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老師應該怎麼做
閱讀是學生最普遍、最持久的學習方式,一個人要是學會學習,並且能夠終身學習,首要的基本條件就是要學會閱讀。並且,閱讀不僅可以拓展知識面,學到更多的知識,還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那麼老師應該怎麼做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看。
總之,以上就是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老師應該做的一些做法。
❷ 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十一學校這樣做
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也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所有小學語文教師無法迴避且要正視的一個問題。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靠閱讀教學來完成的。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
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給學生一些讀書的方法,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知道,課改新理念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教師的指導得法,學生的運用得當,能讓學生切實的打好閱讀基本功,培養自主意識,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教師指導學生讀書,必須有目的、有要求、有層次。例如:第一個層次是初讀,要求學生讀准字音,掃除讀音障礙,邊讀邊想,圈畫生字,標記疑問處,閱讀的目的要求明確了,學生便在讀的過程中仔細認字,積極思考。第二層次的讀是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先由學生提出問題或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採用多種讀書方式,如誦讀、輕聲讀、默讀、賽讀等進行充分的讀書,自主的思考。討論問題時,在關鍵地方教師要注意點撥引導,讓學生把教師想講的話說出來,從而培養學生「自瀆、自悟、自明」的能力,也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第三個層次的讀是要求學生寄情於讀,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閱讀方法、策略進行閱讀,如《草原》、《月光曲》等,可用「一邊閱讀一邊想像」的方法,《狼牙山五壯士》等可用「讀時按自己的想像加動作」的方法,學生都喜歡這樣的閱讀,讀得有滋有味,配以動作表演時,也有板有眼。因此,學生在愉悅的閱讀中,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從而快快樂樂的學語文。第四層次的讀,是指導個性化的閱讀。這個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讀讀、說說、評評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學生的身心放鬆了,思維激活了,閱讀自主了,個性也就發展了。
二、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提問,應該是建立在教師對教材的深入鑽研的基礎上。提問不僅僅是要有啟發性,而且還應該有助於實現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具體目標,要緊扣課文的內容和中心去設疑問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我在教《竊讀記》一課時,很多學生對「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中竊讀的滋味」這句話不是很理解,只是滿足於知道這個結果,而不去探究產生這個結果的原因。針對這個問題,我提問:竊讀,作者快樂什麼?而又懼怕什麼?再讓學生認真的讀課文,找出答案。從課文中使學生知道了,原來當時作者家窮,她渴望讀書,而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但所謂「竊」,也無非是只讀不買。作者在閱讀中感受著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又害怕店員或老闆發現受到訓斥和驅趕。這種書中世界的吸引與沉迷,書外世界的擔憂與緊張,使快樂與懼怕交織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種復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學生對竊讀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為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我不僅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還鼓勵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學生提出了問題,一般的都由學生自己討論解答,對於那些較難費思索的,我就結合講解引導學生去理解,去解答。例如,我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首先我讓學生質疑,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其中有一個學生問:老師,《圓明園的毀滅》題目是「毀滅」,可是,咋寫那麼多的輝煌啊?我一聽很高興,這孩子動腦子了,也提到了本篇課文的重點,我馬上表揚了孩子一番。對於這個問題,我告訴孩子們,現在我先不回答你們,等課文上完了,我們看能否找到答案。於是,孩子們帶著這個問題,特別認真的去讀書,尤其是寫圓明園輝煌的那一段:圓明園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我讓孩子們反復地認真地讀,讀後我問: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這一段?你們讀後有什麼感受?孩子們都高興地回答:自豪、驕傲、高興等用這樣的語氣讀。當講到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槍東西時,我問:這些侵略者們是怎樣槍奪圓明園的珠寶的呢?由於課前我們查找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資料,我就讓孩子讀一讀當時的情況:他們有的把金銀珠寶往口袋裡裝,有的掛在脖子里,有的身上腰上纏的也是……當又讀到侵略者把不能帶走的就任意破壞:他們把帶不走的景泰藍瓷瓶打碎,把紅木傢具用斧頭砍……最後為了消滅他們的罪證,又一把火把圓明園燒掉……孩子們聽著聽著就憤怒了,有的孩子氣的咬著牙,有的摩拳擦掌……我看時候已到,又讓兩組對讀:一組讀輝煌的一段,一組讀(老師做的課件): 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 ,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孩子們的讀,你能明顯的聽出來讀輝煌的一組撤高氣揚,讀沒有的那一組語氣低沉難受……我問第二組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他們說:這么好的建築被毀掉了,多可惜呀,侵略者太可恨了,太令人痛心了,他們欺人太甚了……現在可以回答你們提的問題了吧: 題目是「毀滅」,可是,咋寫這么多的輝煌啊?