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內蒙古有哪些特色文化

內蒙古有哪些特色文化

發布時間:2022-03-01 02:13:36

① 內蒙古的特色是什麼

內蒙古的特色有:

1、草原盛會一那達幕:即游藝、聯歡的意思,多在草原8月份舉行,源於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雲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主要傳統運動項目有賽馬、摔跤、射箭。

2、蒙古包:蒙古包一詞來自於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游牧生活的產物。是草原牧區傳統居住用具,也是外地遊人感興趣的下榻場所。

3、祭敖包:蒙古族傳統宗教活動,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頭、土塊、柳條等壘築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志,後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

祭敖包多在7、8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樹條,上面掛有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聖的凈地。

4、蒙古族人的傳統食品分為白食和紅食兩種。白食蒙古語叫查干伊德,是牛、馬、羊、駱駝的奶製品。紅食蒙古語叫烏蘭伊德,即牛、羊等牲畜的肉製品。白食是蒙古族的敬客食品,按照蒙古族的習慣,白色表示純潔、吉祥、崇高,因此白食是蒙古人待客的最高禮遇。

5、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考究,酒是最能表達朋友之忠誠的珍貴食品。主人將酒斟在銀碗或金杯中,托在哈達上,唱起祝酒歌,表達自己的真誠與感情,此時客人應隨即接過酒,能飲則飲,不能飲則品嘗少許,然後將酒歸還主人,不可推讓,謝絕主人的敬酒。

6、蒙古族民間音樂有:蒙古族四胡音樂、蒙古族馬頭琴音樂、蒙古族長調民歌、二人台牌子曲、潮爾道-蒙古族合聲演唱。

(1)內蒙古有哪些特色文化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資源主要由草原、古跡、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觀」構成。森林景觀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民俗游覽主要包括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男兒三藝」——賽馬、摔跤、射箭,那達慕等;

名勝古跡包括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席力圖召、烏素圖召、白塔,包頭市的五當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園,阿拉善左旗的延福寺,赤峰市的遼上京、遼中京、大明塔,鄂倫春自治旗的嘎仙洞等。

② 內蒙古文化符號有哪些

1、內蒙古大草原

內蒙古大草原東起大興安嶺,西至河西走廊,地勢起伏綿延,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全區草原總面積13.2億畝,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10.2億畝,居全國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國最大的草場和天然牧場。

蒙古族文化歷史:

內蒙古地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歷史搖籃之一,也是古代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據文獻記載,古代曾在這里活動過的游牧部族有10多個,其中維系時間較長、影響較大的有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等。額爾古納河畔是蒙古族的歷史搖籃。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逐漸統一各部落後才演變成了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大約在公元7世紀,蒙古部從額爾古納河流域開始向西部蒙古草原遷移。回紇建立起了一個新汗國,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並成為如今蒙文的先鋒。

12世紀時,這部分人繁衍子孫氏族分出了乞顏、扎答蘭、泰赤烏等許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當時在蒙古草原和貝加爾湖周圍的森林地帶,還有塔塔兒、翁吉刺、蔑兒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諸部。

③ 內蒙古有哪些歷史文化

周朝時期,內蒙古中西部(河套以及周圍地區)由樓煩、林胡,狄族等游牧民族居住,東部地區居住著東胡族。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340-295)以如今河北省和山西省為據點,對此地區奉行擴張政策。滅狄族中山國(如今河北省)之後,趙武靈王擊敗林胡以及樓煩二族,設雲中郡,與近代意義上的呼和浩特相臨。趙武靈王還修築長城,綿延至河套地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帝國。始皇派蒙田逐匈奴驅出該地區,後並入趙國原有的長城,形成了中國的萬里長城。始皇保留當地兩大郡:九原郡以及雲中郡,並遷入三萬戶人以鞏固該地區。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這些舉措被廢。

