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怎麼做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10-21 21:34:57

Ⅰ 學生應該怎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1、在學校通過老師為我們營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的平台,了解更多的關於非物質遺產的知識,融入非物質文化學生社團、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與保護,更清楚的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

2、在學習過程中要投入一些傳統技藝的學習,了解更多的社會地理文化的不同,親身接觸知識和技藝,並成為其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覆蓋面,促使更多的年輕人投入保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積極參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不哀的關鍵。應該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保護非物質遺產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怎麼做擴展閱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質也是「文物」。文化遺產是固化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的文物。從表面來看,兩者完全不同,但是本質卻是完全一樣,它們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所以文物不能改,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能改。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秦磚漢瓦,但是它是秦磚漢瓦的燒制技術;它不是故宮、長城,但是它是故宮長城的建築技術。有一句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我給你一條魚不如教給你捕魚的技術,而捕魚的技術,燒制秦磚漢瓦的技術,建築故宮長城的技術,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一個民族來講,就是保護其文脈。

Ⅱ 保護文化遺產的建議有哪些

保護文化遺產的建議有:健全機制、突出保護,確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正確軌道、鼓勵傳承,充分發揮民間自身力量、擴大宣傳,給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展示場所。

1.健全機制,落實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法規。建議制訂一系列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措施,並確保這些政策措施能夠有效實施。

比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的安排,一定要專款專用,並對一些瀕危的和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優先提供支援;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傳統文化,要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支持,開發和引導其市場需求。

2.突出保護,確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正確軌道。要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指導方針,確保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切實有力有效的保護和搶救。

對於一些有市場效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走保護與市場開發相結合的道路,但走市場開發之路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和傳承,不能片面強調市場開發,否則一方面會使沒有市場效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人問津,最終得不到保護和走向消亡;另一方面會因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導致過度開發利用,使原生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變異和萎縮。

3.鼓勵傳承,充分發揮民間自身力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完全依賴政府出資保護是不現實的,積極開拓其他保護渠道顯得尤為重要。既然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自民間,那麼最好的保護和傳承方法就是還原於民間,通過民間藝人和民間組織世代相傳。

4.擴大宣傳,給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展示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讓群眾了解和接受,就應該「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群眾中、在實踐中不斷發揚光大。利用集市、廟會、節慶活動,繁榮、活躍民間傳統文化;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培訓活動。

保護文化遺產的必要性:

要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廣大未成年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機構的傳播和展示作用,發揮新聞媒介、互聯網的宣傳作用,普及保護知識,培養保護意識,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共識,營造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

Ⅲ 如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基礎知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那麼如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如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基礎知識

一、深入挖掘文化底蘊是保護與傳承的前提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千姿百態的民間藝術、手手相遞的技藝絕招,而且有林林總總的民間儀式、節慶活動等,可以說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來自民間,且歷史悠久,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瀕危、滅亡,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珍貴的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為此,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進行必要的挖掘、整理和保護。一是要組織人員對當地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全面了解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生存狀況、分布區域、傳承人、相關場所、實物資料、相關民俗活動、保護情況; 二是要組織熟悉鄉土文化的本土作家、藝術家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只有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保護和傳承才有根基。

二、認真開展遺產研究是保護與傳承的關鍵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研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對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相對還不成熟,還未建立一個比較科學的研究體系。要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這一實際,研究中應該打破學科壁壘,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多元並重,相互融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更多、更科學的方法。要通過成立國家和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積極吸納社會各界、各方面的專家參與研究工作,也可以建立研究基地,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民間藝人深入開展研究,提高研究質量。對於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政府應給予研究必要的扶持、獎勵,授予榮譽稱號,以此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取得更大成果,為科學開展保護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和智力支持。

