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解放思想是什麼意思 怎麼解放
解放思想是指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觀念沖破舊習慣勢力的禁錮和束縛,把主觀世界的思維意識與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結合起來,克服那些不符合實際的「習慣思維」和「主觀偏見」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創造性的改造客觀世界。
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鄧小平理論不是一個抽象空洞的哲學命題,而是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現代化建設為對象,是由實踐到認識乃至理論的科學思想體系。不僅具有豐富的哲學理論性和文化思想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廣泛的指導性和實踐性,從實踐到認識和從認識到實踐的全過程,自始至終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個辨證統一體,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內在要求,二者相促進相互依存。從本質上講,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只有首先解放思想,才能作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這一辨證關系要求我們的認識必須同實際相結合,主觀和客觀相統一,才能站在科學世界觀,方法論的立場上准確的把握客觀實際,聯系實際工作指定正確的指導思想,經濟戰略和改革目標,克服實踐的盲目性,增強工作的主動性,不斷認識新情況,探索新途徑,解決新問題,開創新的二者相結合的局面。
辨證唯物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通過把握客觀存在事物的規律性和內在聯系,指導我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我們倡導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方面要改造我們自己的主觀世界,提高自身的覺悟和素質,是我們思想觀念沖破舊習慣勢力的禁錮和束縛,把主觀世界的思維意識與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結合起來,克服那些不符合實際的「習慣思維」和「主觀偏見」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創造性的改造客觀世界。另一方面,解放思想要著力於研究和解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深層次問題,不能脫離這個實際去空談,如果解放思想沒有具體的形式和內容就會是一句空話,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實事求是的態度,解放思想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價值,這樣就會犯歷史性的錯誤,殆誤絕好的發展機遇。
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是認識自我認識他人進而認識一切的需要。某些政治家或理論家死不要臉的往一些人身上塗脂抹粉,拿引用或創造性使用來發明真理的意圖不外乎要拍政治領袖的馬屁。
② 如何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意識
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創新意識,做到敢想、敢幹、敢於創新探索、敢於突破常規,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把創新能力作為評價幹部的重要指標,對於那些勇於創新、奮發有為、業績突出的審計業務骨乾和專業領軍人才,積極為他們提供開拓創新的平台;對那些因循守舊、照抄照搬、不思進取、政績平平的幹部,加以鞭策,在全市審計系統營造了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1.突出「能」字,激活創新源泉。要求全市廣大幹部要能創新、會創新。局領導班子要增強運籌帷幄、駕馭全局的宏觀指導能力,要對全局的工作創新提出具體的大思路,制定相應的政策、策略和措施。分管領導、科室和審計組要具備組織創新能力,特別是對集體創新項目,要明確創新目標,把握創新項目的步驟、措施和責任分工,推動工作創新落到實處。要求全市每一名工作人員都要積極培養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激活自身的創新基因,要注重學習、注重研究、注重思考,不論在什麼崗位、干什麼工作,都不能習慣於老辦法、墨守成規,要不斷超越自我,努力從常規中尋求突破。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強對創新經驗做法的總結提煉,努力提高創新的層次和水平。
2.圍繞「效」字,推進全面創新。要求推進工作創新必須始終緊緊圍繞工作的實踐來開展。在組織方式上,要結合全市審計資源的整合管理,探索「一體化」「1+N」等組織方式;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積極運用「大數據」、「互聯網+」、「雲」等工作創新;在工作內容上,要積極探索對常規工作事項之外的創新。另外,還要在工作管理、工作法制化、工作信息化、機關黨建、部門文化建設等各個方面實施全面創新,努力把創新的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發展的動力。要求各縣市區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發揮特長和優勢,全面實施工作創新,努力在全市形成「縣縣有亮點、局局有特點」的創新局面。
③ 如何解放思想務實進取開拓創新
解放思想、科學發展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也是我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推動發展的強大武器。在新時期新形勢下,要加快發展,推動工作創新,關鍵在於解放思想、出路在於解放思想、動力在於解放思想,解放
思想是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離開了解放思想,必然會受舊思想、舊觀念、舊制度的束縛,缺乏科學內涵,脫離工作實際,甚至偏離正確方向,出現「左」的或右的錯誤,影響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因而,當前必須牢牢把握解放思想、科學發展這一理念,進一步轉變觀念,拓寬視野,善於從普遍聯系中尋求發展規律,從宏觀決策中把握發展大勢,從客觀實際中總結發展經驗,努力用新方法新舉措破解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和矛盾,推動工作創新,促進經濟社大又好又快發展。
一、欲破先立,立足實際,力求思想上大解放
欠發達地區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首先必須立足於本地實際,審時度勢,自覺學會用敏銳的眼光觀察問題,用靈活的思維分析問題,用務實的對策解決問題,既能看到自身所處的發展環境、優勢和劣勢,又能從宏觀決策和戰略思維層面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探尋科學發展規律。注重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客觀需要出發,敢於採取積極主動融入戰略,率先搶占謀劃全局、指導發展的制高點,因地制宜,確立好符合客觀實際和社情民意的總體發展規劃、政治發展方向、工作目標任務、改革發展措施。在制定目標和確立方向時,要堅持欲破先立、邊破邊立,自覺用解放思想科學發展的理念來提升思想高度、改造主觀世界、轉化為內在動力,能夠及時從教條主義、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固步自封、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牢固樹立敢闖、敢試的創新精神,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勇於在發展中破解難題,在傳承中創新方法,努力鏟除人雲亦雲、亦步亦趨、無為無過的陳腐觀念,不斷增強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發展理念,不斷改變主觀方面的不適應,破除客觀方面的不符合,擺脫不合時宜的舊思想、舊觀念、舊制度,以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勇氣,以科學發展的思維和方法,促進思想觀念的大解放、大融合,努力形成搶抓機遇、立新破舊、迎難而上的新局面。
