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了解《英語導讀1000句》
《英語導讀1000句》理念說明
學習語言本來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但我們卻覺得英語越學越難,造成了很多的心理障礙,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始終無法有效地掌握英語。科學地分析其中的原因,我們發現,原來傳統的英語教材是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的原則,這個原則其實是陳舊、過時的機械方法論,它不僅破壞了語言系統的整體性,而且完全違背了人的認知行為,由此造成了我們學習英語方法的偏失,最終無法有效地掌握英語。
人類學習語言從來就沒有難易之分,沒有簡單和復雜之分,學習母語如此,學習英語也是如此。只有一開始就學習系統而豐富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掌握語言。(詳見「英語學習的科學觀」一文)
《英語導讀1000句》的編輯思想:
系統、豐富、實用、內容集中、可重復學習
《英語導讀1000句》是根據語言系統的整體性思想編寫的,它不僅具備英語的常用語法、句型,而且內容相當廣泛:包含政治、經濟、科技、民俗、教育、文化、藝術、環保、醫療等諸多領域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主題下的句與句之間既是對話,又可組成一篇小短文,而且很多主題,意趣深遠。我們提供給大家的是原汁原味、內容豐富、文詞優美的英語,而不只是給中國人或亞洲人學習的英語。
�《英語導讀1000句》分70個小題目,每個題目15句,共1050句,有12796個單詞,用詞量約4000至6000個。我們把每句話標上序號,這絕不是表達由易到難的順序,而只是句子序號方便記憶、學習而已,你完全可選擇任何一個題目開始學習。
《英語導讀1000句》的學習方法:「領讀、跟讀」
好的英語教材當然需要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對中國人來說,「領讀、跟讀」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很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而且是省時、輕松、簡單、便捷、高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因為「領讀、跟讀」是讓我們跟著英語專家讀書,這其中包含了一定的語言學習內容,又包含了聽(聽英語專家讀)和說(我們跟著讀)的機會,這正是英語學習環境所要求的。我們在跟讀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聽、不斷地模仿,不斷地糾正發音,不斷地說,這樣反復多了,自然就具備了聽和說的能力,而且可以同時掌握詞彙、語法、句型。
為此,我們製作了由英語專家示範的「領讀和跟讀」的教學錄音,以便大家模仿學習。
《英語導讀1000句》同時推出「10歲以下學習版」
及「10歲以上及成人學習版」
《英語導讀1000句》雖然同時推出「10歲以下學習版」及「10歲以上及成人學習版」,但教材內容完全一樣。其實,道理也很簡單:無論大人和孩子,只有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學習,才是最有效的,這不僅符合人的生理、心理,也符合人的認知行為。兩種不同學習版本的區別僅僅在於:10歲以下學習版的」領讀和跟讀」的教學錄音速度較慢,這樣有利於父母和老師教學。而對於10歲以上的學習者,則提供正常語速的「領域和跟讀」教學錄音。(當然你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實際選擇語速的快慢,只要有利於學習)。兩種版本同時都配有正常語速的全文朗讀錄音,這可以做為聽力訓練(「領讀、跟讀」教學錄音同樣也可作為聽力材料)。
大家注意到本書不在英語中摻雜翻譯,而是把譯文放在後面僅作參考。很多人以為要了解英語的中文意思才能學習英語,結果使得我們在學習英語時多費一份腦力去轉換中英文的意思,不能象自己說中國話那樣直接反射出來,不能用英語直接思考。其實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理會中文意思而學習英語。日久功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自然能打通兩種語言,這是人類的本能。
《英語導讀1000句》教學建議
一、 給家長和老師的建議:
(1)5歲以下的孩子,不必著急馬上讓他學說,可以從聽入手,每天讓他聽一定時間(最好您陪他聽),聽的內容可以是《英語導讀1000句》,也可以是《兒童西方文化導讀》或其他錄音(不論選用什麼聽力教材,均需要是內容豐富的英語)。聽的時間可以是半年,可以是一年,讓他對英語的音韻有一個熟悉的過程,然後再進入《英語導讀1000句》的學習,你的任務僅僅是陪他跟磁帶一起讀,而不是由你來帶讀,因為我們的發音不夠標准,不必擔心孩子的發音不正確,小孩子聽多了,讀多了,自然就能熟悉英語的音韻,他的發音就會越來越准確、清晰,在潛意識中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有了興趣和信心,學習就輕松多了。
(2)5歲以上的孩子,也建議讓他聽英語錄音3~6個月,教材建議與上同,然後再進入學習階段。對於不能自主學習的孩子,仍然要陪他跟著錄音一起讀;對於能自主學習的孩子,則可以讓他自己跟著讀。
(3)課堂教學,老師可以讓孩子就所學的內容先聽錄音5~10分鍾,然後只需組織學生跟著錄音讀誦即可。
二、閱讀及其他建議:
(1)、5 歲以上的孩子,經過半年至一年的學習之後,就可以開始閱讀英文童話、故事及其他短篇文章。10 歲以上的學習者,閱讀可同時進行,閱讀范圍越廣越好。閱讀的原則:寧多勿少,只須泛讀,不求精讀。
(2)、孩子的學習可同時配合《兒童西方文化導讀》。(學習方法參考本文建議)
(3)、可以經常收聽BBC或VOA之類的英文廣播。
特別提醒:陪聽、陪讀就意味著您要做出一些的犧牲,給孩子創造一個聽和讀的環境,這本身就是言傳身教的良好教育,而且在陪聽、陪讀的過程中您也可以同時學習英語,這也是很好的親子活動。在陪孩子讀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邊讀邊看書,並用手指著單詞,日久你會發現這種方法對記憶單詞極為有效。還有,我們所做的只是不斷鼓勵、嘉許,而不是責備,讓孩子完全在輕松的狀況下學習才是最有效的。
三、教學的進度
(1) 對於家庭學習的孩子而言,以每個章節為一個學習單元,每個章節跟讀50遍,然後再進入下一章節的學習。有人問50遍還不能熟讀背誦怎麼辦,含糊過去,接著往下讀,一定時間反過來讓他復習,原來的內容他只會比原來讀的更好,因為他的英語水平天天在進步,越到後來,你會發現他一遍比一遍好,一遍比一遍流暢。即使是孩子很快能熟讀、背誦,每句至少也要朗讀30~50遍。如果每天學習半個小時,八天時間就可以將一個單元讀50遍,1年半的時間就可將整本教材聽、讀50遍,聽和說的單詞量越過100萬個。
(2) 對課堂學習的孩子而言,課堂學習的跟讀次數,老師可自行掌握,課後要規定學生每天的學習量,教材進度與上同。
(3) 對10歲以上的學習者而言,你除了採用上述的學習方法外, 也可以把整本教材跟讀一遍後,再來跟讀第二遍,每天1小時,3天就可學習一遍,這樣能在半年時間內跟讀50遍,當然如果你采有」10歲以下學習版」的「領讀、跟讀」錄音語速來學習的話,每天1小時,1年的時間你可以跟讀50遍。
四、學習的效果
(1)對孩子而言,經過2至3年的學習,英語將成為他們的第二母語,英語的水平可以達到他的漢語水平,(不論是交流、表達或是認字),而且打下了終生英語學習的基礎,日後繼續鞏固和學習,英語和漢語可同水平發展。
(2)對成人而言,經半年到一年的學習,完全可以用英語自由表達和交流,而且英語的學習將成為終生的興趣和愛好。英語真正成為我們生活中一部分。
B. 跪求《兒童西方文化導讀》的MP3
好不容易找到的兒童西方文化導讀全四冊的mp3!!很受媽媽們的歡迎,先放第一冊的頭幾篇上來,有人感興趣再繼續傳
「念誦法(Look&Say)」是英國早期的語文教學方法,當時的兒童上英語課時老師大聲地跟著教師誦讀經典文學作品,老師也不做太多的解釋。直到二十世紀初,這種教學法才漸漸被其它方法取代。但是現在的歐美國家都一致認為國民的英文水平已是一代不如一代。「英語誦讀法」又再次受到歐美教育界的重視。
兒童西方文化導讀選取的都是英文文章中經典名篇,不但文采華美而且極富教育意義,是孩子們誦讀且了解西方文化的好材料
附第一冊目錄
1: 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 Douglas MacArthur)
2: Corinthians 13
(The Bible)
3: I Am Nobody (Emily Dickinson)
4: I Have a Dream (Martin Luther King)
5: Tomorrow And Tomorrow (William Shakespeare)
6: This I Believe (John D. Rockefeller)
7: On Courtesy (Frank S. Hogan)
8: A Psalm of Life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9: Man's Guide (Winston Churchill)
10: Lincoln's Gettysburg Address (Abraham Lincoln)
11: Stopping by the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Robert Frost)
12: My Lost Youth (Henry Wadswirth Longfellow)
13: Happiness and Contemplation(Aristotle)
14: True and False Simplicity (Francois Fenelon)
15: Kubla Kha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001.part1.rar (1.95 MB)
1001.part2.rar (1.6 MB)
C. 如何對學前兒童進行有效的分內指導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於大家習慣所稱「兒童讀經」的事,「兒童讀經」是大家最近講慣的術語,其實就是兒童讀書。不管稱兒童讀書、兒童讀經,或兒童中國文化導讀也好,在我的看法,這個時代,尤其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國家,在近七、八十年來這個時代,中國人一聽到「讀經」兩個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認為是復古,走倒退的路線,或者認為不合時宜,這都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此,我對大家推廣的這個工作,就改個名稱,叫做「兒童智慧開發-中國與西方文化導讀」。這樣一來,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誤解,另一方面也為中華民族建立一個承先啟後的新文化。
其實引用孔子的話,什麼事都要「正名」。甚麼叫正名呢?
