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通識課中西文化比較是什麼模塊

通識課中西文化比較是什麼模塊

發布時間:2022-10-20 05:16:59

① 網課中西文化對比屬於什麼類學科

文化產業的學科屬性最近,我們正在開展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文化產業學學科體系研究」,在課題答辯過程中,幾位經濟學、文化學等學科的學者做評審專家,他們首先給我們提一個問題:你們首先是假設文化產業是一個學科,但是我們更關心它是不是一個學科?如果你們認為是一個學科,那麼它是一個什麼學科?我們現在判斷文化產業是不是一個學科,可能取決於以下三個前提:第一,它有沒有明晰的研究邊界。嚴格來說文化產業是有自己的研究邊界的,但這個邊界一明確馬上會涉及到很多問題,會涉及到在研究關於文化的,研究產業的諸多學科。這樣一來就要求文化產業必須有一些確實跟其他學科不一樣的特殊性。第二,它有沒有相對清晰的研究方法。從現在來講,文化產業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大致跟這個三大主要學科有關系,一個是經濟學,一個是管理學,一個是藝術學。當然他們自身的不管是質化的或者量化的研究方法,本身又有一些復雜分區。但是我們想基本上這三種方法是存在的。第三,它有沒有相對穩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因為前面提到的三種方法可能構成我們對文化產業是不是一個學科的基本認知,同時它確確實實跟別的學科有重疊,有交叉。但如果這個專業確實能培養出勝任文化產業工作的人才,那麼它還是可以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這是我們後來要談到的。文化產業熱對學科建設的需求接下來我們要考慮文化產業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是不是有足夠的需求?今天國內呼喚文化產業學科建設的熱情確實非常高。首先,是實踐熱。文化產業熱遍布全球,但世界范圍內像中國熱成這樣的國家很少見,雖然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也重視文化產業,但是像中國這樣舉國上下,從中央到地方,從學者到企業家到政府官員,都把文化產業掛在嘴上,落實在行動上,而且房地產都以它來推動,這種狀況在世界上極為罕見。因此這種產業熱本身驅動了這個學科建設的必要性。其次,是研究熱。我們從事文化產業研究的專家學者雖然來自完全不同的學科,有來自文學的,歷史學的,藝術學的,完全不同的學科大家都到一起,很快聚集成一支越來越龐大的隊伍,那麼我們的學術研究急需有學科建設的規范。最後,是人才培養熱。我們查了一下全國目前跟文化產業有關的學科,本科方向大概有三十六七種之多,有相關專業的高校接近上百所。這樣的需求也促使我們對這個學科進行研究。我國的文化產業專業演變我們梳理了一下國內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專業。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最早是出現於1993年的文化藝術管理,這個比較接近國外,很多國家,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的專業設置,沒有文化產業這個專業,他們最多的是藝術管理或者文化管理專業。實際上在20世紀90年代很多西方國家的一些大學就已經開始開設類似專業,有的在藝術學院,但是的是在管理學院或者商學院。我們國家是1993年開始設文化藝術管理的本科專業,到了1998年開始有了公共事業管理,這可能涉及到文化,因為當時我們的文化大多數屬於事業體制,所以公共事業管理中有一部分是文化公共事業。2004年開始有了文化產業管理,比藝術管理的范圍有了很大的擴展,而且目前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將近60所。在一級學科下面,即在文學、歷史學、新聞傳播學、經濟學、管理學下面又包含30多種跟文化產業相關的專業或者專業方向。但是現在這些學科都面臨一個情況,就是沒有學科歸屬,一方面社會很熱,人才培養的需求很熱,研究也很熱,但是它在本學科當中往往被邊緣化,往往找不到准確的學科定位,包括教師的職稱評定,學科的發展規劃、發展戰略方面都受到制約。這也是我們迫切需要學科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文化產業是交叉學科文化產業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科?從概念上來講,它是以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和管理為研究對象的,與藝術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相互交叉的學科。我想強調一下,它是關於產業的學科,因此跟產業鏈是有關系的。所以可能涉及到生產、流通、消費和綜合管理,這是它的學科範圍,它是以產業鏈為基礎的。