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學校文化建設去哪裡

學校文化建設去哪裡

發布時間:2022-10-23 11:00:46

⑴ 校園文化建設路徑分析論文

健康完善的校園文化,不但可以啟迪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建設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職校園文化,使校園文化符合西藏中職學校發展的實際,讓學生逐步擺脫中考失利的陰影,產生職業光榮的榮譽感。同時也讓校園成為師生流連忘返的花園,成為學生起飛創業、成就夢想的搖籃。

第1: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農村學校的校長,要如何做才能使學校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進入轉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長要有正確的辦學思想,要具備自己的校園文化;學校是教學的場地,如何真正搞好課堂教學是一所學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在教學研究,只有創新教學研究才能使學校立於不敗之地,成為一流的名校。

學校要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戲的辦學思想,初步達到了和諧發展的境地,具備繼續開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

”作為一所農村學校的校長,要如何做才能使學校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進入轉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師舒心、家長放心、學生樂心?我們認為首先校長要有辦學思想,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具備一定辦學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擁有了指南針,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燈塔。

本文就如何塑造農村校園文化與科研創新,最終達到和諧發展作簡要分析: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期分析

1.教師透視按照教師的職業態度,教師可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萎縮型”,他們大多是老教師,年齡大約在45—55之間,對教學工作厭惡,表現為:無心備課,無責任上課。

二是“現狀型”,他們大多是中青年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情還沒有完全泯滅,但也明顯倦怠,表現在不鑽研教材,不研究學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藝,只是按傳統的教學習慣,勉強延續著自己的教學生涯,枯燥而單調,沒有工作激情。

三是“進取型”,他們大多是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對教學工作充滿熱情,渴望成功,但由於經驗不足,學理不豐,專業素養潰乏,有心而無力,受挫率較高。

針對三類教師,校長必須理性分析,抑差揚優,引領教師成為研究者,教師只有參與研究才能擷取自己職業幸福之花。

體會到教學中蘊藏的愉悅之感。

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師積極向上的精神家園,喚出教師愛教育、善教學的激情,激情創造奇跡。

2.教學理念分析正如卓立教授所講,我們的教學理念如社會一般急功近利。

我們的重點在升學率、撥尖生;我們的課堂教學是“高耗低能”。

這就需要我們首先要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教育質量?改變傳統理念,以科學的態度,求真的思想,找到學校自身的合理定位,提煉符合學校發展的辦學理念。

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為孩子提供一個終身值得回憶的小學教育。

教好一生,脫貧一家;辦好一校,致富一縣,讓我們真正用理念指導實踐,肩負起振興農村教育發展的重任。

3.學校管理探討學校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方式方法卻因人而宜,現階段農村學校受客觀因素困擾,學校硬體設施落後,教師觀念陳舊,各小學生源逐年減少,質量逐年下降,形成惡性循環鏈條,有的小學被迫撤並。

管理千頭萬續,如何使管理不出現“真空”;如何“剛性與人性”剛柔並濟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校園文化形成的指導是先進的理念

農村學校教學點分散,每個教學點甚至只有三、五名學生,教師年齡結構呈現老化現象,教學點與教學點距離較遠,造成教師只能閉門造車,缺少走出去學習或者與其他教師共同研究、探索教學藝術的客觀條件。

痛定思痛,痛則必變,現狀如此!只有調查研究,提煉出符合實際的教育理念,錘煉一支過硬的教師隊伍,才能“柳暗花明”。

我們的理念是:為學生成長奠基,為教師幸福鋪路。

在新教育理念支撐下,我校將立足現實,以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己任,為農村孩子留守兒童築起成長的搖籃;為人一師,任則幸福,將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激勵機制,努力拓寬教師的生涯幸福路,使學校成為教師幸福的家園,快樂工作的樂土。

三.先進理念的執行,在於做好角色定位

1.以人為本,營造閃爍人文精神的學校物質文化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藝術在於,不僅要使人的關系,成人的榜樣和語言以及集體里精心保持的種種傳統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資和精神財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環境對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校園物質文化不僅影響學生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學習和生活的質量以及行為,還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兼顧情理,制定充滿人文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能促進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發展,是校園文化的框架。

2007年以來建立健全了教師考評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實行輪周坐談教研沙龍,既進行了教研,也溝通了心靈)、常規教學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激勵制度。

完善了工會工作制度,做到進行教師婚喪嫁娶學校領導必到場慰問,對教師切實關心,為教師營造公平競爭、團結協作的良好互動平台,逐步走上了科學、規范、高效的管理軌道。

3.曲徑通幽,經營和諧的學校精神文化作為校長,應如何築造學校的精神家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校長應該有清晰的學校文化觀。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

可以說,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文化。

2、校長應該改變學校文化建設的根本範式,從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發,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設的根本途徑。

3、引導學生經歷精神體驗。

作為校長,不僅應當向師生們提供豐富的文化生活,也更應當通過豐富教師的人文素養,提高教師對學生的心理歷程的引導能力,這樣才能切實的幫助學生進行精神體驗。

例如開展各種道德實踐活動。

4、改進德育模式。

學校以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為德育堅實的基礎,弘揚紀蘭精神,太行精神,編撰以中華傳統文化,上黨地區特色的校本課程。

四.科學管理,創新理念,達到和諧發展

農村學校教科研的瓶頸在於,重形式不重過程,且無法形成有效互動的開放性大教研,我校確立了“教研轉型,網路先行”的教研策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網校,推進網路教研,引領廣大教師積極構建高效教研、高效課堂,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的基本情兌是:學校規模小,教學點分散;教學方式單一、信息閉塞、教師思想觀念落後,受諸多客觀因素的制約,教學成績低下,傳統的“師師教研”、“校校教研”等方式只能輻射到本校教師,資源只能在小范圍內共享,如何使教學研討跨區域、跨學校,真正達到教師、學生、家長高效的互動、資源無限地放大共享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網路廣博的資源,即時性、互動性、共享性等優越性展現在我們面前。

後來我校先行先試於中國教育網聯合,為學校注冊了網校,逐步輻射至全縣所有學校,現在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師在自己博客上傳資源時將同時發表於網校上共享,也可下載網校教學設計、視頻、音頻等海量資源。

網路視頻課可占擊首頁視頻資源下的校內資源打開視頻,進行觀課議課。

總之,一個好思想定位一個好校長,一個好校長塑造一所好學校,學校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戲的辦學思想,初步達到了和諧發展的境地,具備繼續開拓新局面的希望!

