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化產業的特徵有哪些
(1)文化產業的經濟屬性文化產業主要是指社會生活中關於文化內容的生產、傳播和服務體系。文化產業的經濟屬性主要是指文化產業的產業性質和促進社會經濟增長的作用。在產業經濟學領域
② 文化創意產業有哪些特徵
文化創意產品一般是以文化、創意理念為核心,是人的知識、智慧和靈感在特定行業的物化表現。文化創意產業與信息技術、傳播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的廣泛應用密切相關,呈現出高知識性、智能化的特徵。如電影、電視等產品的創作是通過與光電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傳媒等相結合而完成的。
其次,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附加值特徵。文化創意產業處於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業。文化創意產品價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顯高於普通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強融合性特徵。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它是經濟、文化、技術等相互融合的產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較強的滲透性和輻射力,為發展新興產業及其關聯產業提供了良好條件。文化創意產業在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以輻射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
分類,根據我國的行業劃分標准,可以將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分為四大類,即:文化藝術,包括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音樂創作等;創意設計,包括服裝設計、廣告設計、建築設計等;傳媒產業,包括出版、電影及錄像帶、電視與廣播等;軟體及計算機服務。創意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內涵,文化旅遊開發是熱門話題,我公司倡導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為此專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專題研究,成立了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規劃設計中心,以下是公司的研究成果,列舉一二以供參考1.《情境再現:文化體驗模式創新的六幕》 2.《打造文化休閑名街模式探索》3.《歷史文化景點商業物業開發模式研究》4.《以旅遊為杠桿,撬動文化產業園區開發》以上是我們有關於文化旅遊開發的相關研究,希望可以為你提供幫助! 當然我們希望我們的這些研究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的研究者來關注文化旅遊的開發。
③ 什麼是文化產業它的特徵是什麼舉例說明。
為提升人類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質而提供的一切可以進行商品交易的生產與服務,都可以稱之為文化產業
不用的地區或者說部門有著不同的分類 下邊是其中的一種:
1.書報刊出版、印刷和發行業;
2.文化藝術業;
3.文物保護業;
4.廣播電影、電視業;
5.文化娛樂業;
6.體育;
7.攝影及擴印業;
8.園林業(包括公園、動植物園和自然保護區);
9.廣告業。
特徵:
1.它應該具有提升人類生存尤其是生活品質的內涵,更應該注重於提升人類精神生活品質的內涵。
2.它應該具有可以進行商品性生產、流通以提供人們消費的特性。
3.它應該與雖然可以提供人們消費但同時又具有商品性特徵的某些純社會公益性文化事業(如公共圖書館)相區別。
舉例來說:
通信文化產業
現代傳播媒介的高速發展,寬頻技術、多媒體傳播、數字化與互聯網的興起,對傳統的經濟與文化運行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這種飛速發展的電子、數字通信、信息技術給當代社會產業結構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由此誕生了通信文化產業。
④ 中國文化產業具有哪些特點
1、文化產業具有創新性。它不是歷史文化的還原和再現,是要靠創新內容來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這種創新不是個別的創意,而是幾個產業的集合;不是一般的創意,而是以文化娛樂消費為核心的創意集成和融合。
2、文化產業是人才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文化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結合的產業集群。因此,文化產業的大企業必須具備比製造業更強的經營能力,也需要更富於魅力的企業文化。
3、文化產業是內容為王。因而必須重視內容故事,包括節目、活動交流、創意和明星。這個內容需求巨大,因而要求全民參與講故事和各界人士共同出創意,而不是僅僅依靠藝術家講故事,或者文學家講故事。
4、文化產業是娛樂性、體驗性、參與性、時尚性的產業,它的主要消費者是青少年,因而文化產業主要是娛樂性的前沿性的產業。因此,文化產業主要的內容是娛樂和媒體,首先要面向大眾消費的文化。
5、文化產業的外部性強,它是由許多產業構成的,不是一個產業。因此,它要求共享內容資源,並且打造成為產業鏈。它們之間比其它產業更加體現內在性的產業關聯,也更需要通過產業鏈經營來體現規模效益和附加價值的提升。
⑤ 文化產業在本質、運行和發展上有哪些特徵
摘 要:文化產業是當前極具可持續發展力的朝陽產業。人們對於這一產業的表述在不同 歷史時期並不相同。剖析了文化物化形態由產品到商品的內在邏輯過程,指出文化產業除按經濟 規律生產和提供具有使用價值的產品外,還具有不同於一般產業的屬性和功能,既要滿足大眾精 神需求,又要服務於意識形態。決定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分微觀和宏觀兩種,加強對這兩種發展 動力的研究,對於提高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 鍵 詞:文化產業;精神需求;意識形態;發展動力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繼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後,世界經濟面臨 新的飛躍,以文化為核心的產業革命滲透到社會 的每個細胞。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 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它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不斷 拓展,具有無限生機與活力。