在這個基礎之上可能涉及到跟其他學科的交叉,而主要的交叉是廣義的藝術學,當然可能也包含一些文學,或者是創意學。藝術學、經濟學、管理學這三大學科相互交叉。這三大學科中間交叉的部分是文化產業的核心體系,而與此相關還跟其他的人文社會科學有關系,比如跟歷史學、旅遊等有關系,而且面對科學技術跟計算機技術科學有非常密切的關系。這兩者它可能的是提供了一些基礎性的、通識性的部分,而核心體系應該是這三個學科中心的交叉點。它不是藝術學加經濟學,而是一個新的學科建設體系,它是一個化學融合,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相加。現在我們出現的情況可能是把這些不同的學科變成簡單的物理相加,影響我們學科體系的建設。文化產業作為一個學科有哪些基本的范疇和基本理論?什麼是文化,什麼是產業?文化產業的相對概念就是非產業的文化和非文化的產業,有一部分文化不是從產業視角去做的研究。還有一部分是非文化的產業,它是產業,但是跟文化產品沒有關系。這兩個是我們的相對概念,這樣我們才能清楚什麼是文化產業。另外我們也要區別一下文化創意產業和傳媒產業。在這樣一個情況下,確定文化產業的基本特點是什麼?我們講內容為王,這個內容為王主要是從它的產業屬性角度來講,並不是指經營的角度。另外所謂的雙重屬性,其一是版權經濟,因為版權經濟是整個文化產業的核心,這個問題過去我們可能重視得非常不夠,這個涉及太多的關聯性。其二是技術創新,這個跟它有關系的產業特性。還有就是文化產業的要素,我們可能要對它進行基本的范疇分析。從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劃分,從生產、流通到消費。另外涉及三個核心產業學科分支,文化產業經濟學、創意學和管理學。另外還有兩個相關分支機構,文化產業市場學和國際貿易學。這個跟核心學科有關聯,因為其特殊性往往作為一些分支性的學科。文化產業從形態分類上,參照這幾年國務院和統計局的分類,大概可以劃分成15大類,都有自己的特徵,互相有一些交叉。文化產業的人才培養和學科模式再說一下文化產業的人才培養。以下四個方面的人才可能是文化產業的主要人才。一是技術操作人才,這部分人才傳統的學科已經在開始培養,職高、普通的專科、本科的學生,這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有時候文化產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的,尤其在中國。二是創意創作人才,主要是傳統的藝術學科,我們已經在培養,包括藝術專業碩士(MFA)等。對於文化產業學科來講,我們新的增長點就來自於一些新興的方向或者交叉的方向,我們一個觀點就是文化產業學科不可能替代原有的所有學科。如果我們建立一個包含所有原有學科的文化產業學,那將是一個龐大的大學。因此,原有的這些已經形成的學科仍然在為文化產業培養人才,而我們新興的文化產業的專業只能是一些新興的或者交叉的方向,比如原來沒有涉及到的動漫、游戲、新媒體,等等。當然,另外我覺得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文化產業學科重點培養的人才是過去大家都沒有做的事情,就是經營管理人才和戰略研究人才,這主要是碩博兩個階段。從學科模式來講,既然文化產業是一個交叉學科,所以就不能把所有被交叉的學科都包含進去,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另外它不是不同學科的物理相加,而是一個化學反應。因此學科設置上,第一要因地制宜,各個學校根據不同的資源整合來形成自己的學科,而不可能是全國的文化產業學科都是一致的,一定是跟你們學校的資源交叉能力有關系,你能交叉進什麼東西,你才可能做出這樣一個學科,形成各自的特色。這種交叉性,將來可能體現在我們的教學模式的改變。我們覺得,在大多數情況下,文化產業管理在本科開設其實面臨很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很難具有真正的專業性,事實上我們調查過全國已經開設同類學科的專業,大多都在上中文系、歷史系的課。他們的文化專業性沒有,管理的專業性也沒有,這批人才兩個專業性沒有,工作以後很難適應產業需要。所以我們覺得的應該強調開設一些輔修專業或者一些雙學位,或者一些新興的交叉方向。當然,下一步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可能要突破的是專業碩士。去年國家新批了很多專業碩士,包括新聞傳播、編輯出版,如果在專業碩士上突破,這對文化產業學科應該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才培養方式,而且我們的學科也會有的方向性。我們覺得文化產業學科要想活潑地生長出一個完全沒有的東西,涵蓋過去已經有的所有學科是很困難的,也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如果把交叉學科做好,實際上在學校的發展中會有一個先機。現在大多數學校都在提出支持交叉學科,包括我們清華大學也在985規劃中重點支持交叉學科。代表未來學科方向的,適應社會需求的往往正是這些交叉點。(本文根據在北京大學文化產業新年年會發言錄音整理)

