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鼎食文化有哪些!!
福鼎人么?
魚片、魚丸、肉片、肉丸、老街雞翅膀、(不行啊我都流口水了)混沌當推混沌霞的混沌~魚片非江記莫屬~福鼎小吃,放假回去吃吧……
我可以請你吃哈:)
㈡ 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1、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
包括福建各地區的方言及民間諺語、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傳說等。如霞浦畲族小說歌、閩南童謠、陳三五娘傳說等等。
2、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
包括傳統戲劇如歌仔戲、梨園戲、莆仙戲等。傳統曲藝如福州評話、答嘴鼓、漳州錦歌等。民間舞蹈如泉州拍胸舞、邵武儺舞、龍岩採茶燈等。民間音樂如泉州南音、茶亭十番音樂、浦城閩派古琴等。民間美術如漳州木版年畫、柘榮剪紙、惠安木雕技藝等。傳統雜技與競技如建甌挑幡、寧德霍童線獅、自然門武術等。
3、民俗活動、禮儀、節慶。
包括福建民間添丁慶壽舊俗、婚嫁舊俗、喪禮舊俗、民間節日、廟會、民間傳統信仰習俗等。如閩西客家春耕習俗、惠安女服飾、豐澤蟲尋埔女服飾、閩東畲族婚俗、仙游楓亭元宵游燈習俗、閩西客家元宵節慶、寧德畲族三月三節俗等等。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
包括各種具有福建特色的生產生活技藝與工具等。如福州同利肉燕製作技藝、福州聚春園佛跳牆製作技藝、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泉州傳統竹編工藝、明溪肉脯干製作工藝、沙縣小吃製作工藝等等。
5、傳統手工藝技能。
包括福建各種工藝美術製品的獨特製作技藝。如德化瓷工藝、泉州李堯寶刻紙、安溪藍印花布、將樂民間龍池古硯製作工藝、將樂西山造紙技術、武夷岩茶(大紅袍)傳統工藝技能及習俗等等。
6、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包括福建民間各種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雲霄開漳聖王巡安民俗、南安英都拔拔燈、石獅蚶江端午海上潑水習俗、龍岩適中盂蘭盆節俗、福鼎雙華畲族二月二歌會、周寧浦源護魚習俗等等。
㈢ 福建省傳統民俗有哪些
清明節一般在4月4日至六日之間(陽歷)在福建有一個傳統的掃墓祭祖的習俗,福州市家家戶戶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培土。掃墓後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但掃墓時絕對少不了供品,一般就是一些豆腐和面點的等,但絕對少不了「菠菠稞」
㈣ 福鼎市屬於福建哪個市
福鼎市是福建省寧德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福鼎位於福建省東北部,介於北緯26°52′—27°26′,東經119°55′—120°43′之間。是福建省轄縣級市,行政隸屬於寧德市。素為閩浙門戶,吳越要沖。
東南瀕東海,東北界浙江省蒼南縣,西北鄰浙江省泰順縣,西接柘榮縣,南連霞浦縣。距城區東北16公里處的分水關是福鼎市與浙江泰順、蒼南兩省三縣的分界點,自古為閩越關隘,已歷千年。
福鼎特色文化
福鼎沙埕鐵枝是福建省福鼎市的漢族民俗活動。鐵枝大約在明末清初從福建泉州一帶傳入閩東沿海地區,曾流行於福鼎、蕉城、福安、霞浦、壽寧等縣(市、區)。而閩東又以沙埕鐵枝技術高超、陣容強大、場面壯觀。它吸收了漢族民間文藝、傳統戲劇、舞蹈雜技等藝術門類的精華,形成了獨特的漢族民俗表演藝術,成為閩東頗有影響的漢族民間節俗活動之一。