一、不同時期關於文化產業的表述
文化是人類在勞動中創造的,是人類認識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產物。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物 質勞動和精神勞動開始分離,人們開始依據一定 的社會形式進行文化生產。 20 世紀 40 年代,法 蘭克福學派學者敏銳地發現,文化生產一旦與科 技結合在一起,形成工業化體系,會產生影響社會 的巨大力量,該學派將這一體系稱為「文化工業」。
文化工業可以看成文化產業發展的初級階 段。與許多新生事物一樣,這一產業在發展之初 並非一帆風順,它遭到了以阿多諾為代表的法蘭 克福學派的批判和否定,批判的核心在於文化生 產批量方式及其商業運作機制對文化價值的貶 損,認為文化應屬於精英文化,由少數文化人創 造,供少數上流社會享受,文化一旦進入市場,就 會大眾化、媚俗化,如果極度泛濫,就會消解權威、 消解價值,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系統結構性崩 潰」[1]
文化工業一詞問世 30 年後,美國哈佛大學學 者丹尼爾·貝爾在《後工業社會的來臨》一書中提 出了「文化產業」的概念,書中非常明確地將文化
生產和消費與市場連接起來,揭示了文化與市場 的相互作用規律,指出文化滿足市場的趣味性、精 致性要求,市場發揮了對文化發展的推動作用。 這一詞語的問世,使德國從文化工業的觀念束縛 中解脫出來,倡導以產業的或市場的方式來發展 文化,珍視普通大眾的文化消費權利,提升人們的 審美空間,緩解產業機制與文化藝術價值之間的 對立。英國政府 1998 年在其《英國創意產業路徑 文件》中提出「創意產業」的概念「指那些從個體 的創造性、個體技藝和才能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 業⋯⋯。通常包括廣告、建築、藝術和古玩市場、 工藝品、時尚設計、電影和音像、互動性休閑軟體、 音樂、表演藝術、出版業、軟體和計算機服務、電視 和電台,等等,還包括旅遊、博物館和美術館、遺產 和體育等。」可以看出,創意產業是涵蓋文化產業 核心價值的產業。 1999 年,芬蘭文化產業委員會 出台了關於文化產業問題的「最終報告」,該文件 提出「內容產業」的概念,其基本特徵是將文化藝 術方面的生產與先進的信息技術連接起來。內容 產業可以看成文化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產業發展的 高級階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是:按 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 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這里的「工業標准」包含 了工業生產的專業化、程序化等一般內容,它側重 指文化生產中的物化勞動。筆者認為,文化產業 不應僅指物化勞動過程市場化和企業化,還應該
收稿日期: 2004- 09- 28
作者簡介:李 冬(1972-),女,吉林白城人,東北大學博士研究生。
1/3頁
92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7卷
涉及文化生產的各個系統和環節,即文化產業可 以被理解為向消費者提供精神產品或服務的行業 (包括文學藝術業、廣播影視業、新聞出版業、音像 製品業、旅遊娛樂業、教育信息業、策劃展覽業、體 育競技業等),這個定義與英國的創意產業概念相 類似。
二、文化產業的基本特徵
文化產業是特殊產業,既屬經濟領域,又屬文 化領域。它不同於一般產業的屬性是由文化產品 所賦予的[2]。文化產品以兩種物化形態存在:一 是形成既有物質形態又有文化符號並用於交換的 文化物品,如電影、書畫、工藝製品等;二是以交換 為直接目的向社會提供勞務形態的文化服務,它 除了傳統的藝術表演外,還包括旅遊、網路、策劃、 培訓等廣泛的文化服務。文化服務是現代文化商 品中的重要內容,它既可以滿足直接的文化需求, 也可以將無形的文化內涵、文化構思、文化形象和 文化象徵等因素滲透到其他產業和產品中去,從 而實現普通商品的文化增值。
文化產品是人們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結 晶,是產品的生產者和創造者通過活勞動和創造 性活動所體現出的特殊生產力要素轉化。這種轉 化所形成的價值,經過市場運作達到滿足人們精 神需求的目的,從而具有了使用價值,而在市場運 作過程中,文化產品又不可避免地顯示出了本身 的交換價值。由此可見,文化產品在進入市場被 消費者接受以後,達到了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 統一,顯現出商品的經濟屬性。文化產業依靠這 種屬性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基礎上產生著越來 越大的經濟效益。
文化產業主要是為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而進 行生產和提供服務的,其特點表現在以下五個方 面。
①文化生產是創造性生產,是創新活動。文 化產業生產出的產品不是一般的物質產品,而是 文化生產者通過勞動生產的文化新特質,是過去 所沒有的東西。
②產業中的生產者,是文化人力資本的擁有 者,勞動者必須是具有創作才能的個體。生產文 化產品中支付的勞動,主要是腦力勞動。
③文化產業是通過創造供給來培育和創造 消費需求的。在文化產品未被生產出來之前,市 場對此的需求難以判斷,投資文化產品需要承擔 市場高風險。
④文化生產極具創造性和個性。文化產品
的產生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研究和發明 的過程,每一件文化產品之間都具有不可重復性、 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
⑤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有共生性和融合性。 任何一個產業形態,都融入不同的文化內涵,如飲 食文化、居住文化、汽車文化等,無一不反映著不 同的文化價值取向。
