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是介紹和諧文化的根本

什麼是介紹和諧文化的根本

發布時間:2022-10-20 23:33:31

㈠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文化的根本

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2007年09月03日 15:03 來源:《求是》雜志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就把握住了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對於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重視文化建設,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佔領意識形態陣地,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方針。意識形態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影響整個文化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權中的領導地位決定的。任何一個社會,都有它的核心價值體系。但是,國家性質不同,它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也不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的理論基礎。因此,必須正確處理指導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關系,旗幟鮮明地反對在文化建設領域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模糊化」。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是提倡文化多樣性的前提,沒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多樣性就會失去主導。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意識形態的階級性和社會功能所決定的。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創造和實現價值的過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在長期共同的實踐和認識活動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和統領作用的就是其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主義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起指導作用的社會意識形態,對整個社會文化具有支配作用,代表著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前進方向。當前,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激盪的復雜背景下,只有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抓住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需要、價值創造、價值實現的關鍵,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維護文化自身的安全所決定的。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呈現出各國各民族文化交流、激盪的局面。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吸取國外先進的科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要防止西方腐朽的價值觀念、政治模式的影響和滲透,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而要在實踐中正確處理以上關系,就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牢牢把握文化發展的主導權。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積極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新挑戰的需要所決定的。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也必須看到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性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傳媒的迅猛興起,思想文化交流呈現出分散性、便捷性和跨國界的特點。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和反滲透的斗爭將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採取切實措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進一步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徵

所謂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價值追求,體現了人們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制度安排、政策導向和實踐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在地需要並將催生出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

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包含豐富的內容,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第一,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追求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文化。和諧文化蘊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這種和諧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在維護人類利益的同時,又維護自然的平衡,確保社會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第二,從人與社會的關系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實現個性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文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最終要歸結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因此,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蘊涵人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理念,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發展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是同一個歷史過程的兩個方面。第三,從人與人的關系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強調人與人之間平等的文化。在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發展主要包括社會分工的和諧和各階層之間的和諧。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它為人與人關系的和諧發展奠定了基礎。正因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蘊涵人與人和諧相處、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理念,主張在勞動平等、社會生活平等的基礎上,提倡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思想認識事物,用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因而有助於化解矛盾,最大程度減少思想沖突,增進社會共識,從而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第四,從人自身的發展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文化。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建立在自由個性發展基礎上的人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標,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人的內在精神上的和諧發展。

從上述內容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首先,它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化。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屬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范疇,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它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作為一種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理念的文化形態,反映了人們對和諧現象、和諧本質以及和諧規律的總體思考和認識,包含著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和評價,是維系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柱和紐帶。再次,它主張和而不同、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和而不同,是社會事物和社會關系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也是人們處世行事應遵循的准則,是人類各種文明協調發展的保證。和而不同反映在文化上,就是要承認不同文化傳承之間的差異,通過借鑒、吸收,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現在,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以及多種宗教、習俗。「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尤其需要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增進思想共識,努力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使先進文化得到發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後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受到抵制,使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較中互動融合、相互促進,使各種文化形式、文化門類、文化形態共同發展。最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核心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斷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不僅是經濟建設的重要指針,也是文化進步的重要動力。在文化建設上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全體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創造」上各盡其能,使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過程成為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堅持什麼樣的文化方向,建設什麼樣的文化,就是堅持和倡導什麼樣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建設和諧文化就是必須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關鍵和根本。

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建設和諧文化,最根本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和諧文化建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是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思潮,才能保證和諧文化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撲朔迷離的文化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是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

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動力,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客觀要求。強調樹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解決了和諧文化建設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個人沒有理想,便沒有明確的方向,也不會有高昂的鬥志;社會沒有理想,便只能是一盤散沙,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面對社會生活日益多樣化、人們的思想觀念日益多樣化的客觀現實,我們尤其需要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社會各個階層廣泛認可和接受、能夠有效凝聚各個方面智慧和力量的社會理想。這個社會理想,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要不斷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撐,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為大多數社會成員認同和信守的思想品格和價值准則。任何一個民族,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進性,就不僅要弘揚其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其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相互交融的,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深熔鑄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之中,是中華民族能夠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證。

要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核心內容。把握了這一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屬於道德的范疇,對人的思想行為具有推動、引導和調節作用。正確的榮辱觀,可以引導人們明辨是非、善惡、美醜,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產生正確的價值激勵,滿足正確的自我需求,實現自身全面發展。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適應了思想道德建設多層次的要求,為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確定價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斷提供了基本准則,因而具有強大的整合力和引領力。在全社會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教育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執筆:郭宇光)

㈡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於統攝和支配地位。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和主導,和諧文化建設就會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㈢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根本是什麼A形成全社會的共同

關於構建和諧社會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決定》的這一新思想、新觀點,不僅把建設和諧文化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而且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指明了方向.