第2:如何構建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摘要:健康完善的校園文化,不但可以啟迪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建設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職校園文化,使校園文化符合西藏中職學校發展的實際,讓學生逐步擺脫中考失利的陰影,產生職業光榮的榮譽感。

同時也讓校園成為師生流連忘返的花園,成為學生起飛創業、成就夢想的搖籃。

關鍵詞: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人際關系;心理環境;師德建設

近年來隨著西藏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各中職學校將校園文化建設作為軟實力建設列入校園長期規劃當中,並予以逐步實施。

在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要充分體現凝聚、激勵、熏陶、益智的功能,使學校環境文化建設在中職學生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中職學生的行為統一在一個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之上。

這樣可以激發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激發學生學習、學技和創業能力,使學校硬軟實力得以提升。

一、注重“環境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功能

1.美化校園環境。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優美的自然環境具有熏陶學生行為、陶冶學生心靈、啟發學生美好想像的作用。

中職學校建築專業可以設計規劃學校綠地面積,鋪設水管、硬化路,建設景觀亭;學校種植專業將學校所有空地進行統籌規劃,通過測土配方等選擇優良適合當地氣候的草種、花種,完善校園的綠化。

這樣可使校園的一景一物彰顯職業特色,一方面減少了學校的環境建設開支,鍛煉了學生;另一方面美化了校園,使廣大師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工作、學習和生活。

2.優化人際環境。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師生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學習的保證。

教師和學生,既是工作上的指導者,也是生活上的良師益友。

學生之間互助互愛、情同手足的角色是現代職業教育中團隊精神的紐帶。

優化人際環境的關鍵是領導者在履行和行使行政權時應考慮周到,目光長遠,既要體現行政命令的嚴肅性,也要考慮其合理性,使其富有人情味。

3.凈化學生的心理環境。

由於中職招生的低門檻,導致中職生思想水平參差不齊。

他們原本就是基礎教育中的弱勢群體,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被忽略,對於他們來說,心理可能更容易出現問題。

所以,心理環境的營造是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者既關鍵又迫切的一項任務。

二、著力政治、道德性文化建設,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文明習慣

1.普及輿論文化建設,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要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公民意識教育。

為此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頭腦,以優秀的作品鼓舞學生做人。

學校可以通過國旗下講話、德育課堂教學、聘請法制校長進行普法教育等形式弘揚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旋律,引導學生讀好書、唱好歌、看好片,使他們明確自己是肩負跨世紀歷史重任的一代,是21世紀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著力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以身作則教育人。

中職學校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要以推動教師專業化為主線,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專兼結合、熱愛職教事業的高素質專業化中職學校教師隊伍。

要以師德修養建設為核心,抓好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建設。

學生每天都要從教師這里接收到新的知識,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為學生做表率,所以教師要以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端正大方的儀表以及深厚的思想感情面對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接受好的教育。

3.著力校規校紀建設,以嚴格的制度管理人。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學校經過不斷探討、摸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各項規章制度,這是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

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手段是正面引導,但是這種教育方法只是倡導,不帶有約束性。

所以還要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促使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由他律變成自律,最終養成良好的習慣和素養。

三、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在中職學校建設中的作用

素質教育的實施離不開校園文化的建設。

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思想品格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助於中職學生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以及創造思維。

置身於良好的校園文化中,學生的集體意識增強,實踐能力也得到鍛煉。

建設輕松活潑的校園文化,有利於學生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在愉快的環境中獲取知識,提高自我修養,培養良好的素質。

在學校的文化建設中,學生與教師都是“主人公”,學生與教師都需要積極參與。

教師與學生充當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品格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者應當提高自身修養來影響受教育者。

