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徐州商業文化牆電話多少

徐州商業文化牆電話多少

發布時間:2022-10-22 06:28:03

❶ 江蘇地區旅遊景點

雲龍山 是蘇北一帶的名山,是徐州自然風景區重要風景山林之一,山上巨石嶙峋,林壑幽美。雲龍山有九節山頭組成,南北走向,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雲霧繚繞而得名。以下內容是我為您精心整理的江蘇地區旅遊景點,歡迎參考!

江蘇地區旅遊景點

夫子廟

夫子廟即是孔廟,原來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夫子廟始建於宋,夫子廟位於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以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牆為照壁,全長11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另外廟東還有魁星閣。

夫子廟歷史

由於時代要求,孔廟現已成為群眾文化活動場所。1985年修復夫子廟古建築群,周圍茶肆、酒樓、店鋪等建築也都改建成明清風格,夫子廟建築群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臨河的貢院街一帶則為古色古香的旅遊文化商業街。同時按歷史上形成的廟會的格局, 復建了東市場、西市場。 這里供應的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八,舉行夫子廟燈會。夫子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可以遠溯到六朝時期,明清兩朝尤盛。改革開放以來,對散落民間的風味小吃發掘整理,在繼承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絕」為代表的秦淮風味小吃。小吃供應干稀搭配,葷素相間,穿插民俗表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圍,使餐飲過程同時成普文化欣賞的過程,體現了飲食和文化的精美結合,對中外遊客產生著久遠的吸引力。目前風味小吃已達200多個品種,經濟效益顯著,成為夫子廟旅遊經濟的重要支柱和這一地區的特色文化。近年來,相繼引進了肯德基、麥當勞等西洋快餐,保留了一些夜市大排檔,形成了中西餐合璧、高中低檔共存的餐飲新格局。今日夫子廟已成為聞名遐邇的「美食中心」。

夫子廟美食街建成於1997年,總投資1.5億元,位於夫子廟南端,東起平江府路,西止來燕路。建築造型各異,高低錯落有致,青磚小瓦,粉牆坡屋,古樸典雅,與夫子廟古建築群融為一體。內部設施一流,頗具現代氣息。仿古花崗岩路面兩側鑲嵌著彩色廣場磚,菱形的花壇、回繞的長廊、花園式的廣場、古典式的矮架路燈,營造出溫馨而優雅的氛圍。沿街坐落著晚晴風味軒、晚晴茗軒、金陵春酒樓、夫子廟康樂城、秦淮人家、白鷺賓館等一批知名餐飲娛樂企業,薈萃了海內外美食精品。結合美食街建設,建成了展示六朝文化的王謝古居,恢復了烏衣巷,形成了新的景觀區,拓展了夫子廟景區范圍。

紫金山

中國江蘇省西部山嶺。在南京市東郊。漢代稱鍾山。拔地而起,形似盤曲的巨龍,稱為「鍾阜龍盤」。因山坡出露紫色頁岩,在陽光照射下閃耀金色光芒,東晉時改稱紫金山。東西長約7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主峰北高峰海拔448公尺。東邊的小茅山海拔350公尺,1926年在南坡建有孫中山陵墓。其西側有明孝陵,東側有靈谷寺等名勝。西邊的天堡山海拔250公尺,建有紫金山天文台。

又名鍾山,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山門外。主峰海拔448.9(2007年)米,周圍約30公里,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其山勢險峻、蜿蜒如龍,早在三國與漢朝,即負盛名。鍾山周圍名勝古跡甚多:其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愷和何香凝墓;東有靈谷公園,鄧演達墓;山北有明代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在六朝時代,山上的廟宇很多,現僅存靈谷寺一處,位於山左。

紫金山論壇始建於2008年,並於2009年元旦正式啟用紫金山域名。紫金山論壇僅定位於南京,所有用戶及內容都來自於生活在南京以及熱愛和關注南京的人們。紫金山論壇正逐漸成長為一個有趣有益的互助分享平台。

天目湖

天目湖山水園景區共分為四大板塊:湖裡山、龍興島、鄉村田園、山水絕佳。

山水園

走進山水園,園內最先進的4D動感電影帶你步入海盜船覆滅的驚險歷程,讓你領略他的無窮魅力。體驗完驚險刺激後,你可放鬆一下心情,漫步到天目漁村,那裡是垂釣,燒烤、休閑的好去處。

湖上風光

從碼頭乘上遊船,便能盡情領略湖上風光。遊船在碧波萬頃的水面上行駛,濺起的浪花如珠似雪。一湖碧水,清澈澄凈。倘若遇到好機會,能看到一陣陣烏黑的野鴨,在湖面時起時落。放眼遠眺,水天一色,煙波浩淼。連綿起伏的群山,鬱郁蔥蔥;一座座小島,彷彿浮在綠色的水面上。山環水繞、山高水低的旖旎風光,令人陶醉。要是乘快艇游湖,就更刺激,不妨一試。

鄉村田園

顧名思義,這里充滿著濃郁的鄉村田園氣息。遠遠看去,就像一隻巨龜靜卧在天目湖上,因此又被稱為「龜島」。島上放養了一百多隻可愛的小獼猴,故又稱「猴島」。踏進鄉村田園,遠古磨房、天下第一壺、江南水車等為懷舊的你提供一個超凡脫俗的精神家園。

乘遊船到羊山公園山岸,就能觀賞到鄉村田園風光了。路邊安放著的石磨、石臼、木杵,提示今人先民磨粉、舂米的不易。那架在塘邊的龍骨車,似乎在召喚遊人前去體驗一下車水的艱辛。走進農家小院,只見犁耙、竹絲掃帚,依在牆邊屋旁,如有興趣,可端來竹椅小憩,享受一下農家的生活,那實在是一大樂趣。

綉球島

島上矗立著一座古色古香的茶藝館。在館內,可參觀茶史展覽,可觀看茶藝表演,亦可泡上一杯綠茶,品嘗一下用天目湖水沖泡的天目湖茶。茶藝館周圍,滿坡是生長旺盛、管理精細的茶樹,茶葉綠得令人心醉,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而置於茶園旁的一隻特大紫砂茶壺,值得一看,此壺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壺。

狀元閣

湖裡山景區中的狀元閣。全閣共3層,是我國唯一一座以宣傳狀元文化為主題的仿古建築,從隋代至清代的736位狀元的姓名、籍貫、殿試奪魁的年號,全鐫刻於紫檀的版面之上。狀元閣內的青銅龍柱又稱狀元柱,或龍門柱,高2.28米、重680公斤。它的雛形是唐代長安城內的試官石,銅柱上的龍圖騰,氣勢磅礴,威武雄偉,給人以一種高高在上,不可觸及的威懾之感。狀元閣是度假區范圍內最高的可登臨的'建築,也就是天目湖的至高點,置於此,我們便可將天目湖的美景一覽無遺。群賢堂

狀元閣北側,是一座古樸的群賢堂。清順治年間溧陽狀元馬世俊的座雕,供於堂中。溧陽貢士獲殿試第二名(榜眼)的宋之繩、任蘭枝,第三名(探花)的陳名夏、黃夢麟、任端書的生平及代表作與馬氏俊的簡歷均陳列於右側牆面。

在堂內的左側,還展出了當代溧陽籍名人的生平、事跡。內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六名;經濟學家狄超白(已故)、昆蟲學家蔡邦華(已故)、物理化學家彭少逸、火箭專家朱森元、生物學家翟中和、物理學家沈學礎。

鳥島

黃家山鳥島,像碧綠的玉簪,突出在平靜如鏡的湖中,顯得格外的恬靜、神秘。在遊船上,遠見杉樹上一片白色。船靠近小島,但見一陣陣白鳥從樹上飛起,在空中翱翔,景色甚為壯麗,棲息在鳥島上的有丹頂鶴、杜鵑、鴛鴦、相思鳥等100多種鳥類。到了秋冬時節,無數野鴨從湖上飛起,大有遮天蔽日之勢。宋朝名人張孝祥途徑黃山湖、三塔盪時,吟出的《西江月·三塔盪阻風》中,其名句:「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歐一片」便是描繪這一帶的湖光鳥景。

太公山

太公山位於天目湖主壩東側。上台階,跨進懸掛著「太公山」橫匾的大門,便是一座四方斗拱亭,亭內有「太公山碑」。走上山頂,大平台上矗立著一尊高18米多的姜太公全身銅像。這位大師,頭挽道髻,身披道袍,左手握著無字天書,右手托著杏黃旗、打神鞭,面色莊重,目視前方。平台上,在一方粗礪的岩石上,留有一雙腳印,一隻簍跡,相傳就是姜太公當年舉桿垂釣之處。

報恩禪寺

報恩禪寺位於天目湖畔,他整體設計融合了中國寺廟與泰國寺院的藝術風格。進入共性的大門,就是天王殿。殿中供奉著笑口常開的彌勒佛,這是一座通身燙金的佛像,四大金剛分別列四角,威嚴肅穆。殿前左側的平地上,安放著一隻一米長的石龜,是報恩禪寺保留下來的千年遺物,它的背上豎著一方「報恩禪寺碑記」.天王殿的左右兩側,分別是觀音殿、地藏殿。天王殿後,是新落成的大雄寶殿。這座建築宏偉的五層寶殿,高約20米,金碧輝煌,端莊文靜的釋迦牟尼座像供於殿中。東方消災延壽葯師傅、四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相伴左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列於兩側。

