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勵志人物與人類奇跡
世界上十個最偉大的皇帝(國王)1.拿破崙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資產階級訊速建立,波旁王朝在一夜之間迅速崩潰,路易十六世被送上了斷頭台。但是歐洲封建勢力對這個新誕生的資本主義國家感到莫命的恐懼,於是便連起手來共同對付這個新興資產階級國家。督政府搖搖欲墜,而此時此刻一名推崇革命的將軍在義大利戰線上卻扭轉乾坤,擊潰了奧撒聯軍,迫使奧地利和撒丁王國退出戰局。他就是-----拿破崙 波拿巴。
此後,拿破崙遠征埃及,擊潰奧斯曼軍隊,秘密回國,發起政變奪得政權,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官,而後發動對奧(奧地利)戰爭,在耶拿大敗普魯士,與此同時變法國為帝國,成為法國的一位新皇帝--拿破崙一世.
之後拿破崙的法蘭西大軍所向無敵,聯軍一次又一次的被擊敗,創造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幾乎整個歐陸都掌握在他一人手中,同時他還創造了法律經典--《拿破崙法典》。
但是極盛之時必會導致衰弱,法國20萬大軍身陷西班牙泥潭,60萬大軍遠征俄羅斯只剩幾萬人返回,而後一系列的輝煌與失敗,讓他退位。不過他不甘心命運女神的安排,再次登基,但是只是黃梁一夢,鼎盛一去不復返,兵敗滑鐵盧。最後孤獨地死在荒島上。
所屬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法蘭西共和國)
軍事評價:92
統治評價:80
世界影響力:82
2漢武帝
幼年登基,繼承了前幾位皇帝的生活簡朴,卻在國之大事上十分大方,利用先皇祖宗們留下的基業,錢財和糧草,干成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在人們眼裡,他與唐太宗,始皇帝並駕齊驅,但事實上真正對世界歷史有重大影響的皇帝莫過於他,他是一個兩面角色,既恐怖有偉大,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主動發動戰爭的皇帝,他積極地抗擊匈奴,破格任用人才,(霍去病,衛青等)而自己卻也是一位文治武功極深的皇帝。他對中國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改變了分封制,真正地進入了了皇權大於一切的專制封建社會,這要比中國的四大發明更領先於世界,試想一下法國在15世紀中期才進入了皇權集中的時期,這在歐洲已經是很早的了,而漢武帝卻處於公元前2世紀,相差整整1500年,這才是真正讓外國人感到中國偉大的地方。
而在外交方面,他積極的開辟了絲綢之路,派使張騫前往西域,進行了文化交流,溝通了東西文化和四大帝國,真正的讓世界開辟了一條新的商路。
可以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西式皇帝。
所屬國家:中國(漢朝)
軍事評價:65
統治評價:88
世界影響力:95
3.阿布·穆斯林
747年,奴隸出身的阿布·穆斯林(750~754在位)領導呼羅珊人民舉行起義,於750年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近90年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定都庫法,762年遷新都巴格達,直至1258年被蒙古人所滅為至。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與鞏固,標志著阿拉伯帝國進入了1個新的時代。新王朝以伊拉克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營建了新都巴格達。該城宏偉壯觀,人口眾多,商貿繁盛,是與當時的長安、君士坦丁堡齊名的世界性大都市。
隨著新王朝的建立,阿拉伯帝國的社會面貌也發生相應變化。阿拉伯帝國的君主專制統治空前膨脹,此時的哈里發們不僅自稱是先知的代理人,而且也是安拉真主在塵世間的代表,是"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他們憑借龐大的官僚機器,對廣袤疆域內的各族人民進行封建統治。官僚機構中的最高行政長官稱"維齊爾",即宰相,輔佐哈里發總理萬機,權勢極大。軍隊是阿拔斯王朝的有力支柱。
阿拔斯王朝最初的百年間,帝國的對外擴張已達極至狀態,國內政治穩固、社會安寧、農商發展、文化昌明,聲威遠播,是帝國國勢極盛的"黃金時代"。
所屬國家:哈里發帝國(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
軍事評價:6統治評價:89
世界影響力:80
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 --- 1955年4月18日),是著名的德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也是相對論的創立者。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德國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奠基者,二十世紀兩大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他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在伯爾尼專利局任職,在蘇黎世工業大學擔任大學教授。1913年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皇家科學院院士。1933年愛因斯坦在英國期間,被格拉斯哥大學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因為受到納粹政權的迫害,脫離德國到美國,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工作,1940年寫了一篇著名論文,「我不信仰一個人格化的神「。1955年4月18日,病逝於普林斯頓。[1]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2]
2.牛頓(1643(格里歷)年1月4日—1727年3月2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網路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二項式定理》和《微積分》。
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棱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
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並為冪級數的研究作出了貢獻。[
3.愛迪生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英文名: Lars Magnus Edison,1846年-1931年),世界著名的美國發明家、物理學家、企業家,擁有眾多知名重要的發明專利超過2000多項,被傳媒授予「門洛帕克的奇才」稱號!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但是他盜取了特斯拉的新直流電原理這也是他人生污點。
4.居里夫人
瑪麗·居里(1867~1934),原名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 通常稱為居里夫人,是原籍波蘭的法國著名女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1867年11月7日生於波蘭首都華沙,1891年隨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讀書。在巴黎取得學位並從事科學研究,是巴黎和華沙「居里研究所」的創始人。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發現釙和鐳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瑪麗·居里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以及於12月21日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居里夫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1934年7月4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世界上偉大的音樂家
1.貝多芬
路德維希·馮·貝多芬(德語: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藝術歌曲、舞曲。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在世界交響音樂界,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著名作品有交響樂《英雄》(第三交響曲)、 《命運》(第五交響曲)、《田園》(第六交響曲)、《合唱》(第九交響曲,其中著名樂段《歡樂頌》在第四樂章),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弦樂四重奏《大賦格》等。[1]
2.莫扎特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德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無疑是一個天份極高的藝術家,在西方音樂歷史中,只有他被毫無疑問地公認為音樂界的曠世奇才。莫扎特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遊曲等等成為後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他同時也是歌劇方面的專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於時代的變遷。此外其作曲風格同時兼具旋律及藝術性,悅耳開朗,卻又不失優雅,令其作品同巴赫貝多芬同一地位,亦能讓人感受到音樂風格由巴洛克時期轉向古典主義時期。也因狂飆運動顯露出早期浪漫主義曲風,直接預示了貝多芬式的英雄性音樂的出現。他也是第一位公開脫離保護人的自由作曲家,使其人格備受後世音樂家敬仰。
3.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爾和D.斯卡拉蒂齊名。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使用了豐富的德國的音樂風格和嫻熟的復調技巧。他的音樂集成了巴洛克音樂風格的精華。並被尊稱為西方「現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世界上偉大的畫家
1.達芬奇