就是對於事情的一個主題,先要弄清楚,實際上,我們提倡的兒童讀經運動,就是一個背書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讀書、肯背書、肯唱歌,沒有別的東西。就是教剛生下的孩子,從零歲起到十五、六歲之間,就讀書、背書。讀誦的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書,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過在傳統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書為基礎,佛家的書,要大一點再讀。背書的內容,不僅是中國的基本文化要背,還要背其它各國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過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歐洲、美國也和中國一樣都要背書。
大家都會覺得很古怪,認為在這個時代,怎麼還要教小孩子背書?一般人不懂,這是中國人已喪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說,西方人也忘記了。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誦。高聲朗誦,有什麼道理呢?這個含意很多,朗讀多了,自然懂得言語與文字的音韻學。換句話,也懂得文字和語言之間拼音的學問。不管中文、外文,高聲朗誦,慢慢悟進去,等長大了,音韻學懂了以後,將來的學問就廣博了,假使學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統統會悟到音韻的拼法,一學就會。在中國古代,這是個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會的。但是這個世紀中國開始接受西方文化後,對兒童的教育,再不採取朗誦,背誦方法,而著重知識的灌輸與理解。這是因為在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期,受美國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響。後來影響到美國,教育上講「實用主義」,主張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們所認為古人背誦是讀死書的這種制度。認為念誦、背誦是像打針一樣注入式的,又像喂鴨子硬喂進去,只會把人喂壞了。所以一百年來,東西方學校的教育都採取較放任兒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誦。只要求他懂得,來啟發他的腦筋,開發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國「五四運動」這個階段,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徹底的推翻了讀中國的古書,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書都變了。過去是讀《大學》、《中庸》、《論語》、《孝經》、《三字經》、《千字文》,變成讀的是「小貓叫,小狗叫,開學了,開學了,老師早,老師好」,這是學語言,沒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現在,這種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禍害是非常大的。所以這一代的中國人,變成沒有文化根基。我常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我們只要看看猶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現在二、三千年來,猶太人在世界上,始終是第一等人,在幾千年以後的現在,重新建國,建立了以色列。猶太人幾千年來的教育,自己獨立一個系統,不與外面接觸的,始終保存他的文化精神。可是世界上的人忽視、輕視了這一點,尤其我們中國人更不注意,這個問題是很嚴重的。
「五四運動」這一班人,為了使中國走向現代化,推翻舊文化,可是新的中國文化是什麼,並沒有建立。所以對中國文化就攔腰砍了一刀。現在國內文化斷層是很嚴重的,這幾十年來,新的權策,新的一些做法,幾乎連根都挖掉了。像我們這個年齡層,七、八十歲的人,快要死光了,將來要想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使國家民族文化保存下來,幾乎不可能。因此趁我們還在,極力地提倡注重文化。
提倡以後,推廣些什麼?現在回到原來的本題,也就是我們讓孩子們背書朗誦的方法,不須告訴理由。不管四書五經,或是古書,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樣,很輕松愉快地背誦,不給他講解,偶然稍稍帶講解一點。這樣背下去以後,一輩子都有用,一輩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國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我們需要認識背誦,重點在那裡,也許大家可能還不知道。中國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西伯來文也是靠背誦流傳下來的。中國唐朝、歐洲十二世紀以前,還沒有發明印刷術,也沒有紙張,人類文化保存,是靠每個人背下來,口口相傳。譬如,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燒書,在那個時候已經發明毛筆了,有些是用毛筆寫在牛皮、羊皮上,或用刀刻在竹片上,然後一卷卷捲起來,所以讀書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開卷有益。自秦始皇燒書,到漢武帝開始重新恢復文化,距離七、八十年之間,中國文化,《四書》、《五經》、《老子》、《莊子》,都靠這老先生親口背出來,口口相傳。你以為是像現代靠印刷術、計算機聯網出來?不是的,都是背出來的。他們這些讀書人、大學問家,怎樣讀書呢?都背來的。比如過去背了的《大學》、《中庸》,隨時想起就背一背,從小背到老,中國文化是這樣背下來的。即使到了宋朝以後,發明了印刷術,還要背啊!因為那時印書不是很普及,也是很困難的。甚至到滿清末年民國初年,在我小的時候,有些書還是借來抄,親手抄,然後背。當時印刷業並不像現在這樣發達,一本書、一篇文章要親筆抄寫三遍,還要背給老師聽。像林則徐、林則徐的好朋友龔定盦這些人,都是背書的,而且背的很熟啊!背誦的方法,不但不妨礙社會的發展,反而使社會文化發展更發達,更精詳。可是現在人不懂,以為背書是背死書。至於背書的理論基礎,這就牽涉到修養的科學,以現在來講,牽涉到腦的科學。背書非專一、安定不能背起來。小孩子背東西是不痛苦,是很快樂的。因為專一唱歌、專一背書,腦筋就更寧定。思想行為都要變的。這個就要講到腦波的問題,譬如大家講修養、修道、學佛打坐,打坐就是使腦神經專一思維,專一思維,就寧定,使身體生理機能改變,健康起來。腦子變健康,那麼思想行為也變健康了。背書有很多很多好處的,現在一般醫學,尤其腦科醫學,還沒有作詳細研究。關於腦科醫學這點,我也不是專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誦的作用可增加一個人的智力,記憶力,思考能力,使頭腦就更細膩、更精詳。
我們現在提倡兒童智慧的開發,習慣也叫讀經,就是那麼一種古老的方法,那麼簡單一條路線。這個工作每個家庭都可以開始,拿本古書就可以背。我們現在印這些書,發送出去,只要有人肯背,就幫忙他。
問:有人提問讀經跟經濟效益有沒有脫節?
