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鐵樓的代表文化有什麼

鐵樓的代表文化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10 07:19:43

A. 西部偏遠山區發生了哪些變化

近期,記者在隴南市所轄縣區采訪時發現,當地在「精準灌溉」扶真貧、「並攏五指」破難題、「綜合造血」強筋骨上,正在探索穩定脫貧新路徑。

「過去村裡河水一漲就走不了路,道路泥濘,我們村很窮,原來是『 光棍村』,很多人娶不到媳婦。現在政府出錢讓村裡變美了,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我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隴南市康縣王壩鎮大水溝村村民馮康宏如是說。

康縣作為秦巴山特困連片地區,全域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裝扮了鄉容、培育了鄉風、留住了鄉愁、開發了鄉寶、富裕了鄉民,走出了一條貧困地區低成本、高成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新路子。

「不砍一棵樹、不埋一眼泉、不毀一株草、不挪一棵石、不搞大拆大建」的鄉村原生態保護理念,有效保護了原有的生態環境和鄉村建設風格。

村村有亮點、處處有景觀,形成縣、鄉、村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張網,有效破解了過去各類規劃自成體系,缺乏銜接的問題。

在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集中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實現了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話、通電視;有文化廣場、有多功能培訓室、有農家書屋、有村級衛生計生室、有電子商務服務站、有鄉村記憶館。「五通六有」不僅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而且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鄉容變化。

「我們會定期舉辦農村道德講堂,主講人員有老黨員、老師、模範人物等,教育群眾如何展現精神風貌,提高語言和心理素質,全力做好服務,讓遊客舒心。」康縣長壩鎮黨委書記楊壽松在采訪中表示,要充分激發群眾的道德自覺,凈化村風民風,打出一張靚麗的名片。

「我在外漂泊十幾年了,當過保安、服務員,一年收入兩萬多。2015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回老家開了一家農家樂,現在我一年收入十幾萬元。」長壩鎮花橋村村民卯張輝說,家鄉的快速發展,讓老百姓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同村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陸陸續續回家鄉發展,大有「鳳凰回巢」之勢。

除了鄉村旅遊,文縣碧口鎮水蒿坪村依託特色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文縣鐵樓鄉草河壩村立足獨特白馬民俗文化資源和自然秀麗的山水風光,開發山寨體驗游;宕昌縣城關鎮鹿仁村處於官鵝溝風景區內,大力發展文化旅遊……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孕育出的美麗生態扶貧之花,正在隴南大地上結出朵朵令人振奮的碩果。

隴南是伏羲生地、先秦故里,有白馬藏人頂禮膜拜充滿神秘色彩的圖騰,有李白和杜甫在古道上留下的不朽詩篇,有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的豪情與悲壯,有木牛流馬運糧草的千古謎團……

隴南,歷史悠久、民俗獨特、景色迷人,288萬隴南兒女的血液中融入了代代相傳的文化,深刻認識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在加快脫貧攻堅的進程中,隴南人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堅持走穩走好綠色發展路子,創新機制和模式,多措並舉,讓隴南發生了「巨變」。隴南人以生生不息、與時俱進的力量和信心,迎接家鄉更加璀璨的未來。