學校應該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樹立良好的校紀校風,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⑵ 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重要場所,尤其是學校的師生,更是校園文化的活載體。因此,學校將不僅僅要求每一門課程而是整個學校生活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彌漫著文化氣息,都應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驗活動中,加強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使學校課改工作能在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里進行,這將無疑是推動課程改革科學有序健康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並且向外延伸的一種群體性的文化。它對學生的知情意行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我們完成育人的任務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創設一個良好、和諧、規范的校園文化氛圍,應該成為課程改革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它將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是否能向縱深發展的關鍵。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到來,做為農村小學的我校在重建學校新文化上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創建生命化的校園環境氛圍
1、校園文化環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歷史上孟母三遷的典故,正說明了在一種文化環境熏陶下對人才成長的作用。長期處在某一校園文化環境中的師生,在這獨特的校園文化的熏陶下,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如學校環境的美化、凈化、綠化,不僅反映了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學校的校風,很難設想一個環境骯臟,秩序混亂的地方,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學校文化的今天,做為一個管理者,要善於創設一種寬松與高潔、明麗與清新的校園環境文化,使學校變得有吸引力,這就需要講求環境建設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規范性,精心創設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各種場所,烘托一種濃厚的育人氛圍。為此,我校在校門口左右兩邊建造兩個花壇,配合極具個性化的學校大門,給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覺到學校的文化氣息濃厚,校園優美。學校兩個宣傳欄書寫了課改的語絲,向社會、家長宣傳課改。教學樓從左到右設置有祖國版圖、世界地圖、學校規范圖,意在讓學生天天看到三幅圖,使學生放眼世界,胸懷祖國,心中裝有自己的學校,再依次是教風、班風、學風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小學生守則等規章制度。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國旗,國旗兩旁寫著熱愛祖國,勤奮好學八個大字,寓示著中華兒女應胸懷祖國,長大為祖國作貢獻。教師辦公室《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等一一上牆,旁邊配有梅蘭竹菊四幅圖畫,不僅明確規定了教師的職責,並要求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應具有梅蘭竹菊的品格,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黑板報內容定期更換,裝貼名人畫像及名言,建設校園文化長廊等,使師生無時無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實現讓學校的每塊牆壁都會說話。同時,學校上下操場栽種芒果樹,開辟了一條綠化帶,創設了兩個園型的花壇,栽種塔柏樹,真正做到了陽春蔥籠滴翠,盛夏鮮花似錦、涼秋紅楓似火,寒冬松柏長青。置身其中,給人以秀麗清雅、生機勃勃、意起盎然、四季皆春之感。優美、恬靜、整潔的校園,不僅給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而且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和美的享受,發揮了育人的作用。
2、師生精神文化的營造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學校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的氛圍,無疑會對師生心靈熏陶,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為此,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善於運用學校的種種設施,活用教學資源,以增多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大自然機會,讓學生暢游知識的海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知識就是力量。這些前瞻性名言、古訓,均為我們揭示出讀書文化的重要性。為此,我校開展的作文、數學、美術、音樂、書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興趣小組活動,開放圖書館的圖書資料,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並定期舉行一些讀書比賽,學生創作手抄報,開展美術、書法、作文課外活動等。把學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學校開辟的二個欄目:《才藝大比拼》,《放飛想像》,《遨遊蒼穹》,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同時,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進行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安全衛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傳統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助人為樂、團結協作;勤奮好學、不斷進取。一股正氣尉然成風,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在教師中成立學科教研組,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開辟問題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閑暇時間,進行研討。通過這些群眾性組織的構建,既能做到把師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健康活動上來,又可以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加強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再者,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少先隊活動是主要育人載體,這種育人活動可以通過學生的興趣點擴散和滲透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之中,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能力,較易為學生接受。鑒於此,學校與集新的果林場進行定期掛鉤,充分利用這個實踐基地,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了解果樹栽培種植的技術,懂得管理果樹,同時也受到勞動思想教育,不僅豐富了校園課餘生活,而且對於穩定同學情緒,陶治情操,培養健康心理,開闊眼界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於形成祥和寬松的校園氛圍,對於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創設和諧的校園心理氛圍
和諧的心理氛圍是指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心理融通。師生間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師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被理解、被關注、被接納、被支持的寬松環境,讓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老師的愛,用愛心澆灌花朵。近幾年來,我校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學習師德師規,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以名人為表率,開展敬業愛崗,無私奉獻、依法執教等系列活動,並開展了如何處理偶發事件,如何實施減負的大討論,創造性地總結出本校的工作方法。特別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的教師應有了正確的育人觀,學會了欣賞學生,懂得尊重學生,能夠善待學困生,甚至要偏愛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我們的教師是採用傾斜政策的辦法,即:增加一點感情投資,優先一點學習指導,多給一點鍛煉機會,放寬一點表揚獎勵。使他們感到教師的關注和期望,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鼓起了上進的勇氣,減少他們的心理負擔與壓力,讓他們同樣享受到做為人的尊嚴與待遇,這也正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規范的校園生活氛圍
規范的生活氛圍指學生生活的規范化,包括文明得體的行為舉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規范的生活氛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和法律修養;有助於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高學習效率;有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指導,制約行為的正確思想的形成;有益於學生的身體健康。規范的生活氛圍來源於嚴格而科學的管理。我們制定了《集新小學生一日常規》、《集新小學日常行為規范》、《優秀中隊評比細則》、《班主任考核細則》、《五有五無評比細則》、《文明班級評比細則》等規章。有了制度,必須嚴格執行,否則,規章就只是一紙空文,對學生缺乏規范作用。我們利用少先隊值日員檢查落實。每周一公布,還開展規范教室、文明班級評比活動。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我們每學期規定開學初的第一個月為日常行為規范強化月。通過看、練、比的方法,使他們在短時間內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營造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
21世紀的學校是開放的學校,它將不再是閉關自守的,而是存在於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它與社會上的各種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充分利用各種德育陣地,加強與社區的交流與互動,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努力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例如請老協、關工委來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開座談會、講座、心理輔導課,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共建活動。讓學生深入社區、農村、工廠,進行實習、考察,調查研究。做好家校聯系,辦好家長學校,及時向家長宣傳課程改革的重要性。能與家長緊密聯系,接受群眾的監督,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許多家長能夠為了改善學校辦學環境,支持學校課改工作出力。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校園文化的建設,既包括軟體的、精神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含有硬體的、環境建設的因素。在深化課程改革的活動中,我們要力求突出濃厚的文化氛圍。校園是一塊凈土,在這里只有書聲,只有快樂。為此,我們要營造一種充滿生命氣息的文化,使學校成為師生舒展心靈、放飛想像的處所。使教師在充滿人情味校園文化中,懷著快樂的心情為學校工作,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學生能夠拓寬發展空間,胸懷遠大理想,讓師生用智慧啟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與被點燃的火種交相輝映,從而使校園成為師生不斷學習、交流和提高的場所。使師生時時處處都感受到知識殿堂的神聖,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作用。

