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湖南音樂文化遺產有哪些

湖南音樂文化遺產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31 11:45:19

❶ 請問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_、澧水船工號子、新化山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英文是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更多關於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35e83d161582404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❷ 截止2021年,長沙市已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哪些

活起來,傳統技藝走進當代人生活 目前,長沙已建立起國家、省、市、區縣(市)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全市普查登記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366個,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9項、省級17項、市級102項。

❸ 截止2021年,長沙市已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哪些

長沙湘劇是湖南地方大戲中的一個主要劇種,其腔調最初以江西弋陽腔與長沙等地的民間宗教音樂結合而形成,舊稱「人戲」、「大戲」。由高腔、低牌子、崑腔、彈腔4種聲腔構成,用長沙方言演唱。其風格或粗獷、奔放,或委婉。當今湘劇缺乏青少年群眾為主的市場,逐漸走向沒落。
長沙花鼓戲是長沙地區流傳最廣的一個劇種,唱遍大江南北,風靡海內外的花鼓戲名劇《劉海砍樵》其膾炙人口的「比古調」唱段,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所喜愛。
長沙彈詞是長沙城市曲藝的一種,它源於道情,因用長沙方言說唱,也稱長沙道情,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❹ 湖南劇種有哪些

湖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以長沙、湘潭為活動中心,一度被稱作「長沙湘劇」,兼唱有高腔、低牌子、崑曲、亂彈四種聲腔。
湘劇的劇目豐富。大小劇目達1155個。其中高、亂聲腔的劇目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湘劇的傳統劇目,不少出自宋末南戲、元代雜劇和明清傳奇,也有少數系藝人創作和改編的劇目。高腔的「四大連台」和「六大記」,是演出時間最早,保留時間最長的代表性劇目。「四大連台」為《封神傳》、《目連傳》、《西遊記》、《精忠傳》,每本可連台演出五至七日。六大記」為《金印記》、《投筆記》、《白兔記》、《拜月記》、《荊釵記》、《琵琶記》。亂彈的「八大連台」、「江湖十八本」和「三十六按院」,則是經常演出並為觀眾所熟悉的劇目。
湘劇傳統劇目中有清代王船山創作的《龍舟會》和楊恩壽創作的《坦園六種曲》,其中《桂枝香》、《再來人》兩出為清代劇評家吳梅所推崇;《桃花源》、《麻灘驛》、《理靈坡》三出取材於湖南地方的歷史和民間傳說,都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建國後,依靠老藝人和新文藝工作者的合作,對湘劇的豐富遺產進行挖掘、整理,上演劇目由兩百多個增至四百多個,並及時搶救了行將失傳的劇目三百二十多個。重點加工整理了《拜月記》、《追魚記》、《撥火棍》、《水牢記》、《金丸記》、《玉簪記》、《黃飛虎反五關》、《金沙灘》、《六郎斬子》、《百花公主》等六十多個劇本,《拜月記》、《生死牌》拍攝成舞台藝術片。

