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麗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嗎
麗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遺。
麗江為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黑龍潭、文昌宮、王丕震紀念館、雪山書院、王家莊基督教堂、方國瑜故居、白馬龍潭寺、顧彼得舊居、凈蓮寺、普賢寺、接風樓、十月文學館、紅軍長征過麗江指揮部紀念館、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麗江古城徐霞客紀念館等景點。
更多關於麗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嗎?,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9d3fe1654843411.html查看更多內容
B.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介紹
世界遺產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世界 文化 遺產麗江古城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介紹
我國有兩大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們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遙古城,南方是雲南的麗江古城。麗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個相對獨立的城建單元組成,大研古城是它們的集中代表,所以人們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麗江古城。從地域來講,麗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馳名中外的少數民族高原古城。
大研古城的位置
大研古城位於麗江盆地的中心。請看盆地西南角聳立著酷似書天巨筆的文筆峰,麗江盆地則像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硯台,古時「研」和「硯」相通,所以古城就叫大研,難怪人們說麗江文化昌盛是因為麗江鍾靈毓秀、地靈人傑。
古城形成於宋末元初,明清以來一直是滇西北商貿中心和連接滇川藏的茶馬古道重鎮,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了。古城面積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著6200餘戶人家,常住人口約有2.5萬多人,其中納西族人口約佔67%。麗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古城選址
麗江古城除了同蘇州古城一樣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外,還在古城選址、街道布局、納西民居等方面別具一格。古城北靠金虹山,西倚獅子山,東南向著千頃沃野,地勢北高南低。這樣的位置,冬阻西北寒流,夏送東南暖風,使古城冬暖夏涼,氣候舒適宜人,我們身邊的玉河水則為古城提供了潔凈而充足的水源。可以說,古城的選址是十分科學的。
水 車——照壁——水龍柱
我們面前的水車,有人說它是子母水車,也有人說它是情人水車。過去古城裡就有水車,今天在一些偏遠地方也還在使用。它可以用來舂米磨面,如果人住在高處或要灌溉的田地在高處,但水在低處流,還可以用它來提水。
水車旁是寫有江澤民同志題詞的照壁,古城裡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像這個樣子。照壁右側是水龍柱。龍是管水的,古城裡的土木建築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立了這個水龍柱,以表達古城人民免除火災的願望。千百年來,古城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古城,也請各位朋友像古城人民一樣愛護古城,不亂扔煙頭垃圾。
世界遺產徽記——石刻牆——巴格圖
再看世界文化遺產徽記圖案。外圈呈圓形代表地球、代表大自然;正方形內框為兩只手合圍,代表人類的創造;圓圈和方框內外密切相連,表示人與自然要和諧統一,麗江古城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傑作。環繞圓圈的文字,分別是中文、英文、法文的「世界遺產」一詞。
右邊的這堵石刻牆,採用丹霞地貌區特有的砂岩雕成,是因整治古城外圍環境,於1999年建成的景觀。這堵巨型 浮雕 牆,高9米,長55米,名為「麗江古城盛世圖」,展現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大研古城三個片區的古代日常生活場景。其代表性場景有白沙壁畫、束河四方街、大石橋、大研四方街,還刻有東巴象形文字、納西古樂演奏、男耕女織、古城民居大屋頂,是一幅濃郁的納西風情畫,稱得上是麗江的「 清明 上河圖」。
我們腳下是「巴格圖」,又叫青蛙八卦圖,是納西先民根據五行學說創造的占卜工具。圖案正中爬著一隻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經文,腹部橫穿著一支箭,象徵五方五行五色八位。箭桿朝東,象徵「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紅;蛙腹居中,化為「土」,土色黃;箭頭朝西,象徵「鐵」,鐵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此外,蛙的左肢指向東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腳指向東北,右腳指向西北,加上東、南、西、北,象徵八方卦位。圖案周圍標有十二種動物形象,從正東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子鼠、丑牛。這樣,木、火、土、鐵、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後循環配與十二種動物而得六十序數。民間東巴祭司以青蛙軀體部位象徵宇宙空間方位,布局陰陽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八方八門,使之形成了特殊的占卜圖,用來解釋自然界,預測人類生活。巴格圖對研究納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觀,乃至對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古城布局
古城的街道和房屋布局,可以說是以水為脈,隨勢自然。象山腳下的黑龍潭泉水流出千米長的玉河,玉河泉水在這里分為西河、中河、東河,在古城裡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過巷,穿牆進院,流遍全城,使麗江古城富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審美情趣。古城的街道、房屋隨著水勢、山勢自然伸展,與我國許多古城的方正嚴整的棋盤式布局迥然不同,更體現出一種「天人合一」的園林之美。以水為脈的布局也告訴我們,如果哪位朋友在古城中迷了路,那麼,只要逆流而上就能走出古城,走到入口這里。下面就請大家跟我沿著西河畔的新華街進入古城吧!
