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建漳州最繁華的地方是哪
延安路商業中心是漳州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區,這里既有大型的商業購物中心,如商業大廈、花園大廈、銀都商廈及百貨大樓等,亦有夜市一條街,是遊客的購物天堂。
薌城區的新華東、新華西路都是可逛街的地方,還有南昌路嘉信茂廣場裡面有屈臣氏、LEE、LEVI'S、NIKE等名牌專賣店,相對比較低消費的就是漳州師院附近的「學生街」而且連接著瑞京路(也叫女人街)。
㈡ 關於文化方面的商業業態有哪些
茶文化,茶館。戲曲文化,劉老根大舞台。影視文化,萬達院線。
㈢ 商業業態有哪些主要的布局分類(2)
商業業態的發展特點
中國城市商業發展與商業業態發展的兩個特點:
1、現代商業業態在中國城市的發展中擔當主角。現階段中國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式是市場化的房地產商開發的模式,追求房地產項目的規模化和較高的規格是房地產開發商的利益需求。傳統的商業業態不能滿足從規模上和檔次上滿足房地產開發商的利益需求。
而以便利店、超級市場、大賣場、大型專業性超市和購物中心等現代零售業態不但在規模和利益上能滿足房地產開發商的規模和利益的需求,還能提升提高一個城市和一個房地產項目的地位和檔次為其帶來巨大的城市標志性利益和商業利益。
2、現代商業業態在中國大型城市中導入發展快但生命周期縮短。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型特大型城市為例,從超級市場到大賣場、從大賣場、大型專業性超市到便利店折扣店,從現代百貨店到購物中心,這些現代商業業態從無到有隻花了10年時間。為什麼只用了10年時間呢?因為中國的城市發展速度快,因為中國已成為世界零售業競爭的主戰場,因為中國的消費者收入水平在提高,且差距的擴大為各種現代商業業態的迅速發展創造了世紀性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為什麼各種現代商業業態的生命周期縮短了呢?如標准型超市(食品超市)在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中的生命周期只有10到15年,原因還是速度和競爭。由於發展速度太快使得某一商業業態在一個較短時間內就進入飽和狀態。又由於在一段時間內競爭者太多使得某一商業業態迅速地進入了惡性競爭。飽和與惡性競爭是中國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中現代商業業態生命周期縮短的主因。
商業業態的結構影響
1、商業業態影響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的方式
商業業態本身不直接對城市商業結構產生影響。商業業態對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的影響是通過不同業態的商業企業的區位選擇實現的。影響特定業態的商業企業區位選擇的因子有兩大類:一是該種商業業態的自身因素如一般區位因子(交通、地段地價等)、規模經濟、集聚經濟、物質設施形態、經營商品特色等;二是消費者行為方面的因素如消費偏好、消費者數量與支付能力、消費出行方式、消費心理與方式等。
商業企業區位選擇的過程是在利潤最大化前提下上述二者有機結合、實現動態均衡的過程,其結果便形成了特定的城市商業空間結構與商業景觀。因而可以說城市商業空間結構是商業業態的功能、規模與等級結構的空間表現。圖1表述了商業業態影響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的過程。
2、商業業態對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的影響
(1)傳統商業業態與"金字塔"網狀商業空間結構模式
傳統商業業態以隨工業革命而興起的百貨商場及稍後出現的雜貨店、小百貨等為代表。歐美早期的城市,是在市內交通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形成的。因此百貨商場與專賣店雜貨店的區位選擇遵循接近性(accesibility)原則,即商業網點盡量接近顧客住地,以便顧客就近購物。城市中心位置由於通達性好、處於全市顧客購物平均距離最小處等優勢,往往成為百貨商場與專賣店等業態的選址目標。
隨著城市的向心發展與近域推進,城市中心逐漸發展成為中央商業區(CBD)。城市CBD一旦形成,由於地價高昂,只有盈利水平高、地租支付能力強的高檔商店與百貨商場及專業店才可能集聚在CBD而形成全市最高級別的商業中心。地租支付能力較弱的一般商場與一價店等只得選址在區位條件一般但客流量較大的城市地段而形成城市分區商業中心。
其它面向居民提供中低檔商品與服務的雜貨店、小百貨等廣泛分布於居民區而形成社區購物中心與鄰里購物中心。傳統業態的商業企業區位選擇的結果形成了以CBD為核心、以若干次級商業中心與眾多鄰里商業中心為支撐的"金字塔"型網狀體系,並且絕大多數商業活動集聚在CBD。
