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粵商文化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粵商文化

發布時間:2022-10-28 14:56:28

Ⅰ 商幫文化有什麼樣的內涵各商幫文化之間有哪些共同點

內涵就是合作。
十大商幫
(豫商、閩商、魯商、浙商、粵商、潮商、蘇商、晉商、徽商、滬商)
魯商:地域分布包括濟南、青島、煙台、威海。魯商始於商州,形成於春秋戰國。文化特徵:「忠信、商議、簡約、謹慎」。魯商「做生意時講究不能虧良心,做生意時不能對不起朋友;談生意沒有酒,談話就索然無味,把雙方的友誼看得很重」。有人說他們是一手拿著《孫子兵法》,一手拿著《道德經》,務實、精明,代表人物是張瑞敏。


蘇商:分布在江蘇省,形成時期是明清時期。蘇商大多起點高,不少創業企業多為知識型、技術型。江蘇人經商以穩見長,自古到今,蘇商大賺大虧、驚天動地的人不多。蘇商具有經濟頭腦,注重薄利多銷,不貪求厚利,以商品全部出手為原則,因此形成了『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的經營理念。他們主張「貨殖為急」,「時任知物」,實業為主,商貿為副。強調信譽為本,精細作業。因為才子、士紳的不斷加入,蘇商的經商素質相對較高,這一點是蘇商有別於其他商幫的重要標志。代表人物是朱德坤。

浙商:分布在浙江省,形成時期是明清時期。浙商文化的主要內涵特徵表現在:積極穩健的政治態度;機智敏銳的戰略眼光;個人自主的文化觀念;見微知著、以小搏大的務實精神;勤儉刻苦、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民營、自發、自由」的體制優勢,「特別能吃苦」、「敢冒風險、勇於創新」為浙商精神。他們既有白手起家的草根精神,也有自覺的歷史文化繼承,更會在不同的時代與時俱進,創造性地走在時代潮流的最前列。這些「敢為人先、善為人先」的群體在各地通過同鄉聯誼會、異地商會等形式,團結一心,互通有無,相互借鑒,弘揚和發展了浙商精神的豐富內涵。代表人物是魯冠球。

閩商:分布在 福建省,形成歷史:宋元尤其是明清以來至今興盛。閩商富於冒險精神,緣於宋元以來海洋貿易和明清時期犯禁下海的傳統。自宋以來,福建特別是閩南地區的對外貿易,使閩商的眼界更為開闊,更少循規蹈距,其文化形態處於對中心與權威的游離邊緣,又在多元文化的交織之中,因而也更具蔑視權威、敢於離經叛道。閩商「以商為本」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閩商模式」,其特點是:閩人愛經商、敢經商、善經商。閩商的「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膽略與魄力運作和「善觀時變」的理性掌控,將閩商的特質與創業的平台完美而又現實地結合在一起。代表人物是丁志忠。

潮商:分布在汕頭、深圳、潮州。崛起是在明朝以後。近代潮商發揚了古代潮商的冒險開拓、義利並舉的商業思想。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同樣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這是一句被頻繁引用來形容潮商的話。潮州人有「東方猶太人」之美譽。潮商既有魅力,又很神秘,被認為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最有活力、最會賺錢的經商人群。據《周府》記載:「潮民力稼穡,收果木、蔗糖及魚鹽之利,經商不出布帛、米粟之門。」寥寥數語,盡顯昔時潮汕之商業繁華。代表人物是李嘉誠、黃光裕。

粵商:分布在廣東珠三角地區,形成歷史是西漢初年。由於遠離政治中心、與港澳相鄰,最早培育和開放市場,最早接受東南亞產業轉移,因此它們在全國形成了一種具有鮮明的南越區域色彩風格和帶有濃郁的嶺南文化特色的企業群體,市場敏感性強、接納和包容性強、講求實效和穩健、注重實乾和苦幹。文化特性:自由開放、冒險開拓、以義制利、崇尚信譽。粵商行事低調、財不露白。多為韜光養晦的高手,往往神龍見首不見尾,但粵商是中國城市人中最忙碌的一群,以錢為人生第一要義。「要發財,忙起來」,是粵商的口頭禪。代表人物是李東升。

晉商:山西及周邊地區,形成於春秋時代,明清達到鼎盛,晉商認為誠信不欺是經商長久取勝的基本因素,所以把商業信譽看得高於一切,在其為人之道上也表現出了誠實忠厚的一面,並且一直保持著儉約自律的風尚。晉商的經營風格主要是堅毅、穩健、守信、通變。穩健是晉商的傳統作風,晉商特點:以末起家,以本守之。晉商票號即中國金融業的鼻祖。重視信息,預測行市,壟斷市場,這是晉商致富的重要途徑。代表人物是霍英東。

豫商:河南及中原一帶,中國最早的商人,4000年前已經善於經商。文化特性:艱苦創業,勇闖市場,誠信為本、造福社會。 「草根成長,信用為本,行商無疆,傳承有脈」作為新豫商的特徵。草根成長是豫商最明顯的特徵,而創新是新豫商崛起的神秘力量。中原文化有優秀的一面,熱情、忠厚、誠信,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小農意識不但會影響團結,還會阻礙發展。代表人物是朱保國。

