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玉有哪些文化內涵
20世紀後半期的考古發掘材料證明,中國製造和使用玉器的歷史源遠流長。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存,不僅在中國各地區有廣泛分布,而且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發揮作用,從而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絕的玉文化傳統。隨著玉器的大量出現以及人們對玉器的認識不斷深化,玉器逐漸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內涵,這些內涵是中國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生產工具。玉器誕生之初,它曾作為生產工具使用過。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均出土過玉制的鑿、斧等生產工具,有的帶有使用痕跡,說明它曾用於生產或戰爭。
二、祭器。在我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據了重要地位。原始先民認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至奴隸社會階段,玉器作為禮制之符瑞而為王室服務,「六器」是商周時祭祀自然神的玉器,「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周禮.春官.大宗伯》)。這一祭祀制度為封建社會歷代帝王所承襲。用玉祀神是玉器的重要作用之一。
三、裝飾品。隨身裝飾玉器的風俗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目前已知最早用玉器作裝飾品的是距今7000~6800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璜、jue@①、管、珠、墜等。從其出土部位可知,jue@①是耳飾,璜、管、珠、墜是項飾。殷商時代,佩飾玉也較常見,殷墟婦好墓中就有大量發飾、頭飾、頸飾和腰飾。戰國時代,出現了由許多玉器組成的「組佩」,由不同類型的佩玉串聯而成。秦漢時代,佩玉成為普遍的風尚。漢代以後,特別是明清兩代,裝飾玉的種類和形式日趨豐繁,製作也更精緻,玉器的裝飾漸漸地成為其主要的社會功能。
四、權力、等級、財富的標志。以玉器顯示權力、等級的現象在新樂與河姆渡兩處原始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中已見端倪,而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則已顯現出系列化傾向。它表明良渚文化時期社會已經分化,統治集團已經形成,並行使著政治、軍事、宗教、家族等各方面的統治權力。周代以後,統治階級為維護禮制,製作了大量玉制禮器和佩器。《周禮》、《儀禮》、《禮記》等先秦文獻記載了西周有關體現等級功能玉器的名稱、形制、規格與用途。據《周禮》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明確規定了等級不同,所執玉器就不一樣。其後,每個朝代對持何種禮器、佩帶何種玉飾都有嚴格規定,以避免等級的混亂與僭越。玉器不僅是權力、等級的標志,而且是財富的一種炫示,它也常被用來行賄或贈送,賞賜或作抵押品、交換品,因而玉器受到歷朝貴族統治集團的重視。
五、殮葬。在《漢代的玉器》(《考古學報》1983年第2 期)一文中指出,殮葬玉器是指那些專門為保存屍體而製造的隨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用玉殮葬在新石時代就已經開始,到了秦漢皇權獨尊的時代,在孝道和厚葬風氣的影響下,有數千年歷史的葬玉至此已趨完善。玉殮葬風俗是玉器的一個重要文化內涵。
六、吉祥物。玉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禮器,本就含有祈求吉祥的寓義。原始先民對自然界的不測風雲、人世間的旦夕禍福無法理解和抵禦,便只能求助於神靈的保佑,而玉便是溝通與神靈的聯系,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種瑞物。我國古代很早就視玉為祥瑞之物,後世幾乎每個朝代都把玉的出現和貢獻看作一種祥瑞的徵兆,史書上有大量這方面的記載。人們以玉祈求吉祥,往往通過刻於玉上的吉祥語或吉祥圖案體現出來。如漢雙龍「長樂」谷紋璧,就是以吉祥語「長樂」和吉祥圖案雙龍一起加以表現。明代以後,各種吉祥圖案的玉佩玉飾尤其普遍,反映了人們祈求吉祥的共同願望。
古代的所謂「壓勝佩」如「剛卯」、「嚴卯」、「司南pei@②」、「玉翁仲」等主要是為了趨吉避凶,免禍保平安。祈求吉祥,免除災禍是古今人類的共同願望。人們信奉玉能起到趨吉避凶、免禍保平安的作用,反映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種觀念與其說是一種迷信,倒不如說是一種風俗,一種由歷史和文化積淀而成的風俗。
七、德行操守的象徵。自春秋末年起,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社會安定,鞏固其國家權力而崇尚玉器,並從社會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於玉」,玉器作為德行操守的象徵,日益受到重視。孔子闡明玉有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種品德,把玉擬人化了。這種看法雖然有點過份,但它代表了儒家對於玉的認識和看法,強調玉的可貴不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內涵與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並息息相關。人們賦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內涵,使玉成為君子的化身。由於玉被賦予了如此豐富的道德內涵,因此君子必須佩戴它。君子佩玉,無故不離其身,也就成為一時的風尚。君子比德於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徵。《詩經》中也用玉形容品格高尚的人,把玉作為君子的象徵,作為立朝為官、為人處世的標准。玉器的這種內涵充滿了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它既是古代社會對玉神觀念的繼承,又是世俗對高尚人格的要求。