整個"金字塔"網路體系中,頂部由CBD組成,越往下,商業中心數量越多,眾多的普通商店組成"金字塔"的底部,這些特徵與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等級模式基本相符。
RTM創格奧特萊斯(北京)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專業奧特萊斯運營商,同時也是商業地產運營商。為客戶提供策略制定、選址、定位、規劃設計、品牌招商、運營管理和退出等高品質、專業化、系統性的全程服務與合作。RTM創格奧特萊斯(北京)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凝聚了多位國內外商業地產領域的專業人才,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全球化視野,建立了不斷創新的 商業模式 ,整合了全球優秀的品牌資源,將國際化運營經驗及廣泛的國際品牌資源引入中國。
秉承"客戶為先、追求卓越"的服務原則,在充分融合西方與中方文化的基礎之上,RTM創格奧特萊斯(北京)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將國際最領先的理念和技術引入中國,以標准化的運作流程、精細化的項目管理,為客戶打造核心競爭力,為中國奧特萊斯和商業地產項目提供最完善的服務和最佳的解決方案創造更多的價值。
(2)現代商業業態與多極分散的城市商業空間結構模式
城市商業業態的發展與城市化進程息息相關。二戰後特別是50年代以來,由於"城市病"問題的困擾與城市交通網路設施現代化的推動,歐美城市發展相繼進入"郊區化"與"逆城市化"階段。以住宅郊區化為先導,西方城市郊區化引發了市區各類職能部門郊區化的連鎖反應。首先遷往郊區的是商業部門,商業是為城市居民提供服務的,市區居民的外遷勢必影響到商業的營業。
市區人口尤其是富裕階層的外遷,導致市區購買力的下降,市中心區(包括CBD)的一些百貨商店紛紛倒閉。傳統的由CBD主宰城市零售業的格局逐漸被打破。為求得生存與發展,市區尤其是(;BD的一些商業企業不得不追隨居民而遷往郊區。但此時的商業環境已發生變化,由高速公路、地鐵、軌道交通等組成的發達的城市交通網路已經形成,家庭小汽車也得到普及,驅車購物已成為可能;而且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與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一次購物"的願望加強。
於是,超級市場、購物中心與巨型市場、倉儲式市場等業態應運而生。這些新興業態的商業企業佔地面積廣,提供商品服務種類多,一般選建於地價便宜的城郊接合部。以超級或巨型市場或購物中心為核心,一些便利店、專賣店等集聚在其周圍而形成郊區商業中心。
郊區購物中心不僅服務於郊區居民,而且也吸引了相當部分的市區居民。因為市區道路陳舊,交通不便,顧客驅車到市區邊緣帶的高速公路沿線的新商業中心購物反而省時方便,"時間原則替代了空間原則"。商業郊區化發展降低了城市CBD與城市中心的商業功能與作用,如美國芝加哥1950年市區商業企業職工占總數的7396,郊區僅為27%,到1970年代則各佔一半;1977年美國城市郊區商業零售額已超過市區。
國內有研究表明北京零售業出現"市中心區商業區衰落,邊緣商業中心崛起,社區商業中心蓬勃發展"的態勢。
50-60年代以來,人文主義興起,城市居民的閑暇時間增多,其購物行為趨於復雜化。更多的消費者將購物、娛樂、康體休閑、領略城市風光等結合在一起,他們不僅要求購物方便,而且要求購物環境優雅舒適。
城市消費者的多重購物目的使得一些大型商業業態與服務業的功能界限不再十分明顯,商業的兩棲性即商業與服務業的綜合性特徵日益明顯。融購物與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新興業態-ShoppingMal適應了時代的需求,這種新興業態綜合考慮了消費者的各種需求,體現了對人的關懷,因而ShoppingMall自產生起便獲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並取得巨大成功。
ShoppingMall一般選址在客流較集中、交通便捷的市中心或次(區)中心,選址在次中心往往形成城市分區商業中心,有利於城市商業的分散布局與縱向發展。
購物中心、巨型市場與ShoppingMall等業態的興起與區位布局客觀上打破了傳統的"金字塔"式城市商業空間格局。由於發展的慣性,城市CBD可能在城市商業網路中仍居於重要地位,但城市分區商業中心的興起與郊區商業中心的崛起,使城市商業布局向多極分散格局發展,特別是各種業態的商店連鎖經營的發展,更加劇了城市商業的綜合性與橫向性發展趨勢。
(3)新興商業業態與三維的城市空間市場結構