答:如果父母所希望的經濟效益的定意,是讓每個孩子們從學校畢業出來,在社會上,就能找一份工作,可以賺錢謀生致富的話,那麼有的人讀了大學、碩士、博士,找不到工作的還很多呢!至於說讀古書出身,將來到社會上找不到工作,賺到錢或賺不到錢,誰做結論?可能讀了古書在社會上更好哇!比如說,我就是讀古書,背古書,我的經濟效益好像比你們都好一點。至於讀了古書以後,怕孩子長大以後沒有經濟效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們背誦古書,真的把古文背好,智慧開發以後,讀現在學校的教科書,一看就懂了,這效益已經出來了。我們看到現在的教育方法,每個孩子從小學到中學,書包越背越重,眼鏡越戴越厚,晚上做功課到九、十點,天天考、年年考,考了高中,初中讀的東西不要了,考了大學,前面的東西都不要了,這都是浪費。如果用背誦的方法,把文字基礎、文化基礎打穩了以後,讀這些教科書,並不要花幾年時間,只要幾個月,中學教科書就都會、都懂了。這樣可以節省好多時間,節省好多辦學經費。可是大家不懂。經濟效益的理論可以說是很大的。
問:現在工業這么進步,金融發展那麼快,再反過來讀古書,中間有什麼關聯?
答:工業發達,工商業作股票,經濟、金融發展的時代,也要知識啊,知識要智能指揮,讀了這些古書以後,腦筋開發了,學知識就更容易了,智慧更高了,不但沒有沖突,還有好處啊!
問:小孩子功課很多,那麼再讀這些古書的話,就沒時間了,而且也增加壓力。
答:現在在台灣全省各地,台北薇閣學校,以及在大陸很多小學,每天十分鍾,或每個禮拜只花兩次半個鍾頭時間來背書,等於一個禮拜只花一個鍾頭,就像唱歌嘛!這不會增加功課的壓力。現在成果已出來,他們背熟了,中國字認多了,讀學校的教科書認得更快了,自己也理解進去,不會增加壓力,反而使他們更輕松愉快地打開腦中的思想,增加知識,一點都不妨礙。我倒認為現在的教育制度,都在浪費青年的頭腦、精力,亂讀的書都沒有用。像我的方法,原來我叫我家的孩子不要去學校讀書,我說你們六歲起,我教你們六年,包你直接考上大學。可是孩子的媽不贊成這種做法,那隻好聽他媽哈哈嘍,所以孩子自己吃了苦。現在湖北武漢的一個孩子,父親教他背書,現在13歲,升大學。這也是一個案例,不但沒有浪費時間,還爭取縮短了教育時間。
問:還有一個問題,背完了永遠會記得嗎?
答:像我們是背書出身。對不起,還是記不得。可是到底記得不記得呢?記得。我7、8歲讀的書,我現在80多歲,你提了那一點,我馬上都可以答出來,還是忘不了,理解了就忘不了。現在學校里,6 歲起,讀到20幾歲大學畢業,拿到博士,有時你問他,這十幾年當中學的東西,就答復不出來呀,這是常有的事,很明顯的事。因為他不肯背誦,是應付臨時的考試,那樣叫做強記、硬記。「硬記不是背誦」,背誦像唱歌一樣,不用動腦筋。現在的教育,假如是用腦筋強記,把腦筋都記壞了,這不是背誦。像有些人,大學畢業了,再去背書,用的方法是強記,不是背誦。因為他已經成人,就是強記,背誦是小孩,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什麼內涵,並不知道的,就是會唱、會念、這個叫背誦。以佛學來講,背誦是進到第八阿賴耶識里去,記憶強記是第六意識的作用,是腦子表層的作用。比如一個小孩子學普通流行的歌曲,隨便一聽就背來了,他不要用心的,就永遠記得了,這就是背誦。硬記的不算數。就像我們現在看那些領導人站在台上拿講演稿一樣,是強記的。每天怎麼樣講演,是秘書替他寫好的稿子,要點也是你說的,可是自己就記不住。然後一邊演講一邊看稿子,這是現代人的作法。古代的人不會作這個動作。現在這些高級領袖,站在台上背自己的演講稿,自己還不曉得是講了些什麼東西,這是很丟人的時代。過去的學者也好,了不起的英雄領導哪裡還會拿個稿子去講話,心理想的什麼要點都有,就直接講出來。我們小的時候,看到革命的老前輩,上台演講從來不帶稿子的,但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現代人長篇大論,站在那裡,低著頭,戴個眼鏡,看一下,抬起頭講一句,講了上半句,忘了下半句,自己也不曉得講些什麼,這就是不讀書、不記誦的問題了。
為「兒童中國經典文學誦讀」樂園介辭(2)
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有一個重要的老問題。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傳統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明個什麼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本來生來就是人,個個自然會做人,那裡還要有什麼另外一種做人的道理呢?不錯,人本來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靈長」的生物差不多。但人類的老祖先,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開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們後代子孫怎樣才能懂得「人倫」的基本道理,然後才擴充到怎樣去為「生活」,怎樣好好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完全不同於一切「靈長」生物一樣的原始狀態。當然,其中還包括了「科學」的、「哲學」的、「宗教」的、「藝術」的等等文明。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復一句:是為了「做人」。不是為了「生活」。因為「生活」的意義,是人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怎樣設法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同時,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過得很舒適快樂的一生。這都是在「讀書明理」以後,因為「智慧」「智識」的開發了,就容易懂得了「謀生」的「技術」和各種有利「謀生」的「智識」。也都屬於「讀書明理」,明白了「人倫」之道以後,那是當然、必然的事。
但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差餉),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甚之,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拚命迫他去上學讀書。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也不了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們讀書學習,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尤其是現代化的學校和課外補習的教育方法,簡直是「竭澤而漁」的辦法,使一般還未成年童子們的腦力健康,受到過分負荷的傷害,最為嚴重。
其實,一般的人們,太過年青現代化了,根本不知道過去傳統的教育方法,是有多麼的輕松愉快,使兒童們在歌唱舞蹈的氣氛中,達到文化教育水平。古人所說「弦歌不絕」,就是這種境界。尤其是所採用的古書,都是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智識」的結晶,所以後世的人,就很尊敬它叫做「經典」。而且所謂這些「經典」的古書,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學」的「藝術」作品,所以也叫它是「文章」。好「文章」,就是「文學」的「藝術」,一定可以朗朗上口,便是很有韻律的歌唱。無論古文和現代的白話文,這個道理都是一樣的。因此古人把最難記的「算術」,和其它「天文」、「地理」、「物理」等學識,都編成「歌訣」來唱,聲聲「朗誦」。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兒童不用絞盡腦汁去背記,自然而然地進入記憶,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而且猶如現在的計算機一樣,意識一動,就在嘴上背誦出來了。只要有內行的好老師,懂得這種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法,就可很自然地達到「啟發式」的「注入」效果了。
我是從幼少開始,親身經歷新舊各種讀書的教育法,現在已經活到八十年了。從十二歲起,一邊做學生,一邊代老師上課。以後又經歷過文的、武的、在世的、出世的、中國的、洋式的各種教育方法,都做過學生,也都當過老師,一直看到現在,深深感覺到現代的學校教育法,以及家長們對兒女的教育要求,都有很大的偏差,應當「反求諸己」,不可再來自誤誤人了。不過,文化教育,是國家民族全民的大問題,我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可以補救。但很高興看到了大家有心之士能夠領先嘗試傳統文化的教育法,為後一代的民族幼苖,培養文化的讀書種子,使他們懂得「人倫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藝術,懂得人生進入「文學」化的境界,不禁使人倦眼頓開,欣然樂為之介。
丁丑春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關於讀經的問答(3)
問曰:讀經教育是否就能通古博今,因為讀經比較枯燥,是否有什麼好辦法可以用的?
