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傳統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1
中華傳統文化的范圍廣泛,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都屬於傳統文化的范疇,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2
具體地講,中華傳統文化以節日、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等為載體;比如正月初一春節、五月初五端午節、八月十五中秋節等節日和各種民俗活動以及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的傳統文化等等,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3
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不僅思想深邃圓融,內容廣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揚道德,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范,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
4
儒家以仁義教化為核心,為歷代儒客尊崇;道學以順應自然為核心;佛學以慈悲、大愛、解脫為核心,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5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經歷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到夏朝建立,之後綿延發展至今。
⑵ 傳統文化都有哪些
1、舞獅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
2、風箏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3、泥人
泥人是雕塑的一種,使用泥土(天津西郊區古河道地下一米紅色黏土為佳)為原料,多表現人物。著名的藝人有泥人張。
4、八卦
八卦,是中國古老文化的深奧概念,是一套用三組陰陽組成的形而上的哲學符號。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兌代表澤。
5、南拳北腿
中國古代武術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風格迥異,特點鮮明。日出於泰山之巔,空曠間,大開大合,躥縱跳躍,舒展大方,這是北派武術的特點;月懸於小橋之上,竹林間,短橋寸勁,闊幅沉馬,迅疾緊湊,此乃南派武術的特點。
⑶ 傳承紅色基因演講稿500字
寫作思路:寫出自己對於紅色基因的理解,表達出自己努力傳承紅色基因的意願和決心,並表述出自己正在做的努力。
正文:
什麼是紅色基因?我認為,一代代人民英雄和愛國志士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鋪就了一條通往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以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中華民族的脊樑,這種精神力量能超越時空一以貫之永不褪色這就是紅色基因。紅色基因是引用了生物、動物、遺傳的生物概念來借鑒革命精神、革命文化、革命傳統的說法,這就是紅色基因的概念。
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需要傳承紅色基因,用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教育下一代,增強下一代的信仰。作為一名黨員,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是義不容辭的。筆者認為,通過發展紅色旅遊,傳承紅色文化,讓紅色基因入心入腦,人人能講紅色故事,讓黨員將這種理念轉化為行動。
1935年,遵義會議之後,紅軍長征在三渡赤水河前經過楓香,在花茂村成立了革命委員會、紅色陶瓷工會、苟壩抗捐委員會等紅色政權,還召開了苟壩會議,撤消了進攻打鼓現場的決議,關鍵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苟壩會議是對遵義會議的補充和完善,我們今天能夠幸福地生活和工作,一定要發揚紅軍當年的精神,弘揚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苟壩會議精神,忠誠於黨,做紅色基因的傳承人。
近幾年來,苟壩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建設了苟壩會議陳列館、紅軍村等基礎設施,為紅色旅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要進一步挖掘苟壩紅色文化,加強宣傳報道,擴大苟壩會議在全國的知名度。
花茂村登上2015年中國紅色旅遊榮譽榜,榮獲全國唯一「2015最美紅村」殊榮,九豐農業公園、花茂村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和苟壩會議陳列館2015年被貴州省委組織部幹部人事學院列為現場教學點,中組部培訓班兩次走進花茂村苟壩村。
201X年5月,中國旅遊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授予楓香鎮花茂·苟壩「度假社區」稱號,下一步,將把花茂—苟壩打造成全國的紅色教育培訓基地。要緊緊依託苟壩會議紅色資源,楓香鎮獨有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紅色游、田園游、智慧游。
