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在未來應該如何增強文化軟實力
中華文化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表如此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古人們留下了很多的的傳統文化,至今這些很多的傳統文化都被很好的繼承了下來,所以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中國在未來應該如何增強文化軟實力?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其實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說大力宣傳我國的優秀文化,激發文化的軟實力,還有就是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下面我們具體來解釋一下。
在未來想要增強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對於這一問題,其實也是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說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文化的態度是比較堅定的,而且還要以更加自信的太對對待我國的優秀文化,要堅定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好的繼承和發癢中華文化,還有就是要把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教育也是發揚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條件,採用多種方式來增強文化自信,有利於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Ⅱ 怎樣對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予以提升
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而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要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Ⅲ 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軟實力,是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城市基礎設施等硬實力而言的,是指一個城市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影響自身發展潛力和感召力的因素。20 世紀90 年代初,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首創「軟 實力」( Soft Power )概念,從此啟動了「軟實力」研究與應用的潮流。
提升國家軟實力應注意一下幾點: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要加強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提高「硬實力」,為增強文化「軟實力」夯實基礎;
②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③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進行文化創新;
④吸收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會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
⑤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⑥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⑦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
⑧藉助大眾傳媒及其他各種途徑,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Ⅳ 怎樣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一)必須立足於中國的傳統文化
任何文化都不是建立在虛無的基礎之上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傳統,它貫穿於中國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風俗習慣、道德禮儀等各個方面。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並對其進行批判繼承,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文化樣式,推進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個民族、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必須結合國際國內兩種文化資源,開放姿態,借鑒學習並創新。
(二)提高文化傳播能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
在當今信息社會,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就能把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一是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二是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新聞媒體是信息傳播、文化擴散的載體,在文化傳播中處於特殊地位。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新聞媒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三是整合新聞傳媒資源,做大新聞產業;四是打造一支復合型的新聞媒體從業隊伍。3
在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主流新聞媒體,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當的輿論力量。要深刻熟悉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巨大潛能和可能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用和治理,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
(三)立足於我國基本國情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正視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建立在落後的經濟文化基礎之上,沒有經歷高度發達的社會化大生產階段。在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中,一方面與舊的經濟形態、社會關系相聯系的思想意識以及價值為方式,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大量湧入並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文化構成。同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生產力水平仍較落後且發展不平衡,經濟上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觀、道德觀等還會在社會上長期存在;另一方面各種西方的後現代文化思潮、文化觀念和行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基本的經濟制度,社會上還大量存在著不同的階層和利益群體,由此帶來不同的利益觀和價值觀。
(四)軟硬同行,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文化軟實力與經濟、軍事等硬實力有密切的相關性,任何軟實力都是以硬實力為基礎的;相反,軟實力對國家硬實力的提升也產生影響。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的國際環境中,必須重視增強經濟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以贏得世界人民對我們維護世界和平的信任和尊重。著力增強硬實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又好又快發展。一方面,增加商品和服務的文化含量,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文化產業展現了蓬勃發展的生命力,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通過世博會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規范外資引進和文化產品進口,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所以,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必須和硬實力的建設同時推進,「軟」、「硬」配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Ⅳ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_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有51處提及「文化」,兩處關鍵位置強調「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建議》第九點「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用1042字專述文化建設的內涵。相較2015年「十三五」規劃建議,有41處提及「文化」,對文化建設的專述放在第四點「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的二級標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中,共有801字專述文化建設內涵。
