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作為海上文化的代表

什麼作為海上文化的代表

發布時間:2022-10-11 03:35:30

A. 海上絲綢之路和海港文化的重要象徵是什麼

明州自古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外貿海港,在聞名中外的海上絲綢之路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明州港作為外貿港經過唐代長期發展、積淀後,在宋代達到鼎盛時期。

明州港除了集海河貨運便利於一身的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航運條件之外,制船、航海技術的成熟。

市舶司制度建設的完善,尤其是明州高麗使行館的建設等,都為明州在宋代中國與朝鮮半島海上貿易的作用創造了優越的條件,高麗使行館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和海港文化的重要象徵。

B. 媽祖文化簡介 媽祖廟在哪裡

媽祖廟在哪裡
媽祖廟,即「湄洲媽祖祖廟」,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始建於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是媽祖文化的起源地。
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現存建築多為清代結構,媽祖廟建築群以前殿為中軸線布局,依山勢而建,形成了縱深300米、高差40餘米的主廟道,從山門、儀門到正殿由323級台階連綴兩旁的各組建築。在祖廟山頂,還建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像。

C.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商品交流】

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中國歷朝政府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並且絲綢的西傳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由於西傳至君士坦丁堡的絲綢和瓷器價格奇高,令相當多的人認為中國乃至東亞是一個物產豐盈的富裕地區。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徵。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隨著商隊的行進不斷流入歐亞各地。這種遠早於絲綢的貿易品在歐亞大陸的廣泛傳播為帶動歐亞貿易交流做出了貢獻。這種珍貴的商品曾是兩河流域各國財富的象徵。當青金石流傳到印度後,被那裡的佛教徒供奉為佛教七寶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遠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葯材、香料、珠寶首飾。

【文化交流】

中國古代技術西傳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剛經》就發現於敦煌。造紙術曾經為中國古代科技領先於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這種技術似乎只有東亞及南亞部分國家才有發達的造紙工業。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紙製品開始在西域以及更遠的地方出現。人們已在在樓蘭遺跡的考古發現了2世紀的古紙。而中亞地區雖然也是用紙,但沒有發現造紙工業的證據。很多人認為造紙術的西傳為歐洲及中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而最初這場變革卻是殘酷的:唐朝與新興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亞的勢力摩擦不斷。在對中亞政治格局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怛羅斯戰役中,阿拉伯人將中國戰俘沿著絲綢之路帶回撒馬爾罕,而這些戰俘中就有長於造紙術的中國工匠。最終造紙術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區沙漠密布,各國的繁榮與水往往是脫不開關系的。天山與昆侖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補給水源之一。然而收集這些雪水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後積聚在山腳的水很短時間就會被蒸發或滲入地下。自漢朝派遣軍隊囤積在西域發展農業時,流傳於山區的坎兒井和井渠技術被同樣需要水源的軍人使用在西域,並逐步流傳至更遠的國家。早先西域地區坎兒井技術究竟是由中國還是波斯傳入西域一直事件有爭議的問題。不過井渠技術和穿井法被證實是用中國傳向西方:《史記》中記載,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斷絕水源的方式圍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堅持了很長時間。
中國古代印刷術也是沿著絲路逐漸西傳的技術之一。在敦煌、吐魯番等地,已經發現了用於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紙製品。其中唐代的《金剛經》雕版殘本如今仍保存於英國。這說明印刷術在唐代至少已傳播至中亞。13世紀時期,不少歐洲旅行者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將這種技術帶回歐洲。15世紀時,歐洲人谷騰堡利用印刷術印出了一部《聖經》。1466年,第一個印刷廠在義大利出現,令這種便於文化傳播的技術很傳遍了整個歐洲。

