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姓呂的研究討論
1、呂姓的歷史:呂姓發源地應在今河南省南陽西一帶,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呂姓繁衍應在今陝西西安、及山東東平、壽張,安徽壽縣、鳳台縣等地。4000多年前,出自姜姓部落的伯夷有呂國,呂國被滅後,伯夷的部份子孫以國為氏,始有呂這個姓氏。(注意是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子孫,伯夷的其它後裔以齊、許、申······等為氏),當時,不僅姓的名稱數量少,氏的名稱數量也不多,呂氏作為姓下的分氏,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氏之一。
2、呂姓的現狀:
呂姓在中國國內分布以安徽、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河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31%,其次為廣東、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台灣等省。
呂姓的名人:
1、呂留良:明末清初人,號晚村。與黃宗羲、高斗魁等結識。雍正十年因曾靜案,被剖棺戮屍,著述焚毀。學宗程朱,特別表揚朱熹的種族思想。
2、呂布:東漢末年名將,善弓馬,力大無窮,時稱"飛將",封溫侯,割據徐州,為一代梟雄。
3、呂洞賓:號純陽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教尊為北五祖之一。
4、呂光:十六國時後涼(建都今甘肅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
⑵ 呂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是出自少數民族改姓
鄭樵《通志·氏族略》載,鮮卑族原有叱呂氏、俟呂陵氏等復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復姓改為單字漢姓,叱呂氏改為呂姓。後周時,又將俟呂陵氏,改為呂姓。《通志·氏族略》中所列比邱氏、副呂氏後均改為呂姓。
介紹文件
呂姓遷徙史
呂姓遷徙史
呂姓發源地應在今河南南陽西一帶,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呂姓繁衍應在今陝西西安、河南南陽及山東東平、壽張,安徽壽縣、鳳台縣等地。
秦朝時期
秦時向北及西再度播遷,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為旺盛,後成為當地一大望族。至漢代呂姓已主要分布於今河南、山西、山東等地,並散居於我國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其中,繁衍於山東東平及安徽淮南一帶的呂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也成為當地的一大望族。呂姓南遷始於漢代,或遷浙江,或遷江蘇,還有遷湖北、雲南、四川一帶的。呂姓大舉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其後在我國南方形成了兩大望族,一是金華呂氏,奉呂謙為始祖;另一是晉江呂氏。
兩漢時期
西漢末年,呂尚的後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砑郡海曲縣(今山東日照西)。東漢後期,政治黑暗,宦官專權,為政酷烈,民不聊生。東漢時,呂氏有一支已遷居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西)。東漢末年,五原呂氏以呂布為代表。
兩宋時期
兩宋時期是呂姓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此期間,涌現出許多的呂姓政治家思想家,從而大大提高了呂姓的影響力。也確立了其在全國的大姓地位。宋初,錢塘的一位老儒編著的《百家姓》中,呂姓名列22位。
台灣呂姓
呂姓在台灣及海外的情況:台灣呂姓芝從大陸遷居而來,始於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呂阿四和呂阿南珂兄弟最初開墾於台北縣鶯歌鎮。現在鶯歇鎮的阿四坑和阿南坑,就是他們當時定苦之地。這支呂姓據稱是南宋大學者呂相兼後裔。呂祖謙之後,由浙江金華移居貴十,再由貴州遷居福建漳州,後又從漳州分汀至泉州,並有一部分移居廣東。自呂阿兄弟入台之後,從福建和廣東遷台開墾的呂無源源不斷,以台北縣為最多,其次為嘉義縣。1895年日本占據台灣時,曾強迫呂姓旨民改姓宮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彎光復後,台灣呂姓才恢復祖姓。1949年,國民黨政權退守台灣時,部分呂姓人士隨之從大陸移居至此,擴大了呂姓人數。
海外呂姓
從明末起,東南沿海地區民眾為生計所迫,冒險闖「南洋」,這中間就有呂姓。19世紀末期,貧苦百姓前往美國、加拿大者甚多,呂姓隨之到了美洲。20世紀是開放的世紀,呂姓人士到海外尋求發展者更多。海外呂姓以東南亞最為集中。
家譜
家譜文件
家譜文件
呂姓家譜介紹
呂姓家譜介紹
周朝時,呂姓就有譜牒存在並流傳後世。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曾利用這些資料,在著《齊太公世家》時將齊國自始祖太公呂尚到康公呂貸的世系一一列明。
北宋仁宗時,呂尚後裔呂大防弟兄六人,其中有五人登科。大防先輩為汲郡(今河南衛輝)人,後遷居京兆藍田(今陝西藍田),官居左光祿大夫,宋哲宗時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號稱賢相。後大防遭彈劾被貶,死於江西信豐縣,遷葬於廣東潮州海陽縣(今澄海縣)上華鎮呂厝村,廣東呂氏宗親會在修族譜時尊呂大防為始祖。
台灣呂氏宗親會所制族譜,尊呂尚為呂氏遠祖,常有呂氏後裔來衛輝拜祭。
家譜文件
呂姓家譜文獻目錄
呂姓家譜文獻目錄
現在呂氏族譜,大多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纂修的,以南方省份居多:
毗陵(今江蘇常州市)《呂氏宗譜》 呂贄庭光緒四年(1878年)纂修 共二十二卷,外加首末各一卷;
餘姚(今屬浙江)《呂氏宗譜》 呂銘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纂修,共八卷,卷首一卷;旌德(今屬安徽)《呂氏續印宗譜》 呂賢銘纂修,共十四卷,民國六年(1917年)鉛印。
北方呂氏家譜:
新安(今屬河南)《呂氏宗譜》 呂錫祥、呂鳳歧纂修,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刻本復印。