② 「中外文化比較」屬於哪個專業

這個有
大連外國語學院 碩士的
http://souky.eol.cn/HomePage/allpro/326/1128.html
還有博士的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課程《中外文化比較》
四川外語學院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心歐洲文化研究所
http://www.sisu.e.cn/office/whbj/intro.html

③ 中西文化差異是什麼

1、思維模式的異同

中國人喜歡站在生命的更高處思考問題,跳出現實,重視對生命的思考,在對人和人之間,人和自然界之間,人的精神和肉體之間的關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於邏輯思維或者理性思維;中國人屬於抽象思維或者感性思維。而西方人更注重於從物質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證問題的本源。

2、對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異同

中國人更看重集體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國家利益,主張控制自己的慾望,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往往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國家利益聯系在一起,富於愛國和獻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視個體利益,追求人權,崇尚自由,認為如果連個體利益都無法保障,更談何集體利益,正是這樣的思想認識,最終推動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

3、民主觀念的異同

中國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權貴的賞賜。所以我們的人民總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現為民謀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認為,政出於民,一切的政權只是人民授予,讓政府來行使的一種公權力。

4、中西方文化比較:自然觀

中國古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方文化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有三個基本觀點:

1、人與自然有共同的本原,人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

2、自然運行的規律,體現著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3、人類社會要從自然規律中探求出個體修養的意義,使個體修養符合天道,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均應順應自然。

西方文化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也有三個基本觀點:

1、人與自然是相對獨立或對立的,人有上帝賦予的統治自然的權力。

2、人只有通過戰勝自然、征服自然的艱苦鬥爭才能得以生存。

3、人的個性、主體性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體現出來。

④ 中西文化有什麼不同之處

一、中西方文化的思維方式不同:

中國人的思維是螺旋的,西方的思維是直線型的,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是比較委婉的,西方人與人交際表達是比較直接的。

西方人崇拜個人奮斗,尤其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後的狂喜。相反,中國文化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而是提倡謙虛。中國人反對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國式的自我謙虛或自我否定卻常常使西方人大為不滿。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結果).」 這種謙虛,在西方人看來,不僅否定了自己,還否定了贊揚者的鑒賞力。這種中國式的謙虛在資本主義的競爭市場是行不通的。



二、中西方文化的烹飪方式不同:

中國因為地廣物博,也是四大文明古國,在對食物的烹飪上,中國的烹飪技巧比較多。

西方的烹飪一般是不使用明火烹飪的,在西方,他們是使用其它方式加熱食物。

三、中西方文化道德觀念差異:

西方人注重個體,而中國注重團體,西方出現了個人英雄主義,中國出現了團結力量大,西方比較強調私有財產,西方比較重視契約精神,中國比較重視人情,中國重視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

⑤ 爾雅通識課,中西文化比較,關於地理環境與名族心態的關系

是第四個 互相轉化 想知道別的發個郵 箱

⑥ 中西方文化差異比較

1、飲食差異

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

2、觀念差異

西方人認為一個人只有完全脫離社會關系,真正做到「關注自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而在中國的文化中,人之所以為人,必須成為社會關系中的一環。儒家文化中定義:「仁者,人也。」強調整體和綜合。

3、服飾差異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他們喜歡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場合要穿禮服套裝。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西方國家,尤其是在美國,平時人們喜歡穿著休閑裝,如T恤加牛仔服。