文化產業還要為社會意識形態服務。社會意 識形態是各種社會觀念(政治、法律、哲學、道德、 藝術、宗教等觀念)的體系,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 定階段的產物。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產品,是一 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它反過來又對一定 社會的政治和經濟以巨大的作用和影響。經濟全 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促進了文化產業 的發展,加快了各異質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也加 劇了各異質文化間的沖突。不同國家、民族或不 同階級從維護自身利益角度出發,必然將反映自 身社會意識形態的文化產品投入到市場中去,此 類文化產品往往帶有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
三、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
任何一項產業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們處在 各種矛盾網路的關系中,這些矛盾斗爭的結果是 產業的發展。決定文化產業發展的因素和力量, 稱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動力,文化產業發展動力分 微觀與宏觀兩種。
微觀發展動力是指文化產業系統內部生產目 的與生產技術的矛盾運動。文化生產者為追求勞 動價值實現的過程和結果,在社會分工和市場經 濟等外部因素的催化下,將文化產品推向市場使 文化勞動耗費得到必要而及時的補償,實現文化 產品商品化。隨著文化市場的產生,人們日益增 長的文化需求與落後生產力之間發生矛盾,必然 對生產技術和手段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生產目的 與生產技術水平的矛盾不斷產生又不斷解決,成 為文化產業興起和發展的原動力。文化產業化是 商品化的高級階段,它的形成需要三個最基本的 條件:一是社會整體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創造了 有效的文化需求;二是文化產業意識的覺醒和文 化管制政策的松動;三是產業資本向精神文化領 域延伸,把某種文化納入商品范疇,使其成為資本 增值的工具和途徑,在自我積累基礎上實現擴大 再生產。
宏觀發展動力是指全球政治
⑥ 文化產業包括哪些
文化產業主要包括九大門類:
一是新聞服務,主要范疇是新聞業;
二是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主要包括書、報、刊出版發行,音像及電子出版物出版發行,版權服務;
三是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是指廣播電台、電視台及其他廣播電視服務,廣播、電視的傳輸和電影的製作與發行;
四是文化藝術服務,主要包括五個部分:文藝創作、表演及演出場所,文化保護和文化設施服務,文化研究與文化社團服務,其他文化藝術服務;
五是網路文化服務,主要指互聯網信息服務,包括以下四類:互聯網新聞服務、互聯網出版服務、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和其他互聯網信息服務;
六是文化休閑娛樂服務,主要指旅遊文化服務,娛樂文化服務;
七是其他文化服務,主要是指文化藝術商務代理服務,文化產品出租與拍賣服務,廣告和會展文化服務;
八是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
九是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知識拓展: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二十世紀初。最初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stry,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不同的理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文化產業的定義如下: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從文化產品的工業標准化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角度進行界定。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
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談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面對當今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新形勢,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於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大家通過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紛紛表示,我們要不斷加快"兩個率先"推進步伐,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競爭力和文化持續發展能力,努力譜寫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新篇章。
⑦ 文化產業的特點是什麼
文化是一個歷史概念。文化的歷史傳播,上層文化是以文字典籍為媒體的,而底層文化主要靠口頭傳承。以文化的特質變化為前提,用有關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事象為界限,文化流變的歷史階段劃分是可以操作的。我們說文化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應當從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存在、變異、發展,從而具有某一時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歷時傳承的過程中積淀並確立了自身的傳統。
