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福建文化有多少人種

福建文化有多少人種

發布時間:2022-11-02 21:35:57

① 兩廣福建是馬來人種

就是馬來人,他們和馬來人有共同的祖先,是亞洲黑色人種。只不過一部分定居華南和華南人同化了。換句話說,兩廣人種就是馬來人,這是無可爭辯的,肉眼可見。但不是說不是中國人,行政上還是中國公民哈。另外他們飲食上面也和馬來人比較接近,吃的東西很雜啊,這句是我個人觀點。

② 1980年在福建泉州市出生的人,有漢族還是高山族

高山族統稱為少數民族同胞在中國台灣省在抗日戰爭勝利。可分為平埔族,泰雅,賽夏,卑南,阿美,雅美,布農族,鄒族,邵族,魯凱,排灣族語言,民俗等方面的研究,。 2003年高山族台灣省人口為42.3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2%,在大陸生活了近3000高山族同胞。

高山族原住民平埔族完成程度,人口10萬。其餘的仍是母系社會,女性佔主導地位的社會生活中,男人只是狩獵。部分民族保留紋身,斷齒,紋身的臉,這是古代百越的重要文化特徵的習俗。

高山族的20種語言,13種,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沒有文字。 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山族作家拼音文字書寫的一部分,也可用於中國漢字和羅馬字母創建控制項。

台灣本島與大陸一直在一起,由於地質變化,由台灣海峽隔開。 「左鎮」的化石,發現在台南縣左鎮鄉1萬-3萬年前,屬於智人,已知最早的古人類從大陸搬到台灣。閩台東山陸橋,擔任古人搬到台灣頻道。 6500年前,台灣出現大坌坑文化,完全符合福建考古文化,可以得出結論,這種文化從大陸東南沿海的所有者。

古時島上的台灣居民蒙古人種南亞類型,黑色短和沖繩。東南沿海的福建,只有六七千元年前來到台灣,泰雅,賽夏,布農族,鄒族,等吸收矮黑人的祖先。古代中國西南浦人民遷往東南亞的島嶼,與其他種族的馬來西亞原混合,然後來到台灣本島,魯凱族,排灣族,雅美族,卑南族的演變。

高山族同胞根在大陸。

③ 福州為什麼有白種人

白種人是最早福州人的後裔,現在福州後裔全是中原搬遷過來的,真正福州人(以前稱蠻夷)就是白種人。最原始的福州人,稱為閩越人,因為後來有很多人從別處遷徙來,所以現在福州的大部分人才是黃皮膚黑發。

古閩越人是福建的原住居民。福州民系的來源有兩個:中原漢人的入遷和土著閩越人的漢化。

中原漢民遷居福建可追溯至漢代,尤以遷居閩江下游的福州平原為主,福州地區成為早期漢人入閩的主要聚居點。

(3)福建文化有多少人種擴展閱讀:

根據現代基因學考證顯示,福州男性基因內傳男不傳女的基因於中原漢族相似度可達0.966,甚至遠高當今中原地區漢族,而女性不過0.24,漢族是父系社會,故福州漢族得以代代相傳至今。

正是晚唐經過五代,王審知在統一八閩,使福建有個統一的概念後並大力開發,帶入中原文化,並且有更多漢人入閩才形成了福州民系。福州民系有著普遍的中原認同。

對於福州民系的形成時間,陳支平老師認為大致在隋唐五代已經形成。從語言形成的角度上看,李如龍認為閩東語形成於唐末王潮、王審知入閩時期。一般認為,福州民系形成於五代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州民系

④ 福建漢族人的血統是中國最純的嗎

客家人的各種Y染色體(即父系遺傳標記)與今天中國北方漢族相差無幾,種族間和種族內都很接近,這可以說明第一,客家人確實是血統保守的北方移民集團;第二,在中國北方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民族融合。

除客家人以外的南方漢族吸收了很多南方少數民族的血統,所以他們的O1(百越——東夷),O2(百濮)(不是O2b)成分比北方多。上古時期在通古斯人(東北)中產生的O2b,中古時期蒙古人中產生的C3c(C是棕色人種),突厥人中的R1a1,在本民族中廣泛存在,但在漢族中均未發現