⑷ 傳統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4)苟壩傳統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
中國文化的特質正是由其特定的自然、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從地理環境看.我國處於一種半封閉的、高度穩定狀態的大陸性地域,與西方地中海沿岸的民族有很大的不同;
從物質生產方式看,我國文化根植於農業社會的基礎之上,封建的小農經濟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這與中亞、西亞的游牧民族,工商業比較發達的海洋民族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
從社會組織結構看,宗法制度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成為維系社會秩序的重要紐帶,專制制度在中國延續兩千年,這在世界歷史上更是罕見的。
⑸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你了解的有哪些呢
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華特有文化,包括:
神話傳說:女媧補天、後羿射日、八仙過海、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等等。
社會風俗: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等。
⑹ 鴨溪鎮的文化底蘊
鴨溪鎮地處中國黔北川南盛產名酒的「金三角」地帶,與茅台酒、五糧液、瀘州大麴、董酒、郞酒同處於長江上游名酒線上,是得天獨厚的氣候、水土等自然條件與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及現代科技相結合,釀出了這批璀璨奪目的在全國享有盛譽的名酒,同時也造就了聞名遐邇的獨具風格的「酒中美人」--鴨溪窖酒。
鴨溪酒歷史悠久。據彝族文獻《獻酒經》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鴨溪鎮的古彝民就開始釀酒;漢武帝時期更有名騷朝野的夜郎國「構醬酒」。鴨溪漢墓出土青銅提梁壺,是西漢夜郎時代的酒具,這印證了鴨溪鎮擁有兩千多年的酒文化歷史。鴨溪鎮歷代承接精湛的傳統釀酒工藝,屢有名酒。乾隆年間,著名史學家、地理學家、詩人洪亮吉在品嘗鴨溪美酒後,留下「酒邊人生住,花里徑縱橫」、「客醉連宵雨,花殘昨夜風」的名句。並且還賦詩一首《鴨溪行館》描述當時鴨溪鎮的酒文化:「一巷黃鸝語,多於雞犬聲。酒邊人去住,花里徑縱橫。戍光上樓見,山泉傍榻生。居人勤最力,月黑未歸耕。」
光緒年間,商人賴廣興開辦「廣興祥酒坊」,並釀制出遐邇聞名的「雷泉大麴」。20世紀30年代,何清榮、何清華兄弟在其基礎上釀制的「榮華窖酒」,名噪西南,遠銷江蘇、兩廣和香港。民國浙江大學張其昀教授主編的《遵義新志》記載:「酒為貴州名產,尤以回沙最為馳名,因產地而著稱。茅台為舊府屬仁懷縣西之村落,釀造最為得法。遵義密邇仁懷,縣西之鴨溪場,亦深得茅台釀造之法,產酒有『次茅台』之稱,又以『雷泉』馳名。」鴨溪窖酒又稱「二茅台」,由此得名。
建國後,在原榮華窖酒廠舊址上組建了鴨溪窖酒廠,其生產的「鴨溪窖酒」系列更是聞名全國,並大量出口海外。長期以來,鴨溪酒秉承傳統釀制工藝,以優質純糧為原料,輔以優質礦泉水——雷泉水,在自然天成的釀造環境中,一直保持著「窖香濃郁、綿甜爽凈、幽雅細膩,餘味悠長」的風格,其「濃中帶醬,濃頭醬尾」的風味自然天成,並屢獲國內外大獎。
建國後,鴨溪酒業秉承優良的傳統,不斷開拓創新,先後研製出濃香型白酒鴨溪窖酒、鴨溪酒王、黔酒王等系列產品,蟬聯歷屆貴州名酒,榮獲中國馳名白酒精品、中國文化名酒、輕工部優質產品、輕工部出口新產品獎、中國酒王、全國消費者信得過新產品、普羅夫迪夫國際博覽會金獎、泰國王金像獎等國際國內數十項榮譽。
目前,「鴨溪」 系列產品主要有:「鴨溪酒王」系列、鴨溪青花系列、鴨溪2008系列以及鴨溪窖酒系列等。
除此之外在鴨溪鎮還廣布著釀酒的農戶,這些釀酒的農戶主要釀制苞谷酒(玉米酒),苞谷酒是鴨溪鎮農村辦酒席的首選,這些農戶釀制的苞谷酒一般銷往本鎮和楓香、樂山、泮水、平正、洪關、南白等鄉鎮。一般來說,苞谷酒放在火爐上溫著最好喝。鴨溪鎮釀酒散戶歷史悠久,有的釀酒農戶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比如鴨溪鎮仁合村一、二村民組的一些釀酒農戶就有達五十年的釀酒歷史。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鴨溪汛,是清代千總、把總、外委所統率的綠營兵駐防巡邏之所,鴨溪有時駐軍多達一千餘人。隨著巴蜀、荊楚商業文化的滲透,鴨溪先後修建了「四川」、「湖南」、「江西」會館。清末,四川自貢井鹽經仁懷到鴨溪集散,形成「永興」、「太和」、「席興」、「隆興」四大著名鹽號,每月有鹽夫1500人過往,集散鹽6000擔,每天往來鹽夫、行商坐賈、駐守官兵集於鴨溪。民國時期有鹽防軍之稱的「內二警」的一個連長期駐扎鴨溪。
明清時期,鴨溪鎮是川鹽從仁懷茅台岸(仁岸)轉運刀靶水、遵義城的「旱碼頭」;光緒年間已成為黔北商貿重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地方紳士、社會名流、富商巨賈出資修建了茅台至鴨溪的沿路,路長一百五十里。此路起於茅台,沿途經楊柳村、南坳、爛田灣、石子壩、兩路口、螞蝗溝、懷陽洞、廟林場、雞扒坎、水渡河、壇廠、眀廣寺、壇丫口、三十灣、二郎岩、長干山、李村、倒流水、青坑、楓香壩、白臘坎、四牙壩、豺狗坳,終點鴨子口(先為興隆場)。清代至民國時期,鴨溪鎮是川鹽經赤水、仁懷,由鴨溪轉口至貴陽的必經地。有鴨溪、閆王水(鴨溪鎮仁合村上壩)、花苗田、苟壩、紙房、干溪至茅台,鴨溪、石板場、蘆岩、刀靶水至烏江,鴨溪、金刀坑、樂民城、八里水、馬坎關至遵義城等三條古運鹽大道連接山裡山外。一些遵義文人,曾留有文墨描述鴨溪古鹽道文化。 貴州鴨溪酒業有限公司,系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控股、江蘇江陰威爾頓印務公司、貴陽永吉印務公司參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位於貴州省遵義縣鴨溪鎮,326國道(二級干線公路)緊鄰公司廠區。 公司有管理人員及生產工人200餘人,各類工程技術人員18人(工程師、技師)、高級釀酒師4人、高級品酒師2人、省級評酒師3人、公司高層管理人員3人通過全國職業經理資格認證。總資產7100萬元,注冊資金2600萬元,擁有制曲、釀酒、調酒、包裝生產線及先進檢驗檢測等配套完整的設備,年半成品酒生產能力3000噸,年包裝生產能力10000噸。
