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收藏
收藏是文化行為,收藏意味著傳承。古玩呈現出來的美感承載著傳統文化,因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使古玩收藏顯現出了無窮的魅力。我們推崇的收藏觀,應是注重精神感悟,追求意在物外,更多的是為尋求文化滋養、美感享受、精神慰藉。傳統文化中蘊含著的內斂、中庸、平和精神,正是克服時下人心浮躁、物慾膨脹、誠信缺失等弊端的良葯。
由此,筆者悟到:和諧理念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正在得到延伸和光大,是為切中時弊。收藏是追求真、善、美的過程,其最高境界是和諧,構建和諧社會亦是追求真善美。(dengwentao2008)
⑵ 大家知道"大盆菜"的來歷嗎
盆菜作為客家菜的菜式出現由來以久,一般也稱為大盤菜,大盤菜源於客家人傳統的「發財大盤菜」,顧名思義就是用一個大大的盤子,將食物都放到裡面,和在一起,融匯出一種特有滋味。豐富的材料一層層疊進大盤之中,最易吸收餚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時候每圍一盤,一層一層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濃,令人大有漸入佳景之快。 明、清兩代,深圳下沙村民把盆菜稱為「新安盆菜」,當時吃盆菜用木盆盛菜,一桌用一個木盆,一張八仙桌,四條長凳,八人一桌,俗稱「吃盆菜」。後來下沙人丁興旺,生活越來越富裕,鬧元宵的人越來越多,就改稱為「大盆菜」。他們稱該村的盆菜是做工、配料、烹飪方式保存完好的正宗盆菜。 香港元朗圍村把盆菜當作地方的招牌菜(圍村菜)向世人推介;關於圍村菜的淵源。食家韜哥介紹,元朗平原乃魚米之鄉,原料豐富。但也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原因。比如有點歷史的氏族,家境富裕,自耕自給,豐衣而足食。家長害怕二世祖們外出惹事生禍,多設法給他們娶姨太,容許他們抽大煙,使他們整天貓在家裡。少爺們呆在家裡,當然是吃了早餐想午餐,吃了午餐想晚餐,逼得廚娘們用足心思,變盡戲法整出好吃的滿足他們的口腹之慾。就地取材、美味而又變化多端的圍村菜就應運而生了。 盆菜比之有來頭的「一品鍋」更富有鄉土氣息,看似粗粗的盆菜實質烹飪方法十分考究,分別要經過煎、炸、燒、煮、燜、鹵後,再層層裝盆而成,內里更有乾坤,由雞、鴨、魚、蚝、腐竹、蘿卜、香菇、豬肉等十幾種原料組成。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的宗親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團圓,一派祥瑞氣象。大家手持筷子,在盆中不停地翻找,定然會呈現出情趣盎然的情景,而且越是在盆深處的菜,味道越鮮美。傳統的盆菜以木盆裝載,現時多數改用不銹鋼盆,餐廳亦有採用砂鍋的,可以隨時加熱,兼有火鍋的特色。 很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廣東沿海地區和香港新界乃至東南亞都有吃盆菜的習俗,但是追溯起盆菜的淵源,大概有兩個版本。 宋末大將文天祥率麾下被元兵追殺,過伶仃洋狼狽逃至現時深圳市(當時的東莞)的灘頭,通常會有文章寫成是新安縣,其實新安縣設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別說宋,即使元時都還未出現此縣。當其時,文天祥登陸灘頭時天色已晚,部隊只有隨身帶備之米糕,缺乏菜餚。「惶恐灘頭說惶恐,伶汀洋里嘆伶汀」,文天祥的心境可想而知。船家們同情忠臣,用自己儲備的豬肉、蘿卜,加上現捕的魚蝦,船上沒有那麼多碗碟,只好將就些,拿木面盆一齊盛出來。文天祥是客家人,現在的深圳下沙村人多以客家人自居,因此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客家人和下沙村民對盆菜有如此的熱誠。 另一版本是:南宋末年,宋帝為逃離金兵追趕,落難到如今的香港元朗,正當隨從四齣張羅食物之際,當時的村民得悉皇帝駕臨,為表心意,紛紛將家中最珍貴的食物貢獻出來,倉促間以木盆權充器皿,盛載佳餚,這也成就了盆菜一向把最貴重的食材擺在最上層的方式。不過,這個傳說也只是傳說罷了,要考究起來,總有讓人生疑之處,因為用洗身體的木盆當作食器畢竟是大不敬的行為,怕且當時的民眾亦不至於對皇帝如此不恭。 不管史實如何,盆菜作為餐飲業的一個奇葩,其烹飪方式的多元化,食材結構可隨意變換,享用時營造的那種樂也融融的團圓氛圍,所有這一切歸根到底是難得的「和味」享受。
⑶ 收藏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收藏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為何這么多喜愛它?擁有它是福還是?
讓我們一起走進它。很多人說,古董藝術品是從地下出來的,有著濃濃的陰氣,越是遠古的器物,陰氣越重。並且很多藏品都是在當時候的陪葬品。因此他們都不敢把古董藝術品往家裡帶,怕陰氣把家中的陽氣沖沒了。
事情真是這樣的嗎?非也!小編認為,古董藝術品是幸運之神,你能收藏到它,那是一種極大的榮幸和幸運,其中包括了緣分。而且越是古老的完整藝術品,越是吉星福星。
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在古代能夠定製這些器物的人身份顯赫,有些甚至來自皇宮,使得這些古董藝術品一出現在世上就帶著高貴的身份背景。你就得呢?
