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鬼天氣文化什麼意思

鬼天氣文化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10-19 14:53:33

1. 我們為什麼會怕鬼

我怕鬼的經歷一波三折,十歲前我是不怕鬼的,三歲時一位鄰居因為卡車掉頭撞倒牆,被砸死了,整個人血肉模糊,傍晚大人們找不到我,後來聽到停屍間有動靜,大人們發現我時,我正在拽死人,試圖讓他起來。再後來,大概我七八歲時,我四奶奶去世了,她停屍後,我偷偷摁了一下她的手背,我記得很清楚,摁下去一個小坑,沒有彈回來,我想好長時間,弄不明白咋回事。13歲左右,我的一個玩伴,由於調皮,被他父親栓在柱子上,用麻繩沾水狠狠揍了幾頓,加上感冒,死了。我非常害怕,天稍微暗一點,我不敢出門,黑夜裡傳來的任何響動,都會讓我心驚肉跳。更可氣的是我家周圍有一隻貓頭鷹,每天晚上三更半夜,發出幾聲凄厲的叫聲,時常把我從睡夢中嚇醒,我用被子蒙頭,在裡面瑟瑟發抖,我感覺催命鬼就在我眼前,我活不過當晚。這種恐懼,一直伴隨我到中年,真正改變我不怕鬼的是,我父親大人歸仙,那天晚上,我獨自陪伴在父親身邊,一點恐懼感都沒有,我感覺和父親活著時一樣。幾年後,母親也駕鶴西歸,我不但不怕鬼了,我還覺得鬼很親切,我有時候盼著遇上鬼,好讓小鬼給我那邊的雙親帶個話,我有好多好多話想對他們說,兒子想他們了。

我個人認為,當今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鬼,我相信科學!因為科學到今為止沒有證實有鬼。

其實人們怕鬼的原故是古人將鬼描繪得非常恐怖,青面獠牙!紅舌長尺余,其爪鋒利無比,會吸盡人血,且飄忽不定,殺人於無形。

所以小孩子們聽了特別害怕,一代傳一代,將妖魔鬼怪神化,導致人們聽鬼色變。

還有一個原因,有些人,因品行不端,壞話說盡,壞事做絕!與別人結下仇怨,或損公肥私、貪贓枉法,又害怕對方報復,或害怕被別人揭穿!心中有鬼,所以晚上睡覺時常常夢到鬼纏身,這不是做了虧心事而自己嚇自己嗎?

俗話說「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如果一個人一輩子不做虧心事,積德行善,光明磊落,無私必然無畏,何以怕鬼呢?

鬼神是封建迷信的產物,我們要破除封建迷信!要相信科學,樹新風,立新志做個無私無畏、光明磊落的正直人。

其實人並不是害怕鬼,是對未知或者無法理解現象的恐懼,例如黑暗,黑暗中什麼都看不到,不知道自己會撞到什麼或者踩到什麼,當然會害怕。本身世界上是沒有鬼的,如果真的有鬼,假如一個人被鬼給嚇死了,那麼他死後會不會變成鬼去找嚇死他的那隻鬼復仇,這本身就是一種悖論。其實大多數是自己嚇自己罷了。

一講到鬼,有人就搬出科學,科學只不過是人類搞出來的工具而已,有人卻把它當作這個世界唯一的真理,我是否亦可以稱之為迷信呢?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解釋不了是因為現有的科學無法理解其中奧秘。

人怕鬼,但鬼是什麼?有人稱看過,但它卻無法像一件物品那樣擺在你面前供你研究,有種神秘感,人類對於未知的事物,即使有好奇心卻也心存敬畏。

人害怕的bu是鬼,而是對未知力量的恐懼,害怕任何不利的傷害!所謂的鬼,你可以理解成一種能量體,在特定環境和自身心態負能量時會碰到,可以影響你的視網膜,思維進而出現幻聽,幻覺。

但是記住一點,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人如果平時保持正能量,心態穩重,意志堅強,不要讓負能量占據,多積累些功德,那所謂的「鬼神」,會避開你。如果你有一些嫉惡如仇的「殺氣」,那它們會害怕你……

如果不小心碰到的場景是嚇你,你要做的事就是先吐口水三次,然後罵它們;如果是你冒犯,那就得說好話然後速速離去……

其實,所謂的鬼就是「人心」

科學不能證明它存在的時候就說它沒有,但是!科學也不能證明它沒有

鬼天生就有,信不信由你,也因人而異。我國四川就有一座鬼城——豐都鬼城,它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它是重慶順游長江三峽的第一個 旅遊 景區。(以前重慶歸四川管轄)傳說這里是人死後靈魂歸宿的地方。「鬼城」豐都在龐大的陰曹地府里,仙道釋儒,諸神眾鬼盤距。

豐都鬼城,是唯一個把傳說中的陰曹地府具體化的地方的。而且中國鬼神文化比西方早了很多年。裡面的景點有奈何橋、三生石、鬼門關、望鄉台、閻王殿等。

中國古代的鬼故事層出不窮,有關於鬼怪的故事承襲了兩千多年的 歷史 ,其中一些描寫幽冥鬼世界的故事紛繁復雜、奇葩詭異、精彩絕倫。最能體現古代鬼精華故事,當屬清代志怪小說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魯迅先生所著《無常》,二人在寫鬼的故事題材當中,盡管所處時代角度不一樣,但都是在延續了中華鬼文化的故事。

因此有關於怕鬼的這個話題,不是空穴來風、無影造旗槍的。世間真正的鬼並不使人怕,怕的是有人在一定特定的條件下製造鬼,鬼嚇不死人,而真正有人來裝扮成鬼,是最有可能將人嚇死的。被嚇死的人,往往肝膽俱裂、驚悸而死。因此只要我們平時規規矩矩做事,坦坦盪盪做人,我們心裡就會做到: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鬼:1.迷信所說人死後的靈魂,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當,3.有不良嗜好和行為的人(含厭惡意)煙鬼、酒鬼、討厭鬼、吝嗇鬼,4.躲躲閃閃不光明 鬼頭鬼腦、鬼鬼祟祟,5.惡劣糟糕(限定語用)鬼天氣、鬼主意,鬼地方,6.機靈(多指小孩或動物)這孩子機靈的很,7.二十八宿之一。