近年新興的虛擬商廈與電子商業是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通過電子網路方式進行商品交換與行政作業的全過程。這可視為商業業態的第五次革命,因為它第一次實現了無店鋪經營,突破了傳統的商業生產、批發與零售的流轉程序與營銷模式,真正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與零庫存,將對城市傳統的商業空間結構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
眾所周知,傳統的商業市場是二維的地理位置(Marketplace),距離障礙與交通費用是影響商品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而虛擬商廈與電子商業的發展造就了三維的空間市場(Marketspace),藉助這一市場,企業可以突破地理位置的局限,擺脫空間距離的束縛,直接與消費者進行交易。
虛擬商廈與電子商業使得網路直銷成為可能,而以零售與批發為主業的中間商的作用將弱化。"網上購物"模式促成了"虛擬商場"的出現,傳統的商業地理空間將讓位於空間市場(包括地理空間與網路空間),因而虛擬商廈與電子商業對城市的商業空間結構的影響將是深遠而復雜的。
筆者認為,應該正確評價新興商業業態對傳統業態與傳統市場空間結構的影響。雖然電子商業與虛擬商廈必將對傳統商業業態造成很大的沖擊,但不會完全取而代之。因為現代人們的多重購物目的與要求使得ShoppingMall與購物中心等業態相對於電子商業仍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因而仍將存在下去。
商業業態的經營特徵
百貨店
百貨店是指在一個大建築物內,根據不同商品部門設銷售區,開展進貨、管理、運營,滿足顧客對時尚商品多樣化選擇需求的零售業態。
(1)選址在城市繁華區、交通要道。
(2)商店規模大,營業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
(3)商品結構以經營男裝、女裝、 兒童 服裝、服飾、衣料、家庭用品為主,種類齊全、少批量、高毛利。
(4)商店設施豪華、店堂典雅、明快。
(5)採取櫃台銷售與自選(開架)銷售相結合方式。
(6)採取定價銷售,可以退貨。
(7)服務功能齊全。
超級市場
超級市場指採取自選銷售方式、以銷售食品、生鮮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為主,滿足顧客每日生活需求的零售業態。
(1)選址在居民區、交通要道、商業區。
(2)以居民為主要銷售對象,10分鍾左右可到達。
(3)商店營業面積在1000平方米左右。
(4)商品構成以購買頻率高的商品為主。
(5)採取自選銷售方式,出入口分設,結算由設在出口處的收銀機統一進行。
(6)營業時間每天不低於11小時。
㈣ 廈門中山路商業街的經營危機
「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廈門市中山路,人頭攢動,生意紅火的熱鬧景象,如今已難聞見。據廈門市思明工商分局調查統計,中山路注冊登記的 282家企業及個體戶,大多數正處於虧損狀態,艱難苦撐,等待商機。
記者在中山路走訪發現,一向有金鋪之稱的中山路,甚至出現了店面空置現象,一些店面大門緊鎖等待招租,人流量也明顯削減,除了節假日,這里的商業氣氛已十分清淡。閑雅齋店主薛勝朝說,在中山路做了十幾年了,對中山路衰落的感受很清楚,現在的人流量不如以前的二分之一,而且成交率低。
廈門中山路為何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廈門市政府從年初就開始關注起中山路日趨冷落的現象,許多職能部門為此開展調研探討,比較一致的結論是區域經濟的發展,導致中山路地位下降。
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廈門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廈門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火車站、富山商業區、 SM商業城、蓮花小區、前埔新區等地商業中心紛紛崛起,超市規模日益擴大,倡導休閑購物為一體的大型購物廣場的出現,導致以中山路舊城為核心的商業街區在廈門地位逐年下降;同時,城區的擴大,老區人口大量向東部新區轉移,熱點區域也隨之逐漸向東部地區分散。
廈門市思明工商分局在一份向有關部門呈送的調研報告,還分析了其它一些導致中山路陷入危機的原因:
一、功能不全,不適應新的商業發展模式的需要。中山路 282家企業中沒有一個可以讓人休閑娛樂的場所,除了購物還是逛商店,人們對旅遊的概念已從過去的觀光加購物轉變為休閑、文化和精神的享受,導致中山路缺乏廈門的特色和企業的文化品味。
二、鋪面租金居高不下,經營成本攀高。目前中山路最繁華地段的店租,每平方米達到 2000-- 5000元,商鋪租金的費用佔全部經營費用的 60%-70%,經營者普遍感到負擔沉重。