此外,還有:
《呂氏宗譜》 呂秋泉、呂培成等纂修,民國十九年(1930年)鉛印;
《呂氏族譜》 纂刻者姓名不詳,民國初年刻本;
《呂氏重修宗譜》六卷,卷首一卷,呂光琦纂修,民國十年(1921年)鉛印。
呂姓系承神農源自南陽河東
呂姓,也的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姓氏,從一開始,便表現不同凡響——《辭海》對於呂字的解釋,便是引用呂姓始祖大岳的典故,這個典故,是《說文》呂部上所說的:「昔大岳為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
呂侯大岳,是後世所公認的呂姓的始祖,他是聖君大舜的「心呂之臣」,後來就被封為呂侯,子孫也自此以呂為姓,歷代繁衍下來。這位呂侯大岳,根據《姓纂》的記載,是炎帝姜姓之後。
由此看來,呂氏之得姓,為時甚早,早在4200多年以前,中華民族剛剛開始萌芽茁壯時,就已經有了這個姓氏。當時的呂國,大致就是今河南省南陽縣一帶地方。這個國家後來被周所並。
姜子牙,是老幼熟知的人物。實際上姜子牙是大岳的後裔,所以他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呂尚,只是不大為人所知罷了。由這件事,也可證明呂姓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否則姜子牙也不會既姓姜,又姓呂了。
過了800多年,到戰國末年,有相傳為秦始皇親生父親的呂不韋。到了劉邦所建立的漢朝,呂氏再度顯赫絕倫。漢高祖死後,呂後專政,這個婦人可謂心狠手辣,殺人殺得連兒子都怕她。她娘家的人權傾當朝,劉家的天下,差一點被呂姓奪去。
⑶ 請問呂氏的歷史
⒈ 惡名
呂雉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因為她一有氣魄,二有政績。
在中國歷史上,喜歡玩玩權力、搞搞政治的女人為數不少,皇家宮廷中總是不乏一些熱衷於干預朝政的女人。但真正玩出點名堂搞出點氣候的,擇其要者,不過如呂雉、武則天、慈禧太後等寥寥兩三個而已。呂雉可以說是兼有武則天和慈禧太後的作為,因為她在兒子惠帝在位期間,整整七年都在與慈禧太後一樣「垂簾聽政」,等到惠帝去世,她就正式與武則天一樣「臨朝稱制」。什麼叫做「稱制」?在古代,皇帝之言一曰「制書」,一曰「詔書」。比如聖旨前面總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字樣。「稱制」實為天子的特權。呂雉稱制,也就是掌天子之權、行天子之事。所以呂雉雖然不曾擁有皇帝的名義,但她實際上已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的女皇帝。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為她列了一個《呂太後本紀》,甚至用「高後」紀年,而那個「有名無實」的漢惠帝,司馬遷反倒不願勞神費力為他作傳。要做到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人,成為這樣一個改變歷史的「有實無名」的女皇,沒有宏大的氣魄能行嗎?
在呂雉垂簾聽政和臨朝稱制的15年之中,天下安定,戰亂不起,盜賊不生,老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簡直就是一個歌舞昇平的時代,幾乎可以與杜甫《憶昔》中所描寫的「開元盛世」相提並論。《史記·呂太後本紀》說:漢惠帝和呂太後在位時,黎民百姓脫離了戰國時期的戰亂之苦,君臣都希望在「無為」的原則下休養生息,所以漢惠帝垂衣拱手,呂太後代行天子職權,不出門戶而發號施令,天下安然無事。刑罰很少使用,而罪犯卻越來越少。老百姓一心務農,自然也就豐衣足食了。
像這樣的一個既有宏大氣魄又有良好政績的太後,照常理說,應當被譽之為天縱奇才、英明神武,應當被視之為「聖主」、「明君」。不過呂雉可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實際上,甚至在她尚未去世之時,呂雉就已經背上了邪惡之名。這惡名,當她在世時便如影隨形,揮之不去,令她身邊的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她去世之後,則有如附骨之俎,無從擺脫,令她千秋萬代永世不得翻身。兩千年多來,中國歷史對呂雉的評價一直是固定不變的;漢代以降,對呂雉進行筆誅口伐聲討的文字歷代都有所見;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呂雉幾乎已經成了邪惡的代名詞。
這是什麼緣故?
是因為呂雉的「獨裁」么?但是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帝王,沒有一個不是獨裁者。是因為呂雉的「篡權」么?但是中國歷史上的所有開國皇帝和為數不少的野心家,也都是篡權者。為什麼那些獨裁者和篡權者都可以逃脫譴責,而唯獨呂雉卻無法避免?這種奇怪之極的事情大約有三個原因:性別、姓氏、性格。
首先是由於呂雉的性別。呂雉是女人。盡管中國的男人不見得各方面都比女人強,事實上懦弱無能一如女子的男人還多如牛毛,但是越是無能的中國男人似乎就越是看不起女人,而越是能乾的女人似乎就越是被中國男人所非議。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女人就只能是男人的天然的附庸和工具,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是天經地義的秩序。因此,牝雞司晨、女人亂政乃是中國傳統觀念中最為深惡痛絕的現象之一。
其次是由於呂雉的姓氏。呂雉姓呂。這是打娘胎里就註定了的。不過,「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妻從夫姓」、「夫唱婦隨」……,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設計出來的天經地義的人倫秩序。現在這個名為「呂雉」的女人,居然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想要反過來把劉氏的江山改姓為「呂」,這豈非大逆不道十惡不赦的行為?
第三是由於呂雉的性格。呂雉的性格一方面是「剛毅」。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想女性形象大相徑庭。在漢語中,「女強人」至今還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詞。呂雉的性格還有一方面是「狠毒」。古往今來,偉大的政治家少有不狠毒的,但是,人們也許能夠接受男人的狠毒,卻不能容忍女人的狠毒。更為無法容忍的是,呂雉的心狠手辣幾乎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她的一生都有哪些作為?她究竟是如何背上惡名的?
