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塘的宗族文化
一個家族能夠興旺發達他們治家必定很嚴,一個興旺的氏族他們必定傳承著氏族的宗法制度,在我青塘黃氏始祖祠堂門樓的左邊就立有一方刻著戒律的石碑,其中所立的戒條,凡是我青塘黃氏族人都必須遵守,該石碑立於清朝乾隆初年。為 明長幼,宗族應當有輩序,輩份自當要分明,我黃氏族人也是非常注重這等禮儀倫常的。從我青塘黃氏始祖 永興 公 起,傳下的一首四句五言輩序詩,即是我青塘始祖 永興 公 預先排好的前二十代輩序, 第一世至第二十世的輩序如下 :
永 曰 應 茂 東
周 明 欽 伯 嵩
開 貴 世 昌 盛
榮 華 萬 載 隆
另五房有 第九世至二十世輩序:
...友 漢 勝 子
仁 義 禮 智 信
孝 思 維 則 良
以上就是我青塘黃氏的輩序詩。一般從看某個人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 永興 公 的第幾代孫 、是什麼輩份了,即是我們平常說的是什麼字輩。古人的名字都是有名和字的,例如我青塘黃氏始祖的名諱是 : 黃 潤,字 永興,所以我們稱自己青塘黃氏的始祖為 潤 公 或 永興 公 。有名和字這種起名的方式一直到民國時期還有,到了近代,青塘人的名字也都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不分名和字了.大多數青塘人的名字都含有輩序的字,而我們的名字中的第一個字便是輩序中的字了,我們青塘人這種起名字的習慣或許跟黃氏的家傳宗法有直接關系。我青塘黃氏向來都修有族譜,有宗族譜牒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宗族傳自哪一支派,使人不忘根本;譜牒可以傳承家傳宗法制度和家法家規,使我們明白宗親之間的親疏長幼之別,不至於長幼不分。撰修家譜是宗族的大事,也是一件十分繁雜的工作,需要收集相關資料、整理舊譜、編排登記等,開展工作也需要一定的經費,並不是說想做就能馬上做的,更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完成的事情。聽理事會的代表說,輩序已經重新續排了一百世,重修族譜的事項目前尚未開始,還在籌劃當中。我青塘黃氏的輩序已經先排到了三十二世,現在又續排了一百世,這次續排的輩序是跟福建、台灣等地的宗親相同的,估計下次重修族譜時可能還會增加新輩序和其他新內容。我們青塘黃氏的輩序是不會遺棄的,我們會將我青塘黃氏的輩序和青塘的傳統文化保護好,並將其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本村理事會和青塘永興商會通過商討後,決定了始祖祠堂的重修時間定於農歷辛卯歲2011年正月十八日起工,修整完工後,入伙時間暫定於十一月初,而青塘黃氏族譜的重修也一並在2011年同期進行。 梅江江夏舊華堂, 烈烈久傳江夏黃。
百里風光留政績, 千年翰院擅文章。
綿綿世澤貽子孫, 赫赫家聲自漢唐。
步中一見宜追遠, 中華祖德永香堂。峭老原來娶三妻,官吳鄭妣廿一兒。 創業興家分離去,回來報命省親宜。 余年八九能相會,葉落九州共根枝。 不論貧賤與富貴,相逢乃念初分時。 陸豐青塘黃氏譜載外八句
駿馬堂堂出異鄉, 任從隨地立綱常。 隨到他境猶我境, 雖在他鄉即故鄉。 歲久莫忘親命語, 晨昏須傳祖宗香。 年深月久亦昌盛, 三七男兒總是強。
❷ 如何加強對農村宗族文化引導工作
農村的文化建設是當前我們正處於新農村建設的實踐進程中其中的一個主要方面。由於城鄉差距大,文化基礎設施的落後,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才能為農村文化建設走出瓶頸,也才能滿足村民對提高精神生活質量的需求。而現實的農村文化供給機制卻難以有效地提供足夠有質量的文化產品。如何挖掘、提升農村的傳統文化和利用現有的設施以及群眾追求文化的熱情,在資金投入和綜合設施軟硬環境達不到要時,我們不妨把新農村文化建設和宗族傳統文化作用切實結合,利用好現有的宗祠、家廟等硬性設施,以舊祠堂,新文化,新理念,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宗族文化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宗族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獨特現象,宗族作為一種社會關系形態,在中國歷史上經歷了長久發展,成為漢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即便在現代,仍留有難以割捨的宗族情結和宗族活動。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的延續,宗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宗族就是由若干具有親近的血緣關系的家庭結成的親緣集團或社會群體組織。《爾雅·釋親》就是把同一高祖父傳下的四代子孫稱為宗族。在特定的條件下,家族和宗族是同義的,但宗族顯然比家族更為寬泛。
