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帶寶寶了解周邊文化該如何描述

帶寶寶了解周邊文化該如何描述

發布時間:2022-10-17 19:03:53

1. 父母如何幫助子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如何幫助孩子了解世界

父母如何幫助子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如何幫助孩子了解世界?

我們來談一談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我相信這幾個概念對於我們來說,都不算陌生。學哲學的時候,我們基本上都會涉及到這些概念。對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三者的順序,誰先形成,誰後形成,卻有著不同的觀念。

我想到了一位專家以前跟大家說過。其次序應該是先人生價值觀,再價值觀念,最終人生觀。我認為十分有些道理,實際因素如下所示。

2.地形圖和地球儀

地形圖和地球儀的確是了解世界的至關重要的方法。猶記得,上初中地理時教師給大家介紹的中國地形圖。我家每一個地區的人口數量、部位、中華民族、總面積、、氣侯、特色產品這些。讓我們對所日常生活的那片土地資源,擁有更深層次的掌握,也激起了大家前往探尋的興趣愛好。進一步增強了大家對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喜愛。

學習培訓世界歷史的情況下,地球儀好像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專用工具。旋轉地球儀,好像見到全球都是在大家的手指尖。我們知道全球有七大洲四大洋,及他們中間的地方遍布。了解不一樣的國家,不同的經度和緯度,不一樣的氣侯。知道赤道的酷熱及其南極和北極的嚴寒。了解不一樣的國家到底是內陸地區或是靠海邊。了解關鍵的國家和大城市所屬的部位。有一些尖子生同學們乃至能確切地講出,某一國家在什麼地方,它的北京首都是哪裡,它的大致氣侯及其人口數量經濟發展狀況。乃至可以講出它周邊的周邊國家周邊有什麼水域,有什麼湖水,及其他的資金狀況和自然資源遍布。

父母在閑暇之餘,可以讓孩子旋轉地球儀,掌握地球儀上的一片地區。還可以根據和孩子一起學習,互相咨詢的形式激起孩子對世間的興趣愛好。還能夠通過學習口決的方法來加強對地球的掌握。

3.閱讀文章

讓孩子培養閱讀文章的習慣性,給孩子強烈推薦最合適的文學小說。根據文學小說,讓孩子更強的了解世界。大家父母還可以跟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討論。

4.影視劇

在如今的社會,我覺得,影視劇對咱們而言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物品。許多影視劇是依據真實故事改寫。電視機和互聯網技術是大家了解世界的一個主要的對話框。讓我們可以保證古代人常說的「秀才不出門,能知國事。

給孩子強烈推薦一些影視劇,尤其是短片,隨同孩子一起收看。非洲的小動物亞馬遜大草原這些,或是是《舌尖上的中國》。根據短片,讓孩子可以比較系統軟體深入細致地了解世界。

