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理解我國是文化大國,軍事大國,體育大國
多看新聞就會了解
❷ 中國是文化大國還是強國
中國不是文化強國,中國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文化大國。我們擁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化源泉,我們擁有世界上規模的文化創造主體,我們擁有世界上勁的文化發展動力,所以被稱為文化大國,當之無愧。
文化大國不等於文化強國,中國是文化大國,但不是文化強國。文化強國還有一個基礎性指標,即國民素質相對比較高。這種素質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等,它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各方面發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文化發展水平最直觀的指標。
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中宣部副部長王曉暉: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做了規劃和設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文化強國以來,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
❸ 為什麼在當前中國要提出文化強國戰略有什麼重要意義
補充2樓的解釋,一個國家尤其是大國,再軍事能夠保障安全以及一定的海外利益的情況下。說到底還是要拼文化,講道義。西方國家在崛起的過程中在第三世界犯下了無數的罪行。這對於我們的對外發展是個非常有利的先天條件。而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基,文化發展不好,首先帶的是國民沒有自信,沒有自信帶來的後果就是沒有創新能力。當年新中國剛成立,殘破不堪,百廢待興之時,尚有很多懂技術華人回國建設,為國家安全發展做出傑出貢獻。如今物質得到了相當的發展,經濟實力在世界也是很強大,反而是人才大量外流。中國改革開放30年,物質方面補全了輕重工的課,但是精神思想方面出現了巨大紕漏,現在是在亡羊補牢。
❹ 中國是文化大國但不是文化強國,就此談談你的理解。急需這個題目的論文。八百字左右就好。急
隨著我們國家的GDP日益增長,我們與國外的交流合作與日益廣泛,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碰撞不可避免,我們的政府很想向國外輸出我們的文化。但是我們國家還不是文化強國,只是文化大國,要想成為向美國那樣有著全球影響力的國家,我覺得這要比我們的GDP超過他們還要困難。為什麼我們不是文化強國呢?我覺得原因有三:
首先,我們國家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文明,這是不爭的事實,成了我們驕傲的資本。然而然而古人沒有想到他們的後代會這么沒有進取心,我們現在和國外打交道時還扛著老祖宗的四大發明和孔孟之道去與之炫耀。這都多少好年了,我們一直還在吃祖宗留給我們的剩飯。我們缺少的是創新和人才。
其次,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如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一樣。一個人的性格如同一個國家的文化。中國人的性格就是朴實勤勞但不好的就是太保守,屬於內向型;一個活潑開朗性格外向的人影響力總會比一個內向的影響力大吧!美國就是這樣的一個性格外向的「人」。總所周知,美國的文化很通吃,三大片打天下:一是好萊塢大片;二是肯德基麥當勞薯片;三是打著自由民主的幌子。中國的文化主要便現在怎樣處理人際關系,國家與民之間關系以及修身養性。但是有一點不好的是中國太注重於禮儀了,我在大學上過的政治課上,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我非常贊同:文化和道德的目的是為人們的行為去服務的。但是太過於注重文化和道德,就會變成行為去為文化和道德服務了。中國便是這種情況。中國因其悠久的歷史而創立悠久文明的文化。但是,我們的古代文化有很過很多的糟粕,我甚至認為它對中國的影響不亞於先進的。比如對女性的輕視甚至虐待,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女性是沒有一點的權力的——除了生孩子。什麼「三從四德」,「男尊女卑」以及裹腳等等等等。釋迦摩尼創立的佛教里有「眾生平等」,耶穌也說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可見人人平等是人們公認的最基本的道義。說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出現人人平等的,因為我的工資永遠也達不到房地產商的高度。」這里說的人人平等是指人一出生就與生俱來的一些權利。而中國古代的男尊女卑可以說是人性的泯滅。要知道,這種現象一直持續了幾千年。直到現在,重男輕女不僅還存在,而且還很嚴重。