誰能回答呀?他們紛紛說:這么美的東西被毀掉了,多可惜呀,真是一個悲劇,我們更恨侵略者了,同時也告訴我們勿望國恥,落後就要愛挨打等。緊接著我又追問:圓明園的大火早已滅了,可是我們思考的腳步不能停止,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為什麼會被幾千個強盜殺到京城?圓明園燒掉的究竟是什麼?毀滅的究竟是什麼?永遠也滅不了的又是什麼?給孩子們留下了這么多的為什麼,讓他們去思考吧.也給他們留下了思維的空間。通過老師提出問題,和學生自己質疑、解疑,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教師如果能在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引導他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得出結論,自己概括出來,就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不斷高漲,而且克服困難越多,學習效果也就越好,思維的積極性就越高。
三.拓寬學生閱讀的范圍,提高學生的文化積淀。
讀文學作品,不僅是為了弄懂詞句的含義和文法的規律,更要緊的是培養起人類幾千年代代相傳的美好心靈的呼喚,靠感情對感情的激發,靠智慧對智慧的啟迪,然而這決不是靠課文分析所能替代的。因此,新大綱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做了定時定量的要求。我們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要求。我們從課文涉及的作品出發,結合當代文壇優秀文學作品評選情況,從以下幾方面向學生推薦書目:一是把語文課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的作品作為重點推薦對象,讓學生讀與課文有關的作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二是結合時代特點,從當代文壇評選出的優秀作品中推薦,這樣可以接近生活。如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以及每年一度的高考優秀作品。把這兩方面選出來的作品編成書目印發給學生,學生讀起書來就不會盲目被動了。第三,我們還向學生推薦借閱一些報刊雜志,容量適中,內容豐富,又與教材保持同步,我們常常安排學生在閱覽課上或業余時間選讀,讓他們通過閱讀、思考、觀察,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真善美醜,教人去惡從善、辨偽識真。從而一個人的品質、素質、內涵都得到提升。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拓寬學生閱讀的范圍,提高學生的文化積淀。只有這樣,才能有希望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之目的。
❸ 如何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如何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那什麼是「語文素養」呢?按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的說法,「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哪裡來》)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也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學科素養加上「核心」後,除了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之外,還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趙福樓《談談語文核心素養》)由此,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那麼,作為一名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實踐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學習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課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然而,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不足國家標準的20%。為了幫助孩子們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動物小說》《夏洛的網》《綠山牆的安妮》《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等數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對象。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自由背誦一首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學生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幾年下來,孩子們經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涉及歷代詩詞歌賦文等多種形式。《詩經》中的重要篇目如《關雎》《相鼠》《碩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餘篇,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狼三則》《愚公移山》《陋室銘》《出師表》《愛蓮說》《誡子書》等也出現部分同學的背誦篇目里。徐榮婷等同學主要背誦的是宋詞,如《念奴嬌》《雨霖鈴》《聲聲慢》《鵲橋仙》《水調歌頭》等數十首。廖尉翰同學背誦的主要是《增廣賢文》章節。何俊毅同學背完了一本《毛澤東詩詞》。現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餘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課堂閱讀和課外經典詩文的積累教學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還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潤物細無聲」中幫助孩子們解決了積累優秀詞句少,書寫、語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實實在在地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識修養、人格修養。
三、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小學習作教學准確定性,為習作教學的改革鋪平了道路。寫作既是課程標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語文素養蘊含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的重要的呈現載體。在廣泛閱讀和積累的而基礎上,學生們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文學底蘊。那麼,如何讓孩子們能夠將厚積的文學、知識內涵薄發而為優秀的習作呢?
