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歸納中國古代陶瓷器裝飾的表現手法
陶瓷裝飾藝術初探
陶瓷裝飾藝術是中國工藝美術中的重要組成部份。從彩陶文化到漢代瓷器裝飾,採用繪畫、刻劃等技法,以弦紋、水波紋、幾何圖形。唐宋時期開始,採用彩繪顏料在瓷器上裝飾。景德鎮陶瓷,從現在發現的古瓷資料中,已有定論的是五代時期的青瓷,以釉色為主要裝飾。宋代出現了大量的刻、劃、印、雕花裝飾;元代青花瓷是景德鎮陶瓷彩繪裝飾的起源時期,歷經明、清、近代,到現代陶瓷裝飾,經過了漫長的歷史長展階段。千百年來,陶瓷藝人和陶瓷藝術家從裝飾藝術實踐中,創造出多彩多姿的裝飾技巧,各種奇妙的表現手法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陶瓷裝飾藝術,既是美化陶瓷的需要,反映人們的審美需求,也是人們追求理想,嚮往幸福生活的表達形式。用線條、色彩,表現人們的勞動生活、抒發心中的情感、寄託理想和情操。從原始社會的岩畫、青銅器、磚雕石刻到居民建築上的木雕壁畫,從古代石窟造像到廟宇教堂的彩繪,都屬於美化環境、創造美感的藝術行為。人們在觀賞彩陶藝術、岩畫石刻時,就會發現,遠古時期的藝術表現是以裝飾性的繪畫表現的。粗獷、古樸的風格,產生出別致的情調。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陶瓷裝飾也在不斷提高,以豐富的內涵,多種風格的表現手法,呈現出新的藝術形式和內容。在民族藝術發展的進程中,陶瓷藝術作為其中的一種形式,體現了人們對真、善、美的崇尚追求,反映了人類的審美觀念的變化,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生活。
藝術表現手法,在陶瓷裝飾上的發揮,顯示出藝術家的藝術個性、文化修養,也顯示出時代藝術的特色。景德鎮陶瓷文化,以其豐富的內涵、悠久的歷史,而給人們以審美情趣和生活需求的滿足。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藝術,經過千百年的不斷發展,成為一門高深的學向,我們從事陶瓷藝術裝飾工作,首先就要了解陶瓷文化史,懂得陶瓷裝飾的來龍去脈,掌握裝飾構圖的基本法則。如果只停留在能畫好瓷器的階段上,是不夠的。不了解陶瓷裝飾的內涵、手法、技巧,繪畫表現就很難達到較高的水平,也產生不了藝術個性,只能是依樣畫葫蘆,亦步亦趨。
我國有六千年的文明史,民間藝術豐富生動,反映了民間文化風俗,有很高的成就。陶瓷裝飾中最早的是新石器時期的彩陶。陶器的彩繪裝飾,不僅給後來的青銅器飾紋產生了影響,也影響了瓷器、玉器等器皿的裝飾雕刻。彩陶,是用紅彩、黑彩、白彩等顏料在陶器上裝飾花紋的,最早發現於河南淹澠池的仰韶村, 「仰韶文化」因此而天下聞名,彩陶器裝飾圖案有圓點、鉤葉、三角、弧線等幾何紋樣,造型美觀,線條勻稱流暢,圖案內容豐富多彩,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工藝美術品雖然種類繁多,表現手法不同,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造型、裝飾、材質的各異。造型有兩種,一種是器型設計,躬一種是裝飾形式的繪畫表現。器型的製造形態和裝飾的手法形式,又分為立體形態和平面展開兩種情況。造型、裝飾,立體、平面,構成了工藝美術作品的基本要素。造型優美的花瓶、茶壺、瓷雕,如果不加以裝飾,也可以出現材質、造型美,但是,比較單調,一覽無余。陶瓷裝飾就是利用造型的各個部位,進行協調的美化,和階地把造型與畫面裝飾融為一體。並不是所有的裝飾繪畫都美,如果裝飾形式、紋飾與器型不協調,一味以荒誕、古怪、散亂的色彩在陶瓷器型上塗劃,不僅產生不了裝飾特色,反而會破壞原有的材質、器型美。陶瓷裝飾藝術就是講究美的表現形式,科學、合理地裝飾布局,通過藝術裝飾來襯托材質美,給人以美的享受。
