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朝有什麼文化遺產
上都,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多倫縣西北閃電河畔。內蒙古元上都申遺主題為文物遺址草原景觀環境為其背景襯托,突出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特殊的歷史地位,進一步闡明元上都處於草原與農耕農牧交錯帶的歷史特點和環境特殊性,揭示元上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真實性、完整性、唯一性及其不可否認的普遍價值。(內蒙古自治區元上都申遺辦邀請有關專家赴蒙古國考察)
2. 元朝的文化盛世是怎樣的
元朝繼唐宋以後造就了又一個中國文學史上的「黃金時期」。
官修史籍
元朝建立之後,沿襲中原舊制,各帝死後,都由翰林國史院或指定史官編纂《實錄》。只有順帝因國亡而未及編寫。明洪武二年修《元史》就是以元代累朝《實錄》及《後妃功臣列傳》等為藍本的。《元實錄》今已佚,僅能從《元史》中略窺其梗概。元代官撰的主要史籍流傳下來的有《宋史》、《遼史》、《金史》。元代官修的大型史籍還有《大元一統志》和《經世大典》等。
由翰林國史院用蒙文編寫、類似漢文《實錄》的《脫卜赤顏》是蒙古皇室的秘史。由蒙古近臣編寫,藏在奎章閣。《脫卜赤顏》後來不斷續修,原本已佚,但在後來編寫的《黃金史》等書中,尚保存一些片斷。
除了官修史籍以外,民間的史學家的成就也不少,馬端臨(公元1254年—公元1323年),字貴與,饒州樂平(屬江西)人。他見杜佑《通典》自天寶以後闕而未備,就仿《通典》的體例,寫成了《文獻通考》。《文獻通考》是一部著重敘述歷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分類通史。全書348卷,分為24類。它以《通典》為藍本,但在選材范圍和規模上都超過了《通典》。內容不僅採用經史,而且摘引奏疏議論,尤詳於宋代史實,反映出他重視近現代史研究的精神。
司馬光《資治通鑒》成書後,其門人劉安世曾為之作注,但此注已佚。元代胡三省重為注釋。胡三省,字身之,浙東寧海人。宋亡,他隱居不仕,寫成了294卷的《通鑒注》。《通鑒》內容繁富,需要訓釋之處較多,《通鑒注》是後人讀《通鑒》必不可少的一部參考書。
特別的元曲
元代的元曲,是這個時期文學上最突出的成就。元曲包括劇曲和散曲兩種。劇曲當時稱為雜劇,在元代極為盛行。據統計,有姓名可考的劇作家有80多人,作品有500多種,保存到現在的還有160多種。
在元以前,傳統的文學體裁是抒情的詩歌和散文,而從元以後,文學作品的體裁出現了有情節、有人物、有說有唱的戲劇。
元初城市經濟的逐漸復甦和繁榮,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激盪,儒學封建道德思想的約束在各少數民族文化沖擊下的相對鬆弛,專業劇作家的出現,這些,都是雜劇興起的有利條件。蒙古統治者對歌舞戲曲的愛好,更助長了這個文藝形式的發展。
在至元、大德時期(公元1264年—公元1307年),出現的著名劇作家有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世稱元曲四大家。他們的代表作品是關漢卿《竇娥冤》、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離魂》等。此外,王實甫的《西廂記》也是膾炙人口的名著。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民的反抗斗爭,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都有空前的成就。
「浪子」關漢卿
關漢卿生活在公元13世紀的元朝,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統一的政權。這期間,不同民族相融合,原來漢族正統禮教思想勢力相對鬆弛,表現在文學藝術上,就是民間俗文學的興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戲劇的興起。
在中國古代,戲劇作家和演員的社會地位很低,因此關於關漢卿的生平,史冊上只有一些零星的材料。他可能原居山西解州,後來長期居住在都城大都。有人說他「不屑仕進」,也有記載說他曾在皇家醫院任職,但是他對醫術似乎興趣不大,卻熱衷於編戲演戲。
關漢卿關於關漢卿的為人和個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正如他那首夫子自道的小曲所言,此人於吟詩、吹簫、彈琴、舞蹈、下棋、打獵等各種技藝無所不能,什麼都玩。不過玩得最拿手的是「雜劇」,關漢卿不僅寫劇本,還親自參加演出,常常「面敷粉墨,躬踐俳場」。藝人社會地位不高,但關漢卿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長期混跡於勾欄瓦肆,毫無慚色地自稱「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
關漢卿可能不是個合格的醫生,但他更關注的是人間的疾苦,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隱藏著冷峻悲涼的內心世界。他憤世嫉俗,以悲天憫人的情懷,訴說著民眾的困苦與無奈。
《竇娥冤》,萬人淚
七百年來,一曲《竇娥冤》,賺得多少觀眾淚。《竇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動地竇娥冤》。取材於漢代流傳下來的「東海孝婦」民間故事,但劇本反映的時代生活與人物遭遇,卻以元代冤獄繁多的社會現實為依據。
竇娥因家貧被賣給蔡家做童養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為命。流氓張驢兒闖入這個家庭,脅迫竇娥婆媳嫁給他們父子為妻,遭到竇娥嚴辭拒絕。張驢兒欲毒死蔡婆,結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親,便嫁禍給竇娥。昏聵的太守嚴刑逼供,在公堂上,竇娥因不忍見婆婆被拷打而承擔了被誣陷的罪名,臨赴刑場時,還怕婆婆見到傷心,特意請劊子手繞道而行。違法的人並未得到制裁,守法的人卻被「法紀」送了性命。
