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神舟十三號返回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神舟十三號返回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神舟十三號勝利回歸,三位英雄勝利歸來。近年來,中國航天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國人對航天的關注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新一代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學子們更是祖國航天科技發展的未來,祖國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無疑會帶動新一代青年對航天的興趣,繼而為航天事業注入更多新鮮血液。中國航天精神文化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充分提升航天文化影響,可以極大提高新一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使廣大學子自信自強,奮發有為。
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天上的世界就充滿著遐想,如今神舟十三號飛船的成功返航,標志著我國航天載人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同時三名航天員在中國的「太空之家」上度過了180餘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長新紀錄、超長的太空出差時間,並成功的在太空中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
從1970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始五十多年以來,中國航天在極短的時間內達成了從零到一的成就。航天人始終堅持探索、勇於創新,攻克了一項又一項關鍵技術難題,獲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生產性關鍵技術,展示了新時期中國航天人卓越的創新能力。中國航天,歷經風雨路程,創造輝煌成就,產生無數英雄,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20xx年4月16日9時56分,在太空遨遊半年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在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福安全順利出艙,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出差半年,書寫奇跡;凱旋歸來,圓滿成功!著陸場上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工作人員有條不紊的按程序執行任務,17年來返回艙第一次直立降落,三名航天員安全的出艙……
這一幕幕畫面都讓坐在電視前觀看直播的我,心潮澎湃,倍感激動!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神十三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這180多天,每一天都見證多次日出日落,每一天都是崢嶸的偉大歲月,每一天都默默地進行偉大的科學實驗,每一天都兢兢業業地守衛著祖國的空間站,看著直播,我不禁為三位航天英雄點贊,為冉冉升起的中國航天點贊!
若干年前我們還處於落後階段,但現在我們已經驕傲地矗立在民族世界之林中。
4月16日9時58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我覺得十分震撼,我們中國民族「上可摘星攬月,下可五洋捉鱉」的目標在一代代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一步步實現。這一項項成績都標志著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端最頂尖的科技前沿。
中國正向一個又一個領域邁向,我們將是歷史的見證者,這便是中國民族的力量!
航天人用創新創造、艱苦卓絕、攻堅克難的精神照亮了中國科技的興國路,激勵著我們接續奮斗、矢志不渝。作為一名外語人,我深知中國正處於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我們自身明確定位,用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未來我定會努力學習,增長本領,答好青春擔當之卷,在民族復興的接力賽中,跑出屬於青年一代的好成績;同時我會更會完善自我,接好革命事業的接力棒,在奮斗中提煉經驗,啟迪智慧,發揮引領模範作用。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的三個宇航員返回地球,並在東風登陸地上安全降落。
歡迎英雄回家,向英雄致敬,看到了神舟十三號安全著陸,自豪,驕傲的感情油然而生。
「01感覺良好!02感覺良好!03感覺很好!」這是最令人開心的話語。體現了我國航天技術的成熟,體現了我國的強大。
「感覺良好」是今天航天員們出艙後說的最多的一個詞,這是他們多年刻苦訓練的成果,是自身堅定毅力的體現,也是*和國家強有力支持的體現,更是彰顯了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感覺良好」是我國科技實力的體現,航天員能在太空駐留180多天,並安全良好地返回地球,離不開航天技術的加持。
中國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也助推飛天夢想不斷遠航。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中國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止。在神舟十三號里三位中國航天員將在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宇宙空間站中「出差」六個月,要完成一系列的科學實驗與研究。在20xx年4月16日9時56分也就是今天上午神舟十三號圓滿完成了任務,順利返回了地球。
這一次載人航天推動了祖國的科技發展。這是不僅僅是中國的驕傲,還是中國的信念,更是屬於中國的璀璨輝煌。
奮斗是圓夢的翅膀。為了偉大的航天事業,航天工作者將艱辛與困難化為志氣,以志氣鍛造骨氣,以骨氣厚積底氣,在奮斗中實現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飛躍。
偉大的事業孕育著偉大的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我們當代學生更應該在學習上發揮這種精神,遇到困難不逃避,不退縮,迎難而上,一往無前,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們的奮斗中夢想成真。
②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看待航天精神
載人航天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精神,是值得廣大學生們學習的。