【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紀)時在中國北方發現的西方傳教士像東漢初期,佛教自於聞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側之「絲綢之路」子孔道,全面傳到西域各國。關於佛教傳人西域地區,目前尚有許多說法。但是國內外「學術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紀以後,晚在公元前1世紀末已傳入西域了」。據此,佛教公元前87年傳入西域於闐以後,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聖地於闐向西或北方向傳播到葉城、莎車、塔什庫爾干、喀什、阿克蘇、庫車、焉首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北路各地和向東北方向傳播到且末、若羌、米蘭、樓蘭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南北路諸地是理所當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並沿著絲綢之路的分支,傳播到韓國、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
拜火教(一名為祆教)是中國人對波斯瑣羅亞斯德教(這可能與西域地區與拜火教敵視的伊斯蘭教有關。)的稱呼,該教於前5—前1世紀沿絲路向東方傳播,被認為是最早傳入西域的宗教。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國教,在阿拉伯帝國興起後被迫東移。有記載當時西域各國都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受到當時南北朝時代的北方各國皇帝的支持,唐朝時也有許多祆祠以備「胡商祈福」,地方統治者為控制拜火教的發展,設立薩薄一職,試圖將宗教納入國家管理體系中。但該教宋朝以後則基本消失。其宗教風俗則被維吾爾族、塔吉克族所保留,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的風俗。
景教則是敘利亞基督教聶斯脫里教派的一個分支,史料記載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長安興建廟寺一所,初稱「波斯寺」,後更名為「羅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間,阿羅本被奉為鎮國大法主,往後教堂亦掛上歷代唐朝皇帝像。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景教徒伊斯曾協助郭子儀平亂,後被賜紫衣袈裟。從635年開始,景教在中國順利發展了150年,與祆教及摩尼教並稱唐代「三夷教」。在會昌法難之後,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續到明朝天主教進入中國時。
從西方到東方絲路在元朝之後的逐漸不受注意後,間接刺激了歐洲海權興起,馬可·波羅的中國游記刊行後,中國及亞洲成為許多歐洲人嚮往的一片繁榮富裕的文明國度。西班牙、葡萄牙國家開始企圖繞過被義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線與舊有的絲綢之路,要經由海路接通中國,並希望能從中獲得比絲路貿易更大的利潤。一些國家也希望將本國的所信仰的宗教傳至東方。1492年,哥倫布遠航的一個目標就是最終能到達中國,並開創另一條比絲路更好的貿易要道,但他卻在大的失望中帶領歐洲發現了美洲這一塊新大陸。於是哥倫布之後的探險家在美洲開啟了新世界的殖民地時代,17世紀之後,荷蘭與英國也陸續在非洲、美洲、南太平洋擴展他們的勢力。19世紀初期,盡管歐洲強權已在海上遍布,中國依然被西方認為是嚮往之地,是最興旺與古老的文明,學者多認為這是絲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帶來的精神性影響,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間,認為與中國交易能獲得巨大利潤的印象。

D. 南海上的島嶼猜個燈謎

查無此燈謎。

相關燈謎示例:

【謎面】:南海無水卻見人
【謎目】:字謎
【謎底】:庚

【謎面】:南海歸來
【謎目】:唐詩目
【謎底】:為有

【謎面】:島嶼如同水上漂
【謎目】:縣名
【謎底】:浮山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猜燈謎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漢族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其它燈謎示例:

1、一夜魚龍舞(民俗風俗詞語)。 元宵燈會

2、除夕守歲數鍾聲(打一商業用語)。 年終盤點

3、年終歲尾,不缺魚米(打一字)。 鱗

4、除夕夜守歲(打一歇後語)。 辭舊迎新

5、初一(打一成語)。 日新月異

6、一夜有喜(電影名)。 元宵樂

7、元旦元宵捷報頻傳(打一成語)。 節節勝利

8、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語)。缺衣少食

9、園外隱約聞猿啼,星月小橋聽蕭聲(節日紀念日)。 元宵

10、拜年(打一作家名)。 賀敬之

E. 紅樓夢中出現的五類船,講述了怎樣的與眾不同的船文化

《紅樓夢》中,只要你想要了解一種事物一定可以在其中發現它的蹤跡。自古以來,中國人海洋觀念的萌芽,首先表現在對海洋具有「行舟楫之便」與「興漁鹽之利」特點的基本認識之上。這種認識隨著生產技術和航海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形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舟船文明。

