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佛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區別

佛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2022-10-18 22:12:42

⑴ 佛學與國學有何區別

嚴格意義來說佛學不是國學,應該是宗教。
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國立學校」的意思。自 「西學東漸」後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指以先秦的經典與諸子學說為根基,並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及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等等各類文化學術。
但是,佛學的內容幾乎都是國學要研究的范疇,自從佛教傳入中國,由於中華民族寬容、兼容並包的民族個性,很快與儒道融合,幾千年來成為我們民族的文化基石,所以,研究國學,少不了要學一學佛學。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⑵ 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一樣嗎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和年代現在很難考定。據說在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國(原居中國北方的一個強盛的少數民族西遷中亞後建立的國家) 的使者伊存到了當時中國的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景盧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載。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勢必會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所沖突,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從沖突,逐漸相容到相互補充三個階段來闡述。在這個過程中,許許多多的僧人和歷代統治階級都起了主要作用。 第一個階段,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沖突。依據歷史記載的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勢必會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所沖突,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從沖突,逐漸相容到相互補充三個階段來闡述。在這個過程中,許許多多的僧人和歷代統治階級都起了主要作用。佛教傳入時間看,在那個時候,儒教、道教以及許多傳統的宗教和文化體系都已經很完備了,佛教作為一個外來的宗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說,按照當時佛教的正統觀點,出家人是不應當禮敬君王,不需要孝養父母的,而這兩點總是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相背離的。但是,佛教堅持萬事都要忍耐、來世福今世修的教義。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廣大勞動人民來說,忍耐可以下世得福是非常具有誘惑的;對統治階級來說,佛教教義中的忍耐對維護封建統治是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的,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雖然堅持忠君思想,但有時候也堅持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以民為尊的思想。統治階級正是處於這樣的考慮從而開始認可佛教的,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開始宣傳佛教的皇帝是漢明帝,史載漢明帝於永平七年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訪求佛法,就是因為當時佛教理論在漢朝境內是不完備的,統治階級為了利用佛教維護封建統治,已經開始主動向佛教伸出了友誼之手。 第二個階段,佛教開始與傳統的文化相容。從漢明帝到北魏之前,佛教雖然在當時的中國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其許多觀點始終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悖的,這些差異長期為人們爭論不休。到了北魏時期,統治階級為了使佛教更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開始鼓勵佛教首腦人物對佛教的相關正統的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悖的觀點進行改進,以使兩者達到統一,例如,在這個時期,第一次解決了與儒教相沖突的忠君、行孝的觀點。在以後的歷代統治階級中,為了鞏固封建統治,不斷地適時地對相關的佛教觀點進行了一些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改動,而且在這個階段,形成了一些以前沒有的戒條戒律。到了唐朝,並從唐朝開始,佛教的對外交流增多了,大量的優秀僧人把從外面傳譯進來的金文與佛教文化本土話,使得佛教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更進一步地融合了。後來到了梁武帝時期,雖然道教,儒教,佛教之間進行過激烈的爭論,但是這絲毫沒有阻擋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腳步。相反,在某種程度上還增進了它們之間的聯系。 第三個階段,佛教與傳統文化互為補充,逐漸形成了中國本土化的佛教。通過佛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日益加深,佛教在很大程度上補充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足,佛教也藉助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從此,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互為補充,相互促進,成了人們日常文化不可缺的部分。

⑶ 佛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關系

南無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你能說《四書》不如佛經嗎?不可以說,我眼目當中《四書》就是佛經,是佛從自性里頭流出來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稱為「經」,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們,我們日常生活要用真心,它相應,妄心不相應。妄心惡轉惡,行,愈轉愈嚴重;惡轉善,轉不過來。用真心很容易轉過來,為什麼?真心本善。

你看儒家所講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那是自性的性德,那不是外來的。用真心,它就現前,妄心,它就不見了。「止於至善」是誰?佛陀。菩薩還沒有達到,還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不能叫「至善」。「至善」是善圓滿了,圓滿的善才叫「至善」。他還有一點欠缺,不圓滿。所以「至善」是正覺,必定正覺,「至善」。