元青花
從考古挖掘的結果來看,古董藝術品中的一部分來自於古墓中殉葬品,越是身份高貴者身邊的殉葬品越多,而且殉葬品中的相當一部分屬於主人生前使用之物,因此也就表明它們是長年接近富貴,身上自然也就粘著更多的貴氣。
另一部分是來自於窖藏的傳世品;在生產力比較落後的古代,能夠把這些器物埋進地窖的,也是富貴之家才有可能做得到,普通人家也沒有能力擁有這些東西。因此,家中能夠擺放古董,也就能夠預示著這個家貴氣旺盛,必然會有興旺發達的那一天。徵集報名[132,974,752,66]
玉器
第二,是這些古董藝術品是古代優秀的能工巧匠們所精心製作的作品,因此也就說明它們也必然會屬於古代優秀的人所擁有。這些人都是古代社會的成功人士,這些寶貝在他們手上相傳,傳遞的就是成功的正能量,上面依附著最優秀的氣場,依附的是美的靈魂。欣賞這些優秀的古代作品,就是直接跟古代最優秀的前輩們進行對話,與什麼人長期相處,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第三,世間每一件器物都有生命,生命的存在方式可能不同,但是並不影響它存在的事實。有些生命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知,有些我們要藉助比較復雜的認知程序過程才能認知,我們有理由相信還有更多的生命存在方式還沒有被我們所認知。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的氣場,好運就會有好的氣場。一件器物是否帶有好運氣,要看器物自身。一件經歷了幾百年幾千年的器物,中間要經歷多少次意外的天災人禍等事情,其中任何一次意外都足以導致它渾身碎骨,可是所有的天災人禍都被它幸運的躲過了,至今還完須完尾地留下來了,甚至身上一點傷疤和刮痕都沒有,這過程需要它自身具有多少的好運氣才能達到?
一個人、一個家要是長年被這些好運氣的包圍之中,對它們心懷感激,心存敬畏,對自己能夠與它們結緣而滿懷慶幸,你的運氣會差嗎?不會的,只要你善待他們,精心地呵護著它們,它們必然會把自己的幾百年幾千年好運氣熏染給你,與你共同享受這世間的好運氣;相反,因為經常無端猥褻它們,自以為是地輪起大錘咂掉它們的人。人肯定會走向背運。這些年我們也不難看到這樣的例子。
中庸之道告訴我們,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乃至於整個地球整個宇宙,要想得到安寧都必須達到陰陽調和,一個人陰陽調和才能得到健康的身體,一個家庭要陰陽調和才能有快樂的生活,一個國家有了陰陽調和也就會有了和平與穩定,宇宙間陰陽調和才能讓萬物健康成長。
今天為什麼我們的世界會動盪不安?我們的國家為什麼會把穩定當做首要政治任務?家庭暴力為什麼屢出不窮?癌症為什麼會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巨大危險?是彌漫於整個人類世界焦燥症。焦燥屬於陽病,陽氣過旺而陰氣不足,導致了整個人類焦躁不安。陽主生旺陰主滋養和儲藏。最近幾十年活動於市井坊間有許多「大師」,他們最大的長處就是給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采陽,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充滿陽氣,可是沒有一個家庭或者一個人因為他們的意見而得到平安。這就是深刻教訓。整個宇宙就是一個陰陽合體,如果我們忽略了陰的作用,自然也就會得到陰的報復,小報復只是讓你焦躁不安,大報復是毀滅。這就是古代暴發戶追求古董收藏的直接原因。
元青花人物紋大罐
如今收藏品滿天飛,但是真正理解收藏文化的有幾人?給別人做古董鑒定的「磚家」遍地都是,對古董心存敬畏的人又有多少?給人指點迷津的「大師」滿街跑,自己迷在其中的卻是無數。
文物古董是一個來自於遠古世界的幸運的生命,也是來自於古代世界的幸運之神。它們能夠給收藏者帶來吉祥平安,帶來好運。也帶來遠古時代的許多信息,能夠給我們焦躁不安的時代帶來一些陰柔的撫慰,平復我們的心靈創傷,我們應該對它們心存敬畏,對它們精心地關愛和呵護,這樣我們自然就會達到自己的願望。海選徵集報名[132,974,752,66]
精品陶瓷:歷代窯口及各代官窯器,歷代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瓷器等;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玉、和田玉、籽料、翡翠等;
名家字畫:歷代名家書畫,油畫、水粉畫、古代字畫、近現代字畫、古籍善本等;
明清傢具:各種材質的硬木傢具,如紫檀和海南黃花梨等傢具。
歷代瓷器、各朝名家字畫、翡翠玉器、竹木雕刻、當代藝術品等;
雜項古玩:竹木雕刻、文房用品、田黃壽山石、雞血石、紫砂、金銀銅器、印章、錢幣郵票等;
⑷ 收藏的歷史
收藏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朔很遠,但是到底有多遠,恐怕無人知曉。19世紀隨著西方考古學的興起,考古學家在太平洋沿岸地區(今法國境內)出土了一些經過人為加工的,石制和骨制小物件,據推測這些東西極其有可能是被用作「裝飾品」(距今8萬年),第一次人類開始有了「審美」的需求,考古學家Neal(尼爾)也就將其視作是人類「收藏」行為的起點。這種現象幾乎出現在任何一個史前文明中,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瑪雅文明也都有大量類的裝飾物出土。我們的祖先,距今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也開始有了審美需求,他們會精心製作並佩戴由獸類牙齒組成的頸部裝飾品。
