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文化生活
你這個問題非常好。個人認為使生活充滿人文性,就是文化生活。其實對於文化生活,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是個有見解的。比如劉禹錫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調素琴,閱金經」。其實文化生活的內容應該要大於形式。也就是說社會需要給文化提供一個傳播的平台。但是最重要的是社會成員內心對文化的需求、渴望。那樣有供有求的文化互動便是真正的文化生活。
Ⅱ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是什麼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矛盾的雙方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矛盾的內容是當前階段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那麼,准確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內涵,就需要分析三個問題: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指什麼,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指什麼,三是為什麼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即二者之間為什麼構成矛盾。
與過去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相比,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兩大特徵——即更加廣泛和更高要求。這種更加廣泛和更高要求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區分為兩大范疇。
首先,是物質文化的需要。在物質需要上不再是追求解決溫飽問題,而是開始追去吃得舒適、健康、安全,甚至開始追求保健、養生;在文化需要上不再是追求基本的教育、文化娛樂,而是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教育與文化娛樂;不僅追求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傳授,而且追求思想、精神方面的教育熏陶;不僅追求身體愉悅方面的文化娛樂,而且追求心智愉悅方面的文化娛樂。
其次,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開始產生明顯的要求,而且不斷地增長。在過去,人民的溫飽問題占據主體地位,而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很不明顯。那麼,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當前階段,這方面的需要開始從無到有,並不斷增強。也就是說,為了實現美好生活,人民開始要求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更加完善、公平更有保障、正義更能伸張、安全更高程度、環境更加優美。從過去到現在,人民對生活的需要逐步變得更加全面,標准也更為完善。
對於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指什麼?十九大報告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報告指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落實;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依據上述內容,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等屬於不平衡的發展。此外,產業結構、要素投入結構、排放結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等方面也存在著不平衡的問題。質量和效益、創新能力、實體經濟、生態環境、民生、脫貧、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社會文明、依法治國、國家治理、國家安全、黨的建設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就是發展不充分的具體表現。
對於為什麼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答案是非常清楚的。由於存在著諸多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人民在物質文化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都不能得到較大程度的滿足。為此,二者之間構成了矛盾。
那麼,這個社會主要矛盾指明了我國下一步國家治理和建設的方向,即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其是不平衡不充分中的突出問題。可以預言,當實現了平衡和充分發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能夠得到滿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也就解決了。那時,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就到了一個更高的台階了。
Ⅲ 文化生活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文化生活一般來說特指你的精神文化生活.比如看報刊雜志,看電視\電影,聽音樂會,看畫展之類...
Ⅳ 什麼是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的含義
1、指閱讀、寫作、文娛、體育及其他藝術方面的活動。
2、外文名:Cultural life
3、拼音:wén huà shēng huó
4、目的:提升綜合國力,發展經濟。
5、例句:徐銀齋 《胡琴的風波》:為了廣大社員過好文化生活,我們自己找點副業。
Ⅳ 「物質文化需要」和「美好生活需要」有什麼區別2020-03-
(1)物質性需要,是人類基本的需要或本能需求,是人類為滿足人體飲食、消化、生殖、皮膚等各部分器官正常活動的需要,如食物、衣服、住房和種族繁衍等。
(2)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物質需要,社會性需要,心理性需求。既是指向個體的,也是指向整體的。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不僅僅是物質的享受,更應該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觀念、一種共享的態度。
層次不同:
(1)物質性需要或生存性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或本能需求,是人類第一層次的基礎性需要,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糧倉充足才能知道禮儀。)」,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其追求更高層次美好生活的前提。
(2)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變化,反映的是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階段的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5)人們文化生活需要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美好生活內涵:
真實的美好生活建構首先必須著眼於個體的發展與完善,而人作為一種目的性存在,需要文化價值創造,需要精神世界的充實。美好生活孕育著希望與追求。生存是活著,而生活則是不斷地提升品質。不斷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內心需求的滿足,追求有意義的生存才是生活。
面向未來,我們可以預期當代中國的美好生活實踐,將成為今後中國百姓共同的目標追求,這也將是一個動態的發展與提升過程——從物質充實到精神滿足,從個體素質提升到社會風氣的改善,每個人都努力去追求有意義的生活、有品質的生活,追求精神世界獲得滿足的生活。
Ⅵ 人的文化生活包括哪些方面
1、文化是人類在不斷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過程中,在不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創造的並獲得人們共同認可和使用的符號(以文字為主、以圖像為輔)與聲音(語言為主,音韻、音符為輔)的體系總和。
2、文化有兩個方面,一種是生產文化,一種是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產文化,生活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文化都為生活所用,沒有不為生活所用的文化。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了一種生活生存的理論和方式,理念和認識。
Ⅶ 文化生活的定義是什麼物質生活的定義又是什麼
社會學與其他人文科學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專指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
物質是不依賴與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
標准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能夠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哲學的物質范疇是對一切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體的本質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現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動即實踐活動,還包括社會的物質生活和物質關系。
Ⅷ 物質生活需要與文化生活需要二者的關系
文化.一直是設計界矚目的話題.我想.這可能是源於設計與文化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什麼樣的聯系呢?設計將人類的精神意志體現在造物中.並通過造物具體設計人們的物質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就是文化的載體.一切文化的精神層面.行為層面.制度層面.器物層面最終都會在人的某種生活方式中得到體現.即在具體的人的層面得到體現.所以說設計在為人創造新的物質生活方式的同時.實際上就是在創造一種新的文化.
從這樣的意義上理解文化.我們可以說:文化就是生活.文化的中心是人.