八、美好事物的代名詞。最早出現的玉器是人體裝飾品,可以說,玉器從一出現便與美聯系在一起。由於玉的直觀美一直受到人們的鍾愛,所以「玉」就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以「玉」為美的修飾詞在古代文獻中比比皆是,諸如:比喻人的品格為「玉潔冰清」,形容人的像貌為「玉容」、「玉貌」,贊賞人的身材和風度為「玉樹臨風」,贊美天帝為「玉皇」、「玉帝」,稱居住之所為「玉宇瓊樓」,好聽的聲音為「玉聲」。甚至用玉來贊美音樂的動聽和詩文的優美,如笛、簫、笙、琴等聲音清亮的樂器常常被冠以「玉」來修飾而稱之為玉笛、玉簫、玉笙、玉琴。而文學作品中用玉來形容聲律之美或詩文的風格和境界之美的地方則更為常見。自漢代以後,用玉或玉旁的字命名也漸成風尚,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九、葯物。食玉可以健康長壽,這是中國古代流行的一種看法。古代所謂「瓊漿玉液」、「神仙玉漿」、「玉膏」、「玉脂」、「玉醴」、「玉屑」等等,都是指可食用的玉製品。而且其功效都是「服之長年不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劉大同的《古玉辨》以及《河圖玉版》、《十洲記》、《抱撲子》、《開元天寶遺事》、《聖惠方》等文獻都記載了食玉、用玉有益健康。
以上從九個方面探討了玉器的豐富內涵和實用功能,雖然從今天的眼光來看,未必都有科學的依據,但它們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是人類理想和想像的產物。
Ⅱ 何為玉文化玉文化在我國歷史上有何意義呢
何為玉文化,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個文化組成部分,以玉為主題的玉文化,深深的影響著古代人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玉文化
它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干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符合國人精神文化的精髓,深深的銘刻在了國人的內心世界,豐富了國人的審美觀點。
它起源於新石器時期早期而延續至今,貫穿中原、蠻夷,貫穿了南北,貫穿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仍然被雕刻家、畫家、藝術家以及平民所喜愛,由此可見玉文化獨特的魅力所在,影響深遠。
三、為什麼玉文化有那樣的內涵
像現代語句當中「惡魔要有惡魔的氣勢,」那麼玉也有它獨特的氣勢。
玉被古人認為是天地精氣的結晶,是大自然賦予他們的神秘寶藏,因此在部分宗教當中具有神秘的象徵,它象徵著純白無瑕,象徵著貴族方面的權力,在喪葬方面有這特殊的意義,古代貴族皇室會有一些陪葬上也有這體現。玉的外表和色澤提現了古人對君子的理解,認為玉的純白和無暇是君子的道德體現。因此,玉是東方精神生動的物化體現,是中國物質文化的根基。是中國人精神文化的內涵地其中一部分。
Ⅲ 玩玉究竟為了什麼,為了附庸風雅還是為了傳承文化
芸芸大千世界,我們每個人的愛好也是不同的,所以這個人喜歡玩玉也是因為自己的喜好,伴隨著也是傳承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其實每個人愛好一個事情的契機和原因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可能無法去判定這個人玩玉的原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出於自己對這個東西的附庸風雅,但是更多的我們還是要出於對這個人的尊重。其實這也對中華民族的的偉大復興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第三個原因是,玩玉的人也在專業上也會有一定的研究的,所以這個時候其實也是對自己知識上的一種提高和補充。
Ⅳ 什麼是玉簡述玉的人文內涵
玉,有著非常深厚的人文內涵。我們的祖先對玉的喜愛和崇拜,從最初造字時可見一斑。中國的國字是框里一個「玉」字,國中有玉,玉乃中國之魂,民族之魂。玉字是王字上加一點,寓意王者之尊。皇帝的皇字是上邊一個白字,下面一個王字,實際上就是白玉的意思。神仙中最高的統治者被尊稱為玉皇大帝。擁有玉者是高貴身份的象徵。早在上古時期,玉是人類最主要的生產和生活工具,在戰爭中誰擁有了玉誰能擁有政治上的地位。
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大禹治水都有關於玉的神話。傳說大禹治水是得到了蛇神的玉簡得以丈量天地才治水成功的。可見在先人的心目中玉是神物。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把秦國以來比喻君子美德形容成玉的品質發揮的淋漓盡致。系統闡明玉有十一德:仁、義、知、禮、樂、信、忠、天、地、道、德,君子要真正做到這些才有玉德,才是真君子。
君子佩玉不是為了喬裝打扮,而是規范自己的言行,堅守道德。這種傳統倫理道德和思想對中國的人文道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由此形成的玉文化對中華文化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從唐代大美人楊玉環到詩人筆下的吹蕭弄玉,無不體現著對玉之美的贊嘆。