中國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比較早的迎來了階級社會,「神」的收藏到了階級社會不再是唯一。皇室與王族的誕生使他們名正言順擁有了「收藏」的權利。特定的藝術品,特定的藏品開始變成了權利的象徵。青銅器,玉器等必定只有貴族才能使用,貴族之間也會有差別,不同級別享受不同的物品。一位諸侯王逝世,墓室內有大量的陪葬品。在那個歷史階段,人們或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收藏」,但事實上,卻奠定了中國當代「收藏文化」的基礎。
對應的西方這一時期的收藏文化,和中國有著明顯的不同,古希臘晚一點的時候,戰爭不斷,西方人似乎將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收藏戰利品上。「這些戰利品無論貴賤,都給戰士們一種嗜血的快感。」(引自Pearce)那一時期最偉大的收藏,就是眾所周知的亞歷山大皇家圖書館(公元前300年,相當於我國的東周時期),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圖書館,西方學者也一直引以為傲,認為是今天博物館學最早的萌芽。
⑸ 業余收藏家需要注意與學習哪些事情
首先,業余搞收藏要有穩定收入和生活環境。這點至關重要,具備這個條件的前提,便是你必須有一份穩定工作收入和正常生活條件。換言之,只有安居樂業才能投身心於收藏。試想,一個經濟收入和生活始終處於不穩定狀態的人,又能如何有財力和精力從事收藏活動呢?這里「生活穩定」、「正常生活環境」是指家庭支持,尤其「老婆大人」的支持是密不可分。有時老婆嘴上不說支持你,但行動上、尤其在資金上沒為難你,筆者認為這就是最大的支持也!你想想,你的大部分時間和金錢沒花在家裡,房間內還到處堆滿舊貨舊東西,作為一個妻子沒在行動上、資金上卡你,你難道還不知足?再者,老婆嘴上不說支持,也是對你起到一份警示作用,否則你一旦得意忘形起來,還真不知天高地厚到哪裡去了呢!因此,業余收藏對一些尚在高中、大學求學讀書的人,那些還沒有找到穩定工作或者待業下崗人員,以及家庭內部存在強烈反對意見的人不宜,尤其不宜去搞一些花費開銷較大的收藏活動。這里懇言那些懷有濃厚收藏興趣者,一切待你工作收入穩定、家庭生活安穩後,再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和愛好,慎重選擇項目,循序漸進而為之。
其次,要勤於學習和觀察,不斷提升文化知識和鑒別能力。搞收藏是一種資金投出,要出去淘寶買進藏品,你不懂歷史、不了解藏品文化內涵、不會區別真假偽作,一問三不知啥也不懂,你敢掏錢買東西嗎?況且收藏品價之高不是幾十上百,而是動輒成千上萬元,你若沒一點文化知識底蘊,沒有辨別鑒賞能力,即使擁有再多錢財也經不起你這般瞎折騰。所以,一旦涉足收藏就必須靜心坐下來老老實實學習,向書本學習、向懂行人求教、向市場拜師。
第三,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既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能恨不得一口吃成個大胖子。搞收藏實質是一個知識和文化物質的積累,需要一個長期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的過程,憑一時沖動或心血來潮肯定不行,半途而廢的收藏換來的只能是金錢與時間的浪費。業余搞收藏實際上還是自我加壓力、出難題,在不少人眼裡這是一件「自尋煩惱」的苦差事。你看人家休息日跑公園逛商場、看電影或全家老少旅遊玩樂,而你卻頂著太陽或冒著寒風跑舊貨市場、跑地攤,為得到一件別人根本瞧不上眼的東西,不厭其煩地與別人討價還價,有時還要長途跋涉去求覓別人看來是「垃圾貨」的東西。所以,業余搞收藏很艱辛,有時會被周圍人誤認為「傻瓜」、「瘋子」,買進心儀藏品時一擲千金,毫不吝嗇,家裡要添置一樣日用品、甚至自己添購一件新衣服,卻左右盤算捨不得花錢。所以,一旦立志投身於收藏,就要耐得住寂寞,至少在物質生活享受方面,要准備長期過清貧生活,只有度過無數個尋尋覓覓「淘舊貨」日子,方能逐步豐富起收藏品,才能靠淵博的專業收藏知識在圈內佔有一席之地,那種懷里揣著大把錢,恨不得立馬成為「收藏家」的人,十有八九註定要失敗。
第四,業余收藏目的是陶冶心情,培養高尚情操。現在一談起收藏,不少人馬上就與賺鈔票、發財聯想起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從市場經濟角度講,搞收藏作為一種投資付出肯定有風險,至少你得作好繳學費的思想准備。不否定現在有人靠收藏品「有價交換」發了點小財,但也要看到不少人為此栽了跟頭,弄得人財兩空者不在少數。這里我們還要區分兩種不同情況,即業余愛好收藏與古董商販。前者大都有一份正當職業,利用業余時間收集鑽研某樣歷史遺物,不以牟利賺鈔票為最終目的,是以增進文化知識,提高鑒賞能力和陶冶情操為根本目的。所以,我們業余搞收藏,時間、精力和資金都非常有限,只能定位在陶冶身心、增長知識、培養高尚情操的業余愛好范疇,通過業余收藏活動廣交益友,增進了友誼和文化知識,從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趣,一生也就足矣。