五花石街道
可能有的朋友已注意到我們腳下的鋪路石,這叫五花石。古城裡鋪的都是這種美麗的砂礫石板,經過千百年人馬的踩磨,已經相當光滑。這樣的街道旱不灰、雨不泥,如果是在陣雨過後進古城,街道被 雨水 沖刷得乾乾凈凈,就像一條五彩斑斕的「花道」伸向遠方,簡直美不勝收。這種五花石是花崗石的一種,古城裡鋪的都是這種石頭,難怪日本客人說:「你們麗江人真闊氣呀!」
小橋——流水——人家
大家看,我們左邊是西河,它流向四方街,流向木府,我們的右邊是隨著山勢而建的納西民居。這里玉水瀅瀅,垂柳依依,木橋座座,瓦屋鱗鱗,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據統計,在古城3.8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就有石拱橋、石板橋、櫟木橋365座。麗江古城既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橋城。水,對古城來說,是脈絡,是血液,水使古城充滿活力,水給古城平添秀色。可以說,沒有了水,麗江古城將失去一半的嫵媚。
遊客們,在這古城裡,除了這水給古城帶來活力外,還有一個給古城帶來活力的方面,那就是居民。直到今天,以納西族為主的各族人民仍然工作和生活在古城裡。他們自然祥和的生活,使古城古風猶存而又生機盎然,因此人們又把麗江古城譽為「活著的古城」。大家隨時可以見到納西大媽們,身著寬腰大袖上衣,腰系百褶圍腰,背披七星羊皮,在經商,在娛樂。她們年輕時披星戴月地勞作,現在則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她們有時在古城中聯袂而行,成為與古城十分和諧的一道風景,請各位注意觀察。
四方街
遊客們,現在我們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它是由成排連接的鋪面圍成的一塊近似長方形的廣場街面,街場佔地約有6畝。為什麼叫四方街,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廣場的形狀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權鎮四方」之意。也有人說是因為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四方街為什麼這樣有名呢?如果說我國北方有一條世界聞名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的話,那麼,我國南方也有一條被稱為「茶馬古道」的貿易通道,它是藏區以及麗江的馬匹、毛皮、葯材等特產和南方的茶葉、絲綢、珠寶等商品的一條貿易通道,麗江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而四方街則是這個重鎮的貿易中心。
古往今來,白天,這里商賈雲集,買賣興隆,並且自然地歸行劃市,連周圍的幾座橋都成了一些商品的專賣地,如科貢坊前的這座橋叫「賣豌豆橋」,西南角的這座橋叫「賣鴨蛋橋」。到了夜晚,特別是節日的夜晚,這里又成了各族兒女的歌壇舞池,人們燃起篝火,在這里對唱山歌,跳起鍋庄、阿麗哩、蘆笙舞,通宵達旦。如果你巧逢這樣的盛會,也會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明代木公土司的詩句「一匝蘆笙吹未斷、踏歌起舞月明中」,就是這種盛況的真實寫照。
也許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並不水平,而是向東稍有傾斜,這是為什麼呢?四方街就如納西 諺語 所說的,是個除了雞轡頭什麼都有賣的熱鬧集市,沒幾天就會有許多垃圾,古城又沒有固定的清潔工,古城人民就根據地勢,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沖洗街場。做法是:下午集市散了,人們就用三塊鋪板在街頭河上一閘,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場,四周店鋪的主人則用棍子乘著水勢挑撥,污水流入東河,去灌溉千頃農田。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干凈,又免了掃地之勞,這在我國的城市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科貢坊