三、積極普及遺產知識是保護與傳承的基礎

宣傳是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形式,有利於引起社會各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注意及增強重視程度。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許多種類或世界獨有,只有廣泛深入開展宣傳,才能普及公眾的遺產知識。要通過廣播影視、報刊、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可通過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論壇、講座等活動,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擴大社會影響,營造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要充分利用博物館、文化館站等展示平台的作用,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的實物展示、現場製作、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的人生經歷及傳承工作經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等展覽展示與互動體驗,更好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

四、建立完善保障機制是保護與傳承的落腳點

建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濃郁的地域性特點,針對這種情況,地方政府除了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立法外,還要建立和完善三個機制:一要構建完善的傳承人保護機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延續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法律制度,增強傳承人保護力度,完善保護體系;二要構建完善的傳承人認定機制。要科學設置認定標准,把“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員”也列入其中,增強傳承人的扶持力度,並設立傳承人獎勵和激勵機制,對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進行等級考核,調動傳承人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三要構建完善的遺產申報機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分級遞進式申報,以保證我國各地域、各民族、各文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與保護方面,做到有序和兼容,確保各種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能得到合理的保護,並大放異彩。

文化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包括: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也就是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二、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作用

(1)資源普查

對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普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普查工作需要相關部門緊密配合,配備大量與非遺相關的工作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現狀作全面調查。2009年是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工作的重要之年,以本溪為例,本溪市現轄平山區、明山區、溪湖區、南芬區、經濟開發區及本溪、桓仁兩個滿族自治縣,總面積8411.3平方公里,共有25個街道辦事處(含兩縣各一個)、40個鄉鎮、229個社區、259個行政村,全市有漢、滿、回、朝鮮、蒙等26個民族,人口170萬。本溪人口眾多,分布廣泛,由於本溪市特殊的地理位置,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加上縣區文化館、站人員緊缺,普查工作開展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各縣、區文化部門排除萬難,在主管部門領導的統一部署下,下街道、進村屯,共登記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864項,經過進一步篩選,共有68項被列為重點資源上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為開展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後續工作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2)收集整理

收集、整理資料是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過程中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需要工作人員向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傳承人收集與申報項目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及其他相關材料。文化館自身就保存了大量有針對性的歷史文化資料,早在“七五”期間,本溪市的文化工作者深入縣、區、村屯,對本溪的民族民間藝術進行過搶救性的搜集和整理,僅民族民間舞蹈就有6個項目被收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一書,這為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提供了便利條件。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以來,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工作人員深入鄉鎮,走訪傳承人,也都留存了大量寶貴的影像資料。本溪市群眾藝術館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資料約500G,圖片資料約50G,光碟約200張。另外,本溪市群眾藝術館是開展群眾文化的主要陣地,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一點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過程中資料的收集、整理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3)前期申報

申報工作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重點工作,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價值體現主要依靠申報工作來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是由文本資料、圖片資料以及影像資料構成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在於文化館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文化館設有調研部,具有從事文字專業的工作人員,能夠對申報項目文字資料進行專業的表述。在數字化的今天,文化館基本配有攝影、攝像設備,並有專業人員進行操作,這些條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提供了便利,也只有在文化館這些條件才能綜合存在,才能更大的發揮效用。

(4)後續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申報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保護便成了文化館的主要工作。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檔立卷,利用有限的資金向傳承人徵集實物,製作展示櫃,定期走訪傳承人了解近況,為傳承人發放生活補助費,鼓勵並幫助傳承人建立傳承基地。在每年的大型活動、節日慶典上,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將本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展板的形式進行展示,並邀請項目傳承人進行現場展演,這些活動的開展使這些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能夠融入現代社會,在社會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依然能夠繼續生存和前行。