依山而建得碑廊,築於殿後。走在長廊中,但覺山青竹秀,幽靜涼爽,夾裹著草木的清香,令人彷彿進入脫俗的世界 。

史貞義女碑

史貞義女捨身救護伍子胥,唐天寶年間溧陽縣令鄭晏為了使她的名節永垂後世,特請游覽至此的李白撰寫碑銘,由李白族叔李陽冰書寫,刻石立碑於伍子胥投金處。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縣令夏侯戩因碑石損壞,捐俸金將碑文重刊鑠石,移置新建儒宮右次。南宋紹興年間,縣令周淙遷碑還至舊處。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知縣符觀移置縣城西郊的鳳凰橋畔。明萬曆年間知縣徐縉芳在縣東渡濟橋興建貞女祠及水因寺,又移碑於水因寺內。由於長年拓錄,字跡磨滅,民國初年,宜興教師周科生、秦家斌等進行洗刻(字是秦家斌摹寫的),另在碑前加刻「水因寺」三字。1974年,有人在宜興芳庄西埂路面發現此碑,現置於宜興市文化館碑亭內。

周庄

古鎮周庄唐風孑遺,宋水依依,煙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朴的民俗風情,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傑出代表的周庄,成為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聯合國亞太地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美國政府獎、世界最具魅力水鄉和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華環境獎、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殊榮。

憑借得天獨厚的水鄉古鎮旅遊資源,堅持「保護與發展並舉」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旅遊業。以水鄉古鎮為依託,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完善景區建設,豐富旅遊內容,強化宣傳促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遊文化品牌,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游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和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中國知名旅遊品牌的榮譽。

近年來,不斷致力於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弘揚和傳承,積極探索文化旅遊,全力塑造「民俗周庄、生活周庄、文化周庄」,正日益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更是受到了中外遊客的青睞,每年吸引了超過250萬人次的遊人前來觀光、休閑、度假,全社會旅遊收入達8億元。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富貴園、江南人家、錢龍盛市等適宜現代休閑體驗型旅遊配套項目的相繼推出和完善,擴大旅遊規模,做大旅遊盤子,使周庄旅遊逐步向休閑度假型旅遊發展。

經過十年保護、十年發展,周庄跨入十年提升時期,提出了打造「國際周庄」的構想。藉助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來展示優秀的中華文明,以文化的交融為切入點,把周庄推向國際。通過資源的整合,推出適宜現代體驗式旅遊的精品線路和項目,加大投入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和提高國際接待能力,努力把周庄建設成為國際休閑度假基地。

拙政園

拙政園的主要景點有:

蘭雪堂:取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詩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園全景圖,北向飾翠竹圖。

涵青亭: 涵青亭居於一隅,空間范圍比較逼仄。整座亭子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給本來平直、單調的牆體增添了飛舞的動勢。

蘭雪堂圖片

秫香館:為東部的主體建築,面水隔山,室內寬敞明亮,長窗裙板上的黃楊木雕,共有 48幅,雕鏤精細,層次豐富,栩栩如生。落地長窗加上精緻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館妝點得古樸雅緻,別有情趣。

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迴廊,莊重質朴,圍柱間有坐檻。亭子之所以取「天泉」這個名字,是因為亭內有口古井,相傳為元代大宏寺遺物。此井終年不涸,水質甘甜,因而被稱為「天泉」。

芙蓉榭圖片芙蓉榭: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於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

綴雲峰: 蘭雪堂北,山峰高聳在綠樹竹蔭中,山西北雙峰並立,取名「聯璧」。綴雲峰、聯壁峰為歸園田居的園中景點。綴雲峰的形態自下而上逐漸壯大,其巔尤偉,如雲狀,巋然獨立.

玉蘭堂 :是一處獨立封閉的幽靜庭院,玉蘭堂高大寬敞,院落小巧精緻。南牆高聳,好似畫紙,牆上藤草作畫,牆下築有花壇,植天竺和竹叢,配湖石數峰,玉蘭和桂花,色、香宜人。

見山樓: 此樓三面環水,兩側傍山,底層被稱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設吳王靠,小憩時憑靠可近觀游魚,中賞荷花,遠則園內諸景如畫一般地在眼前緩緩展開。上層為見山樓,陶淵明有名句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荷風四面亭: 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園中部池中小島,四面皆水,蓮花亭亭凈植,岸邊柳枝婆娑。亭單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香洲:為「舫」式結構,有兩層樓艙,通體高雅而灑脫,其身姿倒映水中,更顯得纖麗而雅潔。香洲寄託了文人的理想與情操。

松風水閣: 松、竹、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稱作「歲寒三友」。松樹經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將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蒼勁古拙的姿態常被畫入圖中,是中國園林的主要樹種之一。松風水閣又名「聽松風處」,是看松聽濤之處。

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極為少見的廊橋。朱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故以為名。古人以虹喻橋,用意絕妙。它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成了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是拙政園的經典景觀。

遠香堂:遠香堂為四面廳,是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建築,建於原若墅堂的舊址上,為清乾隆時所建,青石屋基是當時的原物。它面水而築,面闊三間。堂北平台寬敞,池水曠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葉田田,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的佳處。

海棠春塢: 玲瓏館東側花牆分隔的獨立小院是海棠春塢。造型別致的書卷式磚額,嵌於院之南牆。院內海棠兩株。庭院鋪地用青紅白三色鵝卵石鑲嵌而成海棠花紋。與海棠花相呼應。

聽雨軒:在嘉實亭之東,與周圍建築用曲廊相接。軒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邊有芭蕉、翠竹,軒後也種植一叢芭蕉,前後相映。雨點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聽雨人的心態各異,就能聽到各具情趣的雨聲,境界絕妙。

雪香雲蔚亭: 雪香,指梅花。雲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適宜早春賞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動。又稱冬亭。

梧竹幽居: 建築風格獨特,構思巧妙別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為中部池東的觀賞主景。此亭背靠長廊,面對廣池,旁有梧桐遮蔭、翠竹生情。亭的絕妙之處還在於四周白牆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的奇特景觀。 「梧竹幽居」匾額為文徵明題。

留聽閣:為單層閣,體型輕巧,四周開窗,閣前置平台,是賞秋荷聽雨的絕佳處。閣內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銀杏木立體雕刻松、竹、梅、鵲飛罩,刀法嫻熟,技藝高超,構思巧妙,將「歲寒三友」和「喜鵲登梅」兩種圖案柔和在一起,是園林飛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聽閣,回頭望塔影亭,頓覺美妙致至。攢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寶塔,端莊怡然,不失為西部花園中一個別致的景觀。

浮翠閣: 為八角形雙層建築,高大氣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綠草如茵,建築好像浮動於一片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閣」。

笠亭:在扇亭後的土山上還有一小亭,稱「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渾圓形,頂部坡度較平緩,恰如一頂箬帽,掩映於枝繁葉茂的草樹中.

與誰同坐軒:小亭非常別致,修成摺扇狀。蘇東坡有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名「與誰同坐軒」。軒依水而建,平面形狀為扇形,屋面、軒門、窗洞、石桌、石凳及軒頂、燈罩、牆上匾額、半欄均成扇面狀,故又稱作「扇亭」。

倒影樓(夜景): 倒影樓以觀賞水中倒影為主。樓分兩層,樓下是「拜文揖沈之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這兩位均是蘇州著名的畫家,沈周還是文徵明的老師。當年,西園園主張履謙為表達自己的景仰之情,於光緒二十年(1894)特建此樓以資紀念。倒影如畫景色絕佳。

波形廊: 在西花園與中花園交界處的一道水廊,是別處少見的佳構。從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環池布局,分成兩段,臨水而築,南段從別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鴛鴦館止;北段止於倒影樓,懸空於水上。

宜兩亭 : 在別有洞天靠左,疊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徑,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於山頂,這就是「宜兩亭」。

卅六鴛鴦館(「十八曼佗羅花館」): 為西花園的主體建築,精美華麗,方形平面帶四耳室,廳內以隔扇和掛落劃分為南北兩部,南部稱「十八曼佗羅花館」,北部名「卅六鴛鴦館」,這是古建築中的一種鴛鴦廳形式。 南廳是十八曼陀羅花館,曼陀羅花即山茶花。北廳因臨池曾養三十六對鴛鴦而得名。卅六鴛鴦館內頂棚採用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上樑架,又利用這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增強音響效果,使得餘音裊裊,繞梁縈回。

雲龍山

雲龍山 是蘇北一帶的名山,是徐州自然風景區重要風景山林之一,山上巨石嶙峋,林壑幽美。雲龍山有九節山頭組成,南北走向,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雲霧繚繞而得名。