B. 九寨溝的少數民族是白馬人還是普通的藏族

白馬藏族是一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集中分布在四川省綿陽市的平武縣的白馬河流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的下塘地區,松潘縣小河地區以及甘肅文縣的白馬峪河一帶,其中,四川平武縣白馬藏族鄉和甘肅文縣鐵樓鄉是最大的聚居鄉。平武縣的白馬,木座,木皮,黃羊關四個鄉在2000年人口普查時為3627人。白馬藏族可以說不是藏族,雖然他受到了藏族的影響,但與今天我們接觸的藏族有很大的區別,所以白馬藏族應該稱為「白馬人」,是中國歷史上分布在西北地區的一個古老少數民族------氐族的後裔,氐族有很多的部落,而白馬藏族正是其中一個部落------白馬氐的後裔。
房屋:過去的白馬人多住典型的土牆板屋,俗稱「杉板房」,一般分為三層,兩樓一底,下層關牲畜,中層住人,中層主室為全家的活動中心,牆上正中是神龕,下面是神櫃,神櫃前尺許是火塘,面對神櫃,男性從左邊依次就坐,女性坐神櫃右邊,男女靠神櫃的位置是貴賓席,普通人是不得上坐的,坐次以年齡為標准,不太注重輩分或社會地位,青少年則坐火塘下方,也就是面對神櫃的地方,不坐板凳,男性盤腿坐,女性跪坐,吃飯時由當家婦女盛飯,先盛男方,再盛女方,最後是小孩,吃完一碗再由主婦添加,其他人是不得自己動手的,媳婦的地位很低,每餐吃飯只能吃兩小碗,因掌勺之權掌握在婆婆手中。靠男方的神櫃里放有男性使用的胡刀,切刀,菜板等,靠女方的神櫃里放有女性使用的碗,筷,勺,瓢等物品,男方切肉,婦女洗碗,不可逾越。男的要做帽子,打草鞋,如果婦女做這些事就會被罵成「寡母子」,有失丈夫體面,睡覺就睡在火塘周圍,冬天鋪上羊皮或熊皮,蓋上氈子。第三層靠北的一間是祭祀室,其餘房間則是放糧食,麥草的。白馬人的房梁,房架的固定不用鐵釘,是用當地的野藤捆牢,房頂不用瓦,用木板,這都是建國前的居住情況,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都修上了磚牆瓦屋,過去的「杉板房」已經所剩無幾,衛生條件也有很大的改變。
服飾:1,白馬人的穿著打扮與今天的藏族區別相當大,我們從頭說起,白馬人的明顯標記就是男女頭上都戴有頗有特色的盤形荷葉邊的白帽,是羊毛做的,叫「盤盤帽」,又叫「蟬皮帽」,帽子的直徑有15公分,高2-3公分,上面纏有紅,藍,黑三色的綵帶,而且飄揚在帽緣外5-6公分,女性的帽子還繞上了珠飾或銅鈕,這種帽子既不保溫,又不能遮擋風雨,一年四季都帶,純粹是裝飾,在帽子上還插有白雄雞的尾羽,為什麼呢?有一個故事,說很久以前,薛土司聽說白馬人裡面有一個長得比海子神女兒還漂亮的姑娘,派人多次求親不成,惱羞成怒,派大兵一年內三次攻打白馬人,都是白馬人贏了,薛土司以談和為由抓走了白馬人的頭人以及很多士兵,後來頭人和士兵都被殺了,送信人戎魯被捆在一間灶房裡,半夜,他聽見雞叫,趁天還沒亮,掙脫繩索,殺死看守,找了一些雞毛作為點火的引線,點燃了柴禾照明,連夜趕回寨子報信,大家趕緊到老林中躲起來,這樣才讓本來五萬多白馬人保住了三百多人沒有被殺,大家為了紀念被殺的頭人士兵,感謝公雞及送信人,就在帽子上插上白雞毛,男的插一支表示勇敢,剛直,女的插上1-3根表示純潔溫柔,據說雞毛隨風飄動,胸前的魚骨牌閃閃發光有鎮邪的作用。2,白馬婦女的發型是梳十多根小辮,再紮成一大辮,並用黑羊毛線加長,用海螺加以裝飾拖到腳跟,重達八斤以上。兩耳帶銀耳墜,個別老婦的耳洞達1公分。3,男性發型則剃去四周,只留頭頂一部分,梳成一個小辮盤在頭頂。耳環只戴左耳。4,白馬人的男性長衫叫「春納」,多為白色和青絳色,是中縫開襟的,穿起來將前面兩襟操攏,從表面看像似從右邊開襟的,在繫上腰帶,此外還要系一根皮帶,上面鑲有很多長2.5公分,寬1公分的長方形銅塊,冬天是毪子夾衫,外加羊皮背心。5,女性的長衫叫「祥馬」,上部分與男性相同,但袖子上加上了紅,黃,綠,藍,黑各色彩條,顏色非常的艷麗,稱為「彩虹袖」。腰帶寬5公分,花飾精美,是羊毛織成的。下面則是裙子,前面兩片直下撒開,後面疊為百褶裙,邊緣花飾繁麗,在出門前必須系圍腰布,一般為白色,兩端的繩上要穿上百十個銅錢,婦女多穿長短不同的兩件衣裙,故意露出重重花邊,更加的美觀。已婚婦女和未婚婦女在服飾上區別不大,海螺,海貝,魚骨等飾品是外來物,因此非常的珍貴,母親死後就將這些飾品留給女兒。6,穿的鞋子統稱為「水鞋」,或用火麻織的,或是皮底長統鞋,男女都要用毪子裹小腿,上面繫上花帶。
婚俗:1白馬人的婚姻原則上是父母包辦的,也有自由訂婚的,還有半包辦半自由的,傳統的婚姻只限於白馬境內,從不與其他地區,以及別的民族通婚。青年男女的認識是由集會,歌舞通過搶帽子,贈腰帶等形式初定,之後再訂婚,小孩9-10歲就說親,選擇標准還是以財富多少為標准,說親沒有媒人,多是由男方家的女性做中間人,帶上一罐酒到看中的女方家提親,如果女方父母接受了酒便是同意了,這被稱為「提親酒」,如女方將酒退回表示此事不成,送了提親酒後,第二年初二或初三,男方在老表或鄰居陪同下背上一大塊肉去女家玩上三天,如果一切順利,當年或第二年就可以結婚,有的是因為收成不好而推遲一年,如果在此期間女方家出了問題,要賴婚則是要罰款的,把送來的禮物則成錢,加倍付還。2結婚年齡在15-20歲之間,提了親到時候就該結婚了,結婚由道士選擇良辰吉日,新郎找一名未婚的漂亮姑娘一同去迎親,迎親是要背上酒和饃,沿途分給小孩子,他們則向新郎撒泥土,牛糞,還要大聲吼叫,以示慶賀。而新娘有舅父母及一名未婚姑娘陪同,出家門前,母親會割一塊肥豬臘肉讓新娘頂在頭上,說是怕生虱子,出大門便取下帶去婆家。到新郎家,番官,頭人及親屬男性坐在火塘的北方,女性坐南方,青年人坐下邊,儀式開始,新郎脫帽向番官,長輩敬酒,當著眾人面說出今後對岳父母要作什麼貢獻,然後由道士念經敬神,新婚夫婦就跪在道士面前,道士把牛油或羊油沾在兩人頭上以及肩上,並說:「今天是個好日子,結婚可養7-8個孩子!」隨即將敬神的酒撒向神位,再撒向人群,大家一起歡呼,儀式才算結束,晚上本寨的人跳圓圓舞,一般客人離去,親屬則繼續住下來。3結了婚就有離婚的可能性,但一般是不得離婚的,如果有離婚一般是由男方提出來的,女方不能提,請番官判斷後,理屈的一方承擔酒食費用,如果調解無效,就可以離婚,女方回娘家,雙方可以再婚,如果婚後一方死亡,另一方要三年後才可以再婚,白馬人的家庭財產基本上由兒子平分繼承,女兒是沒有繼承權的。
起名:結了婚就會有小孩,白馬人起名字有兩套,一個是出生的時候起的名字,另一個是長大以後起的學名。出生時起名又有兩種,一種是父母起名,在解放前,白馬地區相當落後,嬰兒死亡率很高,家長為了孩子能養活就起些像「狗娃子」「豬娃子」的名字,認為下賤的動物容易養活,也有父母根據孩子長相胖瘦性格來起名的;另一種是端工或是道士起的,不管是父母或是道士起的,都不分姓和名。長大以後在起學名,並不是每一個白馬人都根據姓名另起學名的,而是一部分外出工作的幹部才有,好多姓名基本上與漢族姓名相同,以前姓楊的最多,楊姓曾經是氐族所建國家的皇室姓氏,是當時國家的大姓,而現在白馬人中姓張的居多。
喪葬:白馬人的喪葬習俗分為土葬,火葬,水葬三種。

土葬:又分為2種,屈肢葬和直肢葬,木座,木皮,黃羊關採用仰身直肢葬,將死者裝入木櫃中,在墓前立碑,與我們漢族葬法區別不大。白馬葬鄉採用屈肢葬,人死後,換上新衣,用繩子將人捆成一個嬰兒狀,據說生死形狀一樣才可以升天,然後把屍體放在桌上,面向西方,在他們看來日落歸西,人也是隨著太陽走的,再供上饃以示祭悼,全寨的人都要來死者家哀悼,每人送一碗飯菜,主人點上松明或油燈,還要請道士念《陰陽經》,並吹響「角都」,表示驅邪和送魂,死者在家停放是時間一般為三天,但也要看日子,時間的長短以犯不犯忌諱為標准,出殯當天兩人拿火把領頭,一人拿著裝有祭祀食品的蜂槽,屍體由死者的兒子背著,沒有兒子的則由親屬代替,後面有很多人拿引魂幡,婦人是不能到墳地,在途中就得返回,入葬時,把屍體放在木櫃中,成睡覺的姿態,面向西邊,只穿內衣,常穿的衣物,煙袋放在枕邊,草鞋放在腳邊,最後蓋上一件新衣服,婦女的墳就在墳邊樹上掛一套制麻工具,再將屍體埋入1.5米深的方形土坑中,墳壘成堆後,上面用青石壘砌,墳周圍插上五顏六色的布幡,幡上印有咒語,意思是說:「你不要再回家了,有幡給你開路,快到天堂去吧!」幡旗男的插九根,墳左右各三根,前面插一根黑色的,後面插兩根,女墳插七根,不同的是後面只插一根,在墳四周撒下飯食,墳前放一個裝滿五穀雜糧酒肉的蜂槽,葬禮完畢後回家,要在燒紅的石頭上澆上人尿,以熏氣驅邪,最後殺豬宰羊,請道士和全寨人吃飯。