徽商:俗稱徽幫,他們的面比較小,就是徽州府,宋代逐漸形成,明清時商業活動遍及全國,在長江中下游一代很有市場,經營業務主要是鹽、米、茶、紙、木材、典當和對外貿易。安徽人做生意重誠信,講仁義是有名在外的。徽商中不乏飽學之士,賈而好儒,亦賈亦儒,這是安徽商人的傳統。有句民諺說:「無徽不成商」,說的是安徽人會做生意。

滬商分布於長江三角洲一帶,南宋中葉及元朝以來,港口貿易使其日益興盛。滬商精明、謹慎小心。代表人物是江南春。

Ⅱ 嶺南文化的文化構成

近現代嶺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響較深。廣義的嶺南文化本來就包括香港地區在內,只是由於歷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們的嶺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據珠江流域、韓江流域。所以,廣東與香港在文化上較容易達到融洽,形成同構。因而,關於嶺南文化的現代性審視離不開對香港的認識。香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實」的廣東人心目中成為一種高位文化。與此同時,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經濟的特點、注重享受的特點等也深深影響著廣東。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與嶺南文化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以租賃形式入據澳門,在西方政治與法制文化的影響下,澳門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格與特點,即開放多元,中西合璧。即便如此,澳門文化仍然植根於中華,嶺南文化的特色長期在澳門得到保留和發揮,並占據著主體地位。同時,由於澳門長期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西方近代科學技術、宗教藝術、價值觀念等,通過澳門傳入廣東,繼而擴散到內地,使嶺南文化「得風氣之先」,又「開風氣之先」,在近現代中國文化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所以,16世紀中葉以後的嶺南文化與澳門文化是相互促進,雙向互動的。澳門與嶺南文化的關系問題是16世紀以來中西交通、人類文明進程的個案研究典型,值得學術界重視。澳門不僅是中國維新運動和民主革命的一個重要據點和策源地,而且是一批又一批有識之士認識世界、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橋梁,而文化精英們在澳門的活動,又大大提升了澳門的文化品格,催化澳門愛國進步文化的成長。澳門與嶺南文化的雙向互動關系再次得到體現。
廣東作為中國國最大的僑鄉,華僑歷史悠久,華僑文化積淀深厚,受華僑文化反哺的現象很多,如潮汕善堂,就是華僑文化反哺的結果。他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僑華人是個特殊的群體,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華僑的命運與中國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種聯系最突出地體現於文化紐帶上。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這是歷史的進步。但是,對於華僑來說,「落地生根」不等於文化同化。事實上,他們的文化仍然保持著民族性,中華文化仍然是華僑的母體文化,是華僑的根。另一方面,華僑留居海外之後,與當地文化「通婚」,吸收當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現出較強的時代性和先進性。要建設華僑文化,就是要研究華僑文化這種兼容中西文化的特質,找到它的內核,豐富和發展嶺南文化。 嶺南建築及其裝飾是中國建築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來,經過歷代建築匠師的辛勤勞動,充分利用了南國的自然資源,結合南國人民的生活特點,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建築藝術,在中國建築之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簡練、樸素、通透、雅淡的風貌展現在南國大地上。它主要分為廣府建築,潮汕地區建築以及客家建築。
嶺南建築的特點,通常表現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熱、遮陽、通風的特點;建築物頂部常做成多層斜坡頂;外立面顏色以深灰色、淺色為主;以及方形柱的運用。嶺南建築的布局、裝飾的格調十分自由和自然。由於氣候溫和,人們活動空間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廳等開放性空間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們從封閉的室內環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嶺南建築裝飾空間的自由、流暢、開敞的特點。如北京路的騎樓,就有嶺南建築的特點。 詳見詞條:嶺南園林。
嶺南園林是主要指狹義的廣府園林(潮州園林另樹一支)。嶺南園林作為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國造園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現代園林的創新和發展上,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嶺南山水秀麗,層巒疊翠,又瀕臨滄海,環境風物別具特色。嶺南人追求自然化、藝術化園居生活,這孕育了嶺南園林的獨特風格:求實兼蓄,精巧秀麗。
在建築形式上,嶺南園林有比較鮮明的特色:一是體型輕盈、通透、朴實,體量較小。二是裝修精美、華麗,大量運用木雕、磚雕、陶瓷、灰塑等民間工藝、門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細刻,再鑲上套色玻璃做成紋樣圖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猶如一幅幅玲瓏剔透織綿。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構件受西方建築文化的影響,如中式傳統建築中採用羅馬式的拱形門窗和巴洛克的柱頭,用條石砌築規整形式水池,廳堂外設鑄鐵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嶺南文化特點。
嶺南園林主要植根於民間,沒有北方皇家園林的常規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園林的嚴謹章法,園景構圖根據生活內容的需要適當處置,隨機應變,各種設施求實重效,順從人意。嶺南古代的園林匠師,綜合了多元文化類別,把北方的、江南的、外國的園林藝術貪圖其意,變更其形靈活吸收,揮灑自如,使園景布局顯得較為隨意,不拘一格。
嶺南園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積淀的文化,前者可歸結為海岸文化和熱帶文化,後者可歸結為遠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樂文化和商業文化,開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貶謫文化和務實文化。由自然而上升為文化的方面,如建築的高活動面和高柱礎與水澇和濕氣的關系、緩屋面和台風的關系、寬檐廊與多雨的關系、高牆冷巷與高溫的關系、龍形、魚形、水草、龜、蛇、芭蕉主題與裝飾的關系、塑鼓石與海蕉的關系、崖瀑潭局與自然山水的關系等等,可資利用則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則千方百計通過設計迴避或化害為利。