《史記·呂太後本紀》說:「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佐高祖誅大臣」毫無疑問乃是呂雉的專長,韓信、黥布(即英布)、彭越被誅,呂雉都參與其事。至於「佐高祖定天下」一般說來是將士謀臣們乾的事情,好像與呂雉無關。但是不然。呂雉自有她的獨特方式來輔佐劉邦。
呂雉進入歷史的視野,是她和劉邦有了聯系之後。呂雉的父親呂公,跟沛縣縣令有些交情,經常到沛縣做客,後來為了躲避仇人,乾脆把家也搬到沛縣來了。本縣的豪紳和官吏聽說縣令家來了貴客,照例都去送禮祝賀。一般的小吏送禮金都不滿一千錢。劉邦當時是沛縣的小小亭長,氣派卻著實不小,明明身上不名一文,卻偏偏要在名貼上寫著「賀禮一萬錢」。名貼遞了進去,呂公看了大吃一驚,趕緊到門口迎接,一見到劉邦的相貌,頓時肅然起敬,領他到堂上去坐。劉邦也不謙讓,自己就徑直坐了上座。酒宴結束時,呂公將劉邦留下,說:「我年輕時就喜歡給人看相,一生閱人無數,卻從未見過像你這樣的貴相。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希望你好自為之。我有個親生女兒,願意做你的小妾,希望能夠一輩子伺候你。」呂公回家後,宣布今天為女兒物色到了女婿,此人就是泗水亭長劉季。呂老太太老大不高興:「你以前總說我們女兒與眾不同,一心想要把她嫁給貴人。沛縣縣令要求娶她,你都不同意,怎麼現在就稀里糊塗地許配給劉季了呢!」呂公說:「這不是你們女流之輩所能了解的。」其時劉邦已經四十齣頭,早已與曹氏成婚多年,而且已經有了長子劉肥。這個呂雉,居然也就毅然決然心甘情願甚至痛痛快快地嫁給了劉邦。呂雉這個女流之輩,看來的確非比尋常,與眾不同。
呂雉的這種簡直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行為,有三種解釋的可能:一、盡管也是一個女流之輩,呂雉卻十分了解父親此舉有深意寓焉,因為她一向非常信任父親相人的才能,於是順從了父親的安排。二、呂雉曾經聽到關於劉邦的種種奇事,例如一條蛟龍盤旋在劉太婆身上,使她懷孕,生下劉邦;又如酒店的老闆每每在劉邦醉倒酣睡之際,看到劉邦的背上有一條龍。根據這些傳聞,加上父親的看相,呂雉斷定劉邦決非常人,於是同意嫁給劉邦。三、司馬遷說,呂雉「為人剛毅」,那麼她一定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不妨設想,這件事情背後的真相,其實是呂雉自己「巨眼識英雄」,早已相中了劉邦,然後讓父親呂公出面向劉邦提親。這種設想並非毫無道理,甚至十分的合情合理。呂雉之發現劉邦,一如後來卓文君發現了司馬相如、紅拂女發現了李靖。卓文君、紅拂女的所作所為,呂雉當年已經捷足先登了。所以呂雉也是一個見識非凡的女中豪傑。只是呂雉的行為,比文君和紅拂更多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和妖異的氣氛。這種色彩和氣氛使人覺得,呂雉不僅具有一個女中豪傑的特點,而且同時具有一個女巫的特點。因為下面將會看到,呂雉本人似乎也會看相,甚至比看相更為高深,能夠「望氣」。既然持有這種巫師般的特異功能,則發現劉邦實屬理所當然之事。
呂雉嫁給劉邦後,兩人的感情似乎不錯,很快有了一雙兒女,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這幾年來,呂雉也不過是吃糠咽菜,種田務農,操持家務,蹉跎歲月。劉邦也不思進取,渾渾噩噩地混著日子,心安理得地做著亭長,似乎早已把「大丈夫當如是也」的豪言壯語拋到腦後。呂雉看在眼裡,決定及早促使劉邦覺悟發奮,於是心生一計。
劉邦任亭長,平時也沒什麼大事,常常回家幫呂雉種地。呂雉自然對劉邦回家的時間了如指掌。一天,呂雉帶著兩個孩子在田間除草。有一個過路的老人向她討水喝。那老頭一邊喝水一邊端詳著呂雉說:「夫人乃是天下貴人。」呂雉請他給兩個孩子看相。老頭看了惠帝說:「夫人之所以顯貴,正是因為有這孩子。」再看魯元公主,也是貴人之相。老頭剛走,劉邦前後腳就來了。呂雉立即把剛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劉邦趕緊追了上去,問那老頭。老頭說:「剛才給您夫人和孩子看了相,他們都像您,您的相貌真是貴不可言。」劉邦向他道謝:「假如真像您說的那樣,我將來決不會忘了您的恩德。」後來劉邦果然顯貴了,那老人卻已不知去向,再也找不到了。這無名老人看相的一幕,必是呂雉所導演無疑。本來,呂雉自己或呂雉的父親呂公已經為劉邦看過相,早已預設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再設計一個神秘的無名老人,其目的無非是再次提醒劉邦覺悟自己的使命而已。
劉邦私自放走了前往驪山服役的囚徒,隨即亡命江湖,有一陣隱藏在芒、碭一帶的深山大澤之中。呂雉每次帶人去找劉邦,總是一找就找著了。劉邦很是奇怪,問是怎麼回事。呂雉說:「你所藏的地方上面常常籠罩著一股雲氣,我看準了雲氣,跟著雲氣走,就往往能找到你。」劉邦聽了非常高興。所謂「雲氣」雲雲,顯然也是呂雉耍的一個花招。因為當時劉邦與沛縣的聯系全是通過樊噲,而樊噲則是呂雉的妹夫,有了樊噲指引,還怕找不著劉邦嗎?再者,秦始皇巡遊東方意圖鎮壓「天子之氣」一事,早已傳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呂雉於是因勢造型,就地取材,順手望空抓來了一團雲氣便罩到劉邦頭上。既有女巫呂雉的花言巧語在先,不由得劉邦不將「東南有天子氣」的說法和自己聯系起來。
至於「赤帝之子斬白蛇」的傳說,似乎也可以歸之於呂雉的手筆。劉邦確實在道上斬殺了一條白色大蛇,但是把白蛇看作「白帝之子」,這種解釋卻不是劉邦本人做出的。或許正是呂雉串通劉邦身邊的親信,如樊噲和夏侯嬰等人,編造出這樣的神話。