雲龍山長3公里,北頭毗連市區,海拔142米,易於登覽。宋蘇東坡在徐為太守時,常登山覽勝,醉卧山石。他寫並書「放鶴亭記」碑文現存山中。現山上滿布松柏,四季常青,山頂建有亭廊,供人休息。山上主要風景有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碑廊;東麓興化寺內有大石佛,西麓大士岩有石造觀音像,雲龍書院內有東坡石床,黃茅崗摩崖石刻。現又將一些古跡整修一新,重建了卧牛泉,擴大了招鶴亭平台,更為雲龍山增添了新姿,成為中外客人來徐州必游之地。

放鶴亭:放鶴亭為宋神宗(趙項)元豐年間(公元1073年)春張天驥所建。張天驥自號雲龍山人,又稱張山人。他在山上建一亭(現已修建),並養兩只仙鶴,隱居山上。蘇軾在徐州任太守期間,常率賓客在亭中飲酒,和張天驥交成好友。於元豐元年十一月,蘇軾寫了一篇《放鶴亭記》,現立碑文於放鶴亭南側,這篇文章膾炙人口,並被選入《古文觀止》,徐州的雲龍山和放鶴亭也因此而聞名於全國。

玄武湖

進入玄武門經翠紅堤到環洲,迎面是具有國際園林特色的假山瀑布和奇峰妙石,沿堤北行,有兒童樂園和「郭璞亭」、「喇嘛廟」「諾那塔」等一批古建築。步入櫻洲,北長達三百餘米的櫻洲長廊,再向東就是清真食堂(現改為玄武湖歷史文化展覽館)。經過芳橋來到梁洲,沿白菀餐廳向北漫步即刻來到盆景館、覽勝樓、閱兵台,向西數十米的玄武廳,在這里有遊船碼頭:快艇輕舟直抵對岸南京火車站湖濱廣場;聞雞亭、湖神廟、銅鉤井等具有歷史典故的建築,步入翠洲走過湖堤、向前通過菱洲大橋進入菱洲,沿高爾夫球場,依次觀賞武廟閘、觀景軒、方亭、辟邪馱石等建築。

公園交通

南京火車站對面可乘遊船到玄武湖公園。

乘游1路、 1路、3路(環行)、8路、15路、22路、25路、28路、30路、33路、35路、38路、47路、52路、56路、74路、地鐵1號線到玄武湖公園即可,到火車站附近的公交也可。

出火車站就能夠看見玄武湖,所以不建議打車。如果坐的是汽車,可以考慮打車,南京打車9元起步(再加1元柴油附加費)。

乘坐南京地鐵1號線玄武門站下。

住宿旅館

現在城牆邊又進入了一家國際時尚精品酒店,叫做:「桔子酒店」,緊鄰玄武湖的東牆外,模範馬路出口,進入中央路之前右;這不僅豐富了玄武湖旅遊區的功能,而且其本身的涉及和服務也自成一景;作為時尚人士的你一定不能錯過,來湖邊遊玩,住在這里你一定會多一些收獲!

❷ 徐州的紅色旅遊景點有哪些

李超時紀念館、邳州王傑紀念館、徐州小窯頭烈士陵園、禹王山抗日阻擊戰遺址紀念園、小蘿卜頭紀念館等都是徐州的紅色旅遊景點

1、李超時紀念館

李超時紀念館位於邳州市碾庄鎮才庄村,323省道北側,是為紀念原紅十四軍軍長兼政委李超時而興建的,是徐州市委宣傳部命名的「徐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級紅色旅遊景點,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德育教育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基地。

2、邳州王傑紀念館

王傑紀念館位於邳州市運河鎮張樓,主要景點有展覽室、王傑像、王傑犧牲處、王傑墓、王傑犧牲紀念亭、題詞碑牆等,是江蘇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國家3A級旅遊景區。

3、徐州小窯頭烈士陵園

徐州小窯頭烈士陵園位於新沂市東阿湖古鎮境內,北臨323省道,南瞰葡萄園、草莓園,西依淋頭河,東接「狀元林」、「漢墓館」,佔地5.6萬平方米。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

4、禹王山抗日阻擊戰遺址紀念園

禹王山抗日阻擊戰遺址紀念園位於邳州市戴庄鎮李圩村。從禹王山靠310國道一側的入口上山,從很遠的地方便能仰望到高達8米的紀念塔。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紀念館的修建方案由清華大學設計,多個建築主體均在山頂沿著山脊線形成的紀念軸線,由西向東有節奏地布置紀念廣場、鑒池、紀念館、戰壕遺跡以及禹王廟等主要建築和場所,最終恰好指向禹王山戰役初次交火地點陳瓦房村的方向。

5、小蘿卜頭紀念館

「小蘿卜頭」宋振中是共和國最年輕的革命烈士。為了讓故鄉人民永遠懷念他,邳州市八路鎮投資800多萬元,在風景秀麗的岠山腳下興建「小蘿卜頭」紀念館。

❸ 古代出行主要走哪幾種道路。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可以說自從人類誕生後,就開始了路的歷史。原始的道路是由人踐踏而形成的小徑。東漢訓詁書《釋名》解釋道路為「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
早在大約50萬年至170萬年前,在亞洲東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就先後有了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人等原始人群生活著。我們的祖先在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十分低下的生產力條件下,為了生存和繁衍,就在中華大地上開辟了最早的道路。

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中國有記載役使牛馬為人類運輸而形成馱運道,並出現了原始的臨時性的簡單橋梁。相傳中華始祖黃帝「命豎亥通道路」,「道路」之名遂由此而定。黃帝因見蓬草隨風吹轉,而發明了車輪,於是以「橫木為軒,直木為轅」製造出車輛,對交通運輸作出了偉大貢獻,故尊稱黃帝為「軒轅氏」。隨著車輛的出現產生了車行道,人類陸上交通出現了新局面。據《古史考》記載:「黃帝作車,任重致遠。少昊時略加牛,禹時奚仲駕馬。」《尚書·舜典》中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堯年紀大了,經過反復考驗選擇了舜為自己的接班人,並將帝位傳讓給了他。舜登位後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辟四門,達四聰」,「明通四方耳目」,二月巡泰山,五月去衡山,八月訪華山,十一月到恆山。 [極不易,都在路上了吧] 可見舜帝對發展交通、開辟道路是非常重視的。夏禹的事業,也是從「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書·禹貢》)入手的。他「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檋」(《史記·夏本紀》), [交通工具還真不少]其足跡幾遍黃河、長江兩大流域。


商朝(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重視道路交通,商湯的祖先「服牛乘馬」,遠距離經商,揭開了以畜力為交通運輸動力的歷史。古代文獻中便有商人修築護養道路的記載,當時人們已經懂得夯土築路,並利用石灰穩定土壤[古代路面技術好像就沒改進過] 。從商朝殷墟的發掘,發現有碎陶片和礫石鋪築的路面[這樣,抗雨水沖刷的能力得到提高] ,並出現了大型的木橋。經過夏商兩朝長期的開拓,到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時期,可以說我國道路已經初具規模。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道路的規模和水平有很大的發展,出現了較為系統的路政管理。周武王姬發滅商後,除都城鎬京(今西安附近)外,還根據周公姬旦的建議,修建了東都洛邑(今洛陽),以便於控制東方新得到的大片疆土,對付殷商殘余勢力。為了有效發揮兩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作用,在它們之間修建了一條寬闊平坦的大道,號稱「周道」,並以洛邑為中心,向東、向北、向南、向東南又修建成等級不同的、呈輻射狀的道路。周道是西周王室的生命線,也是國家交通的中軸線。《詩經·大東》上說:「周道如砥[砥石?] ,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睠言顧之,潛焉出涕!」意思是說在這條寬廣平坦、筆直如矢的大路上,老百姓看到王公貴族掠走了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不能不傷心落淚。《詩經·大東》還說:「維北有斗,西柄之揭。」是說天空北面有北斗,周道像一把朝西的勺柄,連結了七星。在我國古代交通發展史上,修建周道的重大意義是不可低估的。不僅周、秦、漢、唐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都是在這條軸線上,而且在以後的宋、元、明、清時期,這條交通線也仍然是橫貫東西的大動脈[一橫] 。周道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的歷史上,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此外,西周對道路網的規劃、標准、管理、養護、綠化以及沿線的服務性設施方面,也有所創建。首先把道路分為市區和郊區,前者稱為「國中」,後者稱為「鄙野」,分別由名為「匠人」和「遂人」的官吏管理,可以說是現代城市道路和公路劃分的先河。城市道路分為經、緯、環、野四種,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都城中有九經九緯,成棋盤形,圍城為環,出城為野。經、緯、環、野各規定有不同的寬度,其單位為軌,每軌寬八周尺,每周尺約合0.2米。經塗、緯塗寬九軌(約合14.4米),環塗寬七軌(約合11.2米),野塗寬五軌(約合8米)。郊外道路分為路、道、塗、畛、徑五個等級,並根據其功能規定不同的寬度,有如現代的技術標准。「路」容乘車三軌,「道」容二軌,「塗」容一軌,「畛」走牛車,「徑」為走馬的田間小路。在路政管理上,朝庭設有「司空」掌管土木建築及道路,而且規定「司空視塗」,按期視察,及時維護;如「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並「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是以後養路、綠化和標志的萌芽。而且「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名侯館,侯館有積」;其道路服務性設施的齊備程度,可想而知。以上情況,足見西周的道路,已臻相當完善的程度[驚嘆] 。