三、交通方面存在障礙。中山路是老城區,地面陝窄,交通擁擠。車輛、自行車無處停放,又易丟失。
如何振興中山路,廈門市政府和思明區政府及職能部門經過積極籌劃,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計劃在中山路中華片區建設一個大型的商業廣場,規劃佔地 4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 8.35萬平方米,總投資 8.5億元人民幣,以烘托商圈氛圍,聚攏人氣,增加區域吸引力。
二是規劃將中山路建成全天候步行街。
三是以予政策扶持。如中山路 60%的店鋪由思明區房管所負責管理出租,在租金上有一定的調控能力。思明工商分局也提出要結合中山路實際合理規劃的建議,即在規則、布局中相應地統籌配套設施,如:建造小廣場、小院落、小綠地、夜景工程等,給人們以休閑、娛樂、觀光提供鷺島特色,吸引更多的遊客和消費者來中山路游覽。
未來發展趨勢
不久前,中山路步行街商會與廈門晚報聯合主辦了中山商圈發展高峰論壇,政府領導、專家學者、業界人士都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思明區副區長黃嘉斌:中山路目標是建成中國商業名街
去年中山路改成步行街後,整體人氣上升。但是中山路現在的定位與以前不一樣。以前只是純粹的購物,也就是初級階段的商業街。現在,它則是一條集旅遊、購物、休閑為一體的商業街,我們的目標是將它建設成中國著名的商業街。在實現這個目標之前,我們也做了大方面的努力,如硬體上夜景工程的建設,整個業態的調整等。另外,考慮到專業建設,結合第一市場退市後,中山路將推出各種專業街。如霞溪路可能改成閩台特色街,大中路改成婦女兒童一條街等等。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陳培愛:做好時間和地域的延伸
雖然中山路定位為娛樂、休閑、美食街,但目前小吃仍比較少。中山路目前已經有了自己的標志,這樣有助於對外宣傳。但是怎麼讓人一來廈門,如果不去鼓浪嶼不去中山路就會遺憾?這裡面涉及兩個延伸——時間延伸和地域延伸。我們可以在這里舉辦各種活動,不一定要大型的,一些小型的人性化的活動也未嘗不可。另外很多人都是晚上10點後才開始夜生活,政府部門應該動員一部分的商家營業到12點。中山路要留住人,還應該在地域上有所延伸。把中山路的一些叉路打造成小吃特色街,讓逛街逛累的人有個停留的地方。政府需要做的只是營造一個購物的氛圍。
廈門理工學院文化傳播系主任郭肖華:在中山路過「慢生活」
在國內很多人眼裡,廈門是一座很傳統的享受慢生活的城市。中山路就應該是一個減速器。所以,中山路應該是讓大家不來買東西也要來這里逛一下。因此,中山路應該做一些大手筆的活動。如果中山路在中秋節時,能進行廈門人喜愛的博餅比賽,整條街都是一桌桌的人圍著游戲。(營造)有格調,有追求的奢華,讓人關了門還不想走,中山路的文化定義應該高於商業貿易。
中共廈門市委黨校副教授楊立茂:讓人感受閩南文化氣息
中山路的發展是歷史沉澱的過程,並不是一兩天就能變成現在這樣。作為旅遊景點,對於廈門市民還是外地遊客,中山路都應主打溫馨之牌。讓遊客徜徉中山路,感受溫馨、和諧、安靜的閩南文化。除了現在的雕塑等文化符號之外,應該引入一些閩南文化氣息的商家,如圖書、字畫等。另外,對有閩南特色的商家和商品,可由消費者協會採取授牌保真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使中山路產生不同於一般購物場所的公信力。另外對於本地居民,中山路應該是一個懷舊之地,恢復一些兒時印象最深的中山路特色,如商品、店堂、招牌等。讓市民感覺不是來購物,重要的是來紀念、尋夢。
市貿易發展局副局長梁群民:購物廣場店面業主不能太分散
單家獨店並不是好的經營模式,中山路氣息起來後,形成濃厚的商業氛圍,所有商家共生共榮。廈門MALL(大型購物中心)做得最成功的就是SM和世貿,也有諸如香水城、達意商城等失敗案例。SM成功在於經營理念,SM掌握了整個MALL的80%店面。很多開發商想的都是,項目結束了,房子賣完了,怎麼經營就沒我什麼事了。如果很多店面掌握在業主手中,商場必然很難形成統一的商業。
特色和地段
中山商圈作為廈門商業的發源地,歷史悠久、聲名遠揚,並且緊跟時代跳動的脈搏,始終站在廈門特區經濟發展的最前沿。她位於廈門島的西南部,以中山路為主幹,輻射出各條支路。除了局口女人街要進一步深化外,大中路、鎮邦路等支路的經營業態都已逐步形成特色商品專業街。中山商圈是廈門乃至整個閩南金三角最具商業價值的商圈之一,除了與生俱來的區位優勢,還有獨特的人文積淀,體現出廈門商業兼容並茂、開拓進取的風格。商圈內的中山路是目前全廈門市唯一一條國家級「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並且被譽為中華十大名街之一,華聯、來雅、巴黎春天等大型知名企業都入住其中。為了進一步打造中山商圈,思明區政府以中山路為龍頭,開發建設十大項目,包括南中大地、名匯廣場、老虎城等。目前,這十大項目均正在建設,總投資達到60億元,總建築面積近100萬平方米。許多業內人士認為,中山路的良好環境和十大項目的開發建成,將促進中山商圈的進一步繁榮。