總之,呂雉在劉邦崛起之前,曾經多次裝神弄鬼製造聲勢,意在堅定劉邦的信心,促成劉邦的自覺,讓劉邦覺得自己確實是個不平凡的人。而那些追隨劉邦的人,也對他日漸敬畏起來。沛縣的一些「少年」、「壯士」,聽到劉邦的這些奇事,也都想去歸附於他,這些人後來成了劉邦奪取天下的中堅力量,裂土封侯者不乏其人。男人成就事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信心,革命從來離不開大量的宣傳。這兩個道理,呂雉都認識得極為深刻,把握得十分到位。有了呂雉暗中主持和策劃的宣傳,劉邦在沛縣的聲望和影響也就逐漸上升,直到他被推為「沛公」為止。劉邦既然以沛公的名義舉事,呂雉於是可以退居二線耐心等待了。打打殺殺的事情,自有那些男人們去承擔。然而呂雉對早年劉邦的幫助,恐怕並不比蕭何和曹參來得小。
呂雉當年對自己的賞識、激勵、造就之功,劉邦是心領神會的。因此,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劉邦對呂雉相當的信任也相當的放任。這種信任和放任主要表現為三件事情:一、立呂雉的兒子劉盈為太子;二、呂雉可以先斬後奏,誅殺韓信;三、夫妻分工:劉邦常年在外征戰,關中後方的事情,表面上是託付給蕭何,實際上是託付給呂雉。
⒊ 太後與兇手
根據此消彼長的自然法則,一個精明強干、為人剛毅、頗有丈夫氣概的女人,在女性魅力方面不免有所缺乏,勢必不能長久贏得丈夫的歡心,更何況呂雉的丈夫是那個向來「好酒及色」的劉邦!當劉邦定天下、即帝位之後,呂雉隨即感到自己作為劉邦的政治夥伴的重要性便有所降低。當劉邦迷上柔情似水、能歌善舞的戚夫人之時,呂雉更是感到自己受到了極其嚴重的傷害。當劉邦打算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之時,呂雉馬上發現自己的地位其實岌岌可危,隨即意識到應當勇敢地起來保護自己。
一個女人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如何保護自己?首先必須盡可能地鞏固自己既有的地位。於是呂雉不惜勞動張良,不憚設計騙局,務必要在劉邦去世之前,竭盡全力地阻止更換太子,千方百計地保住「太後」的位置。費盡了千辛萬苦,此事終於圓滿解決。這時呂雉的思想又前進了一大步:為了一勞永逸地鞏固自己的地位,最佳的選擇就是盡可能地手握權力。於是呂雉越來越迷戀權力,越來越渴望擴展權力的范圍。然而為了最有效地鞏固自己的地位,盡可能地擴展自己的權力,首先又必須盡可能地消滅一切異己的力量。
從劉邦病危直到他去世的那段時間,盤旋在呂雉腦海中的正是這個問題。她想得如此專注投入,以至於把劉邦的遺體和後事遺忘在一旁,過了四天還沒有發喪。呂雉秘密招審食其前來商量:「那些將領們先前同皇帝一樣,都是普通百姓出身,後來他們向皇帝北面稱臣,還常常為此心懷不滿,悶悶不樂,如今卻要他們事奉年輕的新皇帝,估計他們更不會心甘情願。看來不把這幫人統統殺掉,天下就不會太平。」酈商聽到了這個消息,趕緊去找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已經駕崩四天了還不發喪,太後想要誅滅所有的將領。要是真的這么做的話,天下就危險了。如今陳平和灌嬰統率著十萬大軍鎮守滎陽,樊噲和周勃統率著二十萬大軍平定燕、代,他們要是聽說皇帝駕崩後將領們都遭殺戮,必定聯合起來,回軍進攻關中。那時大臣們在朝廷叛亂,諸侯們在外面造反,覆滅的局面只是翹足而待的事情了。」審食其進宮去將酈商的話告訴呂雉,呂雉這才勉強壓制內心的沖動,回心轉意,為劉邦發喪,大赦天下。
然後惠帝即位。惠帝只是一個為呂後隨意操縱的傀儡皇帝,在位七年後就去世了。呂雉掌握了七年的大權,政治經驗益發豐富,比起當年劉邦去世時的沖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惠帝發喪期間,當年的女巫搖身一變,成了戲子。呂雉只是一味乾嚎,沒有眼淚。張良的兒子張辟強當時年方十五歲,卻已瞧出其中的蹊蹺,對陳平說:「太後只有惠帝這么一個兒子,如今唯一的兒子去世了,她卻只是乾哭而不悲痛,您知道其中的緣故嗎?」陳平問:「什麼緣故?」張辟強說:「這是因為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太後怕鎮壓不住你們這班大臣。如果丞相提請太後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軍,統轄南北兩軍,並且讓呂家的人都入宮做事,執掌大權,這樣太後才會心安,你們也才能避免禍患。」陳平就按張辟強的建議做了,呂雉果然十分滿意,這時她哭起來才顯得有些悲痛了。
新皇帝年幼,朝廷所發號令,一概出自呂雉。呂雉行使皇帝之權以後,獨斷專行,大張旗鼓地封諸呂為王。呂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權,便從此開始。
可是這個小皇帝雖然是孝惠帝的兒子,卻不是孝惠皇後所生。皇後當年是假裝懷孕,把後宮嬪妃所生的一個嬰兒抱來冒充自己的兒子,殺了他的母親,立他為太子。惠帝去世後,這個太子被立為新皇帝。後來小皇帝稍微懂事了,無意中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便揚言以後要報仇雪恨。呂雉擔心他將來作亂,先是把他秘密地囚禁起來,對外聲稱皇帝得了重病,隨後就想廢掉他。呂雉對群臣說:「凡是擁有天下治理萬民的人,必須能夠像上天一樣覆蓋萬物,像大地一樣容載萬物。皇帝以愉悅仁愛之心去安撫百姓,百姓才能高高興興地來侍奉皇帝,這樣上下心情舒暢,感情融洽,天下才能大治。如今皇帝久病不愈,以至神志失常,不宜再把天下託付給他,應該另外找人替代他。」群臣誰敢不從?紛紛叩頭如搗蒜:「太後為了天下百姓,對安定宗廟社稷考慮得如此深遠,我們願意俯首聽命。」於是呂雉便廢了皇帝,最後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將他殺了。然後又立了一個皇帝,然而不再改稱元年,因為呂雉自己一直就在行使皇帝職權。
