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的當代價值有哪些

文化的當代價值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19 04:23:33

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作者:史煥翔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中華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傳承至今的偉大文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孕育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深入挖掘根植於中華民族基因中的優秀文化特質,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同中國當代文化相融通,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文化沃土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系統的思想體系。從馬克思主義思想來源看,它生長於西方文化土壤中,如何將這樣一種「外來文化」融入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是非常重要的時代課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從相遇結合到融通發展的過程,中國傳統文化為其提供了精神底蘊,汲取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合貫通、相互契合、共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離開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就無從談起。毛澤東注重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命題解讀馬克思主義,深入淺出地說明問題,他創造性地用「實事求是」來闡釋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將「民惟邦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升華為「群眾路線」思想;用「知行觀」生動闡述認識與實踐的關系,近年來,我們黨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吸收借鑒傳統文化中「小康」思想的精華,結合中國實際國情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超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對中國特有的「和合」思維的當代闡發;「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理念將傳統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進行現代性轉化;科學發展觀秉承了「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基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闡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內涵,其治國理政思想是對中國傳統治國安邦、修齊治平思想的超越與轉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仁者愛人」思想的創新性發展。

一種文化的活力不是拋棄傳統,而是在何種程度上吸收傳統、再鑄傳統。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不斷融合創新,其合理的文化內核逐漸積淀為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價值指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創新的歷史進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其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和思想源泉,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價值導向

我們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內化於中國人精神世界、外化於中國人行為方式的傳統價值觀念和道德標准,在急速轉型的經濟關系中發生嬗變,在價值領域呈現多元化趨勢,在道德領域呈現混亂迷茫態勢,如何構建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有利於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價值導向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是倫理型文化,文化觀念與價值觀念、社會規范緊密相連,汲取其中優秀文化基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價值導向。

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義利觀有助於遏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拜金主義,端正追求物質利益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私利化傾向。在義利關繫上,傳統儒家倡導「先義後利」「見利思義」「義然後取」「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價值取向。傳統宗法社會,義利觀根植於小農經濟形態土壤中,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重義輕利」、「以義抑利」的傾向,沒有充分尊重個人正當利益,帶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其中不乏合理要素。市場經濟的主體是「理性經濟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是市場經濟的目標,對個人利益的過度追求不免滋生一些唯利是圖、損公肥私的現象。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精神為指導,挖掘中國傳統義利觀中的合理要素,在充分尊重個人正當利益的同時,主張義利統一,有利於規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私利化傾向,有利於構建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誠實守信的價值觀有助於加強市場主體的道德修養,培育良性的市場經濟契約精神。市場經濟實質上是一種「契約經濟」「信用經濟」,它與誠實信用的價值觀存在天然的聯系,傳統文化強調「仁義禮智信」,強調「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信」既是持家、興業的重要行為規范,同時也是做人的內在道德要求。從市場主體角度而言,樹立誠信意識,加強道德自律,確保市場經濟交往活動中行為的道德穩定性,尤其在網路經濟時代,誠實信用對市場中買賣雙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行;從市場秩序角度而言,建立誠信制度,將誠信融進社會主義法制經濟中,充分發揮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輔助功能,建立完善的個人、企業、中介信用制度體系,保證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大同理念、自強精神等優秀基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文化資源、精神力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鞏固、拓展、創新中國傳統文化,發揮它強大的生命力,為創建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提供文化資源。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彰顯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彰顯中國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是文化強國戰略的前提。五千年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是文化血脈的延續,是建立中國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不斷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發掘合理資源,繼承傳統、創新傳統,將傳統文化與近代文化、當代文化融通。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底色。「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正是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中華民族才能堅定文化自信,淵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雖歷經磨難卻已經深深積淀於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中,成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根基。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吏不廉平,則治道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平天下」等,其中蘊含的自強、公忠、廉潔、修身等理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價值,是中華文明傳承至今沒有中斷的根基,是我們堅持文化自覺的底氣、堅定文化自信的底色。

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開放性、融合性特質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下保持文化自信。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國文化經歷輝煌、衰敗未曾中斷發展至今,歷史和現實說明中國文化具有開放包容、兼收並蓄、融會貫通的特質。漢唐時期佛教文化的傳入、宋明時期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的傳入,中國文化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再創中國文化的輝煌,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接納,結合本民族文化進行轉化,為外來文化打上中國烙印,進而為中國傳統文化增添新的活力。中國傳統文化發展至今,依舊保持鮮活的創造力和強大的生命力,得益於中國文化的包容開放、兼收並蓄的特質,使中華民族在西方文化霸權、文化滲透的背景下依舊能堅定文化自信,為世界文明多樣性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提供思想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雙向的互動融通,一方面,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與升華;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源」和「流」的關系,中國傳統文化蘊涵的獨特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資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個人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價值訴求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社會、國家三個維度與中國傳統文化倡導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相一致。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蘊涵豐富的治國理政思想,傳統儒家強調「民惟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提倡「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主張「天人合一」,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統一的和諧思想。中國傳統宗法社會雖以家為本位,但注重將以血緣為基礎的道德規范擴展到社會中,「仁義不僅是個人的道德,仁義在中國古代社會發展中,它也是社會價值。」孔子講「仁者,愛人」已經由血緣關系延展到「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中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觀念都體現在社會維度中,為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提供價值支撐。不管從國家、社會、個人哪個層面出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足點都在個人道德的培育,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對個人道德修養、道德理想的培養,崇尚修身,提倡「仁義禮智信」,強調「君子坦盪盪」「君子義以為質」,追求「君子」的理想人格,從而達致內聖外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源頭活水,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從中獲得精神力量,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弘揚具有當代價值的中國文化精神。