你能說《四書》不如佛經嗎?不可以說,我眼目當中《四書》就是佛經,是佛從自性里頭流出來的。它裡面所講的話,不是說「等一下,讓我想想看再給你說」,不是。他沒有「想想看」,你一問他馬上就答復你,沒有思考,那是什麼?那是自性,從自性流出來的,止於至善。這就說明,只要稱之為「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稱為「經」,《論語》、《孟子》是獨立的,「十三經」里頭獨立的,《大學》《中庸》是《禮記》裡面的兩篇,「十三經」,這「十三部」都稱之為「經」。既然是「經」,就是自性流露出來的,跟佛陀的經典等量齊觀,用平等心看待,真經。

「註解」那都稱為「論」。「註解」里頭有聖人說的,那跟經沒有兩樣;有賢人說的,有君子說的,那個就不一樣了。

「至誠感通」,「誠」太重要了!《中庸》說理論,理論歸納起來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個字——「誠」。

「誠」什麼意思?經里頭有說明,說一個很簡單的——「不自欺」,你真正能做到不欺騙自己,這是「誠」。人,一定是先欺自己,再欺騙別人;不欺騙自己的人,肯定不會欺騙別人。

======================================


凈空法師---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莊子、稱孟子為「菩薩」;

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用什麼?教化,教學。如果信仰宗教的人對於宗教的教義都能通達明了,他會愛所有的宗教。為什麼?所有宗教源頭是一個自性里頭真誠的愛心,變成宗教教學的根底、根源。

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講了五句話,末後一句話最重要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你問宗教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佛教,自性變的;基督教,自性變的;伊斯蘭教,自性變的。所有的宗教全是自性變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是一體。連《莊子》裡面都有這么一句話,莊子那個時代佛教沒到中國來,他說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話是佛說的,那我們要問,莊子是不是佛?是。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莊子、稱孟子為「菩薩」;釋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就稱他「聖人」,中國人稱「聖人」、稱「賢人」,「聖賢」。所以稱呼不一樣,他們達到的境界是平等的。何況大乘經上常說一句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說得廣、說得深,一切眾生,包括釋迦牟尼佛、包括所有的宗教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成佛。

佛的境界是什麼?六根緣外面境界,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心裡頭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動念,這叫佛,這就成佛了。

有起心動念,這叫「菩薩」。菩薩起心動念,但是沒有分別執著,這個要知道。

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有起心動念。

凡夫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通通有,六道凡夫。這里頭有善有惡,起心動念有善惡,分別執著有善惡,都在心意。儒家教我們「誠意正心」,跟佛法給我們講的「斷煩惱」,一個意思,講的是一樁事情。

如果你把所有宗教經典細細去研究,百分之八十相同,不同的小部分,那是個人居住環境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是這個地方差距。道理行法都一樣,沒有人教人殺生的。「殺」是大惡,殺生的人,尤其是無緣無故殺人,特別在戰爭時候太容易發生,果報都在地獄。現在喜歡殺生的人常常做惡夢,常常有驚恐、驚慌、恐怖,現報;來世三途,惡鬼、畜生、地獄。

⑷ 請問國學佛學有什麼關系有相同之處嗎是什麼!

儒教之理治疾於皮膚,道教之理治疾於血脈 ,佛教之理治疾於骨髓,國學改變外在,道家改變內在,佛教脫胎換骨,國學和佛學共同處是,改變,只是他們改變的程度不一樣

⑸ 佛教算不算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算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建築:

佛教對中國文化產生過很大影響和作用,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佛教文化遺產。例如,我國古代建築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現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磚塔等,都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史的寶貴實物。

文化:

佛教還為中國文化帶來了新的意境、新的文體、新的命意遣詞方法。

繪畫和音樂:

佛經中的動人故事常常成為藝術家們繪畫的題材,曹不興、顧愷之、張僧既、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等歷代名畫家皆以擅長佛畫而傳世。

對多數沒有佛教信仰或不曾接觸過佛教的人來說,佛教似乎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事實上,佛教和國人的關系不僅非常密切,且源遠流長。

2000年,佛教界舉辦了「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年」的紀念活動。作為一種外來宗教,佛教在中國經過兩千年的傳播,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佛教和傳統文化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