這絕不是呂雉第一次殺人,也絕不是呂雉最後一次殺人。在呂雉垂簾聽政和臨朝稱制期間,與鞏固自己的地位、擴張自己的權力同時進行的,就是不遺餘力地排除異己、消滅敵人。
敵人都是誰呢?這是一目瞭然的。在呂雉看來,凡是反對呂氏家族的人,或者說反對諸呂封王的人,一律都是她的敵人。而最反對諸呂封王的,自然是劉氏皇族了。呂雉前後一共害死了三個趙王:劉如意,劉友,劉恢。比如劉友。劉友的王後是呂家的女兒,劉友不喜歡她,而寵愛其他姬妾。那呂家女兒懷恨在心,惱怒而去,到呂雉那裡誹謗劉友有謀反罪,誣蔑劉友說過這樣的話:「呂氏怎麼能夠封王!等太後百年之後,我一定要盡誅他們!」呂雉聞言大怒,當即發令召劉友來京。劉友來到京城後,呂雉把他晾在官邸中不予接見,並派衛隊將他圍困起來,不給飯吃。劉友的臣下有暗中送飯的,一經發現,立即下獄。就這樣將劉友活活餓死。死後只許以平民之禮,將他隨便葬在長安城外的亂墓之間了事。
齊王劉肥也差點送命在呂雉手裡。惠帝二年,劉肥進京朝見。一日,惠帝和齊王在呂雉面前設宴飲酒。惠帝因齊王是自己的哥哥,就按照家庭的禮節,請他坐在上首。呂雉見了很不高興,命人倒了兩杯鴆酒,擺在齊王面前,讓齊王站起來敬酒為她祝福。齊王站了起來,惠帝也跟著站了起來,端起酒杯,打算和哥哥一起向呂雉祝福。呂雉慌了,連忙起身打翻了惠帝手中的酒杯。齊王這才察覺酒中有鬼,便佯醉離席而去。後來經過打聽,證實果然是鴆酒。齊王驚恐萬分,唯恐不能從長安脫身。有人建議道:「太後心裡只有惠帝和魯元公主。現在大王擁有七十餘城,而魯元公主才幾座食邑。如果大王能夠獻出一個郡的封地給太後,作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太後一定高興,而大王您也就高枕無憂了。」齊王便向太後獻上城池,並尊魯元公主為齊王太後。呂雉這才放過劉肥而不殺。
然而呂雉的頭號大敵,毫無疑問,自然便是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了。既然劉邦已死,呂雉便可以毫無顧忌地隨心所欲地實施她的報復行為。
呂後下令將戚夫人囚禁起來,同時派人召趙王進京。使者去了好幾次,也沒能將趙王召來。最後趙王的丞相周昌對使者說:「趙王年幼,當初高帝將趙王託付給我,聽說太後痛恨戚夫人,要把趙王召去一起殺害。所以我不敢讓趙王去送死。況且趙王也在患病,不能奉詔前往。」呂雉大怒,先將周昌調離趙王身邊,再派人去召趙王。趙王不敢對抗太後,只得應詔前來。惠帝知道太後痛恨趙王,就親自到霸上將他迎進京城,和趙王一起進宮,一同飲食起居,企圖保全趙王。呂雉摩拳擦掌,虎視眈眈,卻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機會。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趙王年幼貪睡,不能早起同去。呂雉獲知趙王獨自在家,立即派人送去鴆酒。當惠帝趕回來時,可憐的趙王早已被毒死。接著,呂雉便開始對付戚夫人。砍去她的手腳,挖去她的眼睛,熏聾她的耳朵,灌啞她的嗓子,把她扔在廁所里,管她叫「人彘」。「彘」也就是豬,當時的廁所是和豬圈連為一體的。所謂「人彘」,也就是把戚夫人和豬關在一起。惠帝偶然見到這個怪物,一問才知道這就是戚夫人。惠帝當場放聲大哭,回去一病不起,卧床一年有餘。然後惠帝派人對母親說:「這不是人乾的事情!我作為你的兒子,實在是沒有臉面再來治理天下了。」從此惠帝整日沉湎於酒色,不問朝政。
孔子雲:「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願孔子的詛咒降臨於呂雉!當呂雉發明了「人彘」這種慘絕人寰的酷刑之時,她便已經註定要背上永遠無法擺脫的邪惡之名。的確,這時呂雉的面孔不但狠毒,不但殘酷,不但醜陋,而且明顯地透出一股邪惡的氣息,時隔兩千餘年,那股邪惡的氣息還令人不寒而慄。
呂雉處心積慮,慘淡經營了整整15年,一邊打擊劉氏,一邊扶植呂氏。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眼看就要令劉氏江山易姓,便在這時,呂雉死了。
臨死之前,呂雉告誡呂產、呂祿:「當年高帝曾與大臣們訂立白馬之約,約定『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如今呂家的人被封為王,大臣們一定心中憤憤不平。現在我要死了,皇帝又年輕,恐怕那些大臣們會趁機作亂。你們務必要牢牢掌握兵權,保衛皇宮,千萬不要為我送喪,不要被他們所控制。」
大約是由於呂家的精華已經全部集中到了呂雉身上,呂氏家族除了呂雉一人,只有她的妹妹呂媭還稍微有點見識,有點水平,其他諸呂都是一些無能之輩。
呂祿、呂產把持兵權,控制關中,准備發動叛亂,顛覆劉氏天下。但是內懼周勃、劉章等人,外懼齊、楚的軍隊,彷徨徘徊,猶豫不決。周勃用陳平「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計策,通過呂祿的一個信得過的朋友,勸說呂祿交出將軍印信,把軍隊還給太尉。呂祿派人將這件事報告呂家的老人,他們有的認為這樣做有利,有的認為這樣做不利,意見不一,未能決斷。呂祿便去請教姑姑呂媭。呂媭聽說呂祿打算交出軍隊,大驚失色:「你身為將軍,竟然放棄軍隊,我們呂家將要死無葬身之地了!」呂媭說完,發狠地將家裡的珠玉珍寶統統扔到院子里,說:「現在已經不必再替別人收藏這些東西了!」然而呂祿實乃不折不扣的雙料白痴,還是將兵權交給了太尉周勃。呂祿被哄,呂產則被殺,南北兩軍都控制在劉黨手中。呂雉花了十五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局面,不過幾天時間,便已土崩瓦解,有如摧枯拉朽。
