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濰坊地域文化有哪些
三百多年來,與世界其他文明區域一樣,中國文化也走過了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歷程。這其中既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整個體系,也包括構成這一整體的各種各樣的地域文化。在清代至民國時期,以今山東省濰坊市所屬區域為基本范圍的濰坊地方文化,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和深化,同樣得到了進一步升華和發展,其文化資源更加豐厚,文化特色更加凸顯。在濰坊這片農業發達、工商業繁榮的沃土上,不僅風箏、剪紙、年畫、泥塑、核雕、仿古銅等民間工藝大放異彩,獨領風騷,而且名家輩出,精英迭起,在治學為政等各個領域大顯身手,聞名遐邇。
㈡ 山東濰坊節日傳統風俗有哪些
1、撲灰年畫
撲灰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山東高密地區漢族民間年畫中的一個古老畫種,始見於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盛行於清代。
2、春季放風箏
濰坊古來有春季放風箏的風俗,1984年當地政府發揚這一優秀民間文化傳統,倡導舉行國際風箏會,當年就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新加坡、日本、原聯邦德國、香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17個風箏團、隊、100多名放飛員前來赴會。
3、木版年畫
像楊家埠的木版年畫是如此, 楊家埠村在濰坊市東北15公里處,由於盛產木版年畫而遠近聞名。 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朝末年,繁榮於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我國著名的三大民間年畫之一。
4、高密泥塑
"聶家莊泥塑"也備愛人們的喜愛,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明朝隆慶,萬曆年間,這里的農民就自己設計用泥做成一種叫「鍋子花」(也稱泥墩子)的焰火出售。
5、高密剪紙
明代洪武年間大批移民,帶來外地剪紙,主客融合,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高密剪紙的風格。一是塊與線形成黑白灰色調,相互襯托,對比強烈,並富有韻律感。二是紙條挺拔,渾厚粗獷,富有濃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構思見長。
㈢ 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
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是濰坊市。
濰坊是歷史上有名的手工業發達地區,素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美譽,民間藝術源遠流長。現擁有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古琴和剪紙2項。
17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手工藝與民間藝術類佔10項,風箏、年畫、核雕、嵌銀漆器、絲綢等二百餘項價值突出的傳統工藝在當代鮮活存續,形成了濰坊地域文化的鮮明特徵。
相關介紹:
自2017年11月向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遞交申請,濰坊市經歷了五年創建和兩次申報的申都過程。
五年來,濰坊先後舉辦了三屆「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濰坊國際峰會」和創意城市「攜手放飛創意夢想」交流分享活動,通過高峰論壇、主題展覽、觀摩體驗、參訪學習、發表《濰坊宣言》等形式,與國內外26個世界創意城市建立了合作關系,擴大了濰坊對外文化影響力。
同時組織開展「濰坊好手藝」文創大賽等30多項主題活動,建立中國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實施校園非遺教育「薪火工程」,建立「創意濰坊」中、英、法文專題網站,搭建了創意城市建設多元一體傳播推廣平台,豐富了創意城市建設內涵。
㈣ 濰坊有哪些特色文化和名勝古跡
早上好!