鬼又分為,死鬼、活鬼,內鬼、外鬼。死鬼是死亡人的靈魂,活鬼是活著的有不可告人打算和干不可告人勾當的人,活鬼比死鬼更可怕。內鬼,是自己內部的鬼,外鬼是外部的鬼。內鬼,內奸內賊也,內賊難防,內鬼比外鬼更可怕。

人為什麼怕鬼?因為鬼在暗處,人在明處,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有三種人怕鬼:

無知的人;

內心不敞亮的人;

沒啥本事的人。

看看陳毅元帥的詩詞: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我小時候經常做夢在外太空飄著 就是很高 什麼都沒有 飄著飄著 感覺不小心就容易掉 然後懂事一點了知道人要死亡 然後就想著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後面再大點就想明白了 無所謂了 夏天晚上抓青蛙累了就坐墳頭休息 人多就抽煙聊天 我們那小山坡都是墳 還有小凳子小桌子可以休息 不錯吧

2. 誰能告訴我一點鬼文化或陰間文化

清明,又稱鬼節,中國鬼節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要上墳,同時有踏青的習俗,把新土往墳上揚,添墳。

以前清明也叫寒食節,曾長達百日,曹*改為一天,唐改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滅,出寒食後,從宮中傳出新火。

清明還要插柳枝,戴柳條帽,放風箏,盪鞦韆

查看原圖 來源:http://upload.ourgame.com/bbs/upfile/2006/3/1/200603012010418.jpg

清明,又稱鬼節,中國鬼節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要上墳,同時有踏青的習俗,把新土往墳上揚,添墳。

以前清明也叫寒食節,曾長達百日,曹*改為一天,唐改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滅,出寒食後,從宮中傳出新火。

清明還要插柳枝,戴柳條帽,放風箏,盪鞦韆

查看原圖 來源:http://upload.ourgame.com/bbs/upfile/2006/3/1/200603012011298.jpg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間祭祖的日子,後定為地宮聖誕,而地宮掌管地獄之門,

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是中國三大冥節中最重要的一個,設有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

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佛教這一天是盂蘭盆會的日子,內容也是為亡靈超度,盂蘭本意是解放倒懸,來自目蓮救母的故事。

查看原圖 來源:http://upload.ourgame.com/bbs/upfile/2006/3/1/200603012012168.jpg

寒衣節(十月初一),上墳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買紙紮成,包起來晚上在門前燒。

欽天監要在這一天頒布新的皇歷

查看原圖 來源:http://upload.ourgame.com/bbs/upfile/2006/3/1/200603012012498.jpg

鬼門關

相傳農歷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關閉這段日子裡,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涌到陽間,

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里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們為禍社區,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道家說法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盂蘭節的起源是博愛的表現。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便稱「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

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在法事中,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佛教典故

每年農歷七月十四是中國鬼節——正名「盂蘭節」。

關於「盂蘭節」的起源,有著以下一個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

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後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

後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歷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所以每年到了農歷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

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節這一節日

3. 日本鬼文化:日本的鬼文化是怎麼演變而來的

日本民俗研究家馬場晶子將日本的鬼分為五類:

  1. 民俗學上的鬼或者祖靈、地靈

  2. 山嶽宗教系的鬼,山伏系的鬼,例如日本的天狗

  3. 佛教系的鬼,例如夜叉、羅剎

  4. 人類的鬼,例如強盜、凶惡之人

  5. 因為怨恨或者憤怒而變身成鬼的人,例如《源氏物語》中變成生靈的六條御息所

鬼文化原本來自於中國,「鬼」這個字在漢字中的意思就是死者的魂魄。原本意味著死靈、幽靈的鬼(鬼釋義1)在六世紀左右傳入日本後,和日本固有的「オニ」相結合,形成了現在日本傳統文化的「鬼」。

那麼紮根日本社會深層的「オニ」是什麼呢?根據研究,オニ是指侵犯傳統世界的惡靈(一種異界的存在),包括被社會排除在外的賤民也會被視為鬼。比如日本古代有很多工匠(打造金屬的鍛冶師)住在深山裡,很少與一般民眾接觸,就會逐漸被異化為鬼。日本文化中的鬼經典形象拿著一根金棒就會令人聯想到它們的原型跟金屬冶煉有關。

此外,古代人類對自然認識水平有限,也會將天災、疾病想像為鬼的化身。比如廣為人知的日本三大妖怪之一據歷史學家高橋昌明指出,就是當時在平安京流行的瘟疫的擬人化,酒吞童子面色猩紅、又好飲酒就是代表當時瘟疫染病的一種症狀。

此外,日本傳說器物廢置不用過上百年會變成付喪神,聚在一起進行遊行,也就是「百鬼夜行」。

總之,與中國將祖靈、靈魂視為鬼相比,日本主要是將與自然、器物(超越人知)相關的現象視為鬼。這一オニ與中國的漢字「鬼」相結合造就了日本獨特的鬼文化。

4. 為什麼天氣不好人們就會說這個「鬼」天氣和鬼有什麼

天有不測風雲。
「鬼」的引申義就有「隱秘不測」的意思。
所以「鬼天氣」可以理解為「不是預期的天氣」。
類似還有「鬼主意」,通常指不可告人的主意。
數學的解釋是:
∵ 鬼=不好的,
而 不好的=壞,
∴ 壞天氣=鬼天氣(等量代換)。
另外,壞天氣總是陰沉沉的,正是傳說中鬼喜歡的環境,所以說「鬼天氣」,就是「適合鬼的天氣」。
最後,這個「鬼」字含有抱怨的意思。天氣不好不怨張三,也不賴李四,那就只好怨鬼了。
漢語博大精深。我隨便說說,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5. 中國鬼文化

一\鬼的種類.
在正法念經所記載有三十六種之多,今介紹如下文:

1、食氣鬼——凡是身體虛弱,或病重的人,應有人守護,否則為此類乘機而入,吸取其氣,人就會死亡。

2、食法鬼——常於世人勸善之處,聞說善法,就會覺得不餓。

3、食水鬼——常在陰溝或水邊,以水為食。因此,幼小孩童,不宜在陰溝或水邊游戲。

4、食血鬼——常在屠宰場,或殺雞殺鴨殺蛇等一切殺生之屠家,或牲畜肉類市場的黑暗處,以血為食,尤喜食人血。對於婦女的月經更感興趣,故婦女要特別注意,衛生巾要妥善處理,不可亂棄,免結鬼緣。

5、食吐鬼——喜歡與飲酒的人親近,崇其酩酊大醉,伺其嘔吐而飽食惡氣。

6、食糞鬼——經常潛於堆糞黑暗之處,食其糞氣。

7、食唾鬼——喜歡親近有吐痰習慣的人,每聞咳嗽聲及痰喘囗唾之聲,非常高興,伺其唾痰而食之。

8、食發鬼——喜食嬰兒胎發與此嬰兒結鬼緣。因此,每於男女嬰兒第一次剪胎發,不可因為方便隨意亂丟,應當妥為處理。成人之頭發,尤其是未婚女子的的秀發,此鬼最喜。打理頭發當於室內,並以火焚化,免為鬼食,結上不善鬼緣。

9、無食鬼——經常尋找不著自己所吸食之物,常會感到飢苦難受。

10、希鬼——專門希世人為惡,此種鬼的精神就會感到滿足。

11、食肉鬼——專門吃動物死臭的屍體傳染毒菌。因此,對於動物死屍,不可亂拋於垃圾桶或水溝、臟亂之處,以免鬼食。

12、食小兒鬼——此鬼吸其小兒之氣血,因此,小兒入晚即回家,出外必須與大人同行。

13、伺嬰兒便鬼——此鬼對嬰兒之便,甚覺香美,時常窺伺,希得食嬰便,與此嬰終身結緣。所以,為人父母者,必須將嬰便收拾於廁所內。

14、伺便鬼——專門吸人類之大便熱氣。因此,人類不宜在有露天便池及破露的廁所上大便,以免結此鬼緣。

15、食人精氣鬼——專門伺候有病苦的人,生命垂危時,吸取人之精氣。

16、火爐燒食鬼——伺於火爐食物,吸其食物氣味。

17、熾燃鬼——生前為人時,瞠心太重,死後入熾燃鬼類,經常感到烈火中燒之苦。

18、食香鬼——專門喜歡親近身上有塗抹各種香氣的女人,吸其香氣,喜崇婦女作邪惡。

19、地下鬼——專門居住於地下洞穴或黑暗之處,尤其陰濕地方。久之漸生疫氣,不利於人類生活。

20、疾行鬼——於夜以身靠牆而橫行,足不著地,頃刻千里。

21、護身餓鬼——其身體貌俱黑如鍋底。喜親近衰敗人家,常崇懶惰婦女,不為灶事,以便棲身於冷灶之內。

22、針口餓鬼——肚大喉細,口如針孔,遇飲食不能下咽,飢火中燒,痛苦不堪。

23、神通鬼——此為鬼中之精靈,專門假借人之靈氣,說神話,做鬼事,誘惑世人入迷崇邪,漸離人道,而行鬼道。

24、欲色鬼——此鬼常與好色之徒親近,崇人邪淫,而鬼得食淫污之物,遇人懷孕,鬼緣投胎,生為人,男喜貪淫,女則為妓,以淫亂人道。

25、住海渚鬼——此鬼常住海水中之小沙洲,伺機取其替代。

26、使執杖鬼——地獄中之一切鬼吏,專執目杖,對犯鬼執行刑罰。

27、住不凈巷陌鬼——凡是小巷陌弄,臟亂不凈、污濁不堪,臭穢不能令人居住之處,是此類鬼所居之處。

28、住冢間食熱炭土鬼——多住墓地,尤喜居古墓。吸食地上土炭熱氣。

29、樹中住鬼——此鬼多居住木中或樹下,有時顯其靈異,使世人愚迷,而呼之曰樹神

30、住四交道鬼——此鬼喜住各處交通旁之陰暗或危險之處,專戲弄心中有惡之人,走失迷路及車禍。

31、曠野鬼——此鬼居於無人曠野之地,平原及山坡,森林山谷均有之。

32、食風鬼——常於夜間出來,吸納腥風而為食。

33、食火炭鬼——專火炭之氣而食。

34、食毒鬼——凡地上之各種毒氣,均喜吸其而食。今日世人多用瓦斯,應妥為處理。

35、羅剎鬼——此為惡鬼的總名,黑身朱發綠眼,極其凶惡。女性惡鬼的總稱為羅叉私常現為最美麗的婦女,為人不識其為惡鬼。

36、殺身餓鬼——此鬼多系自殺而生,專門尋找機會,助人愚迷而行各種自殺。

二\鬼的習俗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就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因此,民間便盛行在這段時間對死去的親人進行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放河燈,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災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許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鬼節」的由來,實際上,「鬼節」源自佛教「盂蘭盆會」。相傳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雙亡,他十分思念自己的母親。等到修成之後,他便用天眼通察看地獄,尋找自己的母親,結果發現母親已墮入餓鬼道,食物入口,便化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目連很心痛,便去向師尊釋迦牟尼請求解脫之法。釋迦牟尼訓示道,由於你母親生前罪孽深重,死後墮入餓鬼道,萬劫不復,如要解脫,非你一人之力可為,須集合眾人力量,方可化解。於是目連歷盡艱辛,廣集僧眾比丘,於七月十五日做了一場盛大的法會,超度地獄亡魂,終於使母親脫離苦海。

盂蘭盆是印度梵語。「倒懸」的意思,本來這個節日與中國的中元沒有關系,但剛好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這一天,於是「盂蘭盆會」的故事與中元相融合,並加入許多中國化的元素,比如與儒家的孝道思想結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元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到後來,鬼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地從萬物有靈論中分化出來,形成獨特的文化,構成了龐大的鬼魂體系,如地獄、冥君、十殿閻王和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冥吏,並集中反映在民間的習俗、節日和鬼故事裡。