人們賞玉、讀玉、玩玉、盤玉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標志之一。
所以和田美玉不僅有觀賞之美,更有傳承中國文化的深遠意義。
Ⅳ 玉石的文化傳承意義是什麼有收藏價值嗎
在古代,玉石稀少也不易被雕刻,加上玉器的美感,自然而然地被認為是珍寶,在一些古典書籍中,玉石常常被歸為珠玉。玉石有著權利和地位的象徵,是被統治階級所擁有,賦予了更多的等級意味,被歷史打上了權利的烙印。
玉石掛件圖片
現在玉石飾品比較受歡迎,玉雕師也是發揮創意,設計雕琢出一系列美感十足的玉石製品,每一步都是用心完成,購買者享受的更多的是專屬的滿足感,玉器的價格持續走高也讓人們開始轉變觀念,直接買回玉器坐等升值。隨著玉料資源越來越稀缺,玉石就顯得尤為珍貴,玉石本身的價值就很高,讓人們對投資玉石有了更高的興趣。
隨著人們對玉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價值就會過分關注而忽略文化內涵,收藏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對有著千年傳承的玉石文化來說,這是一種悲哀,若是沒有對玉石文化的深層認識,收藏就是一種膚淺的行為。收藏和品鑒二者要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是對玉器的尊重,也是為了更深入了解玉器價值。
Ⅵ 弄玉吹簫是什麼意思 玩玉記住這四點再也不怕踩坑!
千百年來,和田玉一直是中國人最深愛的飾物。這不僅因為它成就了東方女性的美麗——典雅、莊重、溫柔、大方,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力量。
中國的文化可以說是一部玉文化史。很多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都蘊含著深深的玉文化底蘊,跟著 山石玉 我一起去領悟那些民間故事中的和田玉吧~
紅樓夢之金石良緣。「石之美者為玉」中國人對玉的喜愛甚於外國人對鑽石的追捧,一部紅樓夢,就寫那晶瑩剔透的石頭歷劫的故事,所以又叫《石頭記》,一個大觀園,其間寶玉,黛玉,妙玉,紅玉,玉滿天下,有了玉似乎一切都透著靈性。
和氏之璧
傳說2000多年前的楚國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獻給楚國的厲王和武王,但厲王聽信玉人的讒言,兩次以欺君之罪,先後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腳,後來文王繼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誣為石頭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證實那果然是一塊舉世無雙的美玉。於是把這塊美玉琢成玉壁,為了獎勵和氏獻玉有功,逐以和氏之名命名此壁為「和氏璧」。
完壁歸趙
完璧歸趙的故事。還是那塊「和氏璧」,到戰國後期,被楚國用作向趙國求婚的聘禮,贈給了趙國。秦國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稱願以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
雖名曰交換,其實只想騙而取之,趙國也明白秦國的用意但因懼怕秦又不敢拒絕,於是便派機智勇敢,足智多謀藺相如擔任出使秦國,護送「和氏壁」去秦國交換城池的任務,在談判過程中,藺相如識破秦王的陰謀,略施小計,從秦王的手中奪回了「和氏壁」,並順利地返回趙國。
後來,秦統一七國,這塊「和氏壁」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傳的「傳國玉璽」,上刻「受命子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成為帝王無上權力的象徵。
弄玉吹簫
弄玉是古代神化傳說中的神仙佳人,據說是秦穆公的女兒,生時正好有人南來一塊碧色美玉,一周歲生日時,宮中擺了很多珍珠寶石,其女獨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為弄玉,弄玉長大後姿容光煥發絕世,聰明能幹,善於吹簫,不用樂師,就能自成音調,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簫,弄玉吹之,聲音如鳳鳴。
穆公寵愛此女,特為她修築「鳳樓」,樓前建有高台,名「鳳台」,隨後穆公欲為其女尋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簫引鳳,弄玉成親,乘龍快婿的典故。
時常會有人問:怎麼才能更好的賞玉玩玉,不會上當吃葯,做一個比較完美的玩玉人?其實這一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只要你能謹記住這樣幾個字就行了。
忍,是一門很大的學問,生活中如此,玩玉亦是同樣。
學習有關玉的知識時要懂得忍,這一點對於新手來說尤為重要。學習有一個過程,需要有足夠的耐性,如果耐不下心來,不求甚解,只是一知半解就覺得學好了,不再去更深入的鑽研,那永遠也掌握不了其中的精髓。
准,准確的把握自己的需求。
比如,很多玩玉的玩家喜歡顏色白的玉,但因為過於喜歡白,以至於買了很多造假料。有些玩家喜歡皮色,有些玩家喜歡從玉質著手,有些人不喜歡山料,有些人就喜歡一些有特色的山料等等,個人的偏好不同,選擇的出發點也就不同了。
只有明白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才能准確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尋去找適合自己的『真』玉。
狠,是一種果斷,一種主見,患得患失總會讓你錯過什麼。
最明顯的就是,今天你在市場里看中一塊料子,感覺比自己的心理價位高一點點,便打算先放一放,可等到第二天你再去的時候,發現那塊料子早已被人搶走了。
