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閩南傳統文化怎麼樣

閩南傳統文化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0-22 18:24:39

Ⅰ 閩南文化的特點

1、閩南文化具有傳統性、連續性特徵。這除了繼承連綿不斷的中華傳統文化外,閩南文化自身的傳統也是連綿不斷,且不斷發展。
2、閩南文化具有一體多元特徵。即與中華傳統文化為同一體又以閩南文化為主體,兼吸納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築文化中除以「宮殿式」古大厝、臨街騎樓為主流建築外,也可見到中國傳統建築、中西合璧建築、阿拉伯式建築、僑鄉特色建築等。
3、閩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開拓性特徵。這在宗教信仰(多種宗教)、民間信仰(多神)、建築、戲劇、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戲劇方面,多種劇種並存,歌仔戲、梨園戲、高甲戲交相輝映,即便同一劇種,也是各種流派,各種技藝爭奇斗艷而競相發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閩南語中容入一些馬來語等。再如在泉州還可看到阿拉伯文與漢字並排的春聯。
4、閩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獨造性特徵。法國語言大師馬伯樂曾說過,閩南話是世界上特別古老的語言。它不僅形成歷史悠久,而且還保存了中古漢語和上古漢語的許多特點,同時還保存了許多古漢語的詞語。這些詞語在普通話和漢語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沒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閩南話中則是基本詞兒。故閩南方言被學術界稱為「語言的活化石」。這在漢語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區別漢語的重要標志之一。而閩南方言的獨創性則主要表現在語言詞彙、語法諸方面者有許多自己的特點。
5、閩南文化具有開放性特徵。這同閩南人中多為中原漢族移民及多僑民(閩南人移居國外,外國僑民留居閩南)息息相關,也與閩南海商文化發達有密切關系。此外,閩南文化具有上承下傳的雙重傳播性特徵。即主體文化由中原傳播而來,融合土著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閩南文化,爾後又通過移民台灣傳播到台灣及通過移居國外的華僑華人傳播到國外。

Ⅱ 閩南的非遺文化有哪些

閩南的非遺文化有: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文化空間。具體如下:
1、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福建各地區的方言及民間諺語、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傳說等。如霞浦畲族小說歌、閩南童謠、陳三五娘傳說。
2、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傳統戲劇如歌仔戲、梨園戲、莆仙戲等;傳統曲藝如福州評話、答嘴鼓、漳州錦歌等;民間舞蹈如泉州拍胸舞、邵武儺舞、龍岩採茶燈等;民間音樂如泉州南音、茶亭十番音樂、浦城閩派古琴等;民間美術如漳州木版年畫、柘榮剪紙、惠安木雕技藝等;傳統雜技與競技如建甌挑幡、寧德霍童線獅、自然門武術等。
3、民俗活動、禮儀、節慶:福建民間添丁慶壽舊俗、婚嫁舊俗、喪禮舊俗、民間節日、廟會、民間傳統信仰習俗等。如閩西客家春耕習俗、惠安女服飾、豐澤蟲尋埔女服飾、閩東畲族婚俗、仙游楓亭元宵游燈習俗、閩西客家元宵節慶、寧德畲族三月三節俗等。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各種具有福建特色的生產生活技藝與工具等。如福州同利肉燕製作技藝、福州聚春園製作技藝、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泉州傳統竹編工藝、明溪肉脯干製作工藝、沙縣小吃製作工藝等。
5、傳統手工藝技能:福建各種工藝美術製品的獨特製作技藝。如德化瓷工藝、泉州李堯寶刻紙、安溪藍印花布、將樂民間龍池古硯製作工藝、將樂西山造紙技術、武夷岩茶(大紅袍)傳統工藝技能及習俗、建陽建本雕版印刷、永定客家土樓建築工藝、連城四堡雕版工藝、福安銀器製作工藝、壽寧木拱廊橋製作工藝、福鼎餅花工藝等
6、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福建民間各種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雲霄開漳聖王巡安民俗、南安英都拔拔燈、石獅蚶江端午海上潑水習俗、龍岩適中盂蘭盆節俗、福鼎雙華畲族二月二歌會、周寧浦源護魚習俗等。

