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貴溪象山書院怎麼樣
貴溪是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精舍」創建地。象山書院首創於南宋諄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當時稱作「象山精舍」。
貴溪應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陸九淵登而樂之,乃建精舍居焉。學生也悄悄結廬其旁。早晨鳴鼓「揖升講座」,從容授學。講授五年,求學者超過數千人。當時已負盛名的理學家朱熹寫信給陸九淵說:「聞象山墾辟架鑿之功益有緒,來學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間觀奇攬勝」。
象山書院幾經風霜,幾經遷徙,直至清同治年間遷至縣城東重建書院,又因戰禍,盪然無存。然而,它的影響始終存在。它為貴溪乃至相鄰各縣的文化發展、培養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宋、明時期,貴溪學子中進士者兩百餘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間,貴溪籍鄭天佑祖孫三代11人中進士。明嘉慶年間有被譽為「精忠貫日月,芳譽溢鄉間」的宰相夏言。有剛正廉潔,「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應天禮經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稱贊為:「江公百世師表,稱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貴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間有名的為民興利除弊的水利專家。
陸象山的哲學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於歷史的局限,固然有許多唯心主義成分。但是,他的「六經皆注我,我何注六經」的無畏精神;他反對的「自暴、自棄」,強調「自立、自重,不隨人腳跟,學人言語」的開創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時乘理」的深刻見解,不無可取之處。陸象山以他的博學卓識吸引學生,從而使象山書院成為當時全國著名書院之一。清代學者全祖望評價說:「嶽麓、白鹿、麗澤、陸氏之象山,並起齊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更多關於貴溪象山書院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2705c161572890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Ⅱ 貴溪象山為什麼叫象山
貴溪的象山以象山書院聞名。
Ⅲ 象山書院的「心學」誕生地-象山書院
貴溪的象山、長沙的嶽麓、金華的麗澤、廬山的白鹿洞為南宋著名的四大書院。她們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居重要地位,影響很大。四大書院江西有其二,白鹿洞書院一直辦在廬山南麓,象山書院則遷建多處。從南宋至清末,象山書院在貴溪共遷建五處,金溪縣也曾建造一處象山書院。 象山精舍的開創者是陸九淵及其門徒彭世昌,象山精舍是為象山書院的前身,地址在江西貴溪上清鎮東南的應天山。
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彭世昌來貴溪尋訪老朋友,一日登應天山,見「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於是便與諸友商議,准備結廬延請陸九淵上山講學。宋代書院熾盛,尤其是在這段時間,嶽麓山書院在1165年由劉琪重建,廬山白鹿洞書院於1180年由朱熹修復,均聚徒講學,聲名遐邇。陸九淵此時因論奏政事,被貶歸鄉里,以祠祿閑居,便產生了強烈的辦學念頭。在彭世昌的懇請下,1187年,陸九淵來到應天山。他見應天山形「宛然巨象山」,便易應天山為象山,自號象山翁,居所稱象山草堂,講學處為象山精舍。
陸九淵(1139—1192),字子靜,號存齋,江西金溪青田人,南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他的主觀唯心主義理學與朱熹的客觀唯心主義理學長期爭論不休,不能統一,成為理學的兩大流派。陸九淵與朱熹齊名稱「朱陸」。他又與兄陸九韶、陸九齡並稱為「三陸子之學」。陸九淵在象山講學,被學者稱為「象山先生」。陸九淵在象山精舍既是其講學盛時,亦是他的「心學」思想體系完成時期。
陸九淵規定了象山精舍的辦學宗旨是:「明理」、「志道」、「做人」。其「做人」包括三層涵義:一是做一位堂堂正正的人;二是做一個能「備道」的聖人,三是做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超人」。