戲劇的鋒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統治。當幻想破滅時,這個弱女子憤怒地呼喊出: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
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一曲《竇娥冤》充溢著憤懣的情緒,關漢卿借竇娥之口責天問地,發泄了他對現實世界的強烈不滿。社會對於弱者從來就是不公平的,作者對天地不公的詰難自然會引起無數受壓迫的大眾的共鳴。
竇娥冤世上波瀾涌筆底,民間疾苦入戲文。關漢卿寫作勤奮,一生共著雜劇67部,今存18部。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寫情則沁入心脾,寫景則在入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傾注了作者對現實與人生的痛切感受,具有社會批判的價值和震撼人心的力度。
近代學人王國維的《宋元戲曲考》稱:「關漢卿一空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如今關漢卿的戲劇已被譯成多種文字,走上世界舞台,這個七百年前的浪子,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江山換年代,美醜貫古今。當流氓無賴都成了道貌岸然的大人君子,關漢卿這種剛直不阿的文人也就只配淪為煙花路上的「浪子」了。「憤怒出詩人」,憤怒造就了關漢卿這位奇才,「浪子」千古,究竟幸還是不幸?
散曲與傳奇
除元曲外,還有和雜劇中的曲牌一樣而沒有念白和摺子的歌曲,稱為散曲,是元代的民歌。其中包括成套的「套數」和「小令」,也出了一些有名的作者和優美動人的作品,據不完全統計,散曲作家中有姓名可考者有187人。
在南方,以南曲腔調演唱的溫州雜劇等地方戲發展成為南戲,亦稱傳奇。著名的有四大傳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和《殺狗記》。
雜劇、散曲和南戲(傳奇)多方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生活,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對後來戲劇文學的發展和許多地方戲曲、劇種的興起,都有深遠的影響。運用漢文從事寫作的少數民族作家,在元代也很多,如回回人薩都剌、畏兀人小雲石海涯(漢名貫雲石,字酸齋)等,都以寫散曲而馳名於時,對漢文的造詣很深。此外,回回詩人乃賢、丁鶴年等人,在當時也都有聲譽。
蒙、藏史詩
元代我國各民族的作家,運用自己民族文字或兄弟民族的文字,寫出或翻譯了不少的優秀文學作品。如作者不可考的《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不僅記錄了蒙古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窩闊台汗時的歷史,而且也是詩歌、口碑、傳說等民間口頭文學的匯編,是一部蒙古民族的史詩,也是蒙古族可考的第一部歷史文獻。
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是一部藏族民間說唱體的英雄史詩,在元代寫完,當時在全國廣泛流傳,為漢、藏、蒙等族所喜聞樂道。《米拉日巴傳》的作者署名是後藏瘋人海如嘎,成書約在13世紀後期,寫僧人米拉日巴的一生,是研究藏族社會和文學的重要資料。這些少數民族文學傑作,都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享有的文化遺產。
3. 元代社會的三種文化
元代社會的三種文化是漢族文化,伊斯蘭文化,和緣古文化
4. 元朝的文化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則採用相對寬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國各個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並鼓勵中國國內各個民族進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還包容和接納歐洲文化,甚至能准須歐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歐洲著名歷險家馬可.波羅曾是元朝的重要官員。
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不同於其他征服王朝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積極吸收中華文化,元朝同時採用西亞文化與中華文化,並且提倡蒙古至上主義。例如極力推崇藏傳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長時間沒有舉辦科舉等。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屬於中下層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頭。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對象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並用的,他們對各種思想幾乎一視同仁,都加以承認與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早在1234年趙復被俘到北方後,他就在燕京設立太極書院,講授程朱理學,培養出一批理學家,使得理學得以北傳元朝時,元帝尊重儒學,冊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且推崇理學為官學。元仁宗初年恢復科舉,史稱延祐復科,在《明經》、《經疑》和《經義》的考試都規定用南宋儒者朱熹等人的注釋,影響後來明朝的科舉考試皆採用朱熹注釋。