Ⅲ 閩南文化特色及傳統文化閩南特色有哪些

說到閩南很多人都是比較喜歡的,主要是福建省的南部,這里是很多人比較喜歡的城市,我們都知道不同的城市文化不同,所以體現出來的特色也是不一樣的,對於喜歡閩南文化的人來說,閩南文化特色及傳統文化?閩南特色有哪些?

說到閩南很多人都是比較喜歡的,主要是福建省的南部,這里是很多人比較喜歡的城市,我們都知道不同的城市文化不同,所以體現出來的特色也是不一樣的,對於喜歡閩南文化的人來說,想要更具體的去了解和認識,這樣我們就知道它有哪些的特色。那麼我就來告訴你閩南文化特色及傳統文化?閩南特色有哪些?

閩南文化特色及傳統文化

1、語言文化:閩南語起源於泉州,但閩南語的流播已不僅僅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地區和國家是台灣和新加坡。

2、建築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廟、宮觀、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橋梁、海防建築(崇武古城)等,豐富多彩的閩南建築,堪稱既富有獨創性又集中外建築之大成。

3、宗教文化:閩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地區宗族文化十分發達,重視宗族親情、重視編修族譜和重視宗祠建築是其標志。

4、民俗文化:指閩南人共同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民間文化事象(事物和現象)的泛稱。

5、飲食文化:閩南菜的發展與傳承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從泉州發源,流傳到漳州、台灣、廈門等閩南文化圈中。

閩南特色有哪些

閩南人一日三餐,以稻米為主食,早晚吃稀飯,中午吃午飯,閩南方言稱稀飯為糜。它又稀又稠的和稀的兩種,稠的粥稱“烤頭糜”,“烤”的意思即“水干也”,稀的粥稱“安糜仔”。至於年節的食俗,則根據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食俗,如春節,除夕的圍爐吃年夜飯置辦各種雞鴨魚肉菜餚外,習慣要一道火鍋。

舊時的銅火鍋中間燒炭火,象徵全家圍爐團圓。閩南民居是閩南民系的傳統建築。但就從民居而言,這種海外宗教及裝飾的影響,更多局限於寺廟等帶有宗教色彩的地方。我們認為閩南民居雖有多樣性文化的影響,但更多是本土文化,特別是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

地理環境和氣候的特點及血統等諸多因素,使其崇仰中原文化的痕跡表露無遺,這從一些紋樣、一些隱喻符號以及一些建築樣式上得以證明。當然,其他民族文化影響的建築也同樣存在,諸如土樓、圓樓、吊腳樓、手巾寮等。但這不影響閩南民居特別是磚石牆的類型化的形式。

以上是我介紹的閩南文化特色及傳統文化?閩南特色有哪些?對於閩南的問題大家已經了解,不同的地方習俗不同,而且文化也不同,每個地方的文化都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當然了想要更多的了解閩南文化和特色,大家可以到閩南去遊玩。

Ⅳ 閩南的民風民俗

1、普渡

普渡從農歷七月初一開始至農歷七月三十期間,每個村落都有特定的屬於自己的「普渡」日,鎮上村民過這個節日比較熱鬧,不亞於過春節,一般人家都要事先備好雞鴨魚肉等各種吃喝,擺上供桌,舉行祭祖儀式,過後再宴請親朋好友,吃喝一番。

2、嫁妝

閩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妝品種繁多,豐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與神明的供品,這些嫁妝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在吃的嫁妝禮品中,禮數最重當數「轎前豬腳」,要前後兩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顯示禮品份量。