航天精神中一心為事業,舍棄生活方式的多彩而選擇單調,舍棄功成名就的機會而選擇平凡,不計個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為樂,無怨無悔。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對於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實現強軍目標,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載人航天如何增強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當代大學生弘揚航天精神的要求:
當代學生擔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所以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勤於鑽研,善於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在學習生活中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為把自己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建設人才打下基礎;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勇於擔負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要不斷創新,永不自滿、懈怠。
③ 嫦娥探月工程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看中國嫦娥五號,不可遺忘文化自信。我們應該追溯嫦娥飛天的傳說故事,追溯中國四大發明的火葯。我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探月工程、火箭等等,都是從我國傳統文化與文明走出來的起飛發展的。
嫦娥五號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順利發射,也已圓滿並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2012,嫦娥三號衛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月面勘測任務完成。嫦娥四號是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嫦娥五號主要科學目標包括對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以後的分析與研究。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一個個關於月球的神話故事都說明早在我國古代,人們就對天空中這個美麗的天體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不再滿足於從遠處觀看月球,我們開始嘗試離開地球到月球上去看看。我國明朝人萬戶是人類史上第一個嘗試升空的人。為了紀念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月球上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追溯歷史,從古至今,中華民族不斷嘗試,不斷突破。
④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分析當代青年如何弘揚航天精神
好好學習,培養創新能力。
當代青年弘揚航天精神的做法:
1、當代學生擔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所以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勤於鑽研,善於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2、在學習生活中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為把自己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建設人才打下基礎。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勇於擔負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要不斷創新,永不自滿、懈怠。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⑤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如何弘揚航天精神
航天事業對於中國和世界上的許多人來講,已成為中國經濟成功和技術實力的重要象徵,在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中,我們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著眼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運用和發展,彰顯了科學理論對實踐的巨大指導作用。
⑥ 中國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發展載人航天是為了為人類探索外層空間,為中國人民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⑦ 弘揚航天精神,增強愛國主義和愛國自豪感
10月17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喜訊傳來,舉國歡騰,全世界中華兒女無不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是偉大祖國的榮耀。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大家都知道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高新技術發展中極具風險和挑戰的領域。要完成這一中華民族史上的壯舉,不僅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科技實力作支撐,而且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來推動,才能取得圓滿的成功。
中
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從飛船設計、火箭改進、軌道控制、空間應用到測控通信、航天員訓練、發射場和著陸場等方案論證設計,都瞄準世界先進技術,確保工程一起
步就有強勁的後發優勢。面對一系列全新領域和尖端課題,科技人員始終不懈探索、敢於超越,攻克了一項又一項關鍵技術難題,獲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核心技術和生產性關鍵技術,展示了新時期中國航天人的卓越創新能力。這些重大突破,使我國在一些重要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中國航天人的成功實踐告
訴我們,一定要勇於站在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列,敢於在一些重要領域和科技前沿創造自主知識產權,大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在世界高新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
地。
載人航天精神,是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建設者,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建立了卓越功勛的團隊。中國航天人勇敢地肩負起攀登