西漢時期,公元前127年,武帝派衛青大將軍再次北驅匈奴以取得河套地區。之後,武帝繼續實行在河套地區建居住地的政策,以抵禦匈奴。同年,武帝在河套地區設立朔方郡、武原郡。如今的內蒙古東部地區在當時由鮮卑控制,後期鮮卑在力量以及影響上都令匈奴黯然失色。

東漢時期,曾降於漢朝的匈奴開始在河套地區定居,並在當地與漢族移民相互來往。西晉時期,匈奴貴族劉淵在該地區建立漢趙帝國,由此開啟了十六國時期,中國北方在漢族政權與其他政權的交替中逐漸衰落。

④ 內蒙古歷史文化

多元化的蒙古文化

根據歷史記載,蒙古人大約於公元7世紀登上歷史舞台。然而,在此很早以前,蒙古人的先民就活躍於蒙古草原。《敕勒歌》說:「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它質朴地描寫了他們對大自然的認識,是游牧民族文化寫照的一個側影。從地理環境來看,南抵中國長城,東達大興安嶺,北與西伯利亞草原連成一片,向西與廣大中亞草原相通。在這地域極其遼闊的草原上,從匈奴、鮮卑、突厥到契丹、女真諸族,其社會發展都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有的還建立了顯赫一時的帝國。雖然作為統治者的民族成分不同,文化也各異,但這些文化彼此是有一定繼承性的。蒙古文化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在上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多元文化。同時,也可以說游牧文化發展到蒙古民族也臻於成熟和完善。

中國人認為,他們的農業文明比游牧文明要先進,而且,游牧民族是落後的。從來很少有人對此表示懷疑。其實游牧民族開放式的「流動性」,比古代農業民族保守的「安土重遷」,有其進步性。游牧文化根植於廣闊無邊的大草原之中,人們的視野極其開闊,加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產方式,春夏秋冬輾轉於不同的牧場和營地,因而多以流動、變化的角度去觀察自然界,所以人們的思考方式,也就越具有辯證的思維方式。游牧民族長期同大自然搏鬥,生活於艱苦的環境之中,因此具有充分的冒險精神和勇敢進取的民族性格。另一方面,由於游牧經濟的脆弱性,以及對生活用品的需求,迫切需要與農業民族進行交易,有時甚至以戰爭的方式進行掠奪。所以說游牧民族文化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蒙古民族的文化具有鮮明的草原特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游牧文化。

公元1206年大蒙古國建立後,在蒙古人的歷史上,曾發生過兩件大事:其一是西征中亞、東歐;其二是南下入侵中國。這兩件事對蒙古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意義。西征和南下,使蒙古人開闊了眼界,廣泛接觸和吸收了東西方各民族的文化,尤其是與突厥民族和中國文化的接觸。如西征中,蒙古軍隊就俘獲了大批中亞工匠,並將他們帶回蒙古,隨著這些人的到來,一些中亞伊斯蘭文明也相繼傳入蒙古地區,使蒙古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又如元朝的建立,使蒙古人與當時高度發展的中國文化產生了密切的關系。其版圖有所謂「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蒙古元朝,實為游牧民族文化與農業民族文化沖突與融合的結果。一時間出現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薩滿教五教並存的局面,頗有相互影響、兼收各家所長之處,溝通了東西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之間的聯系。蒙古民族游牧生產方式與中國農業生產方式的文化沖突與融合,使蒙古民族傳統的文化產生了飛躍,顯示出新的更強的活力。

蒙古文化思想史表明,一個封閉的民族是難有出路的。每一種文明都包含它獨有的智慧和知識,多種文明對一個民族的啟迪作用,不是相加,而是相乘。異質文化沖撞的結果,是成倍的增長。成吉思汗的偉大的一面,是他對異族文化的學習、借鑒和包容並蓄。正因為如此,
蒙古民族傳統文化才在中世紀世界文化史上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並佔有一定的地位。