明清時期,泉州、漳州人大批移民台灣,帶去了數量相當豐富,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閩南鄉土音樂。隨著移民的流布,又形成各地方的調律,如台北調、台南調、漳化調、恆春調、宜蘭調等。盡管如此,這些民歌仍具有共同的閩南鄉土氣息,台灣學者統稱其為福佬系民歌。

福佬系民歌在各地流傳中不斷得到豐富發展,如福佬系人進入恆春後,受客家系影響,創作了《思想起》、《四季春》、《三聲無奈》、《牛尾擺》等民歌;進入台北後,創作了《台北調》、《莰仔腳調》、《艋胛哭調》等。

此外,一些古老的閩南民歌流傳到台灣後,經過數代加工,形成相當完善的調。台灣的閩南話民歌,在旋律進行上多以級進為主,精巧秀麗,樸素流暢,平易上口,親切感人。閩南語系民歌的歌唱內容涉及面相當廣泛,有童謠、情歌、敘事歌、祭祀歌、勞動歌等。

Ⅳ 閩南特色有哪些

1、閩南文化具有傳統性、連續性特徵。這除了繼承連綿不斷的中華傳統文化外,閩南文化自身的傳統也是連綿不斷,且不斷發展。

2、閩南文化具有一體多元特徵。即與中華傳統文化為同一體又以閩南文化為主體,兼吸納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築文化中除以「宮殿式」古大厝、臨街騎樓為主流建築外,也可見到中國傳統建築、中西合璧建築、阿拉伯式建築、僑鄉特色建築等。

3、閩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開拓性特徵。這在宗教信仰(多種宗教)、民間信仰(多神)、建築、戲劇、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戲劇方面,多種劇種並存,歌仔戲、梨園戲、高甲戲交相輝映,即便同一劇種,也是各種流派,各種技藝爭奇斗艷而競相發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閩南語中容入一些馬來語等。再如在泉州還可看到阿拉伯文與漢字並排的春聯。

4、閩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獨造性特徵。法國語言大師馬伯樂曾說過,閩南話是世界上特別古老的語言。它不僅形成歷史悠久,而且還保存了中古漢語和上古漢語的許多特點,同時還保存了許多古漢語的詞語。

這些詞語在普通話和漢語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沒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閩南話中則是基本詞兒。故閩南方言被學術界稱為「語言的活化石」。這在漢語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區別漢語的重要標志之一。而閩南方言的獨創性則主要表現在語言詞彙、語法諸方面者有許多自己的特點。

5、閩南文化具有開放性特徵。這同閩南人中多為中原漢族移民及多僑民(閩南人移居國外,外國僑民留居閩南)息息相關,也與閩南海商文化發達有密切關系。此外,閩南文化具有上承下傳的雙重傳播性特徵。即主體文化由中原傳播而來,融合土著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閩南文化,爾後又通過移民台灣傳播到台灣及通過移居國外的華僑華人傳播到國外。