1、撰寫、交流讀書筆記,提高寫作水平。結合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實際情況,要求每個孩子每讀完一本書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讀書筆記,經過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後,在班上進行讀書筆記交流活動。因為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借閱和漂書的方式得到書籍的,所以往往一本書同時有幾個閱讀者,不同的讀者寫出的讀書筆記又各不相同,這樣的交流活動對幫助孩子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幾年下來,孩子們先後共完成了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2、利用媒體資源,激發創作熱情。每次習作,選擇部分同學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對孩子的習作加以潤飾,然後鼓勵他們向學校廣播站、校報甚至其他媒體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或者上傳到自己的空間。我也同時將這些好的作品上傳到家長QQ群和互聯網上(我在新浪網和中小學教育資源網上申請的博客yshtxy)進行交流展示。孩子們很重視這樣的機會,他們往往會把這樣的機會視著一種榮譽而對老師充滿親近之情。這樣的舉措使孩子們寫作的興趣會更加濃厚,會願意主動去寫更棒的作品。這樣,學生的寫作慾望被充分激發,會讓創作成為自發的行為。
經過數年的堅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級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明顯的進步,課外閱讀和積累方面也明顯超出同齡的孩子,部分同學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詩;作文思路清晰,文筆流暢,旁徵博引。語文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活動,為孩子們在文學積淀、文章修養和文風、情趣風格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❹ 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1
堅持課內外相結合的閱讀原則
在這一方面,我十分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擷取書中重要的語句在上面勾畫勾畫、有疑問的地方在上面用波浪線標注、遇到陌生的字圈住並及時查字典就地「消化」、優美的句段留心摘抄在讀書筆記本上以便在寫作文時靈活及時地運用、走進文本想像作者的內心世界、和作者交流自己的讀書故事……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於是,我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要找來筆和筆記本,在上面認真地做以記錄,寫出閱讀後的感悟,即就是讀後感,可以是三言兩語,也可以是一個片段,「學而不思則罔」,要邊讀邊想,讀有所思,思有所得。
2、跟近時代發展,選擇優秀的課外讀物
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閱讀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假期里,我盡知所言,一再提倡學生與時俱進,不光閱讀老師推薦的優秀讀物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家在父母的指導下留心收聽收看新聞節目,鼓勵學生爭取所能,通過父母互聯網微信文本材料的閱讀,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動態,了解社會發展現狀。
3
盡力為學生創設和營造課外閱讀氛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強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然而,事與願違。
當下,互聯網的沖擊,學生的眼睛駐足最多的莫過於QQ、微信、微博,彷彿人人可以做足不出戶便能知行合一的最高載體,對於小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卻並非易事。
所以,教師要想一切方法,盡一切力量,為學生提供場面發力的閱讀環境,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我結合班級文化建設,教室里置放了圖書櫃,學生也積極響應,自發建立起書報角,語文老師可開設有一定存在價值的課外閱讀展示牆。大力倡導班級學生「奉獻在班級,閱讀不放棄」的主題思想,督促和動員學生為班級書報角捐贈書籍和報紙,並讓學生在書里附上自己製作精美的書簽,在報紙上簽上自己思考後的一句美言佳句,每學期結束時學生可以拿回各自捐贈的書報,開學又捐出另外從各處收集來的書報,讓這些書報在學生中流動傳閱,互動交流,取得收獲。
4
找尋和推薦學生喜歡的課外讀物
用書香浸潤學生心田,讓閱讀促進學生成長。我認為,如果我們說課內閱讀是國宴,那麼課外閱讀就是地方美食。
蘇霍姆林斯基還說「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重要的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應從孩子的需求出發。」
有人曾經統計,一個人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占總知識的70%,有選擇的課外閱讀對學生來說是最好的「補課」,它對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學生由閱讀一本書到閱讀四五本書,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成倍增加,閱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相應提升。這些從根本上彌補了學生沒有閱讀時間、缺乏閱讀資源的缺憾,為學生的課外空間打開了閱讀世界。
書猶葯也,善讀可以醫愚。讀書還可美容,有人曾這樣問清華大學附小校長竇桂梅:「你怎麼總是如此精神?」竇桂梅驕傲地介紹起自己的美容經驗就是讀書,著名作家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讀書是一場而漫長的「造心」工程,讀書是一個人最好的修煉方式,它是通過影響心靈而讓生命的存在變得豐富而深刻。可見,閱讀就是如一塘池水有了流通而變得有激情有活力,沒有閱讀的人生是不幸的,沒有閱讀的時間是可悲的。閱讀不要急功近利,靜待花開。
西方有些教育家甚至把閱讀的重要性放在學校教育之上。閱讀是教育的重要基石,閱讀是積累漸進的技能,閱讀是有魅力的,閱讀是有收益的。所以,我們要努力讓閱讀和吃飯一樣每天離不了,成為一種習慣延續下去、傳承下來。
❺ 提高孩子文學素養的方式有哪些呢
引言:家長都希望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那麼一定要找到好的方式。
❻ 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技巧