宗族文化從制度文化層面上看,是指為了同宗家族的生產、生活、生存和發展,宗族成員所形成的族規、家法、禮儀、風俗、習慣,以此成為宗族成員的日常生活、生產、教育、交往等行為規范的總和。根據制度文化的結構要素特徵,在我們現有的制度文化背景下,這種宗族文化是屬於非正式約束的范疇,它與正式約束以及實施機制共同構成了社會制度文化的內容。血緣關系的本質特徵決定了 宗族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本質,漢文化圈裡呈現的「尋根問祖」現象正是這種宗族文化本質的體現。
在歷史上宗族文化曾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形態之一,因為它的背後由中國特有的宗法制度支撐著,而宗法制度是維系中國皇權政治的根本制度。正是如此,宗族文化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極為繁榮。「五四」運動以後,特別是新中國建立後,實行的「人民公社」制度,文革時期的破「四舊」,使傳統的宗族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以至於幾乎滅亡。但經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全面推行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宗族文化得到了重新恢復,並且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社會史室主任錢杭博士在《當代農村宗族的發展現狀和前途選擇》一文中研究所得,對現有的宗族活動現象,從表現功能上區分,大致可以把這些宗族活動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對現存社會秩序具有破壞作用的;第二類則是通過有目標的系統重建,表現出對現存秩序的積極維護和主動參與;還有一類在功能表現上處於中性位置的宗族活動。
從我們李姓的宗族活動情況看,大部分可以劃歸「處於中性位置」這類。當然,第一類也偶爾有發生,例如由於對農村征地沒有妥善解決好相關的具體問題,導致群體性的上訪情況出現,嚴重的時候危及到黨政機關的正常工作秩序。第二類是少數的在特定領域產生,如對修宗廟、造橋鋪路、建俱樂部等村裡的公益事業上。如何利用宗族文化的有利方面,因勢利導,進一步推進農村的文化建設,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二、宗族文化對農村文化建設的作用與利用
由上可知,我們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應自覺考慮到宗族文化的影響力,採取指導、引導、輔導等方式,把群文工作融入到村民樂於接受的宗族文化活動之中。這樣農村文化工作更能取得積極的績效。
一是積極參與指導宗族文化活動。在宗族文化中傳統節日的舞龍舞獅、廟會等農村民俗和家族傳統表演形式,是宗族活動充分利用集會來彰顯本族的重要方式,引導注入新的時代內容,摒除庸俗的內容,提升活動文化品位是一件極有意義的建設新農村文化的嘗試。如有些族群活動有萬人參與,整個活動不僅是娛樂的過程,更是凝聚宗族人心的過程,其中的宗族感召力彰顯無遺。其意義已超出了原有的宗族文化范疇,只是以宗族文化為背景,而通過民間藝術活動的載體,來表現農村文化的和諧景象。
我們首先在認知大型宗族文化活動所折射出的「社會和諧、吉祥安寧」的文化信息基礎上,有計劃、有組織地加以規范、引導;再是派出專業人員在傳統道具的工藝製作及表演上加以指導;同時組織專業劇團參與其中,特別是組織文化館為廟會上演傳統摺子戲、反映新農村現建設的現代戲、小品和曲藝等,使我們的主流文化和宗族文化有機的結合,使新農村的文化建設得到進一步健康、和諧地發展。
二是樹立舊宗祠,新文化的理念。宗祠作為宗族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在宗族文化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從傳統意義上看,宗祠習慣上多被稱為祠堂,它是地方性的家廟。是供奉祖先神主,進行祭祀活動的場所,被視為族權的象徵。宗祠還是處理宗族事務,執行族規家法的地方。其意義在於:一方面彰顯了本宗族的血緣關系和宗族的基本行為規范,另一方面也客觀上對本族子弟起到了一定教化作用。所以宗祠是一個宗族的中心,象徵著祖先,象徵著宗族的團結。宗族成員通過祭祀祖先, 通過父系血緣關系把族人凝集在一起。通過處理宗族事務、執行族規家法,彰顯本族倫理。