⑶ 關於校園文化的建設,應該怎麼做

引言:有很多的學校非常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所以說也會開展一些活動,想要校園文化建設的話,首先要形成一個良好的風氣。要堅持宣傳,這樣的話才能夠讓每個人都參與集中,另外的話就是可以舉辦一些活動,從而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表現自我,有利於校園文化的建設,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⑷ 如何搞好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幾乎所有學校都在進行著學校文化重建。但是,目前不少學校在文化建設方面存在一些誤區,導致學校文化建設的低效或無效。 誤區一:學校文化由專業人士來設計 有些學校領導迫切希望建設自己的學校文化,但苦於自己和學校教職工對學校文化建設不了解,往往聘請專業人士來幫忙,這本是一件好事,也反映出學校領導具備一定的資源開發意識。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有些學校往往過分強調了專業人士的主體作用。專業人士雖然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但卻對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太了解,他們可能會提出一句或幾句精煉的話語作為學校文化的精髓,但這些話語是否生根於學校現有的文化基礎及能否真正起到導向作用,就值得研究了。 其實,學校文化不是專業人士簡單設計出來的,而是在深刻剖析學校現有文化的基礎上,在分析教育發展趨勢與社會文化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生成的。任何主觀設計,哪怕是很前瞻的設計,都會因為缺乏支持的土壤而夭折,甚至僅僅成為牆面上美麗的擺設。 是不是說學校文化建設就只是學校內部的事,不能讓外部專業人士介入呢?顯然不是這樣。在當今社會,學校領導必須具備資源開發意識與能力,尤其是人力資源開發的能力,藉助「外腦」辦學將成為學校發展的助推器。那麼,學校如何藉助外腦進行學校文化建設?首先,要掌握專業人士資源,從中挑選既具備較高專業素養,又願意深入學校內部,與學校平等合作的專業人士,作為合作研究學校文化建設的對象。其次,學校要充分調動全校師生、家長的智慧,與專家一起就學校現有文化進行調研,就學校文化建設具體問題進行研討,專家只是起提煉、引領作用,從而使學校文化建設過程成為廣大教職工、學生、家長達成價值共識的過程,使大家深深感受到學校文化建設是每個人的事,這樣在以後的實施過程中才會有建設的主體基礎與動力。 誤區二:學校文化由學校領導來拍板 這種現象與第一種現象異曲同工,只是把專業人員換成學校領導而已。一些領導個人能力較強的學校容易出現該現象。在現實中,這種現象的出現極易造成學校領導所倡導的文化與學校師生所奉行的文化不一致,出現「兩張皮」的現象。 無論是由專業人士設計,還是由學校領導來構建,都是對學校文化建設中兩個重要問題即「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與「學校文化產生的過程」認識模糊的表現。出現這兩種現象的學校都認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專業人士或學校領導,而不是學校全體師生;學校文化產生的方式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在知識分子集中的學校,學校領導更需要充分尊重全體師生,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把全體師生看成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智慧,自下而上生成學校文化。這樣,才能保證學校文化建設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誤區三:學校文化建設游離於課堂教學之外 目前,在通過積極途徑進行學校文化建設的問題上,有些學校強調通過課堂教學以外的活動進行文化建設,出現學校文化游離於課堂教學之外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有三:一是學校文化由專業人員設計,或者是學校領導自己建構,廣大師生沒有參與其中,這樣的學校文化是外在於師生的文化,許多教師可能根本不理解這些文化,在課堂上也就自然無法去體現這種文化;二是迫於應試教育的壓力。由於考試評價體制並沒有徹底改變,很多學校課堂教學「扎扎實實搞應試」,落實學校文化建設,實施素質教育只好通過課堂以外的各種活動來體現;三是有些學校認為學校文化就是學校特色,而許多學校的特色就是藝術、體育,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來實施或展現,因此認為學校文化建設就是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實現的。 其實,學校文化具有彌漫性、整體性,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而不是學校的某一課程或某一藝術特色,課堂應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學校文化建設之初,可以先從外圍的活動開始,但要使學校文化成為全體師生自覺的行動指南,就必須倡導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校文化的要求,這是學校文化建設深入發展所必需的。因為,師生在學校中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就是課堂,課堂是最能體現學校現實文化的場所,如果課堂的文化與學校所倡導構建的文化相去甚遠,或者背道而馳,就極易導致學校文化建設流於形式,師生出現雙重人格。 誤區四: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是環境形象 實踐中,還有一些學校的文化建設集中於校服、牆面、標識等環境形象設計,這說明校長已經明確認識到環境育人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一個學校的文化建設僅僅局限於學校環境形象設計,而缺乏文化底蘊支撐,那麼哪怕是再精美的設計,也會給人留下膚淺的感覺。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學校對核心價值觀難以把握。當前,社會處於轉型期,各種思潮風起雲涌,校長很難准確把握學校教育價值的方向與內容,而環境形象設計就容易得多。二是有些校長把文化的載體當成文化本身。學校物質、制度建設等都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學校通過這些載體向外界傳遞其文化氣息。文化載體可以反映出學校文化,但文化載體並不等同於文化,正如學校制度並不是學校制度文化,學校物質並不是學校物質文化。只有學校制度背後所隱含的價值導向、管理理念才是學校制度文化,學校物質背後所蘊含、折射出的精神與思想才是學校物質文化。 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構建學校價值觀,它是學校文化之魂。我們應以學校價值觀為核心來構建學校精神文化,以學校精神文化指導學校制度文化與學校物質文化建設,這樣學校文化建設才是一個整體,才能避免出現各自為政的雜亂現象。