㈤ 就你本人的理解談談,閩南文化的精髓是什麼泉州人給出建議,送分,惠安人給出建議,大大送分。
本人是土生土長的惠安人,以下就是本人近20年來對閩南文化的理解
1、閩南語是很經典,也很有名的,說來比較慚愧,我覺得閩南語之所以有名只是因為台灣人用而已,就像廣東話出名也多半是因為香港人喜歡用它而已。
但是這樣卻給我們閩南當地的文化帶來了一定影響。這么說吧,因為有名,所以大家都覺得該傳承,該發揚,導致本地人基本上說閩南話,普通話雖然都會說,但很多人的發音都帶了嚴重的口音,我們那稱為地瓜腔。其次,既然閩南語是本地的重要語言,就容易使當地人產生排外情緒,說句實話,在惠安,你說多了普通話都容易遭排擠。
在泉州的電視台里有專門的閩南語頻道,有特別的閩南語節目。
總的來說,對於閩南語,作為一個當地人,我覺得該傳承,但更希望大家更加普及普通話。
2、戲劇,有高甲戲、木偶戲之類比較有名的。但高甲戲,雖然作為文化遺產,卻和很多其他戲劇一樣,漸漸失去了年輕的觀眾群體。在我的老家,逢年過節的時候,就會搭戲台,請戲班,記得小時候經常抱張小板凳跟著爺爺奶奶去看戲,但父母卻是從來不去的,現在我大了,自己也不去看了。木偶戲,跟高甲戲有些類似的尷尬,不過電視台上曾經有過一部1000多集的閩南語木偶戲,叫《霹靂狂刀》,我自己是不愛看,但貌似在外地頗受歡迎,雖然好像是因為其他某種不是太好說的原因。
3、南音。說實話,並不是太了解它,也是文化遺產,可能是曲高和寡的緣故吧,雖然學校里都有意願培養這方面的人才,但格調似乎總是高了些,對於我們來說。
4、惠安女,雖然是惠安人,但其實是前兩年才知道,所謂的惠安女並不就是惠安的女人,我們一直是沾了崇武鎮里一個小漁村的光。其實就那個村子的女人才叫惠安女,有那的一個同學,她說他們村裡的女孩子基本都有一套惠女裝。惠安女的精神其實就是勤勞積極,但是不是某種方面也反應了那的男人不夠勤勞呢?
5、講講惠安的特色文化吧,說是惠安是石雕之鄉。可能是吧,從惠安到泉州的一路上能看見很多石雕廠。基本上惠安的幾個算得上景點的地方都有大量的石雕。
6、泉州的走廊,我爸爸跟我說過泉州商業街的走廊是很有特點的。
7、海絲文化,好像前段時間也要申請文化遺產的樣子,說是絲綢之路相關,不是太了解。
8、宗教。我也不知道這么說確不確切,總之我知道泉州人都很喜歡去廟里頭燒香祈福什麼的,雖然說算是一種迷信,但好歹有個精神信仰總比沒有好吧,反正也不會做什麼出格的事,漸漸也形成了一種香火文化吧。泉州人好像信基督教的人不多,但個人覺得那也香火文化也不是正宗的佛教,也許可以說是泉州特色的佛教吧,信觀音的人比信佛陀的多。
9、茶。泉州喝茶的人很多,大多是鐵觀音。品位也比較高,茶的價位當然也高。特別是三四十歲以上的人,品茶聊天真的是泉州的一方特色。
總結一下,其實泉州人說起來還是相當淳樸的,基本上無論男女都是比較豪放型的,但說到好客什麼的,可能就不大一定了。
㈥ 閩南文化有哪些
閩南文化有:
1、語言文化:閩南語起源於泉州,但閩南語的流播已不僅僅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地區和國家是台灣和新加坡。
2、建築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廟、宮觀、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橋梁、海防建築(崇武古城)等,豐富多彩的閩南建築,堪稱既富有獨創性又集中外建築之大成。
3、宗教文化:閩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地區宗族文化十分發達,重視宗族親情、重視編修族譜和重視宗祠建築是其標志。
4、民俗文化:指閩南人共同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民間文化事象(事物和現象)的泛稱。
5、飲食文化:閩南菜的發展與傳承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從泉州發源,流傳到漳州、台灣、廈門等閩南文化圈中。
(6)商業區可以放什麼閩南文化的業態擴展閱讀:
1、閩南地區民營經濟較為發達,民營工業發展尤為突出, 人民生活十分富裕,涌現出恆安、達利、安踏、金龍客車等一大批知名企業。
2、閩南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傳承下來,其影響實為深遠,受其他方言影響之地也通行閩南方言,也是有著大體一致的文化習俗認同,因此他們也同屬閩南根源。
3、閩南文化源遠流長、開闊包容,其隨閩南鄉親在世界各地傳承流布,不僅成為閩南子弟的精神家園,也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4、閩南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對閩南文化的研究有利於閩南文化遺產的利用和保護。也有利創造出既體現閩南傳統文化特色,又富有時代精神的先進閩南文化,促進閩南文化資源的永續性發展。