東周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農業、手工業與商業都興盛起來。春秋爭霸,戰國稱雄,車戰頻仍,交往繁忙,道路的作用顯得日益重要,甚至一國道路的好壞,為其興亡的徵兆。《國語》載有東周單子經過陳國時,看見道路失修,河川無橋梁,旅舍無人管理,預言其國必亡,後來果然應驗。大規模的經濟文化交流、軍事外交活動和人員物資聚散,都極大地推進了道路的建設。除周道繼續發揮其中軸線的重要作用外,在其兩側還進一步完善了縱橫交錯的陸路干線和支線,再加上水運的發展,把黃河上下、淮河兩岸和江漢流域有效地聯接起來。 [水運也是道路運輸重要的一環]


當時在山勢險峻之處鑿石成孔,插木為梁,上鋪木板,旁置欄桿,稱為棧道,是中國古代道路建設的一大特色。尤以秦國修築的褒斜棧道最為著名。秦惠王時,為了克服秦嶺的阻隔,打通陝西到四川的道路,開始修築褒斜棧道。這條棧道起自秦嶺北麓眉縣西南15公里的斜水谷,到達秦嶺南麓褒城縣北五公里的褒水河谷,故稱褒斜道。這條全長200多公里的棧道是在峭岩陡壁上鑿孔架木,並在其上鋪板而成的。除了褒斜道外,以後幾百年間還陸續開鑿了金牛道、子午道和儻駱道等棧道。這些工程極其艱巨,人們首先是採用古老原始的「火焚水激」的方法開山破石,然後在崖壁上鑿成30厘米見方、50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入木樁。接著在上排木樁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樁上鋪板成路,下排木樁上支木為架。這樣,我們遠望棧道好像空中閣樓一般,煞是壯觀。 [稱得上奇跡] 迄今,陝西太白縣境內尚有多處清晰可辨的棧道遺跡。《史記·貨殖列傳》記載:「關中南則巴蜀,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斜道綰轂其口」,戰略上為「蜀之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如在公元前206年,著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故事即發生於此。

除了秦國的棧道外,其他主要的道路工程還有:楚國經營的從郢都通往新鄭的重要通道,晉國打通的穿越太行山的東西孔道,齊魯兩國建設的四通八達的黃淮交通網路,燕國開辟的直達黃河下游和通往塞外的交通線等。至此,穿大袖寬袍的中原人、善射箭騎馬的戎狄人、居雲夢江漢的荊楚人、披長發嬉水的吳越人、喜椎髻歌舞的巴蜀人就連成一體了,為中華民族的進一步統一打下了基礎。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是中國全國陸上交通網的形成的時期。早在秦國出兵掃滅六國的同時,秦王就在著手平毀各地私築的高牆壁壘,拆除妨礙交通運輸的關卡。 [超載時代的秦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現了「車同軌」。全國車輛使用同一寬度的軌距(寬6秦尺,摺合1.38米),使車輛製造和道路建設有了法度。就意味著車上的主要零部件都有統一標准,更換迅速方便。這種「標准化」的要求和方法是很先進的,它適應了秦朝全國土木工程和戰爭等方面長途運輸的需要,對道路修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根據「車同軌」的要求,秦始皇開始致力於修建以首都咸陽為中心、通向全國的馳道網,其工程歷時十年,規模浩大,耗費了難以數計的人力和物力,足可與羅馬的道路網媲美。據《漢書·賈山傳》:「為馳道於天下,東窮齊、燕,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史記》記載了秦始皇於公元前220年至公元前210年的11年間,曾巡視全國,東至山東,東北至河北海濱,南至湖南,東南至浙江,西至甘肅,北至內蒙古,大部分是乘車,足見其路網范圍之廣。[車隊一天可以走多遠?食宿是怎麼解決的?]

秦朝馳道有統一的質量標准:路面幅寬為50步,約合70米,定線的原則是盡量取直;路基要高出兩側地面,以利排水,並要用鐵錘把路面夯實,以增加其密實度; [路面維護工作驚人,不然坑坑窪窪,基本行不了車] 路旁每隔三丈種一株青松,以為行道樹;除路中央三丈為皇帝專用外,兩邊還開辟了人行旁道;每隔10里建一亭,作為區段的治安管理所、行人招呼站和郵傳交接處。

我們還是以北通九原的北方直道的國防工程為例看看秦朝馳道的實際狀況。據古書記載,公元前212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修築一條長約1400公里的直道,命蒙恬、扶蘇率20萬大軍,邊駐守邊關,邊修直道。這條大道沿途經過陝甘等省,穿過14個縣,直至九原郡(今內蒙自治區包頭市),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修築完畢。建成後的直道寬度一般都在60米左右,可並排行駛10—12輛大卡車。 [那時這些路上跑的是什麼車?] 最寬處甚至可以當作現代化中型飛機起飛降落的跑道。其沿途各支線星羅棋布,每條支線都有容納並排行駛兩輛卡車到四輛卡車的寬度。這條直道正式使用以後,秦始皇的騎兵從他的軍事指揮中心——雲陽林光宮(今陝西淳化縣梁武帝村)出發,三天三夜即可馳抵陰山腳下,出擊匈奴。據考古發現,至今,內蒙東勝縣境內仍有90里長的直道遺跡明顯可見。

除了馳道、直道而外,還在西南山區修築了「五尺道」以及在今湖南、江西等地區修築了所謂「新道」。這些不同等級、各有特徵的道路,構成了以咸陽為中心,通達全國的道路網。除修築城外的道路外,對於城市道路的建設也有突出之處,如在阿房宮的建築中,採用高架道的形式築成「閣道」,自殿下直抵南面的終南山,形成「復道行空,不霽何虹」的壯觀。

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在秦原有道路上繼續擴建延伸,構成了以京城為中心向四面輻射的交通網。如自西漢京城長安而東,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經洛陽、至定陶,以達臨淄,為東路干線;自長安而北,直達九原郡(包頭市),為北路干線;自長安向西,抵達隴西郡(今甘肅臨洮),為西北干線,自公元前2世紀開通河西、西域後,這條干線可經由河西走廊,延長到西域諸國。這就是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自蒲津(今山西永濟西)渡黃河,經平陽(今臨汾西北)、晉陽(今太原市南),以通平城(今大同市東),為河東干線;自長安向西南經漢中,以達成都,並遠至雲南,為西南干線;自長安向東南出武關,經南陽,以達江陵,並繼續南進,為南路干線。此外,還有一些支線和水運干線通向全國。

在郵驛與管理制度上,漢朝也繼承了秦朝的制度,並使其更加完善,驛站按其大小,分為郵、亭、驛、傳四類,大致上五里設郵,十里設亭,三十里設驛或傳,約一天的路程。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載,西漢時全國共有亭29635個,如是則估計當時共有幹道近15萬公里。

溝通歐亞大陸的世界著名的絲綢之路,在公元前1世紀起已經形成商業之途,並將中國的絲綢穿逾沙漠,輸送到歐洲而得名,但主要是在公元前138到前115年,由西漢王朝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遠抵大夏國(即今阿富汗北部)而載之於史冊。絲綢之路主要路線,起自長安(今西安),沿河西走廊,到達敦煌,由此分成經塔里木河南北兩信道,均西行至木鹿城(今蘇聯境內)。然後橫越安息(在今伊朗)全境,到達安都城(今土耳其安塔基亞)。又分兩路,一路至地中海東岸,轉達羅馬各地;一路到達地中海東岸的西頓(今黎巴嫩)出地中海。3世紀時,又有取道天山北面的較短路線,沿伊犁河西行到達黑海附近。絲綢之路不但在經濟方面,而且在文化各方面,溝通了中國和中東與歐洲各國。

後漢時期,在今陝西褒城雞頭關下修棧道時,經過橫亘在褒河南岸聳立的石壁,名為「褒屏」,曾用火石法開通了長14米,寬3.95~4.25米、高4~4.75米的隧洞,就是著名的石門,內有石刻《石門頌》、《石門銘》紀其事。火石法先用柴燒炙岩石,然後潑以濃醋,使之粉碎,再用工具鏟除,逐漸挖成山洞。

隋朝(581~618年)匠人李春等在趙郡(今河北省趙縣)洨河上修建了著名的趙州橋首創圓弧形空腹石拱橋,是建橋技術上的卓越成就。在道路建設中較巨大的工程有長數千里的御道,《資治通鑒·隋記》:「發榆林北境至其牙,東達於薊,長三千里,廣百步,舉國就役,開為御道」,可見規模之大。

唐朝(618~907年)是我國古代道路發展的極盛時期。唐太宗即位不久就曾下詔書,在全國范圍內要保持道路的暢通無阻,對道路的保養也有明文規定,不準任意破環,不準侵佔道路用地,不準亂伐行道樹,並隨時注意保養。唐朝重視驛站管理,傳遞信息迅速,緊急時,驛馬每晝夜可行500里以上。唐朝時已出現了沿路設置土堆,名為堠,以記里程,即今天的里程碑的濫觴。