一場噩夢終於結束了。
陳平,其實是一個品行不端的小人、反復無常的政客、不擇手段的謀臣、幾乎毫無政績可言的宰相。然而偉大的歷史家司馬遷卻為陳平書寫了一篇堪稱輝煌的墓誌銘:「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這自然是由於陳平晚年積極參與誅呂運動了。僅僅是參與保全劉氏江山這一件事情,就足以令司馬遷對陳平刮目相看了。陳平的身上充滿了道德的污點,然而僅僅由於參與了誅呂運動,陳平生平似乎總算有了一次站到「正義」立場上的機會,這就足以令後人對陳平的所有污點都視而不見忽略不計了。由此看來,其實是呂雉的惡名成全了陳平的令名,陳平的那篇冠之以「榮名」的墓誌銘,幾乎可以說是呂雉親手雕刻上去的。
對照陳平的「榮名」和呂雉的「惡名」,令人思慮萬千,惆悵不已。
⑷ 呂氏文化,有多少人知一二
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2007年和2010年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在台灣省排名第二十六位。人口約七百零一萬五千餘,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44%左右,隨著歷史的發展,本是漢姓的呂姓,在蒙古、朝鮮、瑤、土家、黎、仫佬、納西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分布。呂姓在中國國內分布以安徽、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河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 31%,其次為廣東、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台灣等省。
相傳上古華夏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為姓。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與黃帝部族雜處,分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堯帝掌管四岳,後又助大禹治水有功,為大禹「心呂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為呂侯,商、周兩代均為諸侯國,春秋初年(前680年),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散居於韓、魏、齊、魯之地,史稱呂姓正宗,伯夷則被列為呂姓始祖。
⑸ 呂蒙為什麼能位極人臣
一、早年果敢有膽,後來折節讀書,識見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
二、孝順母親,舉國皆知,魯肅、甘寧皆敬拜其母,因為他們都佩服呂蒙。
三、寬宏大量,他義結同僚,助徐顧等撫育孤兒,又宏量不計較與蔡遺、甘寧間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
四、勤奮好學,他於軍務倥傯之際,仍勤於修學讀書,並致諸實用,俾成一代名將之資。勇斬陳就,破黃祖、朱光;智擒郝普、關羽。
五、恪守臣遏,忠心耿耿,為孫權盡心力籌謀。
(5)呂氏文化研究會是什麼擴展閱讀:
生卒年考
《三國志》中記載,呂蒙「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關羽亡於建安二十四年冬,即使公元220年初,呂蒙死於關羽之後,因此卒於220年,可得知生於公元178年,亡於公元220年。
三國大將呂蒙:擊敗關羽 計擒郝普 勇斗張遼
呂氏南下:曾因戰亂 大規模南遷
呂氏文化研究者呂明強介紹,呂氏南遷始於漢代,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有呂氏族人聚居,但人數尚少。魏晉南北朝時期,呂氏開始大量南遷,尤其是永嘉之亂以後,遷徙規模就更大了。這一時期,南方北方都出現了不少十分有名的呂氏族人。
愛玩「三國殺」游戲的讀者,對呂蒙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三國志》等史書記載,呂蒙在孫權當政時受到重用,他曾計擒郝普、勇斗張遼、擊敗關羽、智取三郡,不僅功勛卓著,在當時還是發奮讀書、勤能補拙的好榜樣,「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成語都與他有關。
而同時期的呂岱、呂范兩人,也同是孫權帳下的重臣、大將,他們的功勞與呂蒙相比不遑多讓。三呂同在一朝,可見當時呂氏在南方已經發展興盛。
而北方呂氏則以南北朝時期的呂光為代表。他建立的後涼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由呂姓人建立的割據政權。後涼在歷史上存在了48年,開發了當時的西部地區。
⑹ 三國勵志人物呂蒙的故事
《三國志》等史書記載,呂蒙在孫權當政時受到重用,他曾計擒郝普、勇斗張遼、擊敗關羽、智取三郡,不僅功勛卓著,在當時還是發奮讀書、勤能補拙的好榜樣,「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成語都與他有關。
據記載,春秋初年呂國滅亡後,呂氏子孫逃散到鄰近的鄭、晉、齊、魯、衛等國。如今,呂姓人在全國均有分布,甚至播遷到了海外。
這2000多年間,呂姓人都經歷了哪些大規模的遷徙?遷徙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不尋常的故事?