2. 你是怎樣理解兒童文化的特徵的能結合具體事例說一說嘛

一、兒童文化的本質 兒童文化是指兒童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的並以兒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來決定其價值和標準的文化。它的形成離不開兒童的身心特徵、群體同伴交往、師生關系及家庭社會的影響。與成人文化相比,兒童文化有著自己的特點,如,兒童文化是充滿熱情、易變的,憑感覺的成分多,而成人文化相對來說則體現為科學性、理性化,具有客觀冷靜和穩定的特性;兒童文化是充滿張揚和想像的,而成人文化卻表現為現實性和重復性;兒童文化的價值觀具有多樣化、易變性的特點,成人文化的價值觀則更體現為固定化和不靈活性;兒童文化大多數是口語化、形象化,成人文化卻表現為書面化和抽象化……當然,兒童文化在與成人文化有著巨大差別的同時,它與成人文化間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處在一個共同的連續體上,兩者間要互相學習和影響。正如美國學者巴特克(Badky,J.A)所說:兒童文化可以看作文化海洋中的一島嶼,文化海洋拍打著這島嶼的海岸,雕琢著它的周邊,島嶼其他部分則自由地滋長著。雖然成人環境給兒童文化施加著極大的壓力,但正如同成人文化是成人社會的產物一樣,兒童文化至少同樣是兒童及其同伴群體的產物。」 正如有的學者所言:「兒童文化是一種自由想像和創造的精神,一種平等的精神,一種過程本身應是結果的非功利的精神。」充滿想像和創造、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非功利精神兒童文化的精神本質。在當今物慾橫飛的世界裡,這種非功利的精神是非常珍貴的,成人用自己的文化去排斥兒童文化時,卻沒有想到成人文化里所缺乏的正是兒童文化內在的精神實質。成人沒理由壓制兒童文化,成人應理解兒童文化,向兒童學習。 二、兒童文化的成因分析 每一個社會群體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兒童作為一怕特的群體,其所擁有的獨特文化的形成有著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兒童期的身心發展特點、群體同伴交往、師生關系、家庭和社會的諸多因素等都會給兒童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帶來影響。 (一)兒童的身心特徵 由於特定的身心發展的需求,兒童有著一些不同於其他年齡階段的思想和行為規范;同時也由於身心方面的顯著特徵,在其生活經歷中會有不同於其他人的文化特徵。 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來看,首先表現為兒童是以整體的方式來認識事物的。對於兒童,特別是學前兒童來說,各種認知方式是一體的,對於某一事物的認識,只要有可能,兒童便會調動所有的感官,將視覺、聽覺、嗅覺和動覺等都會加以整體的運用。一個小朋友手裡拿著一個飛機模型時的行為會是怎樣?他會把飛機舉得高高的,跑來跑去,嘴裡有旋律地唱著:「我坐飛機!我坐飛機!……」這可愛的孩子,他的動作,他的歌聲和他的心靈已交織在一起,飛機、動作和歌聲組成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各種感覺都在這個整體中保持著極好的平衡。』在這里,感覺和反應,身體和心靈是一體的。其次表現為兒童認知充滿想像力和創造性。兒童心理發展整體水平的不高為其自由的想像發揮創造了條件,兒童不可能像大人一樣,對任何事物都要去理性地、客觀地思考。在兒童看來,「1+1」不一定等於2,「1+1」潛藏著無限的可能。兒童是充滿幻想的動物,成人看來是理性、客觀、單調的世界,在兒童眼裡便是充滿活力、豐富多樣。大人若只顧以自己的眼光來對待兒童的世界勢必造成對兒童文化的踐踏。 從兒童情意發展的角度來分析,表現為兒童情緒更加具有易變性、滲透性、感染性和親和性。在兒童看來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他對事物常常也是充滿愛的。一枝花在兒童看來,花是眼睛,葉子是她的手,枝是她的腳;同樣地,當你告訴她春姑娘就要來了,她會問:「春姑娘是誰啊?」「她怎麼來的?」「長得漂亮嗎?」兒童帶著自己的情緒對待事物,一切在她那裡是那麼充滿詩情畫意。兒童對周圍事物是充滿好奇和興趣的,興趣是一種積極的感情的喚醒狀態,它是兒童認識事物的強大動力,它能激發兒童去接近周圍的事物,觀察和理解周圍的事物。如果成人能理解兒童情意發展的特點,並加以鼓勵和引導,兒童及其文化的發展會表現得更好。 另外,兒童期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身心發展的過渡期,正如心理學家皮亞傑所指出的:人的智慧是從感知運動階段向前運算階段再到運算階段不斷地過渡的,兒童期正處於這一變化過程之中。 (二)群體同伴交往 不同的群體交往因群體的特點不同而存在著不同的交往價值規范,從而形成各自獨特的文化。在兒童的交往中最大的特點是追求人與人間的自由和平等,兒童間的交往,往往是非功利性的,是純潔、樸素的心靈間的交匯。所以兒童喜歡的是同伴交流,因為與成人交往,在兒童看來是具有很大的功利性的。