列昂納多·達·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譯萊昂納多·達·芬奇、李奧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數學家、天文學家、預言家、發明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深入研究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自然科學的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小行星3000被命名為「列奧納多」以表示人們對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尊敬和懷念。
2.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躋身於全球最著名、廣為人知與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擾,曾割掉耳朵,後在法國瓦茲河開槍自殺,時年37歲。[
世界上偉大的思想家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庚戌)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歷八月廿七~農歷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祖籍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及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世界各地都有孔廟祭祀孔子。
2.馬克思
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社會學家、革命家。社會學三巨頭之一。主要著作有《資本論》[1]、《共產黨宣言》。他是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是當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支持他理論的人被視為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最廣為人知的哲學理論是他對於人類歷史進程中階級斗爭的分析。他認為幾千年以來,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的矛盾與問題就在於不同階級之間的利益掠奪。依據歷史唯物論,馬克思曾大膽地假設,資本主義終將被共產主義所取代。
3.柏拉圖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寫下了許多哲學的對 柏拉圖
話錄,並且在雅典創辦了著名的學院。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1]
如同許多古老的文獻,柏拉圖留下的文集殘缺不全、而且依然存在爭議。他記載的蘇格拉底對話錄成為後人研究他們思想的主要來源,但許多內容其實記載的是柏拉圖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蘇格拉底的原意。[1]
4,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作為一位網路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對哲學的幾乎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思想家、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憲法。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1]
1.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世界上偉大的文學家
威廉·莎士比亞(W.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在歐洲文學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被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他亦跟古希臘三大悲劇家艾思奇利斯(Aeschylus)、索福克里斯(Sophocles)及幼里匹蒂斯(Euripides)合稱戲劇史上四大悲劇家。
。
世界上傳奇的企業家
比爾·蓋茨(Bill Gates),全名威廉·亨利·蓋茨(William Henry Gates,1955年10月28日-),美國微軟公司的前任董事長。首屈一指科技尖才,大慈善家、環保人、與保羅·艾倫創辦微軟公司,曾任微軟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軟體設計師,持有公司超過8%的普通股,是公司最大的個人股東。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比爾·蓋茨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休,但仍作微軟董事長保證公司的運營,並把580億美元個人財產捐到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2012年9月19日,《福布斯》2012年美國富豪排行榜發布,比爾·蓋茨第19次蟬聯美國首富桂冠。2009年,比爾·蓋茨超越沃倫·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是在2008年之後首次奪回了世界首富寶座。而在2010年至2013年,均被墨西哥富豪卡洛斯·斯利姆·埃盧超越,讓其成為蟬聯3年的世界首富。至今為止,比爾-蓋茨以720億美元的凈資產連續第20年蟬聯美國首富寶座。
2014年2月4日,比爾·蓋茨(Bill Gates)卸任董事長一職,出任公司技術顧問。[1]
2014年2月25日,胡潤發布了2014全球富豪榜,比爾·蓋茨以4100億元人民幣榮登榜首,重新奪回世界首富的稱號。
史蒂夫·保羅·喬布斯(1955.2.24—2011.10.5),美國著名發明家、企業家、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志性人物,他經歷了蘋果公司幾十年的起落與興衰,先後領導和推出了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生活方式。喬布斯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病逝,享年56歲。[1]
世界上偉大的演員歌手
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1958年08月29日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加里市出生,美國歌手、舞蹈家、表演家、慈善家、音樂家、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慈善機構創辦人。被贊譽為「流行音樂之王」(King of Pop)。
傑克遜是家族的第八個孩子,他在1964年作為傑克遜五人組的成員和他的兄弟一起在職業音樂舞台上初次登台,1968年樂隊與當地的一家唱片公司合作出版了第一張唱片《Big Boy》。1971年12月,發行了個人首支單曲《Got to be there》,標志著其個人獨唱生涯的開始。
1982年12月,傑克遜音樂生涯最暢銷的專輯《Thriller》發行。1987年9月,傑克遜展開個人首次全球巡演。通過舞台和視頻的表演,傑克遜普及了一些像機械舞和太空步等舞蹈技術。傑克遜是的一生中兩次入選的搖滾名人堂,獲得了13個格萊美獎和26個全美音樂獎。在他單飛生涯中,他擁有13支美國冠軍單曲。2000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里認證他資助過39個慈善機構。
2009年5月,傑克遜宣布將在倫敦舉行系列音樂會;6月25日,他因為急性丙泊酚和苯二氮平類葯物中毒導致心臟驟停逝世。洛杉磯法醫裁定這是一宗兇殺案,他的私人醫生康拉德·莫里被判定過失殺人罪。2010年,邁克爾·傑克遜被授予格萊美終生成就獎。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
1948年,赫本在一部時長僅39分鍾的荷蘭風光紀錄片《荷蘭七課》中出境,開始電影。1954年,她在影片《羅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因在舞台劇《美人魚》中的表演,獲得托尼獎的最佳女主角。1955年,她憑借電影《龍鳳配》再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1961年,她主演了電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奧黛麗客串出演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
晚年時,奧黛麗·赫本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為第三世界婦女與孩童爭取權益。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1]。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闌尾癌病逝,享年63歲。
Ⅱ 巴斯爾時期服裝文化和S形時期服裝文化的區別
很高興為您解答:
巴斯爾時期的服裝文化
一、19世紀70年代,去掉了裙撐克里諾林,出現了合體的連衣裙式的普林塞斯•多萊斯(Princess
dress),17世紀末、18世紀末兩次出現過的臀墊-巴斯爾,又一次復活流行於70年代到80年代,因此,這一時期稱為巴斯爾時期。人造絲、人造纖維問世。
二、巴斯爾時期的男裝
(1)仍是上衣、龐塔龍、基萊組合的三件套形式。
(2)現代型的襯衣和領帶,襯衣領呈有領座的翻領,領口有漿硬的袖克夫。克拉巴特分為大的斯卡夫scarf,和小型的耐克塔一(necktie
領帶),1890年耐克塔一變成今天領帶的形式,系扎方法固定下來,這種領帶被稱作「夫奧•印•漢德(four
in
hand意為四頭馬車)。
(3)男裝(包括女裝)可是分化出市井服(逛街服)、運動服、社交服這些不同場合穿用德不同品種。
4.印巴耐斯•凱普-有披肩的長袖大衣,腰部長系腰帶,還有毛織物的短大衣,帽子有軟呢帽、硬殼平頂草帽。
三、巴斯爾時期的女裝
(1)克里諾萊特-由波蘭式羅布發展而來,後半部用鐵絲或鯨須做成撐架使之後突的襯裙,上蒙馬尾襯布,罩裙流行托裾形式。
(2)普林塞斯•多萊斯-上下都很緊身,下擺變窄,緊身裙上配一條別色罩裙,或纏卷在腿部、或裝飾在腰部,多餘部分集中於後臀部,下擺呈美人魚一樣的托裾形式。
(3)1883年,裙子又逐漸變大,巴斯爾樣式重新復活,開始用後突狀的克里諾林,後發展成臀墊,法國稱巴斯爾為托爾紐爾,法國以外的國家稱之為「克尤德巴黎」。
(4)巴斯爾時代女裝,除凸臀特徵外,另一特色是托裾。
(5)緊身胸衣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壓平,強調「前凸後翹」的外形特徵,到90年代變為優美的S形。領子白天為高領,夜間為袒露的低領口。
(6)強調衣服的表面裝飾效果是巴斯爾樣式又一大特徵。褶襞、普利茲褶、活褶飛邊、流蘇裝飾等。不同色、不同質地面料相拼接。相組合、搭配成為流行。
(7)泰拉多•斯茨(女西服套裝)-男式女服,女服又一次向男服靠攏。女性運動服促經了女服現代化的進程。
Ⅲ 騎士文化是什麼