三、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中具有哪些優勢

(1)人才優勢

文化館是國家專門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開展培訓輔導、宣傳教育、理論研討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集、整理、申報、保護等活動的前沿陣地。文化館一般匯集了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攝影、群文理論等各類藝術人才,可以說是各市文化人才的聚集地,這些專業人才大都畢業於專業院校,或是在某專業領域取得了較大成就。他們經常參與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及資料收集階段,他們具備較強的專業性,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提供了幫助。以遼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本溪鼓樂》為例,本溪鼓樂早期流傳下來的音樂曲譜為工尺譜,早期音樂的記錄方式在今天是很少人能讀懂,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從事音樂專業的工作人員便參與到此項目的挖掘及申報過程中,走訪傳承人,與其探討曲譜,並翻譯成簡譜,這種較強的專業性及對口性,是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無法比擬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申報後,在後期的傳承與保護過程中文化館的專業人才也佔有了極其重要的位置,發展、培養、指導傳承人是長期且艱巨的任務。以遼寧省級項目《傳統木版年畫》為例,2007年本溪桓仁傳統木版年畫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了不讓這一民間傳統美術技藝失傳,多年來,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從事美術專業的工作人員在桓仁滿族自治縣建立版畫培訓基地,不間斷地定期對當地的農民進行版畫指導與培訓,桓仁木版年畫代表本溪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各項展覽,在提升其知名度的同時,為桓仁農民開辟了致富的道路。

專業人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傳承、保護過程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也只有文化館才有多方面的專業人才,是文化館的職責所在卻也是文化館的優勢所在,如此看來,文化館是最適宜申報、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陣地。

(2)宣傳優勢

文化館本身具有宣傳教育的工作職責,而最重要的是文化館可以通過多方面、多角度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宣傳,宣傳方法多樣,宣傳角度多變,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工作不是只停留在一個特定的層面,拓寬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范圍,極大增強了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每年6月的第二個周六被定為全國“文化遺產日”,各省市在“文化遺產日”期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宣傳,本溪市群眾藝術館也不例外,這一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備受關注的一天。本溪市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4項,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將30個項目以圖文展板的形式,在“文化遺產日”這一天進行展出,同時利用展出場地有利的條件,通過LED彩色顯示屏將國家級、省級項目資料片循環播放,並邀請多個項目傳承人來活動現場進行項目展演,除此之外,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利用內部刊物《本溪群眾文化》增設《非遺專刊》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介紹,不僅向外市文化館、站展示本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更對本市市民起到有力的宣傳作用,促進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工作。2008年12月,“本溪市群眾藝術館”網站正式開通,專門設有“非遺保護”欄目,收錄了本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相關資料,並設立了非遺論壇與讀者溝通交流,及時更新本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信息,讓廣大群眾能夠輕松的搜索到本溪市的非遺資源,從而促進本溪的非遺宣傳力度。

2014年起本溪市群眾藝術館便多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引起良好的反響。2015年遼寧省文化廳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列為遼寧省重點民生工程,從2015年初至今本溪市群眾藝術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12餘次,進社區8次市民休閑廣場2次,預備役部隊1次,普及群眾達6000餘人,真正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百姓。

Ⅳ 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措施

法律分析:1、建檔:通過搜集、記錄、分類、編目等方式,為申報項目建立完整的檔案;

2、保存: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手段,對保護對象進行真實、全面、系統的記錄,並積極搜集有關實物資料,選定有關機構妥善保存並合理利用;

3、傳承:通過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等途徑,使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後繼有人,能夠繼續作為活的文化傳統在相關社區尤其是青少年當中得到繼承和發揚;

4、傳播:利用節日活動、展覽、觀摩、培訓、專業性研討等形式,通過大眾傳媒和互聯網的宣傳,加深公眾對該項遺產的了解和認識,促進社會共享;

5、保護:採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以保證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傳承和發展,保護該項遺產的傳承人(團體)對其世代相傳的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所享有的權益,尤其要防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誤解、歪曲或濫用。

法律依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 第七條 申報項目須提出切實可行的十年保護計劃,並承諾採取相應的具體措施,進行切實保護。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檔:通過搜集、記錄、分類、編目等方式,為申報項目建立完整的檔案;