火葬:是人死的時間而定的,時間一般是冬月到次年二月,或是臘月到次年三月,因為冬天土凍了,不好挖,實行火葬,每個寨子都有專門的焚屍場,人死後,由死者的兒子將其捆成屈肢狀,然後背到墓地,放在架好的木柴堆上,柴是由全寨老小送來的,解下死者的腰帶,外衣,將屍體擺成坐姿,面向西方,蓋上外衣和生前喜愛的物品,由道士念經,親屬哭悼,點火焚屍,在焚燒的時候,火煙直升天空表示靈魂已升天,如火煙亂竄,表示靈魂還在人間,再由道士念經送魂,屍體燒完後將骨灰集中,用青石壘成空墳,把骨灰放在裡面,外面蓋上杉木板,男的蓋九塊,女的蓋七塊,板上再壓上石,以及一個盛滿食品的蜂槽,最後像土葬一樣插上幡旗。
水葬:凡未滿周歲的嬰兒死後裝背簍或是蜂槽扔進河裡,他們認為嬰兒的魂魄不能和一般人的魂魄在一個隊伍里,有拋棄災難之意,少年死亡實行土葬,但不與宗族埋在一起。
信仰:白馬人信仰萬物有靈,同時又受到了苯教的影響,他們認為一切有生命和無生命的自然物都有神靈,最崇拜山神,他們認為一切天災人禍,人間禍福都與山神有關,這里的山神中最有名的是「白馬老爺神山」。水神又分為河神和湖神,白馬人至今還保留著正月初一搶新水的習俗,大年初一凌晨雞叫時,各家在門前點燃一堆火敬神,然後去河邊取水,認為初一凌晨雞叫時刻取得水是最神聖,吉祥的,第一桶水又特別好,誰得到誰就有一年的好運氣,他們用取來的「新水」在屋裡屋外澆灑,唱「水歌」,這被稱為「祈水」或「貢水」儀式,也有用「新水」祭祖,凈身,燒茶喝的,認為可以降福免災,延年益壽,如果久旱不雨,則要向水神借水,經過長途跋涉,到高山上的海子邊去殺雞祭祀,舀一罐水掛在寨壩高架桿上,雨下足以後,把這罐水倒回海子里還給水神,仍以殺雞祭祀,作為謝禮。火神是全家的中心,還有動植物崇拜,認為土地神是蛇變的,十分敬畏,烏鴉是鳥神,神借烏鴉的嘴吃供品,樹木中最尊敬柏香樹,認為它是最聖潔的,祭祀時向神獻酒時都要用柏香枝葉,松樹也很受崇敬。
醫葯:白馬人在治病方面有自己的土方法,更多的是求道士殺牛羊驅鬼,多數人家自製一種鼻吸葯粉,大體由牙皂,細辛,石菖蒲,丁香,藿香製成,一旦患了傷風感冒,取少許葯粉吸進鼻子引起打噴嚏,病情重的把羌活燒脆搗成細面,熱水送服,還有用酒服下的,如果這些治法無效就架起火烤病人,用銅錢沾油刮痛處,刮到皮膚出血為止,或用蜂蜜放在手心粘拍痛處。婦女生小孩後必須吃一種叫「冷水葯」的草葯,用冷水服下,3-5天就可以出門幹活,平常累了,不舒服,也吃冷水葯。白馬人還有一種治療胃病的土辦法,就是吞食「羌活魚」,羌活魚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河溝中,捉到後趁它鮮活,用河溝里的冷水吞下。

C. 文縣的風景名勝

綜述
文縣境內有三國古戰場遺址,鄧艾偷渡陰平鑿山修築的古棧道、忽必烈之子闊端攻陷文州後焚毀的古代城廓、農民起義軍李自成與清軍戰斗過的中寨、屯寨、鐵樓寨、哈南寨四大邊寨,有朱元障本徵伐蜀連連攻破的臨江關、火燒關、五里關、玉壘關、懸馬關等五大雄關和南起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稱小蘇州的碧口-范壩-店壩-對樹溝-摩天嶺-凋樓河-清涼寺-永寧寺-鳳凰山、讓水河與丹堡河構成的百里自然風景區,有白馬河60里白馬民族風情區、位列中國四大天池之一的洋湯天池(文縣天池)-天池生態公園近30個自然景觀群。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隴南市文縣以北約100公里處的崇山峻嶺之中。由於遠古時期的地殼活動,致使地殼斷裂,洋湯河河道被堵截,於是在海拔高度為2400餘米的天魏山上,便匯成了狀如葫蘆的一湖碧水,文縣天池有九道大灣和一百零八個小灣,方圓20公里,水深97米,水域面積80公頃。
文昌樓
文縣文昌樓,又稱「魁星樓」,成為千秋陰平標志性象徵,小城春秋的見證,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樓位於文縣城東南角,系明代初年所建。被譽為「白水江上第一樓」。
鐵樓
鐵樓藏族鄉屬於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地勢西高東低,氣候差異很大,「一溝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部的凈各綹山海拔3530米,為全鄉最高峰。境內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林海蒼茫。白馬藏人是藏族中獨特的一支,主要生活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鄉白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縣、九寨溝縣境內,人口約14000人。白馬藏人講安多藏語,保留著完整而古老的生活習俗。
白馬人從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繼承至今的一種傳統祭祀活動中的民間舞蹈「池哥晝」,於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78年成立,位於甘肅省最南端,行政區劃上隸屬隴南市武都區、文縣的9個鄉鎮。總面積為18379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7.3%。主要任務是保護大熊貓、珙桐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區內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51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大熊貓(約佔全國數量的十分之一)、金絲猴、羚牛、豹等10種,二級保護的42種。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林業局直屬的三個大熊貓保護區之一。1993年7月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即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其他景點:三國古戰場遺址、陰平古道、摩天嶺、碧口水庫等。

D. 甘肅文縣白馬人夜生活為何如同過節

每每夜幕降臨,甘肅隴南市文縣境內的鐵樓藏族鄉白馬人,就會身著民族服飾集結到村廣場,手牽手圍著篝火一邊高歌一邊跳舞,場面十分熱鬧,當地稱之為「跳火圈舞」。

6月14日至18日,第三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遊節舉行。節會期間,有「迎火把」「火圈舞」「池哥晝」等一系列民俗文化體驗活動。

班文琴說,火圈舞是白馬人辛勤耕作一天之後的娛樂解壓方式,全村男女老少都可參與一起跳,中途不休息「一口氣」跳到結束,差不多一二個小時,跳得滿頭汗水也不覺得累。

文縣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位於甘、川、陝三省交界處,地處秦巴山地,這里山大溝深,層巒疊嶂,有一族白馬人世代生活在這,人們習慣上稱之為白馬藏族。直到現在,白馬人在生產和生活中仍舊保留著較多的傳統游獵習俗。