⑸ 如何建設學校文化

學校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重要場所,尤其是學校的師生,更是校園文化的活載體。因此,學校將不僅僅要求每一門課程而是整個學校生活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彌漫著文化氣息,都應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驗活動中,加強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使學校課改工作能在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里進行,這將無疑是推動課程改革科學有序健康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並且向外延伸的一種群體性的文化。它對學生的知情意行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我們完成育人的任務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創設一個良好、和諧、規范的校園文化氛圍,應該成為課程改革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它將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是否能向縱深發展的關鍵。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到來,做為農村小學的我校在重建學校新文化上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創建生命化的校園環境氛圍
1、校園文化環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歷史上孟母三遷的典故,正說明了在一種文化環境熏陶下對人才成長的作用。長期處在某一校園文化環境中的師生,在這獨特的校園文化的熏陶下,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如學校環境的美化、凈化、綠化,不僅反映了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學校的校風,很難設想一個環境骯臟,秩序混亂的地方,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學校文化的今天,做為一個管理者,要善於創設一種寬松與高潔、明麗與清新的校園環境文化,使學校變得有吸引力,這就需要講求環境建設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規范性,精心創設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各種場所,烘托一種濃厚的育人氛圍。為此,我校在校門口左右兩邊建造兩個花壇,配合極具個性化的學校大門,給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覺到學校的文化氣息濃厚,校園優美。學校兩個宣傳欄書寫了課改的語絲,向社會、家長宣傳課改。教學樓從左到右設置有祖國版圖、世界地圖、學校規范圖,意在讓學生天天看到三幅圖,使學生放眼世界,胸懷祖國,心中裝有自己的學校,再依次是教風、班風、學風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小學生守則等規章制度。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國旗,國旗兩旁寫著熱愛祖國,勤奮好學八個大字,寓示著中華兒女應胸懷祖國,長大為祖國作貢獻。教師辦公室《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等一一上牆,旁邊配有梅蘭竹菊四幅圖畫,不僅明確規定了教師的職責,並要求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應具有梅蘭竹菊的品格,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黑板報內容定期更換,裝貼名人畫像及名言,建設校園文化長廊等,使師生無時無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實現讓學校的每塊牆壁都會說話。同時,學校上下操場栽種芒果樹,開辟了一條綠化帶,創設了兩個園型的花壇,栽種塔柏樹,真正做到了陽春蔥籠滴翠,盛夏鮮花似錦、涼秋紅楓似火,寒冬松柏長青。置身其中,給人以秀麗清雅、生機勃勃、意起盎然、四季皆春之感。優美、恬靜、整潔的校園,不僅給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而且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和美的享受,發揮了育人的作用。
2、師生精神文化的營造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學校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的氛圍,無疑會對師生心靈熏陶,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為此,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善於運用學校的種種設施,活用教學資源,以增多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大自然機會,讓學生暢游知識的海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知識就是力量。這些前瞻性名言、古訓,均為我們揭示出讀書文化的重要性。為此,我校開展的作文、數學、美術、音樂、書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興趣小組活動,開放圖書館的圖書資料,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並定期舉行一些讀書比賽,學生創作手抄報,開展美術、書法、作文課外活動等。把學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學校開辟的二個欄目:《才藝大比拼》,《放飛想像》,《遨遊蒼穹》,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同時,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進行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安全衛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傳統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助人為樂、團結協作;勤奮好學、不斷進取。一股正氣尉然成風,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在教師中成立學科教研組,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開辟問題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閑暇時間,進行研討。通過這些群眾性組織的構建,既能做到把師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健康活動上來,又可以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加強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再者,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少先隊活動是主要育人載體,這種育人活動可以通過學生的興趣點擴散和滲透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之中,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能力,較易為學生接受。鑒於此,學校與集新的果林場進行定期掛鉤,充分利用這個實踐基地,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了解果樹栽培種植的技術,懂得管理果樹,同時也受到勞動思想教育,不僅豐富了校園課餘生活,而且對於穩定同學情緒,陶治情操,培養健康心理,開闊眼界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於形成祥和寬松的校園氛圍,對於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創設和諧的校園心理氛圍
和諧的心理氛圍是指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心理融通。師生間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師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被理解、被關注、被接納、被支持的寬松環境,讓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老師的愛,用愛心澆灌花朵。近幾年來,我校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學習師德師規,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以名人為表率,開展敬業愛崗,無私奉獻、依法執教等系列活動,並開展了如何處理偶發事件,如何實施減負的大討論,創造性地總結出本校的工作方法。特別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的教師應有了正確的育人觀,學會了欣賞學生,懂得尊重學生,能夠善待學困生,甚至要偏愛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我們的教師是採用傾斜政策的辦法,即:增加一點感情投資,優先一點學習指導,多給一點鍛煉機會,放寬一點表揚獎勵。使他們感到教師的關注和期望,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鼓起了上進的勇氣,減少他們的心理負擔與壓力,讓他們同樣享受到做為人的尊嚴與待遇,這也正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規范的校園生活氛圍
規范的生活氛圍指學生生活的規范化,包括文明得體的行為舉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規范的生活氛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和法律修養;有助於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高學習效率;有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指導,制約行為的正確思想的形成;有益於學生的身體健康。規范的生活氛圍來源於嚴格而科學的管理。我們制定了《集新小學生一日常規》、《集新小學日常行為規范》、《優秀中隊評比細則》、《班主任考核細則》、《五有五無評比細則》、《文明班級評比細則》等規章。有了制度,必須嚴格執行,否則,規章就只是一紙空文,對學生缺乏規范作用。我們利用少先隊值日員檢查落實。每周一公布,還開展規范教室、文明班級評比活動。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我們每學期規定開學初的第一個月為日常行為規范強化月。通過看、練、比的方法,使他們在短時間內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營造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
21世紀的學校是開放的學校,它將不再是閉關自守的,而是存在於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它與社會上的各種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充分利用各種德育陣地,加強與社區的交流與互動,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努力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例如請老協、關工委來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開座談會、講座、心理輔導課,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共建活動。讓學生深入社區、農村、工廠,進行實習、考察,調查研究。做好家校聯系,辦好家長學校,及時向家長宣傳課程改革的重要性。能與家長緊密聯系,接受群眾的監督,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許多家長能夠為了改善學校辦學環境,支持學校課改工作出力。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校園文化的建設,既包括軟體的、精神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含有硬體的、環境建設的因素。在深化課程改革的活動中,我們要力求突出濃厚的文化氛圍。校園是一塊凈土,在這里只有書聲,只有快樂。為此,我們要營造一種充滿生命氣息的文化,使學校成為師生舒展心靈、放飛想像的處所。使教師在充滿人情味校園文化中,懷著快樂的心情為學校工作,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學生能夠拓寬發展空間,胸懷遠大理想,讓師生用智慧啟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與被點燃的火種交相輝映,從而使校園成為師生不斷學習、交流和提高的場所。使師生時時處處都感受到知識殿堂的神聖,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作用。