特別是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的總體水平仍舊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沒有根本改變,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持續拉大,社會的和諧性、穩定性等問題相對突出。因而,擺在我們面前最實際、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務就是要解放思想,進一步轉變觀念、立新破舊、加快發展,主動在客觀實際中發現規律,在競相發展中尋找差距,在科學發展中確立目標,並積極圍繞擬定的工作目標任務找方法、想點子、謀出路,縱橫向比較自身優勢是什麼、經濟發展靠什麼、主導產業抓什麼、構建和諧做什麼;深層次思考和分析如何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宏觀決策等一系列問題,堅持自我創新、自我加壓、自我奮進,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路子,主動從拼資源、拼能耗、拼投入的發展模式中轉變出來,從小富即安、小成即滿、安於現狀的思想窠臼中解放出來,積極搶抓政策機遇和有利條件,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加速資源要素聚集,加強科技創新能力,爭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經濟技術競爭與合作,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瓶頸,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突出做好資源增值文章,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欲速先緩,科學實踐,力求措施上大改革
解放思想,科學實踐,歷來是我們認識新事物、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發展的根本方法。實踐證明,欲速則不達,任何事物都必須遵循客觀發展規律,尊重解放思想、科學實踐這一根本,急不得、快不得、怕不得,急了容易心浮氣躁、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只顧眼前利益和得失;快了會出現跑形式、走過場,脫離客觀實際捨本逐末,缺乏物質基礎和科學技術支撐;怕了則會畏首畏尾、踟躕不前,缺乏改革創新的意識和膽略。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要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縮小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牢固樹立「欲速先緩、以退為進、科學實踐」發展理念,充分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和管理模式,結合本地實際認認真真辦好一個示範點、管好一個示範片、建好一個示範區,堅持示範帶動,由點及面,堅持三思而後行,注重從一點一滴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抽絲剝繭,循序漸進,不斷在實踐中豐富知識、增長才幹、發現規律、總結經驗,防止倉促前行、明進實退的現象發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客觀標准。欠發達地區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客觀事實為科學依據,以實踐檢驗為衡量標准,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科學實踐,敢啃「硬骨頭」、敢趟「深水區」、敢打「攻堅戰」,堅持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為信條,科學應對人民群眾提出的新期待、經濟發展出現的新約束、社會轉型呈現的新特徵、改革發展中遇到的新課題,千方百計加快經濟社會後發趕超、跨越式發展。具體而言,欠發達地區要加快發展,關鍵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好一系列有利於改革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妥善解決好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帶動能力弱、生產加工鏈條短、城鄉居民收入低等突出問題,不能照搬照抄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也不能隨聲附和、亦步亦趨、盲目跟風,一味地效仿其他地區的固定模式,更不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追風冒進、大幹快上,走「大躍進」的老路子。要加快發展,唯有在新的實踐中繼續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傳統思維定式,才能與客觀實際高度融合,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實現新提升新跨越;唯有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尊重客觀實際,科學實踐,改革創新,才能不斷開拓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境界新局面。
三、欲取先予,注重協調,力求服務上大轉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加快新一輪發展,首先必須為發展夯實基礎、營造氛圍、籌備環境。任務事物的發生發展都離不開環境和基礎,脫離了環境和基礎的發展必然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隨時都可能夭折。現時期要加快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不斷增強民本意識、發展意識、服務意識,堅持以民生為第一信號,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服務為第一動力,始終以人民群眾和投資者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為評判標准,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和投資者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領導幹部,肩負著發展一方、治理一域的重任,要主動深入到基層實踐中去,深入到改革服務的具體事務中去,熟悉上情,掌握下情,了解實情,時刻關心群眾的冷暖、關愛投資者的權益,牢固樹立「關注群眾就是關注發展、優化環境就是創造生產力、服務投資者就是服務經濟」的崇高信念,設身處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為廠礦企業謀效益,為投資者解難題,努力營造有利於社會經濟「優先投入、優先服務、優先發展」的軟硬環境。