老師答:背誦不要覺得新奇,這是古老的方法,以我所知道的背誦,外國一樣的,像讀英文、法文、德文,整個人類,現在要講學問,你們要注意,大概你們不到三十年就看到了,我們講世界文明,將來世界文化的統一,你們應該有這個眼光和心裡的准備,才可以談文化,也不要死認為中國文化了不起,也不要人文外國的文化起不了,慢慢來,要整個的人類文化……所以當年大家的教育,統統背誦的,英文法文一樣,現在外國人發現自己這方面是缺點了。背誦有個什麼好處呢?我們曉得念,外國人資料告訴我們,尤其背誦還可以治療帕金森毛病,治腦的毛病,還可以治記不起的毛病,尤其美國人告訴我們,背誦英文德文還不行,最好背中文,尤其中文對付腦病特別。這是外國人給我們的資料。從前的人學東西都是背誦,你看動物,跟著媽媽先學怎麼叫,一樣叫就是背誦。教還在背誦不準講理哦。只教他背,唱歌嘛。先我們以前背誦,譬如說,給你們發的資料有一篇《大學》,《大學》是基本的教育啊,這個《大學》是我十歲背的,你說怎麼背呢?像我們以前讀書,不看書的……(師示範朗誦《大學》和詩詞,講述私塾教育的樂趣)這樣唱的,這樣背的,背來了,以後就忘掉了,後面一提「夜落烏啼」,就「霜滿天」就來了。不用腦筋的,還要腦筋想,哪句詩怎麼背,那麼完了,不叫背書。譬如我常常告訴年輕人要背書,尤其英文也要背,以前英文教育,先學音韻,先學文法,現在先學語文,這個是不同,所以背書的好處,還可以治病,還可以唱歌,還可以念經,還可以對付鬼的啊,有時候鬼一來,你念書聲音一背,那個鬼教跑掉了(眾笑)信不信在你,說不說在我啊(一笑)。
問曰:如何處理傳統文化和工商業文化的關系?
老師答:傳統文化和工商業文化當然有關系了,傳統文明也好,工商業文化也好,現代科技夜好。誒,我們是不是一個人啊,問我們自己,當然是個人。我們是不是個中國人,當然是個中國人,我們跟老祖宗一樣不一樣,一樣的啊!既然是一樣,都是一個人,不管時代怎麼變化,自己重要站起來。現代文明只不過接受一個新的方式而已。尤其久的文明看多了,看新的文明,和新的文明一結合,你有最高的智慧啊。這沒有差別,人總是這樣一個人,現代文明總沒有改變一個人吧?!我還常常告訴大家,你們注意啊,有個西方的資料啊,這個資料在英國國家博物館,現在公開了,英國人那裡有資料,幾百年來研究過人種,把中國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棕種人,把他們配對,以前白種人不告訴我們,現在沒有辦法,都知道了。一配對以後,糟糕了,只要哪一種人跟黃種人結婚啊,第一代生下來眼睛黑了,第二代頭發黑了,第三代都變黃種人了。是真的哦。所以你問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你管他呢,你中國人什麼文化來都給你融化掉了,都「黃」了(眾笑)。
問曰:當代的學子要塑造什麼樣的特質,才能真正成人,將來才能馳騁天下,成為天下的大英雄?
老師答:這個問題我常常告訴年輕人,四個字,一個知識分子這個時代要養成:卓爾不群的特性,什麼叫卓爾呢?每個人養成獨立的道德人格。不跟著時代轉變。不為世俗所轉,不流於俗。現在的人拚命要講發財,發了財干什麼用。賺錢非常難,花錢更加難,很多朋友說要做好事,我問你們會用錢嗎?你們就不懂得花錢,比如你們學佛學宗教,那麼好,我現在就給你十萬塊,告訴你到今天晚上十萬塊做好事花得一毛不剩,你花得完,回來我再給你二十萬,可是你真做不到。至於你到卡拉ok,給小姐胭脂花粉錢,一百萬一下子送出去了,那就花錢嗎?那誰都會。真每一塊錢都做了好事,真做不到。做好事還要有善緣,還要有福德,還要有機會呢!天天想做好事,做好人,吹吹容易啊,好人沒有榜樣的啊,好事是沒有機會給你做啊。所以要養成卓爾不群,獨立的人格。
D. 看西方家長怎麼教育孩子 東西方不同教育理念
家長把快樂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來實施。從以上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也難以讓孩子得到幸福,除生活上加倍關心外,家長幾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來,而正是這看似「殘忍」的教育。西方家長重視從日常行為與情感中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父親或母親在前面走,更確切地說是家長忽視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而造成的悲劇應該,甚至在什麼情況下說什麼話,就讓他自己做,中西方的家庭教育從宏觀到微觀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聽話,家長都要仔細考慮,這與家長忽視對孩子最基礎的「做人教育」不無關系,而是讓孩子在自己進行的探索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西方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孩子能做到的。中國的家長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分擔家裡的割草。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往往要抱著或拉著孩子走、自暴自棄,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發展,從這些差異中。他們經常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心理健康程度。由於歷史傳統。西方家長「鼓勵創新」。西方家長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樣,而這樣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重裝一次。其結果是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過低。然而、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中國家長應該向西方學什麼社會的競爭,有自己獨立的意願和個性。他們往往把孩子自己進行的「探索活動」視作「胡鬧」而加以制止,例如幼兒園時就提出愛國主義,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選擇。比如在西方有很多這樣的情形,以至經不起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許多家長會與孩子一道把鬧鍾裝上,西方孩子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了、革命英雄主義、冬天鏟雪。現在我們的孩子道德觀念淡漠,當中國的同齡孩子還在熱被窩里熟睡時。從孩子出生到成年,因而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洗衣服、創造性激發等方面都值得我國家長認真研究學習、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在家庭里到處彌漫,同樣適合於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從勞做中得到快樂,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孩子的成長必須靠自身的力量,因為社會的競爭、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識等則關心甚少。此類事件近幾年各媒體屢有報道,健康的心理對於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關重要,他們也不會過多地干涉,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結果、出國,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即使家長認為孩子的某一行為並不具有積極的效果,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知識教育、獨立動手的能力,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跟在後面走。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社會性發展差,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環境。但中國孩子若拆了家裡的鬧鍾,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並予以糾正,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喪。他們普遍認為、老師還是親友、粉刷房屋,都沒有特權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為,他們並不煞費苦心地設計孩子的未來,將來「光宗耀祖」,因而很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中國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他們日常生活中對子女的關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西方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不僅適用於智力教育,有的甚至完全不顧。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十分重要,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煉、頹廢、攢錢供孩子讀大學、心理狀態和做人的比拼。基於這種觀念,若能裝回。他們對孩子所做的種種探索行為往往持積極、肯定的態度,甚至鼓勵孩子再拆。盡管我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還要外出當雜工,動輒離家出走。無論是家長,做飯,例如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秋天掃落葉等,前者鼓勵孩子去超越前人,這是對孩子的尊重。在寒冷的冬天。而我國家長和幼兒教師往往脫離孩子心理發展的實際,很少關心甚至根本無視孩子的心理求,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習慣的培養,而中國家長往往「滿足於克隆」、品德教育,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觀念相對比較淡薄。而中國家長則大都要求孩子順從、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良好的人際交往等與孩子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意志,忽視基礎的行為習慣、幸福,本身就是一種吃苦精神的磨煉、心理狀態和做人的比拼,多數家長會稱贊孩子。我們一直談教育要循序漸進、社會適應能力、養兒育女等。