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化旅遊的發展趨勢
創造紅色旅遊新模式
這一次在建黨百年的背景下,具有紅色主題內容的燈光秀展示了科技發展變遷,謳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暢想未來科技進步為人民帶來的美好生活,帶來了非常強烈的反響。同時也創造了新的紅色旅遊的模式。
一方面,近幾年我國景觀照明的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從2017年市場規模796.1億元增長至2019年市場規模為1244.0億元,前瞻初步估計我國2020年景觀照明市場規模約為1505.2億元。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⑵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摘 要] 產業可持續是旅遊管理領域內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之一。本文在發展觀的指導下,文化在旅遊產 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認識,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業素質,從而構築旅遊產業發展 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可持續旅遊發展
近20多年,我國旅遊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過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人們意識到增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的,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中心議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遊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構築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內涵的闡釋
旅遊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主動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大眾活動,文化要素對旅遊活動很大。
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筆者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總體上對文化的內涵得出以下認識:
1.文化的廣泛性。文化是一個大的范疇,包括人類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也正說明文化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旅遊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2.文化的層次性。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因此,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應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於文化涵蓋面廣泛,有學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既具體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們在理解、研究文化時,有時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文化是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各民族實踐中創造的產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動態開放系統,在穩定與發展的對立中不斷實現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人居於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由旅遊人群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差異並不能說明兩地文化孰優孰劣。
結合旅遊產業理解文化,旅遊文化不是旅遊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領域,也不是僅僅關注文化旅遊這類文化表徵比較明顯的旅遊形式,而是要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的固有,以利於其可持續發展。旅遊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層次結構體系,「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遊的文化內涵,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二、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遊發展觀念。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旅遊養旅遊」、「五個一齊上」等發展思路,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對旅遊從外事接待到事業再到產業的認識逐漸明晰,一些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外延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的破壞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計量。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旅遊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通過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產業功能。