據沙埕《劉氏宗譜》記載,劉氏先祖於乾隆十一年(1746)從泉州永春徙居沙關即沙埕等地。他們遵從祖先的習俗,一般在節日、慶典、神誕、廟會時舉行搬鐵枝,於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五舉行這一傳統節俗活動。
鐵枝表演又與「車鼓亭」、「線獅」、「跑旱船」、「踩高蹺」、「連燈」、「魚燈」、「街頭小調」等漢族民俗相結合,形成富有漁家傳統節俗風格、漁村鄉土文化氣息和精妙絕倫的表演藝術。
㈤ 福建有哪些文化遺產,特色建築,景區,民俗
一共有近200項:
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這六個方面內容:
1、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包括福建各地區的方言及民間諺語、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傳說等。如霞浦畲族小說歌、閩南童謠、陳三五娘傳說;等等
2、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包括傳統戲劇如歌仔戲、梨園戲、莆仙戲等;傳統曲藝如福州評話、答嘴鼓、漳州錦歌等;民間舞蹈如泉州拍胸舞、邵武儺舞、龍岩採茶燈等;民間音樂如泉州南音、茶亭十番音樂、浦城閩派古琴等;民間美術如漳州木版年畫、柘榮剪紙、惠安木雕技藝等;傳統雜技與競技如建甌挑幡、寧德霍童線獅、自然門武術等。
3、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包括福建民間添丁慶壽舊俗、婚嫁舊俗、喪禮舊俗、民間節日、廟會、民間傳統信仰習俗等。如閩西客家春耕習俗、惠安女服飾、豐澤蟲尋埔女服飾、閩東畲族婚俗、仙游楓亭元宵游燈習俗、閩西客家元宵節慶、寧德畲族三月三節俗;等等。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包括各種具有福建特色的生產生活技藝與工具等。如福州同利肉燕製作技藝、福州聚春園佛跳牆製作技藝、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泉州傳統竹編工藝、明溪肉脯干製作工藝、沙縣小吃製作工藝;等等。
5、傳統手工藝技能;包括福建各種工藝美術製品的獨特製作技藝。如德化瓷工藝、泉州李堯寶刻紙、安溪藍印花布、將樂民間龍池古硯製作工藝、將樂西山造紙技術、武夷岩茶(大紅袍)傳統工藝技能及習俗、建陽建本雕版印刷、永定客家土樓建築工藝、連城四堡雕版工藝、福安銀器製作工藝、壽寧木拱廊橋製作工藝、福鼎餅花工藝;等等
6、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包括福建民間各種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雲霄開漳聖王巡安民俗、南安英都拔拔燈、石獅蚶江端午海上潑水習俗、龍岩適中盂蘭盆節俗、福鼎雙華畲族二月二歌會、周寧浦源護魚習俗;等等。
㈥ 福鼎的文化藝術
福鼎文化底蘊深厚,是閩越和甌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中原文化的傳入也比較早,自秦漢以來,就是閩浙之間的重要城鎮。深厚的道教、佛教、儒教文化,獨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文化、獨具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與閩東老區的革命精神共同構築現代福鼎多元的文化體系。主要民間文化活動有龍燈、馬燈、鐵枝、線獅、腰鼓、提線木偶、威風鑼鼓、福鼎餅花、太姥茶謠等。 福鼎話是以福鼎縣城桐山鎮的桐山話為代表,故福鼎話也叫桐山話。它通行於縣境內的桐山、桐城、管陽、點頭、白琳、店下、磻溪、硤門等鄉鎮,使用人口達39萬多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8%。此外,其他鄉鎮講閩南活、福州話等方言的人也會講桐山話,實際上,桐山話通行於福鼎全縣。福鼎縣境內除了桐山話外,還有閩南話、福州話、莆仙話(興化話)、客家話(汀州話)等。
