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化突圍指的是什麼
文化突圍個人感覺應該就屬於當今社會的一類的一種新的思想模式
㈡ 如何才能將博物館線上與線下打通
網路技術的升級換代使得博物館旅遊場景從線下擴展到線上,同時,線上的推廣也給線下帶去更多的人流量。目前,有相關企業專門面向那些喜歡博物館、喜歡展覽的人群,利用自媒體平台、組織社群、開通網路直播、打造手機移動客戶端和小程序等形式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線上展覽服務,連接線上與線下。
在《中國文化旅遊發展報告2017》中,肖建勇認為,當前文化旅遊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已由有限資源轉化為無限創意和科技創新。在博物館旅遊中,展覽形式和觀展方式的創新僅僅是一個方面的創新,最重要的還是博物館旅遊產品創新。未來博物館旅遊發展也應該遵循這一道路,充分挖掘博物館館藏文化,畢竟文物背後的內容而非僅僅是器物本身,才是最吸引人和最能打動人的。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㈢ 如何發揮博物館在城市文明中的作用
一、 博物館要發揮好城市文明坐標的作用
一個城市需要一張名片,博物館作為城市文明的坐標,象徵著這個城市的人文底蘊和歷史內涵。誠然博物館自身就是城市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作為對外交流的平台、文化輸出的場所,在文明城市的構建中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我們無法想像一個一線城市沒有一個博物館,將是怎樣的情景。
在蘇州,蘇州博物館它寓含著蘇州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由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建築典雅大方,與蘇州城市崇文、融合、創新、致遠的理念完美的結合。許多中外遊客來蘇州,都必須去蘇州博物館走一走,即使是在閉館的周一,能在門口留張影像,臉上便笑開了花。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人們對於蘇州的記憶,離不開博物館給予記憶留下的念想。
蘇博是蘇州對外的形象,是衡量蘇州城市文明開化程度的標志,是蘇州城市歷史記憶的基地。除了博物館,蘇州有甲天下的園林,有江南的詩意,有慢悠悠的生活方式,這些都足以成為記憶中的一幅畫卷,何以蘇州博物館卻能深入人心,讓人們久久難以忘懷。那便是
文明的力量,蘇博的展品中有吳文化的見證,他們靜靜地躺在歷史里,穿越時空,卻成了後人憑吊的物件,文化是那麼潛移默化地刻上了遊客的心。文物所帶來的是一個地區的積淀,一個國家的縮影,一個民族的自信,這樣濃郁的文化折射是深刻雋永的,永不褪色的。博物館是一個城市文明的坐標,蘇博代表著蘇州的文明,是蘇州文明走向其他區域文明的窗口,這是文明交融的起點與源動力。每個地方的文明都是中華文明燦爛瑰寶的一部分,蘇州作為文明中的一部分,積極地發揮著自身的作用。
二、 博物館要發揮好信息資源中心的作用
博物館是一個徵集、收藏、展示的平台,它是一個信息資源的集散地。首先體現在博物館工作的信息性,博物館的業務工作是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這要求館內工作人員不斷積極進取,學習業務知識。沒有信息資源的攝入就不可能以完美的形式輸送,不管是在講解中,還是在陳列展覽中,這是一個互相傳送信息的過程。
在這個信息鏈條中,博物館工作人員的信息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口子,必須要有含金量,客觀科學的再現文物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必須深刻地認識文物的內涵。只有建立科學的信息,才能將藏品和歷史知識更好的反饋給大眾。同時文物收藏保護中也離不開信息,藏品需要建立標准規
范的信息檔案工作,在進行交流活動中,信息不斷在更新和傳遞。如今是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和新型產業的快速繁榮,博物館工作將面對的是構建數字化信息資源中心。
當然整個博物館工作的運行就是一個信息資源中心,以藏品為基礎,需要對藏品有專業的認識,並形成理論,在對外展示中,信息是在不斷運轉,在館際間的互動中,信息不斷在調試修正,最後要總結歸納信息,不斷推陳出新,銳意進取,更好地向社會大眾傳輸,為人民服務。
三、 博物館要發揮好社會教育的功能
教育職能作為博物館職能之一,在社會教育中發展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是針對學生,作為課堂教育的實踐場所,而且覆蓋面廣,它面對是社會大眾。「博物館不是一個只來一次的地方,而是我們終身學習的場所。因為這里收集了人類的記憶,珍藏著民族的靈魂,抵禦著歲月的剝蝕,我們要帶著對歷史文化的尊重感走進博物館。」
博物館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主要以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教育等為主,以蘇州東吳博物館為例,我們館是蘇州市的愛國主義示範基地,每年要接待大量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有學校組織的,有社區組織的,有各類社團、公益、社會組織的等等。東吳博物館是一個專題性館,主要有銅鏡、青瓷、石雕三大系列,這是我們館的優勢特色藏品。2014年我館舉辦了銅鏡系列活動,主要有銅鏡知識小講堂、紙質銅鏡製作兩個模塊,這是與學校建立對接的活動,主要面向的群體是小學生。銅鏡本來展示在我們展櫃里,學生們只能隔著玻璃進行觀摩,這種距離感不利於藏品深入人心。
教育離不開生動的模式,教育離不開孩子的創造力。經過銅鏡知識的小講座,孩子對銅鏡有了基礎的認識,圖片文字的形象展示,有了概念模式。人人動手畫銅鏡、做銅鏡,有利於發揮學生天性和想像力,「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智慧的火花產生在瞬間,孩子欣喜地做出自己的代表作,這是獨一無二的體驗。