(二)保存: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手段,對保護對象進行真實、全面、系統的記錄,並積極搜集有關實物資料,選定有關機構妥善保存並合理利用;

(三)傳承:通過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等途徑,使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後繼有人,能夠繼續作為活的文化傳統在相關社區尤其是青少年當中得到繼承和發揚;

(四)傳播:利用節日活動、展覽、觀摩、培訓、專業性研討等形式,通過大眾傳媒和互聯網的宣傳,加深公眾對該項遺產的了解和認識,促進社會共享;

(五)保護:採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以保證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傳承和發展,保護該項遺產的傳承人(團體)對其世代相傳的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所享有的權益,尤其要防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誤解、歪曲或濫用。

Ⅳ 保護文化遺產措施 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1、落實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鄉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2、加強執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爭取早日出台。

3、隊伍建設。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4、加大宣傳。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Ⅵ 非遺保護的五種方法

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中國擁有眾多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無形的,因此在保護上難度較大,必須加強保護才能使得其可以一直流傳下去,非遺保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收集保存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在進行保護工作的時候可能出現遺漏現象,應廣泛進行非遺普查工作,然後用文字、影像等方式進行收集保存,這是最直接的保護方式。

2、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四級名錄體系

建立國家、省、市、縣級四級名錄,形成從上到下的一個保護體系,國家的政策措施可以有效傳達到下級部門,並且有效實施,從而真正達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目的。



3、認定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是一種發展的文化形式,其載體是人,因此要加強其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

4、建設生態保護區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周圍的生態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為了盡可能本真性的進行傳承,就要建設生態保護區,實現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

5、宣傳展示

讓非遺傳承在公共場合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現,例如非遺音樂傳承人登台演出、非遺技藝人現場表演製作過程等,使更多的人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盡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發展成為團體的形式,這樣可以增大文化的傳承性和影響力。

Ⅶ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法律分析: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主要措施:開展普查,用現代化手段真實、系統、全面地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檔案和資料庫;制定標准,科學認定,建立國家級和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認定、保存和傳播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探索動態整體性保護方式;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協調有效的保護工作領導機制、專家咨詢機制和檢查監督制度;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經費投入,大力培養專門人才;積極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教學和宣傳展示,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

法律依據:
《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第四條 完善調查記錄體系。開展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完善檔案制度,加強檔案數字化建設,妥善保存相關實物、資料。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工程,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專業記錄水平,廣泛發動社會記錄,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全面系統記錄。加強對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整合共享,進一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依法向社會開放,進一步加強檔案和記錄成果的社會利用。
第五條 完善代表性項目制度。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代表性項目分類體系。健全國家、省、市、縣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加強代表性項目存續狀況評估,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夯實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責任,加強績效評估和動態管理。加強與代表性項目相關的文化空間保護。積極做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申報和履約工作。

衍生問題:
什麼事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Ⅷ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法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法是什麼

1、全面推進普查工作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眾多種類,在進行保護工作的時候可能出現遺漏忽略現象,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可以首先進行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在這之前應該做的是對文化進行分門別類的劃分,根據其性質特點以及地域環境的不同進行分類。接下來根據不同種類安排不同工作人員小組進行,在此之前還要對於普查工作進行流程計劃,確保其可以順利進行。

2、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四級名錄體系

為了切實做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避免保護工作走過場的形式主義,部分官員借保護工作的名義將文化商業化的現象產生,在保護工作的時候建立四級名錄體系,就是國家、省、市、縣級四級名錄,形成從上到下的一個保護體系,國家的政策措施可以有效傳達到下級部門,並且可以有效實施,從而真正達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目的。