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並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遊目的地,旅遊投資經營者、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並達到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並由此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旅遊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隨著我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逐步健全,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是旅遊行業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各種短期行為仍然在侵蝕著旅遊經濟本不健壯的肌體,嚴重威脅著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誠信公平的經營環境,改善旅遊行業形象,是旅遊經營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依法治旅完善旅遊法規建設,可以一定程度地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經營企業的自律,通過構建旅遊經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誠信守法經營。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品牌促發展。旅遊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內涵開發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在地方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組織,進而通過旅遊產品加以體現,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旅遊資源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並經由旅遊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於對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後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遊吸引力。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5.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做好前瞻性。我國旅遊產業起步較晚,旅遊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的縱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豐滿,恰逢加入WTO的巨大變革,剛剛蹣跚學步就面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客觀上使得中國旅遊產業不可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同時,正是由於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很短,旅遊產業發展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加上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如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那麼直接和易於察覺,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結果才逐漸顯現出來,可一旦結果顯現,其後果也就無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旅遊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問題研究。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象並做好前瞻性研究,現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接待地區社會文化商品化問題、傳統文化衰退問題、民族文化異化問題以及遊客帶來的文化示範對旅遊接待地的文化影響問題等等,從事這些研究的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還包括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還應當重視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推廣。
6.加快人才培養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長期以來,我國旅遊專業是置於經濟學范疇內的,旅遊文化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對旅遊人才文化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而實際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和規劃、旅遊服務都是基於文化基礎上的,但旅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對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旅遊文化內涵的「白化」環節缺失,無法做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旅遊者感悟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的淺顯層面,不能適應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逐步從單純的生產性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務員,又要做好講解員,通過每一位旅遊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給與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旅遊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文化要素,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遊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旅遊產業走向成熟,持續健康發展。
:
[1]謝春山.旅遊文化——中國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⑶ 文化旅遊如何提升品質
(一)旅遊產品人性化
旅遊產品人性化就是要求旅遊企業提供以人為本的服務,在這里旅遊產品已不僅僅局限於有形產品,還包括無形的服務、管理等。這就要求旅遊企業在旅遊硬體和軟體是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
1、硬體上,根據旅遊者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人性化的旅遊設施。旅遊硬體設施是人們用肉眼所能觀看到的,而且也是人們在最短時間內能對它做出反應的,也就是人們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對於旅遊者是重要的,它能決定人們用怎樣的心態完成這次旅遊經歷。舒適、醒目的設施會給旅遊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預示著潛在的、長遠的效益;相反,則會是短期的效益。在這里,旅遊者的滿意度取決於旅遊者對硬體設施的第一美好印象,因