⑹ 如何進行學校文化建設和特色建設

一、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個性的體現,它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 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 優化校園外部環境
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
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加強圖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教學樓、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牆壁都會說話」 的系列活動,向全校學生徵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並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製成標牌(如百勝中心校),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並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還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牆壁上(七校、三校等)。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
優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物質設施的人文裝飾、溫馨提示,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我認為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載體和平台,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
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各班牆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製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圖書角等。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徵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二) 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在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過程中,如何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⒈ 構築發展願景。校長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構築發展願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校長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組織結構進行思考,把構築學校發展願景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校長要凝聚人心,調動集體智慧去實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圍繞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在優化教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師擬訂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學生確定成材目標,把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成材結合起來。
⒉ 策劃發展思路。學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學校的辦學信念來規劃學校發展藍圖。要在認真分析已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確立學校的發展規劃,理清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具體策略。比如藺市小學利用美心集團以及古鎮資源優勢、學生藝術特色摸擬空間等優勢,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以模擬教育為特色打造特色學校,同樂中學結合獨特的「以南方早熟梨為主的瓜果菜種植新發展模式」,開發鄉土教材,提出了學校的綠色教育辦學思路。我們的學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優勢,在創建優質教育的同時來打造特色學校,使辦學體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價值。學校要通過人本化的學校管理、個性化的學生評價、書香型的學校塑造來演繹和建構「激揚生命」的學校精神文化。「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讀書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讀書、學生讀書、師生共讀、親子閱讀是校園讀書活動的主要形式。讀專著、賞名著、頌經典、寫反思成為教師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學校可以開展讀書筆記評選活動,每學期要求教師認真閱讀相應篇目,每人撰寫讀書筆記,學校組織優秀讀書筆記評選。學校校長應是讀書的帶頭人。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經典誦讀到名著欣賞,從故事賽、演講賽到情境劇、課本劇的表演,從手抄報、書畫的展示到讀書心得與感悟,讓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讀書活動成為學生一種幸福快樂的體驗和享受。如開展「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家校攜手營造書香家庭,通過書香家庭建設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在家庭中開展讀書活動不僅能改變家長的觀念,促進家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使家長和孩子共同享受讀書的樂趣,而且可以推動家庭教育、社區文化建設。
⒋ 依靠科研引領。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它要培塑的是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和學校的精神。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需要專家的引領。通過科研引領,可以使文化建設建立在一個較高的平台上,把全體行政人員、科研骨乾和教師骨幹推上了科研第一線,逐漸再進行全員推動。
⒌ 完善物質文化。學校文化作為精神的東西,它又需要通過學校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的東西表現出來:學校的校舍建築、校園規劃、校園雕塑、園林綠化、交通道路等物質的東西都要體現學校的精神文化(前面在環境文化建設中談到過),各校要為特色學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創造物質、環境條件。要做到科學規劃學校基本建設,合理配置設施設備;充實教工閱覽室、活動室內容,認真規劃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發揮學校設施設備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塊磚瓦、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發揮校園廣播站、閉路電視、學校影劇院和校園網的育人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分析調查我校學校環境建設現狀,針對當前環境建設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並實施到位;開展校史研究,不斷挖掘學校底蘊、拓展學校的內涵;提煉學校特點,建構學校特色,創設能夠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不斷提升學校形象。
⒍ 規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為特色學校精神文化培育創造執行、管理方面的條件。根據學校師資構成,科學規劃學校組織結構,合理配置各處室、各條線組成人員,完善學校組織制度;根據學校崗位工作需要,明確各處室、各條線教職員工崗位職責,完善學校崗位制度;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和崗位工作的需要,加強對各處室、各條線、各崗位教職員工工作的考評,完善學校考評制度;根據考評結果,對各處室、各條線、各崗位教職員工實施獎勵,完善學校獎勵制度;創立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機制,建立由行政領導、教職員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的監督隊伍,切實保證各項制度的落實;在規范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制度的規范性、連續性、導向性研究,做到「全員參與」制定製度、「靈活具體」執行制度;積極滲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對師生員工進行「制度意識」的培養、使剛性的制度轉化為柔性的自覺行動。在現實中我們看到,有的學校雖然制定了若干規章制度,但很可能由於沒有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沒有運用科學發展觀統率自己的發展戰略,從而使這些規章制度缺乏「文化」內涵,如某些學校經常出台一些「土政策」,既沒有體現科學發展觀,也不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甚至還有違反國家政策和法律的現象,這就是「沒文化」的表現。
⒎ 關注行為文化。各校要為現代學校精神文化培育提供行動、動力方面的條件。一是提升領導藝術,規范教育行為,使管理者成為負責任、能力強、有遠見卓識的「道德型領導」和「目的型領導」;二是規范教學行為,規范年級組、教研組活動,強化教學研究和管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拓展校本培訓新形式,建立以老帶新的「青藍結對」機制,創辦「青年教師沙龍」,舉辦「青年教師大比武」等活動,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素質;繼續推進科研型教師群體的培育,努力構建更加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鼓勵教師申報科研課題並進行研究;四是在學生中開展科技、藝術、體育、文娛活動,組織體育運動會和藝術節;五是充分利用好各種節日,結合學校特色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六是充分利用好學生社團,根據學校特色開展好社團活動。
⒏ 建設學生文化。學生文化是學生學習、活動以及生活的一種精神氛圍與物質環境。一所學校,若能把學生的學業與學生文化有效地結合起來,便會有力地推動學風、校風和校園內的精神文明建設。諸多學生,盡管智力愛好性格情趣有異,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為,往往能產生極大的凝聚力與榮譽感,使校園內的生活更為和諧輕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發揮,個性愛好也能得到發展。為此,要重視學生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學生文化積極作用,讓文化浸潤每個學生的心靈。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物質文化的建設。打破牆壁的靜止,讓牆壁說話,布置學生的美術作品、書法作品、小製作、小發明、文學作品、電腦作品等;搭建科技實踐平台,引導學生參與科技活動、電腦製作、精品製作等,並進行參觀與比賽活動。另一方面重視學生精神文化的建設,活動是有效的教育途徑之一。在學生中組織演講賽、辯論賽、徵文賽、誦讀節、藝術節等,引領學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娛樂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潛移其品性、培養其情操、塑造其靈魂的文化氛圍,充滿到學校的每個角落。