北方播遷
秦漢時,呂氏主要在北方遷徙
據記載,春秋初年,呂國的鄰居申國被楚文王攻滅。呂國公族害怕強楚也來攻打他們,遂舉國東遷,在新蔡一帶重新建立呂國,史稱「東呂國」。
然而沒過多久,當時較為強大的宋國舉兵攻打東呂。人單勢孤的東呂很快被消滅,呂氏家族四散逃亡,來到鄭、晉、齊、魯、衛等國居住,從此不再顯赫。
在宗法制盛行的先秦時代,家族地位一旦喪失,族人很難重整旗鼓,呂氏也似乎從此銷聲匿跡。史籍記載中,「呂氏」的稱號直到戰國晚期才重新出現,這就是衛國人呂不韋。呂氏家族潦倒到什麼地步?看看呂不韋的商人出身就知道了。所謂「士農工商」,商人在當時是「下等人」,比一般平民的身份還差兩級。
秦漢時期,呂氏主要分布於今河南、山東、山西等地,並主要向北、向西播遷,在山西西南部一帶形成望族。這時的呂氏以呂公家族為代表,他的女兒便是漢朝第一位皇後呂雉,這支呂氏家族在漢初盛極一時。
西漢末年,呂尚的一支後裔遷居琅琊郡(今山東日照一帶);東漢末期,社會動盪不安,一支呂氏遷居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一帶),當時著名的猛將呂布,便是這支呂氏家族的後裔。
呂氏南下
曾因戰亂大規模南遷
呂氏文化研究者呂明強介紹,呂氏南遷始於漢代,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有呂氏族人聚居,但人數尚少。魏晉南北朝時期,呂氏開始大量南遷,尤其是永嘉之亂以後,遷徙規模就更大了。這一時期,南方北方都出現了不少十分有名的呂氏族人。
愛玩「三國殺」游戲的讀者,對呂蒙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三國志》等史書記載,呂蒙在孫權當政時受到重用,他曾計擒郝普、勇斗張遼、擊敗關羽、智取三郡,不僅功勛卓著,在當時還是發奮讀書、勤能補拙的好榜樣,「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成語都與他有關。
而同時期的呂岱、呂范兩人,也同是孫權帳下的重臣、大將,他們的功勞與呂蒙相比不遑多讓。三呂同在一朝,可見當時呂氏在南方已經發展興盛。
而北方呂氏則以南北朝時期的呂光為代表。他建立的後涼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由呂姓人建立的割據政權。後涼在歷史上存在了48年,開發了當時的西部地區。
兩宋時期
「三世四人」的呂氏家族
兩宋時期是呂姓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此期間,涌現出許多呂姓政治家、思想家,而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三世四人」的呂蒙正家族。
《宋史》記載,後晉年間,呂蒙正出生於洛陽一個官宦家庭,但幼時和生母被趕出家門,寄居在洛陽郊區的寺廟里。他在一座山洞裡苦讀十年,並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考中狀元。
11年後,他被宋太宗任命為相。不過,他多次直言上諫觸怒皇帝,並因此三次遭貶,三次復任宰相。呂蒙正有7個兒子,均在朝為官,宋真宗有心提拔他們,而呂蒙正卻稱「諸子皆不可用」,只有侄子呂夷簡是「宰相才」。他「薦侄不薦子」的做法,在當時被推為公正無私的典範。
宋真宗死後,繼位的宋仁宗年幼,劉太後臨朝稱制。身為宰相的呂夷簡一方面要小心翼翼約束剛愎自用的劉太後,另一方面還要輔佐教導年幼的宋仁宗,並在這種情況下使「朝中無事、四海晏然」,可謂鞠躬盡瘁。
呂公著是呂夷簡的長子,在宋哲宗年間官居宰相,與司馬光同心輔政,他輔政期間四海承平。
呂公弼是呂夷簡的次子,與長兄呂公著同朝為官,官至樞密使,相當於如今的`國防部部長。此外,呂公弼的書法也著稱於世,《子安貼》等流傳至今。
此外,在宋一朝有名的呂氏家族還有以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為代表的藍田呂氏,以宰相呂惠卿為代表的泉州呂氏,以及以名相呂頤浩為代表的齊州呂氏等,可見呂氏家族在宋朝人才輩出,並且多出名相。
移民台灣
台灣第26大姓曾被迫改姓
據統計,如今的呂姓人約有700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44%,在中國姓氏排行榜中位列第43。而在台灣省,呂姓則是排名第26位的大姓。呂姓是何時遷到台灣的?其始祖是誰?