賈府雖然一直都在京城生活,但是過去他們家卻是海舫,那麼賈府負責管理的是戰船;王家單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情,他們所負責的就是貨船;黛玉北上入賈府運用的是客船;賈府自家使用的船是遊船和運泥船,寶玉病中所出現的船是西洋船。《紅樓夢》中出現的這六種船,講述了與眾不同的船文化,不一樣的船包含了不同的夢與美。

第一,賈府負責建造海防,那麼和賈府密切相關的就是戰船

《紅樓夢》中的船千奇百怪,但是寶玉房裡的金西洋自行船卻不得不提,因為這個小船帶來了寶玉和黛玉的小故事。

寶玉因為紫娟的一句「黛玉要回蘇州」的玩笑話大病一場,寶玉在病中因為看到置物架上放著的一個小金西洋自行船,就想到這是來接黛玉的船,於是就急了,直到把這船抱在手裡才安心。寶玉病好了湘雲把他搞笑的事情說給他聽時,他也笑了。

寶玉的自行船根本就不是蒸汽輪船的模型,而是一種類似於玩具、用發條做動力、能在水中自動遊走的小物件。因為這是舶來品,所以才會留在寶玉的屋裡,因為很特別所以值得一提。外國的輪船可以到中國,但是此時尚未傳入,不過此時的玩具已經初具模型。

總得來說,《紅樓夢》中有很多的船,最主要的就有五種,這幾種船看似無意中提起,但是卻能夠傳達中國的船文化。中國並非是只有內陸的國家,我們的海領域遼闊海上文化非常豐富。賈府管理著戰船,王家管理過貨船,黛玉北上用客船,賈府內部自身存在著遊船和挖泥船,寶玉屋裡放著一個金西洋自行船,這五樣船每樣都是代表,了解了它們的樣子就是知道船文化的始末由來。

作者:十一,歡迎關註:小說紅樓,一起找尋紅樓夢中有趣的人和事兒!

F. 媽祖信仰——福澤一方的海上守護神

對於媽祖,之前的印象里一直認為這種文化基本上流行於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比如最盛行的福建,廣東,浙江東部,海南以及東南亞等鄰國地區。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到遼寧省丹東東港市(原來叫大東溝)大孤山鎮的孤山廟遊玩時,發現並了解到甚至在我國遙遠的東北遼寧沿海地區,當地的漁民在 歷史 上直到今天也有著如此深厚的媽祖崇拜情結。好奇之餘,略事梳理,中華傳統文化下的沿海地區的民間崇拜和信仰,媽祖—— 海上漁民的保護神

媽祖文化 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媽祖文化始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體現了中國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 歷史 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台定台,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中國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系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國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

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湄洲媽祖祖廟也入選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首批文物點。

媽祖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媽祖文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共擁有媽祖宮廟5000多座,媽祖信眾有兩億多人,其中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甚。

由於獨特的 歷史 發展條件和傳播范圍,媽祖信仰不僅具有神緣文化的特質,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象徵。在海外,不少華人集聚地,因為對媽祖文化的認同,而把天後宮作為社群活動的組織核心和主要場所 ……

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居民的心目中,媽祖是至高無上的護海女神。在福建、台灣各地,到處都有媽祖的祭祀廟,每年都要舉行各種祭祀活動。

據宋代的文獻史料記載,媽祖是福建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林姓是福建莆田的望族。媽祖的父親林惟,母親王氏,多行善積德。一天晚上,王氏夢見觀音菩薩慈祥地對她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賜。」於是便懷了孕。王氏將近分娩時,見一道紅光,從西北射入室中,光輝奪目,香氣飄盪,久久不散。又聽得四處隆隆作響,好似春雷轟鳴,地變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動,媽祖於是降生。因生得奇,甚為疼愛。她出生至滿月,一聲不哭,因此,父親給她取名「默」。

民間傳說媽祖生前精通法術與醫術,普救眾生,尤其保護漁民,死後仍顯靈救難。於是受過她救命之恩的人,便造了一座小廟紀念她。

此後,據說行船的人在海上遇到狂濤洶涌之時,只要大呼「媽祖救命」,海面就會風平浪靜。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脛而走,於是媽祖的聖跡很快傳遍了東南沿海。老百姓感激她、崇敬她,歷代統治者亦多次予以褒封,從夫人封到妃,再封到天後,最後封到天上聖母,使對媽祖的崇拜愈加發展。但在民間仍然俗稱她為「媽祖」。