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當今世界正處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時期,各國之間的聯系從未如此緊密,人類正共同面對恐怖主義、貧富分化、環境污染等諸多全球性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協作。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蘊涵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問題的重要啟示,中華民族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願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流動著「和」的基因,始終崇尚和平、和睦

② 道教文化在當代的價值

道家文化不是化石,不是文物,更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它是活生生的存在於我們的歷史和現代社會之中的,它還在活動,還在具有生命力,還在努力地表現自我。那麼為什麼它還能活著,還能受到一些人的欣賞和研究呢?因為它具有其自身存在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它能夠使人們從中發現醫治現代社會和民眾心理頑疾的妙方,能夠教會我們怎樣與大自然和諧地相處,總之,它是我們的祖先通過世代的積累而流傳下來的,它飽經滄桑、禁受住了歲月長河的洗禮,其間蘊含著的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價值對於我們當代人解決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仍具有啟迪的意義和價值。

(一)道家及道教文化已引起人們的重視
截至目前,國內外已經有不少的學者開始認識到了道家文化的意義和價值,他們力圖對道家文化的實現意義作充分的解釋和發掘,從而為我們當代人所用。英國的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就是這其中的一位,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了的大樹。這些樹根今天仍然生機勃勃」。而我們中國學者董光璧在其《道家思想的現代性和世界意義》的一文中指出:「在當代科學技術的社會危機中,道家思想的現代意義被科學人文主義者重新發現。

李約瑟、湯川秀樹、卡普拉等人發現現代科學的世界觀向道家思想歸復的某些特徵,並以此為契機試圖建構一種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而我們中國另外一位學者葛榮晉也指出:「在當代社會的各個領域,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靈魂還在以各種不同方式發生著這樣或那樣的作用,滲透在各個生活領域和學術領域,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從上述幾位學者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發現道家及道教文化在我們現實社會中所具有的地位、意義和價值。此時此刻,我深深地為道家及道教文化再度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歡欣和鼓舞,同時也深深地感謝這些為開發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做出貢獻和犧牲的人。

(二)道家及道教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意義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詳細地了解一下道家及道教文化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我認為道家及道教文化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表現:

(1)對當代科學發展的啟示意義,我們可以從道家及道教文化中「溫故而知新」。道家及道教對自然和對人體自身經過長期的歷史探索,產生了一系列中國古代的科技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道家及道教文化含有古代的科學成份,為中國古代科技和社會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此外,道家及道教文化的原始科學主義可以和當代科學相融通,從而建構新的科學殿堂。事實上,已經有一些當代自然科學家在道教中發現了與最新科學之間的某種相似性,並運用這些方式來解釋當代科學所面臨的新問題。

③ 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有哪些價值和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傳統文化可以使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思想觀念保持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至於誤入歧途,恪守本意,飲水思源,才能讓自己處於一種正確的態勢。

④ 談談中國傳統文化現代的價值及意義

1、國家的強盛離不開文化的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軟實力,為中華民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只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才能造就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文化力量。

2、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構成要素,正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大地上的互補共生,才最終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也有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時俱進、長葆活力。

3、青少年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當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他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⑤ 論述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要發揚傳統文化,把中華的傳統文化推向全世界,這是我們當代人必須要做的,也是我們的最大的精神財富。

⑥ 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價值有哪些

意義: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神為豐厚滋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傳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出高屋建瓴、獨樹一幟的文明品格,推動了當代中國社會創新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價值: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形成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支撐著中華民族歷經五千餘年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傲然屹立。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築牢堅實根基。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審美品格、藝術情趣、辯證思維和科學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礦藏。

(6)文化的當代價值有哪些擴展閱讀:

華夏文明的文化邏輯與「天圓地方」說存在密切關系。當然,如果我們認識到井田制度的文化來源「疆理」農業和「疆理」規劃對土地產權初始界定的作用和意義。

那麼,從「天圓地方」和「疆理」農業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與文明起源的歷史脈絡是非常清晰的,而這種文化關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河南省賈湖文化時代。所以,井田制度的破解不僅可以解決中國夏、商、周三代基本政治經濟制度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進一步認識到中國文化與文明的起源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屬於精神文明範疇,往往與「武力」、「武功」、「野蠻」相對應,它本身包含著一種正面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治國方略中「陰」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內容,又有倫理意義。