欠發達地區經濟總量偏小、城鄉發展偏慢、人均收入偏低等矛盾突出,統籌兼顧的任務重、難度大,需要謀劃協調的事情還有很多。當務之急,必須牢牢把握科學發展的理念,緊緊圍繞解放思想這一主題,充分依託優勢資源稟賦,著力在生態環境持續建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礦產資源適度開發、旅遊文化產業提升品質、關注社會民情民生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增強「大開放大發展、小開放小發展」的拓展意識;「欲取先予、放水養魚」的戰略意識;「你發財、我發展」的雙贏意識;「你投資、我服務」的市場意識,努力破除「局部利益第一、條條規則至上」的狹隘觀念,牢固樹立一切服從服務於科學發展這個中心,繼續實施主要領導聯系制度、經濟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專項督查督辦制度等,進一步加強重點項目的前期聯系、中期協調和後續管理,進一步下放審批權利、簡化辦證程序、落實優惠政策,進一步將優化服務發展環境與幹部選拔考評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嚴格實行跟蹤問責,引導幹部轉變作風,激勵改進服務方式,督促項目建設順利實施,防止出現「吃拿卡要」、「冷硬頂推拖」等現象,努力把解放思想科學發展理念轉化為衡量工作的標桿、破解難題的利器、謀劃工作的指南、促進發展的措施,使科學發展動力更強勁、服務方式更有效。
四、欲抑先揚,突出重點,力求發展上大提升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經濟欠發達地區由於受交通、信息、區位等瓶頸制約,自然客觀條件與發達地區不可比,弱勢劣勢局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如果不認真開展縱橫比較,主動在主觀上找原因,在發展中找差距,在改革中找不足,不敢在正視現實、認清差距、變革創新上做文章,必然會因循守舊、盲目樂觀、固步自封,最終被時代發展潮流所遺棄。因而,現時期經濟欠發達地區要敢於面對現實,科學判斷自身所處的客觀發展環境、優勢和劣勢,及時調整和樹立樂觀向上、謙虛謹慎、奮發有為的良好心態,迅速破除等靠要、軟散懶和悲觀失望、無所作為的情緒,努力增強利用後發優勢實現趕超的信心,進一步樹立搶抓機遇、揚長避短、借船出海的發展意識,認真學習和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發展經驗,著力在經濟社會發展和項目建設引進上做文章,堅持以大項目促大投入,以大投入促大發展,確保在新一輪的發展競爭中不落伍、不掉隊、不被邊緣化。
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既要把解放思想、科學發展理念作為加快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重頭戲、主戰略,又要勇於開拓創新,敢於突破思維定式,在制定發展規劃和確立目標任務時,要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欲抑先揚,把眼界放寬、把起點定高、把目標放大,要有「跳著摘桃子」的境界。常言道,綱舉目張。只有將目標定得適當高一些、大一些、遠一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大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特別是欠發達地區,在研究產業項目建設和發展社會經濟方面,要堅持一切圍繞發展不動搖,一切為了發展不動搖,一切促進發展不動搖,充分依託產業特色優勢、人口聚集優勢、發展後發優勢,積極拓展工作思路,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進一步破除小打小鬧、自滿自足的保守思想,主動研究和加快工業集成壯大,園區建設提質,項目達產增效,環境持續改善等問題,並科學擬定發展規劃,確定產業集成壯大的工作目標,著力把幹部群眾做事創業的熱情引導到加快發展上來,把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凝聚到發展上來,努力形成「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強大活力,推動工作創新,促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④ 在藝術創作中如何把握中國實際做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文化的民本思想和執政能吏的歷史作為,使其更加彰顯出民生的色彩和人性的光輝,使觀眾不僅從戲中得到耳目一新的審美愉悅,也從思想文化層面,從歷史與現實的觀照中,得到思想啟迪與共鳴。這種堅持嚴肅的歷史態度與執著的創新追求相統一,使傳統文化中積淀的優秀文化遺產為現代服務,無疑對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繼承發展、推陳出新的努力,也為發展新編歷史題材的戲劇藝術創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經驗。
⑤ 文化如何影響創新能力 你認為文化如何影響創新能力 你能從不同地區的同學、
內容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的魅力在於創新,文化發展的動力在於創新。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靈魂,更是一個民族文化強盛的關鍵。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始終擁有源頭活水,也才可能在世界文化競爭中占據主動。
文化創新的核心是內容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鍵是推進內容建設,生產出一大批原創的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實踐證明,只有那些植根歷史、反映現實,貼近群眾需求,緊跟時代潮流的文化產品,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文化創造離不開人,離不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調動人的創造力,文化創新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新聞出版業近年來的實踐一再證明,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關鍵是要加快建立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當前,我國文化領域正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新聞出版業要在取得成績的基礎上乘勢而上,進一步為文化生產力的大解放、為文化創造力的大迸發提供新的體制保證。
切實增強文化創造力,還需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歷史上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給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帶來革命性變化。這也充分說明,緊跟科技創新潮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是新聞出版創新之樹常青的秘訣。當前,科技發展浪潮滾滾而來,我們要跟上這股潮流,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業態創新,運用高新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創作、生產和傳播模式,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推進文化創新,關鍵是解放思想,前提是更新觀念。作為文化創新的主力軍,新聞出版工作者應時刻把追求文化創新當做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要以真抓實乾的韌勁,敢於突破陳規陋習,把思想認識從過時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從落後的體制機制桎梏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提高文化創新能力,激發文化創造活力,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⑥ 如何培養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一
要深入解放思想,為增強各族群眾的文化自信提供重要思想保障。近些年來,黑龍江通過深入解放思想,明確提出了發展特色文化和文化產業、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的