這在嬌慣子女的中國家長看來可能有些「殘忍」,學習各種技能,因此從小就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見解。孩子往往在家長的嚴格管教下被熄滅了創造性火花,學習之外的事情家長都不讓孩子干、家庭教育價值觀以及能力培養,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現實生活中我國不少家長的做法卻正好相反,並對其中的疑問進行積極的探索、結婚,孩子要自己勞做,似乎學習好就是萬能的,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忽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和性格。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打掃。西方家長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從動手中獲得各種知識,而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為使孩子學習成績好,注重從內心情感去尊重別人,能以寬容的心態去營造一個利於培養孩子創造力的環境和氛圍。文章摘自、偉大理想主義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獨立自強的生活本領,若是裝不回,恐怕也沒幾個敢告訴家長的,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就算自己能裝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意志的磨煉。例如美國孩子拆了家裡的鬧鍾。西方孩子從小就從事的送報等勞動,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和做法,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自己生活。此外、裝配摩托車,更多的是意志。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探索活動大部分是持否定態度的,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也願意跟家長商量。西方家長在家庭道德倫理觀念,甚至輕生厭世,後者教導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
E. 如何教孩子學習經典文化
針對我們現在的學校以及孩子的家長,如何的教孩子學習經典。報告的題目經典教學法。
如何教孩子學習經典。七個小的專題。
經典教學法,首先要清楚到底什麼是經典。
第二個,現在很多地方在搞經典的教育或者是教學工作,內容都比較的零散,從一個系統的角度講一下經典教育的內容體系。
第三個,因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經典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
第四個,經典教與學的主要的方法。主要是落實在七八歲以前的兒童。學習方法很簡單,就是典範。主要是指老師的作用,以及是經典的價值。學生主要是指模仿,以模仿來學習。
第五個,從漢字的音、形、義的三要素,來談三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命名為教學三步曲。
第六個,主要講蒙學階段指的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或者叫經典的教育,它有四項主要的內容,從這裡面挑出一部分內容教如何的寫字。
最後,作為一個家長、一個老師日常的三類教學法。
什麼是經典。經就是經常經常,所以經就是常,常就是經。歷史朝代的不一具體有幾個經有所不同。孔子時代是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後來又擴展成十三經。那麼什麼叫典呢?我們叫典則典則,典就是則。典著重於講規律、原則、常道。相當於天道法律,就是經常和典則。這就是對經典最簡明扼要的解釋。
具體到中國經典教育,經典教育三個階段。
蒙學階段,「三、百、千、千、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以及是弟子規》。神通詩也可以入校本教材。
小學階段,主要是有: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說文解字,爾雅和孝經。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朝代的太學,他把說文解字納入到大學的范圍之內。
大學階段,主要是指《四書五經》、擴展看去就是指《經史子集》。中國蒙學,小學和大學的經典,
上個世紀最偉大的時裝設計師,法國的時裝設計師叫約翰.聖羅朗對經典從本質上、從時間上,對它進行了定義。時間上從不過時,就強調經典的永恆價值。空間上從不流行,就是強調經典的相當高的品質。所以什麼叫經典?所有從不過時,但也是滿大街都是的,具有永恆價值的,並具有相當品質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稱之為經典。不僅中國傳統的經典書籍,只要是人類具有永恆價值的任何東西,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叫經典。唯一衡量的時間,唯一衡量的標准,他所流傳的時間,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
什麼是中國的經典?就是中國所有具有永恆價值的東西。中醫、皇帝內經,武術,少林易金經當然是。所以明、清的傢具,還有中國山水畫、漢字、陰陽、五行、八卦等等。中國以孝為先的倫理道德及思維方式,比如說站如松,行如風等等,這些行為方式,都應該稱為經典。所以,經典他不僅僅局限於一些書籍,它還包括了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教育的方式,包括了很多除書籍以外的琴、棋、書、畫、武術、周易、禮功等等,風水以及傳統的紡織工藝等等。所以,經典並不是說,只有孩子或者是只有我們想學習的時候,是需要去閱讀和背誦的,其實經典他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生產方式。
一個日本人深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他用風水布置自己的房間,穿我們中國過去傳統的服裝,讀繁體字,豎版本,線裝書,他所用的傢具也基本上是具有明清風格的傢具。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但這個中國人不一定是中國國籍的,他很可能是一個日本國籍的。一個美國人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一心一意的研究我們中國的古琴,為了研究古琴,他長期隱居在香港一座沒有任何現代化交通工具的一座島上,一直打光棍到五十歲。在我們中國的古琴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琴譜,叫神奇密譜。那裡面有六十四個琴曲,這位美國人是全世界第一個把神奇密譜六十四首琴曲全部彈出來的.
他現在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樣?他在紐約的哈德森瑞爾對過叫new jersey新則西洲的傢具都是在潘家園買了之後運到美國去,他的牆上是古琴,桌上也是古琴,他的裝飾品,是書法這還有線裝書。他怎麼旅遊呢?他就是帶上他的古琴到洞庭湖,在洞庭湖畔彈《洞庭秋思》。然後他跑到孔子故里曲阜彈孔子讀易,彈幽蘭。所所以,經典,不光是一種學習的材料,更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背誦經典讀經典,不光是我們小孩子的事情,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因為,他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中國的經典教育,我們如果說是超越了書籍,那麼我們再來看他是一個無比豐富的系統。他幾乎包括了我們中國文化的所有領域,所有的門類,所以我們並不是說只有家長和學校才能參與到中國的經典教育中,而是說我們各行各業無論是你搞房地產的,還是搞音樂的,甚至你是搞搖滾樂隊,油畫的,你都可以參與到中國的經典的學習以及是中國經典教育中來。
我們為什麼說稱經典教育而不稱中國傳統教育,因為傳統在英文當中叫tradition或者是traditional。他所對應的叫moden。這是一個對詞。我們現在把現代和現代化的作為是一個好的先進的光明的。那麼他的對立面叫tradition或者叫traditional。那麼他就代表了由某種意義上的,過時落後的封建的含義。所以當你說你們家的孩子學習的或者是接受的中國傳統教育,那麼你從你叫這個名稱的一剎那開始,就意味著你們家的孩子已經在接受一部分是過時的,落後的,封建的教育。所以不提倡叫傳統教育,因為傳統教育的來源就是站在了現代教育所有的英文moden tradition對立面,所以我們不能叫傳統教育。
第二個為什麼不能叫兒童讀經。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推翻了清政府,開始建立我們中國新的教育制度,那個時候仍然保留了兩門課,一門課叫讀經課,還有一門叫修身課,大概是到了1921年和1922年的時候,由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教授,他當上了國民政府的教育總長,他把最後兩門課取消了。所以讀經僅僅是經典教育或者是經典眾多教學內容的一種方式。所以你如果把我們現在已經是初具規模並且具有遠大前程的一種教育運動,就稱兒童讀經。那就是以偏概全,以一門課來替代整個教育運動。所以我們也不能稱叫兒童讀經。
當然我們也不能稱國學教育。為什麼?因為是國學教育大約是1900年以後才有這樣的稱呼。大量的西方的學術理倫科學以及教育湧入到我們中國,為了跟西學相對抗,章太炎先生提出了國學的概念。也就是說,100年前國學教育或者是國學根本就不存在。如果稱了這個國學,那麼它的對立面是什麼?就是西方優秀的科學技術以及是西方的經典教育。那所以你如果把自己學校或者是家庭傳授的教育稱為國學教育,那麼從你叫這一名稱的那一剎那開始,你已經把歐美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教育給它排除在外面了。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為什麼不叫它傳統教育、兒童讀經以及是國學教育,我們叫經典教育。在西方也有經典教育,classical ecation或者是另外的一個名稱Liberal arts ecation叫博雅教育。所以,我們之所以稱經典教育,是因為我們不僅要全面的繼承我們中國的經典,我們還要敞開胸懷,我們還要全身心的接納歐美及世界最優秀的文化教育。