這是科貢坊,原來是為這個小巷裡楊家的「一門三舉」而建的。麗江在清朝的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3年實行「改土歸流」,即由原來的土司統治改變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統治,麗江從此就由封建領主社會進入了封建地主社會。社會制度的變革極大地激發了民間子弟的讀書熱情,從「改土歸流」到清末廢除科舉180年的時間里,麗江先後出了六十幾位舉人和七位進士。「一門三舉」在文化發達的中原地區不足為奇,可在麗江這樣一個長期由土司統治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卻是一樁具有轟動效應的大喜事,於是官府和民眾捐資在這里建了一座兩層的科貢坊。清朝末年,這個小巷裡又出了麗江最後一位進士和庚吉,於是鄉親們在被燒毀後的原址上重建科貢坊,並且升為三層。實際上,從「改土歸流」到清末取消科舉,光古城就有兩家「一門三舉」。現在,人口只有三十多萬的納西族,卻擁有成百的專家教授;每年的高考錄取人數,按人口平均數在省內也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說,納西族是一個崇尚文化、善於學習的民族。好了,大家可以在四方街活動30分鍾,也可以買一些土特產和紀念品,30分鍾後在這里集合。下面我們前往「納西四合院」參觀。
納西民居——四季博古
納西族的善於學習也反映在古城的民居建設上。古城民居在廣泛吸收漢、白、藏等民族建築文化的同時,也把本民族的建築文化和審美意識融其中,形成了許多具有納西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等等,並在門樓、前廊的設置和天井鋪地、門窗隔扇等方面形成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目前,整個麗江古城(包括白沙、束河)的重點保護民居共有140戶,而大研古城裡就有112戶。現在我們就進入「納西四合院」參觀。這是四合五天井,四合就是東南西北四方房屋,每相鄰兩房之間有一個小天井,加上中間的大天井共有五個天井,所以叫四合五天井。這四方房屋的樓上樓下都是相通的,所以又叫「走馬轉角樓」。大家看,這四方房屋的前檐柱下都墊有很高的五花石柱礎,既保護了柱腳,又很美觀,卻不利於房屋的防震抗震,而麗江可是一個多地震區啊!主人難道不懂得這一點嗎?大家說呢?原來,這種「走馬轉角樓」有一個特點,就是相鄰兩房有一棵前檐柱是共用的,兩房的山架斗在同一棵柱子上,建築上稱之為「同梁合柱」。這種結構,不僅省了一棵柱子,還使房屋間的連接更加牢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所以主人才用那麼高的柱礎。
如果問這個四合院里哪一部分最富有納西特色,那就是堂屋的六合門和六合門上的窗芯——「四季博古」。雖說這些也是學習漢族、白族文化的結果,但是到了現在,已沒有哪一個民族像納西族這樣居家必有六合門,必有四季博古。這六合門,可裝可卸,方便靈活,開則為門,關則為窗,平時只開中間兩扇,遇有紅白二事、客人較多時,六扇門均可卸下來。所雕的窗芯稱為四季博古,構圖內容多為四季花卉、博古器物,以寄託納西人民四季吉祥、福祿壽禧、耕讀傳家的美好意願。大家看,這叫「松鶴同春」,寓「春」和「壽」;這是「喜鵲爭梅」,寓「冬」和「禧」;這是「鷹立菊叢」,寓「秋」和「福」;這是「鷺鷥采蓮」,寓「夏」和「祿」;這是「孔雀玉蘭」、「錦雞牡丹」,請大家展開聯想,看看它們有何寓意。
麗江紫禁城「木府」
現在我們就順著木府的護城河前往木府。姓木的土司曾統治麗江四百多年,在占盡天時地利的獅子山麓,營造了規模宏大的土司府衙,被人們稱為木府,護城河從北、東、南三面環繞著木府。大家會說,這也算護城河嗎?原來護城河是又寬又深的,「改土歸流」後,隨著土司勢力的衰落,護城河就越來越小了。
麗江古城還有一奇,那就是古城沒有城牆,這是為什麼呢?請大家回答。我來提示一下:土司姓木,而且歷代土司熱心於學習漢文化,也講究文字避諱,請大家從漢字上去考慮。對了,木家居住的地方如果築了城牆,就如同「木」字加了個框,成了「困」字,這當然不行。還有別的什麼原因,就請大家見仁見智,議論一番吧!