(5)佛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公元前後,佛教就已正式傳入中國。與印度的文化傳統不同,佛教一傳入中國即開始的佛典翻譯事業,是以皇室官方組織高僧,嚴謹制度下的書面系統翻譯。

隨著漢明帝打開官方迎請佛教的大門,隨後數百年間,天竺西域與中原兩地傳經、取經之高僧絡繹不絕,如鳩摩羅什、真諦、法顯等祖師菩薩。到了唐朝的玄奘法師遍參天竺數十國取經,並在大小乘各派均取得最高成就圓滿歸唐後,印度佛教大小乘各部派的主要經典之後都漸翻譯到了漢地。

⑹ 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之間有什麼聯系

佛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為佛文化在中國已經二千多年了。而且儒釋道幾千年都是互相融合的.

⑺ 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理論有什麼不同

佛教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包含儒釋道三家。

佛教與儒家和道家的最大不同就是佛教的終極目標是出世,是了生死,出輪回。
儒家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人,照著儒家的去做,就能做一個真正的人,今生來世都能得人身,也就是具備人格——做人的資格,因此儒教是做人的教育,是人道的教育;道家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照做可以做到神(天人)的地步,因此是做神的教育,能夠具備神格——做神的資格,因此道教可以說是神教(成神成仙的教育),是天道的教育;佛教是究竟圓滿的教育,是出世成佛成聖的教育,照做可以成菩薩,成佛,能夠具備聖格——做聖人的資格,因此佛教是聖教。

三世諸佛凈業正因有三條,也稱凈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做到這一步,就具備做人的資格了,這也是儒家教育的目標。做到上上品,也就是接近完美,那就是成天人,可以生天享天福了,這就是道家的目標,因此第一福又稱人天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小乘的因了,也就是聲聞緣覺(羅漢)的修行,境界已經超過天人(神仙)了,已經出三界,出輪回了。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大乘菩薩道,普度眾生,直至成佛。

因此佛教不僅包含人、天之道,而且還有超越人天道之法,是究竟圓滿的教育。

南無阿彌陀佛

⑻ 中國的佛學和傳統文化有什麼關系

學佛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但我們學佛學什麼?什麼是佛?向佛學習什麼?一定要搞清楚。佛是覺者 ,《華嚴經》 雲: 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 。 這就是佛。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話講: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一切。行止圓滿無缺。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學這個,學做一個明白人,不作糊塗人。
自覺覺他首先是要自覺,了解自心。我們會有人說:難道我還不知道自己嗎?事實上正是這樣。我們大部分的人並不了解自己,不熟悉自己。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如何運轉,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會生病,為什麼會死。這是任何一門科學都無法回答清楚的。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語言邏輯是怎麼產生的。不了解為什麼有的事情想記記不起來,有的想忘忘不掉。不懂得人活在世,該如何做、如何行,什麼才是生活的意義。這是很多哲學家熱衷於探討的問題。甚至於有人為此而發瘋。是任何心理學家也不能徹底搞明白的問題。他或許能夠幫助你解決一部分問題,卻無法解決一切問題。
我們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如何運作,為什麼就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會有夢、有幻。有自我,有恐懼,有愛情。這一切的問題無人能夠回答。除了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然而世尊並不是簡單的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幫助我們了解答案。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是能夠用語言傳達的。
《占察善惡業報經》 中講唯心識觀。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什麼方法呢?第一步就是對自己的行動、語言、思維切實詳細地觀察。隨時隨地、沒有間斷地觀察。經典中講「 隨身語意所有作業,悉當觀察 」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問題如何產生。我們要自覺,就要深刻、沒有遺漏地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徹底問題的根源,拔除病根才能痊癒、才能幸福。
這樣的了解最初可以達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其實也是前面所提問題的初步答案。那就是「 知唯是心 」知道這一切無不是源於自己的心。這個心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也是產生一切問題的根源。不僅是我們痛苦的源頭,更是我們脫離痛苦、成就幸福,得到無上快樂、清靜、喜樂的鑰匙。
……
摘自地藏論壇《唯心識觀(五)-知唯是心》

閱讀全文

與佛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