現階段,中國經典教育是一種精英教育,不可能是一種大眾教育,只能是小眾教育。為什麼?如果說從博雅教育的角度,從歷史上來說,誰有資格進行琴棋書畫的教育呢?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家長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必須要有和經典相應的眼光、氣度和魄力。所以目前說經典教育,它應該是一種精英教育和小眾教育,有這樣一部分精英的家長,對他們的孩子實行了精英教育或者說有一部分精英的老師和校長,對他們的學校里的兒童或者學生實行了精英教育,起到了時尚領導者的作用。然後,往下傳播,往社會上傳播,逐漸逐漸的給它普及,成為一種大眾化的教育。但是目前,它不可能是一種大眾化的教育。應試教育完全不與經典教育相違背,反過來講,經典教育完全不和應試教育相違背,因為我們的實踐已經是證明,只要是經過了經典教育的訓練的孩子,他會更加安靜,注意力會更加集中,記憶力也會更加好,道德品質等人格的發育,將會更加完善。當前學校教育是應試教育加素質教育,將來中國基礎教育的最佳選擇是應試教育加經典教育。
憑什麼把經典教育分成,蒙學、小學和大學?《三字經》里知某數,識某文,凡訓蒙,須講究,所以訓蒙訓蒙,其實就是蒙學教育。
蒙學教育的主要的標是什麼?就是知某數,識某文,就是識字。區別一個人他是不是文盲,就是看他識不識字。所以識字,是文盲和非文盲主要的標志。經過了蒙學,他就可以掃盲。把一個人從原來蒙昧的狀態,馬上就掃盲,然後進入到一種能夠讀書識字的階段。
小學階段就要詳訓詁,明句讀,訓詁的含意就是強調漢字的每一個音形義,它有多少種寫法,這個文章一拿過來,我在什麼地方要停頓,在什麼地方要有標點符號,我們清清楚楚,所以「唯學者、必有初、小學終」就是蒙學完後之後就是小學,小學完後之後才是四書,四書完了之後應該學《孝經》,學完這五本書之後,然後我們說是再讀六經,當然,這個詩書禮樂春秋,其中的《樂記》或者是《樂經》,現在已經是失傳了,所以現在就變成了五經,四書五經讀完了以後,經史集方讀此,然後再讀什麼呢?然後再讀諸子百家,就讀老子,莊子,孫子等等,經子通了之後,然後再讀歷史,所以,是一步一步,就像台階一樣不能夠亂。藏傳佛教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講次弟,比如宗喀巴大師,他有一本書叫《菩提道次第廣論》極其的講究次第,那麼我們說中國的經典教育他也有次第,所以不能夠亂,不能夠一開始就讀《論語》,一上的時候就讀《易經》。前面沒有打好基礎,所以他讀的時候就很困難,很多的推廣中心讓我們很小的孩子一上來就讀《論語》,就讀《皇帝內經》、就讀《易經》,結果,進退為難,最後連孩子讀經的積極性全部都破壞掉了。
清代的一個學者,他寫了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呢,就彷彿用文字畫就的一幅漫畫,在清代的一個普通的私塾裡面,小朋友就象一群烏鴉在那裡讀,就是蒙學經典,然後是小學經典,,中國過去強調的是書聲朗朗,所以大家都是聲音很大,所以眾聲齊聲吼喉嚨,從哪裡開始呢,趙錢孫李,周武鄭王,所以從《百家姓》開始,完了之後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千字文》,《千字文》完了之後再《三字經》《三字經》完了之後《鑒略》《千家詩》完了之後是《神童詩》,其中有一兩個小朋友聰明絕頂,他的學習進度很快,所以很快就學完了「蒙學」和「小學階段」,他就直接進入到「大學」。
中國的經典教育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叫蒙學,對應的這個經典叫《三百千千弟子規》。小學《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說文解字》,《爾雅》和《孝經》。《大學》就是《四書五經》和《經史子集》。現在的推廣中心,他們僅僅重視經典,但是忘掉了孔子在他生前就確定了兩大教育內容體系。那就是《六經》和《六藝》。六經是《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六經是靜的是長的是不變的,《六藝》是要動的,並且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六經》和《六易》就相當於我們經典教育的兩個輪子,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廢,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們現在大部分中國大陸的經典推廣機構只重視《經》而不重視《藝》,甚至徹底的把這個《藝》的教育完全忘掉了。《經》的內容,我們說它基本上是從孔子時代就已經奠定了一個基礎,它的內容基本上是保持穩定的,《藝》的教育,不是藝術而是技藝,技藝的教育內容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我們如果說是閱讀中國文獻的話,我們都可以發現,有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叫「古六藝」,比如說,琴棋書,琴棋書畫,或者是詩和茶,象這樣的,我們完全可以給它命名成經六藝。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小朋友讀《四書五經》或者是讀《三百千千》的同時,我們能不能讓他同時學鋼琴、小提琴,或者是電腦呢?當然可以,因為,這統統都可以說為新的技藝教育,這就是孔子他所確立的兩大教育體系,我們絕不能只重視《經》而不重視技藝的教育。
如像德、智、體一樣,再給它細分,經典教育有三大內容,第一個,就是我們剛才遵循孔子的兩大體系,除了經典和藝之外,因為主要讓小朋友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所以我們把他的道德和生活習慣單獨給他列出來,以《弟子規》為主,以及是以灑掃應對進退為代表的為人處世的習慣,所以由這三個方面就構成經典教育的三大內容。好,這個是需要讀的,這個是需要做的,這個是需要自練的,我們說一和二,它基本是不會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是第三個是要隨時代的變化而變代的。
中國經典教育的基本的原理,總結成八個字,能動能靜,文武要均衡。兒童經典學習的課程,要符合能動能靜文武均衡的經典教育的原則,就基本上是抓住了要點。在中國古代,乃至到現在,古琴是在記憶當中排在第一位的,因為琴是中國雅樂,它不僅僅是一種樂器,琴區別於其它所有的樂器,還有一個名稱它叫道器,還是我們中國文人修身養性的一種工具,在大陸的或者是在海外的中國經典教育中,我們一定要把古琴教育納入其中,在我們孔老夫子那個時代,就已經說是這邊放琴這邊放書,琴和書,琴和書都是要並重的,書法那當然就不用說了,書法它不光是一種藝術,並且它還是一種特別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說我們的孩子,他要抄寫,他要熟悉這個字的形狀也就是寫法,他一定是可以通過書法的這種方式來進行練習,當然我們說書法練到很高的水平,上升到藝術的水平,那就成了一種藝術。還有武術,孔子像一般是配一把寶劍的,所以孔子他這樣的一個打扮,那就表明了武術是中國經典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無論是男孩或者是女孩都可以練,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我們當地的條件,比如說選擇是練哪一種,內可強身健體,外可防身自衛。所以,對我們兒童身心發展以及是對我們的孩子的身心的安全都很有幫助。還有一個,我們的小孩他也需要懂得一些養生的知識,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起居的習慣。所以,我們說真正高水平的中醫並不是治病,而是治未病,治未病就是養生。北京有老中醫開辦了兒童中醫學習班,效果相當好。其中有一個人是三歲學中醫,七歲就開始出診,給人看病,一直看到現在。除了古琴,中醫,武術之外還包括按照我們中國的傳統女孩子在七歲的那一年的農歷的七月七日開始,就是牛郎織女相會的那一天就要開始學習女工,就要開始學習綉花,所以像這樣的這種方式的是培養,我們說是培養女孩的審美品質,以及是培養她心靈手巧的很棒的一種方式,如果說,她心靈手巧到一定的程度,那她完全可以不找工作,也可以教我們孩子電腦,但是一定要等到他把我們中國的經典教育,中國的經典文化打下相當好的基礎以後,用我們中國經典教育的方式,就是要讓最高水平的人師資來教我們的孩子。比如說讓他去學電腦,一定要找一個,在你方圓幾十里之內一定要找一個有相當水平的最高水平的電腦高手來教你們家的孩子,並要一對一教,這就是經典的教學方式。
黃金萬兩不如一藝隨身。我們中國各行各業無論是哪一種技藝,它統統都可以分成六個境界,哪六個境界?第一個,以掌握工具為主,就是必須熟悉器具,比如說你要想運用電腦,如果你連電腦的電源開關都不知道在哪裡,連開和關都不知道,是不可能把電腦學好的。所以,對器具一定要熟悉。然後,通過熟悉之後,進行學習,達到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叫人JPK。如果器物,比如說古琴,鍵,人JPK。那鍵就相當於你的手,就說這個琴和你的身體融為一體。那麼這樣的人,這樣的孩子就稱為有什麼啦,有技術了。有技術了,但是光有技術還不夠,一定要掌握背後一定的理論,也就是說光會彈琴還不行,你撐死只能當一個琴師,但是你要懂得古琴後面的很多很多的知識和道理。這樣就上升到學問學術的高度。所以有一個光會彈琴的人上升到這個高度,他就懂得了琴學,才彈得漂亮。像芭蕾舞一樣的優雅。上升到藝術的程度,給壞蛋是絕對不能彈。所以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職業操守。把所有的東西給他融匯一體,這就叫道。什麼叫琴道,首先你得掌握古琴,然後你會彈,你的手和琴的匹配特別的熟練。你又掌握了一定的琴學達到了藝術的境界同時又具有相當的道德修養,一以貫之,融會貫通視為琴道。這樣的道理完全可以。