Ⅵ 閩南民俗文化的代表有哪些

閩南風俗文化大致有以下幾個:
1、年兜
大年臘月三十、小年臘月二十九,是農歷一年裡的最後一天,也指最後一天的晚上,泉俗稱「年兜」、除夕。
2、備節
節前,要完成掃塵、拆洗被褥蚊帳等大掃除,炊年糕、年米果,給大人小孩買衣服,操辦「敬神敬佛敬公媽」的供品及年貨,請先生寫春聯,有的還到各宮廟「燒過年金」。
3、饋歲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風俗》:「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遺,謂之饋歲。」
4、女兒女婿日
這一天清早,女兒、女婿和外甥,穿著盛裝,隨帶雞、豬腳、面線、豬肚、糕粿和糖果餅乾等,一起來到外公、外婆家。女婿帶領一家人來給岳父、岳母大人拜年,其禮數之重與為老丈人祝壽差不多。
5、挑水蓋井
除夕日,家家戶戶該洗的東西洗完,到水井提水挑水,把水缸裝滿,並稍溢出,以示年年有餘。後即把水井用石板或木板上加壓石頭,把水井口蓋住,不再打水,直至正月初四方才掀蓋用水。現在使用自來水,此習俗已不存。
6、辟火符
清末·陳德商《溫陵歲時記》:「辟火符:里胥於除日印辟火符,分貼各家門首,主人給制錢四文,藉以度歲。符紙用青藍色,長四寸許,廣三寸,中畫老人像,上作兩蟠龍,旁兩行四語:左曰『姓宋名無忌,火光速入地』;右曰『家有壬癸神,能供千斛水』。
7、置甘蔗
清末·陳德商《溫陵歲時記》:「除夕:除夕人家以甘蔗置門側,殆取漸入佳境之意。桐蔭吟社黃謀熙(敬堂)先生雲:佳境到頭休嚼盡,大家珍重歲寒心。」
8、煎堆補天
端午節之前,泉州一帶常常陰雨綿綿,人們盼晴心切,仿效女蝸氏煉石補天的做法,於是有了「煎堆補天」的民俗。民謠「雨仔微微,舀油來煎堆」正是這種民 俗的生動反映。堆,是以「米粉或面和物於油內煎之」(《泉州府志·風俗》),味道香美,很受人們喜愛。在泉州,除了名聞遐邇的「蚝堆」(又名「蚝煎」) 外,還有「麥堆」、「豬油堆」等。
9、筅塵
為了乾乾凈凈過春節,除夕之前,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年一度的「筅塵」(撣塵),即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活動。這種「筅塵」的習俗宋代已可見。據宋·吳自牧《夢粱錄》載:「十二月盡,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祈新歲之安。」
10、滿月
嬰兒出生滿一個月,稱作「滿月」。主人要請理發匠為嬰兒剃去胎發,俗稱「剃滿月頭」,並以「龜粿粽」饋送親友鄰居,親友鄰居則回贈衣服、贏巾(襁 褓)、項鏈、手鐲、腳鐲等。「龜粿粽」中必有一種叫「滿月圓」的米粿,因形狀像奶頭,故俗稱「豬母奶」。它象徵母乳充足,嬰兒健康。
11、度晬
嬰兒周歲,俗稱「度晬」。是日,主人要為嬰兒「做度醉」,敬神祀祖,設宴請客,還要製作大量的「四腳龜」和米粽分送親友,祈求嬰兒早日學會走路,健康 長壽。外婆家通常要送用紅線綉著「」字的「度晬裘」(披風)、「度晬帽」和有虎頭圖案的虎耳帽、虎耳鞋以及銀制的如意鎖、長命鎖、天官鎖或手鐲、腳鐲等,祝福嬰兒吉慶康健。
12、過番
閩南地瀕東南海濱,從唐代起,就有泉州人飄洋過海,移居南洋群島。隨著宋元泉州港的興盛,遠航東南亞各國經商的泉州華僑更是猛增。本地人習慣把前往南洋謀生稱做「過番」,旅居南洋一帶的華僑則被稱為「番客」。
閩南文化,其內涵除廣義中也含農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狹義中所含的建築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間藝術、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Ⅶ 晉江閩南傳統文化有哪些(涵江有沒有賽龍舟)