公司產品系濃香型白酒,主要有鴨溪窯酒、鴨溪酒王、鴨溪廣興祥三個系列數十個品種,形成高中低檔、高中低度較完整的結構體系。2004年新開發廣興祥酒與三星酒王經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檢測,指標全部達到國家優級標准,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中國白酒質量優秀產品。在2010年中國白酒企業百強名單中,貴州鴨溪酒業有限公司排名第53名。
貴州鴨溪金元發電運營有限公司,2005年11月2日,成立貴州鴨溪金元發電運營有限公司負責鴨溪電廠生產運營管理。鴨溪電廠工程是貴州「西電東送」第二批項目之一,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首台機組2005年1月19日投產發電移交生產,2號機組6月25日投產發電移交試生產,3號機2005年12 月8日並網發電,4號機組2006年8月8日投入商業運營。截止到2005年12月5日累計發電32.71億千瓦時。 1號機組投產當年連續生產253天,榮獲「2006度第十一批中國企業新記錄」稱號,到2006年12月止,累計發電突破100多億千瓦時,2005年獲全省納稅50強企業之一,遵義市先進企業等。2014年5月31日24點00分,鴨溪電廠年累計發電量20.54億千瓦時,其中5月累計發電量5.72億千瓦時,創今年單月發電量新高。
鴨溪電廠工程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佔51%股份和貴州西電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佔49%股份出資建設,項目動態總投資49億多元。2005年9月27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貴州金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根據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戰略的需要,為促進貴州省國民經濟和電力工業的發展,進行資源整和,發揮各自在能源開發領域的人才、技術、資金、 管理和項目核准批復等方面的優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遵義縣南江貿易有限公司,2004年由簡傳剛個人獨資興建、創辦遵義縣鴨溪鎮南江煤炭篩選場。隨著業務量的增加,於2007年11月8日將原篩選場整合,注資2000萬元成立遵義縣南江貿易有限公司。2008年6月,公司在遵義縣鴨溪鎮仁合村(326國道、杭瑞高速公路旁)購地100餘畝,籌建新廠。2011年,公司生產基地位於遵義縣鴨溪鎮,佔地100多畝,所屬洗煤廠三間,年入洗原煤100萬噸,下屬汽車隊一個,購有大型貨車30多輛,職工人數180餘人,產品以其優異品質遠銷兩廣、兩湖及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年銷售額5億元,利稅1500多萬元。經過7年的快速發展,公司已經成為遵義市煤炭精洗加工行業的核心企業。
貴州航天特種車有限責任公司,位於貴州省遵義縣鴨溪鎮吐魚村,成立於1999年,注冊資本12000 萬元人民幣,進行航天產品、特種車輛研製、改裝、製造;客車、專用車製造;車輛配件、汽車銷售(轎車除外)、汽車維修;鈑金、汽車模具、沖壓、非標設計製作加工銷售;鋼架結構產品設計、製造及安裝;汽車有關技術咨詢服務;農機產品生產、銷售;門窗製作、房屋租賃;貨物與技術進出口業務。 2010年遵義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鴨溪鎮仁合村及縣屬其他鄉鎮的三個村各規劃用地500畝,開辟「大學生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園」,以免費或低價租憑方式提供創業場地。以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和大學生創業孵化。
2011年2月23日,遵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遵義縣人民政府主辦,遵義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鴨溪鎮人民政府承辦的2011年「春風行動」啟動儀式暨現場招聘洽談會在鴨溪鎮隆重舉行。招聘會共提供103家企業,省內44家、省外59家,為各類求職人員提供了7000個崗位,活動當天共接待各類咨詢服務5000餘人次,達成意向性協意1763人。
⑺ 四川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
四川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
四川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四川文化的傳承是非常久遠的,很多民族都在四川這一片美麗的地方繁衍生息,所以具有很多種的文化特色,下面為大家分享四川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
1、麻將文化:四川人愛打麻將是全國出了名的,作為一名四川人,不會打麻將那是相當遺憾的!人生最快樂逍遙的事莫過於不受世事干擾地打一下午麻將。一個清一色帶一個勾,庫包頭就揣起一兩百了,旁邊觀戰買你馬的心裡也美滋滋的!