縱觀中、高考形勢,不論初中還是高中語文試卷,其試卷中閱讀分值占總卷面近一半,因而,閱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尤其重要。歷年來,大部分語文老師已十分重視閱讀教學,但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很艱難,這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難點,語文老師也費盡了心思。老師們都認識到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也都做出了很多閱讀教學的探索,獲得的經驗也豐富多彩,本人根據自己平時閱讀教學課的經歷,認為要想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營造閱讀氛圍,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基礎,是一切動力的源泉。有了興趣,中學生平時的閱讀激情就能被調動起來,閱讀過程中就更加投入,精力會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活躍而嚴謹,閱讀效果就會更加明顯。因此,激發中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我們語文老師的第一任務。
1.從聽說開始,培養閱讀興趣
對於一個有經驗的語文教師而言:一個學生如果能講善辯,那麼他的語言組織就很好,思維能力也強,邏輯也很嚴密,其閱讀能力也較一般學生高。所以在平時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對中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如在課堂上,教師先設置一些問題,然後朗讀一些文章,讓學生注意傾聽、思考,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甚至提出自己獨特的建議或意見,要求學生敘述時,注意思路清晰、觀點明確、邏輯性強、語言流暢、思維敏捷、組織嚴密、口齒清楚、語言清晰。
2.讓學生閱讀中外古今名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為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平時的閱讀訓練課上,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古今名著,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設置閱讀問題情境,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一定時間的指導,學生閱讀興趣提高了,視野開闊了,思維活躍了,閱讀能力提高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認為,學生只有堅持不懈地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特別是文學名著,才能增加中學生的文化素養。老師要引導中學生平時閱讀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閱讀篇目,對閱讀量需求大的學生,還可以推薦指定書目,特別是近幾年中高考試卷中出現的'精美文章也可以多讓中學生閱讀。()當然,即使這樣,也不可能滿足廣大中學生的海量閱讀需求,因此,老師引導學生只要思想內容健康的書籍都可以閱讀。不過老師在引導學生積累的過程中,要重視經典文學名著的閱讀。
二、重視閱讀積累
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寒".所以在平時的閱讀指導過程中,就要告誡學生,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斷地積淀古今中外的文學營養。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一些語句優美,內涵豐富、沁人心脾且給人以啟迪和享受的語句、片斷,老師要引導學生摘抄積累,並加以仿照。通過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生的閱讀能力肯定會大有長進。當然,除了以上做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平時在閱讀過程中多記些讀書筆記,做些剪報貼報,閱讀心得交流。
三、針對中高考命題,重點閱讀幾類文體
1.記敘文閱讀
記敘文閱讀應該是語文中高考閱讀的必考文體,所以老師平時應該重點關注記敘文閱讀訓練。
具體可以採用以下方法和步驟:
(1)初步閱讀短文,了解短文記敘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再讀短文,抓住短文的主題思想。
(3)運用所學記敘文各種題型的答題方法、格式、技巧進行答題。
(4)學生合作探究,討論答題。
(5)老師點撥指導。
(6)老師歸納評價。
2.散文閱讀
散文閱讀也是初中語文中高考常考的文體之一。散文有兩類,一類是敘事散文,一類是抒情散文。敘事散文的閱讀答題方法、格式、技巧與記敘文閱讀大致一樣,這里不做過多描述,下面重點談談抒情散文的閱讀方法、答題格式、技巧。
具體可以採用以下方法和步驟:
(1)初步閱讀短文,了解散文的主要內容。
(2)再讀短文,抓住散文抒發的主要情感。看看是直抒胸臆,還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的文章主題情感好把握,托物言志的文章就要好好把握了。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這類文體時,一定要幫助學生找到所描寫的物與表達的隱含對象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出共同點。如《白楊禮贊》,白楊的堅忍不拔、生命力頑強不屈,與困難斗爭的精神與北方抗日軍民的精神特點一致。所以這篇文章贊美的是抗日軍民,而不是白楊。
(3)散文閱讀答題方式和技巧要抓住"形散而神不散",圍繞所言的"志"來答題。
(4)學生合作探究,討論答題。
(5)老師點撥指導。
(6)老師歸納評價。
3.議論文閱讀
議論文閱讀也是近幾年短文閱讀常考的文體之一。在指導議論文閱讀前,讓學生了解議論文這種文體特點,首先抓住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讓學生學會怎麼找論點、論據,知道論證的幾種方法,對語句的欣賞圍繞主要論點和幾種論證方法。
閱讀教學任重而道遠,這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經驗,以求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素質教育下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❼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為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怎樣依託教材來提高我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呢?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接觸課文多讀;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作家的意圖和情感,體會出作家在靜默狀態下的心性語言;有耐心的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感悟語言的內涵和魅力;正確處理語文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關系要關注語言的發展,要始終把訓練學生語言個性化的風格作為永遠的追求。總之,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辛勤耕耘,絕不是依賴老師的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斷積累與實際中,去體會和領悟的。