木府快到了,我們面前的這座木牌坊上寫著什麼?「天雨流芳」,對。這「天雨流芳」四個字,原是明代的木公土司寫的,後來散佚,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納西族書法家、雲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李群傑先生補書的。這四個字,既可以用漢語解釋,同時它又是一句納西話。用漢語可解釋為「皇恩浩盪像春雨一樣滋潤著神州大地」;在納西語里,「天雨流芳」是「去看書吧」的意思,真可謂一語雙意,別出心裁。
木府到了。據說木府是仿照北京紫禁城建造的,這種僭越本分的做法,在等級森嚴的古代是決不允許的,因此,木氏土司從不讓外人進去,連徐霞客也不例外。徐霞客受木增土司的邀請,在1639年明朝末期來到麗江,遠望著樓閣巍峨的木府,在他的《徐霞客游記》里寫下了「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感嘆,這句話已寫在東邊的照壁上。
這座石拱橋形似馬鞍,叫金鞍橋,又叫玉帶橋。這座橋之特殊在於它的長寬之比,一般的石拱橋,長比寬要長,這座橋則不然,它長僅3米,寬卻達9.6米,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木氏土司出巡或者回府,總是八抬大轎以示顯赫威嚴,橋太窄當然不行,還同時考慮到這橋與高大的忠義坊之間的呼應協調。
木氏土司對中央政府忠心耿耿,上貢不斷,特別是明朝萬曆年間,據說木增土司曾用馬幫馱著萬兩金銀,萬里迢迢到京城進貢,明神宗大受感動,欽賜「忠義」二字,並下聖旨建這忠義石牌坊。土司對朝廷的忠義還可以從木府大門的 對聯 上看出來,「鳳詔每來紅日近,鶴書不到白雲閑」。這副對聯來自木泰土司所寫的納西族第一首漢文詩《兩關使節》,意思是皇帝的詔書一來,就好像離太陽更近了,感到十分溫暖;如果好久沒接到朝廷的文書,那麼,就覺得天上的白雲都懶散了。請大家進木府參觀。
仁壽橋——大石橋——阿溢璨
現在我們前往百歲坊、大石橋、阿溢璨游覽。大家看,在臨街的房屋中,有的不是正面朝街,而是山牆一面朝街,對這一點,與梁思成齊名的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劉敦楨教授1938年來麗江考察時曾給予很高的評價。請大家想一想山面朝街的優點。由於中式建築不太高大,屋坡又長,如果正面朝街則採光不足,所以山面朝街的優點是採光好。
仁壽橋到了。這是中河,這里本來只有櫟木橋,清朝後期這個巷道里一戶納西人家出現過一位長壽老人,叫年世光,他活了108歲,一時傳為佳話。於是,官府和街坊捐銀建了這座仁壽橋,又叫百歲坊橋,並在東邊五六十米處建過一座木製的百歲坊,這個巷道也就叫百歲坊了。
現在我們到了大石橋。這座橋建於明代,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它是古城中最大的石拱橋,是古城的東、西兩個部分的交通要道。「大石橋」名符其實,它又是四方街集市的延伸,曾經是麻布的專賣地,所以又叫賣麻布橋。
游到這里,大家對古城可算是一飽眼福啦。如果大家還想一飽口福的話,可別忘了抽個時間到附近的街巷裡品嘗麗江粑粑和雞豆涼粉,它們可是麗江最著名的風味小吃。您既可以來個麗江粑粑酥油茶,或者來一個麗江粑粑雞豆涼粉,這雞豆涼粉還可以趁熱蘸粑粑,也可以涼拌了吃。不論哪種吃法,都能讓你余香滿口,回味不已。
現在我們前往阿溢璨。麗江古城開始是由中河兩岸的若干村落發展、連接而成,阿溢璨是最早的村落之一。我們面前的泉水井叫阿溢璨水井,井水甘冽純凈,據說還有養顏益壽的功效。井旁的碗是為方便行人喝水而放置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麗江民風之淳樸。在過去,古城裡有鄉規民約,晚上十點前後到第二天的早上十點前後,是居民到河裡打飲用水的時間,任何人不得在河裡浣洗或扔垃圾。假如過了這段時間還要打飲用水,就要到散布在古城中的單眼泉水井或三眼井裡去打,這就保證了古城居民的生活用水。
大研古樂會——東巴宮
我們左邊東大街有著名的大研古樂會和東巴宮,他們的古樂演奏各有特色。麗江目前有十幾支這樣的古樂隊活躍在城鄉。這里演奏的古樂分為「白沙細樂」和「麗江洞經音樂」兩個部分。「白沙細樂」是土生土長的納西音樂,是我國四大古樂之一,有篤、一封書、三思吉等調子,曲調舒緩深沉,纏綿悱惻。「麗江洞經音樂」原來是宮廷和道教音樂,有一江風、山坡羊、水龍吟等曲牌,由於麗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納西人民對古樂的鍾愛,許多在中原地區已經失傳的曲牌,卻在雲嶺深處的麗江保存了下來。經過在麗江幾百年的流傳,已具有比較濃郁的納西韻味,所以叫「麗江洞經音樂」。納西古樂的演奏以「三古」著稱於世。哪三古呢?古樂曲、古樂器、古稀老人。在古樂演奏中,除了傳統的笛子、雲鑼、古箏等等以外,還有波伯、蘇古篤等在外地難得一見的古樂器,加上演奏者多是白髯飄飄的耄耋老人。在古色古香的氛圍里聆聽古樂,會覺得古風拂面,超凡脫俗,油然而生「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的感覺,從而起到陶冶情操、凈化靈魂的作用。今晚我們要去聆聽納西古樂,到時候再作詳細介紹。
過去,這附近有許多客棧,有的專門接待茶馬古道上往來的藏族馬幫。有馬幫就得有草料,我們面前的這塊空地叫賣草場,這里既賣騾馬的草料,也賣編草席草鞋的稻草、山草等等。這條街上有好幾家土特產和木雕商店,歡迎大家參觀選購。
現在我們已走到了東河邊。大家還可順道去東大街參觀「金鑰匙文化宮」與「和志剛書齋」。
金鑰匙文化宮