當今中國人穿著打扮日趨西化,傳統的中山裝、旗袍等已退出歷史舞台。正式場合男女著裝已與西方並無二異。在平時的市井生活中,倒會看到不少人穿著背心、短褲、拖鞋等不合禮儀的服飾。

4、語言差異

象形文字強調視覺和閃點,拼音語言強調邏輯和哲學,所以中國文化注重的是寫意和系統思維,而西方文化則更多注重抽象和數據。寫意和寫實,前者步入漫長農耕時代,從老子的虛無到陰陽五行,試圖解釋宇宙萬物。後者更接近科學,並與後來工業革命有脈絡關系。

5、邏輯差異

由於邏輯的產生,西方文化是一種求真的文化,也可以說是科學文化,偏向於追求邏輯的完整性。中國文化是不講究求真的,中國的傳統注重現實的功業和修為,強調「學以致用」。含有濃重的實用理性,

⑦ 中西文化比較屬於必選課的哪一類

meiyou

[摘要]大學語文對提高非中文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有著積極的影響,但由於脫離了當今大眾文化的背景,不但教學效果不佳,且處境尷尬。大眾文化中有許多可資利用的教學資源,可從語文文本、語文訓練、方式等方面實現與大眾文化的對接,以幫助大學語文走出困境,開辟新天地。