博物館如何發揮好社會教育職能,作為一個新館,我們一直在探索中實踐和進步。於2015年3月29日本館和社區聯合舉辦社會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趣味性參觀和藏品知識相結合,展開了互動競猜環節。通過實踐活動強化未成年人對於核心價值觀的滲透,讓他們初步懂得誠信、友善,如何與他人合作,建立有效溝通,在互動中共同取得進步。
四、 博物館要發揮好公共服務的職能
2015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將本年度的主題定位「博物館致力於一個可持續發展社會。2015年3月20日《博物館條例》的施行,為博物館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准則。博物館是留住文化根脈,傳承文明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它是面向社會的,面向大眾的。
堅守公益特性,強化社會服務。根據東吳博物館的實際情況,我館的公共服務水平相對薄弱。《博物館條例》確立了博物館「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兩個服務」標准以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方法,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們神聖的職責。
目前本館的免費對外開放,這本身就是公共服務中的一部分。針對特殊群體,我館設臵了殘疾人設臵無障礙通道、休息做椅。休息室里有
專門提供的輪椅、嬰兒車等設備,針對參觀群體有標識引導圖示。在石雕藝術長廊的展示中,分別樹立了標識語,「保護文物,嚴禁觸碰」。當然下一步我館下一步我館將不段完善,精心設計、齊全醒目的標識系統,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在我們服務大廳已經設臵了意見箱,以及雨傘,便於遊客在急需時所用。
在講解方面,將針對不同類型的觀眾准備不同的接待方案;將成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專職講解員和志願者服務隊伍。目前我們的展覽以在展廳為主,每年都會與兄弟博物館建立合作關系,聯合舉辦展覽。我館也在逐步利用網路媒介如官網、看展覽等現代化網路社交公共平台構築大眾與博物館陳列展覽之間溝通的橋梁。不管是業務工作的展開還是保衛工作,都要向群眾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並且進行雙向的對接,實現互動式服務。
博物館是城市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進程中的有效推力;博物館文化所衍生出的文創產業也不斷在拉動經濟的發展。如何做好城市文明工作,如何把博物館帶回家,這是一個深刻的課題。博物館致力於一個可持續社會,是博物館努力的方向,作為博物館人,我們將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為城市的文明和諧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㈣ 如何讓年輕人帶著知識走出博物館
博物館面向學校以及學生開展知識推廣教育,一直是博物館一項重要功能。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告訴記者,做好這項工作,需要文物部門和教育部門的通力合作,當前京津冀、重慶、陝西等地「博物館進校園」示範項目有很好的成效,博物館專題講解、流動展覽、講授課程、體驗活動等教育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也走到中小學生的身邊。
在此基礎上,博物館將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進一步加強「館校共建」,深化館校融合。近日,教育部和國家文化局專門發了《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建立博物館教育服務的標准,構建館校合作的長效機制,共同開展教材內容編寫,將博物館文化資源以符合中小學生知識水平、教育教學需求方式,有機深入地融入在校學生的課程,豐富博物館課程體系。
現在全國有581家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中,有203家是博物館紀念館,約佔35%,基本形成了全國博物館研學實踐活動的陣地網路。關強稱,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再繼續支持更多的博物館參與學生研學實踐活動的同時,通過制定博物館研學規范和服務標准,建立博物館教育資源地圖,推介優秀博物館研學課程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博物館教育服務水平。
博物館在節假日一票難求的解決辦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各地博物館積極研究應對措施,制定相關的解決方案。比如結合自身承載能力,過往節假日實際到館率等情況,適當增加投放門票量或預約的名額。還有很多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為更多觀眾提供入館參觀機會。
關強表示,遇到像黃牛倒票等現象及時向相關執法部門反映情況、協助處理。同時要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在線發布廣告、安排工作人員現場引導等方式,告知公眾參觀預約的正規渠道。
加強技術建設與保障,做好購票或預約系統後台的監控篩查,防止黃牛惡意侵佔參觀名額。通過雲展覽等方式創新拓展線上傳播渠道,也能有效緩解公眾無法到博物館現場參觀的遺憾。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資訊-節假日遇黃牛倒票怎麼辦?博物館出招了!