關於鬼節祭祀的鬼魂,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惡鬼,就是非正常死亡的鬼,比如殺死、溺死,燒死,弔死等鬼魂,民間稱為枉死鬼。惡鬼是鬼魂思想中出現較早的概念。它是原始人類對死亡恐懼的直接反應。原始人對凶死者的鬼魂是相當恐懼的,往往對其進行不同的喪葬儀式,沿及至今,民間還有凶死者不得輪回轉世而成孤魂野鬼或打入枉死城永世不得翻身的說法。這類鬼怨氣最重,常常出來為禍人間。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又在惡鬼里加入了道德觀念,即生前造下罪孽或做過昧心事,死後也要打入惡鬼行列。佛教「盂蘭盆會」主要就是超度這些惡鬼,讓其減輕罪孽,化解怨氣,從而減輕痛苦。

還有一種,就是所謂的「善鬼」,主要是死去的祖宗和親人,這類鬼魂祭祀是祖先崇拜的體現。在原始社會,善鬼的概念與惡鬼是幾乎同時出現的,人們認為,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鬼魂非但不會害自己,而且還會在冥冥之中成為本氏族或後代的保護力量。這種思想對中國鬼文化的祭祀和喪葬習俗有很深遠的影響,比如清明節和鬼節的祭祖活動,通過儀式,招回死去親人的鬼魂來享用祭品,並祈求鬼魂保佑和降福。

中國的鬼節與西方的鬼節「萬聖節」不同,現代的「萬聖節」幾乎變成了一個特殊意味的狂歡節,其本身也並不具有緬懷先祖的功能,而中國的中元鬼節,則更具有嚴肅性和孝教性,並產生不少禁忌,比如在鬼節里,不能獨自一個人去河邊,以免被溺死鬼拖下水,而成為它的替死鬼;做工程的,這一天不能開工奠基,商店和工廠也不選擇在這一天作為開張日子等等。

中元鬼節的活動習俗,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招魂祭祖、做法事道場和放河燈三項了。

這里的招魂不同於人剛死的招魂,後者是人死之後,為了使其魂魄歸於屍體和墓穴,不至於游離在外成為孤魂野鬼而進行的儀式。前者的招魂則更加世俗化和具有親切感,是對死去親人的深情呼喚。祭祖一般在招魂後開始,各地的習俗都不一樣,但大部分都有設祭祀酒菜、點香燃燭、燒紙錢等儀式,在祭祀完畢,全家人方可食用祭祀用過的酒菜。

做法事道場,佛家就是「盂蘭盆會」,這場超度勝會是佛家普渡眾生思想的具體展現,往往辦得極為隆重,高僧雲集,場面浩大。還往往在期間請戲班上演有關冥界神鬼故事的大戲,比如《鍾馗嫁妹》、《白蛇傳》等,頗得農村群眾的喜愛。

第三項便是放河燈了,這項古老的習俗大約起源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當時只是僧人在放生池裡放河燈,後來流傳到民間。成為人們表達對死去親人的思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的美好習俗。每當中元節的夜晚,人們用紙紮成荷花燈,金魚燈、小鬼燈、觀音燈、元寶燈等各式彩燈,順流而下,星星點點,閃閃爍爍,把整條河面裝扮得美麗如詩。可惜的是,到了現在,除了少數民風古樸的鄉鎮,人們已經很難看到放河燈的活動了,這些美麗的畫面也只能留在記憶里。

中元節的其他習俗,還有跳鍾馗、發平安米等,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活動。

中元「鬼節」又稱「孝子節」,因為佛家的目連救母,本來就是個孝子故事,巧的是道教的中元地官舜帝也是一個大孝子,加上我國儒家一向注重孝道,百德孝為先,所以使中元鬼節蒙上了濃濃的孝教色彩。孝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而佛家的盂蘭盆會,也是華夏民族博愛、仁慈精神的體現,在這兩點上,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中元鬼節無疑具有其積極意義。