⑧ 急需中西文化比較的內容

下邊是別人幫我解答的問題,分享一下~~
或者說,你要哪方面的文化比較比較,說具體點,我有幾篇論文。

中西語言文化比較

我主要講述語言文字之間的不同如何造成文化之間的不同,以及語言文字的誘導和暗示作用,並重點分析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差別。首先我想給文化下一個定義。第一,我所說的文化是廣義上的文化,是包括人、環境、知識、技術成果等一切別具特色的物質對象。第二,文化由方方面面的因素決定,我個人認為,文化由九大因素決定,即環境、語言文字、科技、物慾原動力、情慾原動力、權欲原動力、審美、陰陽、萬物選擇。語言文字只是其中之一。
那麼語言文字又是怎樣作為一種縱向的誘導或者暗示因素對文化產生作用,並且在很多場所表現為制約性因素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面臨一個對語言學權威觀點的挑戰。西方語言學界主流的觀點認為,語言(包括文字)的形成是任意的,必然的因素很少,把人叫做人,把天叫做天,把男人叫做男人,把女人叫做女人,這些都是隨心所欲的稱呼,沒有必然性。幾乎所有教課書都把「人具有任意性」作為一個公理來看待,西方語言學界也認為這是語言學的基礎。而我個人的看法正好與此相反,我認為語言文字的產生昭示了一個規律性,即語言是在特定場合、特定時間、特定因素的較深作用下必然要產生的。當然其中也有任意因素,任意是相對的,非任意也是相對的,但是哪一個是主要的,這其中有一個關系:早期往往是必然性因素佔主要,慢慢隨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意識的增強,任意性因素才慢慢增強。越是遠古,人類越不可能任意地創造一種文字或者語言,只能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不能像現代人一樣進行抽象思維。遠古人類的創造能力很簡單,比如象形字產生於圖畫文字,而全世界的語言文字如果向前追溯,就會發現它們都產生於圖畫文字。文字發展的過程,體現了人類智力發展運行的軌跡慢慢地從具體走向抽象。而西方語言文字的很多東西都是從其他文化借鑒過來的,並不是直接發展出來的。例如古希臘的語言不是自己從象形文字發展出來的,而是借鑒腓尼基人的文字系統,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排列並加以改進發展的。因此,西方語言界誤認為文字的產生是任意的,其實,腓尼基人的文字如果向前追溯,也要追溯到象形文字、圖畫文字。最初的語言文字不外就是世界的縮影在人類大腦中的表現,西方語言學家往往忽視這一點,從而得出語言是任意的這樣一個結論。在我們國家也有些人提出過獨特的看法,比如王安石在1076年提出,字形、字音都符合天地萬物之理:「其聲之抑揚、開塞、合散、出入,其形之橫縱、曲直、斜正、上下、內外、左右皆有義,皆本於自然,非人私智所能為也。」人當時的能力只可能產生能力所及的語言和文字,不可能產生非常充分的一整套有內在聯系的語言系統。所以王安石的觀點應該受到重視,他是第一個在中國語言文字史上提出「語言不是任意的」這一觀點的人。
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人類語言文化同構現象與人類文化模式》,同時還提出一個語言學的觀點,叫做「互構語言學」,即外部世界和人自身世界的互構。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語言文字是如何潛移默化地縱向地影響文化的發展方向。所以,你到了任何一個國家,只要看一下語言,聽一下聲音,就會發現這種語言的發音和其整體文化狀態、精神面貌有一種契合的東西。希臘語、日語、英語、德語,它們的精神風貌和語言聲音都差不多。
我們試圖來解釋語言文字是必然的,並且不同程度地制約文化包括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發展。這些有時候容易在口語當中表現出來,一個簡單的字就可以把問題說清楚。例如在英語當中,你(you)、他(he)、她(she)、我們(we)、他們(they)都不大寫,只有一個代詞大寫,就是我(I),因為「我」是最重要的。英語語言特點充分體現了西方的個人主義。
在中國則剛好相反。同樣稱呼「我」,中國人不僅不會大寫,還用別的方式來表述:在下、鄙人、奴才等,皇帝自稱寡人或者孤,都是把自己置於一種不受尊重的位置上,盡量去尊重別人,這是一種克制自己的心態。僅是一個代詞的使用,就可以看出中西兩種文化是分道揚鑣的,很多東西在極性上是相反的。
很多學者,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的一些學者容易走向極端。例如說寫信,我先寫地址,再寫收件人;可是如果要給西方人寫信,把這些東西都倒過來,先寫收件人,然後是地址。我按照中國式的寫法習慣了,所以到了西方就非常不習慣。出國時,西方有關人員還要把你的姓和名顛倒過來,我就跟他爭論,中國人在翻譯外國人姓名時根本就不改變其位置,而中國人到國外姓名位置卻要被迫改變。西方人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並沒有覺得他在侵犯你,他認為是天然的,因為他的價值觀就是那樣。