濰坊旅遊風景·名勝古跡·名人沂山風景名勝區主要包括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鎮廟、齊魯長城、沂山水庫、大關山庫等。區內群山起伏,層巒疊嶂,坡陡谷深,河流湍急。受地形和森林環境的影響,森林公園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為10.8oC,年降水量為849.5毫米。沂山為岩漿岩石質山地,以花崗岩、片麻岩為主,少有砂岩,岩石風化較好,土層下多有疏鬆母質。
沂山又名「小泰山」,素享「泰山為五嶽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的盛名。既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又有古老的人文景觀。有壯觀秀麗的森林景觀,森林綠地面積2043.2公頃,覆蓋率達91.2%,以松類、刺槐、櫟類為主要樹種,還有水榆花楸、三椏鳥葯等珍貴樹種。
有奇特險峻的山嶽景觀,海拔800米以上,有玉皇頂、歪頭崮、獅子崮等奇峰異崮。在玉皇頂仰望,日月低垂,白雲摩頂,俯視方圓百里景色,一覽無余;歪頭崮突兀矗立,高聳穹空,峭壁若劈,在崮之極頂,巨石層疊,登其上猶如身置凌空;獅子崮像一隻巨大的雄獅,橫卧在玉皇頂側,似鎮山之王。娟秀多姿的水文景觀。
百丈崖瀑布落差68米,為臨朐八景之一。玉帶溪蜿蜒曲折,漫石穿隙,時起時伏,忽急忽緩。還有變幻莫測的天象奇觀。時而白雲在腳下翻滾,時而濃霧在峰巒間串列,時而晴空萬里,時而細雨霏霏。西漢太初三年,武帝親臨沂山設祠祭祀,始建東鎮廟於玉皇頂,名「泰山祠」,隋文帝開皇十四年,遷廟於法雲寺側稱「東鎮沂山神廟」。建隆三年,遷至現址,共建廟殿道舍93楹。法雲寺位於玉皇頂東北側平緩處,始建於東漢東間。當年這里有佛殿僧舍百楹,兩進院落,規模宏廓,雄偉壯觀,它不但是東鎮沂山最早的古剎,也是漢晉時期青州境內最大的寺院。
濰坊特色飲食文化======杠子頭
濰坊有名的硬麵食品。和硬面,用棗木杠子壓。中間薄,有孔,邊厚。古時,用麻繩串成串,掛在鞍邊、車旁,食之方便。涼吃越嚼越香;熱吃,用菜、肉去燴,柔韌不散,非常有味。
=======臨朐全羊宴
已有200年的歷史。用當地山羊,做成鍋燒羊肉、宮爆羊肉、溜羊茸、醬羊排、燒羊頭、扒羊蹄、燜羊腿、燴天花、鹵羊肝、炒腰花等。重頭菜要數"全羊湯",酸、辣、麻、香,清素不膻。上菜的順序為:先上糖、鹽、醬、醋、大蔥、胡椒面,再依次上冷盤、拼盤、熱菜。
=======景芝金絲面
雞蛋和面,擀成龍須面條,煮熟後澆海米、香菜高湯。色澤金黃,刀工精細,滑爽不粘,鮮香清口。
======== 諸城辣絲子
製法:
(1)將鮮嫩辣疙瘩洗凈去皮,切成寬厚各2毫米的細絲,並按25:1的比例拌上精鹽。
(2)用蘿卜片覆蓋洗凈消毒的瓷壇容器的底部及四壁,再把辣絲子裝入壓實、淋入1:1的醋,兌涼開水至淹沒,並放入適量香油,按口味開壇取食。吃時也可用白糖拌和。
特點:酸、甜、辣、香,清淡爽口,提神通氣,增進食慾,下酒佐餐。
======朝天鍋
所屬區縣: 山東省-濰坊市 類型:小吃
清朝初年,有一屠戶在濰縣城白浪河灘大集上支起一口大鍋,把屠宰下來的豬心、肺、腸、肚等洗凈放到大鍋里煮爛,讓趕集的人們圍鍋而坐,用荷葉餅卷肉吃,喝湯不收錢,人們因為鍋子是露天的,就給這種實惠又好吃的吃法取了個簡單響亮的名字做「朝天鍋」。
把一精緻圓桶鍋置於特製的餐桌中央,可加溫,將精選的豬下貨用老湯分別煮爛放到圓桶鍋內,用豬骨、老雞燉的湯繼續加溫,另備熟雞蛋、大頭丸子、驢肉等,並提供六個餐前開胃小菜和蔥末、香菜末、蘿卜條、鹹菜條、蒜泥、芝麻鹽等各式調料,由廚師根據客人要求將原料切碎用荷葉餅卷好給客人食用,客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湯。