㈦ 什麼是閩南文化
許多研究華人文化的海外學者,在經過探索和思考之後,往往把自己關注的目光最終移向閩文化,其中閩南文化的注目度相當高。在日本學術界,但凡研究中華文化、漢文化、海外華人華僑等諸問題的學者,在從事台灣、香港研究之後,當學術氛圍允許他們進入這里時,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把自己的關注點轉向閩南文化研究。
普渡
閩南據史料載,歷史上泉州於元代開始將所管轄范圍劃分為東、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設城北隅,並在四隅下設三十六「鋪」,每鋪下又分若干「境」。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聽到的「鋪境」、「三十六鋪」一語的初始。以前七月十五日一天之內,人們完成在木主前祭公媽、在大門口祭普渡公兩項內容。現在舊歷十五祭祖先,舊歷七月里以「鋪境」為單位逐日輪流做普渡。據老人們的記憶,36個鋪輪流做普渡是清末才開始的。據一些後世的文字資料以及老人們的口頭講述,輪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為祭祀行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場供求緊張。人們常為買東西打架。清乾隆年間,由地方鄉紳出面呈請由抽簽決定城廂三十六鋪的輪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節依舊家家祭祀祖先。從那時起,鯉城區以及相關聯的部分鄉村都以鋪境為單位輪流做普渡。而現在的泉州,在整個舊七月里,幾乎每一天都會有幾個角落輪到做普渡,但任何角落的住戶在七月十五這天都不做普渡而要祭祖先。
無論哪個鋪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結構主要有三部曲——豎旗·豎燈、普渡、重普,此外還有「結尾緣」。第一儀式從舊歷六月開始。最終儀式則在舊歷八月至十月之間。近水的鋪境和住在水邊的人們還要做「水普」。
泉州郊區的XP是個漁村,舊歷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媽」,七月二十七「普祀·普渡」。普渡時在門口擺酒菜、點香、燒金、放鞭炮。菜餚類里注意不能有帶鋒利邊緣貝殼的海鮮,有則要剝去貝殼再煮菜。擺好祭品後要「boyi」,卜問普渡公之後才可以燒金、放炮送普渡公走。PSh村的各家則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廟燒香、供奉酒菜、「燒金」。下午在家門口供酒菜、燒金祭普渡公。
閩南城區舊式住房的普渡和鄉村類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門的裡面或大門外面擺桌子、放酒菜祭品、燒金。隨著高層多戶雜居式樓房的增加,產生了一個普渡祭祀地點的問題。從個案看到的樓房住戶的普渡方式現有三種:
1、在自家大門內面向樓道擺祭,到樓外面燒金;
2、在樓道內自家大門外擺祭,到樓外面燒金;
3、下到一樓露天處擺祭並燒金。
這是居民們在新的居住方式與傳統祭祀行為之間調節的結果。三種類型做法里,燒金行為都要在樓房外面做,這不單單是出於安全或通風的考慮,而是人們對傳統意識的承襲。
祭祀儀式一般在下午四五點開始。無論城區還是鄉村,左鄰右舍總要前後呼應式地開始做普渡儀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戶的酒、菜「供不應求」引得普渡公生氣對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後邀親喚友來「吃普渡」也是泉州城鄉共同的特點,祭祀儀式結束後的晚飯,除親戚外還廣邀朋友來喝酒,人們常常吃了這家又趕到那家去吃,這里剛吃著,那裡的催促電話就打來了。不拘城鄉,熱鬧的「吃普渡」成為泉州地區普渡全過程的一個高峰。有人說,各家各戶請很多客人是為了顯示自己,也有人說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來很多人壯膽,可以嚇走普渡公。我想,後者的理由也許是比較原始的,前者則是派生出來的一種客觀效果。事實上「吃普渡」表現出今日的普渡活動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於輪流做普渡,使人們有更多互訪機會以及參加「吃普渡」的自由度高,普渡時節的社交圈大於春節,這是普渡的一大特點。
閩南嫁妝
閩南閩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妝品種繁多,豐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與神明的供品,這些嫁妝都有其特殊的寓意,令人稱奇。而且還分為一擔一擔的好幾擔!