當時,京城長安不僅有水路運河與東部地區相通,而且是國內與國際的陸路交通的樞紐,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唐朝長安城牆的規模是空前的。它周長36.7公里,南北長8651米,東西寬9721米,近似一個正方形,面積相當今天西安城的10倍。城內道路網呈棋盤式,有11條南北大街,14條東西大街,把全城劃分為100多個整齊的坊市。 [壯觀!] 各條大街車水馬龍,熙熙攘攘,非常熱鬧。街道兩側多植樹,加上錯落其間的清池溪水、眾多的園林、盛開的牡丹,使整個城市非常整齊美觀。位於中軸線的朱雀大街寬達147米,把長安城劃為東西兩部分。街西管區叫長安縣,街東管區叫萬年縣。朱雀在街路面用磚鋪成,道路兩側有排水溝和行道樹,布置井然,氣度宏偉,不但為中國以後的城市道路建設樹立了榜樣,而且影響遠及日本。出了長安城,向東,向南,向西,向北,構成了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網。不僅通向全國各地,而且中外交通往來也比較頻繁。此外,像洛陽、揚州、泉州和廣州等城市,隨著唐朝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也相繼成為國內外交通的重要中心。

到了宋(960~1279年)和遼金時期,我國的道路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在城市道路建設與交通管理方面,與隋唐時代有著明顯的區別。這一時期的城市建設,實現了街和市的有機結合。城內大道兩旁,第一次成為百業匯聚之區。城裡居民走出了周、秦、漢、唐那種以封閉分隔為特徵的坊里高牆,投入空前活躍的城市生活;酒樓茶肆勾欄瓦舍日夜經營,藝人商販填街塞巷。北宋的都城汴京(今開封)經過改建,已成為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會,城中店鋪達6400多家。汴京中心街道稱作御街,寬兩百步,路兩邊是御廊。北宋政府改變了周、秦、漢、唐時期居民不得向大街開門、不得在指定的市坊以外從事買賣活動的舊規矩,允許市民在御廊開店設鋪和沿街做買賣。 [門面房從此值錢了,平民化傾向] 為活躍經濟文化生活,還放寬了宵禁,城門關得很晚,開得很早。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設一個軍巡鋪,鋪中的防隅巡警,白天維持交通秩序,疏導人流車流;夜間警衛官府商宅,防盜,防火,防止意外事故。這恐怕是歷史上最早的巡警了。唐代已有公共交通車,當時稱之為油壁車。到了南宋,京城臨安(今杭州)這種油壁車有了新的改進。車身做的很長,上有車廂,廂壁有窗,窗有掛簾,裝飾華美。車廂內鋪有綢緞褥墊,很是講究,可供六人乘坐觀光。這是最早的公交車,臨安在世界上也算是出現公交車最早的城市了。 [有沒有長途車?]

元、明時期建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稠密的驛路交通網。驛路干線輻射到我國的四面八方。特別是元代,綜合拓展了漢唐以來的大陸交通網,進一步覆蓋了亞洲大陸的廣闊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蒙古族各部在成吉思汗等有作為的領袖統率下東征西略,兵鋒所至,驛站隨置,道路貫通,運輸不絕。蒙古軍軍事勢力的極盛時期,道路直通東歐多瑙河畔,南下攻滅金政權和南宋政權後,把南中國的大片疆土也納入自己的版圖。同漢唐時期的絲綢之路比較起來,元明道路規模更大,效率更高,發揮著更為直接的重要作用。[驚嘆!真是難以想像]


清朝(1644~1911年)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奠定了近代中國的基本疆域。雖然就交通工具、交通設施、交通動力、交通管理來說,比起以前朝代,除了量的變化外,沒有什麼質的突破,但是經過清朝政府的多次整頓,全國道路布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合理而有效。清朝把驛路分為三等,一是「官馬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輻射,主要通往各省城;二是「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三是「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鎮的支線。官馬大路,是國家級官道,在京城東華門外設皇華驛,作為全國交通的總樞紐,管理北路、西路、南路、東路等官馬大路干線系統。官馬北路系統最重要的是通往大東北的干線,即從北京經山海關、盛京(今沈陽)分別延伸到雅克薩、廟屯(在黑龍江入海口)的官路和通往朝鮮半島的國際通道。屬於官馬北路系統的還有分別到呼倫、恰克圖的干線以及塞上的橫向大通道。這些道路在開發清代北疆、捍衛北疆的斗爭中發揮過重要戰略作用。官馬西路系統包括蘭州官路與四川官路的兩大幹線,前者從北京經保定、太原、西安、蘭州,分別到青海、西藏和新疆,並通往中亞、西亞諸國;後者則是通往大西南的干線,從西安通往雲、貴、川,並向西延伸到西藏拉薩。在大清帝國創建和鞏固的過程中,這個覆蓋我國整個西部地區的官馬西路系統,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官馬南路系統,包括雲南官路、桂林官路和廣東官路三條干線。前兩條干線均從太原南下過黃河到洛陽,然後分道到昆明或桂林,並延伸到印度支那半島;第三條干線即廣東官路的主幹道,則是從北京出發經濟南、徐州、合肥、南昌、贛州、韶關,直達廣州。這是元、明以來北京到廣州縱貫中國南北的主要官道,歷來當作「使節路」,而終點廣州又曾是清代對外通商的唯一口岸,所以清政府對這條干線特別重視。官馬東路的唯一干線就是福建官路,沿途經過天津、濟南、徐州、南京、蘇州、上海、杭州、福州等重要城市。它是清政府經濟上賴以生存的重要通路。此外,還有橫貫東西的長江官路等等。清政府正是通過這些道路,實現了對全國各省各市各縣各鄉鎮乃至自然村落的政治控制與經濟榨取;全國各地各民族人民為了生存和發展,也通過這個龐大的交通網路,實現了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 [路面還是很差嗎,載重量大的四輪車沒有出現]

清朝時還利用原有驛道修建了長達約15萬公里的「郵差路線」。在築路及養路方面也有新的提高,規定得很具體。在低窪地段,出現高路基的「疊道」,在軟土地區用秫秸鋪底築路法,有如今天的土工織物,對道路建設有不少新貢獻。


清朝的茶葉之路,以山西、河北為樞紐,北越長城,貫穿蒙古,經西伯利亞通往歐洲腹地,是絲綢之路衰落之後在清朝興起的又一條陸上國際商路。它始於漢唐時代,鼎盛於清道光時期。但中國的道路建設發展至清朝末年,已是驛道時代的尾聲,代之而起者是汽車公路的逐漸興起。從此,近代道路的發展史重點,由東方而轉移到西方。

我國古代的道路,都是沙石或泥土路,還沒有用瀝青或水泥鋪成的道路。直至19世紀末期,我國才出現了鐵路和公路。1876年,英帝國主義欺騙滿清政府,擅自修築了吳淞到上海的鐵路。這是在我國領土上的第一條鐵路。而1881年建成的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則是我國出資修建並延存下來的第一條鐵路。我國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蘇元春駐守廣西南部邊防時興建的龍州到那堪公路。可惜沒有全部完工。1913年,湖南興建了長約50公里的長沙到湘潭的公路。隨著近代交通工具火車、輪船、汽車的相繼興起,鐵路、公路、航線的不斷開辟,我國古代的驛路交通系統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逐漸趨於瓦解和廢棄。

❹ 江蘇有幾個城市有高鐵

江蘇有6個城市有高鐵,分別是:南京、徐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

1、南京

南京南站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是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客運站,是南京鐵路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華東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國家鐵道樞紐站,是亞洲第一大火車站和亞洲第一大高鐵站。

南京南站規劃於1991年,地處南京南部新城的核心區;2007年底前規劃設計方案選定,北靠雨花台風景區、南臨秦淮新河、西接牛首山;2008年1月正式開工;2011年6月28日南京南站及北廣場投入使用;2015年1月南廣場啟用。


6、蘇州

高鐵蘇州北站位於蘇州高鐵站及蘇嘉城際相城站之間,與蘇州高鐵站東側出站大廳銜接,站址東面有規劃中的長途汽車站。站廳中「姑蘇魚躍」文化牆奪人眼球,車站玻璃幕牆前吊掛一組七彩魚群,江南魚米之鄉景象躍然於眼前。高鐵蘇州北站。

❺ 徐州蘇寧廣場的簡介

「徐州蘇寧廣場」 項目塔樓部分外立面採用全玻璃幕牆,整體造型簡潔明快,線條清晰,具有良好的視覺美感,現代感十足。建築共分A、B、C、D、E塔樓。A塔樓由酒店式公寓、寫字樓、五星級酒店組成。B塔樓1-6F百貨主力店;7-29F,高檔住宅。C塔樓6-30F高檔住宅。D塔樓1-5F蘇寧電器店;6-30F高檔住宅。E塔樓1-5F蘇寧電器店;6-30F高檔住宅。為了保證業主良好的辦公和生活環境,項目採用了人性化設計,將塔樓與商業裙樓完全分開,互不影響。同時配備了德國「蒂森·克虜伯」高速電梯,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電梯使用率,創造高品質的辦公居住環境。