當然,這種現象現在已經習以為常,而且在中國大大小小外語專業都持這種特點。我們應該尊重外國,可是外國人尊重過我們的價值觀嗎?語言文字這種看似非常簡單的東西,蘊含的價值觀其實是非常重大的。如果外國人通過語言控制我們的命運,改造我們的語言,就能改造我們的性格、改造我們的前途,他們有這個威力。
下面進一步談談中西語言文字之間的基本差別。大家學過外語很容易就知道這種差別,但我要把問題說清楚,還是要凸現這種差異,然後看這種差異如何對文化產生一種誘導的作用,繼而引起何種文化效應。具體可以從語音、語形、語義、語法四個方面的差別來看。
第一,語音的差別。語言是語言,文字是文字,不應該將二者合在一起說,但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說法,還是尊重習慣。漢語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單音節,一個音一個字,或者一個字一個音,而且大部分都是開音節。什麼叫開音節?例如「kai」就是開音節,如果是「kait」就是閉音節了。如果是閉音節,中國的拼音文字就不可能實現。另外,漢字每個字有韻調,有「一二三四」聲,很規則,而且聲音很響亮。西方的語言文字主要是單音節,同時還有多音節的,這些多音節詞成為與中國語言文字區別的關鍵特徵。此外,西方語言文字還有輕音節或是重音節,用輕重音表示語調。
中西語言文字這種區別看起來很微小,但是它造成一種什麼效應呢?這種效應就是它影響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由於我們一天到晚一直在說一種語言,自出生以來就要天天接受它,語言給予我們一套實踐的模式和嶄新的世界觀,我們不知不覺中便受其熏陶,並且不知不覺地以這種方式來看待外部的世界。用這種語音效果來創造詩歌等文學作品時,押韻也跟語音相關。中國的詩歌和外國的詩歌不一樣,從語音上來說,西方詩歌在押韻的時候會有很多轉韻的地方,即多元韻式,前兩行押韻,或者隔行押韻,例如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韻式是ababcdcdefefgg。多元韻式並不是西方語言文字(尤其是印歐語系)的優點,而恰恰是它的天生缺陷。因為這種文字多音節多,能夠押韻的詞的數量就少了,因此詩人便創造了轉韻、間行韻等方法。而中國的詩人則不用著急,一個音可以表達很多字。例如「jia」,可以是「家」,也可以是「佳」、「嘉」、「加」,很容易押韻。在英語中不可能找到這么多同音詞,這必然造成英語文學中多元韻的形成。而中國語言文字押韻的得心應手使得詩人可以寫出一元詩,一韻到底,如四言、五言、七言,以及後來的詞、曲等。一元韻的藝術效果很強,而藝術效果要有感染性,就要使得韻腳是單一的,不斷變化的韻腳使人的印象不深,詩歌的音樂感也相對減弱。法國文學家薩塞說,藝術作品的感染性取決於它的片面的強調性。
第二,語形的差別。語形就是文字的外形,甲骨文、金文、小篆,形狀不一。這些文字有一些什麼因素打動了我們呢?我們注意到,漢字的結構是方塊型、建築型,是立體的,筆劃上下左右都可以通,象形的味道非常濃,它誘導我們把字本身和外部自然界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說漢字是自然界存在外貌的濃縮和簡化的形式。
而印歐語系的文字則不同。舉例來說,希臘字母,包括英語、德語、拉丁語,都符號化了。它不是立體型結構,而是平面的、流線型結構,沒有象形的味道。這樣一來產生一種什麼效應呢?就是當你看到這個文字以後,不可能立刻將之與自然界聯系起來,失去了人這個主體和自然界客體之間的聯系。但是這種文字也強調了一些因素,它強調了人的智力運行軌跡。符號化的像蚯蚓一樣彎彎曲曲的文字,實際上是一種邏輯聯系,即事物之間的聯系,有很強的人文性,把人的軌跡打在文字上面。漢字的人文性不強,但是漢字的自然性很強。中西兩種文字的外形的差異,造成了不同文化的潛在因素。
那麼字形給文化帶來一種什麼效應呢?首先,在中國,漢字帶來一種感受力很強的效應,例如書法的產生,詩詞中寫景的特點非常突出,象形字就是圖畫,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就是一首詩。美國詩人龐德說,漢字一看起來情不自禁就是詩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寫景的詩非常美,一念就會進入那種境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從邏輯上推理是沒有邏輯性的。「雞聲」,先從聲音上吸引人的注意力,給人一種空間感,由「雞聲」而牽連到「茅店」,然後是「茅店」上的月亮,把空間一下打開,氣氛一下子營造出來。接下來是「人跡板橋霜」,但作者不先寫「霜」而先寫人,就像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的腳印(人跡)放大,然後再鏡頭放大到「板橋」,最後說「霜」。這種把個人感受的順序倒過來的表現手段,類似電影中的蒙太奇。蒙太奇技巧大師愛森斯坦說,蒙太奇這種技巧就是從中國詩詞借鑒過來的,中國的詩詞,就像一幅幅的特寫鏡頭。這樣看來,漢字的優越性一下就體現出來了,而印歐語系的文字在這方面則很遜色。