湘劇的高腔源於弋陽腔,早在明朝嘉靖(1522-1566)年間人徐渭的《南詞敘錄》已有關於弋陽腔在「兩京、湖南、閩、廣用之」的記載。弋陽腔在傳人長沙之後,經「錯用鄉語」、「只沿土俗」和融合打鑼腔等地方音樂,從而在弋陽腔滾唱基礎上衍變成湘劇高腔。從《精忠傳》等古老的連台本戲以高腔、低牌子合演的情況看,後者的產生年代約與前者同。
崑曲傳入長沙時間稍晚,根據「長沙老郎廟班牌」,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和六年,既唱高腔、也唱崑曲的長沙福秀班和老仁和班先後成立。作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二十八年間的江賓谷所作的《瀟湘聽雨錄》卷三,曾記載湖南布政使楊廷璋陛見時,官場公餞,曾演出崑曲《三多》。這一時期當是崑曲傳入長沙的時間。高、昆同台演出,直接影響到高腔音樂和表演藝術的發展,使之從偏重大鑼大鼓的武戲,變為也唱小鑼小鼓的文戲。當年老仁和班小生喜保和杜三演唱的《趕齋潑粥》、《打獵回書》等高腔戲,也曾經吸收了崑曲表演中許多優美、細膩的做工和舞蹈,在當時也曾名噪一時。至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年),崑曲逐漸衰落,並退出湘劇舞台。光緒三十一年,長沙人葉德輝在《和檜門觀劇詩》中有「崑山近又無人會,那解尋源白石翁」句,說明當時崑曲在湘劇中的處境。
亂彈又叫做「南北路」。其來路尚無定論,但湘劇在吸收了徽班中的《大長生樂》、《偷雞》等一類劇目,並將其曲調稱為「安慶調」,其他屬於安慶「花部」的《水淹七軍》、《龍虎鬥》、《路遙知馬力》、《王祥弔孝》、《李大打更》、《困曹府》等,也都是湘劇經常演出的劇目。
徽班源自於秦腔的《如意鉤》、《鎖雲囊》,後來也傳到湘劇班。此外,湘劇還從漢劇中吸收了《酒毒楊勇》等劇目,可見湘劇的早期發源與徽劇、漢劇都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南北路聲腔的傳入,在湘劇舞台上開始出現了高、亂合演的劇目,如《金丸記》中《盤盒》一折唱高腔,《拷寇》一折唱亂彈腔。由於高、亂同台,得以互相借鑒,並且相互促進:高腔吸收了亂彈所長的做工和武打;亂彈則受高腔滾唱的影響,發展了長段流水,如《斬李廣》中連唱四十八個「再不能」,《程濟趕車》中連唱二十四個「可憐主」等,使湘劇的唱腔和表演藝術又前進一步。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京劇流入長沙。四年後,又有十八個京劇藝人在長沙參加湘劇班並同台演出,湘劇藝人又向京劇學習難度較大的武功,在演唱中吸收了京劇的一些花腔。
綜觀以上的湘劇四種聲腔的衍變,大體可以斷定,湘劇發源於明代,至清朝中葉已逐漸形成為多聲腔的劇種,又歷經變化而形成以高腔和亂彈為主要聲腔。其班社在康熙年間大多以唱高腔為主,或高、昆兼唱,如福秀班、老仁和班。乾隆年間班社逐步增多,如以唱崑曲為主的大普慶班,瀏陽、醴陵一帶則出現由九人組成的"案堂班"(見乾隆《醴陵縣志》「風俗」條)。當時。長沙、湘潭已經修建老郎廟,並於乾隆末年設九麟科班。道光年間成立以亂彈為主的仁和班。同治、光緒年間,班社蓬勃興起,至宣統元年(1909),長沙城內有仁和、慶華、春台、仁壽、同春等五班,湘潭有永和、慶和等班,瀏陽有清勝班,寧鄉、益陽有大觀班和福林班,至建國前夕,湖南全省湘劇班社達二十一個,藝人一千二百多人。自道光年間起,至建國前夕,所建立的科班達二十八個,開科六十多期,分布於長沙、湘潭、瀏陽、醴陵、茶陵等地。其中以道光後期起科的五雲科班開科最長,經歷數十年,培養藝人四百多名。其後較有影響的有三元、華興等科班。1920年後設立的福祿、九如、福喜等坤班,是專門培養女藝人的組織,開科長達十餘年。?
湘劇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間,有劇目千餘個,內容豐富:有來自北雜劇的劇目,如《單刀會》、《誅雄虎》、《回回指路》等;有來自早期弋陽腔的劇目,如《目連傳》等;有來自弋陽腔和青陽腔的劇目,如《琵琶記》、《白兔記》、《金印記》等;還有大量《三國》、《水滸》、《楊家將》及"三十六按院"的一大批南北路劇目。經演出實踐的消長更迭,現有傳統劇目六百八十二個,其中彈腔劇目有五百個以上,高腔劇目近一百個,低牌子劇目保存在連台大本戲中的有二百多折,但獨立單出的則為數不多,崑腔及雜曲小調劇目亦少。
辛亥革命和抗日戰爭期間,曾經涌現出一大批宣傳革命和抵抗侵略的創作劇目,最有代表性的是《刺恩銘》、《廣州血》、《東北一角》、《血濺沈陽城》和改編的《新會緣橋》、《旅伴》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增加了很多新的劇目,來源有:一、移植劇目,如《白毛女》、《血淚仇》、《陳三五娘》、《生死牌》》等;二、改編整理傳統劇目,如《拜月記》、《追魚記》、《百花公主》、《金丸記》等;三、新編古裝戲和現代戲劇目,如《文天祥》、《巴蔓子》、《園丁之歌》、《郭亮》、《湘潮》、《金家三隻鳳》等。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田漢在長沙舉辦戰時歌劇訓練班,曾經先後組成七個湘劇抗敵宣傳隊,在湘南和廣西桂林一帶活動。抗日戰爭中,羅裕廷、吳紹芝、陳紹益等不少湘劇著名演員死於戰火中。湘劇業余組織名「社」,又稱「票房」,以清光緒初年在長沙成立的「南雅社」最早;稍後的「閑吟社」則較健全,曾刊印《湖南戲考》、《戲源復活》兩種刊物,並搜集校正湘劇傳統劇本三十餘集,劇目四百多個。湘潭亦有「如意堂」等業余演出組織。建國初,湖南軍區洞庭湘劇工作團成立,1960年,改建為湖南省湘劇院,長沙、湘潭、益陽、茶陵、株洲等地也分別建立了湘劇專業演出團體。1969年湖南省湘劇院曾並入湖南省湘劇團,1980年恢復原建制。
湘劇由於長期在省會長沙演出,視野比較開闊,藝術交流相對也多於本省的其他兄弟劇種,因此表演藝術上的革新得風氣之先。加之省會長沙人文薈萃,觀眾文化水平較高,在清同治、光緒以後,文化人對湘劇頗為關注,如王先謙、王閻運、楊恩壽等,對劇目、表演多有評論。特別是晚清和民國期間,長沙的湘劇藝人受新文化思潮的影響,藝術上保守思想比較少,因此湘劇有一批經常上演的折於戲,表演上提高比較快,達到了精雕細刻的程度。