=======雞鴨和樂
傳說老濰縣城內有一經商人家,依靠主人的精旺及全家人的齊心協力,十幾年後,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可是,幾個兒子結婚後,兒子在媳婦們慫恿下,妯娌之間、兄弟之間常常為爭奪財物鬧得不可開交,甚至相互打架。無奈之下,主人打算將家產分給兒子們各自經營,在全家共吃最後一頓團圓飯時,他拿出精心准備的麵食給大家吃。大家不知何物。主人告訴他們:這是和樂,希望你們兄弟、妯娌之間,互幫互助,合家歡樂,兒子兒媳們感到非常慚愧,此後,和好如初。經過歷代人的努力終於發展成為現在的雞鴨和樂。其製作方法為:把麵粉和澱粉和成的面用和樂床子壓入老田雞、鴨共煮的湯內,熟後撈出,再配入原湯、雞鴨肉、旱肉、甜蒜、咸香椿、咸韭菜、辣椒油等即可。特點是:和樂條柔韌有勁,肉香、湯醇,別有風味。
======濰城的火燒
品種很多。單是面火燒就有若干種,如砍火燒、簸箕火燒、梭火燒等。較為出名有特色的有杠子頭火燒、脂烙酥火燒。杠子頭火燒,因做火燒的面很硬,手揉不動,需用木杠翻壓,故名。其形圓、個頭大,每個約250克,邊厚里薄,中間隆起。其特點是面硬、烤烙熟透而無糊斑,吃起來脆口,越嚼越香。因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既可現吃,又便於攜帶,適合旅途食用。脂烙酥火燒,系有特製的脂烙酥而得名。脂烙酥用上好的豬油,拌以適量蒸好的麵粉,化油時加適量花椒、桂皮,油化後剔出已炸酥的花椒、桂皮,再和面成焰。火燒皮用香油和面,包制好入爐,用文火烘烤而成。其特點是皮酥,瓤有異香而不膩。
=======綠豆糕
產於安丘市景芝鎮,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其特點是工藝獨到,風味奇特,呈淡黃色,結構松軟,富有彈性,味道甜美,入口即化,還能消暑解毒,清肺利痰。分單料、全料兩種。單料用綠豆和白糖製成。將綠豆煮熟晾乾,去皮、磨細,加白糖調勻,用細篩篩在特製的方形蒸籠內,用銅鏟壓勻,割為適宜的長方形,蒸熟即成,全料綠豆糕,另加青紅絲、玫瑰醬、核桃仁、桔餅等佐料,多味並重,年長及喜清淡者食用,倍感新鮮爽口。
=======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 類型:特產
安丘景芝鎮的一種特殊面餅。300年前隨著景芝酒的興盛,客商日多,為調眾口,擀餅工藝漸進,逐漸形成了三頁擀在一起,每頁薄如紙,軟如綢,焦柔相濟,清香可口,一抖即成三頁的三頁餅。以麵粉、食油、食鹽為原料,先將白面用溫鹽水和成油條面狀,再折團擀餅,每張三個面劑兒,擀至碗口大時,三頁摞在一起,三層之間塗以食油,擀薄後置鏊上文火烙,邊烙邊翻轉,隨時清除鏊上糊渣,烙至兩面微黃,不帶糊花,晾透疊起,數日不爆,柔軟如初。
======== 箱中藏寶
此菜是在淄博豆腐箱的基礎上的一個創新菜,相傳淄博豆腐箱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時期,歷史悠久,內裝餡心,色澤鮮艷,味道清香可口。原料:豆腐750克、雞肉300克、蝦仁50克、干欠50、鮑魚5個、菜心10克、鹽5克、香醋20克、味精3克、薑末5克、濕澱粉10克、麻油50克、花生油1000克、青豆5克、香菇5克、火腿末5克。做法:1、豆腐切成長5厘米,寬、厚各25厘米的塊(16塊)放盤內。2、鍋內加油燒熱放入豆腐塊炸至外皮呈金黃色時撈出,貼長邊從上留0.2厘米的片,留下一面相連,用小刀挖去中間的豆腐,逐塊挖完。中間填上調好的餡,入籠蒸透取出,整齊擺放盤內,用青豆、香菇末、火腿末製成汁後澆到上面即可。
========芝畔燒肉