⒐ 創建教師文化。一是要為教師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一定的物質條件,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給予優秀教師充分的鼓勵,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加強專業實踐的參與式培訓、行動研究和個案研究,讓教師在具體化情境中提高教師追求事業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覺研究教學行為規范等。三是拓寬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給教師創造機會,增加機遇,讓其才能得以展示,如設置優秀教師個人工作室、編印出版教師個人研究文集等,重視對反映學校發展進程的校史資料的各種文書資料、聲像資料的搜集與歸檔工作,為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錄制有關音像資料。四是倡導教師新的專業生活方式。如鼓勵教師集體教研和體驗交流,堅持教學日誌和軼事記錄、整理,建立專業成長檔案袋等。使教師成為「重精神、不計較名利、以學習者自居、對人有信心、樂於助人、擇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緒穩定、自律自強、有使命感」等10項特質「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個人能夠在自覺的層面上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超越自己,創學校管理文化的新亮點。
⒑ 培植團隊精神。先進的理論如果沒有必要的普及,就不能植根於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中。因此,學校要贏得長遠發展,必須要依靠整個教師團隊的精誠合作。一個優秀的團隊必定是積極向上、思想活躍、團結合作的集體。要老師們全面參與,要取得他們的認同,並轉化為自覺行動,首先必須共同學習。通過學習,讓老師們知道這是什麼,要做什麼,進一步還可做什麼。在共同的學習(普及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理性層面的思考。通過經常性地學習、反思,使教師的思想統一到學校的共同價值觀的追求上來。然後再通過對年級組、備課組、辦公室等進行捆綁式評價方式,促進團隊力量的形成。
11. 開展三風研究。學校要對自己的校風、教風、學風展開研究,反思過去的校風、教風、學風的成因,根據現在的辦學理念重新「度身訂制」自己的「三風」,更好地加強「三風」建設;探討現代學校精神文化與社區文化、鄉土文化的關系,揭示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
12. 利用課堂滲透。將教學作為學校精神文化建構的基本形式,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學在學校活動中所佔的時間最多。就學科教師而言,有善於邏輯理性思維的數學教師,又有激情洋溢極富人文情懷的語文教師、關懷備至的生活教師,更有精於管理的教導主任甚至宏觀決策的校長等。所有教師有著共同的責任,卻又各有不同的學科優勢和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素養。他們可以在各自的課堂中滲透學校的辦學理念,嘗試探索與辦學理念相一致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煥發活力。如果能形成統一的合力,那麼教學對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無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三) 制度文化建設
科學的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保障,其潛在的功能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凸現本校優勢,體現校本意識,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規范、高效、完整的組織管理系統和制度。學校要創新有利於師生、學校健康發展的招生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後勤管理等各項制度,如規范學生先進評比方法和德育教師先進評比方法等,使各項活動有章可循,在一個有秩序的氛圍下良性開展。學校的各項制度要匯編成冊,並有制定或修訂規章制度的程序性制度。
1、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體系,依法規范學校的決策體制、完善決策過程和工作規則,實現決策的程序化、科學化,特別是重大問題決策的民主化。
2、建立和完善黨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制度;堅持和完善教代會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規定開好教職工代表大會;中學要重視團代會、學代會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實執行校務公開制度,不斷擴大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3、進一步加強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各項制度建設,修訂《黨委會議議事規則》、《校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行政會議議事規則》、《教代會議事規則》、《校務公開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4、建立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學生組織規范、學生行為規范和各類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為養成中的功能。如進一步完善《學生管理條例》、《日常行為規范條例》等,發揮規章制度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規范、激勵和導向功能。
5、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匯編而成的《教師手冊》,並以此作為處理校內各項工作的依據。
6、加強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廣大師生的制度意識,倡導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
(四)行為文化建設
行為文化是學校精神、價值觀和辦學理念的動態反應,是校園文化在師生身上的具體體現,主要指師生的行為習慣、生活模式、各類群體(社團)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表現出來的校風、學風等。行為文化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良好載體,全員參與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要從制度建設入手,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和教風建設,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樹立嚴謹務實、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讓全體師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行為文化建設中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行為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構建價值理念體系,利用先進理念引導行為
當學校經過凝煉提升出學校文化理念之後,往往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宣傳貫徹這些文化理念,進而潛移默化地通過這些理念來引導師生員工行為。要想使師生員工的這些行為深深紮根,還需要輔以必要的培訓引導。學校對文化理念的培訓和宣傳應立足於師生員工的日常行為,用理念引導行為,用行為詮釋理念,以避免師生員工聽時感慨激昂、回到崗位時依然我行我素的空洞抽象式的培訓。理念宣傳的形式要務求豐富多彩,確保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理念形象化。
⒉ 管理人員率先垂範,引領師生員工行為。每個師生員工都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有一個預期。比如,學校提倡一種行為,如果是某個員工的話,他是不敢或不願去違背的,但當他看到管理人員沒有遵守這項規定的話,以後遇到某種情況,他也會嘗試著去侵犯制度的權威,直至無所顧忌地去違反制度為止,因為從管理者那裡已經找到了可以違反的理由。這種現象在我們現在的學校中表現非常明顯。如某校辦公室牆上明明張貼有一個規定:「辦公區域不許抽煙,違者罰款50元」,但是教師們依然是一手拿煙卷,一手抓滑鼠。究其原因,原來是副校長帶頭開戒,大家也樂得跟隨領導步伐了。
3、以行為規范化為重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規范體系包含學校整體行為規范、學校道德行為規范、高層領導行為規范、中層管理人員行為規范、基層師生員工行為規范和禮儀規范等。通常而言,師生員工對行為文化有一個由認知到認同再到自覺實踐,由不自覺到自覺、不習慣到習慣的過程。
4、以制度強化為保障來塑造行為文化建設的環境。學校需要通過建立、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構建起既有激勵又有約束的良好機制,發揮制度機制對行為觀念、行為實施的正向激勵與負向警戒作用,從而激勵師生員工開展學校崇尚的行為活動,營造行為文化建設的良好環境,不斷推進學校行為文化建設。
⒌ 設計並推行標准化行為模式。標准化行為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基於管理流程的行為模式標准化,一種是一般行為的標准化。標准化行為的推廣是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期間必然會受到不同方面的干預,學校應該排除眾難將之堅持下去,並將之轉化為師生員工自覺性行為。
⒍ 樹立不同崗位優秀模範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師生員工行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口號曾經唱響在我們心中,他用自己的真誠行動感染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將愛的幫助不斷傳遞;王進喜為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無私奉獻,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鐵人精神就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生活中同樣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典型模範,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推動著人們行為不斷地改善。在我們建設學校行為文化的同時,一定要充分重視到榜樣的作用。在學校不同崗位樹立起優秀的典型模範,通過對模範事跡的宣傳來激勵師生員工、感染師生員工,推動師生員工行為的改善,促進學校行為文化的提高。同時,學校還可以把學校發展歷程中所發生的感人事件集結成書,以便於師生員工學習,變無形為有形,使傳承的力量真正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特別需要提示的是:行為文化的建設,要充滿人性的尊重與理解,要善於把握和利用階段性、突發性時機。比如,文化建設的形式和內容要符合師生員工學習的特點、符合本校的特點和本校員工構成的特點。而學期、學年度和學校重大活動的階段始末,社會、家長與學校內部的突發事件,都是傳播理念文化、建設行為文化的最佳時機。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實踐和思考的問題還很多,但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思想重視、大膽探索、不斷實踐、及時總結。那麼,我們的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必然會不斷躍上新的台階,素質教育也一定會在新時期不斷深化。