為了實踐自己的辦學主張,陸九淵在象山精舍採用於多種教學形式,運用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諸如嚴肅認真的升堂講學,他「從容不迫」地講課,「終日不倦」。「音讀清響」的語言,富有啟發的講解,學子「無不感動興起」,「感激奮礪」。在日常教學中還採用頗似禪宗「機鋒」的談話教學,陸九淵要求門徒有切已自反改過遷善的自我修養,在指導學生讀書時側重精專創新,並率學生尋訪山川名勝,陶冶情操,開拓視野。應天山「蒼林陰翳,巨石錯落」,風景十分優美。然學子來應天山象山精舍求學,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困難很多。但陸九淵以他的博學卓識吸引了許多人。象山精舍平時就讀的學生約百人,五年中先後來求見問學者「逾數千人」。 陸九淵在象山精舍歷時五年,紹熙二年(1191年),他奉召知荊門,臨行囑托傅季魯代為主掌,並望其將精舍擴成書院。陸九淵不久去世,象山精舍日漸衰落.但他倡導的「心學」,適應封建統治階級的需要,得到朝廷的賞識,賜陸九淵「文安」謚號。為了緬懷先賢,弘揚陸學,陸九淵的高足弟子楊簡的得意門生-江東提刑袁甫,巡視貴溪之後,以應天山交通不便為由,上書朝廷,將象山精舍遷建於貴溪縣城河對岸的三峰山下徐岩。宋紹定四年(1231年)破土動工,該年冬書院落成。院內有祭文安(陸九淵)、梭山(陸九韶)、復齋(陸九齡)三先生的祠廟一棟,學生的齋舍百楹,紹定五年(1232年),得詔賜「象山書院」匾額。象山書院日益興旺,盛況空前。
元代,書院未曾修葺,幾近銷聲匿跡,一片荒涼。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皇帝命再度修繕象山書院。正德、嘉靖年間,是明代書院發展的高潮,象山書院也進入了她的繁榮期。明代著名文學家李夢陽在擔任江西提學副使期間,親臨貴溪對象山書院進行大規模的修整。明正德五年(1510年),武宗皇帝詔刻剛勁鐫永的「象山書院」四字,石刻在西峰峭壁之上的14米多高處,它每個字一米見方.是480多年前的遺跡。至今中峰陡壁上,尚殘存正德壬申(1512年)夏言瞻仰、桂恭講學的陰文石刻,反映當年書院盛況。以後夏言中進士,曾升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一度官至首輔。他在書院開鑿石井,解決師生飲凈水問題,復又於書院附近建造象山草堂和三峰亭,作為讀書場所。
明萬曆七年(1579年),張居正一度 廢毀全國書院。次年,象山書院奉例廢除,財產充公,變價出賣。不久,知縣伍袁萃捐資贖回,改為象山祠。
明代的三峰山象山書院,作為陸派的教學基地,在傳播陸學、交流學術、培養人才方面,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在江西,與白鹿洞、鵝湖、白鷺洲書院齊名,曾列為江西四大書院之一。 金溪是陸九淵的故鄉,為了紀念這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1933年陳泳之在縣治之西建造一所象山書院,禮聘陸九淵的門生傅委魯主教,一時學生甚眾。
以上六處象山書院,除象山精舍為私辦外,均屬官辦書院。其共同點是秉承陸九淵的辦學宗旨,規定《陸象山先生全集》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對陸學的傳播和弘揚起了很大的作用。
昔日的三峰山象山書院舊址,今日是貴溪一中的校園。人們為了紀念陸九淵先賢,1988年在貴溪一中校園中心處,建起一尊高五米的「文安公像」塑像。(陳炎誠)
(本文是根據《貴溪文史大觀》載《象山書院及其歷史變遷》一文增刪整理,《文史大觀》載)
Ⅳ 象山書院的貴溪象山書院
書院位於江西省鷹潭市下轄的貴溪市境內,書院首創於南宋諄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當時稱作「象山精舍」。貴溪應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陸九淵登而樂之,乃建精舍居焉。學生也悄悄結廬其旁。早晨鳴鼓「揖升講座」,從容授學。講授五年,求學者超過數千人。當時已負盛名的理學家朱熹寫信給陸九淵說:「聞象山墾辟架鑿之功益有緒,來學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間觀奇攬勝」。
象山書院幾經風霜,幾經遷徙,直至清同治年間遷至縣城東重建書院,又因戰禍,盪然無存。然而,它的影響始終存在。它為貴溪乃至相鄰各縣的文化發展、培養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宋、明時期,貴溪學子中進士者兩百餘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間,貴溪籍鄭天佑祖孫三代11人中進士。