來源:中國新聞網

E. 蛟是什麼樣子的求帶圖片

我家附近是沂河,河邊上有很多的村莊,有一個村叫馬家莊,村莊周圍三分之二都被河水圍著,有一段河流有個大坑深度不詳細,據說現在有人用抽沙機,抽過那地方抽了深度有80多米深,地下還有沙,我聽老人們說以前有隻蛟在此住過,看清楚了是【蛟】不是蛟龍,長相酷似羊,60年代說是有人見過,後來雨水小了搬家了,還有段歷史,馬家莊有坐樓,名叫馬家樓,全體是用鐵水灌注而成,是一個整體的鐵樓,傳說是明代朱元璋老丈人的老家的樓據歷史考證的確朱元璋老丈人老家在此處,有句話說是大水沖不走馬家莊洪水沖不了馬家樓,這句話被蛟聽到了,然後蛟興風作浪讓馬家樓歪了,直到現在那座鐵樓還有一半在水裡一半在外面,此話並非傳說,而且還有隻龜,在馬家莊附近住過,傳說或了上千年的,

F. 鐵樓鄉的自然資源

鐵樓鄉屬於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地勢西高東低,氣候差異很大,一溝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部的凈各綹山海拔3530米,為全鄉最高峰。境內山巒迭嶂,溝壑縱橫,林海蒼茫。水資源豐富,有一條河(白馬河),36條小溪。水草肥美,箭竹青翠,是動植物的樂園,棲息著大熊貓、金絲猴、羚牛、蘇門羚、秀雞等珍稀動物,生長銀杏、杜鵑、椴木等珍稀植物,國家在這里設立了白馬河保護站。坐落在蒼山林海中的大熊貓馴養場,位於海拔2000米的邱家壩,公路可直達,距縣城40多公里,雲霧繚繞,景色迷人,人稱小九寨。馴養場最多時曾飼養著6隻大熊貓,此外還有金絲猴、羚牛、黑熊等保護動物。鐵樓鄉既是珍稀動物的樂園,又是最具開發潛力的生態旅遊區、避暑勝地和民俗文化村開發區。縣鄉公路鵠鐵路穿境而過。若從該鄉倒對溝翻山向西南延伸開通五六十公里公路,便與四川平武縣連接,形成文縣至四川成都的一條最佳捷徑。鐵樓鄉草場豐富,適宜發展畜牧,並且山野菜種類多、鮮美可口,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全鄉大部分地區產玉米、小麥、洋芋、蕎麥,白馬河下游部分地區產水稻。經濟作物主要有聞名中外的紋黨,還有花椒、核桃、生漆等。

G. 甘肅隴南有神秘地方嗎

隴南神秘的白馬藏族風情

在文縣縣城的西面,有個鐵樓鄉,居住著一支稱為白馬藏族的民族。白馬藏族被稱為藏族,卻不是藏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裡,沒有的一個民族;「語不與中國同,姓為中國姓」,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被有關專家考證為古老的氐族後裔的「白馬藏族」,至今保留著獨特的白馬文化。

白馬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聲調、舞姿均有突出的民族特色。他們的服飾十分獨特,不論男女,頭上都戴一頂盤形、圓頂、荷葉邊由羊毛壓模後製成的白色氈帽,並在帽頂側面插上一隻或幾只白色雄雞的尾羽作飾物。白馬藏族沒有文字,也不識藏文,其語言與藏語相近但卻不相同,是一種獨特的語言。

探訪白馬山寨

岷山東麓,川甘交界處有一條陰平古道,這是著名的古蜀道西面的一條必經之路,文縣地當其沖。

在文縣縣城的西面,有個鐵樓鄉,居住著一支稱為白馬藏族的民族,其獨特的風俗人情引起了我的興趣。

乘車翻越被古人詠嘆的「蜀道難」的秦嶺梁,一路向西北馳去,心早已盼著早點到白馬藏族人的山寨,一睹白馬人的獨特風情。

一路的顛簸,路隨水轉,水繞山環。白水江、嘉陵江的支流,靜靜地穿境而過,白馬河,在文縣境內自西向東匯入白水江。

在白馬河流淌過的山谷里坐落著鐵樓藏族鄉,這里居住著一個叫白馬藏族的民族。目前,鐵樓鄉共有3000多名白馬藏族同胞。白馬人目前人口不多,只有不足2萬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省的平武縣、九寨溝縣和甘肅的文縣一帶。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使用漢字。

在鐵樓鄉,白馬河、白馬峪、白馬坪、白馬梁等等,構成獨特的白馬人文地理風情。

其實,熟悉他們的人們都知道,白馬人既不是藏族,也和藏族的生活、風俗大不相同。他們其實是古代仇池國白馬氐族後裔。氐族是我國歷史上分布在西北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氐族的種類繁多,有白馬氐、故氐、青氐、蚺氐等,其中以白馬氐數量最多。

在眾多的古籍記載中,「氐」總是和「白馬」緊密相連。《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蜀之西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括地誌》「隴右成州、武州,皆白馬氐」的記述,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H. 游永濟五老峰

五老峰:從湖南靖州東南的鴻陵山脈扯上五座山峰,溯渠江而上。這五座山峰恰似臉上刻滿歷史滄桑的五位慈祥老人,臨渠水並肩而立,故名之曰"五老峰"。山西運城永濟五老峰風景名勝區
簡介