陶瓷裝飾,分為圖案裝飾和紋樣裝飾兩種基本形式。圖案裝飾以規整、概括、對稱、對比等構成要素來美化陶瓷;紋樣裝飾則包括寫意、抽象、變形誇張等多種形式的裝飾形式。不論是圖案還是紋飾,都有其裝飾規律和表現形式,兩者和諧地融為一體,展現了裝飾圖案和紋飾的創作手法。線條、細點、塊面、圖形等都是從現實生活中得到的。陶瓷裝飾圖案,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周圍各種事物經常接觸、認識,經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而逐步描繪、創作出來的。大自然由,就有多種多樣的形態。太陽、月亮的圓、缺,火焰的光茫,山的形狀、水的波紋,鳥的飛翔等等,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們就把這些頭腦中的印象變成圖形,在陶瓷、木材、金屬等載體上表現出來,成為美妙的圖案、紋飾。
陶瓷裝飾在漫長的發展、形成過程中,經過陶瓷藝人和陶瓷藝術家的藝術實踐,不斷提高了對美的形態的認識,從摹仿到寫實,再由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變化過程中,人們掌握了美的構成形成規律,發現了在裝飾構圖中的多種手法。
用變形、概括、均衡,協調等手法裝飾陶瓷,已成為人們常用的形式,變形是把物象的形態加以改變,用放大、縮小、扭曲、誇張等方式來組成圖案,集中體現了物象的形態特徵。概括是對自然界的物象進行提煉,成為適合器型的裝飾圖樣,產生出簡潔、明快之感。均衡有對稱的美感,協調中包括均衡、對稱、和諧、整齊,體現了特定形式的法則。
追求豐富的構圖形式、穩定均衡的畫面感,是陶瓷裝飾圖案的主要特點,給人以豐滿、舒暢、充實的印象。在構圖方式上,常用重疊式、展開式,開光式這三種形式。
重疊式:畫面布局以器型的中間部位為主題,以多層次的圖案襯托主題畫面,可以有六到八層。在元代青花瓷上,常用重疊式構圖,畫面層次繁多,層層重疊,多的達到十層。這種裝飾形式往往把陶瓷從口沿到器底層層用圖案裝點, 「密不通風」。其長處是布滿圖案,構圖繁密,密而不亂。但是,也有閉塞感,沒有空間。
展開式:以長卷式的構圖方法,向器型左右延伸展開,適合表現豐富的內容,同時,也顯示出主題情節的連貫。現代陶瓷裝飾多用展開式構圖,以國畫表現形式的畫法。可以使作者盡情地在作品展現出情感、才智,有更大的表現空間。
開光式:傳統陶瓷裝飾中就常用「錦地開光」形式,現代陶藝裝飾,又發展了「砂地開光」等新形式。開光的形式有圓形、方形、扇面形、菱形、瓷片形等多種。開光式構圖往往把連續圖案變成分散的局部,又把各個局部裝飾圖案連成完整的氣勢,統一的主題。採用「開光式」構圖,可以靈活的利用錯落有致、疏密結合的多種畫面,來形成不同的節奏韻律,產生奇妙的表現效果。
運用這三種構圖形式,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突破常見的空間位置,把不同季節,不同空間的形態、物象,構成一個畫面主題。採取散點透視法,根據作品的內容需要來組織、安排畫面。把周圍與中心結合、襯托,使不同的畫面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在陶瓷藝術創作中,我經過探索,學習、借鑒老一輩陶瓷藝術家的經驗,有了一些體會。我喜歡畫有裝飾性的畫面,在人物畫中,常用帶變形色彩的圖案來裝飾瓷藝作品,以穿插、對比、襯托、呼應、誇張的形式,來表現出有新意的藝術形象。
穿插:一件陶瓷藝術作品,往往具有較豐富的內涵,構圖平板,就缺乏生命力。用穿插的形式構圖,就能使畫面生動,出現活力。在人物畫中,以古代瓦當的形式組成的篆體書法、與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山石、樹枝等錯落有致地穿插在一起,使畫面動中有靜,書畫結合,有較強的環境烘托作用。在「童趣」這件作品中,我採用人物與景物,豎形與圓形,紋飾與文字穿插的構圖方式,使畫面顯得比較別致,又有民間風俗文化的內涵。
對比:動與靜、虛與實、疏與密、大與小、人物與動物、山峰與流水等不同形態、不同位置的對比,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反差印象,用對比法構圖,既在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花鳥畫中,常用飛鳥、蝴蝶等動物與花卉組合在一起,形成動與靜的對比,也就是使畫面產生動感。不同的形態、不同的圖案可以裝飾在同一個畫面,在對比中求統一。
襯托:與對比有相似之處,以環境襯託人物的身份、性格、心情,以塊面襯托線條,以色彩襯托形象,以月亮襯托夜鶯,可以起到強化主題的作用。濃墨與淡彩,勾線與暈染,局部與整體,都能起到襯托效果。
