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瑤族有什麼獨特的文化
大家都知道,我國不僅地大物博,而且民族眾多,我國擁有55個少數民族,還有一個摩梭人。在這些少數民族當中,他們都有非常獨特的風俗習慣,比如他們的傳統服飾,各種各樣異常好看,他們的建築也跟漢族不太一樣,他們的禮節,飲食等等都與其他的民族存在明顯的區別。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瑤族文化,一起去領略一下瑤族人民的獨特風格。
除了這些瑤族,在飲食方面也跟其他民族不一樣,他們多以一些粗糧,比如玉米,芋頭等為主食,還喜歡腌制各種食品,作為待客的良品。瑤族的婚俗也比較提倡自由戀愛,通常利用集會、節日等等來走村串寨,通過對歌以及其他的形式來建立感情,自主婚姻。
② 連南有哪些特色
大籠糍。
大籠糍又名粘板糍,是連南寨崗、寨南漢區和山聯部分地方的傑作,但又以取寨南風洞流出的水(因其礦物質含份與眾不同)製成的更為出名。 「大籠糍」屬於純天然食品,具有「香、甜、軟、滑」的特點,營養豐富又無任何副作用。
紫蘇蒸田螺。
紫蘇蒸田螺田螺肉質豐腴細膩,味道鮮美,清淡爽口,既是宴席佳餚,又是街頭攤檔別有風味的地方小吃,深受城鄉居民的喜愛。
黃芽粽。
黃芽粽用上等糯米以鹼水浸洗,然後用黃茅葉包裹成筒形,高溫煮至熟透,去掉黃茅葉,把粽切片,澆上糖漿食用,糯滑舔爽,香味獨特,山區風味濃郁。
瑤山薯脯。
③ 這里藏著一個徽派古村
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的井頭灣村,湖南省第二屆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鎮,是一個極具瑤文化特色和江南水鄉徽式建築的清代古村落,目前又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懷化電視台、永州市電視台、湖南衛視等20多家媒體先後對井頭灣古民居建築群作了相應的報道。
井頭灣村,隸屬於瑤族分支平地瑤聚居區,是瑤漢民族的和諧融合,漢瑤歸瑤族,皆是族群歸屬的一種思緒意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百聞不如一見,走進井頭灣,您才會感覺到不枉此行。
井頭灣,不愧是神州瑤都江華的古民居瑰寶,它特定的背景是瑤族文化。它是遠近聞名的瑤錦傳承基地,被譽為湘南瑤族織錦第一村。
一
獨特的井頭灣村與廣西接壤,距離江華縣城42公里,有著江華平地瑤的特色民居。整個井頭灣村,由老屋地、井頭灣古建築群、現代民居、井頭泉井等組成,規模龐大,氣勢恢宏。現存完好古民居建築有50多座,佔地面積40多畝。因村南面山腳石岩天然之井頭泉井而名。這口大井分三股清泉奔流成溪,溪水繞村穿行而流,村莊因溪而布局,井溪時而穿建築而過,時而伴建築而下,是該村飲用、洗涮、灌溉的主要水源。村裡的古民居群巷道設計成了縱橫兩道呈「井」字形狀的獨特格局,取名為井頭灣。這個名字的來由,十分的樸素實在,當然,也透出那麼一點兒的浪漫。井頭灣村族人都姓蔣,所以又叫蔣家大院。
順著溪流,沿著泛著青光的石板路漫漫行走,很快找到井頭灣的井泉所在。這是一口深20多米、寬8米的古井。原來只是籮筐一樣大小的水井,傳說由於一條黃龍在裡面翻滾,一夜之間就變成了數丈深潭。井水冬暖夏涼,清甜可口。三股清泉由井口潺潺而出,泉水四季長流,即使是大旱之年也不幹涸。井水美容養顏,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瑤民。這里流行一個傳奇故事:民國年間,一夥強悍的土匪打起了這個偏遠村落的主意,但又礙於村民過於集中無法強攻。匪首心生一計,在村外斷其水源數日,圍而不攻。正在村民焦慮之時,井口被被黃龍拓寬了數倍,古井的出水量卻比平時猛增了幾十倍,井水四處溢流,極大地滿足了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土匪無可奈何,只好惺惺離去。