五老峰(6張)山西運城永濟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市區東南16 五老峰圖片
公里的中條山脈,地處晉、秦、豫三省交匯之黃河金三角。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也是我國北方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之一。《七鑒道書》稱之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 是道教文化名山,它與晉北佛教聖地五台山南北對峙, 齊名天下,與西嶽華山遙遙相對,歷史上素有「東華山」之稱譽。1992年國家林業部以林造字(1992)200文件批准建立五老峰國家森林公園於,1994年1月10日國務院批准為「五老峰風景名勝區」。
五老峰美景(1)(20張)景區面積200平方公里。東20公里有全國最大的武廟關帝廟、黑泥漂浮浴場——中國死海;西20公里有《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中華瑰寶唐代黃河鐵牛以及全國四大文化名樓之一的鸛雀樓。東西80公里由運蒲二級旅遊公路貫通,兩邊分別連接大(同)運(城)高速和運(城)風(陵渡)高速,交通十分便利。 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周易》成書之前,這里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也是我國北方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之一。《七鑒道書》稱之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明清時期,五老峰興起朝峰廟會,興盛達500年之久,成為中國現代旅遊業的源頭。
美景
五老峰風景秀麗宜人,生態環境優美,動植物種類繁多。奇特的喀斯特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具有雄、險、奇、秀、仙之特點。《水經注》稱:「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山中有9泉、12洞、362擎,盛時曾有64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目前,景區內配套設施完善,有可容納百餘人住宿、餐飲、會議的三星級賓館——雲峰閣;有驚險刺激的滑道、滑索和鐵索天橋;有輕松便捷的登山觀光索道;有集消暑納涼、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秀麗景點「北方水鄉」——錦綉谷….
由來
五老峰
五老峰,原稱五老山,在虞鄉。晉代張僧鑒在《潯陽記》中說:「(廬山)五老峰橫隱蒼空,形勢如河中府虞鄉縣五老山。」在《虞鄉縣志》中有「五老山,在縣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諸峰之總名也。」 五老山之五老,源出於古代傳授伏羲《河圖》《洛書》五老之名。 伏羲是古代五帝之一,他發明創造了一種揭示天地萬物互相變換的圖符卦說,就叫《河圖》《洛書》,這是易學的原始寶典,周文王的《周易》和華夏民族的易經學說,都是在《河圖》《洛書》的基礎上宏揚發展起來。 從《河圖》《洛書》到《周易》之間大約三千年歷史。這一時期應是易學文化創元傳播時期,在這一創元傳播的過程中,古代形成了一個多人體系。代代相傳,也就是五老體系。為什麼要以五老體系相傳,分析其原因,應是古人為了防止《河圖》《洛書》的完整理論學說在單傳中遺失或訛傳,也為了再在實踐與應用中繼續研修完善,宏揚光大。 為什麼要以五成體,這其實是與《河圖》、《洛書》的內在密切相關的。古有「天數五,地數一,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原有五行生剋之理」,天干、地支的設置,始於生生克克之機,而生生克克之機,始於五行,五行之說,則始於《河圖》《洛書》,《河圖》左旋定相生之機,《洛書》右旋定相剋之機,生克即定,五行具備,六十四卦升降歸游,亦由此而定。朱熹著《易學啟蒙》說:「《河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其方,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河圖》《洛書》之數,皆以五為中。 從三皇到五帝,經夏、商至周,約三千年,《河圖》《洛書》不失,而且能宏揚光大,其奧妙也在於五老體系代代相傳。五老山的由來正是因五老攜圖隱居,研經佈道,經常隱居出沒於五老山。所以,五老山亦應是古代「道」山或「卦」山。它的蘊涵自古以來就幽深而廣大。
特點
五老峰, 五老峰
這里層層峰巒,森森古木,各種生物覆蓋著整個山野。花紅草綠,山光水色,風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觀廟宇,南在五老看風光」之說。遊人往西南遠眺,見有四座山峰仙態神姿,隱現於雲煙蒼茫之中,將海拔高1809.3米的玉柱峰環抱其中,「有偃蹇傴僂之狀」,猶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恭迎貴賓之勢,故名五老峰。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雲霄,又名「雲峰」、「靈峰」,遊人需攀鏈而上。峰頂上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七大人文景點:南天門、靈宮廟、菩薩殿、秀士殿、
五老峰美景(2)(16張)千子堂、祖師廟等建築遺址。以玉柱峰為中心,左有東錦屏峰,峰腰建葯師洞;右有西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為棋盤峰。「四峰幫立不敢前,儼然商皓翌帝子」。還有五指峰、筆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視,或如椽筆聳天,或若筆架橫列,珠輝玉映,惟妙惟肖,共佔地有50平方公里。其間寺廟觀宮分布其間有64座,洞穴有12個,源泉有9處。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馬蹄印的張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靜,形狀各異,對地質學、成因學、氣象學、水文學、生物學等分支學科和考古學都很有研究價值。泉水清純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瑪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卻舀之不盡,涌而不溢。這里的山奇水秀,無處不綠,還有松濤、雲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飛瀑等景觀,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遊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圖畫之中。
歷史記載
據史籍記載,早在晉代張僧鑒的《潯陽記》中就有「五老峰橫隱蒼空,其形勢如河中府虞鄉縣五老山」的記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有「奇峰霞舉,孤標峰出,罩絡群泉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項」的描寫。歷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詩賦予以贊美和記述,如碑文記述「條山秀甲三晉,五老峰嶙峋萃律秀麗更甲條山」,譽為三晉之第一勝跡了。據考察,在山上的古建築遺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方形花磚,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說明古代五峰山早為遊客的留連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煉、禪坐、棲居之地。道教排列為「第五十二福地」。
文物古跡