歐洲的騎士時代始於公元900年前後,持續至中世紀結束的1500年左右。蠻族動亂結束後,法蘭克人、凱爾特人、汪達爾人紛紛建立各自的國家。其中勢力最大的是法蘭克王國。查理繼承父位統治法蘭克王國時期,開始了大規模地擴張領土戰爭。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來維持龐大的軍隊,於是他將征服的土地劃成小塊,賜給眾多的追隨者。這些封地的小領主形成了歐洲最早的騎士階層。公元11世紀,菲利蒲1世的軍隊基本上以重裝騎兵為主攻力。法蘭克騎兵的鎧甲是用幾層皮革重疊縫製成的短袖造型,表面綴有鐵環。頭上是帶護鼻的圓錐形銅盔。下身是綁腿和帶馬刺的皮靴。 公元11世紀至13世紀,十字軍東征標志著騎士文化黃金時代的到來。當時十字軍被認為是完美的騎士。從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保護無助的朝聖者,被看成是騎士的最高天職。騎士的鎧甲多為鎖子甲。鎖子甲最早在公元前6世紀,由凱爾特人發明,之後被羅馬人採用。十字軍東征時,騎士們幾乎全部披掛鎖子甲。其重量大約13公斤。另外,由於長時間被太陽照射,鎧甲發熱易灼傷皮膚。為此,騎士們都在外面罩上縫有紅十字紋樣的白色長袍,頭上的圓筒狀鐵盔上開著橫條視孔和用來呼吸的小圓孔。14世紀以後,為了提高鎖子甲的防禦力,在胸、臂和腿等容易受到攻擊的部分,增加了鋼鐵板金護甲。這些護甲成為日後盛行歐洲的板金鎧甲的前身。頭盔也由圓筒狀換成尖錐形。到了15世紀,板金鎧甲的製作技術變得愈加成熟,出現了全身披掛板金鎧甲的重裝騎士。但是,整套甲胄的總重量達50公斤。1585年,英國的甲胄匠人製作出新型板金鎧甲,以當時流行的紳士服款式為造型,表面塗成黑色,並刻有精美的鍍金裝飾,這種鍍金裝飾既美觀又可防銹。在實戰時,還配備有緩沖面罩和護胸甲。此種造型的鎧甲凝集了當時甲胄匠人製作工藝的最高技術。
關於騎士與騎士文化你可以去看這篇文章,作者寫的非常好:http://blog.verycd.com/dlm/cmd=showentry&eid=4760
騎士與騎士文化——由 ♀☆DLM☆♂™ 發表在他的個人Blogs
對於中世紀騎士的傳說,往往誇大著種種浪漫的遐想。這多半來自我們對現狀的不滿和憑空想像:居住在古色古香的城堡中,過著貴族一般富足的生活;戰勝邪惡的魔法師和巨人,保護善良但是無知的農民,憑著貴婦人或者國王的名號行俠仗義。
對於中世紀騎士的傳說,往往誇大著種種浪漫的遐想。這多半來自我們對現狀的不滿和憑空想像:居住在古色古香的城堡中,過著貴族一般富足的生活;戰勝邪惡的魔法師和巨人,保護善良但是無知的農民,憑著貴婦人或者國王的名號行俠仗義。令唐·吉柯德顛倒沉迷的游俠小說,或普羅旺斯民謠歌手的即興創作,充分解釋了理想中騎士的行為規范。但是,即便是現代人,也無法時時遵從自己的良知;何況是靠武力說話的過去,騎士行事也常常偏離限定的軌道。
首先來指明騎士道的定義,以今天的標准,無外乎以下三重:一、作為封建制度的組成部分;二、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階層;三、一種個人的行為方式、榮譽觀和道德准則。
下面我們就回到那個年代,歐洲正在廢墟上重新劃分格局,羅馬的榮光已經過去,文藝復興的晨曦尚未到來:
最早的蠻族動亂結束後,法蘭克人、凱爾特人、汪達爾人紛紛建立各自的國家。條頓征服席捲了整個西北歐,他們的武士幾乎全是步卒,從塔西陀(Tacitus)的文集中,可以發現當時的日爾曼部落中有很隆重的成人典禮。全族的男子聚到一起,適齡的青年由部落首領或者其父親授予一矛一盾,正式成為戰士。在當時的高盧人中間,這種儀式很普遍。法蘭克人沿用了這些傳統,從查理曼,到虔誠者路易,到大膽查理,他們在成人禮上都被授予一把佩劍。我們可以認為,這是騎士受勛儀式的前身。
眾所周知,加洛林王朝是最早採用領地和采邑制度的國家。查理曼一生南征北討,但缺乏足夠的資金來維持龐大的軍隊。於是他將征服的土地劃成小塊,連同上面的農民一起,賜給眾多的追隨者。這就是封建制度,擁有地產的人也擁有政權。當然,國王和領主之間是有契約的:國王向領主提供保護,作為回報,領主們每年要上繳稅收,並且定期服役。土地還是歸國王所有,領主們只有使用權罷了。查理曼的強大足以震懾四方,但他的後人就沒有維持向心力,虔誠者路易犯了極大的一個錯誤:將國家平均的分配給相互敵視的後裔。於是他死後,龐大的帝國沒能度過瓶頸,一分為三。於是各地大小的封地成了相對獨立的王國,貴族們的采邑變成世襲,不可剝奪。
當時歐洲頻頻遭到外來民族的侵略,南有穆斯林,北有維京海盜,東有馬扎爾人(匈牙利人的前身)不斷寇邊。在十一世紀,洛爾河到萊茵河之間遠離勞作的貴族子弟從小就要接受格鬥技巧和馬術的訓練。毫無疑問,最早的騎兵和騎士都是貴族和有錢人。因為只有他們才有能力購置昂貴的裝備:自己要三到四匹輪換的馬,每匹馬會吃掉大量的糧食,尤其在農業生產不發達的當時,是種極大的花費;盔甲都要去鐵匠鋪量身定做,此外還有扈從的裝備。一般說來,單個人的軍事裝備,要耗費大約20頭公牛,亦即至少10個農民家庭犁地的牛犢。這樣的開支,平民是無法承擔的。騎在馬上的武士階層同時也是貴族階層,出身的優越必然伴隨著對低等級的蔑視,他們找到了共同的愛好:戰爭。同羅馬時代類似,中世紀的貴族組成了重裝騎兵,成了那個時代軍隊的主力。
腓力六世時代有了這樣的說法:「為了避免即將降臨的災難,人們將自己分成三類:第一類是祈禱上帝的人;第二類是經商、種田的人;第三類是為了防護前兩類人使之免受不公和傷害而產生的騎士。」這是中世紀西方社會結構典型的劃分方法,騎士這個詞來自查理曼的Capitularies法令集, Caballarii,原意是騎師。
1066年,征服者威廉踏上了不列顛的土地。海斯廷斯戰役的結果,相關本文主要有三點:給英倫三島帶去了相對先進的封建制度;撒爾馬特式的小圓盾被淘汰了,諾曼士兵將鳶形盾(Kite Shield上圓下尖的長盾)結成一排,可以有效的抵禦弓箭射擊,這使得友愛互助成為了十一世紀騎士訓練的重要部分;諾曼人獨立的騎兵部隊發揮了很大作用,英語中便有了Knight這個詞彙,指騎在馬上的戰士。十一世紀中期,騎士階層正式形成了。
作為一種軍事動員體制,封建制度更加有利於防禦而不是進攻,各地的貴族有義務隨時勤王。為此各國專門頒布了有關法令,用來懲處未能及時響應徵召的騎士。在英國,亨利二世時代開始,有了Escuage的說法,即兵役免除稅。封建領主的義務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只要上繳中央稅收即可,不用親自揮戈上陣。在愛德華三世、亨利五世和六世的年代,戰事頻頻,這些款項被用來支付龐大的軍費開支。這項改革在十三、四世紀緩慢的進行著,歐洲各國的軍隊中雇傭兵開始占越來越大的比例,軍隊的結構相對發生變化。從前十字軍的領地中很難摻進國王的影響--他們只受教會的領導,現在的僱傭軍為了主君努力戰斗,為了金錢,或是為了去東方成為新的貴族。自然,參加十字軍並成功歸來的老兵可以得到更好的報酬。
十字軍東征標示著騎士文化黃金時代的到來,十字軍被認為是完美的騎士。從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保護無助的朝聖者,被看成是騎士的最高天職。作為回報,教會紛紛將騎士團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使之成為跨國的組織。許諾他們教會財產以及種種宗教特權,免除十字軍騎士的懺悔。教會土地上十分之一的收入被用來支付給騎士團,作為保護朝聖者去聖地的費用。 1099年,耶路撒冷被攻克,但聖地和東方的拉丁國家還是被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包圍著。成立一支常備軍的需要日益迫切,於是定下了專門的軍事條例,成為了所謂第四教條,即長久的與異教徒作戰。十字軍的團體紛紛成立,宗教為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鍍上了崇高的光環。
像教規一樣,騎士團規對每個成員具有相同的約束力。信念與教條將不同出身不同背景的騎士凝聚在一起,彼此友愛,擁有相同的立場與目的。同時還規定了他們對信仰的忠誠,對領主的尊敬、對言語的謹慎,戰場上的公正與寬容,以及恪守榮譽和謙恭的原則。
於是騎士制度獨立於封建制度的地方也產生了,十字軍的團規與教規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騎士精神中基督徒的種種美德,就在此時形成。十字軍的身上既有修道者的虔誠,又有貴族的氣魄。一般來講,喪失領地的破落貴族或者沒有獲得繼承權的世家子弟只有兩條合適的出路:教士或者軍人,顯然後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解放聖地的狂熱和教會許諾的巨大利益是無法抵擋的,不少平民變賣家產購置裝備只是為了去東方。於是這些職業軍人就紛紛參加大貴族的衛隊,隨著國王或皇帝去東方,嚮往著豐厚的戰利品,或者豐厚的贖金。
這些軍人穿樸素的服裝,過清苦的出家人生活,用守護聖徒的名字重新命名,在大貴族的指揮下戰斗,為教規所約束,因捐贈而致富。自願獻身這項事業的騎士成了完美的典範,於是紅鬍子腓特烈一世,獅心王理查一世還有奧古斯都腓力二世都成了楷模,後者死後被追封成聖人,雖然在國內時他們都殺過不少教徒。這些十字軍團體就是後來英國嘉德騎士、勃艮底金羊毛騎士,薩伏伊的愛伊霞特騎士(Annuniziata),法國聖米開羅騎士和聖靈騎士的前身。
14、15世紀,歐洲各國軍隊的組織方式大同小異,國王下面是總管和元帥,他們的職權時而獨立時而交叉。再下面是傳令官Herald,擔任副官、文書和參謀的角色,並且顧名思義的,常被派去對方營地下戰書或要求停戰,戰後還要負責清點己方的傷亡,是個全能的職位。下面的作戰部隊以中隊劃分,由貴族或者騎士統帶。一般來講,騎士分成兩個級別,一種叫Banneret,就稱為騎士,這個名字來自於他們長方形的旗幟,是作戰的主力。見習騎士稱為 Bachelor,即學徒兵,組成更小的隊列跟在主力後面,他們需要積累經驗,掌握更多的作戰技巧。見習騎士的旗幟也是長方形的,但末端開叉成燕尾狀。等他們有了相當的功績後,可以向司令請求升級。於是傳令官將之旗幟上的燕尾剪去,升級成騎士。
所有這兩種騎士都由他們的侍從護衛著,侍從的騎槍尖上掛著長三角形的矛旗。這些旗幟的規格是統一的,上面繪著家族的紋章。相應的,騎士分成兩個等級,侍從也有兩個等級,Squire指較為年長的侍從,隨著主人參加戰斗;而Page相當於勤務兵,多為接受騎士訓練的孩子,當時每座城堡都是騎士學校。這些侍從在青年時代完成訓練後,經過成人禮就可以成為正式的見習騎士。有些人無法承擔騎士的高額開銷而終生作為侍從,當然,有來頭的王子和大貴族子弟一生下來就是騎士。
有升級自然就有降級,但極為罕見。截至1793年,英國共發生過三例降級事件。1621年Francis Michell爵士被褫奪騎士頭銜,在威斯敏斯特大廳舉行,可見何等嚴重。他的馬刺被收回,劍帶被割斷,簡直是奇恥大辱。
與此相對比的,是騎士命名儀式,常常有兩種。第一較為簡單,也較為普遍,多在戰時舉行:候選人單膝跪在軍隊首領或者有聲望的騎士面前,主禮人用劍背輕觸其肩部三次,贈送一段箴言諫句,整個儀式就算完成了。這樣從11到16世紀每次大的戰役後都會產生一批騎士,簡單的形式被更多的接受,在和平時期都廣泛採用。
當然也有更加隆重的儀式,在15世紀的英國,騎士的頭銜必須由領主頒賜:主持人用劍背輕觸對方的後頸和兩肩,接著以守護聖徒名義起誓(英格蘭人是聖喬治,蘇格蘭人是聖安德魯),起誓謹守忠誠與榮譽。然後主禮人高唱:"Avencez,Rise Sir 某某",一般是該騎士的教名。"整個典禮結束。之後還有不同的慶祝,比方說國王的賜宴,授予披風、盔甲和馬刺;或者是教會的模式,騎士團的每個兄弟為新人祝福,賜給聖經和十字架,新加入者自己表示,要放棄人世間的尊崇與俗名,等等。
後一種頒賜典禮漸漸地與別的重大儀式相結合,比方說,在英國,騎士的授勛常常伴隨著王室的慶典。所謂巴斯騎士就是在國王加冕禮上被冊封的騎士,這種規定始於亨利四世,在查理二世加冕時巴斯騎士團才成立,這些騎士又被稱為馬刺騎士,因為他們被賜予金和銀的馬刺。
一般而言的騎士道神髓與精華,結合了當時貴族化的氣度,基督徒的美德,以及對女士的尊重。理想的騎士不僅要孔武有力,更要求絕對的忠誠、慷慨、與寬容。如同史詩中的英雄一般,用胳膊為善良的民眾效勞,以教會的名義行俠仗義,保護去東方的朝聖者。