第一要把宗祠的功能與時代元素接軌。把傳統意義上的祭祀祖先和現今村民集聚休閑、文化娛樂、集合議事溶入此特定的場所。把村中的一些重大活動,如婚嫁喜事、慶典儀式等,也放到宗祠里來進行。或將宗祠作為教育、培訓、演藝的基地。
第二要保護好宗祠文化古跡,彰顯傳統宗族文化和當代文化相結合而產生的文化魅力。對年久失修的宗祠要動員家族的力量進行修復,盡量保持原有風格。特別要對懸字牌匾額,碑記雕塑要做好登記和保護,能修復的盡量修復。
第三要對宗祠進行全面的普查,並加強對這一文化遺產的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目前,我國農村有些地方經濟還相對落後,在新農村建設中,許多山區的村莊無力專門建造新房子供村民開展文化活動,但是大部分村莊都有宗祠。所以我們應該在做好宗祠的文化元素挖掘和保護工作的同時,利用宗祠現有的資源,因地制宜建立俱樂部之類的文化活動場所,使古宗祠這一歷史文化遺產煥發青春,使傳統的宗族文化和現代文化娛樂有機結合起來。政府在加大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力度的同時,也應該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增加圖書資料,特別是農村實用的科技書籍,增添必要的文化、健身休閑器材。我們只要合理利用古宗祠,這樣就很容易解決文化活動場地資金的瓶頸制約和農村文化產品的供需矛盾,使農村文化得到很好的發展。
總之,在當今的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如何利用宗族文化的有利方面,因勢利導,從而進一步推進農村的文化建設。宗族文化能體現凝聚人心的作用和表現無私奉獻的精神,特別是在重大的文化、宗教活動及公共的事業上能齊心協力、義無反顧,有很強的戰鬥力。使得他們在從事的生產活動中必然的要和這些有害於自身生存的環境作斗爭,以至他們必然選擇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以增強宗族的凝聚力。以宗族血緣共同體作為文化傳遞的載體,產生的宗教、文化、族規、家法、禮儀、風俗、習慣等一系列生活方式和生活規范。這些方式和規范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有所淡化,但由於歷史的連貫性,其宗族活動仍是農村民眾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農民對宗族這一血緣組織形式的認同,其最基本的理由就是宗族文化所具有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農民對自身歷史感、歸屬感的深刻需求的文化品性。這也是我們從事農村群文工作所思考的出發點,也是我們具體工作的切入點,只有我們找准了這個切入點,農村群文工作才會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才能在保持宗族文化的本體性需求的同時,將其功能目標盡可能充分地納入與社會公共生活准則相適應的軌道中,新農村的文化建設必然會做出成效。
❸ 宗族組織的社會文化功能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宗教的社會整合功能。社會整合是影響社會發展的諸多因素,通過某種機制而凝聚在一起,從而產生一種合力的作用,共同推動或影響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宗教的社會整合功能是由宗教的各個構成要素體現並共同發揮作用的。
具有共同信仰的信教群眾,組成的宗教群體往往可以構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群體,而共同的宗教信仰可以將群體內部的所有成員緊緊凝聚在一起。宗教信仰首先使接受了它的個人、群體、社會集團形成一個具有共同意識的宗教共同體,進而在組織上進行整合。