理學在元朝還有一些變化,南宋時期即有調和程朱理學的朱熹與心學的陸九齡等兩家學派的思想。到了元代,理學家大多舍棄兩派其短而綜匯所長,最後「合會朱陸」成為元代理學的重要特點。當代有名的理學家有黃震、許衡與劉因與調和朱陸學的吳澄、鄭玉與趙偕,其中許衡、劉因與吳澄被譽稱為元代理學三大家。朱學的後繼者為了配合元帝的需求,更注重在程朱理學的倫理道德學說,其道德蒙昧主義的特徵日趨明顯。從而把注意力由學問思變的道問學轉向對道德實踐的尊德性的重視,這也促成朱、陸思想的合流。元代理學的發展,也為明朝朱學與陽明心學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開端。
由於元朝由蒙古人所統治,漢族士大夫基於異族統治的考量,在元朝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與抵抗派。合作一派是華北儒者如耶律楚材、楊奐、郝經與許衡等人。他們主張與蒙古統治者和平共存,認為華、夷並非固定不變,如果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如果蒙古統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他們提倡安定社會,保護百姓,將中華的典章制度帶進元朝,以教感化蒙古人。另一派是江南南宋遺民的儒者如謝訪、鄭思肖、王應麟、胡三省、鄧牧、馬端臨等人。他們緬懷南宋故國,堅持民族氣節。為了消極抵抗元廷,採取隱遁鄉里,終生不願意出仕的方式。並且以著述書籍為業,將思想化為書中主旨。到元朝後期,由於元仁宗實行延祐復科,恢復科舉,及第者都感謝天子的恩寵,紛紛願意為元廷解憂。元朝後期國勢大墬,政治腐敗、財政困難,使得當時士大夫如趙天麟、鄭介夫、張養皓與劉基等人紛紛提出各種政治主張,或從弊端中總結經驗教訓。他們大多提倡勤政愛民、廉潔公正、任用賢才等措施。元末民變的爆發使得南方有不少士大夫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鎮壓農民起義。在明朝建立後,少數元朝遺老紛紛歸隱不出。 元朝在天文歷法方面比較發達,元世祖邀請阿拉伯的天文學家來華,吸收了阿拉伯天文學的技術,並且先後在上都、大都、登封等處興建天文台與回回司天台,設立了遠達極北南海的27處天文觀測站,在測定黃道和恆星觀測方面取得了遠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學家有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馬魯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編訂有《西征庚午元歷》,1267年扎馬魯丁撰進《萬年歷》,郭守敬等人修改歷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編訂了《授時歷》,《授時歷》於1280年頒行,延用了400多年,是人類歷法史上的一大進步。
扎馬魯丁與後來的郭守敬研製出了簡儀、仰儀、圭表、景符、窺幾、正方案、候極儀、立運儀、證理儀、定時儀、日月食儀等十幾種天文儀器,當時在天文台里工作的還有阿拉伯天文學家可馬剌丁、苫思丁等人。回回司天台一直存在到元末明初,仍由回回司天監黑的兒、阿都剌、司天監丞迭里月實等修定歷數。 元代的農業技術主要可見於《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與《農桑衣食撮要》等三部書。
5. 元朝有什麼文化遺產
元朝是我國古代一個朝代
具有代表性的 元代 文化遺產
元曲 ------代表人物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
元青花-----珍貴的元青花瓷器,各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元上都-----元上都,元大都
6. 元朝文化有何特點
元代文化 元代的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有很高的成就 。文學藝術 戲曲藝術在元代有很大的發展 。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雜劇是這個時代文學的突出成就。13世紀50年代到14世紀初,是元雜劇鼎盛時期。著名劇作家有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康進之、高文秀等,著名作品有《竇娥冤》、《拜月亭》、《西廂記》、《牆頭馬上》、《漢宮秋》、《李逵負荊》等。14世紀初至60年代,主要作家有鄭光祖、喬吉、宮天挺、秦簡夫等,主要作品有《倩女離魂 》等。其中關、馬、鄭、白被譽為元曲四大家。到元代後期 ,雜劇由盛轉衰,南戲則得到了發展,以高則誠的《琵琶記 》成就最高。元代詩詞總的說來較平庸,但虞集、楊載、范梈、揭傒斯被稱為元詩四大家。長篇小說興起於元末。施耐庵和羅貫中分別於元末明初創作了《水滸傳》和《三國演義》 ,這兩部長篇章回小說的問世,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已發展成熟。繪畫、書法的成就較為突出,前期書畫家以趙孟?為最著名,後期畫家有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稱元畫四家。元代壁畫藝術也很出色,現存山西芮城縣永樂宮壁畫是極其珍貴的實物。
7. 簡述元代文化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則採用相對寬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國各個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並鼓勵中國國內各個民族進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還包容和接納歐洲文化,甚至能准須歐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歐洲著名歷險家馬可.波羅曾是元朝的重要官員。