目前由於現代文化的沖擊,湘劇與觀眾的關系越來越淡薄,加上資金缺乏、人才流失等問題,湘劇的生存正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值得有關方面加以關注。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湘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湖南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起源於清乾隆、嘉慶...雲南花燈來歷 雲南花燈來自中原,起源於明朝或更早一些時候的民間「社火」活動...贛南客家搖籃形成與發展起來的贛南採茶戲,是客家先賢創造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湖南花鼓戲,湖南各地地方小戲花鼓、燈戲的總稱。湖南花鼓戲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從民間歌舞到對子花鼓直到能夠演出一整本大戲這樣一個從簡到繁的過程。湖南花鼓戲曲調的發展,是採用當地山歌、民歌、哼歌為素材,發展成為幾個基本曲調應用於有簡單情節的的戲劇之中,後由於戲劇情節的復雜化和人物思想感情表達的要求,原始曲調變成了有各種不同節奏的、能表現各種不同情感的、分別適用於男聲或女聲演唱的曲牌。從音樂發展的角度說,前輩花鼓戲藝人(民間作曲家),根據戲劇內容的需要,運用「一曲多變」的規律,創作了許許多多的曲調。並且相傳了一套曲調發展的手法,他們用了一些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概括:如「變手法」、「改尾巴」、「換骨頭」、「翻上去」、「落下來」、「把板眼扯爛或擠攏」等,實際上就是通過轉調、變調、改變調式、音程移位、節奏擴展或者壓縮等手法,來創造、豐富了花鼓戲曲調。所謂「變手法」,是轉調與變奏的結合;「改尾巴」、「換骨頭」是改變調式和骨幹音;「翻上去」、「落下來」是音程上下移位;「把板眼扯爛或擠攏」就是節奏擴展或壓縮。同時,他們也吸收了外省或者本省的其它民間音樂和其它劇種的音樂,為後代留下了寶貴財富。
早期的花鼓戲,只有半職業性班社在農村作季節性演出,農忙務農,農閑從藝。過去,由於花鼓戲遭受封建迂腐勢力的歧視和禁演,各地花鼓戲班都曾兼演當地流行的大戲劇目以作掩護,這種戲班稱「半台班」或「半戲半調」、「陰陽班子」。各地花鼓戲傳統劇目,總計約400多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省花鼓戲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不但整理了如《劉海砍樵》、《打鳥》等傳統戲,而且創作了《雙送糧》、《姑嫂忙》、《三里灣》等不少現代戲。《打銅鑼》、《補鍋》、《送貨路上》、《野鴨洲》等已攝製成影片。
湖南花鼓戲的音樂曲調約300餘支,根據曲調結構、音樂風格和表現手法的不同大致可分為4類:1、川調,2、打鑼腔,3、洞腔(即師公腔),4、小調。川調,源於山歌及民歌。按調式分為宮調式、羽調式兩種,宮調式強調六級音,羽調式強調七級音,花鼓戲味特別濃厚。打鑼腔源於哼歌及勞動號子,原來僅用鑼鼓、嗩吶伴奏,人聲幫唱尾腔,得名打鑼腔,現在基本上取消了這種幫腔形式。洞腔,源於師道音樂,所以,也稱師公腔。川調、打鑼腔、洞腔,統稱為正調,正調的結構比較方整,大多以「對仗」或「起承轉合」為結構形式,反復運用。小調是一些比較原始的民歌、山歌、城市小調和絲弦小調,表現情緒較為單一。某些小調發展較大,能表現多種情緒,編入了正調。
花鼓戲的表演藝術朴實、明快、活潑,行當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多以表現勞動生活為主。湖南花鼓戲從勞動人民群眾中來,豐富了勞動人民群眾的生活娛樂。
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