呼應:上下、左右、前後、橫豎的不同角度的圖案,有機地形成協調、平衡作用,就形成了呼應關系。在「荷韻」新彩瓷瓶中,我彩用式筆與寫意、小鳥與花草,蓮花與荷葉相呼應的方式構圖。在色彩的安排上,把紅艷的蓮花與素雅的荷葉構成呼應對比,較好地表現了「韻」的主題。鳥的飛翔、嗚叫產生聲韻,花、葉的線條、色彩體現出雅韻,韻味是需要品賞、琢磨才能感覺到的。
誇張:變形處理的形象,擴大其局部結構,打破比例和常規和概念。用誇張的方式來表達作者的創作觀念,不僅是現代陶藝的常用手法,古代工藝美術作品中也有。我喜歡在仕女畫中,用誇張變形的形式來作為裝飾。女性的特徵是肩窄、腰細,把仕女畫成寬肩、豐腰,也能成為一種美感。細頸、寬臉、櫻桃小口,是我畫仕女時常出現的變形。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如果是這種形態,不會給人以美的印象。但是,在陶瓷裝飾中,卻不必拘泥於寫實。在「鬧花燈」這件陶藝作品中,雖然畫的是傳統仕女,人物的裝飾中,採用了誇張變形手法,眼與鼻的距離拉長,手縮小,眼細長,衣紋簡潔,以裝飾性為主要特徵。正月十五鬧花燈,是民間傳統文化風俗,有強烈的地域色彩。由於採用了誇張變形手法,傳統題材中呈現出現代藝術意味。
在青花瓷繪制時,很講究虛實關系,要求畫面與空白的位置要協調,這就是「水路均勻」。陶瓷的空白「水路」,往往是畫面的組成。經驗豐富的陶瓷藝術家,能很熟練地把空白與畫面相聯系。虛、實相生,疏密有致。在「荷塘飛雀」作品中,採用了疏朗的構圖,瓶體的上部,僅點綴了幾只展翅飛躍的山雀,大面積的空白處理,展現了「海闊天空」的浩茫無垠。與蓮花、荷葉相呼應的瓶體下面,以空白顯示出水塘,其間勾畫出幾條游魚,這樣,就使畫面出現了盎然生機。通過空白處理,不僅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而且體現出材質美。通過材質與裝飾相襯托,較好地體現了裝飾的美感,恰到好處地把握了畫面與空白的關系。
B. 關於中國古代瓷器的畫
中國瓷器指的是中國製造的瓷器,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 器類有罐和缽。原始青瓷在中國分布較廣,黃河領域、長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區都有發現。
瓷器的種類:
一:青瓷,也叫綠瓷,釉中含有氧化鐵,是最早出現的瓷器,發展到宋代時最著名的是龍泉窯。
二:黑瓷,也叫天目瓷,是在青瓷基礎上增加了鐵的含量燒制而成的,著名的有建窯和德清窯。
三:白瓷,由於含鐵量低而形成透明釉,最著名的有定窯和邢窯,白瓷的出現使得在瓷器上作畫成為可能,因此為彩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青白瓷,也叫影青、隱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於青和白之間,青中泛白、白中閃青,類冰類玉。
五:色釉瓷,指帶有顏色的一道釉瓷器,是在密閉狀態下燒制而成的,由於氧化鐵、氧化銅等含量不同以及燒制溫度不同,而呈現不同顏色的釉色。色釉瓷包括紅釉、醬釉、藍釉、黃釉、綠釉、紫釉等
C. 怎麼畫瓷器
在瓷器上畫畫,是單獨的一門學問,尤其是畫青花。青花料沒燒之前,有點像泥湯一樣,就是黑的。但是燒完之後,每一筆的筆觸就都顯出來的,所以,在瓷器上畫一筆一筆都是書法用筆的大寫意畫非常難。因為近似於盲畫,你得知道你畫得那黑乎乎的一片里邊,每一筆都是什麼樣子的。
這種畫法和大家看到的以前的青花是不一樣的。過去那種是用「分水」法畫的,是一點一點染的,類似於工筆的畫法。
而且瓷器不好燒啊,經常是燒一天之後一開窯發現,哎呀,燒壞了,燒塌了,或者青花發色不好了,那也沒法子。甚至沾上點窯灰,也是一個一個的「點兒」,不是完美品相的東西。
很難啊。所以燒出幾件好瓷器,真是不容易的事
D. 一般手繪陶瓷製作過程是怎樣的
1、揉泥
這一工序可以使泥土更加緊致,裡面含的氣泡較少,多餘塑型有很大幫助。如果不這么做,在燒制時容易裂開
E. 瓷器紋樣的種類,繪制規則和瓷器紋飾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什麼