十字軍運動之後,騎士道漸漸失去了宗教色彩,僅僅代表著貴族階級的榮譽感。這種世代相傳的氣魄在英法兩國百年戰爭中被廣為傳頌,雙方的騎士都謹守古老的禮儀。血腥的戰斗之餘偶爾安插槍術比賽和閱兵式,實際上這樣的場合也很少。英國從愛德華一世去世後就全面取消了槍術比賽,法國更是發生了不得了的事故: 1559年7月1日,亨利二世與蒙哥馬利伯爵比試時,槍頭上的護套突然脫落。正如諾查丹瑪斯所預言的那樣,這位國王被刺穿了大腦。教會遂發布禁令,禁止所有的槍術比賽,長達兩個世紀之久。
不管騎士們所取得的輝煌業績,戰爭總是不結果的血紅色花朵。國家機器的碰撞引起廣泛的經濟衰退,真正受苦的只是低等級的老百姓。於是兩國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特別在英國和戰爭的中心--佛蘭德爾,他們有很好的理由抗議暴政與不公,全國的稅收和資源都被用於貴族們的戰爭游戲和奢華鋪張。所以戈蒂埃堅持認為,騎士文化的黃金時代在十二世紀,畢竟打殺異教徒對歐洲人來說,更加富有傳奇色彩。
隨著阿克的陷落,東方的最後一個拉丁王國被消滅,八次十字軍東征終於以失敗告終。不管它給後世造成的巨大影響,騎士精神還是要延續下去。效忠國王的動力在百年戰爭中消耗殆盡,雙方從貴族到貧民都厭倦了反復的拉鋸。於是法國南部的吟遊詩人為騎士精神上了最後一次發條--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文學中的愛情題材使得騎士道極大偏離了初衷,受其影響,理想的騎士應該忠誠於理想中的女性。請注意,理想中的女性,為他深愛但又得不到。也許只見過一面,甚至從未說過一句話,這都不重要。用純粹精神上的戀愛來表現自己的痴情,理想的愛人是供膜拜的聖女而不是褻玩的對象。唐·吉柯德的故事並不可笑。這樣的偶像在現實中要有所指代,多為另一位騎士的妻子。對貴婦人彎腰邀功的最大成就,便是確立了歐洲的一夫一妻制。這時代
理想歸理想,現實是現實。實際情況多少有些偏頗,封建制度是騎士文化根殖的土壤,極大的局限了種種對騎士的過高要求,下面撿兩個具體的例子來說。
提到對女性的尊重,基督教的興起多少提高了婦女的地位,但如同戈蒂埃所說的,封建制度把土地和女人捆綁在一起,作為交易的一部分,被她的父母或者監護人所出賣。理論上講,騎士有義務有責任保護孤苦的寡婦和孤兒。但也僅限於此。實際上,這種保護是像商品一樣出售的。較小的領主常常出賣自己的女兒,以聯姻來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樣的市儈合同隨處可見,我們震驚於其中言語之露骨的同時,更加震驚於這種現象的普遍。這種包辦婚姻,或者說合同婚姻預示著婚後的不幸,家庭暴力屢見不鮮。騎士們殷勤效忠的對象可不是自己的妻子。戈蒂埃的《La Chevaleries》中記載了這樣的故事:香檳地方的騎士La Tour Landry,在大街上目睹了他的朋友痛揍妻子,回家對著女兒總結道:"傲慢與無禮可不是婚約中的內容。"這種現象不僅是那個年代處處要求自律的結果,也是包辦婚姻的惡果。
上層社會的貴婦人尚且會遭拳腳,幼兒也受到畸形的待遇。John Symth記載了Berkeley地方一個古老世家的歷史,從1288年到1500年間,總共有過5例包辦婚姻,新人的平均年齡只有11歲。該家族的 Thomas勛爵在1476成為騎士時只有5歲!6歲時就舉行了婚禮!Mautice子爵在1338年成為騎士時只有7歲,這些都是因為父親早死,如果由父系的親戚來監護,毫無疑問的,會收取高額的費用,甚至是領地的吞並。成為騎士則象徵著成年,但當時的規定成為騎士的法定年齡最早是21歲。 Berkeley家族那樣的大貴族竊取了榮譽來逃避孤兒監護,但年幼的孩子就得過早的承擔家業。Symth不止一次提到,這是對孤兒不人道的虐待。
同時,經濟原因造成了騎士文化中浪漫成分一定的衰退。就以Berkeley家族而言,從13世紀中期開始,爵士們不僅是朝臣和戰士,也是平凡的鄉村紳士,他們出售城堡花園中出產的水果,主婦們則四處巡視收取地租。
此外,上面我們提過Escuage免役稅,佃戶或貴族都不能倖免。於是13世紀上半期,許多小領主加入軍隊以逃避高昂的賦稅,照騎士的道德標准來看,他們原當是為了榮譽、為了表示忠誠而戰的。無論如何,這為王室提供了穩定的收入和兵源。有錢的平民和鄉紳時時覬覦著提高社會地位的機會,便自己購置了裝備加入隊伍,也有機會因戰功而晉升為爵士,於是減少了騎士文化中的貴族色彩。當然這些麻雀變鳳凰的情節也被普羅旺斯的吟遊詩人改編,成了浪漫小說的好題材。家道中落的窮貴族成不了騎士,於是只能無奈抱怨,榮譽的大門居然對新進的暴發戶敞開,絲毫不考慮自己的祖宗也不過是職業文盲而已。
於是戰場上的軍事浪漫主義也漸漸褪色了,不再有堂堂正正的決斗,騎士們縮在觀察哨里揣測著對手的兵力,而不像前輩那樣站在突擊隊的前列。百年戰爭帶來了新的作戰方式,弓箭手成了戰場的主宰,一部分騎士淪為僱傭軍。
戰事的急迫取消了騎兵身上多餘的裝飾,也取消了只准貴族參加的戰前動員。雙方著名的司令官,如英軍的羅伯特·諾爾斯(Robert Knolles)出身就很含糊,雖說是爵士,卻是冊封的Sir而不是世襲的Lord。法軍總司令蓋斯林(Du Guesclin)等了很久才得到騎士的頭銜,因為他出身於破產的低級貴族家庭。愛德華三世不光挑起了這場戰爭,還全面禁止馬上槍術比賽,法國的約翰卻大力提倡,高下不久分了出來。法國人在克雷西戰役前夕給對手送去了充滿騎士氣概的戰書(當然是在知道自己絕對優勢兵力的情況下),而英國人卻利用停戰的間隙悄無聲息的脫離了絕地,無愧他們承自海盜先人的本色。草草收場的百年戰爭也宣告著騎士的時代臨近尾聲。
騎士道盛行的那個年代,距離現代人如此遙遠。那種矜持與高傲,對碌碌的我們來說,帶著些許刺激,幾分神奇。要把握騎士精神的本質很難,因為無法將自己溶入過去。即使在那樣偉大的歲月里,它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當時社會意識的限制。正如希臘羅馬時代的高度繁榮是以奴隸制度為基礎,騎士文明提倡的忠誠、自律已經悄然褪色,因為現代文明的發展要求著不斷打破限制。實際上,最重要的精華即使在中世紀的全盛時期都未能達到頂峰;作為一種將宗教與生活結合的運動,騎士做的並不比清教徒更成功。但是那些高貴的品質,卑謙、寬容、誠實、公正,作為一種精神遺產,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和平的銹蝕,經歷了人類社會種種短暫無常的變化,還將一直生存下去。
Ⅳ 簡述宋元時期對我國科學技術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指南針為歐洲航海家發現美洲和進行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的狀況;火葯的出現,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封建堡壘提供了條件。
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是為中國最爭光的朝代,也是當時世界上發明創造最多的國家。宋朝也是中國為世界貢獻最大的時期,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明一半以上都出現在宋朝,那時中國所謂的四大發明的三項被發明或是開始得到大規模實際的運用,火葯、指南針、印刷術、紙幣、垂線紡織,瓷器工藝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醫葯、工藝、農技等都達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後難比及的高度。宋朝還發展起一門新科學,技術科學。這些輝煌的成就與宋的綜合文明有直接聯系。宋代的GDP是佔全球的50%。國家的綜合實力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宋朝都是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國。宋朝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二、[宋的科技技術]
宋瓷是當時中國的國家標志。宋時的五大名窯是汝窯、官窯、鈞窯、哥窯、定窯。可以說人類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工業是宋朝的瓷器工業。宋瓷是最精美藝術與精確工藝完美的結合。宋瓷神韻文明與大眾文化巧妙的融合與統一。各地名窯瓷器大量地生產,不僅供皇家貴族使用,還為官員學者們、及市民階級所珍愛、使用。宋瓷的各種窯類造法製造出來的瓷器品種層出不窮。讓所有見著的人都贊嘆不已。宋瓷許多的工藝都已失傳。宋瓷許多的工藝水平即使現代都難達到。宋朝的瓷器是如此的精美,可以說宋朝遺留下的名窯瓷器幾乎都價值連城。宋時中國的大眾絲綢工藝從實用化走向細膩化精密化。宋朝的絲綢,超乎尋常的先進。非常尖端的織機,包含1800個活動的構件。各種綉法讓中國的絲綢更藝術化、更美學化。外國富人穿的是粗布麻衣,中國平民穿的是柔絲綢緞。有的農民也穿上了絲綢。"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
北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對天文、歷法、醫葯、數學等都有研究。沈括寫《夢溪筆談》記載了大量科技成果與科學發現,如地磁角的發現、摩擦起電現象的記錄及討論了光學問題等等。沈括還提出了沖擊成陸的觀點,此觀點西方十九世紀以後才出現。《夢溪筆談》被西方譽為世界上最早的科技網路全書。宋代隨著農、林、牧、副、漁各項事業的發展,宋的農業生態系統物資循環觀點與今天人類正建設的現代化生態大農業的觀點,在原則上達到了完全一致。宋的醫學規模及水平較唐代有了大幅度提高,宋代還創造了法醫學,《洗冤集錄》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著作,比西方同類專著早了三百多年。宋朝對石油、煤炭、天然氣各種能源廣泛運用。宋代用焦炭冶鐵,早於西方五百多年。
人類史上最早使用熱兵器的是宋。把指南針用一軍隊的行軍也是宋。北宋初年,政府對製造火葯武器非常重視。宋軍在功滅南唐,奪取金陵的戰爭中就使用了火炮、火葯箭。公元1000年(咸平三年),唐福呈獻火箭、火球等新式火葯武器,受到宋政府嘉獎。從此,火葯成為宋軍必備裝備。後來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公元1044年曾公亮等編著軍事著作《武經總要》里記錄了三種火葯配方及多種火葯武器,並配有插圖。公元1161年宋朝軍隊里出現了投擲榴彈的弩機。公元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
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雕印全部的《大藏經》,刻板十三萬塊,印行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費時十二個春秋。做如此浩大的工程印製書籍世界第一。中國最早的小說總集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3年)的《太平廣記》,共有五百卷,分九十二大類。我國的類書之冠是宋太宗時的《太平御覽》,共一千卷,分為五十五門。我國現存最早的劇本是南宋的《東海黃公》。北宋熙寧以後私刻、坊刻蔚然成風。有的私刻書鋪有刻工幾十人之多。宋朝雕版印刷進入鼎盛時期。宋政府推廣印刷術大眾化,傳播技術手冊,諸如農業手冊和醫葯書籍。大量的私人出版社的產生,改變了世界文字的發展,傳播了知識。宋哲宗時期商人徐戩,刻印《夾注華嚴經》等書,運往朝鮮等地販賣,獲取了大量的利益。慶歷年間,畢生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遺憾的是活字印刷並未得到大規模的運用,但其意義巨大。系統可分解為要素,要素集結起來構成主體。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應用系統思維的具體實例,是應用系統思維、改進工藝、提高效率的典範。宋版書講究質量,雕版細致,字體工整,刀法圓潤,紙堅色白,墨色香淡。北京圖書館所存的宋版書,至今還有一股清香味。
