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建文化遺產有哪些,你知道嗎
福建 文化遺產 有的是古代人民靠自己的智慧與雙手建立起來的一些建築,也有的是大自然的產物,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遺產。總之,這些都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
那麼,下面隨我一起來看一下 福建文化 吧!
1、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申請成功日期為:1999年12月1日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7°37『22~118°19』44,北緯27°27′31″~28°04′49″。東連浦城,南接建陽,西臨光澤,北與江西省鉛山縣毗鄰。全境東西寬70公里,南北長72.5公里。福建、江西兩省交界處,屬中亞熱帶地區,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興旅遊城市。
武夷山市歷史悠久。據考古資料表明,境內近4000年前已有先民聚居。前身為崇安縣,建置於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5年3月1日,崇安縣經批准列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縣市。1989年8月經批准撤縣建市。
武夷山市總面積2813平方公里,總人口23.04萬人(2010年),轄3鎮、4鄉、3個街道、4個農茶場、115個行政村。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處、世界23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之一。2013年12月,武夷山入選2013旅遊競爭力百強縣。
2、永定土樓,世界文化遺產,申請成功日期為:2008年7月6日
永定土樓,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岩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土樓分方形和圓形兩種。龍岩地區共有著名的圓樓360座,著名的方樓4000多座。
3、漳州土樓,世界文化遺產,申請成功日期為:2008年7月6日
漳州土樓遍布於漳州市的南靖、華安、平和、詔安、雲霄、漳浦等山區。它以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築」。
『貳』 中國福建傳統文化有哪些
媽祖傳奇、客家故事、惠安女的服飾風俗、畲族女性頭纏、壽山石雕工藝、脫胎漆器工藝、南音、錦歌、福州評話、閩南語歌謠、梨園戲、莆仙戲、高甲戲、閩劇、薌劇(歌仔戲)、木偶戲、梅林戲、閩西漢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福建古老豐富的文化傳統,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民非凡的創造能力和豐富的情感表達方式,至今仍影響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梨園戲、莆仙戲等古老劇種仍大量保留著古南戲的遺韻,被稱之為「南戲的活化石」。
『叄』 福州的歷史文化
福州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當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為了閩越國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由此開始。從晉朝的八姓入閩到晚唐的王潮、王審知兄弟開閩,福州在中原漢人移民潮的長期推動下逐漸繁榮起來,福州民系也逐漸形成。「福州」之名始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國時期,福州成為了閩國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進入了一個經濟文化的黃金時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舉文教的重地、儒學重鎮,而福州的別稱「榕城」就來源於宋代福州城內遍植榕樹的景象。1276年南宋滅亡前夕,福州一度成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貿易復甦,福州作為重要海港,迎來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傳教士,也曾經歷嚴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為了南明隆武政權的首都。清末,福州進入了又一個黃金時期,隨著1844年福州開埠,以及之後洋務運動時期福建船政學堂等機構在此設立,福州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東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傳教的重要地點。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變時期,福州又成為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福州城,福州繼續任福建省省會至今。改革開放以後,福州經濟發展迅速,同時福州也成為二十世紀下半葉華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肆』 福州有哪些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