摘要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Ⅷ 閩南文化有哪些方面

文化的范圍很廣,包括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不知道你想要了解哪一方面。
閩南文化,其內涵除廣義中也含農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狹義中所含的建築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間藝術、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建築文化
建築文化閩南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審美情趣,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創建與自己生活環境相適應且符合自己的審美觀的閩南建築。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廟、宮觀、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橋梁、海防建築等,豐富多彩的閩南建築,堪稱既富有獨創性又集中外建築之大成。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宮殿式」俗稱「古大厝」建築,座落於泉州南安官橋漳里村的歸僑蔡資深民居是其代表作。該民居建於清咸豐光緒年間,其主體建築同閩南地區習見的古大厝一樣,三開間或五開間,帶護厝,突出廳堂,兩邊對稱,橫向擴展布局。縱深二、三、四落三等,以廳為組織院落單元、廳、廊、過水貫穿全院、硬山及卷棚屋頂,穿斗式木構架,上鋪紅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所不同的是該建築為群體建築,且座座雕梁畫棟,裝飾有透雕、浮雕、線刻或圓雕而成的精美木雕、磚雕、石雕、泥灰雕,雕飾題材十分廣泛,雕刻技藝精湛,雕琢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戲劇故事、山水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該民居建築群既沿襲,保留了傳統的閩南民族建築風格和特色,又部分吸收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中的裝飾藝術特點,堪稱閩南古民居建築藝術與中國域外建築藝術合璧的傑作。此外,俗稱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樓式」的閩南僑鄉民居「番仔樓」也是其代表作。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閩南人共同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民間文化事象(事物和現象)的泛稱。其內涵十分廣泛,其中包括生產習俗、生活習俗、生命禮俗、信仰習俗、文藝風俗、娛樂風俗、社會組織風俗等等,而這些風俗中除與中華民族傳統風俗中大同小異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藝風俗中民間文學(民謠、童謠);娛樂風俗中的民間舞蹈(「拍胸舞」)、「騎竹馬」、舞龍、舞獅、「車鼓弄」、「賽龍舟」(端午節)、「搏餅」(中秋節)在節慶日中尤為活躍。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系指閩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閩南人除信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為主兼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外,最富有特色的是民間除信仰中華民族古代共同信奉的諸神(如土地公等)外,還信奉實有其人被尊為神靈的保生大帝(吳夲)、媽祖(林默)、廣澤尊王(俗稱「聖王公」,原名郭忠福)、清水祖師(陳普足)。 宗族文化也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地區宗族文化十分發達,重視宗族親情、重視編修族譜和重視宗祠建築是其標志。
閩南方言
閩南方言是全國八大方言之一。 它分為幾個次方言: 廈門話區:廈門、金門、同安。 泉州話區:泉州、安溪、石獅、晉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等八個縣市。 漳州話區:漳州、龍海、漳浦、雲霄、東山、詔安、華安、長泰、平和、南靖等十個縣市。 龍岩話區:龍岩市新羅區部分地區、漳平市部分地區。 大田話區:大田縣部分、尤溪縣的小部分。 潮汕話區:廣東潮州平饒一帶 雷州話區:廣東雷州半島 海南話區:海南中部地區 浙江蒼南話區:溫州蒼南地區 閩南話的流播不只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地區和國家是台灣和新加坡。台灣島上,除了高山族地區外,差不多都通行著類似於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閩南話。據初步調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閩南人移居台灣據說開始於元代,大規模遷移是在1 7世紀中葉,大量閩南人隨鄭成功渡海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回台灣。300多年來,閩南人和其它地區東渡的漢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開發祖國的這個寶島,在共同的生活和斗爭中,閩南方言始終作為主要交際工具,保留在台灣人民的口中。特別是今天,大陸與台灣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灣的父老兄弟不斷到大陸尋根、探親、訪友,閩南話顯得更加重要。 除了台灣以外,及東南亞各國的許多僑胞也使用閩南方言,據初步統計,海內外操這種方言的人超過4000萬,不少被閩南人同化的人也會使用閩南語,在新加坡閩南話叫做「福建話」,70-80%的新加坡會說或會聽福建話,在東南亞的閩南人與馬來人聯姻的後代共計人數達1000餘萬人,不少馬來人也會使用閩南語。