航天科技高峰的神聖使命,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淡泊名利,默默奉獻。他們獻出了青春年華,獻出了聰明才智,獻出了熱血汗水,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
用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將"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寫在了浩瀚無垠的太空中。
弘揚航天精神,我們青少年要緊緊聚集在愛國主義的旗
幟下,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梁啟超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
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我們要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和公益事業,唱響愛我中華之歌,讓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們心中深深紮根。我們要了解中華民族飽經滄桑、艱難曲折的奮斗歷史,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煥發報效祖國的壯志豪情。
我
們要熱愛祖國文化,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化集中體現了民族精神,我們要努力學習歷代經典著作及詩詞、美文和名家名言,這是華夏各
民族生生不息、繁衍發展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學習民間文化,了解民間藝術,要有民間文化知識、民間的情懷、情感,熱愛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
為榮,肩負起發揚祖國民族文化的責任。
熱愛家鄉,飽覽祖國大好河山,激發熱愛祖國江山的情感。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面向未來,融入世
界,擴大自己的視野,學習世界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從小培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的精神,立志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而努力,把自己
鑄就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⑧ 我國有哪些科技與文化成就 怎樣增強文化自信
科技與文化成就: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
增強文化自信的方法:不斷推進理論、科技、制度、知識等各個方面的創新發展,不斷開拓新領域、創造新產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克敵制勝。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將3顆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的壯舉。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
以下是踐行文化自信方法的相關介紹:
踐行文化自信,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文化自信
⑨ 青少年如何弘揚載人航天精神
1、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
2、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把自己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3、愛祖國、愛人民、能奉獻,學習載人航天精神,立志報效祖國;
4、樹立遠大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
(9)載人航天如何增強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載人航天工程規模龐大、系統復雜、技術難度大、質量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和極具風險性的一項重點工程。這項空前復雜的工程在比較短的時間里不斷取得歷史性突破,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在於,中國航天人敢於攻堅、勇於創新。從試驗室到各生產企業,從大漠深處的航天發射場到浩瀚三大洋上的遠望號測量船,到處留下了航天人攻堅的足跡,灑下了航天人登攀的汗水。
他們知難而進,頑強拼搏,在重重困難面前百折不撓,在道道難關面前決不退縮,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戰勝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用滿腔熱血譜寫了共和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壯麗史詩。
⑩ 傳統文化如何與航空航天結合
航天設備使用神話人物命名,不僅表現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更是一種符合時代特色的產物。航天設備的命名並不是隨便安排的,而是經過了一系列的計劃,並且根據時代特徵等進行命名。航天設備的名字不僅僅只是一個代號,更是我國文化、主流價值觀的表達,是我國與世界交流的一個窗口。
航天設備的命名方式與時代特徵非常有關系,是具有時代特色的產物。在中國航天事業起步的早期,國際形勢一片緊張,航天項目大多以軍方為主導,立項目的往往在趕蘇超美。承擔著國防重任和國家形象工程意義的航天項目,名字就不宜以浪漫為基調,而是要體現當時中國的價值觀。比如今天仍然承擔運載任務的長征系列火箭,名字源於60年代航天先驅對主席詩詞《七律·長征》的化用。而長征火箭的上面級,也就是負責在最後一級把裝備送上軌道的推進器,也引用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名句,延續了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也預示著中國航天事業「不怕遠征難」
我國現在經濟發展情況良好,航天人追逐星辰大海弘揚傳統文化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今天中國「大國重器」的研發團隊平均年齡都很年輕:航母團隊37歲、量子物理團隊35歲、北斗七星33歲、C919大飛機團隊28歲。航天領域也不例外,天眼、天宮等團隊的平均年齡都只有30歲左右。航天人員年齡結構越來越年輕,生活也遠離了過去的特殊年代,航天人所具有的那種追逐星辰大海的浪漫主義色彩被激發了出來。體現在中國航天器上,就出現了更多浪漫主義的名字,讓人浮想聯翩。
登月計劃的代號「嫦娥」,神話意義十足。而從嫦娥四號內被釋放出來的月球探測器玉兔二號,更是讓神話真正照進了現實。除了名字以外,嫦娥工程的標志也富有寓意:整體以中國書法的風格寫出一個「月」字,藍色的月牙代表月亮,中間的兩橫用一雙腳印來表示,象徵著中國人載人登月的終極夢想。藍色的月牙起筆處形似龍頭,代表中國;月牙尾部的飛白,則是由和平鴿組成,表達了中國航天和平發展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