鬼道眾生,非常多,不止於上述三十六種。因其鬼界,所受之果報不同。

三\其它
摒棄對鬼文化的偏見
商代的文化是帝王文化,而這種帝王文化的主要特徵就是「鬼文化」,在殷人心目中,一切都有各自的神,而天帝則是萬物的主宰。為了向這些神祈福,殷人絞盡腦汁,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祭祀神靈。與此相關的是宗廟的建築和厚葬的風俗,都反映出殷商民族的強烈鬼神意識。
對於豐都打造「鬼國京都」主題公園一事,大家應該抱以客觀的態度。一個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發展潛力不大的貧困縣,發展旅遊業勢在必行。
豐都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鬼城,它所保留的文化古跡和獨特的鬼城文化,都是傳統文化中寶貴的文化遺產,後人理應妥善維護、發揚光大。但優秀的地方民俗文化為何被人們誤解,甚至遭到各方的批評,應該引發地方政府的思考。
曾到過豐都的遊客抱怨:「鬼國神宮到處都是恐怖場景,參觀完後想趕緊離開,不想再看。」陰司街上到處銷售測字排卦、鬼怪故事等非法書籍。以鬼教人、懲惡揚善的思想並沒有得到傳播,這與維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宗旨相去甚遠。
「下笑世上士,沉魂北豐都」是詩人李白游覽豐都名山「鬼城」之後留下的詩句,向世上之人昭示一個關於生與死、來與去的人生道理。
相傳從漢代起,陰長生和王方平兩人曾先後在豐都縣名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到了唐代,有人誤將「陰」和「王」兩人的姓連在一起,成為「陰王」,再訛傳為「陰間之王」。
經明清小說的渲染,鬼城仿陽間司法體系,營造了一個等級森嚴的「陰曹地府」,以懲治生前作姦犯科者。雖閻王判官小鬼是傳說中的虛妄,但其懲惡揚善的社會教化功能又為人們所稱道。
歷朝歷代的人們在名山上修建了陰陽界、奈何橋、十八層地獄等眾多景點,並根據道、佛、儒教的學說,塑造了大量的人、鬼、神的形象,把人不能在陽間實現的願望和理想以及種種恩怨都放到陰間解決。他們相信善惡之人存在因果報應,生死輪回,教化活著的人多做好事、行善積德、造福人類,來世方能轉世升天。
好的文化創意能創造巨大的財富。如何用鬼文化做好文章,就看重慶和豐都當地政府如何把握好這個尺度。
倘若失敗,誰來為七億元的「鬼城」負責?
近日,「重慶投資7億元打造豐都鬼城」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據新華社報道,許多網友和當地群眾認為投入巨資「裝神弄鬼」不值,會助長封建迷信;豐都縣有關方面則表示,巨資投入主要是為了當地旅遊業發展的需要。《重慶晚報》報道,文化部某副司長在重慶說,他不認同對豐都花7億元修鬼城的批評,「有人說鬼不好,但是《牡丹亭》、《杜十娘》,還有鍾馗,都是鬼文化,重慶把全國的鬼文化集中,以川劇為基礎,就能成為品牌,全國人民都會來看。」
關於「挺鬼」和「打鬼」的報道一時間成為爭論焦點。有人說,拿鬼說事,不僅欺騙自己,還會助長封建迷信,污染社會環境。也有人說,打造一個鬼主題公園,並不是什麼浪費之舉,而是一個很有創意的舉動。我們向來缺乏的就是這種創意。
或許關於是宣揚封建迷信還是弘揚傳統文化的爭論不會有盡頭。但有一點是必須要問的:倘若投資失敗,誰來為7億元的「鬼城」負責?
花巨資建造的人造景觀,在全國不是沒有,甚至可以說,不光有而且有一大批。但是這些當初出發點很好的決策,到頭來如何了呢?相對於成功者的寥寥無幾,失敗者卻比比皆是。人民網前年報道過的《海南人造景點為何敗多成少?》可為先鑒。南山、博鰲、鹿回頭都是聞名中外的優秀旅遊景點,但不為人知的是,在海南還有許多本可與它們一同風光的人造景觀卻在門庭冷落中被人忽略和遺忘。東郊椰林、西遊記城、靈山游樂園、海口崖州古城等都曾在美麗的設想中建成了,但結果卻是在艱難中支撐甚至基本已退出旅遊舞台。
許多依靠「設想」建成的人造景觀,一旦失敗,誰來擔責任呢?好像沒有聽說。一些政府部門的「內在邏輯」是:建成了,是政績;失敗了,是市場行為,與政府部門無關。報道中豐都縣旅遊局副局長古小弘說:「重慶交旅集團准備投巨資開發豐都旅遊資源,重點打造名山景區,使其提檔升級。投7億元發展旅遊產業這個說法,其依據是名山景區改造項目業主單位重慶交旅集團的規劃。」那麼,重慶交旅集團是個什麼性質的企業呢?據報道中稱,「是重慶市政府直屬的國有投資公司,實質上是一個覆蓋交通旅遊行業的投融資平台,在投融資方面履行著部分政府職能。」這不由得讓人想問一問:如果投資失敗,誰來擔這個責任?由「公司」承擔,還是由「國有」承擔?
當然,我們都盼著如果這個項目上馬,會取得巨大成功,會對當地經濟起到促進作用。我們也非常希望恰如文化部那位副司長所說的,「全國人民都會來看」。但是,這種結論是基於什麼做出的呢?市場調研顯示「全國人民都會來看」?以往經驗顯示「全國人民都會來看」?還是腦袋一熱、一拍腦門,「全國人民都會來看」?懂點邏輯學的都知道,「全國人民都會來看」的前提是全國人民都對鬼文化感興趣,但這符合事實嗎?
隨口講講「全國人民」是不妨事的,但若以此類設想和一廂情願為依據,投入幾個億的巨額資金,則讓人有點提心吊膽。如果投入幾個億的巨額資金到最後是有人負責的,那麼這樣的投入也是可以的;但若失敗了無人出面、找不著由誰負責,則最是讓人有點提心吊膽。

6. 「鬼神文化」流傳至今,對如今社會有何現實意義

中國人對神將信將疑,可卻普遍相信鬼魂的存在。神對於人而言或許還很陌生,課鬼魂卻是自己皮囊之外的精神所在。古人認為,不知道什麼人可以變成神,最後能不能變成神,人死之後都會變成鬼。鬼可以被視為人心理的另一面,或許陰暗,或許憤怒,或許猥瑣,或許偉大。人人都可以在鬼的形象中找到自己,就是因為相信人人死後皆是鬼的觀念在影響。關心鬼,相信鬼,詢問鬼,探究鬼,無非是人們想知道自己死後的天地是一番怎樣的景象,自己的內心深處又有怎樣的能量尚未得到釋放。

不難看出,中國鬼文化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會有不同的變化,又根據不同的需求而產生了不同的鬼怪類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想做而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都假以鬼怪之手去完成,於是,鬼怪典籍和傳說經久不衰。

7. 求助: What horrible weather! 中文是什麼意思.

What horrible weather!
真是個糟糕的天氣!或者【這鬼天氣!什麼鬼天氣!】後邊的更口語化

【俊狼獵英】 團隊為您解答,歡迎追問

8. 關於鬼節的習俗!