『伍』 福建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有南平武夷山、龍岩土樓、漳州土樓、泉州南音、廈門南音、莆田媽祖信俗、寧德廊橋以及三明泰寧丹霞。
『陸』 福建的文化,歷史,名勝,特產,名人
福建景點
【 廈門 】
鼓浪嶼:在廈門的西面,隔海約700米處的一座小島,面積只有1.71平方公里,在這個小島上,濃蔭覆蓋,花香撲鼻,可以說是處處似公園,觸目皆佳景;在這個島上聽不到車馬喧囂,但卻隨時可以聽到悠揚的琴聲,因此又被譽稱為「音樂之島」。島上重要的勝景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等。
南普沱寺:位於廈門市區東南五老峰下,距市中心3公里,因地處我國佛教聖地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該寺始建於唐,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候施琅重建,佔地3萬多平方米,現已有1千多年歷史。寺中的建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依山造勢,層層托高,兩廂鍾鼓樓、左側新建的慈善樓與右側普照樓左右對應,雄偉壯觀。
萬石岩:萬石岩,一座不高的山,由於受千百萬年風雨的侵蝕,山上怪石很多,形狀千姿百態。在萬石岩斗山上的萬石禪寺建在岩石上,規模不大,但精巧別致。在寺的山門前面有天然岩石形成的月池,寺後有四五塊大石,遮天蔽日。萬石岩里有一座植物園,這就是著名的廈門園林植物園。
集美:位於廈門市北部,距市區約17公里,面積為2.83平方公里,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集美鎮有著名的集美學村、陳嘉庚故居、歸來堂、鰲園及長達2212米的高集海堤。
【 泉州 】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枕山面海的泉州市北郊1.5公里處,面積50多平方公里,包括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和西北洋西大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清源山四季如春,萬木競長,植物達千種以上。清源山風景區人文景觀眾多,有中外馳名的開元寺,是閩南規模最大的古剎,全寺佔地7萬平方米。
洛陽橋:又稱萬安橋,位於泉州市東北郊洛陽江入海處,故得名。是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現橋長835米,寬7米,橋墩31座,石亭2座,明清重修碑記12座,橋南有忠惠祠,系紀念蔡襄造橋功勞而建。內有石碑,為蔡襄撰文書寫《萬安橋記》,橋北有昭惠祠,系奉祀護橋海神而立。
清凈寺:位於泉州市南塗門街,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伊斯蘭教寺院,全寺面積為2100平方米,寺門高20米,寬4.5米,穹頂尖拱形,由青白花崗岩砌成,系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禮拜寺的式樣而建,具有西亞阿拉伯伊斯蘭教的風格。
【 武夷山 】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的南部,有「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景區以丹霞地貌為特色,有三十六峰,又有蜿蜒的九曲,徊旋與山間,故有「溪曲三三水,山環六六峰」之說。游武夷山既可乘竹筏沿九曲溪觀光,又可徒步登山探勝,二者也可以在溪游中互相結合。1999年12月,武夷山以「稀有、獨特、絕妙的自然美地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遺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 福州 】
鼓山:位於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離市中心區約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風景區。鼓山最高峰海拔925米,山上勝跡眾多,林壑幽美,引人入勝。鼓山的一大特點是摩崖題刻比比皆是,數量達300餘處,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當代,前後延續近千年,內容豐富,字體隸、行、草、楷俱全,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點,堪稱福州碑林。鼓山的景點基本上是以湧泉寺為中心,分東西南北四路。東路有回龍閣、靈源洞、喝水岩、龍頭泉、白猿峽、水雲亭、聽水齋、甘露松等25景。想欣賞古人題刻的,就走東路,多集中的靈源洞、喝水岩一帶,幾無隙地。西路庵堂岩洞羅多,最著名的是達摩洞十八景(俗稱十八洞)。
石竹山:位於福州市南福清市西宏路鎮,緊靠鯉魚湖,是福建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因山上石奇岩怪,竹松蒼翠,故得名。山上有石竹寺,寺內有大雄寶殿、文昌閣、觀音亭、石佛宮等建築,規模宏大。寺外景色秀麗,石竹山上有龜蛇石、小蓬萊、三重檐、青龍洞、通天洞、一線天、仙橋、紫雲塔等30多處天然美景。寺西有一座龍女岩,傳說為東海龍王 的公主化身,近鄰還有九鯉仙醉卧岩,一條長約丈許、寬約尺余的石條橫架其間,此即「天橋」勝景。寺東可俯視東張水庫,山水輝映,景物壯觀。