摘要 瓷器紋飾千千萬萬,有誰又真正了解它的深層涵義呢?購買瓷器過程中,若是不了解,則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體現在中國歷代瓷器上的紋飾圖案的文化內涵是豐富多樣的。歸納起來大致有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飛禽走獸、花卉翎毛,以及風俗習慣等。釋其文化寓言,既有趨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中國歷代對吉祥圖的嚮往都有典籍可鑒。表現在中國歷代瓷器的吉祥紋飾,反映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嚮往,已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F. 清代瓷器上的花卉有哪些畫法
明清時期,文人畫占據繪畫主流,文人繪畫時強調畫家的主觀創造,個體意識較濃,喜歡以物喻人,以物詠志,因此對瓷器繪畫有巨大影響。作為一種圖案,瓷器繪畫中既有純粹裝飾意味的植物紋樣,也有借鑒文人畫以物喻人、以物明志的植物紋樣,如松竹梅、梅蘭竹菊等等。
歲寒三友
松竹梅為「歲寒三友」,備受文人推崇,是文人畫鍾愛的題材。
① 清乾青花松竹紋盤口瓶
② 清羅天池松樹竹石圖軸
松,為常綠喬木,百木之長,經冬而不凋,多比喻堅貞高潔的節操。
① 清乾隆 青花竹石紋碗
② 清趙焞夫 竹石圖軸
竹,多年生常綠植物,清高而有節,性堅韌,寧折不屈,開懷大度。
梅,為落葉喬木,花朵早春先葉開放,耐寒開花。
這三種植物組成的歲寒三友圖常被用於文人畫中象徵君子的高鳳亮節。明代瓷繪上松竹梅常與洞石欄桿構成庭園景緻,清代瓷繪松竹梅紋比較喜歡刻意追求寫實效果。
四君子
梅蘭竹菊並稱「花中四君子」,也是文人極喜愛的植物,明清兩代瓷器當中也大量繪制該主題。竹和梅的寓意,上面已經提到。
蘭花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居幽處而香氣素淡,象徵著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
菊花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為世外隱士。菊花作為士人人格的象徵,成為君子自得自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徵。
植物紋的流行跟社會主流風氣關系很大。明代是我國發展的集大成時期,植物的題材非常豐富。清代瓷器中的植物紋樣也非常廣泛,自然界中有的植物幾乎在瓷器上都有所反映,加上繪畫技巧進一步成熟,以及瓷器胎釉更加潔白細膩,使得瓷器上的紋飾襯托的更加精緻與生動,達到了明代無法企及的高峰,極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形成了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可以說,清代是我國瓷器植物紋表現裝飾的黃金時代。
結語
明清瓷器是我國瓷器裝飾藝術的兩大高峰,我們在欣賞古代陶瓷藝術作品的時候,既要注意整個瓷器裝飾藝術的發展脈絡,也要結合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文化風尚,才能深入理解瓷器藝術的深刻內涵。
G. 陶瓷畫製作流程詳解
陶瓷畫就是將陶瓷藝術與繪畫藝術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它不僅具有陶瓷的質感,還將繪畫的各種元素都加入其中,這二者結合,為人們展現出了一種別樣的美麗。陶瓷的質地堅硬,化學性質穩定,耐高溫,耐腐蝕等,因此陶瓷畫也具有了陶瓷的這些特質,可以長時間的保持繪畫的色彩和面目。下面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陶瓷畫製作流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看一下。
陶瓷畫製作流程