藏品甄選范圍如下:
一、甄選對象中國境內的藝術品客戶。
二、甄選標准
(一)甄選類別瓷器、玉器、金銀銅器、木器、中國字畫、油畫、珠寶、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塑、紡織(十字綉除外)、工藝品、文獻、郵品、票證、徽章、奇石標本、珠寶首飾、雜項等。
(二)體積重量每件物品的體積不得超過40×50×60厘米,重量不得超過5公斤。如體積重量超限,需額外加收費用。
溫馨提示:《藏品甄選參考標准》
1、品相賣相
2、文化、歷史意義
3、物品是否到代
4、稀有度
5、市場熱度
6、材質價值
7、非法律明令禁止文物、奇珍等
⑹ 藝術品收藏的現代意義與價值有哪些
歷史上每一個繁華時期,都既是文藝創作的繁榮時期,也是文化收藏的鼎盛時期。
歷代統治階級在社會安定,四海昇平的時候,總是要大量的搜集藝術品,來充實內府收藏。以書畫來講,歷史上就曾出現過幾次大規模的搜集。唐朝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統治時期,對書畫的搜集就不遺餘力,極一時之勝;宋徽宗盡管政治上比較昏庸,但在書畫上卻是個天才,對書畫收藏更是如醉如痴,並專門設置了裝裱樣式「宣和裝」,編定《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至於清朝康熙乾隆時期的內府收藏,可謂達到封建時期的頂峰,乾隆時期所編的書畫著錄書《石渠寶笈》、《秘殿珠林》便是明證。
藝術品的散失與收藏是此消彼長的。往往在一次次大規模的集中之後,接著是一次次大規模的散失。尤其是改朝換代之際,藝術品的厄運也隨之而來。因此,歷代以來的收藏,整體上是呈逐代銳減的趨勢。但由於帝王能憑一國之力,也能使一些埋世名作重見天日,多少彌補歷代的損失。同時,每一時代出現的一些代表作品,得以保存下來,日積月累,使書畫文物的收藏,日漸豐富。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各大博物館對文物的徵集和鑒藏,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私人收藏家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東晉時期,王、謝是當時望族,也是收藏巨富。唐朝張彥遠一門,從高祖起就從事收藏,歷經五代,所以,他能寫出巨著《歷代名畫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宋元時,私人收藏已是蔚然成風。
至於明清時期,無論參與收藏的人數、收藏品的質量,還是關於書畫收藏的著錄、筆記都足以令人驚嘆了。作為收藏品,它自有物質、精神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他是承載歷史、文化、藝術信息的商品,其價值具有不穩定性,隨著時代風尚、審美趣味的變化而變化,而整體上呈上升趨勢。以書畫為例,齊白石的同一幅畫,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現在,可達到數千萬元。至於古代的書畫,經年累月,其漲幅就更大了。
在現代社會,從事收藏已成為人們重要的投資手段。相對較低的投入和相對較高的產出,低風險、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青睞。在經濟繁榮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為文人雅士的專利,而逐漸成為人們經濟生活和精神的一部分。
歷史上靠收藏而成為巨富的人,實在是數不勝數。明代中葉,因為江南的經濟發達,涌現了一大批書畫鑒賞家,如文徽明父子、項元汴家族、王世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這些收藏家同時又是著名的書畫家,他們的收藏一方面推動著當時書畫市場的繁榮,同時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藝術品收藏的現代意義
藝術品收藏的現代意義與價值有哪些?藝術品收藏既是一種藝術行為,又是一種投資方式,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新時代的發展下,更多的人投身於藝術品收藏事業。那麼,藝術品收藏的現代意義與價值有哪些呢?
1、收藏品的經濟價值。經常關注新聞媒體的朋友會經常聽到或是看到,某某古代珍品被拍賣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個億的,而其拍賣方在收藏之初的成交價卻遠低於當前拍賣價的新聞報道。不難看出,收藏行為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投資行為,且收藏珍品若是具有獨特的價值,必是可以換取豐厚的財富回報。