從現存的石碑來考察,建築最早見於北周,即在西寨子所建的佛教寺院圓通寺和觀音閣。從古建遺址上看,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花紋方磚隨處可見。玉柱峰頂有7大建築:南天門、黑虎靈宮殿、白衣秀士殿、救苦菩薩殿、祖師廟、千子堂等。另有明代數百個木雕人像,20餘通明清時代修廟的碑刻,記載了朝山廟會的盛況。西錦屏峰下雷公洞里現存有南北朝時代石雕人像5尊,東錦屏峰葯師洞有明代彩色泥塑人像3尊。整個峰頂有庵觀、寺院、廟宮64處,碑褐數十通,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考古價值。 從眾多的碑石上看,五老峰曾有千年的繁榮紀事,又有許多民間傳說軼聞,宋代楊業在此屯兵練武,兵圍普救寺的孫飛虎在此安營紮寨,道教八仙中的張果老、呂洞賓等人物都有許多傳奇的趣聞,更增添了五峰山的神秘色彩。每年的七月初一到十五是朝峰廟會,南北商賈官吏雲集人數多達數萬。現存明萬曆年木刻《條山玉柱晴峰圖》、民國初年印製的《新繪山西虞鄉縣西南五老峰勝景全圖》都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繁榮景象。直到日軍入侵前,從山下的虞鄉西關到山上的玉柱峰頂,沿途開設的茶館、飯律就達四十多處。山口的寺廟、梨園社戲輪番獻藝,餘音繚繞,民間娛樂活動及迎神賽會盡情抒懷,熱鬧非常。之後,出於多種原因,五老峰便逐漸衰落而鮮為人知了。
歷史發展
元代初年做官做到嘉善大夫的詩人王惲曾經過一首《五老歌》,詩的開頭兩 五老峰
句即是:「曉披五老峰上雲,晚釣五姓湖中鯉。」湖光山色,寫得美極自然,立即把人吸引到了一個心嚮往之的大天地中去。五老峰,最初時人稱五老山,位於古虞鄉縣(今屬永濟市)城以南約近10公里處,屬中條山脈。因為它所處地理位置正好隔黃河與陝西省境內的西嶽華山遙相對峙,所以古來在晉、陝、豫三省交界這一帶民間人們就又稱五老峰為「東華山」。在山西諸多歷史文化名山中,無論從其開發歷史的久遠悠古,還是風景景觀的壯美以及傳統文化積淀的豐厚哪一個方面去講,五老峰都是特別值得給予介紹的一處。追本溯源,五老峰在東漢至兩晉時期應該已有相當名聲,至少在公元10世紀前後時,在中國道教的所謂「洞天福地」列中,事實上就早已有了中條五老山的位置。兩晉時期,有張僧鑒者撰寫有《潯陽記》,文中即稱江西廬山的「五老峰橫隱蒼空,其形勢河中虞鄉縣五老山。」這里的河中虞鄉縣即今天永濟市的虞鄉鎮,潯陽則指現在廬山腳下的江西省九江市。以廬山的五老峰與遠在北方山西的五老山相類比,可知早在約1600餘年前,當廬山五老峰初有名聲時,永濟的五老山即已得名在前了。 從古到今許多人都對永濟五老峰為什麼要以「五老」命名而發生興趣,有人還將五老峰的五個主峰與所謂的「五老」相比附。但歷史傳說卻認為是「堯升首山觀河渚,有五老人飛為流星上入昴,因號其山為五老山」。原來中條山西端又稱首山,傳說遠古時堯登上首山觀察黃河水勢時,突然遇到五位老人化作流星升騰上天,而且進入昴星星座,故而此山有「五老」之名。真是既傳神又神秘,但是仍然沒有走出道教原始的神仙窠臼。凡神話,當然都有它們的十分離奇之處,但像永濟五老峰這樣的神話情節則不應產生太遲。江西廬山的五老峰就沒有這樣的神話,而僅以山峰組合排列的造型作為命名依據。 改革開放給五老峰恢復了生機,分別列為縣、地、省的重點旅遊開發項目,1994年又被批准為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
道教福地
作為中國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六一福地,永濟五老峰據說曾經是「八仙」中那位倒騎毛驢的張果老的佈道之地。《舊唐書》中一百九十一卷記載:「張果者,不知何許人也。則天時,隱於中條山,往來汾晉間,時人傳其有長年秘術,自雲年數百歲矣。」活數百歲看來極不可能,所以歷來人大多認為這純屬古人編造的虛假神仙之事。然而《舊唐書》和《新唐書》卻又都肯定張里是真有其人,說不但他在中條山隱居過,而且還曾來往於北嶽恆山;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時恆州剌史韋濟親見過張果,而且唐玄宗還親派通事舍人裴晤和中書舍人徐嶠終究將張果接到了當時的東都洛陽;還有不但唐玄宗親自召見了張果其人,甚至還要把自己的御妹玉真公主下嫁給這位張果先生。然而張果老畢竟是神仙,說什麼也不願領皇帝的情,最後還是懇辭逃走了事。《舊唐書》中說,為此玄宗還又給張果在隱居之地造了一座棲霞觀。史書中講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崇尚道教,不知是否與她和張果的這段未成姻緣有關系。 永濟五老峰山中原有一眼龍井,唐玄宗就曾敕命玉真公主把一具精製的金龍模型投進五老峰的龍井之中,隨後又將這眼龍井敕封為玉真洞。 永濟五老峰在宋金以前堪稱為一座道地的道教名山,但清以後直至民國初年時,五老峰卻已不再單單是中國傳統道教系統的一個「福地」形象。這時,佛教、儒教連同一般民間泛神的世俗宗教派系,在這座已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名山中幾乎都有了一席之地。根據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以後南同蒲鐵路通車不久由陝西潼關道士馬葆陽繪制的木刻《新繪山西虞鄉縣西南五老峰勝景全圖》和其它一些書籍記錄,此時五老峰山中的人文宗教造景中較著名的已有五老殿、呂祖行宮、石佛寺、五龍宮、觀音行宮、靈官廟、鐵樓山廟、棋盤山廟、三聖宮和山神廟、靈峰觀五仙祠等等。用刻印在那件《五老峰勝景全圖》上的原話說,即是「庵觀寺院呂,大小一共上下六十四處,神像不一樣。而這時的五老峰自然景觀則起碼已有所謂「大小三十六峰、十二仙洞、九個泉源。」如玉柱峰、紫霄峰、祥雲峰、筆架峰、芙蓉峰、玉蓮峰、文明峰、筆尖峰、羽仙峰、天官峰、新峰、靈人溝、甘露泉、雷公洞、紫微峰、蓮花台、天乙峰、會仙崖和天竺峰等等。其中玉柱峰是五老峰最主要的一處風景名勝景觀,也是五座主峰(即玉柱峰、東錦屏峰、西錦屏峰、棋盤峰和太乙峰)中的第一主峰,海拔近2000米,四面陡峭如削,拔地通天,直剌雲天,古時登山者皆憑借一條鐵鏈才能登上峰頂。玉柱峰上至今保留著多處古建築遺存,如南天門、黑虎殿等,遍地可見唐磚宋瓦和歷代碑碣,最令人意外的是80年代中葉在此還發現了幾百具明代製作的木雕神像。在五老峰景區東側,又有大型石灰岩溶洞黃蛇洞,在洞中很深的地方,至今仍保存著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一位名叫胡思益的游洞人所題留的詩句,其中有「千古黃蛇洞,唯予始探之」和「應將壺中景,說於外人知」這樣的內容。由此可見此洞古時也很少有人身臨其中。
編輯本段福建廈門五老峰
位於福建廈門南普陀寺後的五老峰 五老峰
,直立於海濱,橫插天際,氣派非凡。五個山頭崢嶸凌空,時有白雲繚繞,遠遠望去,好像是五個須發皆白的老人翹首遙望茫茫大海,這就是廈門八景之一「五老凌霄」。 石坡上鐫刻著「五老峰」三字,迎面巨石上,刻著一個特大的「佛」字,高四米多,寬三米多,這字是清朝光緒乙已年(公元1869年)振慧所書;「佛」字岩左側,有僑胞捐建的景峰和尚與喜參和尚的墓塔;左側穿過石徑,有轉逢和尚墓塔;轉逢和尚墓塔下側,有普照寺遺址,普照寺是唐朝陳啟公布施開辟的,以洞為室,建普照寺;半山腰有一兜率陀院,現已修葺一新;近旁,有太虛大師之塔及太虛大師紀念亭;深入其中,還可見到五老峰上遍植著的相思樹,這種樹被稱為「台灣相思樹」。若是遊客攀岩直上,美麗的廈門大學校園風光和廈門港景色將一覽無余。
編輯本段江西廬山五老峰
廬山五老峰
五老峰地處廬山東南,因山的絕頂被埡口所斷,分成並列的五個山峰,仰望儼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們便把這原出一山的五個山峰統稱為「五老峰」。它根連鄱湖,峰尖觸天,海拔1436米,雖高度略低於大漢陽峰,但其雄奇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為全山形勢最雄偉奇險之勝景。古代研經傳道的五老,在史話被稱為天神或天尊,在星象卦說之中,他們分別是青靈始老天尊,代表東方、木、黑色;丹靈真老天尊,代表南方、火、紅色;黃靈元老天尊,代表中方、土、黃色;浩靈素老天尊,代表西方、金、白色;一靈玄老天尊,代表北方、水、蘭色。五老祠所祭的正是這五老天神。由此而知五老山,是五老攜《河圖》《洛書》藏經授典的隱身之所,研卦修行,傳經佈道的地方,是易學文化創元時期的傳播之地,河洛文化的搖籃之地。此乃五老山的由來。 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山姿不一,有象詩人吟詠,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魚翁垂釣,有象老僧盤坐。在星子縣海會寺上看五老峰最為真切。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險,奇岩怪石千姿百態,雄奇秀麗蔚為大觀;第四峰最高,峰頂雲松彎曲如虯,下有五小峰,即獅子峰、金印峰、石艦峰、凌雲峰和旗竿峰,往下為觀音崖,獅子崖,背後山谷有青蓮寺。