第一擔是裝吃的禮品。在吃的嫁妝禮品中,禮數最重當數「轎前豬腳」,要前後兩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顯示禮品份量。其次是「四果」,即由米香糖、冬瓜條、冰糖、茶葉等組成,當地稱為「四果甜」,有幸福甜蜜之意。另外還有農村自製的甜粿、發粿之類,稱為「壓房粿」,有建家立業、成立房頭之意。以上這些東西要用兩只竹籃裝上,繫上紅布條或紅紙條送到廳堂和新房祭拜,以求早生貴子。另外,還得准備肉、面、糯米甜飯、香煙、酒等食品。
第二擔是裝衣服的皮箱。穿的東西會比較簡單,現在除了新娘隨身的衣服外,已不帶很多的服裝。但如果在憑票供應的年代,就有八套或十套的要求,當時有俗稱:「尼龍襪要四雙,四件襯衫的確良……」的唱詞呢!可見當時棉布緊張時新娘對服裝數量的要求。現在,雖然對衣服的數量不大講究,但也有部分人准備了古色古香的紅襖、紅裙、藍布長衫、白黃身(白、黃布做成,男女各兩套),以備以後父母做壽拜堂及百歲年老時用,以此來體現男女雙方家庭厚道又有世家底。
閩南第三擔在嫁妝的禮品中最含糊不得,它是准備祭拜祖先和神明的供品。大致有大紅燭數對,香數把,鞭炮數串,紅包數包(稱為「房頭禮」),還有年糕點心等祭品,所有供品數量都要二、四、十二等雙數,以圖吉利。然後放進兩只做工考究的紅籃里,當地稱為「紅盛」。在靠近客家人居住的鄉鎮,有送保家燈(煤油燈)到男方家的習俗,為添丁發財之意。
用的東西最多,大到彩電冰箱、摩托車,小到針線盒,真是無所不有。較傳統有「三盒」之稱。即一要首飾盒,裡面放著父母陪嫁的金銀首飾細軟等貴重物品,以示娘家富有;二要梳妝盒,裡面有花枝、胭脂水粉、梳子、鏡子、紅絲帶等八件東西,有父母惜女之意;三要針線盒,裡面有剪刀、紅尺子、針線等縫補裁剪要用的物品,有新娘手藝好,勤快之意。
另外,女人洗澡用的桶(俗稱「紅腳桶」),枕頭枕巾,MAO巾牙刷,口杯茶具,臉盆等日常用品樣樣齊全,這就是閩南嫁妝的趣味性和它的特色所在,不過,時至今日,有不少的習俗已為現代的婚娶習慣所取代了。
㈧ 廈門旅遊攻略
D1:上午到,不急著上鼓浪嶼。可以先從曾厝垵----廈大白城(胡里山炮台)—廈大——南普陀---頂澳仔貓街---雙子塔(沙坡尾)---中山路(剛好吃小吃看中山路夜景)。①廈大白城木棧道、海邊玩水,也可以環島路上騎自行車,共享單車那邊都可以借到。②中山路晚上還是挺漂亮的,黃則和花生湯、1930燒肉粽、還有晚9點過後的各種廈門夜攤小吃…D2:鼓浪嶼,可以早上9點30左右去。島上慢慢逛,門票92-100元,包含五大景區,足夠你逛上一天。建議帶上水,和零食。上鼓浪嶼的輪渡票記得提前一天買,可以關注輪渡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直接網上購買。(購票:廈鼓國際游輪碼頭到內厝澳/三丘田,內厝澳離主要主景點近登船注意事項:①開航前10分鍾停止檢票,錯過航班需重新購票方可登船。進站安檢、檢票排隊人數較多,請提前至指定場所候船,以免耽誤行程。②乘客憑有效乘船憑證可在20天內免費乘坐一次返程航班,船型不定,逾期作廢。往程(進島)須按照購買船票的日期、航次及地點乘船。返程(出島)不限航班,遊客可在三丘田碼頭或內厝澳碼頭搭乘返程的航班。三丘田碼頭24小時開放,17:40(6-9月為18:40)後返程航班開往廈門輪渡碼頭(中山路附近),內厝澳碼頭的運營時間為7:20-17:40(6-9月為18:40))然後,傍晚回到中山路步行街。台灣小吃一條街的入口在「輪渡郵局公交站」那邊。那些小吃,建議少吃一點,都是油炸的,容易上火。D3:上午去萬石植物園,下午去集美學村。植物園,差不多玩一個上午,注意保持體力。下午,去集美學村的鰲園,龍舟池也是要走路的。D4:上午可以晚點起床,因為差不多廈門的主要景點,你都逛了。如果有喜歡逛菜市場的可以起床後去廈門最大的菜市場八市逛逛順便再裡面吃早餐,吃過早餐後你可以去華新路看看廈門的老別墅拍拍照,喜歡花的還可以順道逛下二市花鳥市場,廈門中山公園閑逛一下順便到百家村買著名的薑母鴨。下午回到休息處,准備返回。老驢的住宿建議:廈門島內其實很小住宿在哪裡都不要緊只要交通便利就行,最好是BRT沿線,建議可以住在 蓮前西路 這一帶去哪個景點都有車,島內島外也有車,離廈門會展中心海邊又近,附近還有幾個大型的商業廣場,重點是這附近住宿比人潮擁擠的中上路和曾厝垵便宜。出門也不用在那邊跟人家搶擠公交,計程車。PS:如果是定民宿、青旅可以上去哪兒或者藝龍可選擇性比較多,或者直接地圖定位。