遠儒文化是嶺南學者對嶺南園林文化最精闢的闡釋,如果說江南園林和北方園林的儒意較濃的話,嶺南園林的儒家意味則很淡。嶺南人遠離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現於古典園林建築梁架的不規范和現代園林文聯匾對的不重視,另長期處於南疆的蠻夷之族的傳統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現於清代園林的碉樓形式和近代園林的「肥胖」立面和簡朴粗柱。遠儒性從品味上看可說是俗氣,即世俗文化,它是嶺南文化的主流,特別晚清以後,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騷客,嶺南的商家富豪成為三大地域園林的創作主體,嶺南園林中的空間實用性及園宅一體的設計就是它的表現。
嶺南園林的開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現於南越國皇家園林對中原園林文化的全盤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園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與江南和北方兩地迥然之別,另外,陳濟棠公館和謝維立的立園那樣的西歐式園林建築、龍岩中山公園的俄羅斯園林建築、草暖公園和雲台公園的西洋規劃布局,以及古典園林中大量的滿洲窗都是開放和兼容的表現。 詳見詞條: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它和粵劇、廣府音樂被稱為「廣府三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嶺南畫派是本世紀初首先從廣東興起。以嶺南三傑為代表,主張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繪畫藝術之長以改造傳統國畫,使之朝著現代化、民族化、大眾化方向發展,而提高審美教育效能的一個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美術流派。其表現形式是折衷中西,融匯古今;最終目的則是通過藝術美的陶冶以「改造國魂」。 廣東的戲曲劇種有粵劇、潮劇、廣東漢劇、採茶戲、雷劇、瓊劇(亦稱瓊州戲,海南戲)等,以粵劇、潮劇、廣東漢劇三種流行最廣、影響最大、觀眾最多。
音樂:廣東音樂、廣東漢樂、潮州音樂、客家山歌 廣東民間工藝品品種繁多,歷代藝人繼承了嶺南古越族人的原始藝術,不斷進取,力求創新,使得有我國南方獨特風格的工藝美術品更加精巧和實用。廣州的三雕一彩一綉(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綉)、粵綉(廣綉和潮綉)、增城欖雕、潮汕木雕,潮汕陶瓷,潮汕剪紙,潮汕嵌瓷、石灣工藝陶瓷、佛山剪紙、佛山秋色、潮汕抽紗、楓溪瓷雕、肇慶端硯、新會葵藝、高州角雕、東莞煙花以及肇慶草席、陽江風箏、佛山醒獅、嶺南盆景、廣州紅木傢具、潮州鑼鼓和麥稈貼畫等傳統手工藝品,琳琅滿目,素享盛名,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同時又是上乘的旅遊購物工藝品,深受人們喜愛。
金漆木雕、玉雕和牙雕
金漆木雕是木雕藝術的一種形式,它以木雕為基礎,髹之以金,自明代開始逐漸形成定式。明初的木雕多為平面雕飾,至萬曆年間始向單層鏤通發展。清代是這一藝術形式發展的鼎盛時期,不少達官貴人對「金碧輝煌」情有獨鍾,於是,所營建的祠堂和豪宅,無不以金漆木雕裝飾。現存的金漆木雕代表作最早的有開元寺的大殿龕桌和圓雕貼金千佛塔;較完整的建築有晚清時期的潮汕「已略黃公祠」等。潮汕金漆木雕多以樟木或杉木為基本原料,加以生漆和金箔。雕刻形式有浮雕、立體雕和通雕等。
玉雕以玉石為工料。廣州玉雕借鑒北方的技藝,融入南方線條流暢、造型細膩的風格而成。廣州玉雕工藝形成於唐代中後期,繼承宋代巧色玉的傳統,創造「留色」特技,顯出原玉的天然顏色。其玉雕工藝品主要分為玉器首飾和玉雕擺件兩大類。
牙雕工藝始於晉代,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為材料的雕刻工藝及其成品。廣州象牙雕刻花色品種豐富多彩,重雕工,雕刻技藝精湛細膩,具有優良的傳統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技藝上擅長鏤空、透雕等表現形式,雕刻技法聞名於世,在長期的工藝實踐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精湛雕刻工藝,在象牙雕刻中別具一格。廣州牙雕纖細精美,玲瓏剔透,講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裝飾,雅俗並舉。作品以牙質瑩潤、精鏤細刻見長,整體布局繁復熱鬧,不留空白。象牙雕刻與其他多種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地鑲嵌於一器之上,使圖案更富於層次,同時刀法見棱見角,華麗而美觀。
嶺南盆景
嶺南盆景又稱廣東盆景,是我國盆景藝術五大流派(蘇、揚、川、徽、嶺南)之一,嶺南盆景有「活的中國畫」美譽。由於廣東的自然環境優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樹種很多,所以,嶺南盆景以樹樁盆景較為盛行。嶺南盆景的盆栽藝術,也有近千年歷史。據史料記載,宋哲宗親政時,蘇東坡被貶廣東,他一到惠州,就賦詩大贊「嶺南萬戶皆春色」。到了清代,盆景藝術已普及於民間。《瓊州府志》記述:「九里香,木本,有香甚烈,難長,選最短者,制為古樹,枝幹拳曲,作盆盂之於,有壽數百年者。」
然而,嶺南盆景的發展與藝術風格的形成,乃是本世紀三十年代以後的事。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發展盆景藝術十分重視,省、市園林部門,先後成立盆景協會,並在廣州流花湖西側開辟了西苑,作為嶺南盆景藝術研究中心,由孔泰初擔任技術指導,將嶺南盆景三個藝術流派的優點集中起來,融為一體,因材取勢,就木取景。幾十年來,孔泰初先生為發展嶺南藝術,總結出一套經驗,從而豐富了嶺南盆景的造型風格,使嶺南盆景的藝術造型多姿多彩。 粵西地區年例
東莞百子論文
東莞木魚歌
東莞木偶戲
高州木偶戲
東莞龍舟競渡
莞邑醒獅藝術
東莞賣身節
東莞中秋燈會
東莞重陽登高
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廣東民間藝術歡樂節、廣東旅遊歡樂節、中國旅遊藝術歡樂節)
廣州迎春花市
廣州賀年繽紛大巡遊(元旦花車巡遊)
廣州國際美食節
波羅誕(南海神誕)
潮汕營老爺
廣東龍舟節
潮汕燒塔
潮汕出花園
沙灣飄色
番禺水色
澄海賽大豬
澄海鹽灶拖神偶
佛山秋色
荔枝節(深圳、茂名、增城、從化、東莞等地)
梅州國際山歌節
汕頭迎春聯歡會
陽江風箏節
羊城荷花節
廣州菊展(春菊展、秋菊展)
廣州元宵燈會
廣州中秋燈會
廣東連南盤王節(耍歌堂節)
冼太誕
廣州珠村乞巧節(七姐誕)
盂蘭節 宗教是構成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嶺南歷史上曾有過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傳播,並且在中國宗教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嶺南為外來宗教入傳中國的第一站,同時又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嶺南地區成為全國外來宗教勢力最為強盛的地區之一。