中國的詩詞很整齊,像豆腐乾,西方的詩詞則長長短短不很整齊。整齊暗示著詩本身的哲理性、規則性很強,暗示這首詩不是一般的東西,不是隨便發揮的,而是有非常嚴格制約的詩。另外從排列上來看,漢字排列起來非常容易,印刷也非常容易。
西方很多語言學家認為,漢字或漢語是一種描述性、藝術性的東西。因此,中西兩種文字系統的差別表現在詩詞上是一目瞭然的。詩主情,詩應該是真摯的,是一種心地流露的感情,漢字便誘導詩人去寫景、寫情,情景交融而忘我。莎士比亞的詩是偉大的詩,很美的詩,但是與中國的詩相比,莎士比亞的詩簡直不叫詩,且枯燥無味,其中原因就是西方語言文字的先天性缺陷。這也是中西語言文字之間的鴻溝造成的。
第三,語義的差別。中國文字和印歐語系文字語義上的差別,來自於語音和語形的差別。中文漢字可以一音多義,多義詞多勢必造成表義的模糊,但同時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綜合能力。印歐語系的多義字相對少一點,為什麼呢?西方人在需要表達一個比較確切的含義時,可以新造一個詞,很精確,一個字就是一個含義,但相對說來,詞的分類就會多一些。這樣一來造成一個什麼效應呢?還是以詩詞為例,中國文字的多義性造成中國文化的概括性強、綜合性強的特點。西方語言文字,定義性的功能相對強一些,由於條分縷析的能力強,就會促使人們走到求真的路上去,盡量模仿自然。因此,西方文字表意精確性比較高,這也造成西方文化的精確性。
第四,語法的差別。語法差別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即詞法差別和句法差別。在詞法方面,漢語言文字沒有性、數、格、時態、前綴、後綴等,這既是優點,又是缺點。優點是使得漢字的定位功能相對靈活,甚至可以有「迴文詩」,正念、倒念都可以,這也造成漢字的創造性很高。而印歐語系有嚴格的性、數、格、時態、前綴、後綴,以及主謂賓定補狀,雖然看似定位功能很強,但是也意味著比較機械。例如拉丁語,每一個詞後面都要跟一個符號來表示這個詞的詞性和詞態。中國的漢字是絕對自由的,愛怎麼安排就怎麼安排。因此,印歐語系限制性太大。這樣一來,中西兩種語言文字勢必把兩種文化引向不同的方向。漢語的缺陷在於其詞法結構、語法結構不太發達,介詞相對來說少一些,但是漢語靠什麼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呢?即靠語形和語音。例如「山」字,看起來像一座山,表達的含義非常生動。任何事物如果在一個方面有缺陷,它就可以找出另外一種因素來彌補;反之亦然。所以,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是自協調、自組織、自構序的,中國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在最初發展的時候,也一定會受這些規律的制約。
最後把中西語言文字的特點綜合一下。漢語言文字是一種立體的建築型的因素,而西方的文字是單維的流線型的因素多一些;漢語象形性因素比較多,而西方是符號化因素比較重;漢語的自然性比較強,且是多向綜合性的,而西方是單向推理性的;同時由於語言文字跟自然界是貫通的,漢語言文字很容易與自然界溝通,是情感性的文化,而西方語言文字所誘導出來的往往是理智性的因素;中國文化的科學性比較弱,而西方比較強,造成西方人思維的軌跡感很強;中國的文化實際上是視覺型的文化,西方的則是精確型的文化;中國的文化以語形為主,西方的文化則以語法為主,因此中國幾千年來文字學特別發達,而西方的語法學特別發達;中國文化的靈活性強,西方文化比較死板,容易走到極端;中國的文化是文字導向型文化,西方的文化是語言導向型文化。這就是中西語言文化的基本差異。
從另外一個層面講,我們對語言文字的功能還能有所闡述。第一,語言文字本身有思維模式的功能。由中國的文字可以摸索出一種陰陽互補的思維模式,不斷變化;西方的文字講究二元對立,二者必居其一。因為西方的語言成分過多強調語法,所以不能像中國一樣,將對立的東西聯合起來。
結合到具體文化層面上,例如哲學。一個哲學家進行思考的時候,所需第一要素肯定是語言,有什麼樣的語言文字就會有什麼樣的寫作方式。例如,中國漢字本身是「天人合一」的,因此自然而然就讓人感覺到天和人之間的存在;而西方人則一定要分出哪個是第一,哪個是第二,因為他們的思維模式就是這樣。
從藝術上加以比較,中國的語言是以「我」為主,西方是以「物」為主,即使一整套詞法結構也一定要找到一個中性的因素。如果把這個因素延伸到科學技術上,就會發現,中國沒有科學的原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語言文字的影響。中國的技術非常發達,但科學、理論性的東西相對弱一些。理論性的東西邏輯性非常強,而西方語言本身就具備很多的邏輯性。

