2、日本文化:隋唐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隨處可見。
二、涉及不同
1、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主要涉及民俗、戲曲(主要是崑曲、豫劇和黃梅戲)、棋藝、茶道、中國傳統樂器、文人字畫等。
2、日本文化:日本文化主要涉及日文、醫葯、茶道、飲食、弓道、服飾、禮儀。
三、追求不同
1、中國文化:中國為禮儀之邦,追求禮儀,以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
2、日本文化:日本文化追求文雅,以「溫和的人的感情」而不是以「乾巴巴的、生硬的理論思想」來表達他們自己。
㈦ 中日文化差異是什麼
中日文化差異是根源不同,涉及不同,追求不同。
根源不同中國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經歷了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 ,軒轅氏 ,堯,舜,禹等時代,到中國第一個國家夏朝建立,發展至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日本文化隋唐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隨處可見。
其實日本有很多文化都是建立在中國唐朝的基礎上,比如說他們的書法都是寫漢字,節慶的時候都用紅色,喪事用黑白色,喜歡喝茶,陶瓷的做法及色彩也是從中國學的。
這么多年來,日本人把這些文化發揚光大,變成了自己的獨特文化,讓全世界都贊嘆,比如說茶道,插花,陶瓷,和紙等等,都變成了藝術。
而中國,經過長時間的動盪,原本屬於我們的文化已經流失了許多精髓,剩下的殘渣,我們又不珍惜愛護,現在的文化變成麻將,撲克等。 說是說5000年文化,但是除了眼睛可以看見的文明古物,在我們自己身上是看不到什麼文化的。
追求不同中國文化中國為禮儀之邦,追求禮儀,以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日本文化追求文雅,以溫和的人的感情而不是以乾巴巴的,生硬的理論思想來表達他們自己。
㈧ 中日文化差異是什麼
語言不同,日常生活習慣,飲食不同。日本的文化起源於中國,所以中日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隨著歷史的進程,中日兩國各自的文化都在演變和發展,因此也產生了很多差異。日本其實還是主要學習我們中國的文化,之後發展了改進了,幾百年過去了,日本最後形成了他們自己的文化。
中日教育的區別
在教育方面,中日也不盡相同。日實行輕松教育,重視團隊合作,強調重在參與,不強調爭第一。中由於人口基數大,所以習慣講究個人,強調人之間的競爭,各類評比活動開展的也很多,經常強調,勇爭第一。
這就導致日總體上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觀念都很強,而中的個性突出,且個人能力和素質佔有極大優勢。
中日兩國都有同樣的特點,文化交流是源遠流長,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中日文化有許多的差異,也有一些共通之處,既有優秀文化的傳承,也有落後感動的存在。但是文化部分好壞只有不斷繼承和發揚採取兼容並蓄的寬容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讓文化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