靜,是一種心態。玩玉是一種心靈感受並融入玉文化和自然的尋根過程。靜心,而心靜,這不就是我們玩玉所追求的嗎。
和田玉的投資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需要你一個長時間的收藏與領悟,才能從中感受到收藏所帶來的獲益。
Ⅶ 為什麼和田玉被稱為玉文化的精髓,你知道多少
和田玉是我國的瑰寶,其文化內涵也是不言而喻的。和田玉在我國至少也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我國玉文化的部分主體內容,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和藝術瑰寶,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從殷商時期開始,和田玉就進入了中原。和田玉從新疆經過甘肅、陝西或山西才能運抵河南,路途漫長,彌足珍貴。傳說在2900年前,周天子穆王乘八駿大輦,出玉門登昆侖,受到西王母的熱烈歡迎,曾載玉萬只而歸。
傳說歸傳說,和田玉的確是在周朝成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論祭祀、禮儀,還是朝見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規定,國家生活重禮崇樂的玉文化傳統基本定型。漢朝張騫通西域後,和田玉大量進入中原,成為中國玉文化的主導材料,成為一種價值取向。
--和田玉特徵--
1、和田玉以溫潤或油性為第一特徵,這樣就區別開來是不是新疆和田玉。其他的玉溫潤和油性都不能與新疆和田玉相比。
2、和田玉顏色為:白、糖白、青白、黃、糖、碧、青、墨、煙青、翠青、青花。我們知道新疆自治區和田玉在清代以前多以黃玉、白玉為主。其中黃玉非常的漂亮,並不亞於羊脂玉,我們應該給以黃玉正身。
3、和田料分為:籽料、山流水、戈壁料、山料。
4、和田玉已不再具有產地意義,成為了商品名。無論哪裡出產的軟玉,都統一使用和田玉這個名稱。如:青海產的就稱為青海料,俄羅斯出產的就稱為俄羅斯料,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就稱為和田料,以此類推。
Ⅷ 中國玉文化為什麼淵遠流長
中國是「玉石之國」,六、七千年前,中國的先祖就開始開發利用玉石,玉石的功能從先秦時期玉器以禮器為主,隋唐之後則以裝飾、陳設占據主導地位,即遠古時的「巫玉」發展到「官玉」,乃至演變到「民玉」,無不蘊藏著深刻的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人生理想,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1] 縱觀數千年的玉石文化歷史長河,突出的是「琢」字,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而平安玉的玩賞與傳統的和田玉及翡翠有所不同,平安玉一可琢,二可賞,兼備了傳統玉石、奇石和觀賞石等的觀賞特色,極大地豐富了傳統玉石賞玩文化內涵,在收藏界宛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璀璨而奪目。平安玉的美學保養特性平安玉的玉雕作品,也與其他的玉雕作品一樣,多運用了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國傳統圖案造型,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幅圖案」的美術表現形式,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充分體現了平安玉文化的精髓。作品圖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大體有辟邪消災類、吉祥如意類、長壽多福類、安寧平和類、家和興旺類和事業騰達類等。
Ⅸ 如何看待中國的玉文化
中國人對玉的喜愛貫穿了整個中華文明,玉的精神也深深的滲透到中華民族的骨子裡了。
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用作人神心靈溝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徵意義。
在古時,玉器不僅代表了瑞氣,據說他還有通靈的功能。儒學之中治學主要是以現實為本,所以不信鬼神之論,但是在《禮記》之中作者雖然對於鬼神之論是抱著謹慎的態度,但在言論中卻也不排除玉有通靈的效果。「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王也。」註:「灌,謂以圭瓚酌鬯始獻神也。」《禮記·禮器》:「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單席。」所以將玉作為祭祀神靈的神器,是因為認為玉能夠表達的祝願給神靈,而這也代表著對神靈的無限崇敬。
因此,玉於古代中國所產生出來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特例,是東方精神生動的物化體現,是中國文化傳統精髓的物質根基。
在中國「玉」已經遠遠超出了一種寶石的意義,「玉」代表了皇權,從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到如今保存在故宮交泰殿里的玉璽,絕大多數都是由玉雕刻而成的;「玉」寄託了人們的祝福,我們說到如意都會想到玉,雖然不是所有的如意都是玉制的,但是,玉的如意似乎更多的承載了幸福如意的祝福,帝王們經常把玉如意作為禮物賜給番邦使節;玉更是為士大夫們所推崇,由於玉質地堅硬,出首溫潤,無暇純凈,符合了古人對君子的要求,所以一直有「君子比德於玉」之說。
中國玉作為這一獨特文化的物質基礎,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從各種石頭中篩選出來的「石之美者」,具有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美感和實用功能。這個篩選過程極為漫長,可以說貫穿於石器時代的始終。
