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也經歷過外族的統治,為什麼卻說中國的文明沒有中斷
文明是指文化的傳承而不是指上層建築,政權的更迭和文明的傳承沒有關系。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的國家,古埃及也已經不存在了,在經歷了亞歷山大,古羅馬帝國的征討以及阿拉伯人等等入侵,文明出現了中斷,像古巴比倫現在已經不存在了,還有古印度,他的文明也出現了中斷和巨大變化。以前的印度可是不說英語的,但是現在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
清朝是滿族建立的,但是他們一樣是過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的,文化與漢唐相差並不大。清朝是過端午節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統治階級是完全的接受這種文化的,是把春秋戰國看成與自己一體的,所以這就不是文化入侵的行為,雖然有滿族特有的如薩滿等文化,但是並沒有以武力脅迫來讓人們信仰,薩滿仍然只是在貴族中才會相信的東西,國家依然是以儒家治天下。
Ⅱ 為什麼說中華文化是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化
中斷:中華文化半中間發生阻隔、停頓或故障而斷開。古代少數民族統治時崇尚中華文化,並積極學習融入其中,所以不能說是中斷。古埃及文字的消亡直接造成文化的中斷,盡管這些國度後來都又重新建立,但消逝後又重拾的文化自然無法和本源完美銜接,斷層和隔閡是無法避免的。
中國雖多然經歷了數不清的朝代更迭,但基本都是在漢文化框架下的傳承更替。文字也只是隨著文化的發展而不斷演變更迭,從未在外力的毀壞下而消逝過。
也是因此,甲骨文出土後我們能夠那麼快便基本上完全破解,所以,中國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化。
(2)中華文化為什麼能從未中斷擴展閱讀:
發軔於中原的中華文化,是以華夏族的起源開始,始於西周、建於春秋、成於西漢,並歷經中國歷史的各個朝代不斷充實豐富和完善。
但與此同時,中華文化也多次受到外來文化,特別是來自北方游牧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但無論是沖擊,還是破壞,這些北方游牧民族在統治中原之後,最終接受傳播並秉持中華文化。
由於人口基數的差異以及中華文化傳播載體的先進性,導致他們不得不或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外化於社會管理的農耕社會人文秩序,始終制衡著游牧文化的沖擊和破壞。
Ⅲ 中國的文化為什麼一直沒有中斷
人類歷史上有四大古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學術界也有人把七個古代文明、即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密諾斯文明、瑪雅文明、安第斯文明、哈拉巴文明,稱作現代文明的「母文明」。無論是四大古文明,還是七個「母文明」,唯有中國文明歷經四、五千年,持續至今,未見中斷。中國文化這種無與倫比的延續力是綜合原因造成的。
第一,自然地理環境。中華民族世代生活的東亞大陸,遠離其他文明中心,周邊又有天然屏障的阻隔——東瀕波濤洶涌的太平洋,北臨茫茫戈壁和浩瀚無際的原始針葉林,西方面對著萬里黃沙與高山雪峰,西南則聳立著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國版圖的周邊是古人難以跨越的障礙,而內部卻有相當開闊的迴旋餘地。這種地理環境可以用 「大而封閉」來概括。「封閉」使中國人不容易走出去,「大」又使中國人不必走出去。中國人不容易走出去,自然意味著外面的人、外面的文化也不容易走進來。埃及、美索不達米亞、、腓尼基、亞述、希臘、羅馬等東地中海文明之間,以及它們與南亞諸文明之間,自文化的發生時期就多有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並無嚴格的疆界。然而,中國文化的發生,大體是在與東亞文明圈以外諸文化相隔離的條件下獨自完成的,因而中華民族是一個頗具原初性的民族,其文化有著鮮明的獨特性和自主性,與東地中海文化和南亞文化大相徑庭。截至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文化始終未有經受過外來文化的根本性挑戰。於是,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始終在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單元內自顧自地發展著,使中國文化比較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民族傳統,獲得了前後遞進、陳陳相因的延續性。
第二,經濟因素。中國文化的誕生地——東亞大陸屬溫帶和亞熱帶氣候區,只有南北兩端小面積地域屬熱帶和亞寒帶,絕大多數地段都適宜農業生產。華人先民從六、七千年前,就逐漸超越狩獵和採集經濟階段,進入以種植業為基本方式的定耕農業時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小農經濟創造了一個比較可靠的前提條件,再加上我國的小農經濟是以個體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血緣親屬關系為紐帶,實行男耕女織自然分工的生產單位,把物質生活資料再生產和人口的再生產緊密結合起來。這種經濟結構本身是十分牢固的,自給自足的能力很強。雖然它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低下,時有流離失所的憂患,但重整家園的難度也不大。於是中國的小農經濟就能夠長期存在下去,並成為封建制度長期存在的經濟基礎,同時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連續性的牢固的物質基礎。