一、淘泥高嶺土是燒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來,多少精品陶瓷都是從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變而來,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淘好的瓷泥並不能立即使用,要將其分割開來,摞成柱狀,以便於儲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將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轉盤內,通過旋轉轉盤,用手和拉坯工具,將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個雛形,還需要根據要做的形狀選取不同的印模將瓷坯印成各種不同的形狀。
五、修坯剛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過修坯這一工序將印好的坯修刮整齊和勻稱。
六、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塵土,為接下來的畫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備工作。
七、畫坯在坯上作畫是陶瓷藝術的一大特色,畫坯有好多種,有寫意的、有貼好畫紙勾畫的,無論怎樣畫坯都是陶瓷工序的點睛之筆。
八、上釉畫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澀,上好釉後則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燒窯千年窯火,延綿不息,經過數十道工具精雕細的瓷坯,在窯內經受千度高溫的燒煉,就像一隻丑小鴨行將達化一隻美天鵝。
十、成瓷經過幾天的燒煉,窯內的瓷坯已變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從打開的窯門中迫不及待地脫穎而出。以上是傳統的製作,現在比較流行的直接是「軒藝高溫瓷像」,一步到位。
瓷版畫的重要價值
歷史價值
瓷版畫可追溯到明清年代,延續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瓷版畫有「瓷畫百年」的美譽,具有濃厚的贛文化元素和民族風格,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工藝價值
瓷版畫工藝流程復雜,每道工序的細膩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他工藝生產難以比擬的。從材質的選擇、藝術加工,會之前的乳香油煉制,顏料的調制,毛筆的處理至慧智的具體步驟和技法,都十分嚴謹、細致,這些生產技藝是江西勞動人民長期的智慧結晶,且難以為現代技術所代替。
經濟價值
20世紀50-70年代,瓷版畫一直是南昌的支柱產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瓷版畫的發展,能解決當地相當數量的人員的就業問題。其次,瓷版畫原料取自於景德鎮的白胎,可有效地促進瓷都經濟的發展。再次,除滿足中國需求外,瓷版畫還受到日本、澳洲等國人民的歡迎,可以大量出口創匯。
學術研究價值
作為中國傳統畫法,陶瓷彩繪汲取西方攝影文化的精華,它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徵及傳承歷史,在中國乃至世界美術史上實屬罕見,對研究明清的傳統手畫、陶瓷彩繪和歷史文化背景等有著很高的價值。
通過以上的步驟,再加上師傅們純熟的技藝以及細膩的心思,就可以製作出精美的陶瓷畫了。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陶瓷的國家,而陶瓷自古以來也是中國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陶瓷畫在明清時期就非常流行了,它是將繪畫的藝術融入到陶瓷當中,使其更加具有質感和靈性,它帶給人們的是一場非凡的視覺盛宴。
以上就是有關陶瓷畫製作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H. 清朝康熙年間如何以人物畫法鑒定五彩瓷器