沈括《夢溪筆談》中記有裝置指南磁針的四種方法:水浮、指爪、碗唇、縷懸。北宋時期,人們創造了適用於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那時中國的造船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宋的商船是當時人們能夠想像出的最大的船隻,有的有六層桅桿,四層甲板,十二張大帆,可以裝載一千多人的巨型船隻。這些船不僅擁有精確得近乎奇跡的航線圖,還擁有幾何學家以及那些懂得星象的人,還有那些熟練運用天然磁石指南針的人。通過指南針,在茫茫的大海中可以找到通往陸上世界盡頭的路。宋朝是當時最重要的海上的貿易大國,泉洲、明洲都是當時最大海上貿易港口。海上貿易的稅收是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佔到了一半的財政收入。北宋時中國就擁有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帆船艦隊和商船隊,頻繁遠航至阿拉伯,東非,印度,東南亞和東亞的日本與朝鮮。正是由於宋朝的高度繁榮和發展與開放的經濟政策,導致了人類史上空前的東西方技術和物資交流。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等等先進高超的技術迅速傳遍西方,中國大宋創造出的燦爛文明讓正處在野蠻時期的西方人第一次較完整的體驗擁有了文明。中國文明各個方面都影響著西方,給西方後來的文藝復興與文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宋代是中國古代數學的最繁盛時期,是中國古代數學的顛峰。宋朝涌現許多傑出的數學家,出現了大批有份量的數學著作。宋代最抽象的數學成就極高,在希臘文明與西方之間的空白地帶鶴立雞群。宋的代數學充分發揮了絕對化的方法,把漢代方程解法的組合變換式發展到了一個奇妙的境界,不但在解法上解決了很多問題,也提出了高次方程、虛根等問題。西方的方程學在幾個世紀之後才出現。宋的方程學是一個發達的數學學科。沈括的"燎積術"是中國第一個高階級等差級數。沈括的會圓術是一個幾何問題,把勾股定理用於從弓行的弦、和矢求弧長。宋朝著名數學家賈憲在《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中提出開任意高次冪的"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用於求解高次方程,是在求得一位商後即以之乘高次未知數的系數加入新方程一次項系數。在作法上把商、常數項、新方程一次項系數和高次未知數系數分別排列,再用上法對這個組合進行變換。七百年後西方人才發明了同樣的方法(1819年才由英國人霍納發現)。賈憲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與17世紀歐洲出現的"巴斯加三角"是類似的。南宋傑出的數學家秦九韶,公元1247年在《數書九章》中將"增乘開方法"加以推廣,論述了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並且例舉20多個取材於實踐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為十次方程)。16世紀義大利人菲爾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還對一次同餘式理論進行過研究。秦九韶還推廣了孫子定理,他的"大衍求一術"將孫子定理的方法從較小的數和較少的同餘式個數推廣到一般解法。秦九韶還得出了與希臘海倫公式等價的從三角形三邊求面積的公式。劉益的"益積術"、"減從術"也是對系數組合進行變換的技術。數學家李冶公元1248年發表《測圓海鏡》,該書是首部系統論述"天元術"(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數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數學家楊輝公元1261年在《詳解九章演算法》中用"垛積術"求出幾類高階等差級數之和,給出了幾種高階級數的求法。公元1274年在《乘除通變本末》中還敘述了"九歸捷法",介紹了籌算乘除的各種運演算法。此外楊輝還發展了九宮圖,他作了圓、直線交叉的組合。使宋在組合數學上也有進步。楊輝在數學組合上指出4乘4數學方陣上交換對角結果,可惜他以後沒有進一步發展。數學在宋代已經開始得到重視,數學的研究成果在宋朝已開始有應用的環境了。數學家秦九韶認為數學的研究成果"可以經世務,悉萬物","竊嘗設為問答以擬於用的"。數學家李冶公開批判輕視科學實踐活動,將數學貶為"賤技"、"玩物"等長期存在的士風謬論。他說"術雖居六藝之末,而施人之事,則要實惠得多。"中國的數學在宋代領先西方幾個世紀。遺憾的是宋以後中國的數學開始衰落,雖然在元朝中國古代數學還有零星發展,但中國數學整體的已沒有繼續、發展運用的大環境了。中國宋代是數學是世界的奇跡,但也是中國科學的一個悲劇......
五[宋朝的軍事武功]
宋軍初期其實並不弱。到979年,高麗女真皆貢於宋。宋朝的開創者趙框胤出身貴族,是一個高級將領。他本身並不注重抽象的理論而是非常注重實際技術、重視科技。他稱帝後,很少與文臣探討儒家典籍,而是經常親自出題科考或親臨造船務、監督水戰、整飭軍政等。趙光胤本身很重視軍事武力建設的......他經過了一番瀝血奮戰,滅後蜀、南唐,初步完成了統一。他不給武將太多權利是因為怕軍閥割據、國家不安定......他死後傳位於其弟。宋太宗趙光義又滅了吳越、北漢等國。根據趙光胤的遺願收回燕雲十六州發動兩次侵遼戰爭。宋軍主動進攻遼軍,可見宋軍的實力並不亞於遼軍。由於輕易冒進、前線指揮失物等等原因使宋軍沒有取得成功,但也沒有潰敗。宋軍停止了對遼戰爭是因為由於經過長期的戰爭後建國不久,宋需要調整。
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宋真宗御駕親征渡過黃河,宋軍與屢犯邊境的遼軍大戰十多天,遼軍統帥蕭撻覽中箭身亡,遼兵多有逃散。最後遼軍抵擋不住,請盟議和。雖然寇準不同意議和主張乘勝追擊。但宋真宗卻渴望和平,不喜戰爭,不想再繼續勞民傷財、不願意生靈塗炭。大宋在勝利的情況下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大宋在勝利的情況下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使兩國成為兄弟之邦。同時宋朝同意每年給遼國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相當於30萬貫)。公元1021年宋朝的國家財政收入總數為15000萬貫。北宋時期宋政府的平均年財政收入應在有10000萬貫以上。一兩白銀兌等於一貫銅錢。30萬貫對宋朝每年的巨大的財政收入來說不值一提。仁宗寶元年間僅陝西一地,和平時期軍費2000萬貫,戰時3300萬貫。只是陝西一地,戰爭軍費比和平時期軍費高1300萬貫。最重要的是"澶淵之盟"使宋朝依然侵佔遼國"關南"之地瀛、莫二州。澶淵之盟是賞賜失敗者財物的盟約決不是失敗者進貢賠款的盟約。"歲幣"對宋政府及人民根本不構成絲毫壓力。"澶淵之盟"使宋遼兩國進入100多年和平交往的友好時期,使中國的北方恢復安定,促進了漢、契丹兩族的經濟文化交流,也促進了契丹人的漢化。到耶律洪基時,契丹人與漢人已沒什麼區別了,甚至連契丹語都不會說了。當宋仁宗去世的訃告送到遼國,"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握著使者的手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從此以後宋以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建設為國策,使那時的中國就遠離了原始的武力擴張、掠奪財務的野蠻階段。北宋拿點小錢換來了長期的安定和平、穩定的發展。使宋的商業、經濟、科技、技術等等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致使北宋國事強盛、海內昇平、全國上下彌漫著一股瑞氣。也使人們長期處在一種富足閑暇狀態。長期的和平也使宋、遼兩國逐漸退化了的野蠻戰斗的能力。也使宋朝遠離了原始、落後的世界。公元1040年范仲淹掛帥到陝北多次打退西夏軍,從此西夏不敢冒犯。范仲淹本著安定邊疆的百年大計,主動引見親近羌族首領加強睦鄰友好。人民歌頌他"胸中自有數萬甲兵"。據史書記載當他死去的噩耗傳至邊地時,"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北宋政府向西開疆三千餘里,歸附中國的藏族有二十萬眾。並實行屯田,分給歸附藏族田地耕種。王安石:"今青唐、洮河,幅員三千餘里,舉戎羌之眾二十萬,獻其地,因為熟戶。"被招募安置的藏族稱為熟戶。宋沒有傾盡全國之兵、全民之財反動對遼、對西夏的進攻是因為吸取了隋揚帝、漢武帝的教訓。戰爭侵略得到的遠遠比不過自己創造的。開明的政策使宋朝的人們長期沒有戰爭、兵役、苛稅這三大"災害"之苦。使宋朝人民長期生活富強安逸。如果說秦亡於苛政,漢亡於戰亂,隋亡於兵役,唐亡於割據。那麼宋就亡於安逸。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堅持募兵制的王朝。宋以前、以後,中國一直到現在還實行的是強制性徵兵政策。募兵制就是國家不強制你當兵,你當不當兵靠自願。當然你當兵國家是給你錢的。宋朝的士兵都是招募的雇傭兵,而這些雇傭兵都有非常厚重的薪金,國家為此所付的軍費是驚人的。政府龐大的財政收入有時都會有入不敷出的問題,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國家收入為一億一千六百一十三萬八千四百零五緡,支出為一億二千零三十四萬三千一百七十緡,財政赤字為四百二十萬緡。此舉被現代一些學者諷刺的稱為"冗兵"、"積貧"。"冗兵"、"積貧"是宋朝內定的民主開明的國策結果,不是外敵的壓力造成的。過於民主的政策和長期的和平富足的生活也是使宋軍戰鬥力弱的原因。
宋代在軍制上有進步之處,把軍政機關與指揮系統分離,將動員系統與指揮系統分離,這些都是現代軍事的特徵。宋朝在缺乏長城防禦設施依靠情況下堅持國富民強三百餘年,不能說宋朝太弱,宋軍太弱。宋不是沒有能力進攻只是國策問題。宋的總兵力遠遠超過遼、金、蒙等國。但宋的機動兵力、在一線的兵力及卻比不過它國。宋的戰爭成本比落後的國家要高很多。宋軍兵分散。因為宋軍有大片疆土、大量人民、大批財富要守。這些都是宋軍的負擔。而侵略軍沒有什麼負擔,想打哪就去哪。攻下了就有大批財富、美女。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長期的和平的國策使宋軍喪失了進攻的能力。
在冷兵器時代,越野蠻就越強大,越落後就越凶惡。你落後貧窮就有動力掠奪比你富裕的人。遼國比宋野蠻,所以宋給遼錢絹。金比遼野蠻,所以金滅了遼。蒙古人比金人野蠻,所以蒙古滅了金。蒙古人比宋人野蠻得多,所以宋當然打不過蒙古。縱觀世界史,歷史上文明的古國都是被比它落後、野蠻的民族消滅。
一個人越富裕越怕死,越幸福越熱愛生命。一個人越窮困,越不怕死。一個餓著肚子的人會比吃飽了的人狠。一個為有飯吃、有衣穿而發愁的人會比衣食無憂的人做戰勇猛。一個強盜會比一個書生厲害。宋人太文明了,過慣了安逸而富裕的生活。宋兵很弱。有宋詩雲:"父母生我時,教我學耕桑;不識官府嚴,安能事戎行!執槍不解刺,執弓不能射;團結我何為,徒勞定無益。"宋人是為生產、創造、和平而生的。蒙古人生下來是騎馬、掠奪、戰斗的。宋人人性大多是善的,蒙古人性大多是惡的。怎麼可能戰得過原始兇猛在血雨腥風中奔出來的蒙古鐵蹄?