2、培養藝術品收藏家的興趣愛好與提升其自身的文化修養。藝術珍品如古玩、玉器、字畫等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尤其是距今年代越久可供收藏的珍品,其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可謂是價值連城。諸如中國古代的一些出自名人之手的書畫真品,收藏家將其收藏,不僅是表達收藏家對創作珍品名人的敬仰之情,還體現出收藏家的文化素養。或許,從其物質材料的角度來看,古代的石料、玉料等可能遠不如當今高科技開發的材料,但其精神文化價值,卻非同凡響。
3、紀念往事或是紀念歷史。例如在2004年5月5日英國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被一億四百萬美金的天價成交的畢加索代表作《手拿煙斗的男孩》。如此高昂的拍賣價,刷新的世界名畫拍賣史的最高記錄名震一時。但直到後來,通過媒體的曝光,世人才看到天價成交幕後的「真相」——這幅畫不僅是出自名家之手,其背後還深深隱藏著一個跨世紀的愛情故事。
⑺ 如何正確認識收藏觀
比如:有人認為收藏要淡泊名利,享受一份清靜;有人認為收藏要不斷突破,享受積聚精品帶來的成就感;有人認為收藏要名利具備,享受各方以物換財而來的精品收獲;有人認為收藏要以藏獲利,享受過手即是擁有的物利精神快感;有人認為收藏要以藏養藏,享受去粗留精和眼力不斷精煉、藏品不斷精稀的高境界;有人認為收藏就是保護遇到的所有藏品不流失,享受社會大眾贊許的榮譽感。有人認為收藏要以藏來研究,享受揭示藏品所蘊含的歷史意義和文化藝術內涵;還有人認為收藏的最終目的就是投資升值,享受通過收藏形式帶來的正當財富謀求。
仔細思考這些對收藏觀的性質和意義的探索,我們不難發現,收藏是非常特殊的一種修行,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門類積聚。從古化石、古陶器、古玉器、青銅器、原始瓷器、秦磚漢瓦、漆器、三國至隋朝時期的南北瓷器、唐宋時期的南北瓷器、遼金時期的瓷器、元代時期的瓷器、明清時期的瓷器;北魏至明清的石雕壁畫、唐宋元明金銀器、唐宋元明清時期的書畫、明清時期的傢具等等。要想博納群藏,逐類精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瓷器而言,能徹底搞精通一兩個朝代窯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作為一個務實的收藏家,選擇門類非常重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對收藏對象,就會藏有所成。
我們無論選擇那幾個門類,其收藏的意義不能僅僅用一種形式來體現,更不能以一種自己喜歡的收藏形式來否定其他收藏形式。綜合考量,我們不能輕易定義那些對,那些不對,那些有意義,那些並無意義。面對今天多渠道、多平台、多層次、多文化的收藏局面,也許我們只能尋找最終適合自己的一種形式,在保證遵從收藏真品的前提下,保證不長年累月走在邪道收藏的情況下,喜愛文物和古玩藝術品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意義的行為,無論哪種行為,只要真正體現藏品的價值,在一段時期完好的保存了它們,不至於損壞,就是有意義收藏形式。我們不妨來仔細剖析上訴各種形式的性質,通過這些收藏形式的性質解析,讓更多人去理解和思索。
1、淡薄名利的收藏價值觀
收藏要淡泊名利,享受一份清靜,從清靜中細細品味藏品和收藏的過程。這種收藏首先是一種境界,建立在普遍認可和遵從的文化價值觀范疇。但這種價值觀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藏有所成之後的淡定,在衣食無憂和生存不成問題的情況下,淡出社會干擾,對收藏品消化和品味其內涵,享受藏品給自己帶來的文化沉澱;第二種情況是低調、循序漸進的入藏入行觀,淡薄名利是為了更專注尋求獲取收藏的真知理念和真正辨別藏品特質的本領,在人們不知不覺得情況下,利用所學來收藏沒有進入社會視野的珍貴藏品。第三種情況是一些藏友的純粹業余收藏休閑,與名和利均無關系。因為有收藏這種嗜好,無所謂藏精或者藏粗,無所謂大藏或者小藏,有些人更無所謂真品還是贗品,這種收藏休閑形式,總比無所事事好,總比賭博和玩女人的業余休閑方式更有人生積極意義。關鍵的是既獲得因收藏帶來的歷史文化知識,還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對於真正有思想、有文化的資深收藏家,當收藏到令自己滿意的精品和絕品,思想境界無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內心的強大,思想的升華,做人的低調,對名利的淡然,對藏欲的節制,對學問學術的無限追求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2、不斷進取和突破的收藏觀
收藏要不斷進取和突破,享受積聚精品帶來的成就感。說到不斷進取和突破,一種是低調的不斷進取和突破,一種是高調的不斷進取和突破。低調的基本依靠自己的悟性和學識,這要求自己必須具備非凡的自學和反思能力。也就是說你不依靠別人經驗交流和別人的指導,通過大量自己的實踐行為,從諸多的打眼或被騙的深刻教訓中找尋到正確的收藏道路。昨天也許你是走村串巷的掃貨販子,今天你也許是建築工地或者田間地頭的游擊鏟子,明天也許你是周旋於各個收藏渠道和市場以及收藏圈子(網路論壇)的「潛伏黑客「,力求藝精眼毒,諳熟收藏江湖,入倉時不露聲色,出倉時不留痕跡。這類人雖然游離於黑白兩道,但多數居精藏珍,深居簡出。不是非常特殊的關系,你根本不知道他笑看世間雲雨的廬山真面目。屬於收藏界聚精不言談,殺人不見血的江湖黑馬;高調的不斷進取和突破,普遍具有正當性,也就是說相比前者從來遵從眼力精絕,通過正當途徑獲得藏品。他們經驗的獲得,不但通過自己長期的實踐磨練,大量搜集各類標本和資料,大量參與各種交流聚會,掌握精品下落,熱潮的時候收山磨刀,低潮的時候廉價求貨。這類人信奉道義,痛恨邪道,講求圈子和平台,願意奉獻收藏經驗。屬於收藏界主流推崇的」君子求物,來之有道」務實派中流砥柱。