因此,在對蒙古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反思中,我們主張文化發展的多元化,強調多樣性。

⑤ 呼和浩特有哪些人文特色

呼和浩特的方言有:

晉語,內蒙古西部區本地,張家口-呼和浩特片方言,回民區、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的講晉語的大同-包頭片方言。

呼和浩特普通話,簡稱呼普,新城話,屬北京官話,是帶有本地話口音的普通話。

蒙古語,標准蒙古語,即內蒙古察哈爾土語,正藍旗方言。

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的首府,其餐飲特色別具風味,如蒙古奶食品、蒙古奶酒、蒙古手把肉、蒙古面點等,也可以到草原氣息濃郁的地方品一品野味,有狍子肉、山雞肉、山野菜、野生蘑菇、小米等多種谷類、野味。這里最具特色的食品除了奶製品外,肉類食品肉質鮮美,營養豐富。

蒙古刀:蒙古刀身一般採用優質鋼打制,長十幾厘米至數十厘米不等。刀柄和刀鞘有鋼制、銀制、木製、牛角制、骨頭制等多種,表面有精美的花紋,有的還填燒琺琅,鑲嵌寶石。

呼和浩特文化是一種典型的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結合體,再加上現代文明的影響,文化歷史遺跡無一不體現北方民族特有的朴實、豪放、大氣的特徵。有專門的蒙古語學校、歌舞藝術表演的烏蘭牧旗,還有比較有特色的民族服裝表演等等,非常有特色。蒙古族典型的樂器馬頭琴奏出的悠揚樂曲,伴隨蒙古族歌手高亢、低回的歌聲,使人回味悠長。

⑥ 內蒙古有什麼文化遺產

樺樹皮文化從地域上來講主要以大小興安嶺為主,這里生長著茂密的白樺林,原材料極為豐富。鄂倫春人在長期的狩獵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樺樹皮製成各種器皿具,用於生產生活之中。 好來寶,又作「好力寶」。蒙古語譯音,蒙古族曲藝之一。是一種由一個人或者多人以四胡等樂器自行伴奏,坐著用蒙古族語言進行「說唱」表演的曲藝形式。 安代通常在節慶或閑暇時進行,一人領唱眾人應和,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載歌載舞。安代舞有強烈的自娛性、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輕松愉快,簡單易學,唱詞隨編隨唱,富於感染力。 烏力格爾是一種蒙古族的曲藝說書形式,約形成於明末清初,廣泛流傳在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及相鄰的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區。

⑦ 內蒙古有什麼風俗習慣

草原上春節的高潮,附近的牧民們都要相互喝茶,然後人們扶老攜幼聚集在年長者的家裡,進行除夕「乃日」 (宴會)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電視節目。接著牧人們要到邀請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時因戶多,宴會往往通宵達旦;

2、除夕時,牧民家家都要擺放「花盤」即將點心、奶食、糖果等整齊地擺放在一個大盤子里,擺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圓柱體,也有方形的,每層一種,很有規則。這一習俗,不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襲著這傳統 ;

3、駕(乘)車在草原上游覽或到牧民家訪問做客,汽車行駛中路遇畜群,要早鳴笛,以使畜群早些避開,否則車輛猛然驚畜,牲畜急跑會掉膘。

如果在草原上遇見畜群,汽車和行人要繞道走,不要從畜群中穿過,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畜主的不尊重。到牧民家時要看看蒙古包附近是否栓著馬,不要貿然駛入,免得馬驚掙斷韁繩跑失;

4、進包要從火爐左側走,坐在蒙古包的西側或北側,東側是主人起居處,盡量不坐。入座時不要擋住北面哈那上掛著的佛像。進包後可席地而坐,不必脫鞋,但不可坐在門檻上;

5、在牧民家或在旅遊點,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要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6、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民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

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要是你前頭的人都不得不喝下這碗酒,那你也非得喝下不可,這時最好方法是多給天、地、火神敬獻一點。)