⑨ 爾雅通識課中西文化比較課後作業答案(辜正坤),,,,,謝謝了

您好,所有完整版最新超星題,已經在wo頭像:極客校園 可以在線,感謝採納,專業搜集在線查詢,爾雅智慧樹都可以查哦
李香君和侯方域的定情之物桃花扇最後落在了楊龍友手上 錯誤
公元1世紀左右,猶太教內部分裂為很多教派,其中代表? 艾賽尼派
關懷老師進入解放區以後曾在哪個大學學習? 華北大學
擴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會導致: 產出增加,利率不確定
通常證明方法有直接證明和間接證明兩種 是
蒙哥汗命令忽必烈遠征大理是在: 1252年
關於煤說法錯誤的是() 加熱到350度產生芳香族化合物
道家的民間版屬於那一版的再現 學術版
自傳半徑哪個地區最大? 赤道
國際數學家大會每四年舉辦一次 A
東吳有兩大美女,大喬與小喬,其中大喬嫁給了孫權 錯誤
對西方基督教影響很大的托馬斯·阿奎那是法國人? 錯誤
下列哪項是設置賬簿時不需要遵守的規則? C
腦死亡的概念是在哪一年開始引入的:() 1968年
阿合馬專權二十多年不衰,主要是能夠迎合忽必烈「急於 正確
傳統社會日本人沒有哲學。 A
哥白尼的主張是:() A
古希臘最具有代表的建築物是什麼? 門廊柱
若題干給出的元素可以分成兩類或兩類以上可以用排序法。 錯誤
「野獸主義」追求客觀的東西,如客觀的色彩 錯誤
某博物館素質拓展夏令營項目計劃書,對旅遊景點和旅遊路線進行了系統的可行性分析。 錯誤
蒙塔尤是法國的一個小村莊。 正確
2009年被定為國際天文年。 A
社會解放以及隨之而來的安定局面,為中國戲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A
全球化既指世界的時空壓縮,又指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的意識的增強。 正確
我國內陸之所以幾乎感受不到海嘯的影響,是因為有島湖的保護。 正確
我國的目前大壩建設主要考慮() B
丟番圖活了幾歲? 84歲
在名片上簡單記錄一些信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以下哪項是這些信息的作用 簡易檔案
贛方言區是在隋唐成型的。 B
把溫庭筠描寫閨怨的《菩薩蠻》解讀為「此感士不遇也」的是 張惠言
「體察」、「體會」、「體認」等詞反應漢語思維中的哪一特性? C
感受痛苦的能力比女性強。() 錯誤
都江堰採用的水利技術是彎道環流 正確
最早的辯證法的形式是蘇格拉底詰問式。 正確
公共藝術是一個城市發展成熟的標志。 正確
最早將茶帶入歐洲的國家是() A
第一次為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合並在一起做注的是:() C
自然權利觀念是一種應然的規范,一個社會不能缺少這樣的規范。 正確
牛頓對康德的星雲假設進行了數學表述。 錯誤
「中國剩餘定理」是由高斯發明的。 B
《湯禱篇》中描述的災難是下列哪一種? D
成人只是指的是生理上的成熟。 B
溺水的主要原因有三種,其中不是溺水的主要原因的是()。 未做防護措施
達爾文特別強調自然選擇(外因)的重要性。 正確
染發染黑色需要使用什麼化學物質? 對苯二胺
河南登封啟母闕保留的大禹治水石畫中,大禹幻化成哪種 熊
郭齊勇認為《莊子新釋》是最有哲學性的一本書 正確
擲硬幣產生的長度為v的密鑰系列,被猜中的概率是多少? 1/2v
依據我國古代習慣,若訂婚後男子死亡,女方要? D
博弈的擴展型又被稱為: 博弈樹
現在中國有7個部分專門研究減災工作。 正確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是一條規律。當生產力發展了,超越了生產關系,就需要對生產關系作出調整以適應生產力,所以在社會發展過程中: B
在國際上提出「無核」的是哪個國家領導人? 奧巴馬
古希臘繪畫中,大量使用線條的是 瓶畫
公司的自治性要求法律的限制盡可能的減少。 A

⑩ 搜爾雅通識課中西文化比較題庫

erya.hang.im
裡面全是爾雅的答案

閱讀全文

與通識課中西文化比較是什麼模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