㈨ 廈門中山路商業街的六大特色
中山路保存下來的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和閩南街市風情,見證了廈門城市歷史發展的過程,留存了城市寶貴的文化記憶。如今的中山路,經過近百年來的培育和打造,已經成為一條歷史積淀深厚、經營品類齊全、名店名品雲集、人流物流集中的歷史文化名街。
(一)文化優勢:郁達夫曾住過天仙旅社
廈門城牆,新街禮拜堂,江夏堂……中山路片區保留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孕育了眾多的廈門文化名人,堪稱廈門的文脈。這里還有著名民族英雄陳化成、著名書法家歐陽楨、詩人虞愚、著名書法金石家呂世宜等名人的故居;著名的民盟早期領導人李公朴和作家郁達夫下榻過的天仙旅社;中國科學院前院長盧嘉錫的童年,也是在這里度過的。
中山路不但有豐富的文物古跡,而且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歌仔戲、中秋博餅等在中山路都有著悠久不斷的傳承。
(二)建築優勢:騎樓建築盡顯南洋風情
中山路主要由華僑投資興建,並由成片的騎樓組成,兩旁帶著濃鬱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映襯著中山路「南洋風情商業街」的雅號。
位於中山路輪渡路口的華僑銀行,是當年廈門人與南洋華僑之間血脈緊緊相連的歷史見證。南洋風情的騎樓,加上了閩南傳統的綠琉璃門樓屋頂,騎樓的門柱上又加上富有中國特色的廻雲紋裝飾,為中山路騎樓添上了中國氣派和閩南色彩。
中西合璧,開放包容,有人說這就是中山路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風貌。
(三)對台優勢:台商紛紛開店經營
位於海峽西岸的中山路,與台灣僅一海之隔,聯系甚密,淵源深厚,有「中國閩台風情第一街」之稱。福建、台灣的各行業眾多品牌在這里匯集;眾多的閩商、台商在此開店、經營,並經常舉辦與台灣有關的台灣特色商品展、鄭成功文化節風俗展演和歌仔戲、南音等具閩台特色的各項活動,是對台商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
中山路上有古城東路「閩台特色食品街」。3月18日,位於古城東路的「老台南劍獅美食文化園」也正式對外開放,廈門市民能在此零距離感受台南獨特的地方文化。
(四)交通優勢:地處市中心交通便捷
中山路地處廈門城市中心,在早期,中山路更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就是指中山路周圍。
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緊鄰廈門城市快速幹道——環島路、成功大道,緊挨碼頭、長途汽車站,就是到到最遠的機場也不足30分鍾。
(五)環境優勢:商業街直通大海
中山路是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走在街上,便有陣陣海風吹來,讓人感覺愜意無比。閑暇之餘,你還可走到街盡頭的海邊,遙望「海上花園」鼓浪嶼,聽濤聲浪曲,觀千帆飛渡、萬舸迸發。
全國首創,廣告採用統一板材和底框,以歐式的鐵藝雕花來突出騎樓的優美,實施LED夜景工程,使藝術照明與建築景觀融於一體……近年來中山路的兩次大規模改造,既有效地保持了原有商業街的建築風貌、歷史印跡,又進一步突出了廈門的本土文化、南洋文化和閩台文化,提升整體景觀的內涵與品位,使中山路成為廈門的一大游覽勝地,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六)品牌優勢:老字型大小特產成「金字招牌」
中山路著力找准文化與商貿產業發展的契合點,不斷提升文化內涵、豐富文化業態,形成高、中、低端業態有機搭配,國際名品、老字型大小品牌主導的特色商業街區。在短短1200米的中山路上匯集了200多種國際一、二線知名品牌。眾多國內知名品牌,也是巧借中山路的人氣和影響力,在此設旗艦店,作為其品牌宣傳的排頭兵。
中山路更是本土品牌的集散地,金鷺首飾、光華葯店、好清香大酒樓、黃則和花生湯、佳味再添小吃、葉氏麻糍、大同鴨肉粥等廈門老字型大小本土特產,成為中山路上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