據該村蔣氏家譜記載,生於康熙元年(1662)的道州商人蔣汝新帶領兒子蔣宗文、蔣宗易(生於康熙35年即公元1696年)舉家遷徙來到此地,因他們帶走的一頭水牛在一口井裡洗澡納涼,不管人怎麼驅趕,這頭牛就是賴著不走。於是,蔣汝新就在井邊落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遠眺而看,井頭灣古村橫卧在青山綠水之間,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猶如一幅沖淡韻致飄逸空靈的山水畫軸。
二
站在村外半山腰,我們可以鳥瞰到,井頭灣村古民居建築群總的布局是「枕山、環水、面屏」的理想風水格調,主體結構分為兩個部分,即蔣宗文族和蔣宗易族。蔣宗文族,由上下座民居及門樓組成。蔣宗易族,由三座大屋民居和八字門文昌樓組成。兩座門樓處於兩條主巷道的入口,兩條巷道依坡而上,都用青石板鋪成,一級一級地向坡頂延伸,並有橫巷貫通。三座大屋創建於道光年間1830至1832年,由蔣宗易後代蔣光椿、蔣士俊、蔣士耀、蔣士祿組織共建,分上、中、下三座,有9個天井,130多個門口。上下屋民居由蔣宗文後代蔣士明、蔣士洸、蔣士爵組織創建,於1843年建成,分為上、下兩座。兩大宅院比鄰而建,門庭嚴謹,高牆聳立,青瓦蓋頂,青石鋪地,天井相間。宅院的門梁、窗戶、屏門大多採用精湛的傳統木石雕刻工藝裝飾,經歷百年的風雨,依舊保存完好。梅蘭竹菊、鯉躍龍門的姿態,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關於三座大屋的創建還有一個傳奇的故事呢。當年,蔣氏後人蔣光椿的妻子是10多公里外的白芒營鎮黃泥江村人,由於當時貧窮到無米下鍋的地步,蔣光椿叫兒子到黃泥江舅舅家裡要點錢米。舅舅沒好氣地對外甥說:「你那裡沒有黑土,黃土總會有吧。我也沒有米了,只有泥巴。」於是,蔣光椿的兒子空手而歸,並將原話告訴了父親。蔣光椿立下狠心,帶著兒子到與廣西交界的地方開荒挖地,結果意外挖出了兩窯銀子,他們就用這些錢建成了三座大屋。後來,其它民居也相繼築建。
井頭灣古民居具有典型「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徽式建築風格,多以四合院格局為主。走進井頭灣,滿目是古意:青磚瓦屋起,料石砌到窗。水從拱門過,路巷石板勷。磚牆青瓦,整體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間,樸素典雅。馬頭牆與封火牆錯落有致,院內石墩青光可鑒,石柱上刻有龍鳳花鳥。每座房屋都分正房、廂房、下房。房的左右建有用青石板鋪成的走廊。正房與廂房、廂房與下房之間靠一個呈「回」字型的天井隔開。天井與廳堂相通,採光效果很好。大的天井有的還設有養魚缸或盆景、假山。天井主要是用來採光,但民俗認為這是「四水歸堂、肥水不外流」。大廳兩邊各有兩間卧室,卧室的窗欞上刻有木雕,雕飾的內容多為吉利的民間故事、戲劇畫等。刻牡丹,花開富貴 ;刻葫蘆,福祿綿長;門戶、窗欞木雕活色生香,饒有風趣。
朋友,走到這里,請大家觸摸一下這些門墩上的麒麟,石柱上的鳳凰,門檻上的蝙蝠,我想,這些浸潤著古悠神性的石雕會給我們帶來靈氣和福氣,更會讓我們觸摸到久遠的鄉愁。
井頭灣的古屋用條石作基礎,屋基用三層或四層打磨精細的長條石砌成,堅固牢靠,風雨不摧。所有工程中的主樓、廂房、天井、照牆等,古色古香,做工精緻。石礅、石礎、石條等均飾有動物花草等精美浮雕,讓人不敢想像那些石料從何而來,能工巧匠技藝如此高超。