❻ 易烊千璽這次事件後會涼嗎

如果他本人和國家話劇院在第一時間出來澄清,可能這件事不會發展到今天不可控的樣子。然而,距離易烊千璽考編上熱搜已經過去了九天,在易烊千璽微博九周年的特殊時間,粉絲和路人們依然沒有等到一個回應,反而越來越多的爆料逐漸出現,我們無從判斷其中每一個爆料的真假,但事到如今,即便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易烊千璽本人是清白的,這份證據也失去了公信力。所以即便易烊千璽依然活躍在娛樂圈,也失去了路人緣,和一些在此次事件中脫粉的粉絲。坦白來說,他的娛樂圈生涯已經有了不可磨滅的污點。

事情逐漸發酵,民眾始終沒有得到一個回應,但是炸詞條,撤熱搜,炸微信群,炸超話等等捂嘴的行為卻越來越多。於是事情發展到如今,易烊千璽引以為傲的路人緣一塌再塌,粉絲量即便在每天都增長的情況下,總數也在減少。商務代言也引起了大家的抵制,也漸漸有官方號發聲討論。所以這件事情無論結果如何,易烊千璽本人都會被釘在恥辱柱上,即便他依然會出演電視,電影,想必也不會有之前那樣耀眼的成績。

❼ 徐州一日游有什麼好推薦的

上午:龜山景區下午:徐州博物館 晚上:雲龍湖

第一站龜山景區:

龜山景區是離市區較遠,而且上午的太陽比較好適合去山裡逛逛。門票要先提前一天在網上下單,現在分為上午場和下午場,是可以隨時退款的,建議一定要提前訂票!門票是套票,包括了龜山漢墓、聖旨博物館、點石園。可以按著順序玩過去,大概半天可以結束。

1 龜山漢墓

墓穴的看點是筆直的墓道,可以用激光照射墓穴通道,非常筆直。紅色的激光束從內部到出口。進屋之後,有一個墓穴整體分布格局的模型,還有原始封土堆地貌形態的表現,遊客行走的過道,就是按原始形態發掘的甬道,順著一間屋一間屋走過去,甬道特別窄特別矮。很多房間里擺著發掘出來的文物,廚房、武器庫、車馬庫,都有很多東西,在擺放棺槨的房間,還有一間前殿,算是整個墓穴最高的地方,很寬闊,放著的棺槨,也不知道是真品還是復製品。牆上還有關於靈異小故事的介紹,這種原始墓穴,走進去之後滿腦子都是鬼吹燈的情節,真的是待在房間里就覺得後背發毛。很值得一去!

2 聖旨博物館

聖旨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聖旨博物館,裡面陳列的都是真品聖旨。可以看出書法功底確實了得。不同的材質、樣式,不同的主題、內容的展品,展館不大,二十幾分鍾就可以瀏覽完畢,可以在入口處買一些紀念明信片。

3 點石園

園裡面比想像的大得多,是一個完整的園林,園林的各個角落都點綴了石像,還有很多巨型石像,看著很震撼。

第二站徐州博物館:

了解一個城市最快的方式就是參觀城市博物館。徐州有豐富的兩漢歷史遺跡,展品中有眾多古墓發掘出的文物,各種陶俑,鎮墓獸等等。還有很大一部分陪葬的玉器,比如墓主身著的玉衣玉面罩,以及隨身的各種玉佩玉腰帶。徐州博物館位於雲龍山北麓,原址為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時的行宮舊址。博物館的西南側有西漢採石場遺址,東南側有乾隆行宮及碑園,北側為東漢的土山漢墓。單說可以一次性看到金縷玉衣、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就已經能讓文物愛好者欣喜若狂了。

第三站雲龍湖:

雲龍湖地處市區中心,湖東有雲龍山,湖南有珠山,湖西有小長山和卧牛山,景區內湖波浩渺,山色疊翠。湖邊的徐州市音樂大廳,一座現代化的標志性建築。冬天的雲龍湖是最美的風景,樹木、建築的倒影在湖上,透過深藍色的湖水映出一幅畫卷。現在是賞鳥的最佳季節,來回飛行的鳥兒茂發出春的聲音。帶上相機,隨手拍照都是大片。

❽ 徐州哪家傳媒公司好

徐州奇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兼廣告設計、製作、發布廣告、廣告營銷策劃、各類活動策劃演出、舞美設備租賃、明星經紀、美術培訓、企業形象設計推廣、藝術品製作銷售、人體彩繪、牆體彩繪和婚慶禮儀服務等領域的專業化公司。目前服務客戶涉及地產、車商、珠寶、學校、建材等各個品牌。致力於媒介策略咨詢和強勢媒體資源代理服務。擁有一支對廣告事業充滿熱忱、執著,對廣告工作一絲不苟、懂經營、善管理、會營銷、精服務的專業創作團隊。

❾ 山東台兒庄古城的導游詞範文5篇

台兒庄古城,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坐落於山東省棗庄市台兒庄區和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古城肇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繁榮於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稱(清乾隆賜)。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山東台兒庄古城的 導游詞 範文 5篇,歡迎借鑒參考。

山東台兒庄古城的導游詞範文5篇(一)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棗庄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棗庄觀光旅遊!我是小王,是大家此次棗庄之行的地接導游員。坐在駕駛座上全神貫注開車的,是我們的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有著十幾年的旅遊車駕駛 經驗 ,由他為我們開車,交通問題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孔老夫子曾經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李師傅和我會像接待老朋友一樣為大家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同時也希望能得到您的鼎立配合。在此預祝大家此次棗庄之行能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現在我們乘車前往今天的旅遊目的地「台兒庄古城」,大家一邊欣賞沿途風光,一邊聽我講講棗庄的基本情況。

棗庄市位於山東省最南端,與江蘇省接壤。是魯南經濟帶和淮海經濟區的重要城市,有「江北水鄉·運河古城」之稱。建市於1961年,轄五區一市和一個高新區,總面積4563平方公里,人口383萬。

棗庄歷史悠久, 文化 燦爛,這里有中國最大的國家級湖泊類濕地——微山湖公園;華夏最長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園——十二萬畝的「冠世榴園」;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因此,棗庄被譽為「萬年家園,千年古郡,百年城市」。

台兒庄是棗庄市下轄的縣級行政區,位於棗庄市最南部。歷史上的台兒庄只是一個城鎮,乾隆皇帝御筆欽賜「天下第一庄」。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文化積淀,又為這座城市賦予了歷史的厚重。途經台兒庄的運河,是三千華里運河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是「活著的古運河」,有人說,「觀長城上八達嶺,看運河到台兒庄」,可謂真知灼見。

1938年春天,這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台兒庄大戰.,所以,台兒庄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揚威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

說話間,我們已經快進入台兒庄古城景區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紅色旅遊車的車牌號:123456,我的手機號碼是13963239999,有什麼問題,您可以及時與我聯系,現在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參觀!

現在我們參觀游覽的是重建之後的台城舊志景區,佔地面積38155平方米,建築面積30295平方米,約占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有參將署、天後宮、翠屏學館、台庄驛、日升昌記、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扶風堂、天水堂、三恪堂、魯南民居、閩南民居、久和客棧、臨水商鋪等不同風格的明清建築。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官式建築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為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參將統領600兵馬,負責管轄220華里運河河道的工程防護和漕運治安。1937年1月,國民政府在此設立山東嶧縣警察局台兒庄分局。1938年初,成為第3集團軍副司令沈鴻烈的軍火庫,在台兒庄大戰中,這批軍火發揮了作用。現為「台兒庄古城重建博物館」。

前面這座牌坊為台兒庄「水陸通衢」牌坊,她見證了台兒庄往日的繁榮。這條街道被稱為大衙門街,1947年,駐守在這里的國民黨軍隊,把大衙門街改為繁榮街,建國後繼續沿用這一街名。重建古城時,恢復大衙門街的舊名。

這座拐角摟,為京津冀地區的建築風格,南北兩側的弧形卷棚,體現了這種建築的開放性。拐角樓佔地766平方米,建築面積1514平方米,南樓經營珠寶,北樓經營茶藝。

這座白牆黛瓦、馬頭出牆的徽派建築,名叫久和客棧。清代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徽商胡文廣建造。重建後的久和客棧,佔地2415平方米,建築面積3554平方米,作為快捷客棧使用。古城內有許多店鋪、民居為這一風格,見證著徽商在台兒庄的創業歷史。

胡文廣原先是一位書生,乘船去北京參加科舉考試。途經台兒庄,看到了這里的商機,於是放棄科考,留在這里經商。他的經商理念是「和為貴」、「和氣生財」,沒過幾年,就成為台兒庄的富商。他把堂號取名「久和」,希望後人永遠恪守和為貴的理念。