在古城東大街「金鑰匙文化宮」內掛著一把巨型鑰匙,它是2002年為麗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5周年而做的,純銅打制,高2002毫米,寬716毫米,厚72毫米,重800餘斤,象徵著麗江古城800多年的歷史。鑰匙手柄正面刻有世界文化遺產標識,標識右下刻有金鑰匙的納西象形文字,左有音譯「涵紫谷」字樣,再往下是納西族東巴祭司頭上戴的五幅冠示意圖案,也是暗喻麗江古城曲折的街道水系。馱載巨型鑰匙的神龜象徵健康長壽,顯得穩重如山,也象徵「涵紫谷」這一納西文化的厚重和悠遠。
「麗江金鑰匙」是由麗江嘉和有限公司於2002年8月8日投資260萬元開發研製,並獲國家專利的麗江標志性旅遊紀念品。目前投放市場的金鑰匙,已有純金、純銅、純銀、銅合金、銀渡金等不同質地、不同規格、不同包裝的二十多種產品。近年來,麗江嘉和公司還把「金鑰匙」作為一種對人的誇獎和評價,獎給那些能乾的人和長壽的人。
和志剛書齋
和志剛是納西族殘疾人書法家,被譽為口書奇才。他的口書作品筆墨渾厚酣暢,獨具「雄鷹折翅、志在藍天」的風格。和志剛於1968年出生在麗江白沙古鎮一戶納西農家,11歲時不慎觸電,導致雙臂高位截肢,但他人如其名,志堅毅剛,投入多於常人數倍的努力讀完高中,同時用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苦練書法,用嘴咬住筆桿,練出一「口」好書法。和志剛於2003年榮獲「中國第十四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位於古城東大街的「和志剛書齋」也被列為麗江市青少年 教育 基地。
世界遺產麗江古城標志碑
這座標志碑的整體造型以納西族東巴文的「人」字為基礎,碑上嵌著世界遺產徽記和納西族神話 傳說 中人類始祖的造像,突出「以人為本、創造歷史」的寓意,體現「各族兒女與山河日月同輝」的主題。東巴經《崇搬圖》中說,經過洪水浩劫之後,世間僅有崇忍利恩一人存活下來,後來他與天界仙女襯紅褒白成婚,並從天上帶著谷種、牛馬,來到麗江過上農耕生活。襯紅褒白生了三個兒子,長子說的是藏族話,次子說納西話,三子說白族話,他們分別成了藏族、納西族、白族的祖先。
遊客們,今天我們跨過了古城的西河、中河、東河,不,我們跨過了上千年的時間隧道,從「清明上河圖」中走了出來,即將匯入現代都市的車水馬龍,希望麗江古城的小橋流水美景和豐富的民族文化給大家留下美好的記憶,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謝謝大家。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介紹相關 文章 :
★ 麗江古城導游詞介紹範文
★ 麗江古城導游解說詞
★ 關於麗江古城導游詞5篇
★ 麗江古城旅遊景點導游詞
★ 8篇關於麗江古城的優秀導游詞
★ 最完整的麗江古城導游詞
★ 關於雲南麗江古城的導游詞5篇
★ 美麗的麗江古城導游詞精選五篇
★ 雲南麗江古城導游詞5篇
★ 麗江古城的導游詞
C. 麗江古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主要特色
麗江古城是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不僅是城牆的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姓木,築城,如木字框「被困的世襲統治者」
。中國在王城「方九里,脂肪,三,九,九圍,全市畫9軌」的傳統禮制。麗江軸,不規則的布局,更多的非對稱舊城區的街道。四方街為中心,周邊道路的露天市場,街道四通八達,構成了舊的網路。街最重要的工程建設領域,店鋪大多是紅色的魚礫岩,會不會是泥濘的雨季期間,旱季也不會飛灰,石圖案優雅的環境相得益彰,整個城市。根據自己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習俗與中原,白族,藏族民居古建築的優良傳統相結合的古城麗江住房的布局,結構和形狀,是不是封閉的庭院,灰色磚牆包圍在北方,它是利多富微粉牆黛瓦的住宅造型,四川,貴州,吊腳樓比山更生動,懸山頂,白色的牆壁,石頭房子棲息地構成了麗江獨特風格的住宅。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麗江古城的古樸風貌保存和復制的經濟和戰略重地。建築的古城,經過了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整合各民族和文化的特點。麗江古城供水系統,系統集成交錯,但也發揮了作用。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其影響的范圍已經蔓延到許多不穩定的計劃,以保護古城。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內容:
1,不能正確處理保護和利用的關系。片面地認為保護和利用,急功近利,他們著眼於短期的利益,開發,過度開發,破壞了健康發展的古城。
2,歪曲城市現代化建設。盲目追求高層建築,古城的格局和風格,破壞環境的破壞,盲目貪大海洋。
3,對旅遊業的影響,無論歷史大力欺詐古董,面臨的尷尬一個不倫不類的情況仿古一條街的仿古建築群的真實性。
4,「盲目保護是善意的,但正確的方式來清理遺產的環境破壞,破壞文物古跡的歷史氛圍,盲目追求華麗的歷史信息,損害,破壞文物真和完整。
整體布局的城鎮,居民區,以及建材,裝飾,環境和保存完好的古老形式的現狀,道路和供水系統,五花石這座古老的城市路面,石拱橋,木板橋坊街商業廣場已保存。仍採用傳統工藝和材料在修復和建設的住宅小區,得到了最大化的當地政府的保護,創建活動嚴格控制和指導。古城麗江,居民的殖民地,本地原有的附屬物或「新建築」正被逐漸拆除或整改的形狀和結構的偏差,以確保手術的藝術或歷史價值的城市本身已充分發揚。