㈤ 帶孩子去博物館,怎樣才能讓他理解到博物館所蘊含的文化與知識
其實我個人覺得,想要帶孩子去參觀一下博物館是很好的想法,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孩子自己的興趣,因為興趣不大就算是去了,不管怎麼教育都不會讓孩子對博物館有很深刻的理解,而興趣非常足的孩子,在去到了博物館之後,自然會主動問你關於這里的一切。所以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充分培養好孩子的興趣。
當然了,很多孩子其實自身就非常的喜歡這些東西,那麼在他們參觀的過程之中,會不斷詢問有關於自己所不知道的一切。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學習,遠遠比通過看書要記憶深刻的多。
㈥ 博物館突圍的甘肅樣本:銅奔馬,丑萌「綠馬」是怎麼「出圈」的
博物館突圍的甘肅樣本:銅奔馬,丑萌“綠馬”是怎麼“出圈”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概是:
1,馬踏飛燕,本來莊重
眾所周知,馬踏飛燕是中國人心目中一個帶著極為莊重,極為嚴肅的快馬形象,是中國形容好馬的絕好的詞彙,因為這個詞,極為浪漫和傳神的表達出了快馬的飛馳,以及飛燕的靈巧,而二者相互結合,更是精妙絕倫,展現出了那種動感。而同時,我們也知道漢武帝當年,想盡辦法,在大宛獲得良種的大宛馬,而後讓侏儒養在宮中,並且把這馬,命名為飛燕絕塵!
所以,銅奔馬,丑萌“綠馬”才能“出圈”的,才會讓更多的人,願意關注文物,願意關注文物價值和美感,將注意力轉移到以往。他們受到限制而忽略的文物的另一面,使得這匹快馬,顯得不在冰冷。
㈦ 大家了解博物館的文創嗎您知道的有哪些
摘要 找准博物館連接大眾的紐帶,已經成為博物館文創產業成功突圍的關鍵因素。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以展品為中心的傳統模式,正在向以人為中心,強調連接的新模式大踏步邁進。
㈧ 如何用創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眾到博物館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將主題確定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這就是讓博物館成為連接公眾與多元文化的紐帶,用創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眾到博物館,感受文化氛圍、獲得文化體驗、共享文化成果。」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
「在『超級連接』的世界裡,博物館與觀眾的聯系呈現出一些新特點,比如傳統的方式是在場的,與博物館活動的內容密切相關;通過『超級連接』建立的聯系是不在場的,觀眾對博物館信息的了解、理解,呈現情景化、碎片化、休閑化等特點。」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說,博物館必須開創藏品闡釋與展示的新舉措、新方法,吸引新觀眾並增強二者的聯系。多年來,國內一些博物館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也取得較好的成果,比如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不斷探索創新方式,藉助互聯網和新技術平台,分享故宮博物院優秀的文化資源及其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去年10月對公眾開放的數字體驗展『發現·養心殿』,線上部分以故宮博物院的官方社交平台『微故宮』為主要舞台,推出『養心殿數字展』系列文化專題,介紹養心殿在歷史變遷中的故事;線下部分設計開發了『召見大臣』『硃批奏摺』等6個互動項目,增設養心殿VR高沉浸感的體驗,並通過『端門數字館』導覽小程序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形成智慧型數字展覽參觀新模式。」單霽翔說。
上海博物館打造的「智慧上博」「數字上博」也成果頗豐。例如,今年4月為配合「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推出的「壁上觀」網上展覽,讓觀眾對山西的古代壁畫特別是墓葬壁畫的觀賞角度更豐富,了解更深入,讓網展與實體展互為補充和說明,提升了觀眾的體驗感和認知度。此外,該館日前開發的國內首個博物館數字化管理平台更是推動博物館信息化建設,探索讓文物「活起來」新路徑的開拓性嘗試。
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㈨ 博物館應該怎樣融入民眾的文化生活
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博物館作為傳承文化的載體,要融入民眾,一定要創新文化傳播方式與手段,以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文化遺產或文化產品。
博物館要加強對外宣傳,引導,提升民眾的相關文化修養,滿足民眾的文化權益與需求。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博物館既要定位於公益文化事業,也可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
㈩ 如何對一個博物館進行調研,有哪些方面可以調研呢
摘要 例如:北京自然博物館現有四個大型基本陳列:古生物陳列(古爬行動物廳、古哺乳動物廳、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廳、無脊椎動物的繁榮廳)、植物陳列(綠色家園廳)、動物陳列(動物—人類的朋友廳,動物的奧秘廳)、人類陳列(人之由來廳)。這四個陳列構築起一個地球上生命發生發展的全景圖,並以生物進化為主線,以生物多樣性為主要展示內容,向觀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