安丘市芝畔村素以製作燒肉馳名,相傳始於明代。其主料是豬頭和豬腸、肚等內臟及蹄等。製作時,先用細鹽輕搓幾遍,然後放入原湯鍋中煮兩小時左右。煮時放入用紗袋裝好的豆蓉、砂仁、肉桂、八角、茴香等佐料。煮熟的肉撈出,放在鍋內,不加水,用急火將鍋繞紅,再將紅糖、谷糠撒在鍋底,用鍋內升騰的青煙將肉熏成橙黃色即成。其特點是:肥而不膩,油而清爽,食時有一股淡淡的、獨特的燎煙香味。
======馬宋餅
昌樂名吃,出自昌樂縣馬宋鎮馬宋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經數世不衰,久食不膩。199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和面、醒面、擀烙是製作馬宋餅的3道主要工序。用比例適中的溫食鹽水,將優等麵粉攪拌成團,反復揉搓,待質地光亮後以包袱覆之。面團似流非流時,移於面案,撕為小塊。將小面團壓平後,再三層合一,中間面團兩面塗花生油,隨即擀壓,使之薄如銅錢,形似圓盤,攤至火候適中的鐵鏊上,顏色白中帶黃時,取下涼透即成。馬宋餅的特點是烙花細碎,熟而不糊,色澤艷麗,柔軟芳香,油豐而不膩,微咸而透清香,開人胃口,百食不厭。
=======小炒肉
以瘦肉、香菜為主,爆炒,香脆可口。
。。。希望您滿意。。。
㈤ 濰坊民俗有哪些
1、濰坊風箏
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濰坊又稱濰都,鳶都,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是山東濰坊傳統手工藝珍品。
民間傳統節日文化習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現在世界上70%以上的風箏都是出口自濰坊。
2、過年
過年穿新衣是濰坊城區的年俗傳統之一。在春節里,不僅要備年貨、買新花,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外,還會追求新的服飾。
正月初一走出家門拜年,首先展示的就是那一身新行頭。古時候,這種習俗也寄託了勞動人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3、濰坊核雕
傳統工藝核雕,已有近200年的歷史。清朝晚期,濰縣人都師從著名核雕藝人張大眼學習核雕,以嫻熟技藝聞名鄉里。
後歷經都蘭桂、考功卿、都傳恭、王續德、邢友弼等大師的傳承與創新,形成了體微藝精、玲瓏剔透的藝術風格。
4、楊家埠木版年畫
濰坊的楊家埠木版年畫也有她自己的獨特風格,同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並稱為中國三大民間畫市。
濰坊年畫取材於農村生活,反映農民的理想、希望、寄託著他們豐收富裕、消災祛禍、安居樂業的意願,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
5、嵌銀漆器
嵌銀漆器是濰坊獨有的手工藝品,曾在一九一四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最優等獎。嵌銀漆器由藝人們用特製小刀小剪小錘。
按照設計的圖樣,在硬質的紅木上雕出細溝,再順著細溝嵌入細如發絲的金絲或銀絲,然後塗以數遍大漆,推光而成。
㈥ 濰坊特色有哪些
1、臨朐全蠍也叫沂蒙全蠍,個大體重,並以肢體完整,蟲體僵硬、挺直,顏色青綠稱著,沂山全蠍既是良葯,有舒筋活血、通絡止痛、解毒強身之神功,含多種營養成份,是天然滋補佳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臨朐全蠍
㈦ 濰坊有哪些家鄉文化
楊家埠木板年畫、坊子區坊茨小鎮、濰坊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