節日簡介
三大鬼節: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鬼節注意事項: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盡量避免出門。若遇到鬼壓身、鬼打牆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
清明節
我國傳統節日 參見 「 清明節 」詞條。

七月十五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盪,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麻姑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准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復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傳說是目蓮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連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連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准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鑒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為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農歷7月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凈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互聯網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道教的「中元節」
按照道教的文化邏輯,一年的時空應該分成上下陰陽兩半,而且,中國道教認為養育世界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將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這里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里說的「官」,不是指人間官員的「官」,而是指意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類似於中國圍棋對奕中的「官子」的那個「官」。
中國道教主要產生在中國農業文明發達地區,所以,中國道教一向認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萬物,水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這就是說,由於中國農業文明注重地水兩元素對人類萬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國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蘊涵著以地為中心去觀察世界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及其「方法論」。按照道教這種世界觀,道教習慣將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稱之為「上元節」;下半年的地官節段的七月十五,則叫做「中元節」;由於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則是「下元節」。這上、中、下三元,則組構出了道教對世界的三元一體系統認識。
中國道教不同於世界上的的許多宗教。世界上的許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或者就像基督教那樣講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體,這使得宗教傳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中國道教傳教的目的很明確,道教傳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教傳播道德倫理是「因材施教」的。對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經》的道理,對那些智慧不夠或者沒有多少時間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倫理建設的人,就採取編寫故事去說明道理,「寓教於游樂」,就是來源於中國道教的傳教方法。
中國道教的「中元節」,其實主要是傳播道德倫理的節日,也就是倡導人們在這天注重修德。中元節這天,有思想和有時間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學習老子的《道德經》,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對於一般教眾,道教則創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於游樂之中」。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個叫做陳子禱的人與龍王女兒結婚,分別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個孩子,這「三官」主管人間的賜福、赦罪、解厄三個任務,他們法力無邊,分別要在這三天到人間巡遊,檢察人們的道德品質是否好還是壞,對於那些道德品質好的人,他們就給予賜福,否則,他們就要降罪。但是,中國道教又是一個很寬容和隨時給予人轉變更新自己的機會的宗教,所以,「中元節」並不僅僅是個獎勵善良和懲罰惡劣的的節日,而主要是個「赦罪節」,所以,「中元節」又是中國節日中的「懺悔節」和「贖罪節」,一年中有罪過的人可以在中元節這天通過各種儀禮去檢討自己和請求天地人的寬恕。
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關於祭祖節還有這樣一個蔡倫造紙和蔡莫燒紙的故事。 蔡倫剛發明出紙時,買賣很好。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回來開了一家造紙廠,但蔡莫造的紙,質量不好,賣不出去,二人很著急。後來,慧娘想了一個辦法,擺脫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傷心欲絕,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學造紙,不用心,造的紙質量太差了,竟把你氣病了。我要把這紙燒成灰,來解心頭之恨。"他燒完了又抱來紙燒,燒了一陣之後,只聽見慧娘在棺材裡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這可把人們嚇呆了,人們把棺材打開,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慧娘唱了很多遍說:"剛才我是鬼,現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陰間,閻王就讓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錢,就有許多小鬼幫我,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全部的錢都送了他,他就開了地府後門,放我回來了。"蔡莫裝作糊塗:"我並沒有送錢給你啊?"慧娘說:"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燒給他的父母。
在場的人們一聽,便以為燒紙有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慧娘慷慨地送給鄉親,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親都來買蔡家的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不到兩天,積壓的紙被搶購一空。慧娘"還陽"那一天正是農歷十月初一,因此,後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還有祭牛王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於春秋秦國。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樹,梓樹忽然化為一頭牛。秦文公令人追殺。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沒有上來。人們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壯、威風凜凜的公牛。這樣的公牛,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驅疫辟邪、保護牛類的功能。
[編輯本段]節日起源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台。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庄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復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由此可見,「鬼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國北方的人們仍然在這一天用燒紙錢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祭祀方式簡單,但基本上保存了鬼節淳樸的意義。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活著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個特殊的節日有著不同的感受,因為,未來的節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來,從朦朧到清晰,從思念到恐懼,從恐懼到坦然,想念過去人的時候,其實也在思考著自己今天活的經歷、內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漢語中用「鬼」組成的詞如「鬼雄、鬼魅、鬼才」之類舉不勝舉,民間關於鬼的傳說更無法搜集窮盡。我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達到幾近完美的程度。