在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人心裡,始終深蘊著執著的本位文化精神。他們時時以冷竣的態度迎候外域文化的紛至沓來,在心靈深處卻抱定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信念和只要「以我化人」,不要「以人化我」的心態。這就決定了華夏民族雖然也曾在歷史上接納外來文化,卻未能造成文化的雙向性優化整合,沒有形成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工商業文化相互激盪而成的新結構文化。這樣,漢民族固有的農耕文化難以發生質的飛躍,不過是在補充若干異質文化因素的情況下變得更加完備而已。
第三,社會政治因素。在西方歷史進入文明社會以後,氏族制度逐漸消亡,代之而起的是以地域為特徵的個體經濟,家庭及家庭中的各個成員有較多的政治民主權利,國家與家庭各行其是,長期處於紛爭局面,使原有文化難以傳承。與此不同的是,我國進入文明社會後,氏族制度非但沒有被清算,其殘余反而被長期保留,氏族演變成宗法制宗族。在宗法系統里,男性家長是一家之主,族長是一族之主。「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形成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極其牢固的社會基層單位。這一種組織以及它的核心精神在社會上擴展開來,就形成了以君主為核心的國家政權組織,此時,「君為臣綱」就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准則。這種「家國同構」的社會政治模式,把人們牢牢地粘合為一體。父為家君,君為國父;在家要做孝子,在國必做忠臣,忠君就是愛國,這是長期維系我國古代社會政治倫理的根本原則。在宗法精神統攝下的中國封建制度,是一個有較大彈性和再生能力的機體。由於宗法關系給階級關系罩上了溫情的面紗,使封建制度的某些階段,階級對立並不十分尖銳,而且,封建制度有比較完備的調節機制,統治階級往往通過實施「仁政」,推行「讓步政策」使社會危機得以緩和、破敗的經濟得以恢復。
總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系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連綿性提供了牢固的社會政治基礎。
Ⅳ 中華文明歷時五千年為什麼沒有被打斷
中華文明5000年歷史沒有被打斷,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第一,中國地理因素非常特殊。中國地理位置,處於亞歐大陸的最東端。由於中國地理位置西高東低。西部有高原沙漠,東南邊有海,西南部是瘴氣叢生的荒蠻之地;北部通過沙漠,是特別寒冷的苦寒之地。這些特定的地理環境,就像一個框定好大屏障,客觀上不利於外族入侵。
第四,在歷史上,中國一直都引領世界的發展。自秦以來,中國的國家實力,一直都是小國忌憚的對象。幾千年來,東亞以中國為核心的朝貢體系,也證明了國家的實力。雖然清末以後中國受到了列強的侵略,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雖然1937年七七事變以來,中國遭遇了歷史上最嚴重的外敵入侵,甚至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但是,這並不能掐滅中國人的鬥志,更沒有影響中華文化的傳承。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經歷了近百年的恥辱,但是靠自身的努力,現在中國又一次強大地站了起來,成為引領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家經濟、軍事實力,不容質疑。這在客觀上,也為國家的發展與和平奠定了基礎。
Ⅳ 為什麼說中國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化
沒有斷絕是指文明沒有間斷。西方文明的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它們的歷史文明存在斷層,只有中國文化保留下來了。
古埃及文明在阿拉伯人入侵後就已經滅亡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現在只有考古學家可以認識,古巴比倫文明在波斯人的入侵下,文化也沒有流傳下來。
古印度也一樣,現代的印度人已經丟失了他們的語言(現在印度人的母語是英語),而古印度的歷史更要到中國的古代典籍來尋找。
只有中華文明,數千年前的典籍和傳說現在還是我們民族的圭臬,比如傳說伏羲氏一畫開天,創造了先天八卦,後周文王作易,在後孔子又注釋了系辭。
而周易是諸子百家一切學說的根源,這些文化我們至今仍在流傳,並給予我們啟迪,所以中國文明沒有斷絕確實是事實。
(5)中華文化為什麼能從未中斷擴展閱讀:
中華文化也多次受到外來文化,特別是來自北方游牧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但無論是沖擊,還是破壞,也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
這些北方游牧民族在對峙中原、統治中原之後,最終慢慢開始理解、接受、豐富、傳播並秉持中華文化的血脈。
的這些北方游牧民族面臨的主要對象是長期生活在中原的族群,由於人口基數的差異以及中華文化傳播載體的先進性,導致他們不得不或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中華文化。
除此之外,中華文化外化於社會管理的農耕社會人文秩序,始終制衡著游牧文化的沖擊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