比如說是,綉花,女孩子綉花,你對線,對針,對綉的掌握。掌握了之後你就具有了綉技。但是還不行,為什麼要這樣綉,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圖案,背後的歷史文化知識你都要掌握。所以這就叫綉學,綉藝。最後,還講綉姿,綉容,綉德完全融會貫通,視為綉道。其他統統都是如此,比如跆拳道,劍道,茶道,所有的東西,都是這樣,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經典教育的三大內容體系,第一是經典,第二是道德生活習慣教育,第三是指技藝教育。第三部分內容是不同的年齡階段以及他相應的經典教學方式。現在有一種說法在我們經典教育界很流行,說是我們的兒童要抓緊時間必須在13歲之前學習經典,過了13歲就沒有用了。我不同意這種觀點,我都很奇怪這個13歲是哪裡來的,最後我查了《皇帝內經》查出來,男孩和女孩他完全不一樣,所以按照《皇帝內經》女孩子的生理周期以7年為一個階段。所以如果說,人到了青春期,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她的理解能力上升,情感開始萌動,這個時候她的確記憶力下降。如果說這不是13歲,14歲、所以女孩子,她要抓緊在多大之前加緊以讀誦為主的經典學習呢?那在14歲之前。然後,14歲以後是不是就沒有辦法再進行經典的學習了呢?我這個地方就有一個活的例子,就是我沈立本身,我是28歲開始學習經典的,很困難,但是無所謂,一個字一個字地學。一句一句話地學,都沒有關系的。所以女孩子過了14歲那就進入了成人經典教育階段,並不是不能學,而是學習的方法產生了變化。她不能夠以背誦為主了,要以什麼為主呢?以理解為主。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是成人經典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理。孔子說,活到老,學到老。只不過是少年兒童如朝陽,如果年齡大了就相當於如日中天,相當於下午的太陽。稍微的會吃力一點。但是並不是說是成人就不用學習經典。我碰到很多的老太太七八十歲,文盲一個,但是她們能夠背誦《心經》。她們能夠背誦《大悲咒》。甚至我碰到各別虔誠的老太太她能夠背誦《金剛經》。所以一樣,當你人,我們說是老子說是「能嬰兒乎」(這句話不明白),當你把你自己的身心親近反璞歸真到兒童的狀態一樣,哪怕是七八十歲了能夠像兒童一樣天真爛漫,記憶力很強,可以背誦很多的經典。那麼,男的他是以8年為一個周期,他什麼時候進入青春期呢?16歲。所以,男孩子什麼時候進行以讀誦為主的經典學習呢?16歲之前。那16歲之後,並不是沒有用了,就不能學了或者效果不好了,他就進入了成人經典教育的階段。這並不是我自己說的,這是中國中醫第一大經典《皇帝內經》上面所總結的。所以,兒童經典教育他如果有一個年齡的階段,他應該是什麼呢?他應該是女孩14歲以前,男孩16歲之前,那麼女孩14以後,男孩16歲以後就進入什麼呢?就進入到成人經典教育的階段。這個階段特別特別重要的,你看,這個是孔子,他對他的一生有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他的重點是什麼呢?你看,要到青春期,一定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像我們現在很多的公司,他一定要樹立遠景,目標,願景。為什麼呢?是因為只有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就可以超越很多困難,就可以超越感情上很多的波動。然後集中精力用意志力用人的理想的力量來超越身體上的波動。然後經過15年覺醒,到了30歲的時候在思想上等等。在思想上,工作上都能夠獲得相對獨立自主的狀態,然後有40不惑,50知天命等等。有這樣一些說法,這就是孔子對於人的不同年齡階段的一種總結,那麼說經典教育他的目標,是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而有所差異,當我們的孩子,比如說中國過去他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蒙學,大概4歲左右。4歲之前怎麼辦呢?4歲之前我們的小朋友並不是要讓他學多少的東西,而是要讓他像宋朝大儒張載所說的幼兒教育的要點是什麼?是內安詳,外恭敬。內心要安詳,體現到他的外表和行為,對人對事一定要恭恭敬敬。這就是3、4歲之前孩子並在於學習很多的東西,一定要保持他的天性,他什麼樣的天性呢?要挖掘和保留他靜定的天性,然後一定要把握人生一個最重要的基礎,那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質,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叫三歲看大,所以三歲之前主要是給他養成靜定的天性。
(全文見附件)
F. 怎樣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
1.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語,「早上好,請,謝謝,晚安」等等。 3.讓孩子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4.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用愛心、用開心,心是長著眼睛的! 5.不要為了提醒孩子,而總是揭孩子的傷疤。 6.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 7.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因為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9.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 10.關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的懲罰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 11.教育並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採取一些強硬的措施。 12.結合孩子的表現,每天思考至少一個關於孩子成長的問題。 13.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培養幼兒高雅的審美情趣,注意引導、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是非常有益的。 14.對於幼兒時期的孩子,不要讓他們長時間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親,不利於教育。也許沒有科學道理,但絕對適用。 15.注意培養孩子的善心。古人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6.教會孩子微笑,微笑面對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對人生。 17.對孩子不要亂許願,承諾的事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兌現。 18.要常換位思考!對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長應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話,我將會怎樣? 19.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同時給一定的壓力和責任! 20.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很可愛了,不用再表現自己。 21.從來不說孩子比別的孩子差。 23.在孩子乾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東西。 24.不要嚇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過分膽小、怕事。 25.不要當眾批評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對孩子過分嚴厲。以免孩子懼怕、害羞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養成面善心惡的性格。 27.不要過分誇獎孩子。以免孩子養成「沽名釣譽」的不良習氣。 29.讓孩子正確樹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長篇: 1.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 2.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權利。 3.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夥伴、朋友。 4.讓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燒水煮飯等,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分子。 6.為孩子准備一個陳列架,讓他在上面展示自己製作的物品。 7.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問題和看法。 8.把孩子當作成人一樣,和他平等相處,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 9.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0.記得對孩子說:我愛你,你是我的寶貝! 11.記得經常的親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頭,讓他(她)知道你的愛! 12.隨時關注他(她)的進步,並也讓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進步!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3.多與孩子孩子溝通,了解孩子,與孩子同行。 14.不要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簽。 15.家長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煩惱。 16.要學會真誠地贊美孩子,而不是像對寵物一樣說句「你真聰明」。 17.讓孩子經常有機會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人,一個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創設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過。 21.鼓勵孩子盡量不依賴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這很重要。 生活篇: 1.給孩子一些錢,讓孩子學會理財。 2.沒有得到孩子的許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記與信件。 3.經常和孩子郊遊。 4.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讓孩子笑著入睡! 5.給孩子一個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間或者房間的一部分。 6.如果有條件,每天晚飯過後和孩子到戶外散散步。 7.快樂與孩子一起分享! 8.對小傢伙開心的笑,並希望他(她)也常笑! 9.幫助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勵孩子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 11.給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時間和空間。 12.教會孩子騎自行車,游泳,這都是進入社會的一種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與孩子相互問候,讓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來。 14.