清嘉慶年間有被譽為「精忠貫日月,芳譽溢鄉間」的宰相夏言。有剛正廉潔,「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應天禮經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稱贊為:「江公百世師表,稱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貴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間有名的為民興利除弊的水利專家。陸象山的哲學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於歷史的局限,固然有許多唯心主義成分。但是,他的「六經皆注我,我何注六經」的無畏精神;他反對的「自暴、自棄」,強調「自立、自重,不隨人腳跟,學人言語」的開創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時乘理」的深刻見解,不無可取之處。陸象山以他的博學卓識吸引學生,從而使象山書院成為當時全國著名書院之一。
清代學者全祖望評價說:「嶽麓、白鹿、麗澤、陸氏之象山,並起齊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Ⅳ 象山書院的介紹
象山書院位於江西省貴溪市,亦名「象山精舍」,為南宋四大書院之一。,其創始人為陸九淵,世人稱其為「象山先生」,其學說與當時「程朱理學」相抗衡,被後人稱為「陸王心學」。因此,象山書院是中國哲學「心學」起源地。
Ⅵ 貴溪象山書院怎樣
貴溪是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精舍」創建地。象山書院首創於南宋諄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當時稱作「象山精舍」。
貴溪應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陸九淵登而樂之,乃建精舍居焉。學生也悄悄結廬其旁。早晨鳴鼓「揖升講座」,從容授學。講授五年,求學者超過數千人。當時已負盛名的理學家朱熹寫信給陸九淵說:「聞象山墾辟架鑿之功益有緒,來學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間觀奇攬勝」。
象山書院幾經風霜,幾經遷徙,直至清同治年間遷至縣城東重建書院,又因戰禍,盪然無存。然而,它的影響始終存在。它為貴溪乃至相鄰各縣的文化發展、培養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宋、明時期,貴溪學子中進士者兩百餘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間,貴溪籍鄭天佑祖孫三代11人中進士。明嘉慶年間有被譽為「精忠貫日月,芳譽溢鄉間」的宰相夏言。有剛正廉潔,「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應天禮經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稱贊為:「江公百世師表,稱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貴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間有名的為民興利除弊的水利專家。
陸象山的哲學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於歷史的局限,固然有許多唯心主義成分。但是,他的「六經皆注我,我何注六經」的無畏精神;他反對的「自暴、自棄」,強調「自立、自重,不隨人腳跟,學人言語」的開創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時乘理」的深刻見解,不無可取之處。陸象山以他的博學卓識吸引學生,從而使象山書院成為當時全國著名書院之一。清代學者全祖望評價說:「嶽麓、白鹿、麗澤、陸氏之象山,並起齊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更多關於貴溪象山書院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2705c161572890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Ⅶ 象山文學|秋意濃郁的貴溪占源
寒露剛過,詩意萌動的人,愛尋覓爛漫之秋的人喜歡往貴溪市塘灣鎮占源村跑。那裡的秋,色彩繽紛,美得讓人沉醉,使人痴迷。
滿山滿嶺的 烏桕 、香楓、牛荊樹的葉子,顏色隨著天氣轉冷而逐漸加深,逐漸紅艷起來,由黃色、明黃逐漸變成橙紅、深紅,嫣紅爛漫。秋陽下的占源就如同墜入一幅絢麗的童話世界,多彩而夢幻。醉人的紅葉,紅得是那樣熱烈,那樣鋪張,那樣迷人,那樣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它有火一般的激情,有旭日一般的艷麗。
如果說春夏的占源充滿青春和活力,那麼秋冬的占源,彰顯的是成熟和富足。滿山的野果熟得誘人,一串串灰亮的野生獼猴桃掛在山路旁的高枝上招搖顯擺,一顆顆紅艷欲滴的小刺果光彩奪目,野生油茶果也綴滿枝頭盼著你去採摘,房前屋後的柚子也熟得明黃明黃。秋冬的占源不僅果實累累,花也開得艷麗,看那山腳下、河灘上、田野里、高坡上,雞冠花、姜藕花開得是那麼熱烈紅艷,山茶花是那麼冰清玉潔。最為驚詫的是坡頭、河灘上的蘆葦,竟然是稀奇的紫紅色,微風過來,深情款款地向你招手示意。占源山裡的湖水也跟山外不一樣,像一塊塊翡翠碧玉鑲嵌在色彩斑斕的樹林間。
那些似火似血的紅葉,那些滿山遍野的山果,那些艷麗多彩的山花,儼然成為秋冬季節里占源最為亮麗的風景線!