最後一個是中國的教育制度,我們的孩子一出生就已經被父母及社會訂好了路,上小學,好好學習;上初中,天天向上,上高中,更好好向上;總之,一切為了考試,高分才是硬道理。就是因為這樣沒有注重啟發啟迪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的思維變得死板。學生沒有創新,國家談何創新;
至於我們的文化會不會隨著我們的GDP的增長而蒸蒸日上,或者我們以後的幾個世紀和老外談文化還是用到「四大發明」?我不得而知。
❺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文明古國
中國是最早的文明發源地之一。它孕育了古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人類文明起源於河流文明,而在中國有黃河,長江兩大源頭。在這兩大流域旁邊,誕生了人類文明。古中國由此而誕生。
在古代,中國是最早的產生文字,語言,計算的國家之一。且擁有四大發明,火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中國擁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文明。
在古代中國有另外人羨慕的瓷器,絲綢。有歷史上文明等絲綢之路。有引來外人來華的馬可波羅,並因此而寫出了《馬可波羅游記》。
中國地處中原地區,地大物博。是一個非常適合誕生文明的地方。並且也誕生了最早的文明。是最早的文明發源地之一。
中國不像其它的島國,擁有一些自然方面的天災危害。是一個福澤之地,是文明的搖籃。中國被稱為文明古國,是因為它是最早的誕生文明的最早的國家。且一直流傳至今,並不因為外來的天災人禍而消失的歷史的長流中。
❻ 為什麼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現我國有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轉變
因為這個問題,是根據我國的國情所提出來的,中國有5000年的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著燦爛的文化成果。這是世界各國都承認的現實。但是我們要在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發揮和發展我國文化的精髓。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和教育。讓世界各國充分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和文化。加強文化外交。讓各國充分理解和運用良好的國際關系。使各國人民充分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精神和意義,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創造和諧共贏的美好社會。
❼ 為什麼中國能夠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四大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現今伊拉克)、古埃及(現今埃及)、古印度(現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和中國,四大文明古國是廣泛流傳中國國內的的關於世界四大古文化的統稱。四大古國對應著四大文明發源地(對應上述的四個地點)分別是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恆河流域、黃河-長江流域這四地的發源地,其的意義不在於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其是文明的發源地,以及原生文明所產生的影響,主要由來就在於悠久的歷史、原創的文字、獨特的禮教文明、城市的形成。下面就說說中國為什麼能夠成為四大古國之一。
總的來說,中華文明在世界的歷史長河絕無僅有,是世界的瑰寶,作為中華兒女我為此自豪,中國人並不是真正信仰虛無縹緲的宗教,其實信仰的是現實主義,以及文化的先進性致使外族無法入侵,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和地理名稱,我覺得更是一個偉大的國度,展現不同的文明世界。
❽ 我國為什麼建設文化強國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和戰略任務呢?這對於世界的和平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進步具有什麼重大意義?對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深遠影響?