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兩座商鋪,是典型的南面臨水、北面臨街的江南水鄉建築,佔地面積1092平方米。左邊這座名為「可意樓」,通過這幅「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的楹聯,我們能夠猜到這是明清時期的青樓。右面這座名為「可風樓」,告訴人們這座商鋪雖然緊靠青樓,它的主人仍然潔身自好,「可作風范」。

好了大家請跟緊我,注意腳下的台階,我們現在所經過的這座橋就是廣源橋,又稱「玉帶橋」,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時任參將趙登高主持興建,寓有「財源廣進、興旺發達」的之意,故稱「廣源橋」。橋長13.9米,高3.25米,跨度6.2米,橋面寬2.2米,是古城所有拱橋中跨度最高的單孔石拱橋。

好了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個座建築就是扶風堂,這處宅院為晉派建築,俗稱萬家大院,由台兒庄四大家之一的「四十萬」興建。萬家在清朝康熙年間由山西遷至台兒庄,因漕運而發跡,鼎盛時期有店鋪商號20餘家,官銀40萬兩,被稱作「四十萬」。這座建築,以四合院為基本結構,採用青磚青瓦的樑柱式磚木體式,樓高院深,牆厚基寬,設計精巧, 雕刻 考究。有四合院、過庭院、偏正套院,60多間房屋,其豪華程度為台兒庄之最。台兒庄大戰期間,一度成為我軍掩體,戰役打到第四天,遭到日軍轟炸。現在我們看到的扶風堂,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被稱為「文化基因復活的成功範例」。

前面這條河就是古運河,明萬曆二十一年動議開挖,三十二年通航,400年來未曾斷流。台兒庄大戰期間,池峰城破釜沉舟,下令炸掉的浮橋,就在前面這個位置。1959年,國家對京杭運河進行改造,將原運河取直,這段運河保留在舊城內,成為景觀河。

四十萬碼頭:為萬家私人碼頭,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用於貨船裝卸貨物,兼具汲水、洗菜、洗衣等生活功能。古城內現有此類碼頭13座,這些古碼頭,在准備拆除的時候,因為陳偉市長的發現,才被保留了下來,成為見證「活著的運河」的歷史遺存。

廣濟橋,俗稱「丁字橋」,原為木橋,清咸豐七年(1857年)由萬家出資修建為石橋。橋長11.8米,高3.1米,跨度5.8米,橋面寬2.7米,橋石為皇宮專用的蘇州木瀆金山石。街坊鄰居感念萬家周濟大眾的慈善之情,稱其為「廣濟橋」。

三恪堂與運河稅史館,為魯南風格的民居,是台兒庄富商陳家的府第,建於清朝末年,名為三恪堂,俗稱陳家大院。陳家對三恪的解釋是,對待天、地、人,都要謹慎恭敬。陳家先祖從安徽涇縣遷來,主人陳扶清官至六品,清末時出任稅務官。陳家在台兒庄大戰前達到鼎盛,現存「陳萬祥」商號。

這樣的私人府第,只有大戶人家才能建成。一般的魯南民居,是土牆草頂,冬暖夏涼,適宜居住,只是不堅固,每隔幾年就要維修。那些經商賺了大錢的,往往大興土木,建造豪宅。魯南民居,宅院無論建得多大,門頭都要收斂。陳府的門頭不大,可是在大門西旁,建了幾間面朝衙門街的門市,使院落與院門保持勻稱。這臨街的門市,如今成為運河稅史館。

這座建築為台庄驛站,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驛。驛站是古代飛報軍情、接送客人、運輸軍需的中轉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命脈」。驛站的功能,一是供過往使臣投宿,相當於現代的機關招待所。凡持有「驛關」證件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及仆從多寡,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每隔十華里設有一個郵鋪,次要郵路間隔二三十里。台庄驛為水驛,是伴隨著漕運發展而設立的。明朝萬曆三十四年,河漕總督御史曹時聘在台兒庄設立驛丞一人。清乾隆七年,編制增加到五人。

台兒庄水驛佔地面積1108平方米,建築面積530平方米,為蘇州園林風格。現在作為驛站文化展示區,以詳實的資料、豐富的圖片、真實的文物,向遊人展示中華民族三千年郵驛文明史及地方驛站發展歷程。

這座廟堂式建築是古城的一所私塾學校,名為翠屏學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為義塾,對外收徒。該私塾1938年毀於戰火,現在原址重建。

這個大院為日升昌票號的分號——日升昌記。為典型的北方建築風格。據文獻記載,清光緒年間,山西人吳玉章從太原陽谷帶職來台兒庄,開設「日升昌」分號,俗稱吳家票號,為各路商賈辦理匯兌和存放金銀業務。這樣的票號,在台兒庄有七家之多。吳家票號雖為山西人所建,卻是典型的魯南風格。

現在主要通過實物、圖片陳列、多媒體場景再現等手法,用貨幣、契約、商標、印鑒、戥(deng)秤、稅單、股票等商業實物和資料,展示明清到民國時期的台兒庄商貿文化,講述台兒庄的商業文化變遷,特別是票號發展的歷程,從不同角度折射台兒庄商業文化的流金歲月。

廣匯橋,俗稱「拱橋」,系花崗岩單孔全環形石拱橋。清順治五年(1648年),由趙家出資興建,橋長11.5米,高3米,跨度5.7米,橋面寬2.96米。1938年毀於戰火,後搭建為簡易石板橋供人行走,現在原址復建。這座「廣匯橋」,取「匯八方商賈」之意。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駐台參將趙登高陪同他游覽了台兒庄城。

當乾隆皇帝一步步走上這座拱橋時,一位女子說:「步步高。」

乾隆皇帝走到橋上,問:「這‘步步高’是什麼意思?」

這女子說:「萬歲爺洪福齊天,國運步步高揚,我們這些黎民百姓跟您享福。」

乾隆皇帝狡黠地一笑,問:「再往前走又有什麼說法啊?」

女子脫口而出:「萬歲爺,後頭更比前頭高啊!」

乾隆皇帝說:「你真是一張巧嘴。」

後來,城裡人把這位蘇州女子稱為「巧嫂子」。

謝裕大茶行,是座木雕茶樓,最初由浙江茶商沈綺於雍正十年(1732年)建造,名為蘇杭茶樓。沈綺有茶園百畝,因台兒庄商運興盛來這里銷售茶葉,兼開茶館。咸豐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謝正安收購了蘇杭茶樓,改名謝裕大茶行。原建築毀於1938年的戰火,因為是全木質結構,大火三天不滅。現在原址復建,為茶藝文化展示區。

這座京派建築名為文匯酒樓,原名「聚奎樓」,為守備署守備瞿翼龍的後裔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造,經營沿運地方名吃,因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時在此用膳而名聲大振。台兒庄大戰勝利後,更名為文匯酒樓,現為大戰文化展示區。

到此我們今天的遊程也就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不周之處還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期待您的再次光臨!

山東台兒庄古城的導游詞範文5篇(二)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台兒庄參觀游覽。台兒庄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於蘭陵舊疆,現在是棗庄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台兒庄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台兒庄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台兒庄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庄」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庄,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庄,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雇民。台兒庄,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於台兒庄名字的由來, 傳說 很多,比較可信的是,台兒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里築台而居,於是被稱作「台庄」。唐代准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台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台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台庄」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台兒庄」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兒庄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台兒庄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面積,台兒庄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庄」的聲譽。

這不是台兒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台兒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台兒庄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庄」的贊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台兒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台兒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跡,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台兒庄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 標志符號。

我們先說台兒庄與京杭大運河的關系。

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禦游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說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時期,在台兒庄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00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 、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里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台兒庄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台兒庄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山東台兒庄古城的導游詞範文5篇(三)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到運河台兒庄古城旅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台兒庄,古代屬於蘭陵老江,現在看起來,縣級行政區、邊界的江蘇、山東南。

現在,我使用的所有騎到時間台兒庄,簡要介紹台兒庄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名字的由來台兒庄。我們今天所提到的「庄」這個詞,經常以「城中村」分享,一個叫做「村」,與城鎮相對的。事實上,在古代,村和村,是兩個概念。村莊里,居住著家庭和自然形式的居民區,後來成為最基本的行政單位;村,是法院,高貴有土地,在活人之地,你是在邊緣的警告居民,是一個軍事或僱用的人。台兒庄,應該RenLanLing荀子針對時間楚國的草草,以後在此表格居民區。關於名字的由來台兒庄,許多傳說,更可信的台兒庄肥沃的土地,但低窪、汛期泛濫的走廊。在台灣的人,在這里建的房子,所以被稱為「村莊」。唐代將在展會上的題字,必須出現「台灣的家鄉」的名字,明代正德年使眾多的泰山廟,出現了「台灣村莊設置」,這樣的證據現在還不是普通的村裡,但頗具規模的市場。京杭大運河打開之後,南方商人的數量超過當地居民說快,使「村」的發音。明朝崇禎十二年約防守片劑,已使用術語「台兒庄」。摘要吳敬梓與巴爾扎克是十八小說清代《儒林外史》,也使用這一名稱台兒庄。今天,我們可以確定,由台兒庄到運河鎮田莊的過程中,以開放的運河是和興旺發達。