❺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幾個

湖南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獨特的自然資源給湖南留下了豐厚的非物質 文化遺產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 湖南文化 的一筆寶貴財富,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等;另一類是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兼具空間性和時間性。它的形式包括語言、音樂、舞蹈、游戲、神話、禮儀、手工藝、建築藝術及其他藝術等。

湖南作為一個歷史悠久且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異常豐富。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少數民族遺存的土著巫儺文化遺產和秦漢以後本土文化融入中原文化形成的漢文化遺產兩大部分構成。其種類歸納起來主要有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曲、民間美術與傳統手工技藝、民族絕技與民間知識、民俗等。

(一)、民間文學
湖南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苗族古老話、苗族歌謠、土家族梯瑪神歌、土家族山歌、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挖土鑼鼓歌、蘇仙傳說、劉海砍樵傳說、嘉山孟姜女的傳說、桃花源傳說、民間故事、民間諺語、謎語、民間小調等。這些民間文化遺產包羅萬象,涵蓋了豐富的社會生產、生活內容,蘊藏著傳統文化的深厚根源,包含著難以言傳的意義和不可估量的價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量的民歌、民間故事反映了湖南人崇尚正義、熱愛自由、追求平等的樸素的人生觀、社會價值觀、審美觀,表達了湖南人世代祈求幸福、平安、財富和健康的美好願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幫助人們形成了淳樸、友善、熱情的民風。這些民間口頭文學表述形象生動,且多帶有一些傳奇與幻想的浪漫色彩。其中苗族古老話是湘西苗族著名的長篇古歌,也是苗族特有的口碑文獻。

其形成歷史悠久,內容極其豐富,涵蓋了苗族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內容。形式上採用了對仗句的韻文體句式,通過歷代苗老司(苗巫師)的口碑相傳一直流傳至今,充分證明了苗族是一個古老而有極大創造力的民族。古歌篇幅巨大、內容浩瀚、形式獨特,對研究苗族古代歷史文化、社會政治、宗教信仰、語言文字以及苗族生存哲學等方面的發展演變都有重要的價值。

土家族梯瑪神歌是由土家族巫師「梯瑪」在祭祀活動中傳唱的祭祀古歌,也是一部土家族珍貴的民族史詩。它不僅有大量的祭祀內容,還傳唱開天闢地、人類來源、民族遷徙以及社會生產生活等,內容極其豐富。在表現形式上獨特多樣,有講有吟、有歌有舞,還有各種服裝、道具、法器的配合使用,形成詩、歌、舞、樂相結合的龐大藝術載體。

(二)、民間音樂
湖南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鼟、澧水船工號子、土家族打溜子、湘西苗族民歌、麻山鑼鼓、新化山歌等,還包括土家族和苗族的民歌、器樂、舞蹈音樂、戲曲音樂、曲藝音樂、宗教音樂等。其中嘉禾民歌具有代表性。嘉禾民歌其獨特的歷史背景,以反映婦女婚嫁習俗為主要內容。

其旋律優美,地域風格鮮明,調式、調性變化巧妙,曲式結構靈活多樣。節拍交替自由而自然,有一套完整的演唱形式,無論在音樂、文學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是漢族民歌中研究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等特別是研究女性歷史文化方面具有特殊意義的民歌。