蒙古人的可怕在於它不只擁有原始游牧民族野蠻的戰鬥力,而且還擁有文明民族先進高超的技術。蒙古人攻打下一座城市,唯一留下的一種人,不是年輕美麗的女人,也不是天真的孩子,還不是年邁的老人,而是這座城市的工匠藝人。在古代蒙古人就好比在現代,它不僅具有阿富汗塔利班人不怕死的精神、還擁有美國人的原子彈等高科技武裝技術。
宋元之間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懸殊最大的民族戰爭。因為一個是正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封建頂期文明,一個是剛形成的民族正處在原始時期的文明。
宋朝後期雖然武力相對較弱,但用它強大的綜合勢力,經濟與文化影響著遼國、金國等周邊各國。促進了他們的漢化。推動了世界的發展與進步。遼國逐漸廢除奴隸制及歧視漢人的政策,金國更是不折不扣宋文明的仰慕者。金國在北京的皇宮是完全仿照的宋朝汴梁的皇宮建造的。金國的皇帝穿著宋式的皇服,文官的品級和宋一樣。金朝實行科舉取士,孔子的四十九世孫也被金主封為公爵,金主親自行禮祭祀孔子。自天文占測至編制歷日和宮廷音樂,金人全都模仿應用宋制。金國還學宋國印製紙幣。蘇東坡今天剛在宋出版的新書,明天就有可能在金國的大街上叫賣流行。從金朝遺留下的銅錢就能看出金錢就是只有漢字的典型中國式銅幣。從留存至今的盧溝橋的建築風格及技術來看,金人已完全成為"中國"人了。金國用短短的幾十年期間,掠奪吸取與學習了大量的宋的財富與文化。就從落後的原始文明進化到封建文明。到金國滅亡前期,實際上金國以與南宋差別已經不大了。金國成為宋朝之後當時世界上第二大富強的國家。但金國也在富強的生活中失去了曾經野蠻無比的戰鬥力。
像朱熹一樣的一大批知識份子開始是堅決的抗戰派,擁護政府進攻收復國土。但後來看到兩國和平的局面。逐漸成為保守派不主張用武力解決問題。不希望兩國在大動干戈,破壞兩國人們的安定和平的生活。不進行戰爭並不是少數人"苟且偷安",這是民心所向,是符合全民的利益。
一個國家及王朝的滅亡,不一定是因為它自身的腐朽及內政混亂、君主的昏庸、民不聊生。一個繁榮富強欣欣向榮的國家有可能是面對外部野蠻的力量一時戰略決策的失誤、一次的戰爭失敗就有可能導致。宋朝的皇帝極其統治者是相對於其他王朝的統治者都是比較開明的有功績的。宋朝的滅亡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宋朝的滅亡有多方面的原因。宋朝也不是一個民族一個王朝之力一次打敗的,而是多個民族與多個王朝一起之力多次打敗的。蒙古是在滅了西遼、西夏、花刺子模等國,盪平中東、征服大半歐洲、統治大半世界、把宋朝的周邊各國都歸於其下之後才對世界上最繁華強大的宋國發動進攻的。宋人太文明,但使用先進的技術火葯及戰船把強大的蒙古聯軍鉗制數十年之久。宋朝是在蒙古野蠻的鐵蹄下堅持得最持久的國家。宋是文明的創造者,而蒙古是文明的掠奪者。宋人的失敗是因為宋人太文明,宋朝的滅亡是因為宋朝發展得太快和當時野蠻的世界格格不入......
一個文明被消滅,並沒有什麼可丟人的。希臘、羅馬雖都被野蠻所消滅,但他們的文明依然是西方人的驕傲!世界人民依然景仰他們所開創的文明高度。在西方沒有人會污衊希臘、羅馬,也沒有人會崇敬突厥、土耳奇。一個沒有文化粗魯厲害的強盜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會景仰。而我們現在的有些中國人卻有些怪,我們對代表中華文明頂峰的王朝大加污衊與抨擊,而對屠殺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優秀先進高超文明的我們祖先的野蠻人而大加歌頌與美化。我們好象不知道誰是我們的祖先。很難想像現在的猶太人會崇拜希特勒,而辱罵貶低被希特勒屠殺的猶太先輩。而在中國正是這樣......我們習慣於把冷血的強盜屠殺我們先輩的屠夫美化成大英雄!我們習慣污衊與褥罵在世界上給中國帶來太多榮譽與驕傲的偉大的宋朝。這世界上只有中國人熱忠於謾罵自己的祖先,在西方你很難看到有西方人罵亞里士多德的。而在中國我們不只罵朱熹,還罵被我們祖先千百年來譽為聖人、在世界各國被尊為偉大思想家的孔子。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連孔子、朱熹都可以漫罵的人,那他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他還是中國人嗎?古希臘奧林匹克文明在世界、在中國依然繼續發揚光大!而代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精髓的宋明理學卻被中國人自己批得一無是處。現在的大部分中國人竟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好,優越與難得。我們被野蠻的屠殺斬斷了中華文明的傳承與連續性。我們還配稱作我們是宋人的後代嗎?
這里只說了宋的好,沒有說宋的不好。因為宋的不好眾人皆知,已被教育宣傳誇大。而宋的好卻被忽視或被看成不好。宋被滅了,宋的好也被看做不好、被看做滅亡的原因。我們現在的人對宋朝的評價不公,我們對宋人不公,我們對我們的祖先不公。即使藐視東方文明傲慢的西方人面對宋朝開創的文明高度都不由自主的贊嘆。為什麼我們卻蔑視我們古代的社會最頂峰的文明?但能夠接觸研究宋朝文明的西方人畢竟只是些極少數的人。難道我們的文明要靠別人來發掘嗎?如果我們都不為我們的祖先說話,那要靠極少數的西方研究中國歷史的專家學者說公道話嗎?我們應該為宋朝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而自豪。我們應該為我們是宋人的後代感到驕傲。
Ⅳ 荷蘭的風土資料
【國名釋義】荷蘭全稱為「尼德蘭王國」,「荷蘭」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 荷蘭只是尼德蘭王國的一個最大的省,所以古代中國就稱之曰「荷蘭」,該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藍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藍色表示國家面臨海洋,象徵人民的幸福;白色象徵自由、平等、民主,還代表人民純朴的性格特徵;紅色代表革命勝利。
【國徽】即奧倫治·拿騷王室的王徽。為斗篷式。頂端帶王冠的斗篷中有一盾徽,藍色盾面上有一隻頭戴三葉狀王冠的獅子,一爪握著銀色羅馬劍,一爪抓著一捆箭,象徵團結就是力量。盾徽上面有一頂王冠,兩側各有一隻獅子,下邊的藍色飾帶上寫著威廉大公的一句格言「堅持不懈」。
【重要節日】4月30日:女王日(系已故王太後朱麗安娜生日,即國慶日);
紀念日:5月4日(1945年5月4日佔領荷蘭的法西斯德軍在瓦格寧根簽署投降書,被定為荷蘭「紀念日」)
【國歌】《威廉·凡·拿騷》,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首國歌
【國花】鬱金香
【國鳥】琵鷺
【國石】鑽石
【人口】1619.7萬,90%以上為荷蘭族,此外還有弗里斯族。官方語言為荷蘭語,弗里斯蘭省講弗里斯語。居民31%信奉天主教,21%信奉基督教。
【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有人口73. 5萬(2003年);政府所在地:海牙(The Hague) ,人口45.8萬(2003年)。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12個省,省下設489個市鎮(2003年)。各省名稱如下:格羅寧根、弗里斯蘭、德倫特、歐弗艾塞爾、格爾德蘭、烏特勒支、北荷蘭、南荷蘭、西蘭、北布拉邦、林堡、弗雷佛蘭。
【國家政要】女王貝婭特麗克絲·威廉明娜·阿姆加德 (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 ,1980年4月登基繼位。首相揚·彼得·巴爾克嫩德 (Jan Peter Balkenende) ,2003年5月就任,2007年2月再次就任。
自然地理
荷蘭國土總面積為41528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東面與德國為鄰,南接比利時。西、北瀕臨北海,地處萊茵河、馬斯河和斯凱爾特河三角洲,海岸線長1075公里。全境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面,沿海有1,800多公里長的海壩和岸堤。十三世紀以來共圍墾約7,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全國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境內河流縱橫,主要有萊茵河、馬斯河。西北瀕海處有艾瑟爾湖。其西部沿海為低地,東部是波狀平原,中部和東南部為高原。南部由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的三角洲連接而成。「荷蘭」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因其國土有一半以上低於或幾乎水平於海平面而得名。荷蘭的氣候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冬溫夏涼,月平均氣溫:1月2~3℃;7月18~19℃。由於地低土潮,荷蘭人接受了法國高盧人發明的木鞋,並在幾百年的歷史中賦予其典型的荷蘭特色。 年降水量650~700毫米。有天然氣、石油和煤等蘊藏。
為了生存和發展,荷蘭人竭力保護原本不大的國土,避免在海水漲潮時遭「滅頂之災」。他們長期與海搏鬥,圍海造田。早在13世紀就築堤壩攔海水,再用風動水車抽干圍堰內的水。幾百年來荷蘭修築的攔海堤壩長達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積60多萬公頃。如今荷蘭國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來的。鐫刻在荷蘭國徽上的「堅持不懈」字樣,恰如其分地刻畫了荷蘭人民的民族性格。
歷史
1463年正式成為國家,16世紀前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6世紀初受西班牙統治。1568年爆發延續80年的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爭。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荷蘭共和國(正式名稱為尼德蘭聯合共和國)。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17世紀曾為海上殖民強國,繼西班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18世紀後,荷蘭殖民體系逐漸瓦解。1795年法軍入侵。1806年拿破崙之弟任國王,荷被封為王國。1810年並入法國。1814年脫離法國,翌年成立荷蘭王國(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1848年成為君主立憲國。一戰期間保持中立。二戰初期宣布中立。1940年5月被德國軍隊侵佔,王室和政府遷至英國,成立流亡政府。1945年恢復獨立,戰後放棄中立政策,加入北約和歐共體及後來的歐盟。