隨著時間的推移,媽祖崇拜的影響越來越大,以福建為中心,北至寧波、上海、南京、煙台、天津、秦皇島、丹東,南到廣州、澳門、香港、台灣,甚至內地的江西、安徽、貴州等地,都可見到媽祖廟和祭祀媽祖的活動。在台灣省,信仰媽祖和崇拜媽祖的活動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台灣2100萬人口中,有近1/3的人信仰和崇拜媽祖,全台灣的媽祖廟有近千座之多。 有近千座之多。

在東南沿海及港、澳、台等地,媽祖廟(亦稱「天後宮」)同樣是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逢年過節,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都要焚香祭拜,使得大小媽祖廟內人頭攢動、香火鼎盛。人們在祭拜之中,誠心祈求天上聖母的庇佑,使家人幸福平安。特別是到了農歷三月廿三媽祖的誕辰,各地還要舉行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慶典活動,成為一年一度的宗教活動高潮。

由於媽祖崇拜,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媽祖文化和媽祖習俗。媽祖習俗包括媽祖舞、媽祖燈籠、媽祖節後禁捕殺、龍舟掛彩、九重米稞、婦女褲子半截紅、婦女船帆式發髻、偷媽祖鞋等,而其中數偷媽祖鞋習俗最為神奇有趣。

此外民間還認為,凡是已婚未育的婦女,若想生育,可到媽祖廟偷媽祖腳上的一隻鞋,就能懷孕。偷時先要擲篙杯,若為一陰一陽,表明媽祖同意偷,否則不能偷。偷後三個月如懷孕,應到廟中拜謝。孩子生下滿月,應去還願,並做一雙新鞋為媽祖穿上。據說偷媽祖鞋求子十分靈驗,所以在婦女的心目中,媽祖的地位更是至高無上。這樣一來,媽祖不再僅僅是漁民和行船者及其他各階層人士的守護神,而且還擔當起生育神的職責,由此可見民間大眾對她的期望和崇拜之高。

G. 海派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海派文化的特點是:具有開放性,創造性,揚棄性和多元性。

1、開放性:表現在海納百川,熔鑄中西,為我所用,化腐朽為神奇,創風氣之先。還表現在不閉關自守,不固步自封,不拒絕先進,不排斥時尚。

2、創造性:吸納不等於照搬照抄,也不是重復和模仿,而是富有創新精神,洋溢著創造的活力。

3、揚棄性:百川歸海,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這時特別需要清醒地辨別,有選擇地有區別地對待,避免盲目和盲從。

4、多元性:海派文化和其它事物一樣,是復雜的共同體,不應該要求它純之又純,單一就不成其海派文化了。

(7)什麼作為海上文化的代表擴展閱讀

海派文學主要有以下三個的意識:

1、都市文化意識.

(1)、書寫與都市對話中的焦慮的情緒體驗、憂郁感。

上海都市生活方式相對於傳統生活方式來說,是座精神孤島;同時都市機械文明使人有被生活拋入急駛的軌道,隨時要倒下來的感覺。

(2)、漂泊感。

切斷了舊有聯系的新型都市人物,沒有找到新的可供插足的根基,於是成了無根的不安寧的遊魂,漂盪在十里洋場。海派文學里傳達的漂泊情緒反應出他們與革命主潮、傳統文明脫節,找不到自己生存位置,在夾縫中艱難求生的境況。

2、市民文化意識。

(1)、題材主旨的反崇高性和非重大性。

(2)、價值取向:享樂式個人主義價值觀與市民意識相契合。

(3)、思維方式上強調實用理性。

3、文人文化意識。

兩個主要特點為非純粹性、差異性大。差異性可分為三種:閑適型、批判型、哲理型。海派文人在大時代的變革中發現自己是小人物並且認同這一身分,同時又不能找到人生的理想支點,重獲文化英雄身份,所以他們在商業社會面前呈現話語失落。