一、人物紋飾特徵1 人物形象早期人物形象碩大,頂天立地,主體突出,筆法寫意,生動豪放。中期以後以刀馬人物為題材,繪畫細膩,且人物也瀟灑飄逸。到了康熙晚期至雍正,人物縮居畫面一角,形態弱小纖細,著色也濃淡不一。2 面部及五官的畫法康熙五彩瓷器用筆簡練,但下筆准確,表現力強。所以畫面部及五官時,因人的身份、精神與個性不同畫法也就不同。但簡練突出並不等於簡單草率,因此畫眼時,特別注重點睛,而這一點是用側鋒將筆端的長毫斜筆重按,使人物眼珠藏在眼簾內,成一條黑色短線,顯得含蓄傳神。至於武將,可用中鋒點睛,使其看來圓而突,表情便顯得不怒而威了。嘴巴的畫法,男人大而方,女的則為櫻桃小嘴,老人的當然是扁而癟,小孩則為圓而突。面部的畫法,男的多為國字臉,女的當然是瓜子臉,老臉變成申字形,而童臉扁圓蘋果樣。但康熙五彩瓷器的人物臉形,肯定多是走樣而不端正,而正是如此,才能突顯其表情萬千的精彩。3 人物及衣紋的畫法五彩瓷器畫人體,均用紅筆畫線,來表示手足、胳膊、肚皮的肌肉與肌膚。康熙瓷器的彩繪,主要是以線條立形的陶瓷繪畫,所以人體裸露部位如面部或胸腹皆不上色。這種上色的情況還是到了乾隆以後才開始出現。同樣的在衣紋上,線描的功力更是立竿見影,行筆挺拔而流暢自然,絕不拖泥帶水,沒有衣紋紛紜糾葛的現象。在康熙的彩繪里,男人往往腰裙寬大,裙頭卻短,顯得腰肥體胖。康熙五彩瓷器中的皇帝、官員或書生,都挺著一個突出的肚子,展示其養尊處優的身份。女人皆是衣袂飄逸而貼身,內外分明,絕不含糊。衣裙連成一套,使其看起來更為窈窕,步履輕盈。二、人物的意象造型1 人物比例 站立時,頭與身體的比例是一比七;挺坐時則頭身應是一比五;盤坐時則為一比三點五,這是畫人體的黃金比例。2 身段武將都不露頸,因此胸腹特挺,威風凜凜,展示個頭大的英姿。晚清及後期的武將一般就胸頸拉扯,身段臃腫不堪,形象顢頇。美人則都是削肩,突出身材的修長及苗條,就像現代模特兒,高挑健康,舉手投足都帶勁,而且康熙五彩瓷器美人皆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表情逗人。反觀清末彩繪美人,一般受了晚清畫家改琦、費丹旭的影響,雖是無肩,卻嬌弱無力,臉帶病容,反映了晚清時代國家孱弱無能,民不聊生的社會現象。老叟的畫法都無胸,使老人家看起來脊椎彎曲,挺不起胸,有風燭殘年的感覺。當然,康雍盛世,老年人仍表現出硬硬朗朗,精神矍鑠的面貌,所以不管是垂釣下棋,騎驢過橋,他們都直著腰板,秀骨當風。清末以後,國力日下,老人家總是佝僂著身子,挽杖獨行,或佇立江邊,露出望水興嘆的哀傷表情。那童子的畫法就渾圓無腰,好像和合二仙,身軀短,肚皮大,兩眼距離大,憨態十足,天真而惹人喜愛。康熙的嬰戲圖,給人和和美美的感覺,孩子的動作手舞足蹈,爽快利落。清末時彩繪的孩童就顯露一幅無所適從的樣子,呆板而欠缺表情,像個小大人,臉部眉目千篇一律。男人就一般意象而言,正面人物如清官,其面部輪廓分明,相貌忠厚,而反面人物額窄頜尖,唇薄眼斜,文人學士則印堂飽滿,地角方圓。三、傳神寓意的人物神態康熙五彩瓷器人物除了典型文化及概括化,更注重傳神和寓意,也就是所謂情溢於象,而神藏於形。主張以形寫神,並且形神兼備。人物神態配合其身份,一目瞭然。好像丫頭,一定要俏皮嗲笑,小姐則嬌容帶羞,書童憨態畢露,公子則英俊倜儻。最妙的是這些人物的性格也形諸臉上,似嗔似喜,都在眉目之間,這是後代仿品無法掌握到的精神面貌。當然,一系列的典型動作如「紈扇上舉撲流螢,紈扇下垂憶深秋」,還有「文生愛扇胸,武生愛扇肚,浪子扇背脊,無賴扇屁股」都只是一些戲劇造型,只得其形而難得其神。最具體的動作,正派人物如清官、書生,一定是高視闊步,氣宇軒昂,反派人物如奸人小偷,則踉蹌鼠行,形容猥瑣,女子則款款蓮步,典雅端莊,老人家步履穩重,面部祥和,小童生跳活蹦,喜形於色。
I. 青花瓷器的繪畫步驟
工具/原材料:彩色鉛筆,筆記本,鉛筆,橡皮。
方法/步驟:
1、首先我們畫的青花瓷瓶口,是一個橢圓形的。然後畫出瓶身,兩邊要對稱。
J. 瓷器怎麼畫
【繪畫步驟】
步驟一:觀察瓷瓶的特點,准確畫出瓷瓶的外形輪廓,然後畫出瓶體明暗交界線和陰影的輪廓。
步驟二:給瓶體的暗部和陰影整體鋪上色調,畫出大體的明暗關系,為細致描繪做好准備。
步驟三:加深瓶體暗部和陰影色調,然後沿著瓶體的輪廓畫出背景的色調,突出瓷瓶的質感。
步驟四:加重瓶體明暗交界線和局部的色調,突出瓷瓶的形體和立體感。
步驟五:加重瓶體的色調,然後沿著輪廓加重背景的色調,整體推進畫面效果。
步驟六:塑造瓶蓋和把手的形體,然後豐富亮面色調,將白色瓷瓶刻畫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