經濟
荷蘭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西方十大經濟強國之一。荷自然資源相對貧乏,但天然氣儲量豐富,2001年開采天然氣約743億立方米,自給有餘,還能出口。荷工業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製造、電子、鋼鐵、造船、印刷、鑽石加工等,原料和銷售市場主要依靠國外。近20年來重視發展空間、微電子、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傳統工業主要是造船、冶金等。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煉油中心。荷是世界主要造船國家之一。荷蘭的農業也發達,是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農業生產現代化,乳、肉產品供應國內有餘,是世界主要蛋、乳出口國之一。荷蘭人利用不適於耕種的土地因地制宜發展畜牧業,現已達人均一頭牛、一頭豬,躋身於世界畜牧業最發達國家的行列。他們在沙質地上種植馬鈴薯,並發展薯類加工,世界種薯貿易量的一半以上從這里輸出。花卉是荷蘭的支柱性產業。全國共有1.1億平方米的溫室用於種植鮮花和蔬菜,因而享有「歐洲花園」的美稱。荷蘭把美麗送到世界各個角落,花卉出口占國際花卉市場的40%~50%。荷金融服務和保險業、旅遊業發達。 航運業和漁業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糧食(小麥)和飼料依靠進口。海運和內河航運發達,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海岸外小島、古城、運河風光和花卉種植業吸引國外旅客。每年旅遊者達260餘萬。
交通運輸
荷蘭陸、海、空運輸均十分發達。境內河流縱橫,水路四通八達。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大小水道160多條,橋梁1000多座。位於萊茵河與馬斯河出海口的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阿姆斯特丹機場是荷蘭和歐洲主要航空港之一,曾多次獲世界最佳機場稱號。荷蘭人充分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發展交通運輸業,其陸海空各類運輸占歐盟交通市場總額的百分之三十。
人民生活
社會保障體系較完整,居民福利水平較高。 2001年人均國民收入22317歐元,全年國民消費總支出為2129.05億歐元。貧富差距不明顯,2000年生活舒適的家庭佔53%,收支大體相等的佔38%,生活困難的9%。2000年家庭耐用消費品普及率(%)如下: 汽車72, 彩電99, 錄像機79, 冰櫃71, 洗衣機95,洗衣烘乾機53, 摩托車8, 自行車200, 電話100, 家用電腦64。
海外領地
荷屬安第列斯 (The Netherlands Antilles) 由加勒比海中相距800多公里的南北兩組島嶼組成。80%為黑白混血種人,有少數白人。荷蘭語和帕彼曼都語為官方語言,也講西班牙語和英語。82%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1499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庫拉索登陸。1527年西班牙佔領南部三島,1634年成為荷殖民地。北部兩島於1493年被哥倫布發現,17世紀中葉被荷蘭占據,此後多次易主,1816年成為荷蘭屬地。1954年群島獲得完全的內部事務自治權。2007年1月1日,庫拉索島和聖馬丁島正式脫離,成為單獨的荷蘭屬國,剩下3島組成「王國列島」,地位待定。
阿魯巴(Aruba) 加勒比海南部背風群島的一部分。主要為印第安人與歐洲白人的混血後裔。官方語言為荷蘭語,通用帕彼曼都語,也講西班牙語和英語。80%以上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少數信奉基督教新教。1499年西班牙佔領該島。1643年易手荷蘭。1986年1月1日宣布正式脫離荷屬安的列斯,成為荷蘭王國的一個單獨的政治實體,荷蘭繼續負責該島的國防和對外事務
荷蘭四寶
風車
風車原為荷蘭人首創,適應著水力利用和磨坊工業的需要。如今雖然仍為荷蘭的「國家商標」,實際運用上卻不多見了。我們當然無法帶回荷蘭的大風車,但是小型的風車模型紀念品是可以的,權當是你來到荷蘭的留念。
鬱金香
鬱金香為何可以聞名於世?其中非常大的因素就是因為荷蘭。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荷蘭人也非常愛鬱金香,在他們的生活中鬱金香已經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每逢集市、花展,他似乎總是可以充當主角。如果你覺得鮮花攜帶不方便,你可以選擇購買一下鮮花製作的乾花,作為你的擺設一樣不失體面。
乳酪
假如有人問起荷蘭有什麼好吃的,十有八九人們都會認為是乳酪。荷蘭人有各種各樣的乳酪,多得可以讓你無法想像。乳酪也像紅酒一樣分開等級,最貴的會讓你瞠目結舌。你可以接受這種食品的話不妨去買上一些,購買時還可以先品嘗一下,微微的酸與甜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味道非常醇正。
木屐
風車、木鞋、乳酪、鬱金香號稱荷蘭四寶,而木鞋又位於四寶之首,其地位可見一般。木鞋成為荷蘭的特產,和光照期短、地勢低窪有關。全年晴好天氣不足70天,這使荷蘭人的愛陽光一如所愛他們的畫家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也使他們不得不穿上敦實的木鞋對付潮濕的地面,下地幹活、庭院勞作乃至室內打掃都穿不同樣式的白楊木鞋。後來,精明的荷蘭人把木鞋製作發展成一門半機械操作的工藝,木鞋也就成為特色產品和旅遊紀念物。
新聞出版
報刊發行始於1618年。現共有日報近90種(其中全國性日報8種),綜合性和專業性期刊約4000種。主要報刊有《電訊報》、《每日匯報》、《人民報》、《新鹿特丹商報》、《誓言報》、《忠誠報》、《金融日報》、《埃爾什維爾周刊》、《自由荷蘭》。荷蘭通訊社是半官方新聞機構。荷蘭有5個全國廣播電台、10個地區廣播電台和150個地方廣播電台。電視廣播覆蓋率100%,其中76%的家庭可接收有線電視。全國有35個廣播電視組織,由荷蘭廣播電視協會根據各組織會員人數分配廣播電視的播放時間,其中8大廣播電視組織在3套半官方的全國性電視節目中擁有絕大部分播放時間。近年來,荷商業電視台發展較快。
風車之國
人們常把荷蘭稱為「風車之國」,荷蘭是歐洲西部一個只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它的真正國名叫「尼德蘭」。「尼德」是低的意思,「蘭」是土地,合起來稱為「低窪之國」。荷蘭全國三分之一的面積只高出北海海面l米,近四分之一低於海平面,真是名符其實的「尼德蘭」。
荷蘭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風帶,一年四季盛吹西風。同時它瀕臨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海陸風長年不息。這就給缺乏水力、動力資源的荷蘭,提供了利用風力的優厚補償。
荷蘭的風車,最早從德國引進。開始時,風車僅用於磨粉之類。到了十六、七世紀,風車對荷蘭的經濟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有:造紙等作用,被譽為「風車之國」。荷蘭向來以風車聞名。而保存風車較多的地方,則是「小孩堤坊」。
小時候,你讀過這個故事吧?一個小男孩眼見堤坊上出現裂縫,海水滲入,他擔心村子將被海水淹沒,便用手指頭塞住堤坊,救了全村人…
如今,在這個地方還保留了19部風車,並且還能見到穿著傳統服飾的荷蘭婦女。
直到8月26日為止,是今年荷蘭的「風車之日」。每逢星期六,小孩堤坊的風車將一起轉動,有的還開放內部,讓遊人參觀。
當時,荷蘭在世界的商業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種原料,從各路水道運往風車加工,其中包括:北歐各國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木材,德國的大麻子和亞麻子,印度和東南亞的肉桂和胡椒。在荷蘭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風車的磨坊、鋸木廠和造紙廠。
隨著荷蘭人民圍海造陸工程的大規模開展,風車在這項艱巨的工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根據當地的濕潤多雨、風向多變的氣候特點,他們對風車進行了改革。首先是給風車配上活動的頂篷。此外,為了能四面迎風,他們又把風車的頂篷安裝在滾輪上。這種風車,被稱為荷蘭式風車(如左圖)。
荷蘭風車,最大的有好幾層樓高,風翼長達20米。有的風車,由整塊大柞木做成。十八世紀末,荷蘭全國的風車約有一萬二千架,每台擁有6000匹馬力。這些風車用來碾穀物、粗鹽、煙葉、榨油,壓滾毛呢、毛氈、造紙,以及排除沼澤地的積水。正是這些風車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淪和人為魚鱉的威脅。
二十世紀以來,由於蒸汽機、內燃機、渦輪機的發展,依靠風力的古老風車曾一度變得暗淡無光,幾乎被人遺忘了。但是,因為風車利用的是自然風力,沒有污染、耗盡之虞,所以它不僅被荷蘭人民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也成為今日新能源的一種,深深地吸引著人們。
目前,荷蘭大約有兩千多架各式各樣的風車。荷蘭人很喜愛他們的風車,在民歌和諺語中常常贊美風車。風車的建築物,總是盡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逢盛大節日,風車上圍上花環,懸掛著國旗和硬紙板做的太陽和星星。
由於地勢較低,荷蘭人與水抗爭的歷史一直是個傳奇。