⑺ 學校文化建設應從哪幾個方面著手

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提升素質。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因此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把提升素質作為重中之重抓好抓實,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

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二是塑造情操。通過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三是營造氛圍。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軍訓、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學子們置身於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有良好氣質、天天向上的人。

⑻ 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和載體

關於高校校園文化的概念,由於角度和出發點不同,特別是對校園文化的主體和內容範圍還存在很大爭議。本文認為,所謂校園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園環境中,以全體師生為主體,經過較長時期形成的,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和師生與學校之間的互動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物質形態、內在精神和活動形式等內容的總和。
校園文化的內涵極為豐富,它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也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校園文化的空間范圍是指大學校園,這點是最沒有爭議的。其次,校園文化的主體不僅指高校中的大學生,也包括廣大教職工,特別是與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關系密切的教學老師和德育老師。這是因為廣大教職工和大學生樣也是校園文化的積極參與者和建設者,是不可或缺的主體。第三,校園文化建設的客體或對象是高校校園中各種物質制度形態、內在精神及活動形式的總和,也即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其精神文化是核心,所以說定程度上校園文化體現為大學精神。第四,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是指其基本指導思想和原則,即遵循高等教育的特點和發展規律,貫徹和服務於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第五,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是培養良好的育人和科技文化發展環境。高校是高等教育的載體,我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個而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育人應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功能,而高等教育除培養人才外,還有發展利技文化、服務社會的任務和功能。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發揮這此功能,為育人和發展利技文化培養良好的環境。第六,關於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即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形態、形式和建設校園文化的各種方式、方法和途徑的總和。由於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校園文化建設非朝夕之功,是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育和建設逐步形成的。
優美的校園環境主要表現在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圖書館等校舍和校園道路建設和其他自然景觀的規劃建設上,要求校園整體規劃建設符合科學和美學要求,體現校園特色和人文精神,並不斷進行美化、綠化和凈化,給人以舒適、整潔、優關的感受。如果缺乏利學合理的規劃,則給人以雜亂尤章的感覺並影響到學校整體環境的發展。
完備齊全的圖書情報資料和科學儀器設備是高校進行教學科研所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起著必要的支撐用。而健全的文化體育活動設施也是高校校園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禮堂、多功能演講廳或報告廳、會議室 、現代化的體育運動場館和學生活動中心等對於開展學術文化活動和體育娛樂活動是必備的物質條件,為服務於廣大師生的各種活動提供必要的場所與舞台,充分感受高校豐富精彩的學術文化氣氛和生動活潑及富有朝氣的特點。
學校創立、發展的歷史總會伴隨著時代的變遷、著名學者和人物的出現,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有關事跡和榮譽的積累,校園的巨大變化等。校訓、校徽、校歌及校慶活動等也伴隨著學校的歷史而逐漸形成並積淀為學校不可割捨的一個組成部分,成為重要的精神文化遺產。著名大學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校史、校訓、校徽、校歌及校慶活動,十分重視校史的修撰和展示,都建有校史陳列館等設施。而校徽就像是一所大學的名片,讓人一望即知。
學術文化水平和氛圍是所人學精神文化的基本內容和直接體現,是一所大學精神面貌和校園文化的集中反映。大學不但應該有「大樓」,更應該有「大師」,院士和著名學者的科用不僅僅在於其科研學術成果本身,對所大學校園文化也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良好的學風和濃厚的學術氛圍及和諧寬松的學術文化環境,是一所大學發展校園文化的必然要求,而豐富多樣的學術文化活動是其主要載體。高校學術文化活動主要形式有學術研討會、座談會,學術講座、報告會,學術評優創建活動,各種學術團體及其活動,與專業學習直接相關的社會實習實踐活動等。
大學校園里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活動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大學生活.培養了大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是大學校園中最為常見的文化組織形式,而文藝體育活動也成為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如各種文藝晚會、匯演、音樂、戲劇、書畫比賽和表演展示,校運動會,足球、籃球、乒乓球等各專項體育項目比賽等。
隨著利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信息網路以其特有的滲透力日益深刻地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更是迅速在大學校園內得到普及,對高校教育培養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變革與挑戰。一方面,信息網路的普及應用為高校教學培養等工作提供了新的使捷工具與手段,拓寬了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渠道,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活;但另方而也使高校內信息來源急劇多元化、多樣化,給高校人學生培養與管理特別是德育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信息網路的普及應用也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載體,充分利用網路陣地建設校園文化,為大學生教育培養和學校整體工作提供支持成為日益普遍的做法。
校園文化發揮著特有的育人、導向、凝聚、整合等功能,對於實現高校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學校教學、德育和行政等工作的實效性,增進校園和社會文明進步等都有著重大意義。校園文化建設已經成為衡量一所大學辦學思想和水平的重要尺度和指標,日益受到各界重視。
鮮明的特色是校園文化的魅力所在,突出學校特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校園文化建設應以人為本,以素質教育為切入點,以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為核心,以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為導向,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體現文化底蘊和校園特色。對於校園文化建設較為滯後的高校而言,一方面,應加強對校園文化載體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實施方式方法的創新研究,探索如何利用信息網路資源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如舉行網頁設計大賽或動漫文化節等,特色人文景觀和校史、校訓、校徽、校歌及校慶活動等如何更好地加以展現和利用,使之為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面,應積極借鑒國內外其他高校特別是著名學府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運用實踐,對適合本校實際,經充分討論,具各實施條件的方式方法可以勇於嘗試和推行,使之融入校園文化並盡快發揮作用。

⑼ 校園文化建設都有哪些方面

(一)是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組織領導,缺乏整體設計和綜合管理,普遍處於鬆散無序狀態。學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能自覺地建設和正確導向校園文化。
(二)是學校對社會文化缺乏積極有效地反饋、篩選和導向、疏導,在學校當中「讀書無用論」、講享受、搞攀比、出入電子娛樂場所等非理性文化傾向成為時尚。
(三)學校中佔主要地位的是學生自發形成的通俗文化、淺層次文化,與學校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和校園的主導文化有較大的距離,需要正確的引導,促進其層次的提高。
(四)是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藝術節等,活動的形式過於單調,不注重普及性,對學生缺乏應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是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和潛能未充分的發揮出來,需要進一步開發。
(六)是教師文化素質不能適應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特別是文化導向上的要求,教師隊伍自身的問題亟需解決,如講進取、講奉獻的風氣淡薄了,無心施教的現象近年來有所發展。
(七)校園建築、環境布置缺乏文化風格,有些學校校舍牆體脫落、校舍校貌陳舊零亂,綠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發揮不了物質文化的教育功能。

⑽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提升素質。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

因此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把提升素質作為重中之重抓好抓實,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二是塑造情操。通過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10)學校文化建設去哪裡擴展閱讀:

建設校園文化,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題,以「人文、協作、創新、實踐」的學校精神為指導進行。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承載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使命,必將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徵,從而培養並輸送出能適應時代發展,能參與社會競爭與合作,能積極推進、引導社會發展的學生個體。

這些學生走上社會,將會用他們的品質影響社會風尚,用他們的人格影響未來的社會道德,使他們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的中堅力量,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閱讀全文

與學校文化建設去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