廣東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除中國本土的道教由北往南傳入廣東外,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皆由海路經廣東傳入中國。三國吳五鳳二年(225),西域人支彊梁接在廣州譯出《法華三昧經》,是目前所知佛經傳入廣東的最早記載。西晉光熙元年(306),道教理論家葛洪南來廣州從事道學研究和修練,道教得在嶺南綿延流傳。唐宋時期的伊斯蘭教主要在旅居廣州的外國僑民中流傳,元代之後北方各省的穆斯林大批南下廣東,由此演變成為嶺南回族的傳統信仰宗教。天主教與基督教於晚明和清代相繼傳入廣東時,因其倡導的宗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頗多矛盾而屢遭查禁,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兩廣總督奏請清朝庭允准,兩教在廣東率先「彌禁」從事傳教活動。其後,兩教的傳教活動以廣東為依託向內地推進。
廣州自古是中國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隨著中外經濟活動的頻繁往來,包括宗教在內的外國文化得以最早進入嶺南並向全國各地傳播。因此,嶺南地區對外來宗教在中國的傳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
嶺南商業文化是近代中國商業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富有海洋文化的特質,崇商重利,冒險進取,內外開拓。近現代嶺南商業文化對內產生輻射力的重要原因在於粵籍商人的實力,以粵港華資金融為核心的「華南財團」財力雄厚,外地粵商社團組織活動能量相當大,不論是對先進的大都市上海,還是內地一般城市,都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引領新潮,開風氣之先,強調「實業救國」的愛國理念,創辦的大量企業成為所在地粵商經濟力量的一種象徵;與孫中山等民主革命派關系密切,是近代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運動中最重要的勢力之一;適應性強,融合與紮根於各地,所創建的各類企業、培養的各類人才、新產生的社會習俗等,豐富了所在地的文化內涵,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亦遺留了寶貴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財富;香港、澳門是近現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在華僑華人活動、海外移民及中外貿易等方面,都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主詞條:粵菜、客家菜、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
嶺南飲食文化是嶺南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令人注目的花朵。她由嶺南特有的地理氣候環境所孕育和培植,又得到中外飲食文化養分的滋潤,隨著嶺南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而形成,具有濃重的地方特色。自古以來,一些到嶺南為官的外籍人士,對嶺南特有的飲食習慣已產生興趣,在唐昭宗時廣州司馬劉恂的《嶺表錄異》、貶官嶺南的韓愈、蘇東坡的詩文等之中有所記載。入清之後,這方面的記述在更多的著作中可見,如屈大均的《廣東新語》、范端昂的《粵中見聞》、張渠的《粵東聞見錄》、翁輝東的《潮州茶經》等,均為嶺南飲食文化的重要資料。
嶺南背靠五嶺,面向南海,既有大山峻嶺,又有長達3368公里的海岸線,以及遼闊的珠江三角洲和韓江三角洲的水網地帶;故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十分有利於農業、養殖業的發展。嶺南地域內可獵、可耕、可漁,物產十分豐富,山珍、海味、糧食、蔬菜、水果等種種食料,為嶺南飲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嶺南飲食文化正是在嶺南的農業文化與海洋文化的交融中產生和發展的。
飲茶文化
「喝茶」在粵方言里稱作「飲茶」,廣州人愛「飲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飲食文化。據說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廣州時,就曾與貼身侍衛上過茶樓飲早茶。毛澤東有「飲茶粵海未能忘」詩句。在廣州,民間以茶相待已成為一種禮節,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靚茶」,第一句話是「請飲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熱情、友好和禮貌。由於嶺南自古具有「重商」的價值取向,「飲茶」也從家庭走向市場,使廣州的茶文化集觀賞價值、體驗價值、服務價值和商品價值於一身。飲茶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單純「茶」的范疇,已經成為社會交際方式的一種。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
潮州工夫茶:《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稱:「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漳、泉三府,粵之潮州府工夫茶為最。」 主詞條:粵語、客家語、潮州話
粵語是澳洲第五大語言 ,,粵語在香港、澳門享有官方語言地位。粵語被聯合國正式定義為語言,並且有一說法,把粵語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 。 廣東是嶺南文化的核心區域,也是中國最大的僑鄉,是中國僑鄉文化的典型代表。僑鄉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嶺南文化在廣東是一個傳統的學科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究成果;僑鄉文化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並獲得快速發展。2006年11月24日,在五邑大學設立的廣東省僑鄉文化研究基地,是廣東省唯一的僑鄉文化研究基地。
僑鄉文化是嶺南文化大范圍內的一個文化板塊,它又可以產生很多研究板塊。僑鄉文化與嶺南文化有一個交叉的關系,是嶺南文化很有特色的一塊,與嶺南文化會形成互補的格局。
新舊兼容並存是嶺南文化特點——既是舊文化的守護者,又是新文化的開拓者。僑鄉文化有這個特點,既引進了西方文化,又是傳統文化的堅守者。一直以來,新舊不兩立是一個影響很大的誤區,所以如何開拓新文化,如何保留傳統文化,是僑鄉文化中很值得研究的一個地方。
廣東華僑文化最典型地代表了華僑文化的本質特徵:華僑華人歷史、文化的本質,並不單單是一部「苦難史、創業史、愛國史」,更關鍵的是開展中外文化交流的特質,這是華僑文化及其研究可持續發展的根源所在、生命之源。五邑、廣府僑鄉的華僑文化是這一本質特徵的典型代表,在中國華僑華人史中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廣東僑鄉文化是一種主動的開放、學習、接納。「僑」而不崇洋媚外,不全盤西化:「鄉」而不迂腐,不頑固,凸顯出僑鄉文化形成的歷史底蘊和民族特性。因而,在中國僑鄉文化研究領域具有獨特性。
華僑文化對嶺南文化品格的貢獻:開拓性、開放性、包容性、主動性和自信、創新。