徜徉在井頭灣古民居,在歷史的幽暗時光里穿行,融進瑤族村寨的記憶中,我領略了古建築群的精髓與愜意。井頭灣是流動的詩,是立體的畫。它沒有江南水鄉的典雅工麗,卻充盈了瑤鄉的純實與天然。
三
井頭灣古民居中最有特色的八字門文昌樓,門樓上面的牌匾書寫「九侯第」三字,這個「九侯第」的來歷還挺有意思的。據說,蔣姓系周朝時周文王所賜,蔣氏家族在周朝沿襲以來就是名門望族,官宦世家。東漢建武年間,蔣橫被劉秀治罪,9個兒子避難四方,待帝省悟後,9子皆隨地封侯,即:公華侯穎,會稽(今屬浙江 )侯鄭,臨江(今四川忠縣)侯川、臨湖侯曜、臨蘇侯浙、浦亭侯巡、九江(今屬江西)侯稔、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侯默、函亭(今屬江蘇)侯澄。從此蔣家被稱為九侯世家。因九子蔣澄的五個兒子皆成為州牧,也稱九侯五牧。後到清朝,按照族譜所記載,這里的家門應該是蔣元公長兄靖公的後裔。蔣氏轉輾井頭灣,後生勤奮耕讀,人才輩出。當時,這個只有12戶人家的小村莊就出了13個秀才。後人蔣伯齡生了9個兒子,其中8個兒子在朝廷做官,而且官居高位,清正廉明,朝野內外一時傳為佳話。第9個兒子在家務農,勤勞簡朴,善於經營,富甲一方,且積極辦學、扶貧濟困、回饋鄉里,在當地德高望重。道光年間,皇帝獲悉這一情況,對蔣氏族門家風嚴明、德才兼備大為贊賞,又知蔣氏家族祖系九候世家,就賜予蔣氏第九子的大宅子居所為「九侯第」。據說,蔣氏後人在民國時期有人在長沙警備司令部當過團長,湖南和平解放後還回來省親過幾次。
井頭灣村古建築群主體建造規整、嚴謹、考究,石礅、石礎、石條等均飾有動物花草等精美浮雕。三進大屋三廳依次為前廳、中廳、後廳,寬綽的堂屋,族人間的婚嫁娶喪紅白喜事等重大活動皆可在此進行。所有廳堂採用穿斗式木構架承重,檁、枋、梁、柱用料考究,工藝超絕。廳堂地面三合泥鋪就,平整乾燥。井頭灣,每一座建築都在訴說著昔日發生的故事,每一扇宅門和窗欞都有著世紀滄桑的歷史印痕,每一塊石雕都賡續了瑤鄉人的心靈、智慧和創造力。
會唱瑤歌的村民蔣盛富從小就聽著老人們講著這些古老建築的故事,他常常手撫著每一座建築的精刻細紋,直到這些細紋也爬到了他的臉上。據他介紹,鳳凰是這里常見的石刻紋飾,家裡有女孩子的多會在門楣上刻上鳳凰,這是瑤族社會男女平等思想的一個寫照。梅花鹿、魚尾龍頭等頗有意蘊的紋飾也會出現在石雕和木雕上。這些紋飾生動地反映了井頭灣村先祖們的精神面貌和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蔣盛富把自己喜歡的瑤歌抄在一本小本子上,天天兜在口袋裡。一有空,他就翻出來唱。他唱昔日井頭灣的艱辛:「有女莫嫁井頭灣,出門就是山。半田又半地,長年吃雜糧。」如今,辛酸的故事已經成為傳說。10月1日,在這里我親歷了一場瑤族傳統婚禮盛宴,婚禮場上,嫁過來的是一位漂亮的湖北女子。早前,還有苗族女子嫁給井頭灣的瑤族男子。情酣深處,蔣盛富唱道:「不到村子不知情,人來實地親眼見。吃了井水存丹田,一見鍾情找說親。」他所唱的瑤歌是「嘞嘞嘿」的調子,單純朴實,粗獷雋永。
井頭灣古民居,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圓雕等工藝裝飾出的圖案都蘊含有極深刻的寓意。梁檐、窗欞、石柱之上,雕刻精美,象徵吉祥,形神兼具,惟妙惟肖。寧靜古老的瑤寨村落,孕育了濃郁淳樸的瑤族風格;悠久厚重的耕讀傳家,渲染了古村民居的文化氣息;山環水抱的生態自然,靈動了井頭灣的散淡與樸野;人文氣息和自然風光相得益彰,構築了瑤鄉一處天籟的世外桃源。
井頭灣,以一種稀缺的美存在。古民居遠離了喧囂城鎮的華燈市聲,真正的古意盎然,真切的輕松與踏實。在這樣的古村裡行走,雨天你的鞋不會沾一點泥土,晴天你的頭上不會染一絲灰塵。