[編輯本段]節日文化
在上古神話中難以見到死後世界的描繪,「鬼」字最初也並不是現在的意義。甲骨文中「鬼」本是會意字,下面是個「人」字,上面是個可怕的腦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後來逐漸演化成人死之後所變之物。《禮記•祭義》已說得很明確:「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禮記•祭法》則進一步指出:「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那就是達官貴人死後有廟供奉,終年有人祭祀,則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後無廟享祭,四處飄泊,才是鬼。我國第一部辭書《說文》中解釋的「鬼,人所歸為鬼」就是現在的含義。先秦典籍中涉及到「鬼」的的文字很多,孔夫子有名句「敬鬼神而遠之」,可見儒家是信奉鬼神的,但只是「敬」而已。後來雖有東漢王充的無鬼論,但總還無法動搖國人對鬼神的迷信。到了清代蒲松齡筆下,雖有凶神惡煞般的厲鬼,但更多的是重情意、懂禮儀年輕漂亮的女鬼,讀了《聊齋》之後,不但不覺得鬼可怕,反而覺得十分可愛。
我國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實得益於佛道兩教。道教是我們地產,佛教是漢魏時從西土傳人,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後的陰間世界(佛家也稱冥間),也就是鬼們生活的世界逐漸構建起來。道家的主要建築是豐都城,並在四川東部長江之濱的平都山上具體演示。風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漢的王方平和東漢的陰長生都曾在此修煉,後得道成仙。豐都的由仙而鬼,與兩位仙人的姓氏有關,王、陰倒讀便是陰王,遂成了「陰間之王」,經過歷代的演繹,加上《西遊記》《鍾馗傳》等神魔小說的渲染,豐都便被營建成一座陰森可怖的鬼城,於是有了奈何橋、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無常殿、城隍廟等陰間地面和各級官府。比之於道教的陰間,佛教的冥間要完整系統得多。佛教有所謂「十界」之說,也就是世界上存在著十種境界,分別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前四者稱「四聖」,即已經超凡入聖,脫離了生死輪回之苦,後六者叫「六凡」,要在穢土中不盡地輪回,最後三者又叫「三惡道」「三惡趣」,是更為不幸的境界,而地獄則是不幸之最。說起地獄,叫人不寒而慄,且有十八層之多,越往下層,苦難越深重。地獄中不但有閻羅、判官、鬼卒等凶神惡煞,還有刀山、油鍋、碾盤、鋸解、石磨種種酷刑,因此人死後最怕的是進入十八層地獄。
桂林地區的人多以月十四為鬼節,整個節日應該是以七月七開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過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過程;有的地方從七月七開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飯」(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別祖先,晚飯前祭祀後 到晚上十點左右進行送祖先儀式,同時將寫有祖先名諱(關於寫多少代祖先各個家庭不一)的「錢包」及 擔夫、引路大王的「錢包」紙錢等物於路口燒去灑米水飯等儀式送別祖先;其過程繁雜嚴肅是當地儀式最為復雜的節日,是當地人相當重視的節日,其重視程度是除春節(當地觀念中元宵節也屬於春節,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樣重要的節日。
[編輯本段]鬼節歷史
清明祭掃墳塋和喪葬禮俗有關。據載,我國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因此無從祭掃。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祭墓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後漢書•明帝記》引《漢官儀》雲:「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寢於墓側,漢因而不改。諸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皇帝幾乎是逢節便祭,一般官吏和普通百姓沒那麼多時間和金錢,便逐漸定格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屆時,官府允許官吏請假祭掃,民間也「田野道路,士女遍滿,卑吏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墳。」到了唐代,祭掃之舉已將寒食、清明合二而一了,時值春暖花開,可以挑擔載酒,熱熱鬧鬧去上墳,清明不但是祭祀的鬼節,也成了踏青游樂的日子。
從世俗的觀點看,這兩個鬼節的設置也恰到好處。清明正值北方雪化冰消之時,經過一秋一夏的雨水沖刷和一個冬天的冰雪壓蓋,墳塋上黃土有些被沖落,變矮變小,借清明掃一掃,添點土,讓先人的房子不至於漏風淋雨;而七月十五,立秋已過,天氣漸涼,到了該添衣服的時候了,也該給地下的先人送點錢去,置辦點衣服,不至於到了冬天挨冷受凍。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幫,從來注重對祖先的祭奠追思。記得以前我家春節祭祖時上面的橫批就是「木本水源」「慎宗追遠」, 即不忘祖先之意。文革期間,破四舊,反迷信,誰還敢上墳燒紙?市上也沒有燒紙可買,但仍有不少人家買小學生訂本子用的白紙去墳上偷偷地燒給親人。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祭祀用品成了商家賺錢的一大門類,每到清明和七月十五,滿街的燒紙,在店家門口,推成一座座小山,種類之繁,數量之多,不亞於端午、中秋成垛的果品盒。而且很有些現代商品意味,燒紙都成沓成捆,整齊美觀,均勻地印著古錢幣的印記,還有花花綠綠的美元、港幣,大面值的,一張就是數億,加上大小不一的黃燦燦的金元寶,如果真有冥國銀行,也得自愧財力不足,甘心倒閉。燒掉這么多「錢」是否真能使離去的親人在陰間過富足日子?無法得知,有句話叫「心誠則靈」,意到心到而已。記得小時候老人說,印現成的燒紙不好使,面值再大也沒用,最好使的是拿著木頭刻成銅錢樣的鑿子,用小榔頭一下一下在紙上打。打紙時有很多講究,最好是先人的後代,一定要男孩,榔頭必是木頭的,打的痕跡不能疊在一起。小時候,過年或兩個鬼節,我就經常做這件事。老人告訴我,打上個印就行,可自己怕不清楚,到陰間不好用,總是用力地打,還怕錢少了,先人不夠用,總是打得密密麻麻的。雖然現在紙多了,樣子美觀了,我倒覺得小時候由後人一鑿子一鑿子打出的紙錢倒更能體現出對先人的真情。當然,鬼節這一天,從山野到街路,到處火光閃耀,煙氣繚繞,紙灰飛揚,造成環境的污染,有時還會釀成火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有什麼辦法呢?祖上傳下來的習俗,中國人還沒有學會像西方人那樣用鮮花表達對逝去的親人的哀思和懷念的習慣。鬼節祭祀,不能簡單看成是迷信,西方基督教國家,現代科學已把人送上了月球,把火箭發射到了火星,但對上帝仍然篤信不移,其實就是一種精神寄託。我們給已逝親人燒幾張紙看似土俗,實際上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和倫理內涵。這是對離去親人的一種感激和懷念,是同另一個世界人的一次對話,是同先人的一種溝通,是人類種族和精神的一種延續。即使親人活著的時候,有不孝順或照顧不周的情況,在上墳燒紙的時候,念叨幾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種平衡。也許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文化程度的提高,我們民族會找到更好的紀念先人的辦法,但對先人的紀奠和追思卻是什麼時代都不可缺少的。
傳說中陰歷7月15日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在那天它們可以在陽間逗留一天.包括一些孤魂野鬼在那天都可以接受陽間人們的供奉,所以那天也稱之為鬼節.
[編輯本段]相關詩詞
辛已七月十五
車行徐徐柳樹旁,
路有旋風繞池塘;
此日萬鬼開顏笑,
家家戶戶上墳忙。
作者:劉小烽(劉周)
註:「七月十五」乃農歷鬼節,又為佛教盂蘭盆節,是中國傳統中與清明節一樣重要的上墳掃墓節日。「旋風」:神話傳說死去的人變鬼後,只有化作旋風才能出來活動。
王明生評析:首二句「車行徐徐柳樹旁,路有旋風繞池塘」不慌不忙的寫出了作者上墳路上的所見,也籍以體現了作者上墳時非常靜謐肅穆的心境。三句「此日萬鬼開顏笑」是作者由「路有旋風繞池塘」生出的遐想。末句「家家戶戶上墳忙」,點出了「萬鬼開顏笑」的根由,並為本來充滿傷感的掃墓節日蒙上了一層活潑的喜氣。全詩構思精巧,用筆詼諧,是表現中國傳統民俗風情中的佳作。(原載《天有霓裳》)
農歷七月十五,也叫「鬼節」,雖然關於這個節日的說法有很多,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等說法,但是我的家鄉(河源紫金縣)的說法是網上所沒見到過的。傳說是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伐南蠻,七擒七縱孟獲時殺人太多,搬師回朝時大船無法渡河,在農歷的七月十五晚上祭河,第二天順利渡河。孟獲為紀念士兵把今天定為「鬼節」,每年祭祀。秦嶺以南當時都屬南蠻,廣東是蠻疆之地。在我家鄉,七月十五是一個大節日,一般,我們不過端午的,七月十五僅比過年稍差,並稱為「一年一節」,通常要祭祀祖先並大吃一餐,不過現在這些節日都在逐漸消失了。
西方的「鬼節」