Ⅲ 粵商文化課學什麼

摘要 粵商文化課主要寫粵商的誕生,歷史,發展,還有目前的狀態,其中的商業思想文化,可以借鑒的經驗。

Ⅳ 粵商的現代粵商

在廣東工作與生活的包括廣東籍、非廣東籍和海外來粵投資經商的企業家們,形成了一種具有「敢闖、務實、精明」等鮮明特色的企業群體——新粵商。新粵商,不僅僅是地域的概念、更是文化的概念、創新的概念。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新粵商應該進一步提升和超越自己,才能走向世界。廣東自改革開放以來,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新粵商」,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商幫」。據了解,廣東2009的GDP達到全國之最,這些「新粵商」們功不可沒。並且,他們在世界經濟舞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廣東有3000多家企業在海外有投資,投資額超過60億美元。但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所王先慶教授指出:在當前國際經濟的新環境下,新粵商在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全球化的觀念。廣東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新粵商面對國際化的沖擊,要從被動參與國際分工轉到主動參與國際分工,來實現產業的轉移,由依附型的經濟、企業向獨立、創新型的方向發展。否則,在面對國內和國際的競爭下,容易邊緣化,而且新粵商「過於低調不適應形勢」。 粵商的興起,推動著廣東的產業結構從「珠江水、廣東糧」,到「嶺南服、粵家電」,再到今天的「IT簇群、汽車基地」,物流、咨詢等服務業更是方興未艾。在人們看來,粵商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借改革開放的政策優勢和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不僅在市場化經濟大潮中掙得盆滿缽滿,更是「借雞生蛋」學技術、學管理、學資本運作。中興、華為等一大批代表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活力四射,已經開始成為新粵商精神發展延伸最好的印證,並產生出極大的示範效應。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在傳承「務實」、「通達」等傳統精神的同時,更具「創新」意識和「長遠」眼光,更會將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尤其是人才拿來為己所用。
1、粵商:新長征路上的領跑人
20世紀90年代廣東的區位優勢使得粵商重新走上歷史舞台,成為當代中國經濟中最為耀眼的明星,扮演起中國經濟教父的角色。對世界而言,中國商人就是廣東商人;對中國而言,廣東商人就是財富,以珠江水、廣東糧和嶺南服為代表的廣貨在中國市場上大行其道,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
2、新粵商迎來最好創業期
廣東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從唐宋、明清再到近代,粵商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現象之一影響深遠。近30多年來,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和中國經濟與國際接軌的最重要窗口之一,新粵商又以獨特的營商風格,成為中國經濟大潮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3、新粵商更加務實和誠信
創新之外,是新粵商更加務實和誠信。在長期市場經濟浸淫中,越來越強契約精神,也讓新粵商由然而生「雙贏」和「多贏」思維———在很多時候,這會讓新粵商獲得更多商機。
不過,也有專家和企業家指出新粵商的不足。廣東商學院王先慶教授說,廣東企業家低調和務實,「有時有點過頭」。其直接表現是,在資本市場上遠沒有浙商來得活躍。粵商相互之間不喜歡合作,習慣各干各的,「這也不利於新粵商的進一步發展」。
4、粵商面臨新挑戰
中國經濟現處的階段,已經少有市場空白,個行業之間的競爭激烈且充分,各個企業之間的差距也日益明顯。這一背景,要求企業要致力於專業化的方向,清理副業,這樣才能接觸到前沿的東西,做到真正的創新。粵商在抓緊出口市場的同時,還應積極開拓國內市場,關注世界市場、相關國家政經狀況以及各類貿易壁壘至為重要,「要了解各種可能形成的風險。」 1、粵商跨越
千年財富,百年粵商。話劇《十三行商人》讓粵商的商業緣起、商業操守意向鮮明、真實可感,頂禮膜拜之外,讓歷史印證未來,粵商能否突破積習已久的慣性思維?規模龐大的工業製造體系又將如何自新?
2、粵商「快照」——實效與短視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發展史,改革開放後的每一個時期粵商都抓住了高增長行業。從20世紀80年代的輕工業到90年代的家電電子業,再到21世紀初的汽車、石化產業,以至今天的房地產業。市場敏感性強,粵商總能先人一步,發現商業機會所在。並且在別人看不準或猶豫的時候,果斷而大膽地做出決策。這也是大量新興業態和商業領域的先進技術最先應用於廣東企業的原因之一。
但是由於缺乏安全感,粵商們未能藉助「先發優勢」乘勝追擊,雖然不少行業都率先進入,但總難以通過資本運作占據商業制高點。以至於廣東產業經濟依然是外向型,不像江浙企業,國內、國外市場通吃。
3、粵商轉型:理念的提升 產業的變形
改革開放初期,廣東企業靠多元化經營迅速發展壯大。但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市場形勢改變和產業升級,粵商普遍開始從多元化向專業化轉變。專業化戰略是一種真正的實力戰略,新派粵商自覺自願地選擇了這條有發展後勁的路徑。專業化實踐在順德家電企業有著具體體現。順德企業大多走專業化道路,美的、科龍、格蘭仕等大企業周圍業已形成了可觀的產業集聚和復雜的合作網路,大企業的許多生產工序外包,大量的配套企業共生共存,形成體系完整的產業鏈。