(三)、民間舞蹈
湖南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土家族擺手舞、湘西苗族鼓舞、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江華瑤族長鼓舞、南縣地花鼓、張家界高花燈等,還包括生活習俗舞蹈、人生禮儀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產習俗舞蹈等。

其中湘西土家族擺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及古老風俗的舞蹈。它產生於土家族祭祀儀式中,集歌、舞、樂、劇於一體,表現開天闢地、人類繁衍、民族遷徙、狩獵捕魚、刀耕火種、古代戰事、神話傳說等廣泛而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土家族毛古斯舞是最古老的舞蹈,中外專家稱「是中國民族舞蹈的最遠源頭」。它產生於土家族祭祀儀式中,是一種具有人物、對白、簡單的故事情節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戲劇舞蹈。

江華瑤族長鼓舞是瑤族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動作屈膝、穩健有力。在整個長鼓舞動作之中,不論是高樁、矮樁,還是行進、跳躍,動作都必須在兩膝彎曲的情況下進行。瑤族長鼓舞是瑤族人民寶貴的藝術遺產,是瑤族千年歷史的活化石,是瑤族人民智慧的結晶。

❻ 常德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其中一個進行詳細介紹

常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內容太多,具體的介紹請分別網路搜索)
(共23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
1- 國1 常德絲弦
2- 國2 常德高腔
3- 國3 澧水船工號子
4- 國4 澧州荊河戲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項)
5- 省1 劉海砍樵的傳說
6- 省2 津市嘉山孟姜女的傳說
7- 省3 桃花源傳說
8- 省4 澧州夯歌
9- 省5 安鄉硪歌
10- 省6 桃源瑜伽焰口手勢
11- 省7 石門土家族跳喪舞
12- 省8 常德花鼓戲
13- 省9 臨澧九澧漁鼓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項)
14- 市1 臨澧宋玉的傳說
15- 市2 石門樁巴龍的傳說
16- 市3 漢壽楊幺的民間故事
17- 市4 安鄉蚌舞
18- 市5 桃源蝦燈舞
19- 市6 澧州皮影戲
20- 市7 澧州大鼓
21- 市8 臨澧民間紙扎
22- 市9 桃花源擂茶
23- 市10 鼎城龍燈
常德絲弦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常德絲弦是流行於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帶的地方曲種。明末清初,江浙一帶的民歌和時調小曲傳入常德後,經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不斷演變、發展而成。

目錄

簡介
歷史溯源
藝術特色音樂結構和演唱方法
演出形式和伴奏方法
音樂形式
傳承意義
傳承人楊建娥
朱曉玲
諶曉輝
簡介
歷史溯源
藝術特色 音樂結構和演唱方法
演出形式和伴奏方法
音樂形式
傳承意義
傳承人 楊建娥
朱曉玲
諶曉輝
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常德絲弦是湖南曲種湖南絲弦的重要分支,因在湖南絲弦中最為發達,影響最大,已然具有了獨立曲種的地位。流傳於湖南各地 常德絲弦演唱
,演唱時用揚琴、琵琶、三弦、胡琴等絲弦樂器伴奏而稱之為絲弦,還因用常德方言演唱,故稱常德絲弦[1]。 2006年5月20日,常德絲弦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本段歷史溯源
常德是湘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歌舞之風頗盛,亦是名人雅士薈萃之地,素有"文物之邦"、"人文淵藪"的美譽。地方文化也一直受到文藝巨匠們的影響和培育。屈原、王安石、陸游、袁宏道等人曾在這里留下不少傳世之作,為常德文化添加了絢麗的色彩,使本地歌舞習俗升到更高的檔次。據《常德府志》記載,自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傳世以來,歷代文人雅士如唐劉禹錫、宋蘇軾等也多次薈萃桃花源,他們的詩文很近似於常德絲弦的唱詞。此後,《桃花源記》被常德絲弦的藝術家們認為是常德絲弦早期的唱詞的雛形。 宋元時期,常德城市的經濟進一步繁榮,各地商賈雲集,隨同而來的江浙樂師、歌女等往返於沅澧之間,他們帶來的時令小曲也在濱湖地區逐漸傳播。元末戰亂,大量外地人湧入常德,使各地的民間藝術廣為交流。王府的娛樂活動,對民間歌舞曲藝的發展無疑也有著重大的影響。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逐步形成了常德絲弦這一獨特的地方曲種。她上承唐代詩文,有說有唱的形式,借鑒諸宮調、元雜劇、崑曲的音樂格局,從本地及外省的民歌小調、時令小曲中吸取營養,兼容並蓄,用通俗易懂的常德方言演唱。 清中葉以後,由於商業的繁榮,常德的文化藝術也得到了較大發展,常德絲弦的演唱活動逐漸由文人雅士的自娛自樂走向市場,加上常德人具有大碗喝擂茶的習慣,於是,常德絲弦在茶社中找到了孕育的胎盤。商賈老闆為了招攬生意,熱鬧門面,紛紛邀請絲弦藝人演唱,以示祝賀。隨著絲弦藝術的日益流行,道光年間,已有以演唱小曲為業的歌妓。絲弦班社在各地紛紛出現,並涌現出一批有建樹的絲弦藝人,他們與文人墨客一起整理編寫絲弦唱本。其中最有影響的是賀小昆,經他整改並流傳至今的傳統曲目有《雙下山》、《二度梅》、《黛玉葬花》等十多個。