宗教的儀式活動可以將信教群眾緊緊聯繫到一起,從而產生巨大的凝聚作用,集體性的宗教儀式不僅可以把分散的個體聚集起來,還可以通過集體的力量,促進信教群眾對共同利益的維系以及共同責任的承擔,從而在思想上進行整合。如維吾爾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他們在每年的開齋節、古爾邦節等宗教節日期間都要舉行盛大的宗教聚禮活動,這些宗教儀式活動對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社會整合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宗教的社會控制功能。社會控制就是社會對社會主體的行為的各個方面的約束。社會控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控制主要指通過某種社會機制或者社會規范,以及相應的措施、辦法對社會全體成員的行為、觀念進行約束和調節,從而促進社會的良性運行。狹義的社會控制指對社會中產生越軌行為的個人或群體進行制約與懲處的措施與機制。宗教的社會控制功能往往通過宗教信仰、感情、儀式、教義等對信教群眾的行為形成規范與約束。
社會為保證其社會規范的實施,都會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法律、制度來對其成員的行為進行控制和監督,但社會規范一般都是統治者藉助外力對人們行為的約束,在社會中有許多地方是這些手段無法達到的,對於這些無法達到的地方我們就可以藉助宗教,宗教的教規教義對信教群眾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和心理自我制約作用,因此在一些社會規范無法涉及的地方,宗教的教規教義就會成為一種無形的監督者對人們進行監督,約束他們的行為規范,避免越軌行為的發生。很多宗教的教規教義要求都是與社會規范相一致的,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偷、不盜、不淫、不貪、不妄語」等。
第三,宗教的社會心理調節功能。馬林諾夫斯基曾說過:「人類生活上的每一重要危機,都含著情緒上的擾亂,精神上的沖突,和可能的人格解組。這里成功的希望又須與焦慮和預期等相掙扎,宗教信仰在乎將精神上的沖突中的積極方面變為傳統地標准化。所以,宗教信仰滿足了一種固定的個人的需要,這需要乃為社會組織所連帶的心理上相配部分所造成。」宗教就具有藉助超人間的力量對社會個體和群體進行心理調節,為社會成員提供心理上慰藉和情感上撫慰的功能。人類生活在一個充滿著危機的大自然中,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軟弱的;快速運轉的現代社會和高度競爭給人帶來的精神壓力以及人類本身對挫折、失敗等的承受力是有限的,這一切所帶來的心靈上的痛苦需要得到宣洩和排解,而宗教超脫現實、寄託於空想世界或來世的自我安慰的教義就成為安撫這種心靈痛苦的鎮靜劑和鎮痛劑,把人們在心態上的不平衡逐漸調節到相對平衡的狀態,並使那些面臨困境的人們在心靈上、精神上獲得緩解和愉悅,使他們逐漸產生自信心從而積極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和人生中的逆境。
❹ 家族 文化都包含什麼內容家族都有什麼元素
根據家族網所提供的資料,王氏在廣州是一個大的家族,多數都是由外地遷移過來的,詳細說就太多了,你可以去家族網查閱或者讓他們客服提供家族資料。關於家族文化的內容和元素可以簡單跟你說一下:
家族文化都包含:家族史、家譜、姓氏遷移、家族名人、家族事物、家族景點等等
❺ 今天,我們如何復興家族文化
二)「家學文化」能給家族成員帶來什麼
家學文化對家族對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孟母擇鄰而居,憤斷機杼,而篤勵出一代聖人孟子,梁啟超的祖父為使後人有出息,力塑家學文化與書香門第,得以培養出學業大成的思想家梁啟超。
(三)現代暴發戶為何總是曇花一現
現代人的遭際又如何呢?某市曾於九十年代評出『十大青年企業家』,當年他們是何其風光,卻沒有幾個想到稟祖訓,立家規,塑家學文化。到今天,才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十大青年企業家』只剩下寥寥幾個。其他人要麼犯案進了監獄,要麼難以支撐而宣告破產,更何談三代富貴?與古人相比,差異實在太大。
(一)家學文化與家居
第一方面是表現在家學上的「外在」文化,那就是居家文化,居家文化主要由建築文化和傢具文化組成,建築文化主要講居住環境的選擇、地基、新房的風水地理、門房的大小布局、建築材料的選擇、花草樹木的栽種等。但居家文化更主要的是重視在傳統傢具文化上。
實際上,作為日常家居生活的物品,她更多的承載整個家庭的理念,體現著家學文化淵源。隨著家庭的延續,隨著後人對她的一代傳揚與新理念的注入,沉澱於古典傢具中的家學文化也愈發濃厚。因此,那些厚重的木質傢具,亦喻示著祖輩的置產立籍、創業興家的精神。