閩南話主要通行於沙埕、前岐、貫嶺、嵛山、疊石等鄉鎮,全縣使用閩南話的人數達13萬多,佔全縣總人口的22.3%,是福鼎縣的第二方言。閩南話傳入福鼎約有三四百年歷史,因長期受桐山話的影響,福鼎的閩南話與廈門、泉州一帶閩南話比較,自然有著明顯的差異,它是具有「福鼎特色」的閩南話。縣境內,不同地方的閩南話,也有一些不同,如沙埕的閩南話和貫嶺的閩南話,就有一些語音、詞語等方面的不同。福州話(含長樂話)主要通行於秦嶼鎮(閩東2個福州話方言島之一),使用人口約3.5萬人。福州話傳入福鼎約有二三百年歷史。福鼎的福州話同樣受到桐山話的影響而具有了「福鼎特色」。此外,福鼎還有2.93萬多畲族人內部通行畲話。畲話接近於客家話,但與現客家人說的客家話又有明顯差異,它有少數古畲語的「底層」,有古客家話保存下來的成分,還有當地漢語方言被吸收的成分。畲族人在族內講畲話,與漢族人交往時講桐山話或閩南話,也有一些畲族人還會講福州話。 福鼎小吃大致可歸為六大類:
大米類:鼠曲粿、年糕、水粿、紅龜、米粉、米面、鍋邊糊、糍粑、汽糕、燒賣、湯圓、饃饃、粽子、扁食等。
蕃薯類:九隱包、蕃薯粉溜、三角餃、馬蛋等。
麵粉類:麥餅、面魚、蛋卷、包子、手打面、春餅、麵茶、光餅、推酥餅、千層餅、麻晶餅、馬蹄糕、福鼎小籠包等。
芋類:芋泥、芋酥、芋丸、掛霜芋、假膏膩、福鼎檳榔芋等。
魚類:魚片、魚丸、魚餅、魚面、魚卷、魚棗、川湯等。
肉類:福鼎肉片、扁食、肉筋、牛肉丸、牛雜湯、豬肚雞、叫化雞、福鼎肉燕等。 福鼎市1997年和2000年連續兩屆獲得中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2010年,福建省福鼎市與浙江省安吉縣共同申報的「白茶製作技藝(安吉白茶製作技藝、福鼎白茶製作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項目類別。
㈦ 福建的傳統民俗有哪些
福建的傳統民俗有:福州清明節習俗、客家山歌、龍岩客家婚嫁習俗、泉州民俗風情、寧德民俗風情等等。
1、福州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的掃墓祭祖節日,但福州的清明節卻有其獨特的風俗,每年清明節前後,福州市民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培土。掃墓完畢後,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鄰人說明本戶已履行了掃墓祭祖的責任。
2、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國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與其他地區的客家人一樣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達他們的生活、勞作和情愛等情感。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頭語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語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獨枝一秀。客家人由於所處環境大多是山野峻嶺,男女共同勞作,沒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地位差別,客家人大都純朴耐勞,客家人這些獨特的背景和文化,也影響著客家山歌。
3、龍岩客家婚嫁習俗