[編輯本段]西方鬼節的日期
美國首都華盛頓每年有3個舉行盛大遊行的節日,一個是7月4日的獨立節,一個是4月的櫻花節,而最富有童趣和「恐怖」色彩的要算是10月31日的「鬼節」了。前兩個節日的遊行都在白天,在白宮前寬闊的憲法大道上舉行的。而完全出於自發「鬼節」遊行,卻出現在夜幕籠罩下的華盛頓是去西北古老的喬治鎮的一條五六百米長的街道上。它那種稀奇古怪、妖魔鬼怪舞翩躚的場面,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旅遊者前去觀光。
[編輯本段]西方鬼節的由來
「鬼節」是萬聖節的前夕。他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歐洲西部土著民族凱爾特人帶有濃厚迷信色彩的風俗習慣。早在羅馬帝國西征以前,凱爾特人便生息繁衍在英倫三島和法國等地。他們相信在每年10月31日這一天,死人的靈魂就要從墳墓里鑽出來。因此在這天晚上要製作美味佳餚,等待死去的親人的鬼魂前來看望享用,同時又在曠野的商丘上燃起篝火,用明亮溫暖的火焰招來善鬼,驅走惡魔。他們自己也身披獸皮,面帶面具,打扮成鬼怪模樣,圍著篝火歌舞,盡情歡樂,直到深夜。這便是「鬼節」的原始形式。
[編輯本段]西方鬼節的傳播與融合
公元4世紀後,凱爾特人逐漸被羅馬帝國征服。在漫長的歲月里,兩個民族的文化習俗逐漸融合在一起。接著,基督教傳遍了歐洲,「鬼節」又沾染了基督教的色彩,同基督教混融在一起。公元835年,羅馬天主教考慮到許多聖徒還沒有自己的節日,便將每年11月1日定為萬聖節,以紀念基督教的先驅者。「鬼節」比萬聖節早一天,而且主要的活動又在晚上,於是「鬼節」就逐步演變成了萬聖節前夕,兩者也就合二為一了。隨著歷史的發展,這個節日流傳到世界其他地區。19世紀,「鬼節」流傳到美國,很快得到性喜熱鬧的美國人的賞識,便在全國流傳開來,其熱鬧程度反而超過了歐洲。
[編輯本段]如今西方鬼節的表現形式
今天美國的「鬼節」,和一兩千年前凱爾特人的鬼節比較起來又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已成為男女老少,特別是兒童和青年們淘氣和盡情狂歡之夜。這一天,兒童們最開心,他們可以在家「合法」的撒嬌耍賴,淘氣搗蛋,索取心愛的玩具和好吃的糖果。他們除了可以在家耍賴外,還「有權」到別家去胡鬧。晚飯後,他們成群結隊隨便到各家串門,主人們對這些不速之客非但不能拒之門外,還要笑臉相迎,熱情接待,把早已准備好的點心糖果之類拿出來,慷慨的招待他們。他們可以一邊吃,一邊拿,挑喜歡的往隨身攜帶的袋子里塞。主人如果怠慢了他們或招待不周,他們便有權惡作劇,鬧個天翻地覆,主人也奈何他們不得。至於青年男女們,到了這個節日,他們更挖空心思斗怪,想方設法標新立異,別出心裁,爭奇斗怪,把自己化裝成各種模樣,蜂擁前去參加晚上的化裝遊行和舞會,並盡情狂歡,直到深夜。
[編輯本段]西方鬼節的標志
每年10月,美國各地的商店大發「鬼財」,「鬼節」的應景商品便陸續推出,最賺錢的主要是五花八門的各種妖魔鬼怪的用品等。「鬼節」的標志是「南瓜燈」。每當秋高氣爽,「鬼節」臨近的時候,如果您到美國的農村去旅行,便可看到公路旁小攤上的一堆堆赭紅色的老南瓜。購買者買他們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製作「鬼節」的「南瓜燈」。製作「南瓜燈」不需要高超的技術,只要將南瓜的頂部切掉,掏空瓜瓤,在瓜面上鏤空雕出眼、鼻、嘴、耳,瓜內點上蠟燭就成了。家家戶戶門口放上一盞「南瓜燈」,據說可以嚇唬魔鬼,使他們不敢進門。

9. 鬼節的含義是什麼

萬聖節的含義: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的萬聖節。10月31日是萬聖節前夕。通常叫做萬聖節前夜(萬聖夜)。每當萬聖夜到來,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著一盞「傑克燈」走家竄戶,向大人們索要節日的禮物。萬聖節最廣為人知的象徵也正是這兩樣——奇異的「傑克燈」和「不給糖就搗亂」的惡作劇。

「傑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也極為簡單。將南瓜掏空,然後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這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玩物了。

然而萬聖夜的重頭戲還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備好美食來招待那些前來搗亂的「小鬼」,更要在這個特別的節日為你的餐桌裝扮一番。千萬不要讓你的客人們小瞧了你哦!

這天夜裡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時候,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並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遊盪的妖魔怪。後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溶合了。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聖節前夜驅趕黑夜中的鬼怪。盡管後來基督教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現在,孩子們帶著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種服飾和面具參加萬聖夜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牆上往往懸掛著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屍骨,窗前和門口則吊著齜牙裂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孩子們還常常試圖咬住懸掛著的蘋果。

10. 鬼天氣是什麼意思

意思天氣很壞。。。。。。。。。。。。。。。

閱讀全文

與鬼天氣文化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