於山:位於福州市區東南五一廣場北側,戰國時期有於越族居住在此,故得名。於山有九仙觀等24景,現存萬歲寺、戚公祠、大士殿、定光塔以及自宋至近代的摩崖題刻百餘處。碑廊陳列有宋、元、明、清歷代碑刻。
福州西湖:位於福州市西北部湖濱路,處卧龍山下,因在福州之西,故名西湖,1914年辟為西湖公園。西湖公園系三個小島組成,分別由柳堤橋、飛虹橋、步雲橋、北閘橋連接而成。園內長堤卧波,垂柳夾道。悅虹橋東,有建於唐代的開化寺。福建特產
福州特產:橄欖、福桔、龍眼、閩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泉州特產:各種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烏龍茶(安溪鐵觀音)、老范志萬應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餞、泉州木偶頭、永春漆籃、人造花等。
漳州特產:水仙花、茶花、蘭花等「三大名花」和蘆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蘿等「六大名果」;還有各種海產干貨、片仔癀、八寶印泥、片仔疫、珍珠膏、珍貝漆畫飾板、水仙花牌風油精,漳州布袋戲等。
廈門特產:各種亞熱帶瓜果、餡餅、魚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廈門珠綉、漆線雕、廈門彩塑、廈門瓷塑、香菇肉醬、廈門葯酒、海產干貨等。
南平特產:盛產筍干、香菇、 武夷岩茶、建甌板鴨、建蓮、北苑貢茶、閩北柑橘、根雕、竹木工藝品、政和功夫茶、建盞、錐栗、靈芝、南孚電池等。
莆田特產:荔枝、龍眼, 金沙薏米,仙游皮蛋,扁食,熗肉,莆田魯面,興化米粉,漆木碗,仙游木雕等。
龍岩特產:八大幹系列. 、河田雞、山麻鴨等。
三明特產:紅菇、沙縣小吃、沙縣夏茂冬酒、沙縣鄭湖板鴨、永安小吃,明溪肉脯干,尤溪管前金桔,寧化老鼠干、將樂擂茶、建寧蓮子、大田骨頭小吃系列等。
寧德特產:芙蓉李,古田食用菌、竹編,茶 葉,紅 曲,剪 刀等。
福建名人
福建歷史名人系列之一(王審知)
王審知(862年—925年),字信通、祥卿,號白馬三郎,河南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五代時期閩王,909年-925年在位。自光啟元年(885年)入閩直到去世,在閩39年,其中在福州32年,先後任福州觀察副使、威武軍留後、檢校刑部尚書、威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右僕射、檢校司空、特進檢校司徒、檢校太保、琅琊王、中書令、福建大都督長史、閩王等。
福建歷史名人系列之二(柳永)
柳永(約971-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出身於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佑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世稱柳屯田。柳永為人放盪不羈,仕途更為坎坷。時人將其舉薦於仁宗,卻只得四字批語:「且去填詞」。仕途無涯,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流連於歌樓舞榭,沉迷於聲色詞曲,潦倒終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福建歷史名人系列之三(李綱)
李綱,(1083年—1140年),祖籍福建邵武,生於秀州華亭(今上海松江縣),曾在徽宗朝內任太常少卿等職。
福建歷史名人系列之四(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又號稱晦翁),別稱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福建尤溪縣)。南宋儒家學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哲學家、經學家之一,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南宋「閩學」的創始人。
福建歷史名人系列之五(洪承疇)
洪承疇(1593—1665),字彥演,號亨九。福建南安英都霞美鄉(今良山村)人。
『柒』 福建還有哪些文化遺產
目前,泉州有4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花名冊項目3類的城市。同時,全州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9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4項。可以說“泉州文脈滿滿”。閩劇又稱福州戲,是福建地方戲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清末,高甲戲在泉州迅速崛起,台劇在漳州、廈門廣泛傳播,大成戲呈現出新面貌。正因為如此,梨園戲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班級和團體的數量日益減少,范圍日益縮小。連廈門梨園戲都改成了台劇。19世紀40年代末,梨園戲瀕臨失傳。福州評話是一種獨特的傳統評書形式,以福建福州方言敘事,以學徒歌穿插演唱的方式演唱。在福建省的福州、閩侯、永泰、長樂、連江、福清、閩清等十幾個縣市,以及台灣省和東南亞的福州華僑中流行。2006年5月20日,曲藝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