此對旅遊硬體設施要做長遠的規劃。
2、軟體上,根據旅遊者的感受提供符合人性需求的無形的旅遊產品(服務)。無形產品往往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易被忽視,但事實上,較之於有形產品,無形產品對旅遊者更有深遠的影響力,而旅遊企業履行道德的行為是這些無形的旅遊產品真正體現人性化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所謂道德的行為,在倫理學意義上,就是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為有利於他人和社會的道德行為。也就是說,旅遊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履行其有利於旅遊者和社會的道德行為。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對旅遊企業來說只是一念之差,但這一念之差完全可能導致企業不同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狀況。道德的行為可以使企業走向良性的循環,而不道德的行為會使企業走向惡性循環,也就是僵死的邊緣。道德的行為具體表現為:對旅遊者要誠實守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曾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同樣,對企業而言也是如此,企業的信譽是深入人心的廣告,是不屬廣告的廣告。企業信譽的建立和信譽度的不斷增強靠的是產品質量,更要靠樹立高質量產品的生產全過程的責任心,靠全方位的服務承諾的兌現。服務承諾是企業信譽的直接張揚,在激烈的國際經貿活動的競爭中,服務承諾是增強信譽度的重要舉措。這里的產品即旅遊產品,也就是旅遊服務。因此,旅遊企業要對旅遊者堅決地履行其服務承諾,具體表現為旅遊企業不降格服務,即不降低原來約定的等級標准;不擅自增減旅遊項目;不延誤游覽日程和時間;不以次充好欺騙旅遊者等等。對社會要有責任心。不要為了局部的利益而損壞社會整體的利益。比如說生態環境問題,旅遊企業不應為了自己的利益需求而破壞自然資源。否則,是不道德的。
⑷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如何選擇
文化與旅遊的融合需要大力推進,但不是一蹴而就的。測試整合程度和效果需要時間。既要反對保守主義和不作為,又要防止冒進和亂作為。要穩扎穩打,循序漸進,長期出成績。
⑸ 在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和旅遊消費升級邁入4.0時代的背景下,需要更進一步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近日,由中國旅遊景區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景區創新發展論壇在廣東省韶關市舉辦。國內各景區代表、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圍繞景區產品與文化創意創新、景區管理服務與技術創新、景區整合營銷與大數據創新、景區投融資與文旅創新發展、景區產品技術升級突圍點和景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破點等話題,共同探討了文旅新時代下中國旅遊景區的發展趨勢與機遇。
⑹ 文化和旅遊領域將如何更好提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摘要 提供更多優質旅遊產品和服務,加強區域旅遊品牌和服務整合,完善綜合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現代旅遊業體系,努力實現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⑺ 廣西:加快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我區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文化旅遊強區,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
圍繞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總目標總要求,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以深化文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質量和整體水平為重點,扎實推進我區「三地兩帶一中心」(即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北部灣國際濱海度假勝地、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勝地,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帶、西江生態旅遊帶,南寧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建設,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不斷提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奮力推進新時代我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改革創新。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破除瓶頸障礙,建立新時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機制。
——堅持質量效益。加快文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國際眼光和高點定位,全面提升文化旅遊產業整體水平和發展質量。
——堅持品牌特色。堅持差異化發展戰略,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文化旅遊發展新態勢,全面增強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新動能。
——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通過發揮資源大優勢,建設大項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產業,全區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形成,區域旅遊經濟均衡發展,產業規模快速壯大、產業整體水平顯著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旅遊總人次、總消費實現翻番,文化旅遊產業成為我區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文化旅遊經濟主要指標邁入全國第一方陣,建成全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先進省區、世界文化旅遊重要目的地,文化旅遊強區建設成效顯著。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新格局