荷蘭境內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平面,而靠近鹿特丹的Alexander Polder地區,更低於海平面6.5公尺之多。為了土地與大自然抗衡,荷蘭人建造堤防,阻擋海水,並利用風車產生動力將窪地的水抽干,填海造地,至今你所看到的荷蘭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並孕育著無數的生命。歷史上,荷蘭一度在16、17世紀海上航權時代取得相當的優勢,成為當時歐洲北海沿岸勢力最強的代表,我們稱之為荷蘭的「黃金時代」!1602到1799年一百多年間,東印度公司(VOC)從一家貿易公司躍身為對全球第一家的跨國企業,對荷蘭的經濟發展貢獻良多,尤其對阿姆斯特丹的發展,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今天,從對阿姆斯特丹建築的風貌、運河的規劃等等,仍舊可以看出當時商業的蓬勃發展。此外,當時許多荷蘭北方、圍繞南海(Zuider Zee)的漁村,也成為東印度公司重要的港口。
盡管在築完堤壩後,原本的南海早已更名為艾塞湖(Ijsselmeer),但如珍珠項鏈般環繞湖畔的馬肯(Marken)、沃倫丹(Volendam)、荷恩(Hoorn)、烏爾克(Urk)與史帕肯堡(Spakenburg)等漁村,以及坎朋(Kampen)、斯塔佛倫(Stavoren)和恩克森等貿易城中,所遺留的傳統文化將這個地區也,形成了一個獨特且多彩多姿的區域,我們稱之為「北海黃金圈」 。
現今荷蘭仍然是世界上的最有競爭力的先進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貿易國。
荷蘭木鞋不過是一種工藝品,實際上,木鞋對於荷蘭人來說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至少在歷史上是這樣的。因荷蘭土地太潮濕,木鞋最能防潮濕,而且經久不爛,因而成了荷蘭人的最愛。
【飲食】青魚是荷蘭聞名的小吃之一,也是荷蘭進行殖民掠奪的標志。遠在十四世紀,1384年,一個叫博克爾的荷蘭人發明了腌漬青魚辦法,於是捕魚業興旺起來。荷蘭以武力強佔了波羅地海沿岸,瑞典南部盛產青魚的斯霍恩島,成為荷蘭第一個殖民地。所以有人把荷蘭叫做「建築在青魚骨上的國家」。
荷蘭點滴
盛開的鬱金香——美麗卻又凄婉
說到荷蘭足球,總會引發一連串的疑問:如果克魯伊夫參加78年世界盃賽,荷蘭還只是亞軍嗎?如果90年荷蘭隊團結一致,還會那麼早就打道回府嗎?如果古利特參加94年世界盃,荷蘭還會輸給巴西嗎?時光無法倒流,足球場上是更沒有那麼多的「如果」,我們永遠得不到答案。事實上,也不太需要答案,因為人們已經習慣於那支令人敬仰卻又充滿悲情色彩的球隊。論才華,荷蘭堪比巴西;論氣質,荷蘭不遜法國;論剛毅,荷蘭不輸德國,但談起成績,荷蘭卻難以在列強面前抬頭。每次他們都是奪標的大熱門,但往往結局沒有期待的好,除了1988年的歐錦賽冠軍,荷蘭真成了無冕之王,甚至幾次被拒大賽的決賽圈之外,充當難以舒展激情的落寞看客。激情的鬱金香總是夭折的現實使荷蘭隊身上彌漫了悲情的色彩。
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是美好、庄嚴、華貴和成功的象徵,荷蘭足球在世人面前擁有了前三項,但荷蘭人一直在大賽成功的門外徘徊。荷蘭就是這樣一個讓你愛恨交加的球隊,不知道他們能帶來多少驚喜,更不知道他們會帶來多少悲傷。
荷蘭的國家歷史充滿了反抗和斗爭。在16世紀前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而後又受到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於是歷史上的荷蘭以中立的姿態應對著風雲變化。和平和獨立的精神追求造就荷蘭人不去爭奪他人的利益,他們可以填海造田,可以同自然戰斗卻無意稱霸世界。從倫勃朗到梵·高,荷蘭誕生了世界級的繪畫大師,但就像他們的印象畫派,荷蘭足球創造了印象之名卻沒有榮譽之實。
從足球看荷蘭:不為爭名逐利,只求唯美主義
荷蘭隊可以革命性的足球屢屢改造世界足球的風格,但卻沒有辦法在足壇稱霸,實在和荷蘭的民族性有關,因為荷蘭人對稱霸不感興趣,荷蘭人更感興趣的是和平與創造,以及在足球中體現海一般的浪漫主義精神。
荷蘭歷史上一直採取中立政策,由此帶來它有意思的命運。16世紀前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6世紀初受西班牙統治。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荷蘭共和國。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17世紀曾為海上殖民強國。18世紀後,荷蘭殖民體系逐漸瓦解。1848年成為君主立憲國。一戰期間保持中立。二戰初期宣布中立。1940年5月被德國軍隊侵佔,王室和政府遷至英國,成立流亡政府。戰後,荷蘭人意識到中立並不能帶來長久的獨立,終於放棄中立立場,加入北約。
荷蘭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反抗大國統治的歷史,和平和獨立對荷蘭人來說已經不易,所以荷蘭人骨子裡並沒有興趣去爭取不屬於自己的利益。另外,荷蘭人也是世界上最值得敬佩的民族之一,荷蘭本來是一片沼澤,難以為生,但荷蘭人的遠祖沒有選擇向中歐移動,通過戰爭爭取新的生存空間,而是選擇了和自然搏鬥,篳路藍縷,改善荷蘭的地理環境。
「荷蘭風車」今天已經成為荷蘭的標志,在歷史上,風車幫助荷蘭人圍海造田,從大海口中爭取了近三分之一的國土,並且幫助荷蘭的社會生產力和科技水平一直處於歐洲社會前列,直到今天仍然如此。荷蘭民族,喜歡選擇內省,改善自身,來代替掠奪他人,在足球風格上,也是典型的「求道派」,所以荷蘭人骨子裡對勝負之爭並沒有太強的意識。或許擔任足球歷史上的改革者形象,已經夠了,世界冠軍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惟一的選擇。
好在荷蘭人並不軟弱,反抗者的特徵就是大難不死,越危急的時候,越能迸發出不一般的求生力量。荷蘭國徽:即奧倫治。拿騷王室的王徽。為斗篷式。頂端帶王冠的斗篷中有一盾徽,藍色盾面上有一隻頭戴三葉狀王冠的獅子,一爪握著銀色羅馬劍,一爪抓著一捆箭,象徵團結就是力量。盾徽上面有一頂王冠,兩側各有一隻獅子,下邊的藍色飾帶上寫著威廉大公的一句格言「堅持不懈」。
荷蘭人就是這樣,不到生死攸關的時候,寧願去享受和平和藝術,但你真的要滅它了,你就會看到一個鐵一樣的荷蘭。所以一千年後,荷蘭隊可能會成為參加世界盃決賽圈比賽最多的隊,但卻是獲得冠軍最少的隊。
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先看一下荷蘭的繪畫,荷蘭出兩種畫家,一種是「宏偉場面愛好者」,比如15世紀凡。愛克兄弟畫的《根特祭壇畫》、16世紀魯斯本的《智者朝聖畫》、《劫奪列其普的女兒》和《亞馬孫之戰》等畫,氣勢磅礴,色彩富麗,對後來的歐洲繪畫產生了重大影響。另一種是不拘一格的革命者,從17世紀的倫勃朗到梵。高,再到抽象派創始人蒙德里安。
如果把荷蘭國家隊比作一幅畫的話,這幅畫永遠不會缺乏宏偉的場面、閃耀的群星、和不斷的戰術革命。荷蘭國家隊,需要的是日本圍棋中的「勝負師」精神,有時候不惜一切,刻意追求勝負,也是一種最高的境界。
在這樣的一個國家學習足球,想不用心學習也是不行的。
人們提起荷蘭足球常常有一種惋惜之情溢於言表,荷蘭球員的足球踢得如此完美無瑕,甚至於可以在不大的綠蔭場上用腳寫出一首首悠揚的詩篇。看他們踢球,球迷的神經一次次的蹦緊松動,隨他們的一次次出腳而跳躍。他們使球迷的思維空間得到了極大擴展。然而荷蘭足球卻一次也沒有驕傲的站在世界盃冠軍的領獎台上,去享受那振人心肺的歡呼聲,荷蘭足球彷彿永遠處在現實與夢想的交界之間。幸福是那樣的觸手可及,又彷彿永遠的那麼遙遠。於是人們就非常的以為,荷蘭足球的實力和對足球理論的深刻理解,早就應該在世界盃上拜王封相了,然而沒有,只是運氣太差了。他們演繹的是世界足壇一出悲劇,這出悲劇由於無奈才顯的如此動人,如此震撼。
全世界所有熱愛荷蘭足球的人似乎都是偏執狂,他們以「荷蘭」的名義,追求一種足球的唯美。但現實總是殘忍的,任何追求完美和純粹的企圖,最終都會被粉碎,所謂純粹所謂唯美,依然還是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人都是需要一個精神家園的,譬如王小波的精神家園就是一個重建的人文世界。當然,關於荷蘭足球的「精神家園」與人文無關,那更類似於一種完美的偶像象徵,一種圖騰。但凡成為「象徵意義」或者「圖騰」的東西都無一例外死得很難看,比如距離我們最近的那個全世界的「圖騰」——黛安娜。在這個生前以及死後相當長時間里都被認為是人類最完美女性的精神世界裡,作為「偶像」的她早已經崩潰,「我也是一個普通的女人」,所以黛安娜選擇了婚外情,她背離了自己的「神聖」,卻活得更加純粹與快樂。
過分了的自由與獨立個性
然而正象世界上沒有無援無故的恨一樣,荷蘭足球形成這部悲劇經典是有自己的原因的,只是由於故事本身的凄美,人們已經震撼的看不見背後的掩藏的蛛絲馬跡了。
荷蘭球員應該是上帝的寵兒,不然實在無法想像上帝為什麼對別的國家如此的吝嗇,幾乎忘記給他們足球天才,而讓荷蘭這個國家在同一時期就可以擁有一批。七十年代荷蘭不僅有約翰克魯伊夫,還擁有約翰內斯肯斯,羅布耶倫森布林克。八十年代范巴斯騰,路易德古力特,羅納德科曼和里傑卡爾德又同時橫空出世。然而荷蘭人自大,驕橫,愛國心淡薄如紙的性格卻讓上帝的萬千寵愛顯的沒有了意義。那些天才們都視自己為跨越歷史時期的當然人選,是天然的領袖和無可爭議的英雄。是荷蘭隊的唯一核心。於是荷蘭國家隊常常莫名其妙的,瘋狂的陷入一種內耗中。所以克魯伊夫在國家隊生死攸關的時刻可以毅然告退,古力特由於個人利益得不到滿足時會宣布退出『94年世界盃賽」,96年歐洲錦標賽上會出現「戴維斯事件」荷蘭的輿論和人們卻感到很正常的。但是這種事件發生在別的國家會罵名千載,遺臭萬年的。 荷蘭足球唯一的亮點是1988年奪取了歐洲錦標賽冠軍,這次比賽中荷蘭人將現代足球的藝術演繹的異常完美,巴斯騰甚至用一個開創歷史先河的零度角射門為他們的演出烙上了歷史的腳印。然而那時的荷蘭四大天王幾乎還都是無名小卒,也只是在這次比賽後才聲名鵲起的。類似的經歷算來還有一次,當年阿甲克斯隊是曾經打敗過AC米蘭的。然而那時只有一個老天王里傑卡爾德,西多夫,克魯伊維特也只有十八九,戴維斯也只是初出茅廬,他們尚切沒有驕橫的本錢。
荷蘭人與逼人的大海進行的無情斗爭,鍛煉的他們堅毅的性格和獨創精神,所以在足球史上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們獨創的全攻全守這一具有革命意義的戰術,和那種對待強敵毫不畏懼的大無畏精神。然而由於他們的自大,驕橫,不團結註定了在世界盃的綠蔭場上沒有冠軍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