D. 麗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為何說起它會想到艷遇呢
那麼,你有沒有來過雲南的"麗江古城"旅遊?對"麗江古城"印象怎麼樣?你覺得“麗江古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為什麼會被叫做“艷遇之都"呢?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你還想不想到"麗江古城"去走走看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E. 當年麗江古城遭受了7級地震,為何沒重建就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要想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有一條,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築群;當年麗江大地震,有很多木製結構的房屋框架都沒倒,一場地震可以震倒新建的現代房屋,卻震不毀歷史悠久的古代建築。
五鳳樓(原名法雲間),位於黑龍潭公園北端,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樓高20米,樓台三疊,屋擔八角,基呈亞字形,共24個飛檐,就象五隻彩鳳展翅來儀,故名五鳳樓。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麗江古城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
F. 麗江古城最值得去的理由是什麼
麗江是絕對值得去的地方,她有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自然遺產——三江並流核心區域老君山,記憶遺產——東巴文化古跡;
其二,玉龍雪山是AAAAA級景區。
你可能不相信,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有著這么多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其實,麗江的歷史就是這么神奇,旅遊景點有:古城、木府、萬古樓、三眼井、玉泉公園、束河、白沙壁畫、玉水寨、東巴谷、甘海子、氂牛坪、月亮谷、雲杉坪、玉峰寺、福國寺、指雲寺、文峰寺、拉市海、金塔公園、觀音峽、長江第一灣、虎跳峽、老君山、金絲猴保護區,除了這些你還可以去看麗水金沙、映像麗江,還可以去聽千年遺音納西古樂等等,沒有不愛麗江的理由,她是世界上最值得去的100個城市之一,也是歐洲人最喜歡的100個小城市之一,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200個地方之一。
G. 麗江為什麼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麗江是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這個地方在群山中藏埋了千年後,1994年,雲南省政府召開了滇西北旅遊規劃現場會,麗江旅遊業從此進人了實質性的開發階段。,麗江開始向世人揭開自己神秘的面紗。
2006年2月,雲南省政府又召開了滇西北旅遊現場辦公會,提出要「做大麗江旅遊業」。經過12年的精心打造,麗江先後獲得了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美麗的地方、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十個小城市之首、歐洲人最喜愛的旅遊城市、世界上最令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和全球人居環境優秀城市等殊榮。
經過幾年的發展,麗江已經成為雲南乃至全國最為熱門的旅遊景點。記者從麗江市旅遊局獲悉,1997年申遺成功後,麗江的遊客量翻了19倍,旅遊綜合收入翻了47倍。
歷史 燦爛的古代文明
麗江雖地處偏僻,但也有著燦爛的古代文明。
在雲南歷史上,麗江作為首開祟尚漢文化之先河的少數民族地區,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也發揮過重要作用。麗江地區曾是戰國秦漢時期南方陸上絲綢之路重要的通道之一,又是唐宋以來西南地區茶馬古道的要沖。元明以來,麗江的社會經濟和文化也因此有了空前的發展,史稱當時的麗江在雲南「富冠諸土君」,雲南諸土官,知詩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木氏在發展工商業的同時,積極吸收漢文化,購進了大量的漢文典籍,建造了「萬卷樓」,聘請中原名師教其弟子,逐漸培養了一批用漢文寫作並有較高造詣的詩人。雍正年間,麗江先後創辦書院、義學,民間弟子開始學習漢文化。正是由於麗江地區先輩積極學習引進內地先進漢文化,自元明以來逐步造就了祟尚文化的良好社會風氣,直接影響到後代子孫,為現代產生方國瑜、周霖、楊鳳這樣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打下了基礎。也為麗江後來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創造了條件。