生活在龍岩的客家人迎娶婚禮別有風趣,男方迎親隊到達女方家,新娘出門要站在一個畫有八卦太極圖的米篩中換上新鞋,客家民間稱為「過米篩」,象徵留下娘家的活土財氣,到婆家去重立業。接著要背新娘出家門,上車轎時新娘的兄弟用一碗水潑到車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到達男家後,新娘要在手捧盛著柑橘吉祥圓盤的伴娘牽引下跨過火紅的木碳爐,表示「火紅興旺」,進入廳堂拜堂後,即入洞房,婚宴開始。
4、泉州民俗風情
泉州地處我國福建東南沿海,古為閩越族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千百年來泉州民風淳樸,文教昌盛,人們勤奮堅毅,知禮樂善的遺風世代相傳,形成獨特的泉州民俗民風。
5、寧德民俗風情
福建寧德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從唐朝開始,畲族先民從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一帶陸續遷移到福建東部。畲族作為一個古老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步形成了鮮明的獨特的習俗風情。畲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通用漢族文字,他們自稱「山哈」,意指居住在山裡的客人。畲族人民喜唱山歌,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常以歌代言,以歌傳情,歌頌勞動。
㈧ 寧德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1、祭灶
在北方稱為小年的「祭灶」節,在我們寧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日子,「年」的大幕就從這一天拉開了。在寧德,大部分民眾是在臘月二十四日祭「灶神」,也有人選擇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家家戶戶都要在灶君神位擺香點燭,灶上擺設茶、酒與果品,祭「灶公」「灶婆」。
2、掃塵
祭灶之後至除夕,這一周中要舉行「掃塵」(含「掃陳」之意),即把一切不吉利、不清潔的陳腐之物掃地出門。這段時間里,主婦們都在忙著大掃除,把房子里外打掃得乾乾凈凈。
3、饋歲
即辭歲,俗稱「分年」,福鼎稱「送年」。親友皆以物品相饋。一般從臘月二十日後開始至除夕止。
4、除夕
很多年輕人認為,除夕的習俗僅是吃年夜飯和分發壓歲錢,其實在寧德的傳統習俗里,除夕這一天,講究的東西可多了。
祭祖。從除夕前二天開始至除夕下午,各家陸續備辦一桌豐盛的酒席恭恭敬敬地排在大廳,供請祖宗。點燭上香,由家長親自把酒。
照歲。除夕夜家家張燈,謂之「照年」。福鼎則「鳴金伐鼓,放紙爆」,謂之「辭年」。
年飯。在寧德習俗里,年夜飯叫「年飯」,菜餚取吉利名稱,例如「福」(豆腐)、「祿」(肉)等。酒用紅酒,象徵做事樁樁開門紅。過年有吃年糕,取「步步登高(糕)」之意。
做年茶。在吃年夜飯前,按長次入席,由輩分最小的媳婦泡冰糖茶水依次敬奉,還要多出一盞,稱「添丁茶」。壽寧先喝桔皮糖水,再吃瓜果,謂之「嘗甜」。霞浦、寧德先吃糍湯一碗,叫「行時」,取「時運亨通」之意。
隔年飯。寧德俗語中有「歲除炊半熟米飯,備新正日食」的說法,謂之「隔年陳」。有的地方還在飯上放兩粒福桔,在春節食用,取「有食有餘」之意。
壓歲錢。長輩在除夕或春節時給未成年後輩賜錢,稱「壓勝錢」,取「壓勝除邪」之意。
迎年。即在新春零點時刻,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焰火,宮廟則擂鼓、鳴鍾,以「接年」。
守歲。除夕夜家人團聚於爐前,通宵不寐,敘舊話新。
5、出行
正月里第一次出門叫「出行」,這個「出行」可不能隨意走,要取吉利方向。比如當年「利北」就要往北方向行走,如果「利南」,則向南方位行走。鄉間出行則帶上鋤頭到田間走走。
6、做白年
除了霞浦縣是初三做白年,多數縣市以正月初二、初五為白年日。做白年有請吃早宴的習俗,吃完即走不稱謝。
㈨ 福鼎旅遊景點介紹
福鼎旅遊景點介紹