關鍵詞:
語文素養 感知 領悟 積淀 創新 風格
現行語文教材新課標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依照教育方針頒布的具有綱領性的文件,明確規定了小學語文教材的性質、目標、任務、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閱讀教學這一重要內容,我認為是更加重視了閱讀,再沒有在段落大意和各個句子的深究上反復折騰。那麼作為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怎樣依託教材來提高我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和訓練。
1、感知是閱讀教學的前提,是語文素養提高的基礎。
讓小學生接觸課文多讀,在讀中畫出生字,註上拼音和優美的句子。低年級語文老師可以領讀、示範讀,然後讓學生自己讀,培養語感;也可以稍縮短讀的時間,並指導他們學會粗讀和細讀。如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稱贊》課文,我先讓同學們粗讀,以便理解整篇課文內容,接著細讀感知重點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是小刺蝟對小獾說的話。我要求學生讀得抑揚頓挫,這樣對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並讓他們到台上表演感知小刺蝟的「真誠」。
2、領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是語文素養提高的鑰匙。
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如何讓我們的小學生理解作家的意圖和情感,體會出作家在靜默狀態下的心性語言,我認為是閱讀教學的關鍵,也是語文素養提高的鑰匙。語文教師要擔負起這個重任,首先要教會學生做人,不斷去喚醒他們心底的善良和感恩,關懷和愛,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並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領悟自我感受難忘的句子。還是小刺蝟對小獾說的那句話,「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怎麼樣讓二年級的小學生領悟這個句子的內涵呢?我認為:那就是要激發小學生的生活情感和想像能力,而恰恰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學生生活積累極度貧乏和無知,於是我採用了打比方的教學方法誘導小學生想像:假如你在做一道數學題有點困難的情況下,而其他同學都做完了,當你看到空盪盪的教室只剩你一人的時候,你什麼心情呢?是慌亂還是焦躁,我估計可能要哭了,而就在此時突然有一位同學從教室外面進來走到你的身邊,對你悄悄的而又小聲的說:「你的作業做的真認真,相信你能夠自己動腦筋把剩下的題做完做好的!」好的,那麼我們再來設身處地的理解小獾的做木工的技術是個什麼樣呢?粗糙但很認真,抓住「粗糙」和「認真」,讓小學生去體會和感悟,說明小刺蝟是真誠的在鼓勵小獾,強調生活的真實情感,讓他們也去學會發現這些平凡生活的細小情感和心理波瀾。
3、積淀是閱讀教學的貯存,是語文素養提高的平台。
學習語文不能急噪,更不能浮躁,我們要有耐心的引導小學生積累語言,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感悟語言的內涵和魅力。應該說感知語言是記憶語言,是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領悟語言是把課文的語言摘進自己的內心裡去,內化到自己的情感區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而積淀語言才是我們用自己的語言和作者對話的平台,它可以厚積薄發,也可以薄積厚發。這是實踐語言發展觀的環節,也是小學生習作的重要前沿。積淀語言是我們教師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核心,我們要引導小學生感悟文理中美好的情感。如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積淀語言的:在熟讀和領悟的基礎上,我一下子提取三個句子,這就是課文中的三個感嘆句!我把最後的一個感嘆句列舉出來,「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讓學生積淀這一種語言的委婉的表達方式,聯系前面的課文也出現了這樣的句子:「現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而這一句是在「你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的商量的語氣基礎上說的,所以我們必須要聯系著理解才能真正感悟句子的內涵,積淀語言的神采。多讀,也可以自己表演,體會推敲其中的語氣、神態、節奏、輕重、語境和感情,從而幫助他們貯存自己的語言金礦。
4、創新是閱讀教學的躍升,是語文素養提高的界碑。
學習語文的關鍵是發展語言,而語言的發展又要求我們在學習語言,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提高創新能力。正確處理語文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關系是我們激發小學生語言創新的基礎。因此創新的理論只有我們語文教師自己把握,而我們要求學生創新,就是要求他們寫自己喜歡的語言就可以了,在表現形式上可以不斷使用各種句型,能夠在各種環境下真實的生動的表達自己內心逼真的情感。美的語言書寫美的情感是語言創新不竭的動力和源泉。我在課堂中是這樣訓練小學生語言創新能力的:張揚小學生運用語言的個性,肯定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及時發現他們在運用語言方面的點子並鼓勵和表揚,使他們有一種表達的沖動,然後理性的加以輔導。變化各種句型的表達方式,積累情感表達的修辭手法,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同一個句子可以嘗試著用比喻、誇張、擬人等手法來表達,也可以把把字句改為被字句,把陳述句改為感嘆句,把疑問句改為陳述句等等都是訓練小學生創新語言的方法,在指導過程中避免公式化和概念化,激發同學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及准確使用語言的能力。
5、風格是閱讀教學的展示,是語文素養提高的特色。
風格是閱讀教學的理性展示,是語文素養提高的品質特色。風格含在個性的其中,融合特色,就是學習了的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不運用所學的知識等於白學,也很難有什麼建樹。同樣從閱讀教學中去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更要關注語言的發展,要始終把訓練小學生語言個性化的風格作為永遠的追求。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語言風格一定是出色的,那麼語文素養就會自然提高。詼諧的語言、委婉的語氣,人性化的表達方式等都是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的前提,也是形成自己語言風格的必然基礎。我在平時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語言風格的導向,僅僅是導向作用,因為我們不可能寄希望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只通過短短的六年小學語文教學就讓我們的小學生養成自己的語言風格,這是不符合自然規律和學科規律的。但是我們可以朝著往這個方向去努力,因為每前進一步,我們就離目標近一步了。我的措施是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指導他們閱讀。我的策略是:培養興趣;涉獵自然書籍,對文學書籍有所選擇;加強閱讀的自主性;閱讀經典的名著,讀書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使教師的指導能夠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起著提供、激勵、示範和反饋的作用。