在這個漫長的篩選過程中,「崑山之玉〔就是「和田玉」成為公認的「寶玉」、「真玉」。 中國是愛玉之國、崇玉之邦,玉石來源約有一百餘處,中國歷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體現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
帝王是中國古代最高階級,和田玉在成為真玉的同時,也就成為帝王用玉。此後,經過無數的歲月,和闐玉方才走入民間,遍及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田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的「國石」。它象一顆明珠,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 和闐玉與中國文明的發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謂淵源深遠。
我國考古學者最新研究考並提出了中國在石器和青銅器、鐵器時代之間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玉器時代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
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現了和田玉,並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
「玉石之路」,即是後來的「絲綢之路」的前身。和田玉七千多年的開發利用歷史,明了我國邊疆和中原、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與商貿交流的第一個媒介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在東西方文化和經濟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和田玉歷來是中國各民族友誼的象徵物,和田玉作為歷史的鑒,雄辯地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從殷商開始,中國就開辟了以和田玉為主體的玉器工藝美術新時代。由於和田玉登上了華夏民族的玉壇,才出現了稱譽世界的「東方藝術」,才形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玉器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什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
由於和田玉的優良玉質,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民族愛玉心理,「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來,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們的靈感」(李約瑟)。歷代諸子百家以儒家學說詮釋和田玉並賦予「德」的內涵,於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說廣泛傳播,並被全社會所接受,成為我國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這種寓德於玉,以玉比德的觀念把玉和德結為一體;同時,又將玉與君子結緣,物質、社會、精神三合一的獨特玉意識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思想建樹,成為中國玉文化的豐富思想和精神內涵。
有七千多年歷史的中國玉文化,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范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許多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中國玉文化的輝煌不亞於偉大的長城和秦代兵馬俑的奇跡。中國玉文化的成就遠遠超過了絲綢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
中國玉文化包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潔氣魄。
Ⅹ 玉文化的價值中,中國玉器具體的文化內涵有哪些
20世紀後半期的考古發掘材料證明,中國製造和使用玉器的歷史源遠流長。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存,不僅在中國各地區有廣泛分布,而且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發揮作用,從而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絕的玉文化傳統。
人治社會中期也就是從兩晉到元代,這段歷史時期玉器走向鑒賞化、商品化,玉器的文化內涵更多地表現為庶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就是吉祥、如意、平安,至今我未能從歷代文化精英的述作中找出一句合適的話來概括。
人治社會晚期即明代和清代,社會經濟出現了迴光返照的繁榮,在統治者影響下,玉器成了榮華富貴的象徵,這里也有一句現成的話可以概括,就是「白玉為床金作馬」(語出《石頭記》)。現在,我們的國家已進入了以人民民主為規范准則的法治社會。要問法治社會里玉器的文化內涵我就不知道了,可以說的是,當前我們對玉器的認識還停留在人治社會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