Ⅳ 粵商的基本資料

粵商 又稱為廣東商幫,是由廣東本地的三大民系以及其他民系組成,包括廣府幫,潮州幫,客家幫、海陸豐幫以及其餘廣東各地幫等。粵商文化歷史淵源深遠,商業氛圍濃厚。粵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毗鄰東南亞、香港、台灣,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最早由廣東進入,然後輻射全國。敏感、勤勞、刻苦、務實、低調,這些都可以在粵商身上體現。粵商在近現代來講,都起到了一個引導潮流的作用。當然歷史馬上翻開新的一頁,粵商能否在未來依然保持領先的位置,與時俱進將是粵商不斷學習和探討的課題。粵商與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狹義的粵商指廣州幫 ,廣義上的粵商包括潮州幫(潮商),廣州幫,客家幫,其中潮商與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
自西漢開始,廣州就成為南部中國珠璣、犀角、果品、布匹的集散之地,到了宋代,廣州已成為「萬國衣冠,絡繹不絕」的著名對外貿易港。從18世紀開始,廣州作為中國惟一的對外貿易口岸,成為「洋船」必爭之地,在1850年世界城市經濟十強排名中,廣州名列4強 。粵商自古以來特別是近代以來就在推動中國和世界工商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Ⅵ 四大商幫為什麼有潮商而沒有粵商或廣商

在粵商當中,潮商起源時間最早,而且沒有斷代過。影響力在粵商中也是最具統治力的。
至於為什麼沒有以粵商為旗幟宣傳,應該是潮汕人自古以來就是比較獨立的,在文化上潮汕文化和廣府文化區別較大,而且廣府人大都經商不像潮汕人那樣無孔不入,廣府人的商業布局多為實業或餐飲其他領域則少有涉獵。也許區別就是在文化差異和行事方法上的不同吧,但不管怎麼樣潮商是值得學習的。

Ⅶ 歷史十大商幫有哪些優點

中國歷史十大商幫的成功之道
新聞來源:中國古典油紙傘網

晉商商幫、徽商商幫、陝西商幫、龍游商幫、寧波商幫、江西商幫、廣東商幫、山東商幫、洞庭商幫、洞庭商幫是「中國歷史十大商幫」,他們各有自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取得成功經驗也不同,至今他們的很多經驗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現將其情況介紹於後:
1、陝西商幫—行道多多
在明代的商業界里,山西與陝西商人為了對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鄰省之好,互相結合,人們通常把他們合稱為西商或是山陝商幫。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勢力很大,他們從經營鹽業中獲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們內部開始分化,陝西鹽商與山西鹽商分道揚鑣,最終陝西鹽商到了四川獨立發展,這也為陝西商幫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陝西商幫生財的行道較多,在這一點上他們與江西商幫相似。陝西商幫是一個綜合性的商幫,他們對財富的追求與一般商幫相同:盡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陝西商幫以鹽商最為著名,經營布業、茶業和皮貨業也是陝西商幫盈利的重要途徑。