㈣ 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是

<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中央關於構建和諧社會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決定》的這一新思想、新觀點,不僅把建設和諧文化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而且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指明了方向。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命題,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意義和現實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體,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根本。當前,我國社會正在經歷著極為深刻的社會轉型和變革,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不僅在經濟、政治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也使思想文化領域產生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人們在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上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人們價值追求和價值觀念的多樣化必然會在意識形態領域引起不同觀念的沖突。面對人們思想活動的諸多變化和新情況,《決定》旗幟鮮明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在我們黨的思想文化建設上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命題,指出了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中,我們黨必須自覺地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反映了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盡管在歷史上存在過各種各樣的價值體系,在當代還存在著資本主義的價值體系,但是只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是當代人類社會最先進的價值體系,才是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和願望要求的價值體系。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人們個體的、集團的價值選擇、價值認同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相協調,這樣才能夠為和諧社會、和諧文化的建設打牢共同價值觀的基礎。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是自古以來人類社會追求的社會理想。但是,在人類社會歷史上第一次使關於社會和諧的理想建立在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自覺把握上,成為真正科學意義上的思想理論體系,是由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體系實現的。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反映了在科學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努力和實踐,都深刻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和諧文化的核心內容和理論基礎。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首先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為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目標和方向。理想信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目標和方向,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支柱和動力。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引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指明了當代中國的社會發展方向和目標,支撐起全國各族人民、各個階層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世界,是全國各族人民建設和諧社會的動力,並引導現實社會向著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決定》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巨大成就的基礎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必將使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理想信念,增強全社會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形成萬眾一心、共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力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基本內容,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民族性和時代性的統一、繼承性和創造性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並不是在割斷歷史傳承的基礎上建立的,而是在充分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在數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們今天增強民族自信心、振奮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支撐。新時期以來,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當代中國人民又形成了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大膽學習和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改革創新精神。改革創新精神反映了時代發展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創新變革的要求,同時又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創新。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反映了我們黨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價值的科學認識,反映了我們黨對當代中國社會形成的新的文化價值的科學認識,反映了我們黨對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統一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認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基本內容,指明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對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良好的道德對形成團結互助、和睦相處的社會主義風尚具有重要的作用。道德是基於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光榮與恥辱等一系列價值評價而形成的社會關系規范。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和良好的社會風尚要求,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抓住了道德價值產生和形成的內在客觀規律,將社會主義道德的歷史傳承性與時代性融為一體,從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道德價值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中的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命題及其基本內容的科學概括,標志著我們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已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的價值體系,表明了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文化的建設中,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導向功能、整合功能和穩定功能,必將對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㈤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也決定著和諧文化的社會主義屬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在實踐中創新發展。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很強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包容性、整合性。在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中,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才能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強全社會的凝聚力;才能樹立全社會的和諧理念,培育全社會的和諧精神;才能形成全社會的良好道德風尚,形成全社會的和諧人際關系;才能營造全社會的和諧輿論氛圍,塑造全社會的和諧心態。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㈥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根本是什麼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根本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㈦ 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是

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精神文明素質,堅持可持續發展!

㈧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根本是什麼

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在總結近年來思想道德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觀點,表明將把和諧文化建設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㈨ 和諧文化的根本

建設和諧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和諧文化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融思想
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諧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體現。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說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最根本的。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使之真正深入頭腦、紮根人心,轉化為廣大幹部群眾的自覺行動。」建設和諧文化,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如果動搖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會失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就會導致思想混亂、社會動盪,就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巨大的災難。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經受住了各種困難和風險的嚴峻考驗,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必須看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面臨的形勢是嚴峻的。從國際看,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和較量將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和諧文化的核心和支柱
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也是實現社會和諧不可或缺的力量。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還是人與人的團結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諧,都離不開和諧文化的支撐。沒有和諧文化,就沒有社會和諧的思想根基,也不可能有建設和諧社會的實踐追求。
中國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經濟、教育、文化發展水平還不高,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共同理想,必須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其中,輿論反映著國家的文化形象和社會的精神面貌。輿論引導是建設和諧文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現代社會,各種媒體特別是信息網路化迅速發展,輿論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需要加強引導。新聞媒體應繼續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深入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做好典型宣傳、熱點引導、輿論監督工作,扶正祛邪,振奮精神,鼓舞人們奮發向上。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改進文風,使我們的宣傳不斷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斷提高引導水平。
要高度重視互聯網這一新興的文化載體。總的方針是積極發展,充分運用,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發揮優勢,主動出擊,不斷增強網上宣傳的影響力和戰鬥力,使之成為黨和國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陣地,成為建設和諧文化的新渠道。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核心的和諧文化,強調各種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鑒、相得益彰,主張在堅持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推動不同文化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實現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有機統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核心的和諧文化,有利於核心價值體系和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壯大,減少思想沖突、增進社會認同,有效避免因認識差異引發社會動盪;有利於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生動局面,使先進文化得到發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後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使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較中互動融合、相互促進,使各種文化形式、文化門類、文化業態各展所長、共同發展。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建設和諧文化的強大精神動力
和諧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集中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品格。和諧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團結人民、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建設和諧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諧精神,倡導和諧理念,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親和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生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但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撐,是當代中國人民不斷創造嶄新業績的力量源泉,也是建設和諧文化的強大精神動力。
建設和諧文化,必須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不懈奮斗、勇於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氣;必須發展愛國文化和創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會的愛國和創新精神。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胡錦濤同志在雲南考察工作時強調:「要樹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礎,特別是要宣傳和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促進和諧文化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建設和諧文化需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為堅實基礎。
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也是和諧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扶正祛邪,揚善懲惡,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
綜上所述,建設和諧文化既是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緊迫的現實課題。必須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努力在構建和諧社會實踐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

㈩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根本是( )。

D.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介紹和諧文化的根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