3、認定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是一種發展著的文化形式,其載體是人,因此為了真正做到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就要加強其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這就要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支持遺產的傳承人以合理合法的形式組織的傳習活動,經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另外要做到的就是盡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發展成為團體的形式,這樣一來可以增大文化的傳承性和影響力,使得文化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4、建設生態保護區、實現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其周圍的生態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產生和傳承都是生態環境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因此在保護的過程中為了盡可能本真性的進行傳承,就要採取建設生態保護區、實現生態文化的方法,要做到點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環境較其他物質可控制較差,並且大的自然環境本身就很難控制,但是將環境空間縮小,在一個局部的環境中這種難度就會降低很多,在小范圍的環境中,根據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點採取不同的保護措施,使得其可以繼續發展較長時間,並盡可能產生更大的影響,這樣一來,就可以做到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使得其可以立體發展。

Ⅸ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國的文化遺產

對於我國的文化遺產,首先從發自內心的感慨,例如可以大力宣傳宣傳周圍的人。我國的文化遺產十分重要,是我國的瑰寶,所以作為我國的一員,我們不能隨意破壞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發自內心好好保護他,對於文化遺產一定要盡心盡力的保護,大力去宣傳,盡職盡責,做好一位公民的責任。

Ⅹ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首先,從政府層面來說,應將「政績訴求」上升為政治訴求,從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的高度來看待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認識到非物質遺產保護與我國的國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認同息息相關。各級地方政府都應該在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這兩個文件的基本框架內,架構自己的具體的非物質遺產保護思路。而不是從本地區、本單位乃至個人的短期行為和政績需求出發,來考慮非物質遺產保護保護問題。為此,各級立法機關必須加強和加快非物質遺產保護的立法工作,明確職責和分工,確定具體的保護體制和法規,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政績考核中。
更為很重要的是,各級政府應該認識到文化問題的特殊性。目前有不少省份提出打造「文化大省」的口號。動機也許不錯,但方法卻大可商榷。因為文化從來就不是打造出來的,而是一個自然生長的活態過程。文化是一棵樹,不是一架機器,需要的是細心的照料和精心的呵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永遠無法恢復或再生。應當認識到,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很豐富,但也很脆弱,在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下,大多處在瀕危狀態中,政府目前要做的工作是藉助這次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東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對非物質遺產保護的修復上來,精心呵護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鼓勵民間自發地培育和發展出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生態環境。對於同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多重申報主體,政府應耐心聽取專家論證,理清不同申報主體之間的利益訴求,協調好相互之間的關系。
其次,從學者這個層面來說,應將理性的學術化的訴求轉化為具體的感性的調查研究,切實做好對民間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的普查工作。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者一方面要拋棄一切學理上的先入之見,放下架子,深入民間,尊重民間的習俗和做法,尊重民間的首創精神,不能採取拔苗助長或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方法強行將民間的思路和做法納入自己的學術框架。另一方面,又要因勢利導,將民間的素樸的文化訴求逐漸上升到文化自覺的高度,讓民眾充分認識到本土的民間智慧和地方性知識,在全球化時代所具有的價值和文化意義。
總之,無論是政府還是學界都應清楚認識到,非物質遺產保護的真正主體和主人是民間,是大眾,政府和學者都是為大眾服務的。政府應做和能做的工作是給民間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和一定政策和財政上的扶持,而不是以是否有利可圖為標准,強行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占為己有,作為自己政績工程的一部分。學者應做和能做的工作是深入民間進行客觀的調查,而不是帶著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成見或偏見,改造甚至扭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所用。從根本上來說,政府和學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從加強民族凝聚力和重構民族精神的大局出發,調動民間參與文化自我建設、自我修復的積極性,建立起一個豐富多樣的、和諧發展的、良性互動的文化生態環境,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復興,為保護全人類的文化多樣性做出應有的貢獻。
324
19216

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流程是什麼?怎麼申請?
根據文中提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您推薦
一申報條件已列入街道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物質 文化遺產項目,並符合下列標准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條件和要求_人力資源管理_經管營銷_專業資料
青島中域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廣告
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
根據文中提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您推薦
歷史挖掘,資料收集整理,申報書填寫製作,視頻短片和照片拍攝非遺申報,傳承人申報,如何申報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

閱讀全文

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