(甲)傢具顯文化,擺設見禮儀
我國傳統居家中的傢具造型、擺設及廳堂的座位是嚴格有序的,「中堂」所懸一定是按「皇、相、翰林、名人、格言」為序的匾額,這不是「階級剝削」,而是中國古代的社會文明中的「序」和「禮」。中堂兩側是「聯」(門柱的為楹),廳堂東西牆懸掛的皆是名人字畫,內容涉及均為儒家、禮教或養性修身的有益作品。廳堂中最重要的是傢具,傢具是人格、地位、學位、族位的物化序列。廳堂傢具以「靜」為主,這和歐洲以華麗的「鬧」為主形成鮮明的不同風格。首先是條案,上陳供器,有瓶(平)爐(政權與豐稔)、燈(明、智)為主要內容,是相序有致的象徵。中間是八仙桌、左右置大椅,右主、左賓。左為上,右為下,無論是長輩還是僚幕皆以「序」來平衡社會的法則。兩側是「屬」,皆晚輩或下屬的排列座式。兩椅間設有茶幾,是緩沖過渡的中庸設計。
❻ 宗族文化是怎麼樣傳承的放在當下我們應該如何做
宗族文化是我國從古代傳承下來一種家庭式文化,是在文化傳承里很特殊一種分支。
宗族是一個以一對夫妻為開始,一條血脈上子嗣延續下去,不會超過50人左右組成。
一開始形成是因為在原始社會里,大家還沒有開始群居生活,都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搭伴出行。
這個就是一個宗族文化,而宗族傳承是要子嗣來傳承,很多歷史上大宗族到後期都因為子嗣凋零而沒落。
家族裡文化沒有來繼承,家族文化也失去。所以一個宗族最重要還是子嗣,不論正統,還是旁系,只要有子嗣,才能讓這個宗族活著。
而到現在社會里開始出現計劃生育理念,家族文化就出現控制,現在還能擁有宗族文化家庭真的沒有幾個。
其實我們現在社會理念應該改變,不然我們就沒有辦法繼續去維持家族文化傳承,我們應該把家族文化從正統,改成包含一切旁系血親來傳承。
❼ 宗族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宗族文化包括主要是以宗族傳承為主,包括家裡面一直延續下來的一些習俗
❽ 家族文化是怎樣形成的
家族文化是這樣形成的:過程是很漫長的,家族文化是在很多年的繼承里形成的,在家族中最初可能是潛移默化地開始成型,經過許多年的發展與傳承,最終形成一套文化體系。現在還有很多人家族觀念很強,他們比較看重家族文化。
家族文化有其特定的含義, 一般是指以家族的存在與活動為基礎, 以家族的認同與強化為特徵, 注重家族延續與和諧並強調個人服從整體的文化系統。包括宗法、族規、家訓等相關行為規范,祭祖活動等相關儀軌,族徽、族歌、宗祠等相關標志物和物質載體,家族的氣質、傳統等精神特性。其中精神特性為其靈魂,它是千百年來通過一系列的約束和儀軌而內化沉澱下來的相關特質,它是區別不同家族的根本。
❾ 宗族的傳承是否可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
是可以的,但是我們也是要取長補短的。沒有些宗族,它內部一些東西是需要去改變的,那麼民俗文化其實是可以進行一個傳承的。因為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宗族文化,他其實是一個中國古代家族的一個成長,也像是一些少數民族他們的結合體。包括每個家庭其實都有一本族譜,其實也是一個宗族他完完整整的一個歷史傳承。所以說宗族的傳承可以作為一個文化傳承的載體,宗族中的文化可以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但是我們不可能全面的去復習中國古代的宗族文化,因為有些可取有些不可取,我們應該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來進行改變,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是正確的。
❿ 宗族文化的了解途徑
可以通過宗族人或者在網上查找有關宗族人文化的資料:
宗族文化是同宗、同族經過千百年的提煉和整理約定俗成的民俗文化,且傳承於族人之間,記載於字里行間,有的則銘刻在人們心間。這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它與儒學、禮教文化相得益彰,是民間崇尚的傳統文化。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逐步實行,宗族文化與宗親會組織日漸活躍起來。從當前全國的形勢看,在振興「國學」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背景下而實現「中國夢」,宗族文化和宗親會組織活動在南方方興未艾,其發展勢頭如火如荼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