點評:雖然貴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且民風習俗與山西商幫相近,但在外人看來陝西商幫見識短淺,在各個方面都無法與晉幫相比。而對於商業資本的使用上,陝西商人採取的是土財主方式,很少有人投資手工業,這與江南地區商人積極發展手工業的情況恰恰形成鮮明的對比
2、徽商商幫—賈而好儒

徽商與晉商齊名,作為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無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徽州人都是經商能手,他們善於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在買賤賣貴的不等價交換中牟取厚利,大規模的長途商品販運是徽商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囤積居奇、特權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貸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儒字。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鄉,被譽為儒風獨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現賈而好儒的特點,他們的商業道德觀帶有濃厚的儒家味。徽商以儒家的誠、信、義的道德說教作為其商業道德的根本,使他們在商界贏得了信譽,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發展,是他們經商成功的奧秘所在。

點評:大凡稱之為儒商的人,理所當然是一個睿智的人。在他們身上,既充滿優秀傳統文化的烙印,又有和時代發展相適應(或超前)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他們懂得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有駕馭市場變化的能力。他們集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於一身,恪守做人第一,經商第二的准則。商人的務實和精明,加之厚重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得他們處處體現著儒家理想人格的魅力。總之,儒商是屬於有知識、有道德、有謀略、會賺錢的人
3、龍游商幫—海納百川
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之時,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個頗有影響的龍游商幫。歷史上所稱的龍游商幫,實際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團,其中以龍游縣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故冠以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著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即投資上的敢為天下先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明清時期,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借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龍游商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轉向手工業生產和工礦產業上。他們果斷地投入於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產,或者直接參與商品生產,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給當時封建社會注入了帶有僱傭關系的新生產關系。龍游商人還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鄉的滲透,並且相處友善,吸收外地商人於己幫,推進了龍游商幫的發展。

點評:龍游商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是他們良好的經商心態的反映。他們雖然是出自一個偏僻之地,既無官府支持,又無強大的宗族勢力作堅強後盾,但他們卻能在強手如林的各大商幫中崛起,自立於商幫之林。
4、晉商商幫—學而優則賈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歷史上,山西商人稱為晉幫。晉商是明清時國內最大的商幫,在商界活躍了500多年,足跡不僅遍及國內各地,還出現在歐洲、日本、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完全可以與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猶太商人相媲美。

晉商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晉唐時期;但真正崛起於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嘉慶、道光時期已發展到鼎盛。

到清朝中葉,山西商人逐步適應金融業匯兌業務的需要,由經營商業向金融業發展,咸同(1851-1874)時期山西票號幾乎獨佔全國的匯兌業務,成為執全國金融牛耳的強大商業金融資本集團。並形成山西北號(票號)南庄(錢庄)兩大晉商勁旅。

晉商規模如此之大,延綿時間如此之長,經商領域如此之廣,靠的是什麼?晉幫有自己的經商秘訣:一方面以地域和血緣關系為紐帶,凝聚本幫商人的向心力;用傳統道德規范經商的行為;尋求政治上的靠山,庇護本幫的經商活動。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晉商家族的重要傳統之一學而優則賈。據說晉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讀書子弟去經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參加科舉考試,甚至出現過獲得功名後不做官而從商的進士。

點評:晉商學而優則賈理念沒有多少文字記載,而是深深隱藏在晉商的心中,溶化在他們的血液中。正因為如此,使得晉商的文化程度相對於其他商幫是比較高,他們的經營模式也是最先進的,股份制、資本運作等現代經營方式,已經在他們身上萌芽。我們從晉商的成敗,品出了晉商的文化哲理,一個經商世家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這些晉商不僅是商人,也是有學識之人,言傳身教,治商有方,並在家族內形成重教之風。
5、寧波商幫—後來居上
寧波商幫是中國商幫中的後起之秀。從它形成之時起,便顯露出它的見識不凡和卓爾不群。

寧波商幫,是指寧波府的商人,以血緣姻親和地緣鄉誼為紐帶連接而成的商業集團。是一個盛行於國內和海外的商幫。寧波商人外出經商歷史悠久,但大規模經商,並且結成商幫則為時較晚。鴉片戰爭後,尤其是民國時期,寧波商幫中新一代商業資本家脫穎而出,把商業與金融業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寧波商幫以新興的近代商人群體的姿態躋身於全國著名商幫之列。他們所經營的銀樓業、葯材業、成衣業、海味業以及保險業,也是名聞遐邇。

點評:寧波商幫形成的時間較晚,但其發展勢頭卻非常之快。他們的活動區域不斷拓展,最終形成四齣營生,商旅遍於天下的局面。寧波商幫不僅善於開拓活動地域,還善於因時制宜地開拓經營項目。他們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點,也非常實用:以傳統行業經營安身立命,以支柱行業經營為依託,新興行業經營為方向,而往往一家經營數業,互為補充,使自己的商業經營在全國商界中居於優勢地位。 [點擊關閉]
6、江西商幫—講究賈德
江西商人絕大多數是因家境所迫而負販經商的,因此,小本經營,借貸起家成為他們的特點。他們的經商活動一般是以販賣本地土特產品為起點,而正是江西商人這些獨特的背景,使得江右商幫具有資本分散,小商小賈眾多的特點。除少數行業如瓷業比較出眾外,其他行業與徽商、晉商等商幫相比經營規模就要顯得相形見絀,商業資本的積累也極為有限。當代著名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經就這樣描述江西布商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另外,江西商人濃厚的傳統觀念、小農意識也影響到他們的資本投向,只求廣度,不求深度。所以,盡管江西商人人數眾多,涉及的行業甚廣、經營靈活,但往往在競爭中容易喪失市場。