井頭灣原本是蔣家人避難祛災、尋求安然的理想王國,它的靈魂終歸不可遺忘的還是對這塊土地上子民們的呵護與關切。
當地瑤歌唱道:「井頭灣是好地方,大井綠水又青山。井水出來綠悠悠,一年四季景如春。」的確,古村與小溪相伴,溪水穿村而過,人影綽綽,水聲嘩嘩,與江南枕水小鎮相似。從古民居走出來的人,多了一份悠閑,多了一份慢生活,讓我們領悟到時光的善待與厚愛。
來吧,遠方的朋友,走進井頭灣,觸及瑤鄉的心靈,意想不到的別樣風景一定有你心目中祈盼的顏值。
處於靜謐瑤鄉,井頭灣古民居依然散發出雋永的生氣。在文昌樓大門口牆上鑲有一塊同治六年(1867)的碑刻,記載了蔣氏族人捐贈銀兩維修大屋的數目,凝結著蔣氏家族的合力與團結。村裡祠堂正中掛著一塊「慶衍瓜瓞」的橫匾,是同治甲戌年(1874)庚月所立的。清朝光緒年間,蔣氏族人出過文職正九品登仕郎官員,從「九候第」大門進去那一塊字跡開始模糊的「登仕郎」豎匾可以為證。
井頭灣古民居,高低有序,房屋相連,巷道是青石板路鋪就,四通八達,曲折迴旋,有如迷宮,加上小橋流水,不是江南勝似江南。朋友,讓您的心尖緊貼井頭灣的肌膚吧。這個神韻獨具的瑤族古村,伴隨您的是山嵐水霧,綠樹繁花,不失生態的和諧與本色。
質朴的牆,素麵的瓦,一輪金月慰蒼生。在井頭灣漫步,您以堅實自信的神情,不僅流連在清新雋永的瑤鄉中,還可以與這些古民居進行無言的交流。
看罷井頭灣古民居建築群,我想,細雨蒙蒙中來此別有一番風味,遠離了喧嘩與浮躁,古韻十足的村寨就會濕潤成一部清韻豐沛的中國山水詩章。
四
井頭灣不僅散發出古樸的山野氣息,而且蘊含著厚重的民俗文化。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便有了民間祁劇班、彩調班和武藝班,白天田間勞動,晚上娛樂唱戲,曾輾轉流唱江華瑤族自治縣各個村落。現在,戲班不復存在,但村裡寬敞明亮的戲院還在。盛大節日時,瑤族同胞傳統的瑤歌不斷,蝴蝶歌、梧州歌、山歌長唱不衰。村裡每逢婚嫁喜事,人聲鼎沸,歌堂連連。
井頭灣,走過了歷史的風雨滄桑,最終走進富庶與幸福。
該村除了歷史悠久的瑤錦手工藝外,還有婚嫁民俗坐歌堂、對歌、伴新娘、哭嫁、皮籃舞等獨具特色的瑤族民俗文化。
瑤族具有獨特的飲食文化,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瑤家十八釀,瑤家臘肉風味同樣聞名遐邇,瑤家荷葉粉蒸肉和梅菜虎皮扣肉都是佳絕的菜餚。過年時的圈圈餜,清明節的艾葉粑粑,平時節慶日瑤家人愛做水煮粑粑,油炸粑粑等。這里的土特產還有山筍、茶葉、腐竹、野生天鵝菌、野生茶樹菇等。
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欄目如果不是因為爭議而停播的話,據說2016年第一站就會抵達井頭灣古民居瑤寨。
井頭灣,是瑤族文化支系平地瑤文化的承載地。沉醉於瑤鄉的山美水美,更能感嘆清新自然的瑤家姑娘天然去雕飾的貌美。走進井頭灣,你大可以欣賞一道道醉美的人文風景。
作為中國傳統古村落,井頭灣村對古民居建築群、獨特的瑤文化保護和傳承意識日益增強。修繕古民居,傳承瑤歌、織錦藝術,拓展生態自然探險和觀光旅遊是未來發展的重點。井頭灣村正在打造一座文化廣場,讓村民們的手工藝品有個展示和銷售的平台。井頭灣村即將成為集唯美山水畫卷和新農村建設圖景為一體的原生態瑤族文化傳承基地。
井頭灣村積極進行旅遊開發,向外界展示它內在的美。近兩年來,有關部門投入3000多萬元,已經對該村古民居進行了修繕,做到「修舊如故,整修如故」,力求真實地還原舊貌。要全面推進對該村的旅遊公路、停車場、遊客接待中心、集中建房新村等公共服務項目,也將大力改善環境衛生、村容村貌,不斷培育玫瑰香柑、瑤山雪梨等旅遊觀光農副產品。
遠方的客人,請您留下來!走進神州瑤都,徜徉魅力江華,體驗瑤家火塘!走進井頭灣,您將會遇到想不到的驚喜與收獲!