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將此詞作為一個動詞在使用,是一種治理社會的方法和主張,它既與武力征服相對立,但又與之相聯系,相輔相成,所謂「先禮後兵」,文治武功。有些還包括小吃,風俗等傳統文化。

⑦ 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諸子百家
1.道家(老子、莊子、列子;思想:道德,無為、逍遙;《南華經》《道德經》 《管子》

2.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中庸》《大學》《孟子》《論語》)

3.法家(李悝,韓非、李斯、《韓非子》思想:君主集權,以法治國)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愛、非攻、舉賢、節儉)

5.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桓團《公孫龍子》)

6.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8.雜家(呂不韋《呂氏春秋》)

9.小說家(虞初《虞初周說》)

10.兵家(孫臏《孫臏兵法》孫武《孫子兵法》、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自此書。強調作戰前一定要做好准備)

11.醫家(扁鵲、淳於意、張仲景、華佗、孫思邈、王冰、張從正、朱震亨、李時珍、張景岳)

琴棋書畫

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傳統文學

主要是指詩詞曲賦。

《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百花生日)、上巳節(三月三)、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國戲劇

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二人轉、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臉譜、梨園戲、歌仔戲等。

中國建築

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故宮

漢字漢語

傳統中醫

中醫、中葯、《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

民間工藝

潮綉、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面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中華武術

太極拳、詠春拳、少林、武當、峨嵋、崆峒、昆侖、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⑧ 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價值有哪些

中國有眾多的傳統文化對現在社會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傳統文化已經和教育和經濟都相通了。中國現今的文化輸出主要是以教育為主,因為文化的傳承是一種精神與物質的結合,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是流傳已久的歷史瑰寶,更是現今文化發展的基石,當前,文化和創意融合是大勢所趨,而將文化商業化,也是當下文化創意發展的必經之路。所以,傳統文化對於社會經濟教育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中國傳統文化創意化發展,已是迫在眉睫在中國內地,文化內容同質化嚴重,而此時結合現代科技的文化創意產業應運而生,其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放在了文化創意產業上,而現今傳統文化的主要輸出方式是以從小教育學生,經過給孩子設置一些課程的教授,讓孩子從小就接受文化的熏陶,從人才素質及教育培養方面提升文化的輸出。
二、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商業化,推動社會發展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這么優秀,卻遲遲沒有人願意接盤呢,就是因為傳統文化太古與同質化了,如果你現在問一個年輕人,京劇和江淮戲有什麼不同,沒人會給你答案,在他們耳中,那都是戲劇,具體是什麼他們也不知道,所以現在的文化出現在大眾眼中無差別的現象,這其實對於文化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將文化與金錢綁在一起,吸引更多具備商業頭腦的人去運作,就會讓文化得以創意化,更加能被大眾接受。
一種文化想要發展下去,僅憑著傳承人的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比如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其實就是文化創意的一個最好體現,導演餃子將中國神話人物哪吒進行創意化的包裝,讓整個人設都立得住,而且通過戲劇化的搞笑幽默讓不同年齡人都能接受哪吒,從內心裡喜愛哪吒這個神話人物,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⑨ 如何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摘要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數千年的歷史,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需要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發展中華文化,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汲取與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驗、智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強調「天人合一」「天下為公」等思想,主張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倡導人們踐行「言必信,行必果」等理念。這些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還能為我們提供生存智慧和道德原則。但從邏輯上來說,如何解決指導思想內部不同部分之間的根本矛盾和沖突,是中華文化中所缺乏的部分。因此,我們不但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還要「古為今用」,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⑩ 中國文化的當代發展及其世界意義

中華文化的當代意義不僅在於對中華民族生命發展具有重要性,對當代中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性,而且從人類生活面臨的矛盾沖突中也可進一步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所在和當代意義。當代人類生活面臨著五大沖突急需解決,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我(心靈)、文明與文明的矛盾沖突,這些矛盾沖突有史以來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現代性的展開加劇了這些矛盾,沖突日趨緊張,已經成為世界的難題。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僅靠西方現代性的價值是不可能解決這些矛盾、化解這些沖突的。有識之士把眼光轉向包括中華文明在內的其他文明。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有利於化解人與自然的緊張;「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有利於處理人與人的矛盾沖突;「和而不同」的態度有利於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群己合一」之道有利於解決個人與社會的矛盾。中華文化中有許多思想理念對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沖突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因此,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一個重要的目的是圍繞當今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讓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一起為人類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什麼是體現「中國」的方案?很明顯,就是用中華文化的理念智慧,結合中國的實踐,提出既合乎中國的具體實際又具有普遍意義的理念。從文明的角度說,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主要文明體系之一,數千年連續發展、博大精深,支撐了中華民族在廣大的地域上的眾多人口,以高度成熟的文明發育,可持續地在亞洲大地發展壯大,並深刻影響了整個東亞地區。它的文明積累與智慧不僅在過去為世界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也必能為當今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文化的當代價值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