點評:江西商人講究賈德,注重誠信是江西人質朴、做事認真的性格的一個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頭腦中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還善於揣摩消費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顧的要求。總之,以銷售盡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機為原則,這是江西商人發財致富的經驗總結。

7、廣東商幫—內涵豐富
道光十年,英國議會對曾在中國作過商業貿易的英國商人進行一次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絕大多數在廣州進行貿易的人都一致聲稱,在廣州做生意幾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海外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太陽無時不普照粵人社會。

粵商的輝煌時期,還是在近、現代。在近代,由於外國經濟勢力的侵入以及中國緩慢地邁開近現代步伐,晉商、徽商等因為固守傳統而日漸式微,而粵商卻伴隨著近代廣東商品流通的擴大、商品經濟的發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廣東商人發跡於東南亞和香港、潮汕地區。二次大戰期間,廣東商人雖然曾一度沉寂,但經過戰後若干年的苦鬥,又終於在上一世紀70年代後崛起於中國南部、香港及東南亞。

點評:近代粵商發揚了古代廣東商人的冒險開拓、獨立進取的商業精神,而在參與國際商業貿易的過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種開放的心態。在近代廣東商人身上,我們看到傳統文化與近代商業文化的某種有效的結合與融合。而正是這種文化的發展與融合,也許才是粵商繼晉商、徽商衰落之後仍能發展,並進一步成長的原因。

8、福建商幫—亦盜亦商
福建商幫的興起,一開始就與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貢貿易和禁海政策針鋒相對。他們走私進行商業貿易,不能貿易時就進行搶劫,他們具有海盜和商人的雙重性格。

內外勾結的貿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見的經商方式,他們廣泛聯絡沿海居民,建立了許多據點,利用據點收購出海貨物,囤積國外走私商品,以利銷售,他們不僅在海營商,還有許多也是陸地商,水陸兩棲,海上貿易也做,陸地貿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國內與國外的貿易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經營,進行多種形式貿易,從而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一個很有影響的地方商幫。

點評: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福建商幫卻在海外南洋、台灣等地開辟出新的商業場地。福建商幫中的許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無畏地開拓海外市場,終於在福建幫這棵枯樹上開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幫的商業精神在海外華人和台灣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續。

9、山東商幫—全民經商
山東商幫是山東人,自然具有山東人的特點:直朴單純,豪爽誠實。正因為如此,與別的商幫相比,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顯得單純,直截了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概括起來,就是長途販賣和坐地經商的商業經營方式,講求信用的商品道德以及規范的商業行為。
山東商幫裡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大部分是封建性的商人,這也決定了山東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業資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雖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相對其他商幫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高明的地方,但他們的這些經驗和經營方式非常實在,生意做起來踏實。

點評:山東人經商,是好的地區的人要經商,不好的地區的人也要經商。一個省份的人,經商的動機和條件相差甚多,彷彿是中國十大商幫的綜合縮影。這在中國是僅見的。
10、洞庭商幫—審時度勢
幾乎就在龍游商幫興起的同時,另一個商幫在中國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覺地興起了---洞庭商幫。

當年范彝財色盡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艷羨。他經商成功,一定給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洞庭商幫是在明萬曆年間才初步形成。

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這是聰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這樣聰明的商幫。洞庭商人沒有與徽商、晉商在鹽業和典當經營上爭奪市場,而是揚長避短,穩中求勝,利用洞庭湖得天獨厚的經商條件販運起米糧和絲綢布匹。他們還不斷更新觀念,開拓經營新局面,向外部世界發展著。
尤其是鴉片戰爭後,在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鑽天之術,開辟了買辦業、銀行業、錢庄業等金融實體和絲綢、棉紗等實業。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從事著不同於以往的商業活動,由此,洞庭商幫產生了一批民族資本家,走上了由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發展的道路。

點評:洞庭商人十分講究具體的經營手段,而這些手段看起來則非常符合現代經商的要求。洞庭商人非常注意市場信息,時常預測行情,在經商過程中,洞庭商人會根據市場行情與商品交換的情況變化而變化自己的經營策略,不拘於成見,只要有利就行。洞庭商人還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比如商人資金和民風特點,因地制宜的採取獨特的經營方式。

Ⅷ 全國推行普通話,我們廣東話被剝削了很多,像新一代的廣東人都不會說廣東話了,我覺得廣東還是以粵語代表

一個地區的方言發展和當地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現在流行的是東北話,因為有很多音樂,電影都在推廣東北話,無形中就使東北話流傳度增加。回顧粵語,90年代是在香港電影、音樂的蓬勃發展下沁潤了廣東的,我們廣東人除了家鄉話,都會一點粵語。但是現在,香港的產業一蹶不振了,亂七八糟的事情多了,發展受到影響了,而廣東的粵語文化也隨著改革開放,推普的熱潮而慢慢淡化。我知道的深圳,小孩子都是講普通話的,沒有多少個是會粵語的了。
總而言之,就是文化的發展,與政治、經濟是密切相關的。
我識講廣東話,但系越來越多細路仔都唔識了,咪話叫距地打字咯,就算講得准都好難嚕。

閱讀全文

與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粵商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4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9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