④ 對於瑤族的文化習俗,你了解多少
我國有56個民族,除了漢族這個大的名族之外,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瑤族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多居住於山區,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幾個省區的山區,多以務農為主。而對於瑤族的文化習俗,我也只是略知一二。
總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盡管現在很多已經有了改變,但大體還是有點區別的。
⑤ 瑤族都有哪些特點
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人口213萬(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瑤族人自稱「勉」、「金門」、「布努」、「拉珈」、「炳多優」等,因經濟生活、居住地區和服飾的不同,又有「盤瑤」、「過山瑤」、「頂板瑤」、「白褲瑤」等30多種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復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口頭文學極為豐富。節慶、禮儀食俗 瑤族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節日里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五嶺山脈的瑤族,節日里喜作豆腐圓,包「荷包紮」。盤王節每隔若干年才舉行一次。過去過盤王節時,都要大量宰殺牲畜,進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進行,一般都選在農歷三月,屆時青年男子要上山圍獵,下河捉魚;婦女則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飯。花籃瑤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塊肉和一團粑粑給狗吃,名為祭狗,然後家人才能進餐。他們認為谷種是狗帶來的,先祭狗是預禱五穀豐登。節日菜餚要豐富多采,除雞肉外,還有河鮮和捕獵的山禽野味及豆腐。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節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耍歌堂是連南排瑤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的大型娛樂活動,多在農歷十月十六日以後進行,時間的長短各種不一,約為3—9天。屆時家家備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通過媒人去說親,並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鳥鮓」是待客的上等菜。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在達山瑤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里,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過去瑤族人為了得到鹽曾付出過很大代價。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⑥ 探秘千年瑤寨,藏在清遠深山中,風光秀美,附上攻略
看多了城市的高樓大廈與人造景觀,
一步入千年瑤寨就倍感親切和難得。
八百多棟古建築滲透平淡質朴韻味,
讓人不自覺的放慢腳步盡情深呼吸。
千年瑤寨無需刻意的雕琢,
依舊保留原來淳樸的模樣,
默默地等著有緣人的到來。
經過3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來到了世外桃源般的千年瑤寨。
承載著千年文明的南崗瑤寨位於清遠連南縣瑤族自治縣三排鎮,可以獲稱為千年瑤寨,因為她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 歷史 了!
雖然已歷經千百年風雨,如今的千年瑤寨依舊保留著398棟興建於明清時期的古老建築,時光彷彿靜止了,商業氣息不濃的千年瑤寨還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
據專家考證,南崗千年瑤寨是全國規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瑤寨。
她,依山疊建在800多米高的半山腰上,每前房與後房高度錯落有致,因此每家每戶都可以看到門前風景如畫、群山環繞的喀斯特地貌風光。
從遠處看上去,千年瑤寨頗有希臘聖托里尼的風格。
房子一排排組建,橫街直巷,就地取材,以石塊鋪路,把各家各戶串連起來,形成了街街相通、戶戶相連的瑤排特色的建築群,為千年瑤寨增添獨特魅力。
一直很喜歡《從前慢》的詩句: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遊走在千年瑤寨,就能深切地感受一番《從前慢》:
這里沒有電梯上山,只有青石板鋪砌而成的階梯石路,如果要搬運物資上山,不能用推車,只能依靠人力或者馬兒。
如今只能在動物園才能見一面的馬兒,在千年瑤寨中是很容易就能邂逅到的「小確幸」,不僅合影一張,還能當一回「師傅」,坐在「白龍馬」的馬鞍上看風景。
古寨門、盤王廟、歌堂坪、得金石、龍文化觀景台、古石棺遺址、瑤老議事廳、瑤族舞曲廣場……這些存留下來的古跡,散布於瑤寨的不同角落,讓古瑤寨顯得更加深沉而厚重,無不是千年瑤寨過往繁華的最好見證。
想領略千年瑤寨的 歷史 與風光,可以選擇請導游講解,邊聽介紹邊觀光。
除此以外,也從古寨門開始隨心而走,不用分東南西北,踏著被歲月踩得光滑圓潤的石板路,可以感受千年瑤寨昔日盛況。
為了更深入地體驗,我特意租借了瑤族服飾當一回「沙幺妹」。
在景區內的遊客服務中心就能租賃,30元可以租借3個小時,性價比很不錯!
租借了服飾後,瑤寨的小姐姐就會耐心地指導你穿衣裝扮,從服飾到發型都是一絲不苟的!