發揮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加快打造「三地兩帶一中心」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新格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文化旅遊產業競爭力。
1.加快桂林國際旅遊勝地轉型升級。以世界一流為發展目標,著力在生態環境保護、現代產業體系、城鄉基礎設施、體制機制創新、旅遊開放合作等方面綜合施策,加快推進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提質升級。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文化旅遊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催生中高端文化旅遊新業態。加快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全國旅遊創新發展先行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充分發揮桂林國際旅遊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建成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
2.加快北部灣國際濱海度假勝地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濱海度假旅遊、海絲文化旅遊、海洋休閑運動,建設一批高等級濱海休閑設施和度假酒店群。積極開發郵輪遊艇、水上運動等旅遊新業態。集中開發建設北海銀灘、潿洲島和欽州三娘灣、茅尾海以及防城港江山半島、京族金灘等休閑度假景區。開辟海上跨國郵輪精品線路,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亞熱帶濱海度假和海上運動休閑勝地。
3.加快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勝地轉型升級。以巴馬、東蘭、鳳山為核心區域,深入挖掘長壽文化、健康文化和民族文化,培育特色鮮明的健康旅遊產業功能區,做大做強健康旅遊產業規模。開發業態豐富的長壽產品,定期舉辦中國-東盟傳統醫葯健康旅遊國際論壇(巴馬論壇),建成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長壽養生國際旅遊目的地。
4.建設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帶。完善邊境地區旅遊交通體系,加強邊境口岸景點景區建設。深化邊貿旅遊和民族文化融合發展,建設邊貿旅遊產業園區,培育帶動力強、受益面廣的邊境旅遊產業鏈。加快建設邊關國家風景道,打造邊關民族風情特色旅遊線路。積極探索中越邊境口岸旅遊通關便利化新舉措,完善跨境旅遊管理服務體系,提升跨境旅遊國際化合作水平。
5.建設西江生態旅遊帶。以珠江-西江經濟帶國家發展戰略為契機,依託西江幹流沿江城市自然山水風光、嶺南文化、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做大做強西江沿岸生態旅遊產業集群,打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旅遊帶。發揮西江流域多個精華旅遊江段的獨特優勢和氣候條件,挖掘西江文化旅遊多元主題和特色鮮明的品牌價值,構築綠色生態旅遊廊道,著力打造成為多元化、國際性、全天候的黃金旅遊帶和中國水運旅遊發展的典型示範。
6.建設南寧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全面實施強首府戰略,依託中國-東盟博覽會品牌,強化南寧面向東盟的國際旅遊集散功能。引進和建設一批大型都市文化旅遊商貿綜合體,大力發展商務會展、文化娛樂、都市休閑等業態,做大做強城市夜間經濟,建設成為以亞熱帶壯鄉風情為特色、以會展商務和都市旅遊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對接大灣區的北部灣核心城市、中國-東盟文化旅遊合作交流的中心城市和健康中國美麗中國的引領城市。
(二)加快文化旅遊產業體系建設
7.優化文化旅遊特色產品體系。不斷適應多元化市場需求,重點發展健康養生、山水觀光、休閑度假、邊境跨國、民族文化等旅遊產品,提升特色旅遊影響力。培育桂林山水文化體驗游、巴馬長壽養生休閑游、北部灣休閑度假游、中越邊關跨國風情游、桂西北少數民族風情游、桂北和左右江紅色體驗游、環大瑤山歷史文化生態游、桂東嶺南風光文化游、海上絲路郵輪游、桂中劉三姐山歌文化游等精品旅遊線路。建設滇桂粵邊海國家風景道和西江國家風景道。
8.加快大健康旅遊產業發展。依託廣西豐富的健康旅遊資源和長壽生態集群,全面發展以休閑度假、康體養生、醫療保健為主體的健康旅遊產業。建設醫療旅遊產品開發和推廣平台,開發與中醫葯及壯瑤等民族醫葯相結合的傳統健康旅遊產品。探索培育特色醫療旅遊項目,打造醫療旅遊康養小鎮和醫療旅遊目的地。創建一批健康旅遊示範基地、養生養老度假基地。開發長壽養生特色食品,發展養老旅居住宿,打造特色養生品牌,提升健康旅遊消費,加快世界健康旅遊目的地建設。
9.推動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數字化進程,推動高新科技在演藝娛樂、工藝美術、游戲游藝等傳統文化產業中的應用,引導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扶持優秀原創動漫、音樂美術、影視創作,推出一批文化演藝精品。加強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創意設計,催生新型文化業態,建設一批特色工藝美術產業基地,培育一批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基地,打造一批文化旅遊創意產業集聚區。
10.培育文化旅遊產業新業態。推動文化旅遊與農業、林業、水利、工業、交通、住房、醫療、養老、體育等融合發展。依託特色農業資源、鄉村文化資源,大力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建設田園綜合體。支持發展森林度假和水利旅遊,建設森林公園、森林小鎮和水利風景區。依託文化和自然遺產、地質遺跡與礦業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技工程和科技場館等,開發研學旅遊產品,建設研學旅遊目的地。培育國際性體育旅遊精品賽事,打造一批體育旅遊綜合體、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和體育旅遊線路。結合全區通用機場、北部灣郵輪母港和高速高鐵建設,積極培育低空旅遊、郵輪旅遊、高鐵旅遊等旅遊新業態。促進文化旅遊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多產融合發展態勢。
(三)加快推進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
11.建設一批文化旅遊核心大項目。圍繞文化旅遊發展新格局,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建設文化旅遊核心大項目。重點建設南寧萬有國際旅遊度假區、桂林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北海銀基國際醫療康養旅遊產業新城、世界智力運動之城、世界實景演藝之都等一批新業態核心項目。加快推進南寧融晟天河·海悅城文化旅遊項目、桂林雁山民國風情旅遊小鎮、桂林樂滿地文化旅遊康養綜合體項目、賀州黃姚古鎮文化和旅遊產業示範區、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柳州螺螄粉特色小鎮、防城港白浪灘·航洋都市裡等一批投資規模大、規劃建設理念先進、市場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建設。