總之,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辛勤耕耘,絕不是依賴老師的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斷積累與實際中,去體會和領悟的。語文素養包括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品德、行為態度、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閱讀、習作與交際的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願所有奮斗在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攜起手來,共同探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必定綻放異彩!
❽ 如何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不僅要在課堂上學語文,還要在生活中學語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我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訓練:
一、讓朗讀貫穿課堂
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見,要求學生充分的讀書,是一個培養語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相統一的重要過程和方法。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初中朗讀教學絕不能停留在讀准字音、讀順文句、背誦文段和教學的過渡環節這些層面上,要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朗讀鋪設一座通向作品深層美感的橋梁。
1、教師真情范讀。范讀的魅力是無窮的。學生在聽朗讀錄音的時候,他會覺得那很好,可是離他很遠,似乎那是遙不可及的,而老師站在課堂上深情並茂的朗讀消除了這種距離感,老師的朗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如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茅盾的《白楊禮贊》時,老師首先聲情並茂的范讀課文,學生就會被文章的美景所陶醉,就會被文章的優美語言所吸引。他們不由自主的會在內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增強了學習的興趣,並且范讀能在無形中指導學生的朗讀,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
2、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朗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感受文本。要通過豐富的材料、生動的剖析、有感染力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想像和體驗,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如我在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要求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想像,一邊在頭腦中浮想魯提轄和鎮關西的精神風貌,然後指導他們哪些該讀重音,指導他們如何把握語速,指導他們如何讀出氣勢和感情,經過指導,教室里沸騰起來,讀著讀著,他們有的推出拳頭,有的拍手叫好,有的神情嚴肅,一拳比一拳更猛,一句比一句讀得更有氣勢。一遍一遍的朗讀,學生們讀得有味、有聲、有色、有形、有神、有情。通過朗讀,學生們已經深刻感受到了魯智深疾惡如仇、勇猛剛強的光輝形象。
3、教師創設情境,提倡多種形式朗讀。在朗讀教學時恰當的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就能快速喚起學生的情感,為他們的個性化的朗讀增加色彩。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表現欲。如採取自由朗讀,不同的分組方式朗讀,配樂朗讀,接力朗讀等等。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處理好教師的指導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朗讀之間的統一,對學生的朗讀都要作出鼓勵性的評價,要讓人人都樂意去讀,讓朗讀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抒發感情的舞台。
二、讓說話閃亮登場
葉聖陶先生說:「什麼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 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說話教學。 如果在語文課堂的各個環節中,能激發學生說的興趣,創造學生說的機會,給學生說話的空間,讓說話在語文課堂中閃亮登場,那麼,學生的說話能力就會大有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上一層樓,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那麼,說話應該怎樣貫穿在課堂教學中呢?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說話。在初讀課文的時候,我根據文本的需要精心設計一個或兩個問題,在學生朗讀之後,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看法,盡量讓學生多說,讓多個學生說,並讓學生評議。這樣的回答,既能使學生對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又能大大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對語文素養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如我在教《小巷深處》時,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按下面的句式說話:這篇課文講了一個 的 故事(要求:從不同角度概括)。學生說出的內容有:這篇課文講了一個關於母愛的故事。一個養母收養棄嬰的故事。一個盲目收養棄嬰的故事。一個小巷深處的故事。一個棄嬰長大後厭貧離開養母最後悔悟的故事等。