文化 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麗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現有人口106萬人,除漢族外,少數民族人口眾多,主要有納西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藏族、白族、傣族、苗族、壯族等,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民族風情淳厚濃郁。
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民族結構及歷史發展形態,孕育了麗江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語言文字、神話傳說、音樂舞蹈、文學藝術、婚姻、喪葬、生育、節日、飲食、服飾、待客、禮節、文娛活動以及心理素質、生態環境等方面,都保留著自己獨特的多姿多彩的個性風格。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和納西古樂、白沙壁畫等民族文化,堪稱民族文化中的珍奇瑰寶。
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多元融合的文化與深厚的歷史積淀,使麗江越來越引起世界的矚目,也同樣為麗江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奠定了重要基礎。
古城 三大古城有機統一
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是由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大研古城三個相對獨立的城建單元共同組成的統一體,主體部分是大研古城。「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會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這是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麗江古城的評價,它最為權威和直接地概括了麗江古城的價值。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元,盛於明清。古城裡溪水盪漾,穿街繞巷,給古城注入了靈性。河寬水深的則為堅固厚實的石拱橋,水淺渠窄的則多是簡便實用的木板橋、石板橋,那「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古城民居,精美吉祥的雕花木格門,那攀枝附檐的垂柳薔薇……恰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
漫步在用白褐相間的五花石板鋪成的小巷裡,慢慢地被那古樸、樂生、平和、大同的氛圍所浸沒,那是一種怎樣的幽情。
H. 麗江古城是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嗎
是的,麗江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古城之一。
1、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它位於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闊野。麗江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古城之一。
2、麗江古城的特點:麗江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麗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結構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在長時間和特定的區域里對納西民族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更多關於麗江古城是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嗎,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4cc1a1654843176.html查看更多內容
I.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資料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大家平時會關注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資料嗎?關於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資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13世紀後期),由麗江木氏先祖將統治中心由白沙古鎮遷至現獅子山 ,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2] 。古城名稱來源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1]