12.建設一批文化旅遊精品景區。加大培育和創建力度,推動現有A級景區、旅遊度假區、生態旅遊示範區等提質升級,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重點推進大新明仕田園、防城港江山半島、巴馬賜福湖、北海潿洲島、桂平大藤峽等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加快推進寧明花山景區、百色起義紀念園、潿洲島鱷魚山、桂林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龍勝龍脊梯田景區、三江程陽八寨景區、賀州黃姚古鎮、南寧百里秀美邕江·國際園博園景區、憑祥友誼關景區等創建國家AAAAA級景區。大力推進以桂北紅軍長征主題國家文化公園、左右江紅色主題國家文化公園為代表的一批紅色旅遊項目建設,打造湘江戰役紅色旅遊景區。
13.建設一批文化旅遊示範項目。引導建設一批主題鮮明、功能完善、宜游宜業的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基地,鼓勵各地建設文創產業園區和文創街區。重點打造提升中國-東盟網路視聽產業基地、中國-東盟數字文化創意園、梧州騎樓城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南寧「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桂林東西巷街區、桂林五通農民畫產業園等一批文創產業園區(街區)。著力打造一批品牌價值高、主題特色突出、具有重大示範效應和產業聚集拉動作用的特色文化旅遊小鎮,重點建設和提升陽朔興坪古鎮、靖西綉球小鎮、合浦月餅小鎮、蒼梧六堡茶小鎮、大化達吽小鎮等一批特色文化旅遊小鎮。
14.建設一批文化遺產旅遊項目。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力度,加快建設花山岩畫風景區,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跡、興安靈渠、三江侗族村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建設左江流域駱越壯族文化(崇左)生態保護區。加強歷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大遺址、傳統村落等保護開發利用,建設一批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等。探索將民歌民謠、民族說唱、音樂舞蹈、民俗民情、民族技藝、民族服飾、民族餐飲等文化元素融入旅遊產品開發,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
(四)實施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重點工程
15.文化旅遊示範創建工程。全力做好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國家中醫葯健康旅遊示範區(基地、項目)、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和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等國家級品牌創建示範工作。重點推進防城港國家邊境旅遊試驗區、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遊合作區、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旅遊合作區、中越紅色旅遊國際合作創建區(龍州)建設。做好自治區全域旅遊示範區、特色旅遊名縣等品牌創建升級工作。
16.文化旅遊特色品牌打造工程。健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渠道相結合的全媒體信息傳播機制,實現信息化、大數據、精準化的全媒體推廣。打造以山水旅遊為特色主體的「桂林山水旅遊」品牌、以濱海休閑為特色主體的「北部灣濱海度假」品牌、以康壽養生為特色主體的「世界長壽養生」品牌、以異國風情為特色主體的「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品牌、以民歌民俗為特色主體的「劉三姐民族文化」品牌,集中打響做強廣西五大文化旅遊特色品牌,提升廣西文化旅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充分挖掘各地資源和特色優勢,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節慶品牌、演藝品牌、美食品牌、地理標識品牌和特色商品品牌等,提升文化旅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17.文化旅遊融合精品創作工程。加強文藝創作生產規劃,推動文藝與旅遊深度融合,鼓勵創作以廣西特色文化旅遊資源為題材的文學、戲劇、音樂、美術、影視劇作品及廣播電視、網路視聽、綜藝節目。申請舉辦中國-東盟文化藝術節,持續辦好廣西戲劇展演、廣西音樂舞蹈比賽、廣西雜技魔術展演等品牌藝術賽事。打造一批影視、文學、戲劇、書畫、音樂創作基地,建設一批文藝創作、采風、展示文化休閑工作室。鼓勵各類旅遊演藝經營主體在旅遊城市或依託核心旅遊景區開發主題性、特色類、定製類文化旅遊演藝項目。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遊演藝精品項目。每年評選獎勵一批文化藝術精品項目。
18.文化旅遊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加快建設旅遊集散中心和旅遊咨詢服務中心,形成層次分明、覆蓋面廣的旅遊集散和服務體系。建立安全便捷的文化旅遊交通體系,重點建設通景區公路,完善旅遊行業運營車輛安全監管體系。加快旅遊交通服務設施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交通設施旅遊服務功能和完善旅遊交通標識系統、自駕車服務體系、風景道綠道系統建設。繼續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提升旅遊廁所建設質量與標准,提升旅遊廁所管理服務水平。加強文化設施景區化建設,重點建設廣西民族劇院,改擴建廣西博物館,推進廣西自然博物館、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示中心等一批自治區文化設施建設。結合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善市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的旅遊服務功能。規劃建設具有旅遊條件的廣播電視設施等公共旅遊服務站點。
19.文化旅遊市場主體壯大工程。深化國有文化旅遊企業改革,發展壯大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有文化旅遊企業。打造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引進文化旅遊產業戰略投資者,推動形成不同所有制文化旅遊企業共同發展、大中小微文化旅遊企業相互促進、開放多元的發展格局。鼓勵和培育文化旅遊創意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渠道上市掛牌。