兒童間的交往關系是「對稱型」的關系,通過兒童間的交往,同伴間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合作的關系。問題是由於成人的過分干預和其他因素的存在,兒童與同伴間交往的機會正在越來越少。如成人總是要求小朋友模仿成人交往的方式,在交往中表現得越成熟越好;獨生子女的增加和家庭、幼兒園中不科學的教養方式等使得兒童同伴關系不能很好地發展,這勢必壓制兒童文化的充分展示。 (三)師生交往的相互作用 教師和兒童的交往活動,是幼兒園、學校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交往活動的產生可以是因教學活動而形成的「教和學」的關系,也可以是因生活、情感的需要而形成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教師所採取的行為和態度決定著交往的進程和交往的效果,如在教學中教師所採用的教學形式不同,兒童的反應也就隨之不同。在教師為主的教學情境中,兒童處於被動的地位,他們就會形成一些與此相應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方式。不同的師生互動模式,可以產生不同的社會氣氛和行為方式。 另外,在兒童與教師的交往中,「情感性」的交往所佔的成分更多,特別是在學前兒童看來,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者」,教師也是交往中的「朋友」,生活中的「媽媽」,兒童對教師的依戀關系是較強的。 (四)家庭和社區的影響 兒童所處家庭的社會經濟背景和社區的生活是影響兒童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社會經濟地位一般都帶有一些特定的思想觀念、價值規范等,兒童生活在家庭中,其思想、行為也難免受家庭的影響。社區作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一般會形成與社會共同體相應的規范與制度,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兒童在有意無意之中習得了社區化特徵,並把它在同伴間傳播。 三、兒童文化的特徵 (一)兒童文化具有形象性、非功利性 正如前述,兒童是以整體的方式來認知事物的,兒童思維是以直觀行動、具體形象為主的,這反映在其文化上也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兒童往往通過自身的動作、聲音、感覺等來表達對事物的認識,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不難發現,兒童在游戲、學習或進行其他活動時,嘴裡往往是喃喃哼唱,或對自己,或對相關的玩具,手總是不停地擺弄,身體時不時地隨著相關的情境而有節奏地擺動。正如加登納所描繪:「一個聽音樂和聽故事的兒童,他是用自己的身體在聽的。他也許入迷地、傾心地在聽;他也許搖晃著身體,或進行著、保持著節拍在聽;或者,這兩種心態交替著出現。但,不管是哪種制他對這種藝術對象的反應都是一種身體的反應,這種反映也許彌漫著得體的感覺。」兒童對文化的理解和表達不倒人那樣理性和抽象,更沒有成人那樣深沉和理智,兒童對文化的理解往往是憑感覺的,具有更多的幻想和情感成分。兒童文化是率真純朴的,是非功利性的,是成人文化無以比擬的。成人不應壓制兒童文化,成人應放下架子,向兒童學習。 (二)兒童文化具有過渡性 兒童文化的過渡性表現為,一方面,他們具有與成人相異的一些價值觀念和方式,反映出其要求自主、獨立的要習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受教師的引導及家長的影響,也在其程度上認同成人的價值觀念。這就要求,成人一方面要保證兒童有充分的同伴交往,確保兒童獨立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在同伴交往中得到自主的發展;另一方面,要處理好崩和兒童間的關系,在與兒童的交往過程中,在確保兒童主體地位的同時,對兒童還要加以科學的引導,促進兒童文化健康發展。 (三)兒童文化具有非正規性 兒童文化往往是在日常互相交往中形成的,在生活中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兒童群體會表現相似文化特徵。同時,文化對兒童的影響也是非正式的,兒童文中蘊含著兒童群體的價值和規范,這些文化特徵構成一種生活「環境」,影響著處於這種文化情境中的每一個兒童,使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就習得了這種文化。另外,兒童對其文:所蘊含的價值規范和行為准則的遵守也不像成人那麼嚴格,從這一角度來說,也體現了其文化的非正規性。 (四)兒童文化具有多樣性、開放性和互補性 兒童因其身心發展的整體水平,而有利於其個性的充張揚。兒童不像成人一樣,在他們眼裡一切都是無所顧忌,這反映在文化上也具有多樣性、開放性。互補包括同伴間互補,也包括兒童文化與成人文化間的互補。當前面臨的題是,成人不重視兒童同伴交往,看不到兒童文化的長處、談不上向兒童學習,成人最欣賞的是自己的文化,難怪常拿自己的文化來排擠兒童的文化。理解兒童文化,走向兒童文化是現實的呼喚。作為教工作者,更應肩負起這一重任。理解兒童文化,就要理解兒童文化的本質、成因和特徵,理解兒童文化就要尊重兒童的格和尊嚴,給予兒童充分自由發展的空間。