標準的瑤族服飾,女生的頭發裹包著綉花頭帕,頭帕里還纏有白色的珍珠串。
除此之外,還要插上白色柔軟羽毛、銀簪、銀釵、山花等裝飾品,顯得十分秀麗端莊。
通過頭飾還可以區分瑤族女性的婚姻狀態:凡是披戴頭帕的女性,是已經結婚的;未婚的姑娘,頭上是不裹包頭帕的!
穿著瑤族服飾在千年瑤寨中,不需要看地圖,漫無目的地走在巷陌當中,沒有壓迫感,沒有人工仿造的矯揉造作,沒有仿古建築的雷同。
只需要穿梭在一排排的吊腳樓中,就能發現不一樣的美。
千年瑤寨就如一壺好茶、一本好書,需要你慢慢地品、細細地讀出她歲月靜好。
沿著高低不平的石板路走,在沿路可以看到一些保存完好的古跡:例如利用水力舂米的設施,例如不老泉,例如千年古水車,都是從歷經數百年而保留下來的,很有意思。
明清時期,瑤寨根據鄧、唐、盤、房四個氏族建造了4個寨門,分別用於各大族群的防衛工作。
歲月洗禮的痕跡深深的刻畫在古寨門青磚之上,隱約中還有一夫把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曾保衛過千年瑤寨免受土匪和官侵犯之災,令人心生敬畏。
如今的古寨門熱鬧非凡,為了讓遊客更好地體驗瑤族文化,感受瑤族當地人的熱情好客,特別設有攔門酒於此,身穿瑤族服飾的沙幺妹會為每位客人送上一碗自家釀制的米酒。
位於山上的千年瑤寨的氣溫會比縣城底6-8 ,多虧了這碗攔門酒,喝完後頓感體內有一股強大的暖流遍走五臟六腑,整個人都暖和起來了,於是我厚著臉皮再要求喝一碗!
走到得金石時,我一直疑問為什麼這個叫得金石呢?
原來相傳在1400多年前,瑤寨有一個采葯師救了一個雙目失明的仙人。仙人為了答謝采葯師,告訴他屋後大石板下的水溝里有大量金磚。
采葯師和瑤民果然在仙人說的位置找到了大量金磚,並用於建設瑤寨的寨牆、寨門等公共設施。
如今得金石是千年瑤寨的必打卡點,因為這里有茶飲店、有百年老字型大小豆腐坊以及腐竹店,走到累了渴了,可以在這里歇歇腳品嘗瑤寨特色豆腐花。
其次,得金石的名字意頭好,大家都希望未來能得金,日子越過越好。
與得金石處於同一位置的,還有瑤寨歌堂坪。
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這塊寬9米,長9米的歌堂坪是瑤寨人民千百年來的活動中心,寨里每逢重大節日,都會在這里舉行。
50年代世界經典樂曲《瑤族舞曲》創作地也是在歌堂坪,待到瑤族節日來這里,就能欣賞到打銅鑼、吹牛角、唱瑤歌、跳長鼓舞的視覺盛宴。
我個人特別喜歡歌堂坪的位置,回頭可望錯落有致的房屋層疊,還可眺望欣賞盤王峰的景緻。此時此刻,時間彷彿也在倒流、靜止,帶領我們穿越回千年前。
從歌堂坪一直往上走,就會到達山頂的盤王廟。
在盤王廟向下望,會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盤王廟供奉的是盤古王和盤古王婆,據說燒香祈福時有靈驗,因此這里千百年來香火不斷。
我們一邊虔誠地祈禱,一邊靜靜地觀看當地人如何焚香叩拜,以感受一次瑤族傳統文化。
據介紹,燒香祈福是必須遵循固有的流程,期間他們會進行各種儀式才算完成。
到達古石棺墓時也不會覺得陰森恐怖,這里很開闊,沒有墓碑之類,大家可以放寬心去了解瑤族的 歷史 文化。
石棺墓葬,是南崗千年瑤寨特有的葬禮,石棺墓是身份權利的象徵,只有瑤王才有資格用石棺墓安葬。
新中國成立後,瑤王思想進步,自願不用石棺安葬,故此石棺在山寨保存下來。
瑤王是南崗排瑤寨的最高首領,負責掌管山寨內各項事務,處理各種糾紛,維護秩序等。
因此,瑤王在瑤民中有崇高的威望,如遇有矛盾糾紛,大家都得遵從瑤王的裁決。