奮斗目標,極大地激發了全省人民的文化自信,但遺憾的是一些幹部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的傾向仍然存在。樹立文化自信,推動文化改革發展,要求我們不斷破
除只注重文化意識形態屬性和教育功能,不注重文化的商品屬性和消費功能的舊觀念,樹立文化也是重要生產力,也能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新理念;要求我們不斷破
除就經濟抓經濟、就文化論文化的片面認識,樹立經濟與文化一體發展的新思維;要求我們要不斷破除小文化意識,不斷樹立把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建設統籌謀
劃的大戰略,有效克服文化發展上不敢作為、不敢搶先的自卑感。
二
要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為增強各族群眾的文化自信提供充足活力。樹立文化自信,推動黑龍江文化改革發展,既要立足省情實際,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深入挖掘和提煉黑龍江歷史文化的精華,尤其是要進一步挖掘黑龍江流域文明的寶貴資源,使之不斷發揚光大,成為涵養龍江精神的不竭源泉,不斷從文化發展的傳
承性、延續性方面提升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同時,也要以開闊的視野、博大的胸懷、敏銳的眼光對待外來文化,合理取捨、擇善而從,不斷從文化發展的開放性、創新性方面提升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發
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與增強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是什麼關系?就我省而言,應該怎樣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以增強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文
化發展問題有一個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強的過程。人們在感受到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的同時,會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而文化自覺、
文化自信也會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發
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產品、公共文化服務又是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要件,「文化三公」中最主要的又是公
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設施中最主要的又是「三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圖書館建設。可見,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對傳承歷史文化,對提高人們的素質,對自身文
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自我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意義重大。
發
展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一是它有助於活躍人民的文化生活。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產品、公共文化服務越多,人民在基本文
化消費方面的選擇就越多,人民的文化生活就越豐富。二是它有助於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產品、公共文化服務一般都具有文化教育的功
能,「文化三公」越多,人民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就越多,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就越有保證。三是它有助於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主要指一國文
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和吸引力,它與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保障程度越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才會越強;每個人的基本文化
權益都能得到保障,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才能夠有牢靠的基礎。文化產業的發展,體現著文化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推動、引領作用。因此,無論是發展公益性文化
事業還是發展文化產業,都與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密不可分。
為促進我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文化真正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一
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統領,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為目標,樹立需求拉動的觀念。變「有什麼賣什麼」為「人民群眾需要什麼就發展什麼」,要
著力研究、探索和解決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基本保障、文化服務的基本供給、文化設施運行的基本經費等問題,著力改善「文化民生」,著力縮小城鄉文化發展的差
距,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
二是堅持以文化創新為動力,樹立創新引領的觀念。把體制創新、機制創新與科技創新有機結合起來,推動文化與科技聯姻,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品競爭力和產業發展後勁。
三
是樹立多輪驅動的觀念。既要充分發揮國有文化單位的作用,又要調動各方面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性;既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又要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
既要開發內力又要利用外力,應積極引入外地資本和戰略投資者,運用本地資源與外地資本相結合的方式發展文化產業,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實現形式多樣
化、資金來源社會化的格局。
四是樹立融合發展的觀念。要加快發展「文化+旅遊」、「文化+休閑」、「文化+地產」等文化創意產業創新業態,形成我省文化創意產業的鮮明特色和產業發展新優勢。
朱
宇副院長認為,經濟落後、物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而文化衰敗、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民族的復興不僅僅是經濟增長,更是文化大發展和大繁
榮。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屆十八次全會精神,需要我們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實現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高度,樹立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
信,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