從「十三五」到「十四五」,文化建設從「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管是表述的篇幅還是表述的力度都大為強化,文化建設上升至引領全局的地位。《建議》對文化建設的內涵闡述更加清晰,對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明確為「社會文明」「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通過「三足鼎立」來全面統領文化建設的各方面內涵,文化建設的抓手更加具體、明確。
對文化產業空前重視,首次提出文化和旅遊融合
自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以來,文化產業出現在歷次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之中,但以往都是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出現在正文中。2015年「十三五」規劃建議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表述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段中,將完善文化產業體系與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市場體系相並列。
2020年《建議》中文化建設的最大亮點是對文化產業前所未有的重視,首次將文化產業設置在第一級標題中,很多表述都是首次提出,表明了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和深化認識。相較「十三五」,《建議》對文化產業的要求大為強化,更明確和具體,用一整段「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共246字闡述了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和任務。
《建議》對文化產業的表述主要有三大亮點:一是將文化市場體系納入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中,體現了國家對文化產業市場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化,通過文化產業來統領文化市場建設。二是推動區域文化產業帶建設,體現了對區域「經濟-文化」的整體性認識,文化產業對區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作用更加彰顯。三是首次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體現了國家對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並且明確了具體任務「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
文化建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強化
《建議》的第三至十四點分述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各主要方面,在現代產業體系、國內市場、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綠色發展、對外開放、人民生活品質、促進祖國統一等部分內容中,都有涉及到文化的表述內容。
不管是《建議》的總體理念和目標,還是《建議》涉及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方位各個領域的具體要求,面向「十四五」和2035遠景發展目標,文化建_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一環,已不是孤立的文化建設。其不僅是與「物質文明」協調的「精神文明」,也是統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建設作為一個整體已經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高度融合。
來源:jcxx20210107
Ⅵ 目前我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途徑有哪些
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已成為潮流與趨勢。在以市場化手段提供主要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文化產業成為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基本途徑。而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發展,也與其高度的文化產業化密切相關。我們應當借鑒國外經驗,通過文化產業集群以及文化產業鏈條的延伸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
(一)借鑒經濟發達國家重視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文化「軟實力」 從國際經驗看,經濟發達國家都重視把文化產業作為增強文化軟實力的最重要的途徑。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多個國家都通過政府計劃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以文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美國,在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都居全球領先地位。電影、圖書、音樂、動畫、游戲、體育、主題公園和其他衍生產品開發與銷售,成為美國力量的象徵,不僅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展示了滲透力極強的軟實力。英國從1997年起把發展創意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法國和奧地利等都以舉國之力做好重大文化產業品牌項目的扶持和經營。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的十年持續經濟低迷時,唯獨文化產業取得了巨大的增長,特別是在以青少年和家庭為主要消費對象的動漫和游戲領域,取得了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日本政府的要員甚至提出了「動漫外交」的口號。親和力強的文化產品的海外銷售,極大地改善了日本國家的形象。
虛心學習和借鑒這些辦法和經驗,是推進我國文化建設事業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捷徑。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是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
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決制約我國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的關鍵,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方向,突破那些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舊的文化觀念的束縛,盡快建立健全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的文化體制。在此過程中,政府應該盡快轉變角色定位,由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大力扶持文化產業,對於新興文化企業、高新技術文化企業以及涉及國際文化品牌、教育、媒體傳播等行業中的文化企業,政府應當以市場為導向,採取稅收優惠政策、所得稅返還政策、國家政策性貸款優惠利率政策以及財政貼息貸款政策等加以引導和扶持,並鼓勵文化企業間的聯合。同時,加強文化法律制度建設,保護知識產權,維護文化工作者個人利益,為文化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三)以文化產業集群化帶動文化「軟實力」提升
文化產業集群作為改善和聚集區域文化產業競爭力決定要素的條件,其具體作用:(1)由於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有其自身獨特的性質,因而文化產業集群加大了知識外溢的力度和深度,產生了異常明顯的外部經濟效應。(2)文化產業集群利用群內的資源、品牌、資金、信息等要素進行優勢互補,群體的效益大於聯合之前各個成員企業的個別效益之和,實現了明顯的協同效應。(3)集群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專業化和經驗豐富的人才,也吸引到更多的外地人才到當地集群來。因此,要大力培育文化產業集群,牢牢把握互聯網和手機等媒體的發展,利用我國信息產業高速發展和市場規模逐步擴大的有利條件,做強做大部分優勢產業,並且在今後開展適度的對外品牌並購。大力發展影視、出版、廣告等媒體產業,同時,利用不斷累積的資源和管理經驗,逐步走向國際化。通過文化產業之間的「互滲」,更好地進行文化產品的宣傳和銷售,使文化更廣泛地得到推廣,更有效率地提升文化軟實力。
(四)以人才培養夯實文化產業繁榮之本
人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繁榮之本。在文化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要切實貫徹人才興文戰略。體制機制的改革,政策措施的制定,都要有利於穩定人才、吸納人才、培養人才,有利於發揮優秀人才和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努力實施人才培養工程,重點培養一批高層次藝術創作人才、新聞采編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和基層人才骨幹隊伍等。建立人才發現、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加強國際、國內人才交流,引進一批優秀產業人才和領軍人物。
Ⅶ 淺談如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