南宋寶佑元年(1253年),蒙古軍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宗阿良歸附元世祖忽必烈,駐軍於此。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同年,改麗江路通安州。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並被封為世襲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曾遍游雲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居民達千餘戶,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鉍到任後,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並環繞這些官府建築群修築城牆。[2]
2002年12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麗江撤地設市,麗江古城的行政區劃歸麗江市古城區。[3]
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了麗江古城微小邊界調整和緩沖區的提議,將麗江古城面積3.8平方公里調整到7.279平方公里。[4]
位置境域
麗江古城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古城區,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地處雲貴高原,中心位於北緯26°52′50.43″, 東經100°13′27.70″,全城面積達7.279平方公里。[10]
麗江古城氣候受南亞高原風影響,其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干濕季分明,溫度變化不大。雖處高原,終年看見雪山,但雨量充沛,干濕季分明,屬西南季風氣候。
麗江古城所處麗江壩年日照時數為2530小時,光能充足,年太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為146.5千卡,為雲南省最高值區。
J. 麗江古城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查找相關資料,了解麗江古城並簡要寫下來。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黑龍潭、文昌宮、王丕震紀念館、雪山書院、王家莊基督教堂、方國瑜故居、白馬龍潭寺、顧彼得舊居、凈蓮寺、普賢寺 等景點。
麗江為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
麗江古城有著多彩的地方民族習俗和娛樂活動,納西古樂、東巴儀式、占卜文化、古鎮酒吧以及納西族火把節等,別具一格。麗江古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10)麗江為什麼是文化遺產擴展閱讀:
麗江古城主要景點介紹:
1、四方街
四方街,位於麗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達,周圍小巷通幽,據說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璽形狀而建。這里是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樞紐站。明清以來各方商賈雲集,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匯生息,是麗江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
2、木府
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位於麗江古城獅子山下,是麗江古城文化之「大觀園」。 整個建築群坐西向東,是一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
納西族人原來沒有漢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遠在滇西北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審時度勢,於公元1382年「率從歸順」,舉人臣之禮,此舉大獲朱元璋賞識,朱將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橫,欽賜其「木」姓,從此納西傳統的父子連名製得以改成漢姓名字。
3、五鳳樓
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同治甲子年(公元1864年)正月福國寺毀於兵火,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年重建。寺院最有名氣的當屬原「解脫林」的大殿「五鳳樓」(又名「法雲閣」)。
其建築極為精美,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大殿高20米,為三層八角飛檐樓閣,上中下共有24個啄天飛檐,無論從那個方向看,均象5隻展翅欲飛的鳳凰,五鳳樓也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