I. 隴南有哪些不錯的景點

隴南比較著名的人文景區景點有 成縣杜甫草堂、禮縣先秦文化遺址、祁山三國古戰場、西和仇池國遺址、陰平三國古棧道 等;

隴南的自然生態 旅遊 資源也十分豐富,有 武都萬象洞,國家級森林公園----成縣雞峰山、文縣洋湯天池和徽縣三灘、康縣陽壩、宕昌官鵝溝等生態 旅遊 風景區 等。下面重點介紹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景區。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甘肅省菪昌縣城郊,距離甘肅省省會蘭州市340公里。官鵝溝號稱小九寨,不過這里距離四川九寨已經非常近了。一座大山兩條溝,山的南面是九寨,山的北面就是官鵝溝。隴南的官鵝溝是一條還處在開發中的景點,這里沒有熙攘的人群,沒有商販的叫賣,有的是青山綠水和凈化了的空氣,沒有九寨的華麗卻保留著原生態的淳樸。

官鵝溝公園實際上是由幾個景區共同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個:官鵝溝和鵝嫚溝。官鵝溝景區特色是生態環境非常優美,自然景觀為沿著一條峽谷蜿蜒而上直至最高峰的山腳下。從海拔1780米直至最高海拔4150米處,景區全程30多公里。其中,前14公里的主要特色為15個高低錯落、大小不一的湖泊,及其形成的寬窄落差各異的十餘個小瀑布;後18公里大景色為茂密的原始森林,小景色則是陡峭狹窄的山澗隘口;終點是雪山及山腳下與其相伴的高山草甸。

去官鵝溝要作些准備,一是體力上的,風景區非常大,僅僅是走馬觀花,一天玩完整個景區也是非常累的;二是適當穿厚些衣服,帶上雨傘,路有些不太好走,鞋子一定要防水防滑;三是自備干糧,溝里沒啥吃的。不過,溝外服務設施夠多,寨子很美,農家樂做的也不錯。

隴南的 旅遊 資源如此豐富卻知道的人並不多,尤其南方人,看多了小橋流水的細膩,不妨去領略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游多了商業味很濃的嘈雜景點,不妨去享受下靜謐的環境和呼吸清新的空氣,隴南人等著你。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甘肅隴南氣候溫和,風光秀美,山資水色兼有北國之雄渾奇峻,南疆之靈秀旖旎。有全國三大天池之一的文縣天池,西北最大的溶洞武都萬象洞,國家級重點保護、甘肅唯有的具有北亞熱帶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觀的白水江自然保護區,被贊譽為「甘肅的西雙版納」;分布於全市各縣的官鵝溝、三灘、梅園溝、雲屏三峽等自然景點,被人們稱作「隴上小九寨溝」。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用,謝謝!

說到隴南,去過的同志應該都知道,它是甘肅省下屬的一個地級市,地處西秦嶺南麓。東陝西,南四川,北天水,西甘南。隴南的 旅遊 資源特別豐富,最為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景點:

1.兩當紅色景區

兩當兵變紀念館與兩當兵變遺址,為紅色 旅遊 經典景區。當你走紀念館廣場就能看到有一基座,上面寫著「兩當兵變」四個大字,聳立著七個年輕軍人塑像,其中一位就是1932年任當時隊委書記的習仲勛,是他和其他老革命一起發動了武裝起義「兩當兵變」。

2.雲屏三峽景區

雲屏三峽--在兩當縣南25公里處,也就是兩當縣的雲屏鄉。雲屏三峽景區,有很多很多漂亮景點,比如三峽的土地峽、觀音峽、西沽峽,還有一寺二庵,四洞五崖。在這里你可以放眼群山東張西望,也可以放鬆心情呼吸新鮮空氣,還可以想入非非感悟人生真諦,實在是一種超脫!

3.官鵝溝景區

官鵝溝景區,屬國家森林公園,在隴南市宕昌縣城郊,這里有優美的生態環境,奇特的自然景觀,同時園內還設立了藏、羌民俗游,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除此之外,還有香山、陽壩、雞峰山,都不是一般的美,尤其夏天前去,真是群山疊嶂,流雲飄逸,氣候濕潤,空氣清新,真是休閑 養生 的好去處。

如果您從天水出發到隴南,第一站禮縣,禮縣是先秦故里,在這里你能感受到先秦文化的底蘊和秦磚漢瓦風格的建築,景點有秦文化博物館、三國古鎮諸葛亮六齣祁山的祁山武侯祠、洮坪大草原等,禮縣的 美食 也很多,比如當地人最愛吃的小吃熱麵皮,雞絲碎面,祁山扯麵等深受青睞,當地盛產花牛蘋果、中葯材以及花椒等。

第二站到西和,這里也有身後的文化 歷史 ,古有仇池古國,今有乞巧文化(現出現在禮縣西和一帶的乞巧女兒節),西和的小吃有杠子面、西和鍋盔以及洋芋粉條等,當地盛產半夏、西和麻紙、醪糟等。(第二站也可以直接到宕昌,景點介紹如後所說)

第三站成縣,成縣是隴南市的經濟大縣,成縣工業基礎好,成縣的景點也很多,著名的有西峽頌名勝風景區、雞峰山景區等,成縣小吃江洛棒棒面、馬占祥牛肉餛飩、炒牛雜等深受遊客喜歡,當地盛產核桃、蜂蜜,紅川系列酒等。

第四站徽縣,徽縣有著名的金輝酒業,隴南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景點有三灘漂流、金輝廣場等,徽縣小吃和成縣差不多,當地盛產山核桃工藝品、土蜂蜜、銀杏果等。

第五站兩當,兩當是隴南市縣區比較小的縣城,但是 歷史 地位很高,這里就有著名兩當兵變紀念館,又有雲屏山森林公園等,當地盛產兩當狼牙蜜等。

第六站康縣,康縣是隴南市森林覆蓋率最好的縣,一進入康縣境內就人走進人間仙境,走上小康生活一樣,鄉村旅途打造的相當漂亮,景點有很多很,著名的景點有陽壩鎮梅園溝景區等當地盛產康縣木耳、天麻,茶葉等。

第七站從康縣陽壩直接轉至文縣碧口,途徑漢中寧強縣青木川古鎮,借道姚渡到達文縣碧口鎮,文縣小吃有米皮、文縣茶葉等。景點有文縣天池等。

第八站武都,武都為隴南市政治重鎮,也是交通樞紐中心,武都景點有4A級景區萬象洞等,當地盛產橄欖油,武都花椒、武都崖等。

第九站宕昌,宕昌是新中國革命老區,有紅軍路過會師重鎮哈達鋪,哈達鋪革命紀念館、宕昌官鵝溝風景區等,特別是官鵝溝景區里打造的九D玻璃棧道等深受遊客喜歡,當地盛產中葯材,如:當歸、黨參等。

宕昌游完如果您的時間剛好,就可以直接從宕昌直接返回禮縣再到天水,如果時間充足可以借道甘南州迭部縣去甘南遊完,也可以去岷縣走卓尼、臨潭這條線路,感受甘南純朴的風土人情,感受草原之美。

以上為我個人見解,不代表官方,不足地方請諒解!