占源是貴溪南部山裡古鎮文坊管轄的一個千餘人口的小村莊,這里四面環山,落下一處沃野。這里崇山峻嶺,有湖泊,有溪流,有古樹,有蘆葦,四季鳥語花香,真正的世外桃源。
當山裡的楓葉和 烏桕 樹葉紅了,占源的吊瓜也熟了。頭天約好去占源采訪的,第二天一早,就在城裡搭乘占源村第一書記彭艷香的私家小車朝山裡出發了。車子進入文坊境內,繞著植被 蓊鬱 的大山,沿著山腳的公路穿行在秋意濃濃的山野里。山裡的空氣清爽,心曠神怡。車子拐過九曲十八彎,停在一處溪水纏繞的山腳開闊地頭,一大片仍是綠意婆娑的吊瓜藤蔓沿著山腳鋪展開來,蔚為壯觀。從藤架下鑽出一個身穿迷彩服的中年婦女,她手提一籃子橙黃的吊瓜笑盈盈地朝我們走來,熱情地同我們打招呼。彭艷香書記忙給我們介紹她就是占源村黨支部書記鄒芳香。
還在車上,彭艷香書記就向我們介紹了占源的吊瓜種植已經成了村裡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占源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村集體經濟薄弱,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是擺在幫扶幹部們面前的一道難題。占源村氣候土壤非常適合種植吊瓜,2019年7月,幫扶的城管幹部就組織村幹部遠赴安徽潛山市學技術,回來後因地制宜搞吊瓜種植發展村集體經濟,村幹部們率先領種。如今村裡的吊瓜基地擴展到三十餘畝,帶動了部分貧困戶參與種植,為他們提供了創業機會。吊瓜種植作為一種產業在占源蓬勃發展了起來。
走進基地,滿眼是橙黃的吊瓜,門球般大小墜掛在青綠的藤架下,煞是誘人。鑽進瓜藤底下,聞著縷縷果瓜,只覺得心中醉意盪漾,我忍不住湊近一顆門球般大小橙黃的吊瓜合了一張影。彭艷香書記見我如此痴迷,笑著說:「吊瓜滿身是寶,果實和根都可以入葯,《本草綱目》和各大中葯辭典中都有記載。吊瓜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十七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有清肺、化痰、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而且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粘度有輔助療效。」
吊瓜基地里早有三五個村民在忙著採摘成熟了的吊瓜,他們用竹籃、塑料桶裝得滿滿,然後提到公路上,裝進卡車廂里運回村子,剝皮、清洗、晾曬。鄒芳香支書說:「我們村裡的吊瓜子可暢銷了,供不應求。今年下半年因天氣原因吊瓜產量受到了影響,但是今年的收成還是可以的,獲得的利潤年底將會分紅給貧困戶。」
現在的占源人沒有辜負家鄉大好的自然資源,吊瓜種得有模有樣,中華蜂養殖也展開了手腳。占源人幾乎家家戶戶養中華蜂,這種小精靈是自己飛來農家的。占源人就用木箱子、木桶子好生招待它們安家落戶。小精靈們也懂得感恩,就以醇香的蜂蜜來報答主人家。
蜜蜂養殖多了,就成了產業。可酒香也怕巷子深,蜂蜜多了,銷售就成了一個問題。頭腦活絡的駐村第一書記彭艷香便自己設計精美的蜂蜜包裝,申請注冊商標,把占源農家養殖的原生態中華蜂蜜通過超市和網路推銷到了省內外,給村集體和山民們增加了收入。彭艷香書記把我們引到山腳下一戶養蜂數十年的人家,但見房後房側的空地上散放著一二十箱木製的蜂箱,快入冬的蜜蜂,大多擠在蜂巢里不願出來。