2、探討問題,對話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基本策略,在閱讀教學中,往往要求學生積極探討、研究問題,這樣在小組合作形式下,學生們開始積極思考問題,在討論中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會各抒己見,他們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他們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容,領悟了作品的主題。
三、加強寫的訓練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了提高學生語文實踐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然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注重學生「寫」的訓練,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仿寫、改寫、續寫、寫讀後感等,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注重朗讀,提倡說話,加強寫作訓練,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❾ 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摘要:閱讀素養是小學生重要的能力素養。家庭、社會、學校要充分營造閱讀氛圍,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創設各種平台讓學生展現自己,逐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素養,對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民族素質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閱讀素養 創設平台 閱讀情感 閱讀能力 閱讀習慣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素養:是指學生通過閱讀,吸收知識、理論、藝術、思想等方面的營養,培養科學的閱讀習慣,具備一定閱讀能力;具有發展個性特長,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促進自身素養全面和諧養成的特質。閱讀素養也是一個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根本。國民的精神力量對於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和最終的競爭力都起著關鍵的作用。而精神力量的獲取和培養,則需要通過閱讀。培養有素養的社會成員,能夠提升社會的整體素質水平,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哈佛大學教育學家珍妮·查爾提出的閱讀素養形成的「五階段模型」:即 (1)開始閱讀(或解碼)階段(6-7歲);(2) 掌握閱讀(或流暢閱讀)階段(7-8歲);(3)為了學習新知而閱讀(9-13歲) (4)多重觀點階段(14-18歲);(5)構建與批判階段(大學及大學以後) 。她通過研究認為,最重要的是第二、三、四個階段,就是說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閱讀素養形成的關鍵期。《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這里提示我們要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好學生的幾種閱讀素養:獨立自主閱讀、表達閱讀體驗、拓寬閱讀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學生的閱讀素養是一生學習成長的重要的能力素養,是養成終身、有效閱讀的基礎。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素養?筆者多年在農村從事語文教育教學和管理,對立足農村實際,開展閱讀教學實踐研究,偶得幾點經驗。
一、營造氛圍,激發閱讀的情感
國家教育總督學柳斌說過:「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應試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 。中小學生的閱讀素養如何,不僅僅是孩子努力的結果,還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學校、家庭、社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營造書香校園、家園,是學生閱讀素養形成的土壤。只有在學校,家庭,甚至社會中營造一種濃厚的閱讀氛圍,才能真正讓學生沉浸在閱讀里。
1、家庭閱讀氛圍的創設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孩子啟蒙的教育。閱讀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氛圍的創設。很多家長經常問,我家孩子不愛看書,怎樣培養孩子喜愛閱讀的習慣。我就問,你自己在家經常看書嗎?你家裡有多少書?有時家長啞口無言。殊不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都直接影響著孩子。所以,要讓學生從小養成閱讀素養,家長的示範很重要。此外,家長應購買適合不同年級閱讀的書籍。孩子還未能獨立閱讀的時候,可以講些故事給孩子聽。開始會看書以後,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書。有獨立的書房,富有創意的、優雅的裝修都是吸引孩子閱讀的好方法。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會的研究結果表明,家庭擁有的書籍越多,孩子的閱讀表現就越好。另外,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與自己討論交流有關文化和社會的問題,這樣也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其自身的閱讀素養。
2、書香校園的創設
學校是學生閱讀素養形成的主陣地。營造書香校園,創設閱讀氛圍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在我校,我們通過室外書吧,圖書角,圖書室,讀報走廊等一系列設施設備讓學生感受全方位的閱讀體驗,無論校園何時何地,都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方便。教室內最美的是圖書角,校園內最美、最聚人氣的是圖書室,室外書吧。父母經常與學校保持聯系、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有關閱讀的教育活動,其孩子的閱讀表現相對會比較好。
3、社會閱讀氛圍的創設
與鄉村圖書室結合,開放鄉村青少年共圖書室倡導在書店中設立免費閱讀書吧等。如;在我們縣城的「一凡書城」會員免費閱讀書吧就是學生閱讀的好去處。在這一點上,德國經驗很值得借鑒:德國的圖書館事業也十分發達,德國共擁有1.4萬座圖書館,每個城市都擁有幾座圖書館,甚至鄉村小鎮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閱讀中心,方便民眾閱讀。德國約有200多個進行閱讀推廣的機構和組織,它們旨在提高民眾的閱讀熱情,促進社會閱讀的繁榮發展。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必須有社會力量的責任。全民閱讀的氛圍越濃,學生越容易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
只有在社會、家庭、學校中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才能讓學生激發起閱讀的情感,喜