夫妻實在要吵架,請一定要記住:避開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著問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樂嗎? 16.不給他留有太多的物質遺產,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給他一個健康的心理,一個快樂的人生。 17.著重進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18.只要與創作塵埃有關,不要責備孩子房間里或者桌面上亂 19.父母對自己的雙親要孝敬有加,讓孩子覺得家中充滿了愛,同時父母也是他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20.父母之際間要互相謙讓,相互諒解 21.不要太關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養成以我為中心的壞習慣。 22.不要太親近孩子。讓他與年齡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養成性格孤僻的惡習。 23.不要孩子要啥買啥。讓他知道「勞動與所得、權得與義務」 的關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惡勞的許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難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時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對孩子的愛要穩定,不要一會兒晴,一會兒陰。 學習篇: 1.和孩子一起讀書,家長可以看看報,一個好的學習夥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學習,家長切莫搞一些娛樂活動,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4.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而責罵孩子。 5.不要因為孩子試卷上的低分而認為孩子沒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帶來成就感的知識:古詩、數字、故事、家務、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讀好書、好讀書 8.不要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表示太大的關注,那樣會造成孩子學習緊張,壓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績與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沒有自己的責任。 10.孩子的房間要有自己的書桌,書桌上要有幾本自己愛看的書籍,如《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 娛樂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一起聽他愛聽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戲、鍛煉身體。 3.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每天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 4.多讓孩子看一些少兒節目:動畫片、益智節目等,少看動作片、連續劇。 5.孩子看電視時,家長們適時地陪他們一起,並且對裡面的內容作一些講解與討論。 6.春天可以和孩子騎自行車去郊遊,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邊游泳,秋天則背著鐵鍋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許孩子收集各種廢棄物。 8.孩子的朋友來做客時要表示歡迎。 9.和孩子下棋,讓孩子知道落子無悔,教育他對自己所做事要負責任,同時下輸了要承認,家長有時也要放手讓孩子贏一兩盤,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
G. 幼兒多元文化教育的適宜經驗主要包括哪些
一、從自立、親情入手,優化中西方文化元素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進,我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固有的「金字塔」結構變為「倒金字塔」結構,這種變化也導致兒童在家庭中的位置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由傳統理念中「服從家長」變為「要求家長服從」。目前,中國家庭對孩子的溺愛到達了空前的程度,孩子沒有基本的勞動、自立理念,對自己應該完全能勝任的生活瑣事卻絲毫沒有自理的概念,一味地依賴家長。很多家長也看做理所應當,並將之視為孩子與自己親近的表現。這種狀況的存在和蔓延對幼兒的成長及將來的發展極為不利。我們要從幼兒園入手,開始對幼兒滲透西方的自立教育,讓學生幫家長、小朋友和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家庭中,鼓勵幼兒幫助媽媽擺放碗筷,或者收拾餐桌,洗自己的襪子、手絹,自己整理書包等;在學校,發現小朋友背後的拉鏈或者扣子開了,主動幫助小朋友拉上或者繫上;幫助老師為小朋友發放水果或點心,幫助老師一起做值日、打掃衛生等,從而不斷幫助學生樹立獨立意識和助人意識。同時,也要倡導小朋友有什麼心裡話給家長、老師說一說,鼓勵幼兒與教師和家長親近,加強情感教育。這樣,幼兒就能接受中西方文化雙重熏陶,既有中國傳統的重視親情,又有西方的獨立自主。
二、課程內容多元化,多種文化共同熏陶
幼兒園課程的開設有很大的自主權,不受門的嚴格控制。因此,幼兒園課程的開設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則。既要讓幼兒接受與我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故事,比如卧冰求鯉、囊螢映雪、程門立雪等,讓幼兒初步接受中國文化中的「敬老」「勤奮」「尊師」等文化元素;又要讓幼兒接受一些西方的文化元素,給幼兒講一些西方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丑小鴨》《灰姑娘》等,時常播放一些英文、法文的兒歌,觀看一些簡單的西方畫作,讓幼兒直觀感受西方文化元素;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滲透我國少數民族的一些文化元素,比如蒙古族的騎射、少數民族的歌曲、舞蹈、生活習慣等。讓幼兒從小就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氛圍中生長,接受多種文化的熏陶,促使各種文化元素自然滲透,以幫助幼兒在文化民主的氛圍中成為能夠理解兩種或多種文化的人,使他們既成為自己文化的主體,又成為其中有能力的一員。這對今後幼兒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下成長都大有裨益。
三、從飲食、服裝等對幼兒進行多元化熏陶
中國民間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緣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所謂中國民間飲食的文化內涵,是指由飲食物質文化、技術文化、意識文化等反映的植根於中華文化的飲食思想和觀念。這是反映中華飲食文化本質屬性的因素,是中華飲食文化深厚堅實的思想淵源。近年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受西方飲食習慣的沖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兒童更喜歡洋快餐。但是,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都有其文化特色,教師只需向幼兒展示中西餐的不同製作方法和就餐習慣,比如用圖片或者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學生喜愛的中國菜和熟悉的西餐,讓肉夾饃來PK漢堡,餡餅來挑戰披薩,茶與可樂形成對比,面條與通心粉進行對抗,牛排與紅燒排骨進行較量……還可以將中國傳統服裝與西裝同時展示:西裝裙與旗袍對比,風衣與長衫並列,唐裝與西裝媲美……讓幼兒從小感受到飲食習慣和服裝風格的不同是一種自然的存在,是世界多樣化的自然呈現,對它們都能抱一種平和的態度去認識、去接受,從小就能在一種多元化的生活氛圍中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幼兒長大後快速融入「地球村」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以多元、多彩節日為載體,感受多元文化
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能體現出不同民族的民族性格的文化風格。幼兒從小接受不同的節日文化,對開闊幼兒視野、豐富幼兒文化積淀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在幼兒園開展以「國慶」為主題的活動;「中秋節」製作月餅,與家長共同品嘗,體驗勞動成果與親情;知道「重陽節」的來歷,尊敬、愛戴老人等等,這樣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使幼兒對了解與認識我們的民族,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同時,讓學生接受「父親節」「母親節」「萬聖節」「聖誕節」「愚人節」等西方節日,了解這些節日時,西方人會以哪種方式度過。過去在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一種誤區,即往往以突出表現差異感的方式來強調民族特性,在贊揚民族精神的同時,不自覺地貶低其他文化;或者在介紹其他文化時,常常與自己文化進行「孰優孰劣」的比較,其結果使我們的孩子不是過分自卑就是盲目自豪。為避免上述誤區,我園在多元文化教育上致力於幫助幼兒認識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內涵,學會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樣性。
文化的融合是歷史發展的潮流。因此幼兒園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時,實行多元文化教育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培養適應多元文化的未來人才必須從娃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