首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間對文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個不斷解放思想、不斷探索發展、不斷提高認識的過程。我們曾經有過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文化建設的教訓。後來提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並認識到「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大以後,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強調以人為本和人的全面發展,進一步認識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十七大更是提出了「兩大一新」的文化發展目標(即「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這樣,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既水到渠成,又有了提升和飛躍。誠然,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為之長期奮斗的戰略目標,但有沒有這樣的戰略目標是大不一樣的,這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其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對當今世界潮流的深刻洞察與准確把握。二戰結束之後,半個多世紀以來沒有暴發大規模軍事沖突和戰爭,雖然局部戰爭不斷,但從總體上說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各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其結果,一方面刺激了文化的消費和繁榮,促進了文化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思想家和政治家對文化問題的關注,即對文化的價值、作用及其戰略意義的深刻認識和高度重視。聯合國也積極進行倡導,1995年教科文組織發表了《世界文化發展報告》,提出「把文化置於發展的中心位置」的重要命題。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瑞典舉行的「文化促進發展」政府間會議,發表了《斯德哥爾摩宣言》,徵求意見稿上強調「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文化的繁榮」。
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這是對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與准確判斷。美國等西方強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向全世界推銷自己的文化產品。尤其是一些國家大肆推行文化霸權主義,已引起世界許多國家的警惕與不安。他們出口的文化產品,不僅賺取了大量外匯,而且把其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散布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例如,美國電影是世界電影產量的6%,而在世界電影市場的佔有率卻高達 80%。日本、韓國還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口號,他們的動漫、動畫和影視產品占據了世界特別是東南亞市場的大量份額。總之,世界范圍內,包括文化產品、科學技術和意識形態等文化競爭日益加劇。面對激烈的文化競爭,我們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不僅是我們自身文化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也能對西方大國的文化擴張起到積極的制衡作用,這對於世界文化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和平與文明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再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文化的特性和發展規律所決定的。一切物質的東西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化為塵土,唯有精神文化的創造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顯示出永恆的光輝。這就是文化的特性,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可以說,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創造的歷史。一個時代一旦成為歷史,它留給後人的就只有兩個字:文化。正如大詩人李白所言:「屈平詩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一萬年以後,只要人類存在,只要中華民族存在,屈原的愛國詩篇和瑰麗辭章就會有人閱讀和喜愛,如同日月一樣經天緯地,萬古永恆。而顯赫一時的楚王呢,早已化為一抔黃土。因此可以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人類文明演進的貢獻大小,最突出的坐標,不是財富,更不是武力,而是文化,是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及其不朽的精神文化創造成果。
中華民族具有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對人類文明作出過重大貢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如今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必將是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復興。甚至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的復興及其所達到的高度和成就,較之於經濟和政治更具有持久的競爭力和永恆的生命力,因而其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只是經濟發達和武力強盛,而文化、外交方面的影響力不夠,就算不上世界強國。中華民族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民族復興,就必須依靠全體中華兒女向著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懈努力,這是毫無疑義的!
❾ 我國為什麼要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
中國毫無疑問是「文化大國」,但還不是「文化強國」,「大」和「強」的區別在於,「大」只是說一個國家的文化元素的多少,是「量」的概念,而所謂的「強」指的是一個國家利用自己本國文化所創造的「世界形象」或者說「民族性格」,這是一種「軟實力」,是具有和軍事、經濟、政治等因素相同作用的國家競爭力,如何從「文化大國」轉變成「文化強國」,或者說如何把文化元素轉化為軟實力?這就需要文化產業來推動,即「文化產業化」。只有把「文化資源」經過分析、重構、包裝、展示、通過產業化的運作推向世界之後,這種所謂的「文化軟實力」才得以形成。發展文化產業已是世界性的趨勢,很多國家都制定了文化強國的發展目標。因此,對外來說,建設文化強國、發展文化產業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對內來說,也是豐富本國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❿ 中國是文化大國嗎是文化強國
是的。
中華文化是以中華文明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區、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國際屬性不同,可以稱之為「中華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
深受中華文明影響的東方文明體系被稱為「漢文化圈」,尤其是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發展水平的社會意識形態。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到康有為、梁啟超的改革改革,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這些都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中國文化不僅對日本和朝鮮半島產生了重要影響,也對東南亞、南亞國家乃至越南、新加坡等美洲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先進的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和指南針技術首先應用於航海,形成了所謂的藍色文明和環太平洋文化圈(李洱和中國水運史);鄭和七次西行加深了這種文化的傳播和輻射,形成了以中國文化為中心的世界公認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發展,世界上包括亞洲和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高度重視中國文化。
(10)中國為什麼是文化大國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
傳統文化不僅思想深邃圓融,內容廣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揚道德,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范,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儒家以仁義教化為核心;道學以順應自然為核心;佛學以慈悲、大愛、解脫為核心,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