3、名利之下聚精散財的收藏觀
收藏要名利具備,享受各方以物換財而來的精品收獲。人們往往看重名利,多數一生都在謀求名利。但名利雙收之後,精神追求往往很空虛,所以很多社會名流和富翁多都願意玩收藏。通過收藏不但可以讓自己提升文化品位,更可以通過收藏提升社會地位,參與和結交更高、更多的精英群體。這些人群要自己具備精到的毒眼力很不現實,首先是沒有時間和精力付出。但他們具有社會知名度和財富,一旦他們熱衷收藏,不難求到「實力派收藏諸葛亮」為其布局掌眼。即便求不到,他們往往都是國內外實力拍賣公司和實力收藏會所的座上賓,只要具備一定的收藏基礎知識和文化品位,加上謙虛謹慎和廣結善緣,高價或者中價收藏精品成就收藏事業都不是問題。另一種名利具備的人,由於貪婪自傲所致,近小人而遠賢臣,總認為自己很幸運,往往被奸商、偽藏家和偽專家盯上而任其宰殺,成為名副其實「山寨收藏館」主人。這樣的名流和富翁,一招不慎,便成為收藏界的大傻笑柄,確實值得深思。
4、眼力換取財富、過手即是擁有的收藏觀
收藏要以藏過手,享受眼力換取財富和過手即是擁有的物利精神快感。這類收藏群體,一般情況下都具備一定的眼裡和魄力,但他們不想為藏所累,為名所累,混跡於江湖而圖個逍遙自在。現實社會中這樣思維的人很多,比如古代春秋戰國的鬼穀子和其徒弟孫臏,西漢的張良,三國的諸葛亮,以及後來的「紹興師爺」和現在一些具備非凡實力的「策劃師」。從收藏領域來講,國家性質的實力派文物專家,自己不收藏,但為國家收藏而傾盡全力,這也算國家性質的經紀人。民間收藏領域的實力派藝術品經紀人(含實力派行家),通過自己的眼力和渠道,成就別人的收藏事業,雖然眼前珍品進出只留過手而後的財富和經驗積累,甚至說上升到「眼前無物而物在心裡」的無物境界。從歷史和長遠來看,其實誰也最終不可能永久擁有,即便死後帶到墓葬里,也會被盜走。這種心境和取捨,不是一般常人所為。既要具備非常的毒眼力和魄力,具備一定的渠道,又要革除藏欲的困擾,也就是說甘願給別人做嫁衣而獲取一定的價值。這種價值不僅僅用取物求財的純粹財富觀來衡量,更深的是一種收藏觀。這種行為,當然不是固定的,當自己積累豐富經驗、積聚一定量的財富和渠道,進而轉換到收藏家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最著名的香港收藏家張宗憲就是從外行到古玩商,從古玩商到行家,從行家到實力經紀人,從實力經紀人到風雲收藏家的一個傳奇經歷。不過有一點非常明確:作為一個在圈子裡混的藝術品經紀人,眼力和人品比財富更為重要,人品再好而眼力不行,不會有人找你,有眼力而人品不行,也是沒有人信任你。所以真正的藝術品經紀人是在刀尖上過日子,時刻處於如履薄冰的狀態,真要給客戶買錯打眼,必須自己承擔客戶損失,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盡管現在藝術品市場里的經紀人魚目混珠,真正具備實戰能力和職業操守的經紀人相當少,但我想隨著古玩藝術品市場的不斷成長和成熟,具備這種特質的人才一定會脫穎而出。
5、以藏養藏、去粗留精的收藏觀
收藏要以藏養藏,享受去粗壓精留珍,享受眼力不斷毒辣、藏品不斷精稀的高境界。這種收藏觀,首先是良性發展的收藏觀。但往往會被人們誤解其意圖和理念。人們普遍都有要求藏家的藏品上規模,好像大而全、多而廣才能算得上實力收藏家。但卻往往忽視萬假不如一真,百粗不如一精,十精不如一珍的收藏至尊精髓。作為一個在實戰基礎上不斷成熟的收藏家,過去難免收藏大量粗品和路份不好的藏品,也藏有同類重復的行貨和精品。如果只進不出,首先沒有地方陳列,再就是粗精混雜,影響整體的收藏水平。如果把精品而外的開門藏品讓出去給新入行的藏家磨練學習,第一是能騰出一定的資金,第二是資源共享,減少地下文物盜挖的進程,可謂是兩全其美的善舉。可是絕大多數收藏家,即便有這個精簡的想法,就是難以真正實施,總怕被同行或者社會冠以窮到要賣藏品的「惡名」。我們從很多資深藏家家裡,總會看到滿屋子的普品和粗品,這確實值得我們反思。無論普品、粗品或是重復精品,這些資源畢竟有限,鑒賞水平提高了,仍然留住不放,就沒有那個必要。一個真正有作為的收藏家,主要是靠具有價值的文物和精品珍品來體現的,並不是說你有多大的規模和多少數量的老藏品來體現。所以,去粗、壓精和留珍是必須的,否則你如何積聚資金去收藏發現的精品和珍品?精簡是必須的,尤其對於工薪階層藏家和職業藏家,是必過的一道門檻。至於怎樣出貨?其實也很簡單,打包賣給跑地皮的販子,或者放在朋友開的古玩店裡帶賣,再或者開網店和讓給自己的圈子裡新入行的藏友。只要東西開門到代,不愁精簡不了。
6、研究揭示藏品歷史文化內涵的收藏觀
有人認為收藏要以藏來研究,享受揭示藏品所蘊含的歷史意義和文化藝術內涵。作為大多數收藏家,最開始讓收藏品吸引的是藏品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其實收藏的最終意義也是體現在藏品的品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真、精、稀藏品)上面。當然,也有很多收藏家主要看重藏品的市場投資升值價值,有人為此付出沉痛代價。最可悲的是一些「收藏家」和一些並無道行的文物研究專家,總拿贗品作為研究對象,並以此來著書立說,實乃缺乏真正的鑒賞經驗,真是害人不淺。