在千年瑤寨中,瑤王屋和瑤老議事廳都值得去走一走。由青石板街向下走之際,從左邊的另一條石板階走,就會遇到幾個瑤寨里最重要的地方:瑤王屋、瑤老議事廳、洪秀全傳教堂等。
瑤王屋,位居半山寨子的中部,屋前有寬敞的平台,視野最為開闊,可以遠望群山綿綿。
繼續往前走,就會來到瑤老議事廳。
瑤老議事廳內有模擬瑤老們開會情景的人像,栩栩如生。
緊挨著瑤老議事廳的是「洪秀全傳教堂」。屋內陳列了數幅圖畫和用具,將當年的場景重現眼前。
走出瑤老議事廳後,一直往右走的我們,最終停留在了龍文化觀景台。
這里的景觀氣氛淳樸而寧靜,大片瑤寨和百里瑤山風光都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千年瑤寨的瑤族舞曲廣場,每天固定時間都會為遊客上演瑤族歌舞表演。
用舞蹈呈現出瑤山愛情故事、瑤山大黑傘舞、原生態長鼓舞等一系列的精彩表演。
期間還有互動環節,40分鍾的表演時間,觀眾們都看得很過癮,完全融入到瑤族文化當中。
它分為「單人舞」、「雙人舞」、「群舞」等類型,合計共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動物細節。
不管是跳、躍、蹲、挫或旋轉、翻撲、大蹦、仰騰等動態,都表現了瑤族人民熱情奔放、堅強勇敢的性格特徵。
走在千年瑤寨中,依舊能看到有瑤族阿姨勤勤懇懇地刺綉,向來以技術精湛的瑤族刺綉工藝和獨特的刺綉風格,也成為瑤族文化變遷的活化石。
瑤族姑娘多數在十一、二歲開始學刺綉,刺綉的用途主要是配飾在服飾上,男女衣服、頭巾、腰帶、圍裙、小孩的帽子、挎包、傘袋等物件上。
連南瑤族銀飾製作技藝的 歷史 悠久,瑤族銀飾的鍛制技藝是瑤族民間獨有的技藝,所有飾件都通過手工製作而成。銀飾的式樣和構造經過匠師的精心設計,由繪圖到雕刻和製作有30多道工序,工藝水平極高。
來到千年瑤寨,選購一件瑤族銀飾是不錯的選擇,據說可以帶來好運和保平安呢!
盤王節是瑤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動期間,瑤族人民會穿上傳統的節日盛裝,然後用載歌載舞、鳴禮炮、吹牛角、瑤寨巡遊、吃長桌宴及玩篝火晚會等方式,祭祀祖先,祈求福運,並且傳承與弘揚瑤族傳統文化。
活動時間:
2020年11月29日 至 11月30日
活動亮點:
9:00-9:30 盤王廟舉行祭祀儀式師爺舞
9:30-10:00 盤王廟舉行鑼鼓齊鳴
10:00-10:30 從盤王廟盛裝巡遊到瑤族舞曲廣場
10:30-12:00 在瑤族舞曲廣場上演瑤族歌舞
14:00-15:00 在瑤族舞曲廣場呈現瑤族婚俗表演
17:00-19:00 在瑤族舞曲廣場舉行長桌宴
19:00-20:00 在瑤族舞曲廣場辦篝火晚會
自駕車:導航至「連南千年瑤寨」
乘車路線:各地市 汽車 站 連南(連州) 汽車 客運站 旅遊 專線或公交 千年瑤寨
(建議在縣城轉車的遊客朋友可搭乘公交車或計程車到「千年瑤寨」)
當你第一眼看到千年瑤寨的住宿環境也許你不會欣喜若狂:
這里沒有連鎖酒店,更沒有五星級酒店,清一色是由當地人自家改造而成小旅館,規模不大,客房面積也不大。
但只要住下來之後,就會受到當地人的熱情醇厚所感染,那種發自肺腑的真誠與熱情,讓人覺得彷彿是住在了老朋友的家,住得很窩心。
客房的條件並不豪華,但卻很有瑤家的味道,瑤族特色的床單與裝修風格充滿特色。
如果遇到了天晴的日子,還能看星空,觀日出日落呢!
我們這次住在了空中觀景客棧,走出房門就能俯瞰一片山水田園,很是愜意!