按照層次和面積,河北石家莊台兒庄小姐,但是她贏得了「第一個村」的名聲。

這不是台兒庄人夜郎自大,」第一個村」的審美 教育 ,從口中乾隆時期,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屬於六江南,所有的台兒庄去對比。有一次,乾隆皇帝、蒸蒸日上的繁榮台兒庄的臉,發出「第一個村的贊譽。和明清時期和20世紀沉實、和為這塊土地給文化和歷史的豐富多彩的厚。

今天,台兒庄仍然是「第一個村」的原因,一個是她的心臟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和勝利的台兒庄,三是她救了50多個地方仍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四個是兩級政府重建台兒庄進行搶救性保護,她提出,不可替代的文化、軍事、標記、符號。

山東台兒庄古城的導游詞範文5篇(四)

台兒庄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東方古水城。古邑中汪渠相連,水巷縱橫,居民築台而居,是標準的水城。老地圖上18個汪和近百條水街水巷,水網密度超過蘇州古城。康熙皇帝曾稱贊台兒庄「風光與江南水鄉別無二致」。

運河古城台兒庄段成為保存最為完整的古運河段。全長42.5公里的台兒庄運河是整個京杭大運河中唯一完全東西流向的一段,台兒庄也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保存著一座古碼頭、古駁岸等水工遺存完整的運河段。在台兒庄古城,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岸上古街繁麗,生活氣息濃郁的3公里古運河,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著的古運河」。 棗庄以北的運河完全斷航,大部分遺存已經基本消失,甚至河道也找不到了;棗庄以南的沿運城市都進行了現代化城市改造,已經無法恢復千年運河的曾經風貌。於是,棗庄市台兒庄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唯一能夠完整恢復運河古城原貌的城市。棗庄市也被國家文物局列為沿運18個申遺城市之一。

台兒庄古城為「運河古城」的核心區,擁有最能體現明清運河沿岸居民生活特點的古村莊「纖夫村」,城內至今仍有大量的古街巷、古建築。運河上還保留著較為完好的駁岸、被水石堤、水門等水工遺存。

古河道:即明清時期運河故道(台兒庄古城段),原系自然河道,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經疏浚拓寬後通漕,成為泇河(即京杭運河沛縣至邳州段新河道)的一段。1959年,對台兒庄段泇河故道進行裁彎取直後,該河段被保留在城區內。因呈月牙狀,又稱「月河」。河道全長3.3公里,寬50-90米,沿岸尚存200米的古駁岸和12座古碼頭,2006年一並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駁岸:沿泇河台兒庄段兩岸修築,單向全長960米。南岸為土駁岸,有纖道遺址。北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秋改為被水石駁岸,用條石砌壘,翌年春竣工。

古碼頭:古代,碼頭又稱「水次」,台兒庄從西門里至小南門外,依次建有當典後、高家(西)、四十萬、朱家、閻家、彭家、高家(東)、郁家、雙巷(袁家)、王公橋、駱家(北)、駱家(南)、曹家、謝家、霍家(二衙門)、王家(小南門)、南清真寺等17處,其中四十萬、雙巷、王公橋3座最巨。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清聖祖南巡,「進詩台庄水次,時獻詩賦者六七百人,進呈二十一卷」。古城重建前,閻家、郁家、王公橋、駱家(南)、謝家、霍家(二衙門)、王家(小南門)7座碼頭仍在使用,當典後碼頭、高家(西)、四十萬碼頭、彭家、雙巷碼頭5座碼頭尚存遺址,堪稱京杭大運河沿岸目前僅存的明清碼頭,除用於停泊船隻、裝卸貨物、直接貿易外,還可在此淘米、洗衣、洗菜、汲水等。古城重建工程啟動後,對謝家、霍家(二衙門)、王家(小南門)3座碼頭予以修繕,並原址重建了高家(東)、朱家2座碼頭。

古水門:台兒庄在戰國時為楚國的田莊,漢代發展為集鎮。 台兒庄城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當時的規模是,東西長5華里,南北寬3華里。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加固城牆時,建有城門六座,水門一座。這座水門,是進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這一通道,城內的水街水巷,與京杭大運河的主航道實現了連通。水門旁邊的西城門,在台兒庄大戰期間,曾經是臨時指揮部。

古船閘:即台庄閘,位於胡家大院南運河上,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始建,為斗門式船閘(單閘),金門寬2丈3尺2寸,高2丈6尺4寸,月河長92丈(約合今301米,後淤,改建月河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嘉慶四年(1799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不存。清代船閘西有戍樓,由台庄閘汛(隸屬總河部院運河營)撥兵戍守,其炮口為邊長20厘米的正方形,有槍眼。民國時期,閘背南北處還曾有一座船橋,兩條鐵軌上鋪著木板。閘背在水位高時被淹沒,低時露出來。過去貨船一般寬約2.6米,船體很長,大的能載33噸,小的可載4至5噸。古城重建時,曾發掘出乾隆九年(1744年)「重修台庄閘」碑,安置於重建之閘官署內。

南北文化交融

台兒庄是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壁最典型的城市。因地處南北過渡帶,運河落差大,各路商賈紛紛雲集於此,定居經商,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使這里成為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台兒庄匯集了八大建築風格和世界五大宗教,擁有30多座廟宇,形成了三千里運河沿線獨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鮮明文化特徵。

台兒庄文化的原始基因是楚漢文化,但運河貫通後,北方的秦晉文化、燕趙文化及以南方的淮揚文化、吳越文化等一齊湧入台兒庄,形成了兼容並蓄、異彩紛呈的運河文化。台兒庄的宗教文化非常發達,除中國本土信仰外,佛教、__、伊斯蘭教、猶太教等都先後傳入,建有各類廟宇30餘處。民間文藝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柳琴戲、運河花鼓、漁燈秧歌、運河大鼓、運河號子等,都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事業非常繁盛,明清及民國前期建有學院、義學、國民小學、教會學校各2座,私塾32處。

有關史料顯示,歷史上的台兒庄集八種建築風格、幾十座廟宇(寺廟、文昌閣、道觀、泰山娘娘廟、媽祖閣、清真寺、__堂、天主教堂等)於一體,這在中國是極為罕見的。台兒庄在歷史上就是一座水城,「汪」渠相連,隨「汪」而居,很有特色,是一座近百條水街、水巷形成的水巷縱橫、以船代步的古水城。

山東台兒庄古城的導游詞範文5篇(五)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來給大家介紹2014年6月22日申遺成功的台兒庄古城。我姓王,叫王洋,大家可以稱呼我王導,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台兒庄是一座二戰名城,也是運河古城。它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還被乾隆皇帝御賜為「天下第一城」,看到了嗎?小朋友們,那塊牌就是當年乾隆所寫。1938年,台兒庄大捷,一舉成為中國抗戰名城。

台兒庄古城——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素有「中華最美水鄉」之稱,它坐落於山東省棗庄市台兒庄區暨魯蘇豫皖的四省交界地帶。它是與華沙齊名的亞洲僅有一座的抗戰名城紀念城市,53處戰爭遺址保存完整,城內3公里的明清時代時期運河古道被旅遊專家組織稱為「活著的古運河」,是一座八大建築風格融為一體,七十二座廟宇匯於……好,我們不說多了,大家請看,這座古城西門上面還清楚地刻著繁體的「台兒庄」三個字,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進了大門,往南走不久,大家就可以看見一個郵筒,在這里可以了解大清王朝發行的各種郵票。大家看,那個東西像不像一條龍舟?船,對,所以這條街叫船形街,看!這就是當年乾隆巡遊台兒庄的情景,滿族的服飾漂不漂亮?這邊的道升酒坊還完整地保存著以前的酒窖,酒就是這么釀成的,大家可以細細觀賞。

看那邊的步雲廊橋是多麼金碧輝煌,它的建築是多麼精緻。大家可以去那邊的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和李宗仁史料館進行參觀,希望大家能玩得高興,半個小時後我們在碼頭集合,謝謝大家!

相關 文章 :

1. 5篇有關山東台兒庄古城的導游詞範文

2. 關於山東台兒庄古城的導游詞5篇

3. 山東導游詞

4. 5篇有關山東八仙過海的導游詞範文

5. 5篇有關山東蓬萊閣的導游詞範文

❿ 徐州市崇信學校是私立的么

徐州市崇信學校不是私立的,是公辦的。崇信學校是一所年輕的學校,每年都會有大批新入職的教師加入,這批年輕的教師團隊為學校帶來了無限活力也帶來無限可能,同時,他們的成長亦是學校面臨的重大課題。

為幫助青年教師們快速適應學校工作與生活,學校黨員幹部帶頭,校干共同參與,與他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徐州市崇信學校是2016年徐州市城建重點工程。學校地處紅星路以北、金城路以西、沈孟大道以南、琵琶鄰里中心以東,佔地面積約90畝,總建築面積35283平方米。

崇信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總投資約1.4億,將發展成北區一所具有引領性高品質的公辦學校。

以上內容參考:徐州鼓樓區人民政府--徐州市崇信學校文化牆等零星工程招標公告

閱讀全文

與徐州商業文化牆電話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