❿ 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得好「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成長。」大量的閱讀確實能拓寬人的視野,提高人的品德素養和陶冶人的道德情操。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閱讀中去感知,在閱讀中去感悟,在閱讀中去熏陶。」可見,要求並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對於學生學習語文和健康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來引導學生提升閱讀素養的:
一、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僅只局限於識字,了解故事的層面上。應將其拓展到一個新的領域,讓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審美情趣在閱讀教學中能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的本分不再是照本宣科,傳道授業解惑,而是應該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不是重在教,而是重在正確的引導,重在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並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教師在放手的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必須有的放矢,切忌盲從。比如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篇課文時,我沒有先急著講解。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自己給自己提問題,然後在文中尋找答案。最後還要談談閱讀此文得到的啟示,並大膽的發表自己對戰爭這一問題的看法,讓我沒想的是學生學習效果奇佳。他們都能就著課本提出很多問題,並且都能順利的找出了答案。還有位學生還提出對當今一些出國留學等社會現象的看法,讓我刮目相看。在大多閱讀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去閱讀。他們都讀得有滋有味,再加上他們自己獨到的見解,豐富的想像,令學生閱讀興趣大增。其實在教學中老師只要引導得法,掌握要領。學生就會在閱讀中領略了讀書的樂趣、做學問的成就感。那麼,學生的思維自然就活躍了,閱讀也自主了,閱讀素養也就提高了。
二、用真情感召學生,使之愛上閱讀。進而潛移默化,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認為朗讀教學它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在閱讀教學中絕不能將朗讀停留在讀准字,讀順句子這個教學環節上。要盡可能的調動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達到心靈的共鳴。怎樣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大膽朗誦,提高學生誦讀素養呢?那麼教師的真情范讀是不可或缺的。其實教師充滿真情的范讀,可以感召學生,使學生能進一步愛上朗誦。換而言之,教師的范讀有潛移默化之功效。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我深情優美地誦讀課文,使學生陶醉於草原的一碧千里,被牧民的熱情所感染。於是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更濃了,學習的動機更強烈了。真情的范讀在無形中能潛移默化的讓學生愛上閱讀,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素養。
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在廣泛涉獵中積累。在閱讀中汲取,在實踐中積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想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僅僅只局限於課本上要求的篇目是遠遠不夠的。杜甫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此可見,想要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必須博聞強記,博採眾長。當然,要想學生能汲取更多的知識與智慧,絕不是簡單的對課本上的文章進行分析就可以做到的。所以,課程標准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做了定時定量的要求。在教學中,我一般從課本涉及的的作品出發,給學生推薦與之相關的大量書目,要求學生廣泛涉獵。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時我也會適時的給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報刊,其容量適中,內容豐富多彩,又與教材保持同步。我會經常督促學生去閱讀我所推薦的報刊,讓他們通過閱讀、思考、觀察、去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教人去惡向善,德高品正。那麼學生的品質,素質,修養都能全面得以提升。
四、老師在教學中必須具備豐厚的語文知識素養,這樣才游刃有餘的引導學生,促使學生的閱讀素養不斷提高。
教師要想讓自己的學生擁有較高的語文素養,要想讓自己的學生出類拔萃。那麼,教師本人就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和語文素養,學高者方為人師。想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先擁有一座海洋。所以,教師本身所蘊含的素養、人生價值觀、理想道德情操,在教學中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語言,人格等魅力,往往是學生喜歡模仿的焦點。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以美激志,以美怡情,以美育德,以美育人。自己不能落後,要走在前面,要見多識廣,要在閱讀教學中開發不竭的精神源泉。我的每一個課堂,只要課本能涉及到的一些課外知識,我都要講給我的學生聽。下課後,學生總是訝異的問我:老師你咋懂的這么多?其實這都是得益於我平時愛閱讀的結果。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的心中,總的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師自己具有豐厚的文化素養,在教學中才能游刃有餘的指導學生閱讀。
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去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其實方法不勝枚舉。作為教師我們還需更加深入的去探索鑽研,進一步採取行之有效的的方式方法,在閱讀教學中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更好地提升。只有讓學生愛上閱讀,從閱讀中領略到趣味,他們才會在廣闊的閱讀天地里,不斷的完善自我,不斷的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