既然設計是在創造新的文化.由於文化的延續性.就需要從文化的傳統中找到創造的依據.這或許就是設計靈感的源泉之一和設計者關心文化的動機所在.
談到文化.我們似乎都是面對著同一個對象.但不同的觀察者因為不同的視角和動機.應該有不同的結論.從中獲得不同的啟發.而當我們在關於設計與文化的論述中尋找文化的啟迪的時候,當我們傾聽設計人關於文化的話語的時候,當我們從某一據說是體現了對文化獨特理解的設計中找尋獨特體驗的時候.我們似乎從來都是得到同一個結果.那就是生硬的前人的具體思想.前人創造的器物.歷史上某種制度.風俗--以及把這一切簡單地轉換成的一些設計符號.
我們理應具有設計人所特有的視角.
不同的文化研究者在不同的具體目的下.都有一個共同的歷史使命.那就是為了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正是以發展的眼光看文化.使我們在[發展"這樣一條線索下.將歷史的文化現象連綴成體現著聯系和發展的體系.只有以發展的眼光看文化.才能在我們的實踐中體現文化的發展.而不是僅僅滿足於對傳統的理解甚至是簡單套用和照搬.只有在某種特定的發展觀的線索下.具體的文化歷史現象才能給不同的關注文化的人以相應不同的啟示.
文化就是生活.設計創造本不存在的具體器物.體現著人們對生活的不同認識和態度.並在體現這種精神因素的同時以具體的器物存在設定人們的日常行為.從而引起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可以說.文化的沿革正是經過有意或無意的[設計"而實際地進行的.
文化的中心是人.文化本身的發展也好.設計本身的發展也好.都存在一個評判標准和向哪裡發展的問題.即發展的終極價值問題.這個終極價值只能是人.人的發展.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看待文化的發展就可以找到這樣一條主線:文化的發展.就是人類不斷從實踐中認識不斷發展的自我.並以這種對自我的認識來關懷自己的實踐的過程.而這種自我對實踐的關懷.正體現在人們對自己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設計"中.
首先.這樣的發展觀體現了設計作為人的主觀因素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體現了設計創造對文化發展的責任.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客觀物質的基礎之上並以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為前提.因此人類社會的文化發展體現了客觀的規律性.但這種客觀規律性正是通過而且只能通過人的有主觀意識的活動來體現.
設計作為人的主觀意志的體現.一方面基於對客觀世界物的因素的認識.這種認識來源於人類的科學和生產實踐,一方面基於對人的因素的認識.即對人的物質.精神需求的認識以及對人與環境的關系的認識.設計通過對物與人兩方面的認識.然後將這種認識體現在具體的造物中.即將人的意志又相應地返回到實踐中.
這一過程體現了設計與文化發展相同的機制.文化正是通過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對自己生活世界的設計而不斷發展並體現出不同的風格.以這種發展觀看待文化.使文化與設計之間有了共同的語言.從而更符合我們從文化中汲取設計的營養的目的,以這種發展觀看待文化.使設計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得到體現.從而更能在我們的設計中體現對文化的發展--合乎歷史邏輯的發展--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其次.這樣的發展觀體現了設計的終極價值與文化的終極價值的一致性.
我們說設計是在創造新的生活方式.但設計並不是在憑空創造.任何生活方式的變化都有其深層的思想精神因素.這種精神因素來自人們的實踐並決定於人類對自己的認識.因此.設計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把人們的精神追求在造物中加以體現.把人們對物質的追求體現為富有文化藝術氣息和理性意味的獨特形式.這正是文化的發展在設計這一文化現象中的具體角色體現.設計的這一文化角色體現了其在價值追求上與文化發展的一致性.即為了人的發展和完善.
於是.當我們以這樣的發展觀--從實踐中回歸自我認識並以人的自我認識關懷實踐--看待文化時.就最能看清文化如何影響設計而設計又是如何影響文化的.從而.當我們以這樣的發展觀看待文化未來的發展時.也同樣看到了設計的明天.
以這樣的發展觀看待文化.才能使我們在看待文化時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和明確的目的--文化是如何發展的.文化的發展方向在哪裡.設計與文化是什麼關系.設計發展的方向在哪裡.有了這樣一個基本的視角.才能從文化中獲得真正有益於設計的.與設計的終極價值一致的啟示.從而不至於在紛繁的文化現象中失去判斷力.不被次要和片面的東西干擾設計的發展方向.以這樣的發展觀看待文化.文化就不是僵死的傳統.而是活生生的現實.在現實的設計中就能夠體現主體的獨立思考.而不是苟且於傳統的文化符號
Ⅸ 文化生活包含哪些內容
文化生活主要包括體育運動、健身、舞蹈、游戲、手工製作、發明、旅遊、閱讀、公園、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劇院、音樂、美術、聚餐、聚會、電影、網路、時尚、收藏等興趣愛好。
如果要細分的話,可以從戶內與戶外、收費與免費、個體獨立進行與集體協作、私人場合與公共場合、需要知識技術儲備與平常人都能參與、高雅與低俗、大眾與小眾、健康與風險等方面細分。在吃飽穿暖的前提下文化生活對正常人是必不可少,有了文化生活,一個人才能活的有人樣。徐銀齋 《胡琴的 風波》:「為了廣大社員過好文化生活,我們自己找點副業……以後再想別的辦法吧。
Ⅹ 文化生活是什麼
指閱讀、寫作、文娛、體育及其他藝術方面的活動。
是人類文明精神層次的產物,是人類特有的生活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