2、茶文化:到四川來耍,不來這兒喝茶的話,你就感受不了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很愛喝茶,尤其是喝壩壩茶,和幾個老表或者鄰居朋友們喝茶擺龍門陣,還有就是鬥地主或者打一下長牌(我們這兒喊kao:ker)旁邊都要整一杯茶,這真的巴適得板!
3、火鍋文化:這個火鍋啊,先不說四川人愛吃,就是外地人來這邊耍的或者來四川讀書的一般都愛吃火鍋,真是無辣不歡,無火鍋不四川。據我了解的就是,有幾家火鍋店那是真的味道不錯,每天客人都很多!這里給大家推薦一下小天鵝榮盛和火鍋和那個吳銘火鍋。
4、蜀綉文化:蜀綉,四川省成都市特產,又名「川綉」: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蜀綉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除以古代名家畫作如蘇東坡的怪石叢條、鄭板橋的竹石、陳老蓮的人物等為粉本,又請當時名畫家設計綉稿,由刺綉工藝師加工再創造的一幅佳作。
5、川劇文化: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6、酒文化:當提到四川比較出名的酒的時候,肯定大家都會想到瀘州老窖,宜賓五糧液,豐谷,郎酒歪嘴等。這些酒在過年的時候,經常會在團年飯飯桌上出現!
四川為多民族聚居地,有55個少數民族,490、8萬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為省內世居少數民族。四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全國第二大藏區。
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為「中國第二藏區」、「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中國第一彝族聚集區」。
彝族是四川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歷法。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語和嘉戎語,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漢語。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語,其中約60%的人兼通漢語。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語,其中70%兼通漢語。世居的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洛帶古鎮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湧入的粵、贛、閩客家人後裔,他們至今仍完整地沿襲著客家風俗,說著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稱的客家方言。
四川是西部客家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以來,逐步形成了以龍泉驛區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東山客家方言島,客家人口總數達50萬,較好保留了客家語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目前約有70萬人會講客家話。
語言文化:
四川話是流行於四川省、重慶市(巴蜀地區)及周邊省份臨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
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成渝話(成渝片)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准音,同時由於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
四川民風絢麗多姿,幽默的方言,獨特的'茶館,可口的川菜和小吃.豐富的各種節慶。腔調優美的川劇;離奇的生活習俗和禮儀活動;以及廣泛流傳的曲藝、雜耍,和嘆為觀止的工藝。四川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省份,各個民族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慣和信仰禮儀.漢族精於農耕,手工業、商業發達。舊習土葬。
有春節、端午節、端午、中秋、重陽等中華傳統節日。此外,生活在巴蜀大地的的四川人民也創造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的其他民族有藏族、彝族、羌族、土家族、和苗族等,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地域性民族風情。