7、尊老慈幼蒙古人長幼有序,敬老慈幼。到牧民家做客,見到老人要問安。不在老人面前通過,不坐其上位,未經允許不要與老人並排而坐。

稱呼老人要稱"您",不許以"你"相稱或直呼其名。見到牧民孩子不要大聲斥責,更不能打罵。不要當著家人的面說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對孩子和善、親切,被認為是對家長的尊重。

展開剩餘77%
1 20
更多回答(1)
2018內蒙大草原旅遊_景點大全_看阿妹教你玩轉內蒙

感謝內蒙大草原旅遊 熱情接待我們的阿妹,盡賞大草原風情,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真正..
張家界萬景旅行社有限公司廣告
內蒙古大草原民俗,內蒙古大草原旅遊 2018最新版新版..

下載小紅書APP,你不能錯過的內蒙古大草原旅遊 都在這里,吃喝玩樂住行購物一網打盡!..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廣告

網路知道
十分鍾內有問必答
立即下載
相關問題
誰知道內蒙有什麼風俗習慣 132
內蒙古的風俗習慣 1826
傣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內蒙古有什麼風俗習慣? 2
內蒙古的風俗習慣
內蒙古的風俗習慣 2
內蒙古風俗習慣 798
內蒙古的風俗 114
更多相關問題
熱點話題

習俗
中國的習俗有哪些
38個問題3,737,844人瀏覽
為您推薦
內蒙古有什麼景點
內蒙古特色小吃
蒙古族婚紗照
溫江名師堂
米粒小疙瘩
內蒙古的特色小吃
內蒙古5日游
猜燈謎游戲大全
精彩推薦
向網友提問
十分鍾內有問必答
立即下載
陳子豪257758的知道 退出 反饋 申訴
電腦版 ©2018 Bai
京ICP證030173號-1 京網文【2013】0934-983號

⑧ 你覺得內蒙古有哪些特色文化

長江文化、黃河文化、草原文化是自古我國三大文化,內蒙古主要以草原文化為主黃河文化為輔,草原文化中有蒙元文化、游牧文化、農耕文化。

⑨ 內蒙古有哪些文化

內蒙古基本橫穿中國文化也很多,飲食文化東西部有明顯不同,西部區主要以麵食為主語言文化差異化很大,最主要是民族文化中的蒙古長調非常美,真正的悠揚。 再有在內蒙古的赤峰市有一個全世界有非常有名的紅山文化。

⑩ 介紹內蒙古自治區的風土人情

1、草原盛會:那達幕

「那達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間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是娛樂、游戲的意思,它源於摔跤、射箭、賽馬三項競技,現已成為草原上慶豐收、進行物資交流和舉行民間體育活動的隆重集會。大會期間有賽馬、賽氂牛、射擊、摔跤等比賽項目,還有民間彈唱、民歌對唱等活動。

2、蒙古包

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3、祭敖包

這是蒙古族傳統的宗教活動,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頭、土塊、柳條等壘築而成的。祭敖包多在7、8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樹條,上面掛有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聖的凈地。

4、安代舞

起源於明末清初發祥於科爾沁草原南端的庫倫旗。最初是一種用來醫病的薩滿教舞蹈,含有祈求神靈庇護、祛魔消災的意思,後來慢慢演變成為表達歡樂情緒的民族民間舞蹈。在科爾沁地區,在逢年過節時、在慶祝豐收的日子裡、在喜喪婚嫁和迎賓的宴會上,人們都要跳安代舞。

5、摔跤

是男子「三藝」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摔跤採用一次淘汰制,摔跤者腳登高筒馬靴,穿寬大的綢緞摔跤褲,上身穿「昭得格」(一種皮革制的坎肩),有其獨特的風格及民族色彩。

閱讀全文

與內蒙古有哪些特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7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2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5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0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