3. 寶寶在1-3歲時開始有表達能力,父母該如何培養寶寶的表達能力呢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成長很快,身心的變化都是需要家長去關注的。寶寶溝通能力一定是要從小培養起來的,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在為人處事中事半功倍。起初,家長要有意識地抽出時間陪伴寶寶,與寶寶進行交流從而創建良好的溝通環境。在溝通過程中,不同的場合要引導孩子使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學會變通。同時帶著寶寶參加戶外活動,這個過程可以提升寶寶前期的社交能力。

家長要定期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也是增進親子關系的一種方式,對膽小的寶寶要多給予鼓勵和肯定,耐下心聆聽孩子說話,全面了解孩子想表達的含義進而去展開話題,豐富孩子的認知世界,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溝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4. 想帶孩子感受一下周邊國家的風土人情,有什麼建議嗎

可以考慮去日本,日本的國民素質相比於我國還是比較高的,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是比較禮貌的。而且日本的景點也比較多

5. 跟孩子在逛街的過程中,教給孩子哪些知識最有益

我們有時候會帶上孩子上街,小寶寶來講,上街也是一個鍛煉和長知識的過程。帶孩子逛街購物也是一門中小學問假如方式得益,便會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愉快。開心母親把握孩子上街的方法。每到雙休日日,節假日日,父母們總希望帶上孩子外出夠買東西或逛一逛生態公園,一來能夠處理家中的細枝末節事兒,二來最首要的是讓孩子開闊眼界,提高社會知識。

塑造社會道德

最先父母在帶孩子外出去玩時,一定要言傳身教。如:乘車排長隊,和人相處要用文明用語,扶老攜幼,愛護公共設施,不隨地吐痰這些;次之,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好的社會道德,什麼不是好的品質。例如有小孩子亂扔果皮,就需要立即告知孩子這也是錯誤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起著耳濡目染的感染功效,因此父母最先要在孩子眼前建立優良的楷模,那樣孩子才可以平安的發展。

6. 親友到你家做客,需要你介紹一下周邊的環境。怎麼介紹

介紹流程如下:

1、首先確定介紹的順序,比如方位順序,前面是公園,左面是商業街,後面是學校等等。

7. 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分析其認識特點

寶媽們可能會有這種苦惱,為啥我家寶寶三歲的,還什麼都不懂?對事物沒一點概念,可隔壁家僅大幾個月的寶寶,又會數數又能寫字,說起話來還一套一套的,好聰明呀!孩子對事物概念的認知是思維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它是一個科學的、漸進的、可以被引導的過程。

周末,我和二寶正在家玩游戲,閨蜜帶著她的女兒來串門。一進門便驚叫起來,「哇,你們在幹嘛?這是菜市場嗎?搞得這么亂!」原來,客廳地板上至少擺放了十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味道的水果,我和二寶就坐在這些蔬菜水果當中,一起認識這些常見的形態各異的果蔬。

「蘋果是圓圓的,這種形狀我們都把它叫圓形,寶寶再找找看還有沒有圓形的水果呢?」「媽媽,媽媽,這個也是。」二寶環顧了下地板,看到番石榴,忙拿起來叫著。「來,寶寶摸一摸這二種水果,看看是不是一樣的?」「這個是滑溜溜的,這個上面有很多小包包,一點不滑溜溜」。二寶看的非常認真。