老師下午好[玫瑰],武都是甘肅省的隴上江南[贊],有悠久萬象洞溶洞[贊],有紅色兩當兵變遺址[心],有兩當雲屏自然美[贊]、有徽縣青泥古道民俗文化精髓[比心],有康縣大自然鬼斧神工[撒花],有文縣碧口小橋流水[啤酒],有武都裕河川金絲猴[贊],有裕河龍井茶葉[贊],有中國最好祥宇橄欖油[祈禱]!總之您來隴南各縣品讀、欣賞民族文化盛宴[贊],都不後悔[贊]!

隴南 歷史 人文景點有禮縣秦公墓、成縣西狹、杜公祠;宗教景點有成縣雞峰山、天壽山、建村佛母寺,康縣對對山;紅色景點有宕昌哈達鋪、兩當兵變紀念館;山水游有康縣陽壩、兩當雲屏、徽縣三灘、宕昌官鵝溝;自然奇觀有文縣天池、西和晚霞湖、文縣天池;民俗景點有文縣鐵樓白馬藏族風情、隴南師專池哥晝。

素有「隴上江南」之稱的甘肅省隴南市,是秦王朝和秦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甘肅唯一一個屬於南方的城市,境內山川秀麗,人文璀璨,如果您打算前往隴南 旅遊 ,以下景點最值得推薦:

官鵝溝:被攝影愛好者譽為「小九寨」的官鵝溝,位於隴南宕昌縣,是一座國家級的森林公園。全長約三十多公里的峽谷內山勢陡峭、飛瀑流泉,還有終年不化的雪山和13座色彩斑斕的清澈湖泊。景區氣候涼爽,最適合夏秋季節游覽。到達方式:武都 汽車 東站乘坐前往宕昌縣的班車,然後打車到景區門口。

西狹頌:距成縣西南13公里天井山麓的西狹頌是西北地區難得一見的峽谷景觀,景區因一幅刻於東漢建寧四年(171年)的《西狹頌》摩崖石刻而聞名中外。這塊石碑正文385字,至今一字不損,被公認為漢代三大石碑之首。景區步行全程遊玩約需3小時。到達方式:成縣往返武都的車均路過景區西入口。

武都萬象洞:位於武都以東15公里景山山腰的萬象洞形成於3億年前,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天然溶洞。洞內深不可測,石筍、鍾乳石密布,素有「華夏第一洞」之稱,現已成為隴南的必游景點之一。洞內全年溫度14度,夏天遊玩需多帶件外套和手電筒。

武侯祠:三國時期,諸葛亮曾在隴南六齣祁山伐魏,距禮縣縣城25公里的祁山武侯祠也因此名聲大振。景區四周還有點將台、藏兵灣、九寨、上馬石、小祁山、鹵城鹽井、以及射殺魏將張郃的木門道和天水關等十餘處古遺址值得一游。到達方式:在客運站乘坐前往祁山鄉的客車。

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位於禮縣城東12公里處大堡子山的四座秦公墓,經專家考證為秦仲、庄公或襄公陵墓,遺址內出土的文物全國獨一無二,聞名海內外,被譽為「秦第一陵園」。到達方式:在客運站乘坐前往禮縣的班車,然後搭乘摩的前往。

隴南的景區有武都萬象洞,宕昌官鵝溝,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成縣雞峰山、西峽頌,徽縣三灘,兩當雲屏,西和晚霞湖,禮縣秦皇湖

我現在就在官鵝溝 門票150 真是坑人 官鵝溝 宣傳言過其實 瞎說八道 沒來的千萬別來 還敢跟九寨溝相提並論 太瞎吹了 文縣的天池 黃林溝 馬家山 比官鵝溝美十倍 也就30元 或不要錢 千萬別被宣傳忽悠 非常普通的一條溝 我轉一半就出來了 康縣的陽壩 祁連山的軍馬場 甘南草原比官鵝溝值得一游 還免票 官鵝溝為掙錢簡直假宣傳不擇手段了

J. 文縣的社會事業

2010年,累計撥付各類民生保障資金21.13億元。農村低保對象由2007年的19986人增加到45591人,人均低保金由每月18元提高到70元;城鎮低保對象由2006年的5314人增加到8507人,人均低保金由每月80元提高到113元;五保供養對象由737人增加到1486人,人均補助由每月50元提高到133元。企業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人數由2006年的986人增加到1287人,平均養老金由每月604元提高到1361元。城鎮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由2006年的3151人、6761人和2172人分別增加到6809人、14311人和3061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4152人。924名村幹部辦理了養老保險。新增城鎮就業崗位68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進一步加大庫區移民後期扶持力度,累計發放扶持資金4800萬元。城鎮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累計發放住房補貼90萬元,建成了北門廉租住房小區,新建廉租房226套。建成了城關中心敬老院和71個農村五保家園。
截止2012年末,文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 458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5782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 5200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523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6258人,五保戶供養人數1421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187542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108853人。 截至2012年,文縣有幼兒園14個,小學231所,中學24所,其中高中4所。文縣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小學鞏固率為99.1%,小學畢業率為100%,小學普及率為96.8%;文縣中學入學率達96.3%,中學鞏固率為98.1%,中學畢業率為98.3%,中學普及率為93.2%。
2013年,文縣新補充教師182人,普通本科上線人數比2012年增加86人,創建市級示範性中小學5所、幼兒園2 所。2013年,文縣完成專利申請14件,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907萬元。 截至2012年,文縣有醫院5 所,疾控中心一個,婦幼保健站一個,衛生監督所一個,衛生院26所,病床數698張,醫生244人,衛生護理員121人。
2013年,文縣一院120急救中心建成投用,中醫資源普查試點工作有序推進,新農合收繳任務完成,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7.3%,新農合補助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40元。
玉壘花燈戲
花燈戲,因最初在正月十五日演出,台前台後掛滿花燈而得名。又因它最早出現在隴南文縣玉壘一帶,又稱為「玉壘花燈」。
鐵樓「白馬人
鐵樓,為文縣四大邊寨之一,因古傳掘地一大鐵爐而得名,又叫鐵爐寨。歷史悠久,開發較早,鐵樓藏族鄉舊寨草坪有馬家窯、齊家文化遺址。境內的白馬藏族,又稱「白馬人」,性情豪放,能歌善舞,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白馬藏族人和傳統藏族不同,如不懂藏文,不信奉活佛、喇嘛;白馬藏族人信奉原始宗教,服飾區別於藏族,歷史上軍事組織和皇朝統制形成地方特色,民間傳統與藏族有別,不與外族通婚,亦不與其他藏族通婚。
池哥晝
文縣白馬藏家山寨跳的面具舞「池哥晝」,已有千年歷史,具有祈祥納福、期盼山寨平安、五穀豐登的寓意,已被列入全國首批「非遺」保護工程項目。

閱讀全文

與鐵樓的代表文化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