❼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中國各民族人代代傳承的,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像是各種傳統節日,傳統的表演藝術,傳統的知識技能,包含的范圍很廣,項目也很多像是手工藝品,民俗舞蹈,戲曲,雜技,節慶等等都是的。

❽ 不屬於長沙市傳統音樂類別的非遺項目有哪些

民間音樂 寧鄉麻山鑼鼓 瀏陽客家山歌 瀏陽文廟祭孔古樂 長沙縣雙江鑼鼓亭子 5、民俗 ... 長沙彈詞(拓展項目) 三、傳統美術 炭精畫

❾ 中國的民族音樂中有哪些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急求答案,明天就要考試了!!!!!!!

左權開花調 山西
河曲民歌 山西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
當塗民歌 安徽
巢湖民歌 安徽
畲族民歌 福建
興國山歌 江西
興山民歌 湖北
桑植民歌 湖南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
中山鹹水歌 廣東
崖州民歌 海南
儋州調聲 海南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
巴山背二歌 四川
傈僳族民歌 雲南
紫陽民歌 陝西
裕固族民歌 甘肅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寧夏回族山花兒) 甘肅,青海,寧夏
藏族拉伊 青海
聊齋俚曲 山東
靖州苗族歌 湖南
川江號子 重慶,四川
南溪號子 重慶
木洞山歌 重慶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
侗族大歌 廣西,貴州
侗族琵琶歌 貴州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
彝族海菜腔 雲南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
古琴藝術 中央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
嗩吶藝術 河南,甘肅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
遼寧鼓樂 遼寧
江南絲竹 上海,江蘇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
嵊州吹打 浙江
舟山鑼鼓 浙江
十番音樂(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福建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
板頭曲 河南
宜昌絲竹 湖北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
廣東音樂 廣東
潮州音樂 廣東
廣東漢樂 廣東
吹打(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重慶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
河北鼓吹樂 河北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
絳州鼓樂 山西
上黨八音會 山西
冀中笙管樂(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河北
銅鼓十二調 貴州
西安鼓樂 陝西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
文水鈲子 山西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
五台山佛樂 山西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
南音 福建
泉州北管 福建

❿ 湖南省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湖南十大世界文化遺產包括炎帝陵、舜帝陵、里耶古城遺址、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岳陽樓、浯溪摩崖石刻、鳳凰古城、韶山毛澤東故居、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南嶽衡山風景名勝區。
經過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規劃設計院、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風景名勝協會、湖南師大等單位的專家學者認真評審,綜合讀者、媒體各方意見,名列"湖南十大文化遺產"(按文化遺產產生的時代順序的是:炎帝陵,舜帝陵,里耶古城遺址,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岳陽樓,浯溪摩崖石刻,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含嶽麓書院、辛亥名人墓葬群),南嶽衡山風景名勝區(含南嶽大廟、忠烈祠),鳳凰古城,韶山毛澤東故居(含南岸、毛氏宗祠、毛震公祠、毛鑒公祠、毛澤東銅像、滴水洞)。另外,長沙走馬樓三國孫吳簡牘、長沙窯遺址及出土文物等20處文化遺產獲"湖南十大文化遺產"提名。"湖南十大文化遺產"是我省文化遺產的精華和代表,評選活動加強了文化遺產的宣傳和保護,將促進了湖南省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
閱讀全文

與湖南音樂文化遺產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3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