H. 北海疍家文化是什麼

一、疍家文化的本質及北海疍家的歷史演變。
1、疍家就是水上作業為主、以船為家的人。北海老一輩都知道「疍家佬」、「疍家婆」這些稱謂,是指那些長期生活在海上、以船為家、以捕魚為業為生的人。許多人不知這「疍」字怎麼寫,誤以為「蛋家佬」或「鄧家佬」。新華字典這樣注釋:疍民,是指過去廣東、廣西、福建內河和沿海一帶的水上居民,多以船為家,從事漁業、運輸業。從字典解釋及民間共識可知,疍家就是水上作業為主、以船為家的人。
北海外沙與地角的疍家人大致都認同自己的祖先來自福建,據老一輩疍家人說:由於見岸遇港就泊船扎營的遷徙特點,在19世紀的某一天,他們的祖先發現這個靜靜的海灣是個理想的避風港,於是在這里搭起疍家棚,定居下來,他們一代接一代繁衍,形成了疍家人相對聚居的兩個居民區,並延續著疍家人的生活習俗和風情文化。而居住在僑港鎮的疍家人,則是歷史上躲避戰亂、僑居越南的華僑,因為1978年越南排華,祖國讓他們在僑港鎮這個寧靜的港灣安了家。
2、學術界認為,疍家不是獨立民族,是水上居民的統稱。由於疍民有著與陸地居民不同的生活習俗和風情文化,關於疍家的傳說很多:廣東通志》載,疍民,是當年越人抵抗秦始皇統治的遺民」;也有人認為疍民是古百越族的後代甚至是56個民族之外的另一個少數民族;還有一種說法更有傳奇色彩——「東 晉末年,農民起義領袖盧循順海南下,失敗後部下四散,有一部分乘船漂泊成為水上人家,從事打漁、擺渡等職業。統治者們對他們約法三章:不準上岸居住,不準讀書識字,不準與岸上人家通婚。一千多年來,這種清規戒律延續下來,水上人家就逐漸演變成為特殊階層——疍家。」目前,學術界對疍家基本有一個共識:疍家不是一個獨立民族,而是我國粵、桂、閩沿海地區水上居民的統稱,是一個獨特民系,屬漢族。疍家人和客家人一樣,都漂泊、都遷徙、都避世。不同的是客家人躲進深山老林,而疍家人卻隱身於汪洋大海;客家人族群龐大、負重拼搏,而疍家人卻淡泊、輕松、知天命。只因為世居水上、漂泊不定、靠海靠水繁衍生息,疍家人成為「水上吉卜賽人」。
3、疍家文化是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職業文化。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北海的疍家人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和風土文化,常見的文化活動是唱鹹水歌,最具特色的是疍家婚俗。鹹水歌是疍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隨意哼唱的小曲,詠男女戀情、嘆生活艱辛。疍家婚俗中至今保留著新娘面臨與父母分離而哭唱幾天才出嫁的「嘆家姐」曲調、對新郎進行家庭教育的「喃伴郎」兩大鹹水歌系列。接親過程中「玩媳婦」也獨具海上特色,接親後娘家人扯著船纜繩挽留新娘、與艄公進行「小艇拔河」,艄公們在同一小艇上反方向的「對劃龍舟」,艄公把船搖得左右晃盪的「碌艇」……這些「鬧洞房」式的嬉戲把新郎新娘弄得頭暈目眩,向人們證明了新郎新娘的海上勞作能力。縱觀這些疍家文化,鹹水歌其實就是海上勞作的勞動號子,疍家婚俗中的「嘆家姐」、喃伴郎」鹹水歌曲調是一種靠海繁衍生息的抒情,玩媳婦」也起到教育疍家兒女要勝任海上勞作的示範作用。妙趣橫生的疍家文化實際就是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職業文化。
二、北海疍家文化正在與陸上風俗文化相互同化、互相滲透。
1、疍家人陸續上了岸、上了學、融入了社會發展。因為歷史上的社會環境比自然環境更可怕,所以疍家人覺得在船上生活比在陸地上更安全,寧可戰天斗地也不敢與權貴斗。如今社會進步了,陸地生活更加方便舒適,加上希望兒女比自己更有出息,所以現代疍家人不再以船為家,船恢復了用於海上作業的原有功能,並且海洋資源已日漸枯竭,維生未必全靠海,打工經商或者從事其他職業也可步入小康生活。所以現代疍家人上岸安家,上學接受教育,更接近與融入社會發展。
2、疍家人漸漸不再唱鹹水歌、不再哭嫁。由於洋節文化正在沖擊著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加上流行歌曲的強勢流行,連京劇、粵劇等一些有較完備理論基礎、實踐經驗與受眾群的文化形式也開始式微。沒有代表作品、沒有專人研究的鹹水歌更是漸漸沒落。加上現代通訊工具的普及,疍家人要見個面、說個話也不難,哭嫁也只是走過場、聊表思念的儀式和禮節,傳統的疍家文化正漸漸被淡化。
3、活蹦亂跳的海鮮、疍家美酒和疍家人日常用語一起,陸續走進萬千北海居民家。疍家人的魚隨手拈來,捕上的魚馬上可以下鍋,其鮮無比,用他們的話講就是「么低都無抵新鮮(天下美味以新鮮為最好)」。北海人住海邊,吃海鮮,翻身就能掉下海,天天過的都是疍家人的海鮮生活。疍家人的風情文化也影響了萬千北海居民。疍家人泡的疍家酒,壯陽祛風濕,北海人都知道。疍家人怕「翻船(即船底朝天)」,所以忌「翻」字,於是吃大魚時,吃完一面,想把魚「翻」過來吃另一面,就說「順轉這條魚」而不是「翻轉這條魚」。於是眾多北海居民都學會了「順魚」,因為他們可以不坐船但不能不坐車,總不想坐上一輛「翻」的車吧?