據多種《呂氏族譜》和相關史料記載,呂公著有子名叫呂希哲,與張載、程顥、程頤、王安石是好友,是著名的教育家,時人稱之為「滎陽先生」。
呂希哲之子名叫呂好問,因金滅南宋從安徽遷居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建炎年間官居兵部尚書。呂好問在道學上造詣很深,是當時的學界權威。他的長子名叫呂本中,是「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在道學上繼承父親衣缽,名重當時;呂本中的弟弟名叫呂弸中,呂弸中的孫子,便是被台灣呂姓人尊為共祖的呂祖謙。
呂祖謙的一支後裔,先由浙江金華移居貴州,又由貴州遷居福建漳州,後又從漳州分遷至泉州,並有一部分移居廣東。後來,呂阿四、呂阿南兄弟倆遷居台灣台北縣鶯歌鎮,後來又從這里遷居到台灣各地。
1895年日本占據中國台灣,曾強迫呂姓人改姓宮本,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後,台灣呂姓才恢復祖姓。如今,台灣呂姓人主要分布在台北縣、嘉義縣等地。清康熙年間,東南沿海地區一部分呂姓人為生計所迫,冒險闖「南陽」,從而遠徙海外,分布於今天的東南亞、北美等地區,著名人物有出生於越南的影星呂良偉等。
⑺ 中華呂氏文化中心呂強會長好!呂氏通譜雖然修好,可適用還得等到若干年以後才用得上,建議可否按各地間隔
呂氏文化研究中心的建成,將是華夏子民研究呂氏文化一個新的里程碑,是呂氏宗族的一大盛事,也是我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一個中華子民非常形象敬祖愛國的教育基地,告戒人們時刻不能忘本,牢記民族之根。
⑻ 呂氏三才第四屆中醫公益學術交流會主題是什麼
不要偏信偏方。 中醫專家組成員之一: 長期從事中醫臨床與科研,主持和參與多個醫療科研項目,申請醫葯保健專利4項,發表醫學論文40多部(篇),入選名人詞典40多部,出訪(義診)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外國首腦政要接見。 多臨床各科均有研究,尤對心腦血管、內分泌、腫瘤、婦科、老年及免疫系統疾病更有擅長。 所獲榮譽: 中國名醫協會 理事 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學院T.MD傳統醫學 博士 中國百名名醫專家資訊網 特聘專家 全球華人專家名人遠程交流協作網 特聘專家 美國國際名醫學會 理事 國際中西醫學會世界總會 永久會員 加拿大傳統醫學會 國際醫事顧問 加拿大世界中醫葯學會 客座教授 中國葯文化研究會醫葯科技專家委員會 專家 台灣中山醫學科學研究院 院士 首屆世界保健品博覽會及中國名醫名葯亞太合作論壇 (柬埔寨、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馬來西亞聯動大會) 義診專家 香港國際傳統醫學研究會 客座教授 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 研究員 聯合國世界科技大會(獲參會資格,因故未赴) 代表 香港中華中醫學會 教授 香港國際中醫葯學院 課題教授 首屆中國金榜技術與產品博覽會 金獎 中國發明協會優秀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 金獎 美國國際發明發展中心世界博覽會 發明人金獎 美國世界名人文化研究院 醫學論文世界金獎 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學科學技術交流中心 優秀論文獎 中國中醫研究院《共和國名醫大典》 共和國名醫專家貢獻金獎 美國中華醫學會、美國諾貝爾醫學研究院 國際名醫金獎 中華名醫世紀高新金杯獎 21世紀創新高醫葯學科技成果大賽 醫壇傑出人物獎 英國世界傳統醫學會 新世紀東西方知名醫家創新獎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發展理論與實踐文集》 優秀論文獎 全國首屆「華佗-醫聖杯」自然醫學民間傳統療法經驗交流會 金獎 第二屆中華特色名義論壇暨中越特色醫葯技術合作洽談會 優秀成果金杯獎 香港國際中西醫結合學會《世界名醫論壇》 優秀論文獎 香港國際傳統醫學研究會、加拿大世界中醫葯學會2000年度 世界難證研究獎 歐亞傳統醫學新進展暨世界知名醫家成就頒獎大會(溫哥華) 學術金獎 東南亞經濟與中國西部可持續發展戰略學術交流會 優秀論文一等獎 中國發展西部經濟文化研究叢書 特等獎 世界名醫論壇雜志 優秀論文 第四屆全球華人醫學大會 醫葯文化名人獎 被載入: 國務院發展中心組織多部委編撰 〈中國國情報告-專家學者卷〉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專家學者詞典》 人民畫報 《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 光明日報 《2000中國風-傑出人物特集》 經濟信息報 《新世紀人物訪談》 國家文化部 《中國世紀英才薈萃》 中國中醫研究院 《共和國名醫專家大典》 中國科技與人才開發中心 《世界名醫大典》 中國國際專家名人咨詢網 《中國國際專家人才庫》 《中國當代發明家詞典》、《世界科技專家與人才(中國醫學卷)》、《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等40多部名人詞典。
⑼ 關於呂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是什麼
1、呂姓的歷史:呂姓發源地應在今河南省南陽西一帶,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呂姓繁衍應在今陝西西安、及山東東平、壽張,安徽壽縣、鳳台縣等地。4000多年前,出自姜姓部落的伯夷有呂國,呂國被滅後,伯夷的部份子孫以國為氏,始有呂這個姓氏。(注意是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子孫,伯夷的其它後裔以齊、許、申······等為氏),當時,不僅姓的名稱數量少,氏的名稱數量也不多,呂氏作為姓下的分氏,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氏之一。
2、呂姓的現狀:
呂姓在中國國內分布以安徽、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河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31%,其次為廣東、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台灣等省。
呂姓的名人:
1、呂留良:明末清初人,號晚村。與黃宗羲、高斗魁等結識。雍正十年因曾靜案,被剖棺戮屍,著述焚毀。學宗程朱,特別表揚朱熹的種族思想。
2、呂布:東漢末年名將,善弓馬,力大無窮,時稱"飛將",封溫侯,割據徐州,為一代梟雄。
3、呂洞賓:號純陽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教尊為北五祖之一。
4、呂光:十六國時後涼(建都今甘肅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