福鼎市主要景點有太姥山、管陽雁溪、九鯉溪、小白鷺、翠郊古民居等。其中太姥山成功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和5A級景區,並與嵛山島同時獲評“中國青年最喜愛的`海西旅遊目的地”,管陽雁溪入選“海西之美十佳景點”。
俞山島
嵛山島是隸屬福鼎市管轄的一個島嶼,是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之一。島上是一個鄉級建制,有4個村落,這些村落全都坐落在海岸邊上,村民以漁業為生。嵛山島的淡水資源非常豐富,還有以淡水形成的瀑布。嵛山島有兩個湖泊,一個是“大天湖”,另一個是“小天湖”,這兩個淡水湖被合稱為嵛山島“雙珠”。嵛山島由大嵛山、小嵛山、鴛鴦島等11個島嶼、4個礁石組成。大嵛山島直徑5公里,面積21.22平方公里,最高處紀洞山海拔541.3米,為閩東第一大島。位於霞浦東北海域,距離三沙古鎮港5海里,是閩東最大的列島,由大嵛山、小嵛山、鴛鴦島、銀嶼等十一個大小島嶼組成,陸地面積28.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0.12公里。
牛郎崗
牛郎崗海濱旅遊度假區,位於福鼎市秦嶼鎮東南方,依山面海,與嵛山島隔海相望。這里氣候冬暖夏涼。牛郎崗海濱沙灘平坦、明凈,環山綠樹成蔭,周圍礁石造型各異,有鴛鴦礁、織女洞、海上一線天等自然景觀。
太姥山嶽景區
太姥山嶽景區距秦嶼鎮15公里,為太姥山風景名勝區之精華所在。其面積為24.6平方公里,東達太姥洋,西至白琳鎮、五峰橋,南至面頭山頂,北抵八尺門港。山勢傲岸秀拔,恢宏磅礴,山海奇景,天造地設。太姥山景區有54峰、45奇岩怪石、100多個岩洞,共360餘景。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四絕著稱於世。
冷城古堡
冷城古堡位於秦嶼鎮冷城村,由冷城古堡和靈峰古剎組成,總面積1.5平方公里。
冷城古堡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為抵禦倭寇而
築。城堡成圓形,磚石結構,繞村一圈,周長1127米,高5.6米,厚4.67米。設有東門、西門、南門三道城門,至今保存完好。城內古街、民居、山牆、小巷,古香古色。城中尚有三官堂、猴仙宮等古跡,以及冷城農民暴動等革命遺址。
冷城村曾是古代文人薈萃之地。南宋時,著名史學家鄭樵、理學家朱熹先後在此講學,所設石湖書院遺址尚存。朱熹高足楊楫出生於此。
瑞雲寺
瑞雲寺位於福鼎縣硤門畲族鄉,地處太姥山系之鳳山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元年(936年),號稱“太姥第一寺”,為福鼎六大寺之首,閩東著名古剎。寺院布局結構為園林式。院內有葫蘆閣、賞花樓、大雄寶殿、鍾鼓樓、觀魚台、半月湖、荷花池等建築,照牆和寺壁有福建大畫家李霞畫的人物浮塑,斗拱、梁棟有人物、飛禽走獸、花卉等雕刻,展現了南方園林建築之藝術風格。寺內尚存宋宣和石斛等古跡。寺前寺後,有古楓樹、感觸樹和千年銀杏、鐵蘇。寺周圍有“平岡松濤”、“層巒煙雨”、“隴頭晚笛”、“岔門歸樵”、“院前望耕”、“葫蘆沽酒”、“月湖垂釣”、“楓林夕照”、“寺塔卧雲”、“蟬鳴秋聲”、“竹院迎風”、“鍾聲嘯月”、“梅亭放鶴”、“蕉園賞菊”、“雪嶺尋梅”、“花井掬泉”等鳳山十六景。
附:福鼎飲食文化
福鼎小吃大致可歸為六大類:
大米類:鼠曲粿、年糕、水粿、紅龜、米粉、米面、鍋邊糊、糍粑、汽糕、燒賣、湯圓、饃饃、粽子、扁食等。
蕃薯類:九隱包、蕃薯粉溜、三角餃、馬蛋等。
麵粉類:麥餅、面魚、蛋卷、包子、手打面、春餅、麵茶、光餅、推酥餅、千層餅、麻晶餅、馬蹄糕、福鼎小籠包等。
芋類:芋泥、芋酥、芋丸、掛霜芋、假膏膩、福鼎檳榔芋等。
魚類:魚片、魚丸、魚餅、魚面、魚卷、魚棗、川湯等。
肉類:福鼎肉片、扁食、肉筋、牛肉丸、牛雜湯、豬肚雞、叫化雞、福鼎肉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