編輯本段閩南文化特點
1、閩南文化具有傳統性、連續性特徵。這除了繼承連綿不斷的中華傳統文化外,閩南文化自身的傳統也是連綿不斷,且不斷發展。 2、閩南文化具有一體多元特徵。即與中華傳統文化為同一體又以閩南文化為主體,兼吸納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築文化中除以「宮殿式」古大厝、臨街騎樓為主流建築外,也可見到中國傳統建築、中西合璧建築、阿拉伯式建築、僑鄉特色建築等。 3、閩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開拓性特徵。這在宗教信仰(多種宗教)、民間信仰(多神)、建築、戲劇、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戲劇方面,多種劇種並存,歌仔戲、梨園戲、高甲戲交相輝映,即便同一劇種,也是各種流派,各種技藝爭奇斗艷而競相發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閩南語中容入一些馬來語等。再如在泉州還可看到阿拉伯文與漢字並排的春聯。 4、閩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獨造性特徵。法國語言大師馬伯樂曾說過,閩南話是世界上特別古老的語言。它不僅形成歷史悠久,而且還保存了中古漢語和上古漢語的許多特點,同時還保存了許多古漢語的詞語。這些詞語在普通話和漢語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沒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閩南話中則是基本詞兒。故閩南方言被學術界稱為「語言的活化石」。這在漢語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區別漢語的重要標志之一。而閩南方言的獨創性則主要表現在語言詞彙、語法諸方面者有許多自己的特點。 5、閩南文化具有開放性特徵。這同閩南人中多為中原漢族移民及多僑民(閩南人移居國外,外國僑民留居閩南)息息相關,也與閩南海商文化發達有密切關系。此外,閩南文化具有上承下傳的雙重傳播性特徵。即主體文化由中原傳播而來,融合土著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閩南文化,爾後又通過移民台灣傳播到台灣及通過移居國外的華僑華人傳播到國外。
編輯本段閩南文化的傳播及其影響
文化的創造者是人,且人又是「文化最忠實、最積極、最活躍的傳播者。而文化遠距離的傳播,有賴於人口的遷移」閩南文化的傳播是通過閩南人移居國內外而傳播的。國內傳播達閩北、閩中、閩西、浙東南、贛東、粵東、港澳、海南及台灣。其中移居台灣為最多,且分布廣泛於台北、台東、台中、台南、高雄、桃園、苗粟、基隆、南投、屏東、彰化、花蓮、嘉文、宜蘭、雲林、新竹、澎湖等絕大部分地區,而均有閩南人在那裡一代代休養生息。已知從唐代始,先輩移居台灣,不僅帶去方言,也帶去閩南人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民間信仰、民間藝術、民居建築等等,並代代傳承、發展和創新。但發展迄今,仍語言相同,生活習慣、民俗風情、宗教信仰、民間信仰、民間藝術、民居建築也仍相同或近同。從現有台灣人口中講閩南話的就多達1700萬人,表明閩南話在台灣是其主要語種,由此可窺見閩南文化與台灣文化教育幾近相同。而國外傳播則達世界各地,堪稱世界各地都要找到閩南籍華僑(居多)華裔人群的足跡。移居國外的閩南籍華僑、華人(指入居住國外籍者)有數百萬之多,其中稱居東南亞諸國最多。華僑、華人先輩不僅帶去閩南方言,而且也把閩南的民俗風情、民間信仰、民間藝術傳播到居住國閩南人社區,並一代代傳承、渲變和發展。迄今僑居於世界各國的華僑、華人已多達近1400萬人,分布於近百所國家和地區,由此可窺見閩南文化在國外傳播廣泛之一。 研究閩南文化的意義 閩南文化上承中原,吳越文化而由移居閩南的漢人和原住民共同創的先進的地域性文化,爾後又借鑒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使閩南文化更興盛發達。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對閩南文化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閩南文化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存有時代的局限性,我們以科學的分析態度對閩南文化的研究,有助於我們弘揚傳統閩南文化的精華,摒棄閩南文化中的糟粕,在批判中加以繼承,在繼承中不斷創新。 2、通過對閩南文化的研究,有助於深入了解閩南文化中蘊含的開放性、包容性、思辯性,弘揚拼搏精神和樹立自信。 3、閩南文化蘊含的「和合思想」,是構建和諧的閩南社會及增強與台灣同胞和僑胞凝聚力的保證。 4、閩南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對閩南文化的研究有利於閩南文化遺產的利用和保護。也有利創造出既體現閩南傳統文化特色,又富有時代精神的先進閩南文化,促進閩南文化資源的永續性發展。 5、對閩南文化的研究,在促進和平統一台灣有著不可替代地位和作用。閩南文化對台灣地區有著強大的輻射作用,因此對台灣同胞有著強大的吸引作用