我和二寶認真的玩耍著,閨蜜的女兒早就按捺不住,一起加入了游戲,一晚上,二個三歲的寶寶愉快地了解了圓形、橢圓形、方形、紅色、橙色、紫色、綠色、黃色、光滑、粗糙、細膩、梗、葉、果、形狀、顏色等等概念。

第二天晚上,閨蜜打來電話,「下午我去幼兒園接妞妞回家,一路上看到什麼都喊個不停,媽媽媽媽這個是圓形的凳子,這個是長形的柱子,這個是紅色的......,沒想到小孩子記憶這么好,一教就會,看來我家妞妞很有天才的潛質呀!」電話里的閨蜜說的眉飛色舞,絲毫不記得上周還朝我抱怨女兒反應總是比班上同學慢半拍的的事兒。

孩子對於事物概念的認知,這個過程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或是父母口頭說說教教就可以得到驚喜的過程。兒童認知發育的過程,是一個科學的、漸見的、可塑性極強的過程。孩子對於事物認知的發育過程有哪些特點呢?家長們只有了解其特點,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闡明特點之前,先來了解下認知的概念。認知,最簡而言之就是獲得信息並運用信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通過感覺去認識事物的特點,然後再通過感覺去判斷去運用。

孩子認知的特點主要有哪些呢?為了更精準的闡述,我們以年齡為節點,分別加於說明。

一、3-4歲孩子對事物認知的特點有哪些?

第一、寶寶認知事物的范圍較0-2歲,有了一個大的擴展。這是寶寶中樞神經發育的結果,也是寶寶生活自主活動范圍擴大的必然結果。0-2歲的寶寶大多被父母抱著,行為受到極大的限制,他的目光所及范圍也非常有限,導致認知范圍有限。3歲以後的孩子,大多能自如走路,這個階段普遍是父母跟在孩子後面,孩子走到哪裡,父母跟到哪,孩子目光接觸事物的范圍得到了極大的延展。

第二、寶寶對外界事物感知具有無意識性、情緒性、暫時性的特點。這個階段的寶寶看到什麼,就是簡單直觀的無意識的看到,並不會過腦子,更不會產生聯想,事物是否能被記住,完全取決於事物是否有趣、色彩是否明亮。

第三、寶寶思維的直覺性。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他的思維處理模式是完全憑直覺憑感官的。這種直覺離不開身體的動作。比如寶寶看到一個紅紅的氣球,他嘗試用手去拿氣球,但是,大人把他牽走了,在走的過程中,他看到一輛綠色的小車,他馬上就會被車子吸引,嘗試去拿車,他現在的思維就是這輛綠色小車,那個紅紅的氣球就已經被他遺忘了。

第四、寶寶思維開始具備想像的空間,這種初步的想像空間是自發無意識、容易被誤導的。比如,媽媽對寶寶說,「今天放學媽媽帶你去吃冰淇淋,媽媽給寶寶買二個好吃的巧克力的冰淇淋,嗯嗯,冰淇淋的味道真甜!」媽媽說完,就帶著寶寶回家了,並沒有去吃冰淇淋,但是晚上爸爸問:「寶寶吃了冰淇淋嗎?」寶寶會開心的回答:「吃了二個冰淇淋,味道甜甜的。」

這個看似寶寶在說謊,其實並不然,這僅是寶寶分不清楚哪些是想像哪些是事實。在幼兒園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孩子說周末媽媽帶我去游泳了,很快,幾乎所有的聽到這句話的寶寶也會說,我媽媽也帶我去游泳啦。如果再詳細詢問細節,他告訴你的和他聽到的幾乎一致。

看到這,寶媽們是不是想起自己寶寶也有過類似情況,媽媽們在對待寶寶這類「說謊」時,千萬不要責罵,這僅僅是寶寶想像力發展過程的一個小插曲。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們的思維特點益發有趣,下面我們來看看4-5歲寶寶的認知特點。

二、4-5歲孩子對事物認知的特點有哪些?