中國傳統文化,指的是以中華文化為源頭、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淀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是從不同角度來指稱的。中國古代文化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它是對文化的時代劃分;傳統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局限於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有人把傳統文化等同於古代文化,從而認為講究傳統即是復古,甚至認為傳統與現代化是不能並存的,或認為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反傳統。這種認識恰恰忽略了現代化進程仍然是傳統文化發展的一個部分,一旦否定了傳統,現代化與民族特點也就是中國特色就要脫節,與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認為發揚傳統就要拒絕引進和借鑒,或認為中國傳統與西方文化是截然對立的。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種民族傳統,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要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響,引進和吸收其它文化一旦成為現實,也就是說,這些被吸收的外來文化一旦與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為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沒有一種文化是純而又純的,吸收外來文化是豐富和發展本體文化的正常途徑之一。
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決定歷史發展的諸因素。文化發展本當有自己的分期,但是由於文化發展與中國通史的基本一致性,所以要研究文化的發展脈絡,可以依循歷史的發展進行。
關於中國文化的特徵,一般可以歸為三條:第一,天人合一,順天應物;第二,家族倫理本位;第三,貴和尚中。西方分別是:第一,天人相分與征服自然;第二,個人本位;第三,理性精神。
⑧ 文化產業有什麼特點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產業,除了具有一般產業所具有的特徵,還具有其特殊的特徵,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服務性與營利性。傳播性與政策引導性。知識性與創造性。文化產品可復制性。
⑨ 什麼是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
文化產業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類:
一是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如生產與銷售圖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等行業);
二是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如戲劇舞蹈的演出、體育、娛樂、策劃、經紀業等);
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如裝潢、裝飾、形象設計、文化旅遊等)。
(9)文化產業有哪些基本特徵舉例說明擴展閱讀:
范圍
根據以上定義,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范圍包括: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⑩ 文化產業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1.文化產業的概念
關於文化產業,截至目前世界各國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只包括可以由工業化生產並符合四個特徵(即系列化、標准化、生產過程分工精細化和消費的大眾化)的產品(如書籍報刊等印刷品和電子出版物有聲製品、視聽製品等)及其相關服務,而不包括舞台演出和造型藝術的生產與服務。日本政府則規定,凡是與文化相關聯的產業都屬於文化產業,包括傳統的演出業、展覽業、新聞出版業,以及他們稱之為內容產業的休閑娛樂業、廣播影視業、體育業、旅遊業等。美國則根本沒有文化產業的提法,他們一般只說版權產業,主要是從文化產品具有知識產權的角度進行界定的。
2003年9月,我國文化部制定下發《關於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文化產業定義為「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
2004年,國家統計局在與中宣部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將文化及相關產業的概念表述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產業分類仍分為提供文化服務的活動和從事文化產品生產銷售的活動兩個大類。
2.文化產業的范疇及分類
國家統計局在《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編制說明中特別指出,為反映黨中央關於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可將文化產業分為文化產業核心層、文化產業外圍層和相關文化產業層三個層次。
文化產業核心層: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
文化產業外圍層:網路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其他文化服務;
相關文化產業層: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顯然,上述分類方法並不是從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進行分類,而是按照「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從文化事業發展的角度進行分類的。
基於產業鏈構建原理,我們可將文化產業分為內容產業(上游產業,即內容的創意、設計與製作)、通道產業(中游產業,即文化傳播與銷售服務)、製造產業(下游產業,即文化產品及設備的生產製造)三大類。這一分類方法基本體現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和價值取向,即內容產業(上游產業)附加值最高、競爭力最強,而製造產業(下游產業)附加值最低、競爭力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