I. 媽祖文化精神內涵是什麼

媽祖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媽祖文化近千年來一直與我國諸多和平外交活動、海上交通貿易,都有著密切關聯。隨著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文化更是成為了全人類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屬的精神財富。

媽祖文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共擁有媽祖宮廟5000多座,媽祖信眾有兩億多人,其中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甚。

由於獨特的歷史發展條件和傳播范圍,媽祖信仰不僅具有神緣文化的特質,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象徵。在海外,不少華人集聚地,因為對媽祖文化的認同,而把天後宮作為社群活動的組織核心和主要場所。

媽祖信仰與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容易溝通、理解和融洽,無形中也促進了華僑與所在國人民之間的感情聯絡,達到「世界媽祖同一人,天下信眾共一家」的大同境界。因此,進一步傳播媽祖文化的大愛精神,可以充分發揮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民眾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注意: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體現了漢族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台定台,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

漢族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 媽祖是集無私、善良、親切、慈愛、英勇等傳統美德於一體的精神象徵和女性代表。

林默娘的「里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喪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

她的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願望,所以在她死後立廟祭祀。此後,她的一個個神跡才接踵而至,並將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間對巫術的信仰是媽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礎。

J. 福建習俗是什麼呢

福建習俗是媽祖文化,閩南文化,船政文化,閩菜文化。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瑰寶之一。

作為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媽祖文化近千年來一直與我國諸多和平外交活動、海上交通貿易,都有著密切關聯。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

福建的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2019年,福建省森林覆蓋率為66.80%,居全國首位。擁有1.15億畝的森林面積,全國六大林區之一。

有的已辟為自然保護區,如三明格氏栲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甌萬木林保護區、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福建林區可分為中西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和東部亞熱帶季風雨林區。

土地資源,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2010年全省土地總面積1239.34萬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1095.55萬公頃,建設用地面積72.92萬公頃,未利用地面積70.87萬公頃。農用地中,耕地面積133.85萬公頃。

耕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沿河流域、山間谷地與低丘陵梯田等地。紅壤、黃壤為福建省主要土壤類型,磚紅壤性土與磚紅壤化紅壤也有分布。

閱讀全文

與什麼作為海上文化的代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