在瑤寨值得品嘗的 美食 很多:
千年瑤寨處於海拔高的地方,秋風起時,特別適合生曬臘味。
走在瑤寨內,看到幾乎每家每戶都在曬臘腸、臘鴨,香氣誘人。
瑤家豆腐坊腐竹廠,純天然的腐竹充滿著黃豆的香氣,當然也不可錯過。
隨處可見的走地雞,運動量十足,每一隻雞都是肉質緊實、皮脆肉滑的美味。
還有牛蹄、土豬肉、生坑魚等,無需復雜或者高大上的烹調方式,只需要簡單蒸煮,卻能吃出食材最本質、最原汁原味的鮮味。
在瑤寨內祥牛壇附近有多家連州風味餐廳,價格平易近人,出品也不錯。
四哥手打檸檬茶是我挺喜歡的一家店,不僅可以邊喝檸檬茶邊賞視野一流的風景,這里還提供腸粉、湯粉、炒粉等早餐,從早上6點起就會開門營業。
⑦ 瑤族有什麼文化
1.建築文化,種植文化。獨具風情的瑤家山寨,充分展現了瑤族同胞的智慧和勇氣,他們一代接一代地開山辟嶺,在明清時代修建的寨門、寨牆、石拱橋、石板道和青磚瓦房等,房屋排列整齊,村莊供水設施完善,並且他們千年瑤寨還是一處大「碉堡」。山寨建在易守難攻的半山腰,四處設防,壁壘森嚴,據說歷史上曾多次抵擋住敵方的進攻,同時,他們開墾耕地,營造出一片又一片的梯田和森林,在崇山峻嶺中構築了一幅自給自足的山水田園風光的原始生活圖景,令人嚮往和心曠神怡。2.傳統音樂、舞蹈。瑤族歌謠其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形式多樣,有講述天地萬物起源的創世歌;有記述民族歷史的古歌;有狩獵歌和農事季節歌、愛情歌;祭祀歌、革命斗爭歌,有「香哩」、「離慣」、「刮架」、「貴金鍾」等數十種不同稱謂的瑤族傳統民歌等等。在民族起源的神話傳說中,瑤族崇拜盤古,把盤古看作是開天闢地的人類始祖。其中《盤王歌》是經典歌謠,是瑤族人民的偉大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史詩般優美的傳說、故事、謎語、諺語等,充分展示了瑤族人民的思想文化、道德觀念和社會生活,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瑤族舞蹈與其民間歌謠一樣,是瑤族同胞的生活組成部分。其著名舞蹈如長鼓舞、銅鼓舞,系祭祀盤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間盛行的舞蹈還有25獅舞、草龍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師舞等數十種。現在,瑤族的長鼓舞和銅鼓舞已搬上了舞台,深受廣大群眾歡迎。清遠瑤族耍歌堂、瑤族長鼓舞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還有舞馬鹿、鳳舞、鬧花燈、瑤族小長鼓舞、豆腐節、舞被獅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另外歌舞所用的牛角、銅鑼、嗩吶、芒笛、五月簫、長笛等民族民間樂器,有很強的民族藝術風格和很高的藝術價值。3.傳統民族節日。瑤寨是歌舞之鄉,節慶活動豐富多彩,瑤家有三月三的開耕節,六月六的嘗新節,七月七的開唱節,十月十六的盤王節以及耍歌堂等盛大節日。其中,「耍歌堂」已成為連南瑤族自治縣傳統的民間盛會,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農歷十月十六日舉行的「耍歌堂」是瑤族最隆重最大規模的傳統節日。「耍歌堂」也是瑤族人民傳播歷史知識和喜慶一年辛勤勞動獲得豐收的傳統節日。耍歌堂是連南排瑤紀念祖先、追憶歷史、喜慶豐收、崇拜英雄、傳播知識的隆重活動,同時也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和人們會親結友的民間盛會,耍歌堂傳誦的瑤經具有很高的民族學、社會學、民俗學的歷史研究價值。4.語言、服飾、宗教、婚俗等生活習俗文化。瑤族的語言、服飾、婚姻和生活習俗等方面有各自典型的民族文化。如服飾,女著長裙,男著對襟服,皆有頭飾、生活用品以及各種裝飾品,都有式樣多種、精緻美觀的圖案花紋。傳統工藝如挑花、織錦、編織、刺綉和蠟染。瑤族男女老幼都能出口成歌,而且歌詞精練押韻性強,時逢喜慶佳節歌聲遍野,令人神往。很多走出故鄉的瑤胞都盡力保存著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和習俗。在婚俗上,茶山瑤是傳統的男婚女嫁,提倡計劃生育;而盤瑤則是「男嫁女招」,提倡多生,注重男女平等;花藍瑤婚俗更為獨特。另外瑤族也保留自己的祖圖族譜、碑刻銘文、宗教經書、歌書信歌、醫方炙語、契約賬據。三、瑤族文化可持續發展策略如何將瑤族傳統文化和其瑤區獨特的地理環境結合起來,建設特色的民族經濟,這是連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