第一、4-5歲寶寶的感覺的精度開始提高。四歲的寶寶開始能細致的觀察事物的細微之處,甚至能夠分辨的出多種混色、漸變色,對於時間、距離的概念也有了認識,分得清昨天今天,遠近高低。

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爸爸換了一個新發型,媽媽換了一副新眼鏡,都能夠被細心的寶寶發現。有時媽媽衣服上的點綴掉了,最先發現的也是我們的寶寶。

第二、4-5歲寶寶開始了有意識的記憶、抽象記憶法在這個階段開始萌芽。周末帶寶寶去動物園走一圈,第二天去到幼兒園,他可以很清晰的復述出昨天看到的大部分動物,對於給他印象深刻的動物,他更是記憶猶新。上次帶寶寶去爬山時准備了飲料和食物,下次去爬山,寶寶一定會溫馨提示要提前准備吃的喝的。

第三、4-5歲寶寶的想像力開始有了大的發展,再造想像力開始占優勢,思維也更加具體形象。隨著寶寶見識的越來越多,語言運用也得到大的發展,再造想像力和思維都有了大的突破。

這個階段,如果爸爸媽媽陪著寶寶看故事書,看繪本,結局讓寶寶去續說的話,寶寶的想像力、對於某些細節的關注和表達會大大出乎我們意料,讓我們很是驚艷。

4-5歲寶寶的認知發育相比3-4歲階段和5-6歲階段,更像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5-6歲的認知水平又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

三、5-6歲孩子對事物認知的特點有哪些?

第一、5-6歲的寶寶的感知開始具備系統性和概括性。相對於三歲時的無意識、暫時性、情緒性的感知特點而言,系統性和概括性是孩子認知世界中一大進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具備了觀察能力,要知道觀察可是知覺的高級形態,學會了觀察,也就具備了正確了解世界的前提。

第二、5-6歲的寶寶開始了有意識的記憶,並具備一定的記憶策略。這種記憶的出現,讓寶寶大腦開始進入有意識的排列組合的運作。在這一階段的寶寶,有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他會根據大人的喜好來有所不同的描述同一種事物。

比如,爺爺帶寶寶去動物園玩,晚上回家,爸爸問寶寶看到哪些動物,寶寶知道爸爸喜歡聽獅子老虎的故事,那麼他在回答問題時會特別的加重對獅子老虎的描述。如果是喜歡小動物的媽媽問起來,他又會很認真的告訴媽媽猴子是如何的有趣。

第三、5-6歲的寶寶開始了創造性想像。得益於系統性、概念性的思維的發展,這個階段孩子開始了創造性的想像力,他開始喜歡在日常生活之中、與同伴的游戲當中加入創造性想像的元素。

比如,爸爸帶著孩子去郊遊,路上塞車,孩子很可能會說:「要是我們家有一輛有翅膀的汽車該多好呀,這樣堵車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嗖嗖嗖的從這些汽車上面飛過去,那太好玩啦!」

第四、5-6歲的寶寶開始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和發展對於寶寶而言,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為它會極大的影響著寶寶成年後思維發展水平。這一階段寶寶的抽線思維還是明顯的不自覺性,不能自主的調節,不能自主的檢驗,甚至有時表達不出為什麼會這么想的原因。

通過了解孩子認知的特點,對於孩子日常一些看似怪異的語言和行為,我們也都能更好的理解及引導。很多時候,父母因為不了解孩子的認知特點,對於寶寶的教育引導也難免會出現偏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很不利於寶寶們發育和成長。

有智慧的愛孩子,首要的是去了解孩子,有了了解,才有了懂得,有了懂得,才能更好的去欣賞、去引導,去鼓勵,有了欣賞、鼓勵、引導,才有孩子更快樂,更美好的未來!

親愛的寶爸寶媽,您家的孩子在3-6歲有哪些有趣的認知故事呢?您又是如何對待,如何引導的呢?不妨在留言區分享哦,讓我們一起見證寶寶們快樂茁壯成長!

閱讀全文

與帶寶寶了解周邊文化該如何描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