蓋碗茶:漢族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整個茶具由茶蓋、茶碗、茶托三件組成。多為瓷器,茶托也有金屬製成的。茶托下中有一圓形凹坑,茶碗圈足剛好放入其中。
當茶:客在茶館坐定後,喊一聲「泡茶」,摻茶的師傅便會應聲而至,一手提開水壺,一手:夾一摞茶具來到桌前。只見他一揮手,茶托子滿桌開花,放在客人面前。接著,把裝好茶葉的茶碗一一放在茶托上,左手扣住茶蓋,右手提壺嘴一翹,鹵上滴水不灑。「吧嗒」一聲,茶蓋翻過去將碗蓋住。
茶蓋講究蓋而不嚴,既可保溫,又能透氣,並可用來攪動碗中茶水,調勻茶味。而且隔著茶蓋品茶,可免茶葉入口,既科學又藝術。該習俗現仍十分流行。
九大碗:漢族飲食習俗。流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兒誕生、老人壽辰等喜事,都要辦一頓豐盛的酒席。舊時,除豬肉外,或雞或羊必上滿九碗,故稱。後來發展演變為上九道菜,依次順序為:一、干盤菜;二、冷盤;三、炒菜;四、鑲碗;五、墩子;六、膀;七、燒白;八、雞或錢;九、湯菜。
罐罐肉:漢族人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將豬蹄、豬腿洗凈去毛,在微火上燒烤一下,用沙罐盛裝,加大半罐水放入黃豆或白豆,加少許米。
濾米飯:漢族人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將米淘洗後放入鍋中,加水煮至半熟,連湯舀入筲箕中過濾。將半熟的米飯倒入鐵鍋中,加少許水。以微火慢慢烘熟。或將半熟的米飯倒入木甑中上蓋,放入鐵鍋中加水蒸熟
鳴堂:漢族飲食習俗。是飯菜館的一種輔餐侍席世術,分為空店鳴堂和侍席鳴堂兩類。前者是在店內無顧客時,幺師站在店堂門前,對街上往來過客吆喝著介紹店內設施、技術、菜目等。後者是從顧客進店門開始,將客人視為「上帝」,自已充當個從,圍繞吃喝而開展的一系列輔餐工作的鳴堂。
——彝族——
砣砣肉:彝族佤統食品。用豬、牛、羊雞等禽畜肉砍成拳頭大小的砣狀,用水煮到剛斷生撈起濾水,然後拌以鹽、鹽、蒜、辣椒、姜等佐料。按習俗,每逢客人到來,必以此肉相待。
轉轉酒:彝族飲食習俗。彝族飲酒不分聲合。席地而坐,圍成一圈,端著酒杯依次輪飲,故名。
戒酒:彝族人飲食習俗。彝族人飲酒,主張自我剋制,以微醉為上,大醉為下,料醉如泥被視為有失體統。如長期酗酒鬧事,屢勸不改,便須在長輩主持下舉行戒酒儀式。
蘭花煙:彝族人民嗜好的一種煙。每年六七月間收割回煙葉,曬干後疊齊,用草紮成小把存放。吸用時鬮煙葉用手揉碎,搓成細末。
——藏族——
青稞酒:藏族傳統飲料。又稱藏酒。是用青稞釀成的一種低度酒。到藏家做客,主人請喝青稞酒,客人必須先喝三口,主人再給斟滿,然後喝乾。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貌,主人會不高興。
酥油茶:藏族傳統飲料。將磚茶用熬成濃法,滲進牛奶煮沸,倒進專用的酥油桶內,放入酥油和食鹽,攪拌至水乳交融即成。是藏族日常的飲料,也是待客的佳品。
糌粑:藏族傳統食品。藏語音譯,意為炒麵。將青稞燙洗後,炒熟磨成面即成。食用時,將面倒入盛著奶茶、酥油的木碗中,再加入鹽末、乳酪等一起拌和,拌成面團食用。
——羌族——
豬膘:羌族傳統食品。流行於茂縣、汶川、北川等地。將豬勒死,把肉分割成條塊,用鹽漬三至七天後,吊在屋樑上風干即成。
金裹銀:羌族傳統食品。流行於汶川、茂縣、理縣等地區。以黃色的玉米為主拌和少量白色的大米蒸熟而成,故名。以大米為主、玉米為輔的稱銀裹金。
玉米蒸蒸:羌族傳統食品。流行於汶川縣等地。用水將玉米布拌勻,拌成顆粒狀蒸熟即成
⑻ 弘揚傳統文化內容有哪些
1、天人合一
即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合一,注重人道和天道的一致,不是強調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主張天和人的對立,而主張天和人的協調。
2、以人為本
主張「天地之性,人為貴」,「人者,天地之心」,肯定人是宇宙的中心。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不重視彼岸世界,始終關注的焦點是人類社會的有序和諧與人生理想的實現。
3、崇德尚義
重視人的德性品格,重視德性的培養和人格的提升,歷來高度推崇那些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士。
(8)苟壩傳統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儒家、佛家、雜家、縱橫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陰陽家等文化意識形態。
具體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以及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
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一體」的合流思想對中國傳統影響最為直接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