Ⅸ 閩南文化特色及傳統文化有哪些

1、語言文化:閩南語起源於泉州,但閩南語的流播已不僅僅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地區和國家是台灣和新加坡。

2、建築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廟、宮觀、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橋梁、海防建築(崇武古城)等,豐富多彩的閩南建築,堪稱既富有獨創性又集中外建築之大成。

3、宗教文化:閩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地區宗族文化十分發達,重視宗族親情、重視編修族譜和重視宗祠建築是其標志。

4、民俗文化:指閩南人共同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民間文化事象(事物和現象)的泛稱。

5、飲食文化:閩南菜的發展與傳承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從泉州發源,流傳到漳州、台灣、廈門等閩南文化圈中。

閩南特色

閩南人一日三餐,以稻米為主食,早晚吃稀飯,中午吃午飯,閩南方言稱稀飯為糜。它又稀又稠的和稀的兩種,稠的粥稱「烤頭糜」,「烤」的意思即「水干也」,稀的粥稱「安糜仔」。至於年節的食俗,則根據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食俗,如春節,除夕的圍爐吃年夜飯置辦各種雞鴨魚肉菜餚外,習慣要一道火鍋。

舊時的銅火鍋中間燒炭火,象徵全家圍爐團圓。 閩南民居是閩南民系的傳統建築。但就從民居而言,這種海外宗教及裝飾的影響,更多局限於寺廟等帶有宗教色彩的地方。我們認為閩南民居雖有多樣性文化的影響,但更多是本土文化,特別是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

地理環境和氣候的特點及血統等諸多因素,使其崇仰中原文化的痕跡表露無遺,這從一些紋樣、一些隱喻符號以及一些建築樣式上得以證明。當然,其他民族文化影響的建築也同樣存在,諸如土樓、圓樓、吊腳樓、手巾寮等。但這不影響閩南民居特別是磚石牆的類型化的形式。

Ⅹ 閩南文化有哪些

閩南文化有:

1、語言文化:閩南語起源於泉州,但閩南語的流播已不僅僅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地區和國家是台灣和新加坡。

2、建築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廟、宮觀、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橋梁、海防建築(崇武古城)等,豐富多彩的閩南建築,堪稱既富有獨創性又集中外建築之大成。

3、宗教文化:閩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地區宗族文化十分發達,重視宗族親情、重視編修族譜和重視宗祠建築是其標志。

4、民俗文化:指閩南人共同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民間文化事象(事物和現象)的泛稱。

5、飲食文化:閩南菜的發展與傳承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從泉州發源,流傳到漳州、台灣、廈門等閩南文化圈中。

(10)閩南傳統文化怎麼樣擴展閱讀:

1、閩南地區民營經濟較為發達,民營工業發展尤為突出, 人民生活十分富裕,涌現出恆安、達利、安踏、金龍客車等一大批知名企業。

2、閩南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傳承下來,其影響實為深遠,受其他方言影響之地也通行閩南方言,也是有著大體一致的文化習俗認同,因此他們也同屬閩南根源。

3、閩南文化源遠流長、開闊包容,其隨閩南鄉親在世界各地傳承流布,不僅成為閩南子弟的精神家園,也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4、閩南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對閩南文化的研究有利於閩南文化遺產的利用和保護。也有利創造出既體現閩南傳統文化特色,又富有時代精神的先進閩南文化,促進閩南文化資源的永續性發展。

閱讀全文

與閩南傳統文化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