以藏促學,以學養藏的學術道路,古今亦有。藏家總結實戰歷練而成的經驗教訓和鑒藏知識,總比那些閉門造車、毫無實戰經驗的研究學者和專家要好。如果理論來自於實踐,方能應用到實戰領域,理論來自於憑空想像,則害人害己。具備實戰經驗的藏家通過出版著作、寫專欄文章、辦講座、教授學生、鑒定和顧問等方式來正當的獲取經費,也可以以獨立研究某些重要領域的學術項目來獲得企業家、社會基金和收藏機構的支持。以此來收集大量具有研究價值和參考價值的標本以及殘整器。這種形式,雖然不是直接形式的收藏,但對整個收藏的成熟發展和學術研究有著積極意義。要知道一個真正務實藏家的成就不僅僅只是收藏的藏品,更重要的是他對收藏學術的貢獻。
7、只進不出、極盡所能保護的收藏觀
具有隻進不出、極盡所能保護收藏觀的藏家,大致有兩類人群:一類是具備獨到眼力,有目標的收藏,收藏一件精品算一件,普品、粗品、重復精品壓根就不收藏。慢慢的積少成多,集精聚珍;另一類是不花錢就癢癢,見什麼收什麼,甚至為了維護來貨渠道,無論什麼全包圓。這類收藏家一年能收藏數百數千件藏品,但上一類收藏可能一兩年就收藏一兩件具備價值的藏品,用百粗不如一精的收藏理念來對比,銀子花費加起來不少,雖然都是真品,卻沒有一件可稱道的精品,這種理念肯定是勞命傷財、錢物兩空。有些藏家因為只進不出,經常節衣縮食,生活非常簡朴,藏品多則數萬件,少則數千件,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搞博物館,謀求各方支持,開館看起來琳琅滿目,仔細觀看後卻令人大失所望。這樣既浪費社會資源,更浪費自己一生的心血。這里我們要說的是,並不是所有古代物品都值得收藏,既真、又精、更稀的古代文物和古玩藝術品才值得我們極力保護收藏。這也是真正體現一個收藏家歷史使命感的價值所在。
收藏就是保護遇到的所有藏品只進不出,享受巨大規模帶來的社會大眾贊許榮譽感。這種形式的收藏家不在少數,他們普遍具有歷史使命感,無論粗品還是精品,有價值還是無價值,在他們心目中都應該是歷史的遺物,都應當受到保護。即便因收藏而貧困潦倒,甚至妻離子散也不會出賣自己的任何藏品。他們往往見不得別的收藏家出讓藏品,動不動就會給別人蓋以商販和虛偽收藏家的帽子。其實大可不必糾結,我們力求保護的是具有歷史文物價值和古代藝術價值的藏品,並非收藏雜貨店,見什麼都收。要知道歷史上遺留的普品和粗品何其之多,價格再便宜,你真的能全部保護起來嗎?顯然不行。再說所有收藏家都這樣當收藏雜貨店的老闆,面對社會巨大的收藏需求,那隻有靠盜墓盜挖和大量生產贗品來滿足了廣大的需求了。其實讓一些藏品回歸市場,一來可以繁榮市場,二來可以盤活收藏界不至於成為死水一潭。捐獻國家當然好,但現在由於近些年贗品泛濫,高仿層出不窮,那個國營博物館敢接收?最關鍵的是體制內專家們誰還能真正具備實力來鑒定社會文物藝術品(也許有具備實力的人,但不具備所謂的權威資格吧)?如果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能盡力收藏和保護更多的文物和古玩藝術品,當然值得稱道。如果不具備就量力而行吧,不要把正常的生活因為收藏而搞的苦不堪言。這樣就失去收藏的快樂。
8、收藏就是投資升值的收藏觀
收藏的最終目的就是投資升值,享受通過收藏形式帶來的正當財富謀求。這種收藏觀的人佔到收藏群體的很大一部分,甚至要佔到80%左右。收藏有對文物歷史和文化研究論證的屬性,收藏也有對古玩藝術品觀賞把玩的屬性,收藏更有它的商品流通屬性。人們把收藏看做就是投資升值商品,這也沒有什麼大錯。從社會經濟學來講,如果收藏不具備投資升值價值,首先就不會有收藏熱,更不會有如此繁榮的收藏市場。沒有繁榮的收藏市場,收藏家就不會收藏到好的收藏品。但很多有識之士經常會擔心,人們一味的把收藏的商品功能放大,會讓很多人心靈扭曲,嚴重加速地下文物盜挖的進程,這種擔心也不無道理。問題是,誰能阻止人們的這種收藏觀?各類電視節目、各類報刊雜志等媒體都在引導和宣揚收藏投資升值的理念,很多文物專家和收藏家業是如此鼓吹。收藏領域絕大多數群體都灌輸了這種理念,你讓他們:收藏就是保護祖宗遺物,收藏就是保護文化,收藏就是提升修養素質,收藏就是揭示歷史文化,收藏就是休閑把玩。能行嗎?顯然很不現實。要達到這些境界,必然是收藏者自身素質,自身修養,自身覺悟,以及知識結構等完全具備,並且在自覺自願的情況下,才會有實際意義。
既然收藏文物和古玩藝術品有它的商品屬性(自古就有),那我們就簡略的探討收藏投資升值積極的一面。國家對古玩市場的開放,目的是藏寶於民。也希望古玩藝術品正常流通,一可以解決就業問題,二可以安定社會,三可以拉動資本市場。國家這種政策雖然與保護文物的理念相沖突,估計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把收藏定位在投資升值的范圍,必然削弱文物藝術品的文化屬性,比如,高古類文物藝術品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普遍都比明清更具價值,但藝術品市場經濟價值卻恰恰相反。一件漢代工藝精湛的大罐,市場價值也就區區數千元到萬元左右,而一件康熙時期的民窯青花瓷器也能價值數萬,甚至還不如一件清三代的瓷片值錢。國家管制高古類文物藝術品拍賣交易是一個因素,最關鍵的是整個收藏領域嚴重缺失文化認知度。人為的炒作和資本運作大量充斥收藏市場。人們盲目的跟風和一些受媒體、以及一些專家的誤導,使得「收藏投資升值」這一理念走向畸形發展。那麼什麼樣的文物古玩藝術品才具備投資升值價值呢?從長遠來看,在保證真品和品相完好的前提下,顧具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具有一定市場價值的文物古玩藝術品始終是保值升值的。還有一些精品殘器和標本也有投資升值的巨大空間。單純的工藝價值的古玩藝術品,雖然現在炒的很高,但畢竟隨著市場熱度的減退而大起大落。我國的收藏家會越來越成熟,文化品位會越來越高,這是必然的趨勢。總結:
當我們深刻認識到上述收藏觀的基本性質所在,我們會意識到收藏這個行業,並不是誰都可以隨便從事。當不具備收藏素質,不具備收藏悟性和藝術品感悟能力,更不具備反思自醒能力和自我完善的綜合能力,認為自己有文化、有權、有錢、有熱情就貿然從事收藏,其結果必然遭遇失敗。我們縱觀歷史上的收藏家和現在龐大的收藏群體,真正被世人稱道和認可的收藏家能有多少?即便你在其他行業非常成功,具備非凡成就,但要進入收藏行業就不是那樣簡單。無可否認,收藏群體中多都是人精、才精、鬼精、人渣、精神病混雜的集中營,沒有九死一生和下地獄的勇氣,要想不傷筋動骨而獲得成功,除非你是神仙下凡。別以為這話言過其實,不信你進來實戰試試?紙上談兵對實際收藏不但不起作用,而且起到誤導作用。深刻認識收藏觀的性質和意義是我們理清收藏行為的重要前提,也許對人們正確從事收藏有一些借鑒作用。
對於初涉收藏的人來說,收藏理念比收藏藏品更為重要。收藏絕對不是春天播種秋天就能收獲那樣簡單。收藏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理念對了,就會務實,理念錯了,必然務虛。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具備一定的眼力和悟性之後,任何時候下手都不晚。過去隨便一個手藝都要跟隨師父扎扎實實的學三年、帶三年、跟三年,方能出師,何況收藏這樣復雜的「手藝」。曾經有人經常問我:如何才能具備眼力和悟性?我雖然還沒有這個資格回答,但結合身邊資深藏家的基本經驗和自己多年的認識是:多學習,多實踐,多調查,多專研,多反思,多頓悟。時間長了,自然而然的就成熟了。
⑻ 中國古玩收藏市場未來發展如何請說詳細點。
在疫情突發的2021年,中國的各大古玩市場都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動盪,於是就有很多古玩收藏家們在思考到底是應該盡快把手中的古玩賣掉還是趁疫情原因多買些精品古玩,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畢竟古玩收藏無論在哪裡,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很大的一筆金額,如果從投資角度出發來看,古玩收藏在中國是一個大宗投資產品,如今的古玩收藏市場如此動盪,人們開始糾結,對於有購買古玩需求的人來說,如今我國古玩收藏市場還是屬於較高的水平。
我國目前有7800萬人的收藏大軍,如果每人平均收藏10件古玩,那麼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如果將來這些古玩全都進入市場,那麼古玩市場的價格可能會跌落,如果此時買古玩,就很有可能會變成在古玩價格高位買入古玩的「接盤俠」;而對於手中有古玩並且想要賣出的人,古玩市場價格如此動盪,未來走向不明確,如果不能及時出手,那麼可能會砸在手裡,畢竟只有40、50、60年代人喜歡古玩,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房子、黃金、基金等。兩種狀態的人們,都在焦急地觀望,在兩種選擇之間不斷糾結。
古玩市場趨勢樂觀與悲觀之間,必須按需選擇
那麼到底是賣掉古玩還是現在囤積古玩呢?其實不單單是廣大民間收藏家關注這個問題,那些手中擁有者巨額財富的企業家們對於這個問題也非常關注。對於中國的古玩市場,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要投資當代書畫,不想投資古玩。說到底,古玩的本質還是商品,它是受供需關系的影響的。就好比七八十年代結婚的幾大件一樣,在當時的情況下,縫紉機、收音機都是家庭情況富裕的人才會有的奢侈物品,但是現在這些東西太過落後,現代化的科技讓人們已經不需要這些了,即使是當廢舊物品也沒人需要,唯一的作用就只是收藏價值,再者還需要考慮法律問題、古玩升值幅度問題。而另一方面,程壽康、李鑒宸建議古玩企業家現在是囤積高、精、稀古玩最好的時機,老收藏家收藏了一輩子,現在傳不下去,恰好這一時間點可以瘋狂收割韭菜,低價收購,並且專注收藏高質量古玩,必然獲得大量利潤。
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繼續買古玩還是賣古玩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準時機,但以目前的趨勢來看,古玩行業已經不是當年那麼炙手可熱的產業了,當年的《鑒寶》、《尋寶》欄目使得全民進入收藏熱,這些年熱度已經過去,大部分人還是選擇投資房產,古玩備受冷落。另一方面則是國家政策的不明朗,使得廣大古玩收藏家不敢盲目再繼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