要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首先必須知道什麼是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國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創新力、傳播力和文化張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它通過國際文化互動對國際環境產生影響的大小強弱來衡量,因而它和國際文化互動的強度和參與的程度呈正相關。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任務,也是我國提高國際影響力、塑造良好國際形象、營造和平發展國際環境的必然要求。自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目前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仍不夠強大。根據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文化軟實力藍皮書: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報告(2010)》,中國文化產業佔世界文化市場比重不足4%,而美國佔43% ,歐盟佔34% ,日本佔10% ,韓國佔5% ,這樣的現象令人震撼。另外,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化產品貿易的逆差有數倍之大。以文化傳播中最重要的載體圖書為例,經過我國許多部門的努力,版權貿易逆差已經從前幾年的1∶10縮小為現在的1∶7 ,但仍然是太大的數字。而且,圖書的出口對象主要是一些漢語文化圈的國家和我國的港澳台地區,中國和歐美的圖書版權貿易逆差甚至達到1∶100以上。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一直以來都令我們自豪,我們也一直沉浸在往日輝煌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硬實力發展很快,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但文化軟實力與硬實力相比,兩者之間的落差還比較大。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也是為國家發展智力的動力源,文化產業的落後,必將影響到中國的未來發展。因此,必須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如何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是當前中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有很多思路和路徑,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大力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國文化的吸引力。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漢文化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物質成就與思想底蘊。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涌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對今天的人們仍然有巨大的影響力。世界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這樣評價孔子:「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從孔子那裡尋找智慧。」然而,現在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而是傳播力決定影響力的信息時代。在當今時代,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誰就能掌握話語權。因此,我們應以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為根本,學習借鑒人類發展史上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增強我國文化的吸引力。中國自2001年申奧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把向世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成果作為舉辦北京奧運會的目標之一,以中國傳統元素為創作源泉,誕生了一批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靈魂的精品,藉助奧運會這個大舞台,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將漢文化傳播到世界。2、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提高我國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的認同力,提升中國文化的凝聚力。 歷史證明,一個一盤散沙的民族和國家是沒有國際地位的,一個沒有文化凝聚力的民族和國家是沒有文化軟實力的,也不會被人尊敬的。這種文化凝聚力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當前我國社會的核心價值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在整個文化建設中居於統攝和支配地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這樣才能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3、積極促進對外文化交流,促進中西文化的交融。 中國應積極參與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把中國文化的智慧和真理介紹到其他國家,讓更多的國家、更多的民族認識、認同、理解、欣賞中國文化。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觀要得到其他民族、其他文明、其他國家人民的認同理解與欣賞,必須具有一種寬廣的世界視野,整個中國文化具有這樣的視野,寬闊的視野有利於將文化資源轉化成現實的文化軟實力,從而促進世界的永久和平和共同繁榮。同時還要重視少數民族的文化,儒學不一定對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適用,應該兼顧道文化和佛文化,以便在世界上尋找更多的共同語言,沒有共同語言就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溝通和交流起來就會存在多一些的障礙。向世界更廣泛深入地傳播中華文化,還要動員更多的人參與,讓更多的國人不計報酬地投入去做。傳播中華文化也應該具有一種傳教士的精神,應該成為許多公民的自覺行為,要盡可能充分地利用民間的積極性和民間的力量。4、進一步在實踐中豐富「中國模式」的內涵,增強中國模式的感召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特有的發展模式,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自2004年雷默提出「北京共識」以來,「中國模式」就引起了全世界對發展道路的反思和關注。這必定會提升中國發展模式的感召力,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因此,中國要提升文化軟實力,應該不斷豐富「中國模式」的內涵。 文化凝結著歷史,文化連接著未來。中華民族歷來以悠久而豐富的文化著稱於世。李光耀曾經說過: 「歐洲人、美國人、日本人能做到的,中國人都能做到,而且可能做得更好。」美國最負盛名的漢學家費正清先生去世前也曾表示:「中國既然有獨一無二的過去,亦必將有獨一無二的未來。」在當今中國,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潮中,中國文化必將放射出璀璨的光芒。相信我們會形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文化優勢,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新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Ⅷ 怎樣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一是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的凝聚力,而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所以我們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國家軟實力的首要任務,堅持不懈的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最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二是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我們要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發展意識,開拓發展思路,拓寬發展途徑,充分發揮我國文化企業的骨幹作用,壯大文化產業規模,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推動我國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三是提高文化傳播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在當今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文化的傳播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們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須花大力氣提高文化傳播力。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四是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支持文化建設,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力。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營造寬松和諧的發展環境,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竟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流涌,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