好花釀好蜜,占源的蜂蜜是遠近出了名的。「我們山裡春夏秋冬花色眾多,割出來的蜂蜜特別甜,也特別醇。」隨行的鄒支書自豪地說。
主家熱情好客,不失時機地邀請我們進屋落座,用勺子舀出晶瑩白 晳 的蜂蜜晶體加入我們的茶水碗里,攪均了給我們喝。輕呷一小口,沁人心脾,唇齒留香。
山裡人淳樸、勤勞,年輕的大多走出大山,去山外的城裡或更遠的沿海城市謀生活,年長的留守村裡也不閑著,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兒,讓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席老師就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他已年過七旬,仍身板硬朗,早從鄉村教師的崗位上退休下來,日子過得滋潤,可他卻不安分守己,硬是領著老婆子去占源村後高山腳下的廣源水電站看守機房。按席老師自己的話說,「我們還能幹,就要幹些事,生活才有意思嘛」。
深山人稀空寂,席老師夫妻倆就養幾條狗幾只雞熱鬧。那天我們去占源,不知怎麼席老師就知道了,他硬是邀請我們去他的水電站家裡吃晚飯。那天席老師剛好從深港里網捕了些小魚小蝦,加上他夫妻倆開荒種的蔬菜瓜果,晚餐整了滿滿一桌十多個菜,豐盛極了。席老師夫妻倆過著世外桃源的閑適生活,晨聞鳥鳴起暮聽鳥鳴息。席老師就像占源山上的一片紅葉,即便到了霜秋季節,也要怒放一把。
秋冬季節,山裡水流枯乾,水電站機組時常不能全部運轉,只能維持部分機組發電。我們運氣真好,那天正巧碰上電站的三台機組有兩組晚上要發電,一晚可發電一兩萬度。談起發電,席老師就眉飛色舞,難匿他辛勞付出後收獲幸福的那份得意。
吃過晚飯從水電站回城,透過車窗子,望見占源山背的楓樹和烏桕樹的葉子也開始紅了,但還沒有山陽的那麼深紅。彭艷香書記說,到了深秋,滿山滿嶺就是火紅一片,層林盡染, 占源 就更漂亮了。占源人正在謀劃著建設農家樂,利用大自然饋贈他們的四季美景,開發鄉村 旅遊 。
等到山裡的 旅遊 做旺起來,占源百姓的日子就像深秋山上的楓葉一樣更紅火了。
彭成剛簡介
彭成剛,貴溪市人,南昌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貴溪市融媒體中心幹部,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鷹潭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貴溪市作家協會主席。出版長篇小說《秋的蝴蝶》《古鎮情緣》、散文集《文味十足的貴溪》,編劇並拍攝勵志微電影《愛灑小山村》,參與《貴溪市志》《印象貴溪》《貴溪》等多本地方史書的編撰。獲得過多項國家級和省級文學獎項。散文、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散見於全國各級報刊、網站。有散文入選中考命題研究專家聯合編寫的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測試卷,二十餘篇文學作品入編各種文學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