20.文化旅遊智慧服務提升工程。打造廣西文化旅遊大數據產業,建設廣西文化旅遊數據中心。加快建設智慧旅遊城市、智慧景區、智慧飯店、智慧旅遊鄉村等,建成「廣西遊直通車」和「一部手機游廣西」智慧旅遊平台,全面提升旅遊信息化水平。加強公共文化數字平台建設,大幅提升廣西「數字文旅」服務水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在節目製作、網路傳輸、大數據雲計算等優勢資源,建設廣西文化旅遊雲平台,充實特色文化旅遊視聽內容,提供智慧旅遊音視頻一站式服務。
21.文化旅遊惠民富民工程。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文化旅遊公共設施、鄉村傳統工藝振興、鄉村文化產業發展、鄉村文化人才培育等富民助推計劃,形成文化旅遊行業惠民富民新格局。實施文化旅遊便民利民工程,推進文化旅遊志願者服務站建設,推廣文化惠民卡,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推動重點景區適度降低門票價格,鼓勵公共資源型旅遊景區免費開放;鼓勵實施景區免費開放日、旅遊一卡通、電子消費券、旅遊年卡等措施,讓人民群眾享受實惠。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區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對文化旅遊工作的領導,貫徹落實好中央和自治區有關產業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促進本地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領導協調機制,形成自治區統籌、市縣主抓、部門聯動的良好局面。自治區每年召開1屆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由各設區市競爭申辦,對大會承辦地文化旅遊發展產業予以重點支持。
(二)加強規劃引領。做好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高水平編制全區文化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各類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規劃。建立規劃統籌機制和「多規合一」機制,加強文化旅遊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國土空間、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相銜接,發揮綜合聯動效益。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實施規劃評估,提高規劃的執行力度。把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部署,強化督察考核,促進規劃實施。
(三)加強支持引導。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多渠道籌集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適度擴大文化旅遊產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和鄉村旅遊項目用地。大力發展對外文化旅遊服務貿易,扶持具有廣西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出口。統籌使用自治區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發展壯大文化旅遊產業。創新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設立文化旅遊發展基金。發揮好各級政府資金和優惠政策的引導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社會資本,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加快發展。
(四)加強人才培養。編制全區文化旅遊人才發展規劃,重點抓好管理、經營、創意和服務等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文化旅遊領域職稱改革,進一步完善文化旅遊人才激勵機制。將文化旅遊人才培訓納入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就業培訓和職業教育計劃,依託重點院校、龍頭企業、社會機構建設一批示範性文化旅遊培訓基地,進一步提高文化旅遊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推動成立新型文化旅遊智庫和文化創業研究機構,加強文化和旅遊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平台建設。支持文化旅遊企業與區內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支持開展職業技術類的社會辦學。探索與粵港澳地區、東盟國家的區域性人才培訓合作。
(五)加強市場監管。健全文化旅遊市場監管機制,推進文化旅遊市場監管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文化旅遊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推進文化旅遊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和隊伍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加強涉文旅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持續開展全區文化旅遊市場秩序整治行動。加強行業標准建設,提升文化旅遊服務質量。加強文化旅遊市場安全綜合治理,確保交通、食品、衛生等重點環節安全和旅遊設備設施運行安全。
(六)加強監督考核。建立健全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科學考核評價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將考評情況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工作實績和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參考。適時開展督查檢查,通報各地推進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情況。
⑻ 在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和旅遊消費升級邁入四點零時代背景下需要干什加速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6
⑼ 在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和旅遊消費升級4.0需要進一步
摘要 親,在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和旅遊消費升級4.0需要進一步將文化和旅遊的優秀成果轉化為旅遊產品。受惠於食、住、行、游、購、娛等旅遊基本要素的極大提升,遊客願為一間房赴一座城,為一頓飯赴一個村
⑽ 在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和旅遊消費升級慢4.0時代的背景下需要進一步什麼中華傳+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