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不同於其他征服王朝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積極吸收中華文化,元朝同時採用西亞文化與中華文化,並且提倡蒙古至上主義。例如極力推崇藏傳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長時間沒有舉辦科舉等。
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屬於中下層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頭。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對象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
(7)元代有多少文化擴展閱讀
1、思想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並用的,他們對各種思想幾乎一視同仁,都加以承認與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
早在1234年趙復被俘到北方後,他就在燕京設立太極書院,講授程朱理學,培養出一批理學家,使得理學得以北傳元朝時,元帝尊重儒學,冊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且推崇理學為官學。
2、文學
元朝文學以元曲與小說為主,對於史學研究也十分興盛。相對的元朝的詩詞成就較少,內容比較貧乏,但是文以虞集為長,詩以劉因為著。
3、戲曲
元朝的戲曲,即元曲,分成散曲與雜劇,散曲具有詩歌獨立生命,雜劇則具有戲劇的獨立生命。當時城市繁華,元廷不重視中國文學與科舉,當時社會提倡歌舞戲曲作為大眾的娛樂品,這些都使宋、金以來的戲曲升華為元曲。
4、宗教
元朝與各藩國:蒙古術赤汗國、蒙古察合台汗國、蒙古伊利汗國橫跨歐亞大陸,幅員遼闊,其疆土內的種族也十分繁多,這些都使得元朝的宗教呈現多元化,各類佛教(含漢傳佛教與喇嘛教)、道教、白蓮教等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東西方的商旅、教士亦來往頻繁,自西方傳來的伊斯蘭教、基督教(含景教和天主教)與猶太教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加。
8. 元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有哪些內容
元代時期中外文化交流有很多。比如:火葯的傳播交流、造紙術和印刷術的交流、天文、歷法的文化交流等。
眾所周知我國的絲綢製品在當時舉世聞名,特別是在元朝時期,絲織品廣泛流傳於西方。在一些較為偏遠的小國家也有中國製品的影子,在考古挖掘中在義大利的某個城市的統治者的陪葬品中也有中國的絲織品。和絲綢一起西傳的還有瓷器,在埃及那邊的墓穴中也宋代瓷器的身影,瓷器製品曾經遠銷於摩洛哥等地。
在宋元時期,我國好多的偉大發明都相繼傳入西方,尤其是指南針的西傳,為歐洲後期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造紙術的傳播,使當時那一時期的歐洲的創作者的作品更好更快的流傳。
在元代時期,阿拉伯的文化也曾經流入我國。特別是西方國家的天文、歷法和醫術也為我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方位儀、地球儀的傳入為我國的天文事業帶來了階梯式的進步。
9. 元朝的文化發展有何成就和特徵
元朝的文化特徵就是多元化,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則採用相對寬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國各個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並鼓勵中國國內各個民族進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還包容和接納歐洲文化,甚至能准須歐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並用的,他們對各種思想幾乎一視同仁,都加以承認與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講授程朱理學,培養出一批理學家,使得理學得以北傳元朝時,元帝尊重儒學,元代理學的發展,也為明朝朱學與陽明心學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開端。
元朝的戲曲,即元曲,分成散曲與雜劇,散曲具有詩歌獨立生命,雜劇則具有戲劇的獨立生命。當時城市繁華,元廷不重視中國文學與科舉,當時社會提倡歌舞戲曲作為大眾的娛樂品,這些都使宋、金以來的戲曲升華為元曲。
(9)元代有多少文化擴展閱讀:
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不同於其他征服王朝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積極吸收中華文化,元朝同時採用西亞文化與中華文化,並且提倡蒙古至上主義。例如極力推崇藏傳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長時間沒有舉辦科舉等。
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屬於中下層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頭。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對象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