⑤ 福建人長相有什麼特點

福建原始居民:膚色偏黑,鼻子扁平,福建人漢化得比較快,因此形成多元化的人種結構以及不同的面目特徵。福建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特色。

福建人飲食精細,相較於吃粗糧的北方人,福建姑娘的個頭總體不高,比較小巧玲瓏,氣候上,福建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潮濕,不像北方風沙多,天氣乾燥,所以福建姑娘的皮膚更細滑水嫩,長相更水靈些。


福建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福建人謙和而不軟弱,他們的心靈深處總有一股韌勁,走進閩西,你可以充分感受到與客家人朝夕相處,團結友愛,和睦共居,和善好客,刻苦耐勞,懷德重教,讀書奮進的民風,可能與文化氛圍有關,在福建的歷史上,不僅出現過許多政治家,軍事家還出現了大批的科技文化名人。



可能與文化傳統有關,福建特別重視、教育,福建的高考連續數年在全國名列前茅,福建人讀書刻苦,做學問用功,這也是福建人的韌性。絕大部分福建人不喜歡空談,他們比較沉默,話不多,顯得「內秀」,一般不願意在公眾場合眉飛色舞地表露自己,所以也難以成為聚會的焦點人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建人

⑥ 純種福建人特徵

現在的福建人絕大多數是漢族,或者更准確點講,是秦漢以後中原地區漢族一批批南遷到福建後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的後代。
漢族的前身是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從春秋戰國到秦漢,它逐漸同周圍的戎夷蠻狄融合而成漢族,但仍然主要住在中原地區。今天的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一帶居住的是「古越族」。從人種學角度看,華夏族屬於蒙古人種,高顴骨,薄嘴唇,斜眼睛,比南方人高大粗壯。文化上:束發,右衽(衣帶往右扣),土葬,以龍為圖騰,等等。經濟上:主要從事農業,春秋時期起已懂得使用鐵器。南方的越族則不同,含有更多的馬來人種成分,低顴骨,眼睛平而較大,鼻子較寬扁,嘴唇較厚,個子較小,骨骼較細。文化上:斷發且下垂,赤膊紋身,盛行「懸棺葬」,以蛇為圖騰,等等。經濟上:或農業或漁獵,還不懂得使用鐵器。
這些越族又稱」百越「或」百粵」,主要分三大支:(1)在浙江南部甌江、靈江流域的叫「東越」或「東甌」、「甌越」;(2)在今天福建(包括浙江蒼南、平陽)的叫「閩越」;(3)在珠江流域包括今天廣東、廣西的叫「南越」。
由上可見,與南遷的漢族人融合前,福建的土著居民是「閩越族」。
秦漢以後,北方漢族多次南遷,比較大規模的有:東漢末三國時期;西晉末至南北朝時期;唐末五代時期;北宋末南宋時期。大概到南朝末年,閩越族已經絕大部分融合到這些南遷的漢族中去,只有少數依然保存較多的古越族人的特點,成為福建和浙江蒼南、平陽一帶的少數民族——畲族。

⑦ 福建人的祖籍是哪原屬於哪種人

福建人大多是晉朝時從河南一帶遷入的,最具代表是閩南人和客家人。閩南人是晉漢人的一個支系族群,他們主要分布於福建漳州、泉州、廈門、莆田、台灣大部分地區及廣東潮州、雷州地區和海南島。

他們所說的語言是閩方言的分支,方言稱為閩南方言(閩南話)。閩南語發源於黃河、洛水流域,原稱「河洛語」,閩南語曾是中國商朝、唐朝和北宋時期的官方語言。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分支族群,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從西晉永嘉之亂開始,中原漢族居民大舉南遷,抵達粵贛閩三地交界處,與當地土著居民雜處,互通婚姻,經過千年演化最終形成相對穩定的客家民系。

(7)福建文化有多少人種擴展閱讀:

閩南人,又稱福佬人、鶴佬人,閩南語的方言相當地復雜,分為漳州話、泉州話、廈門話(Amoyese)、龍岩話、潮州話、雷州話、海陸豐話、海南話。

其中說漳州話、龍岩話、泉州話和廈門話以及海陸豐話的人能夠溝通,和潮汕話可做部分溝通;而和說雷州話及海南話的居民,彼此之間未經訓練基本不能溝通。

⑧ 福建人的祖先,是從哪裡來的


作者:謝建國


提到福建,你首先會想到什麼?武夷山、閩南話、鼓浪嶼、閩江、南少林、霞浦、客家人、畲族人、永定土樓、嚴復、冰心、沙縣小吃、安溪鐵觀音……是的,福建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風情和飲食文化。

歷史 上的福建,先後屬於閩越國、閩中郡、建安郡、閩州、福州、福建路和福建布政使司。「福建」之名始於公元733年(唐玄宗年間),當時設立軍事機構「福建經略軍使」,「福建」即從福州、建州(今建甌市)各取一字組成。福州、建甌,都曾經是福建「省會」。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全省大部是山地、丘陵。西邊是武夷山,東邊是大海,封閉的自然環境,使上古時代的福建開發較晚。盡管如此,歷代中原人依然可以通過武夷山隘口或海路進入福建。山川阻隔,移民時間不同,使福建成為全國方言最復雜的省份,閩南話、閩東話、閩北話和客家話,互相之間幾乎無法交流。

下面進入本文的主題:福建人的祖先,是從哪裡來的?


一、閩越人:福建最早的主人

在遠古時代,福建大地上就有原始人生活,由於山川阻隔,他們與外界幾乎沒有來往。在古代典籍中,關於福建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周禮·夏官》:「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七閩」是指生活在福建的7個原始部落。《周禮》把閩和夷、蠻、貉並列,是華夏人對周邊民族的歧視,但從側面體現出福建尚未「開化」,與中原缺乏交流。在古漢語中,「閩」字最初指長蛇,原始部落的閩人大多信奉蛇神。

一直到戰國時代,強大一時的越國被楚國消滅,有一批越人不願臣服於楚國,他們遷徙到福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並與當地閩人融合,在福建建立閩越國,這是福建境內第一個政權。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發起了南征百越的大規模戰爭,最終將廣東、廣西、福建納入中原王朝版圖,並在福建設立閩中郡。不過,秦朝並未對福建進行直接管轄,而是由閩越首領無諸(勾踐後裔)管理,閩中郡享有高度自治權。


在秦末的楚漢之爭中,無諸站隊劉邦一方,在軍事上協助過劉邦,從而受到西漢的信任。在無諸的勵精圖治下,漢高祖五年,閩越國得以復國,以冶城為都城,也就是今天的福州。閩越國不斷發展壯大,引起西漢的擔憂,漢武帝擊敗匈奴後,派朱買臣消滅公開反漢的閩越國,閩越國享國92年。


漢武帝對於統治崇山峻嶺的福建毫無興趣,但又怕彪悍的閩越人造反,於是把閩越人強行遷徙到江淮之間。從此,福建最早的主人閩越人,卻在福建消失了!在此後長達300年的時間里,福建是一片荒無人煙之地,只有極少數駐軍留守侯官(福州),部分未遷走的閩越人進入山區淪為遠離文明的「山越」。福建長期沒有設立郡治,連唯一的東至縣也到西漢末年才設立。從方言、地名、人種來說,廣東、浙江保留了不少古代百越人遺存,但福建人的閩越遺存卻幾乎沒有。

從東漢開始,漸漸有少量漢人進入福建,但一直到東漢末年,福建也僅有區區4萬人口。進入三國時期,東吳的軍隊5次入閩,在閩北(今建甌市)設立建安郡,開發經營福建長達數十年。經過孫吳的開發,福建的縣治達到9個。



二、永嘉南渡,八姓入閩

進入西晉後,拆分建安郡為建安、晉安(郡治設在福州)兩郡。到西晉末年,中原出現「八王之亂」,最終導致「永嘉南渡」大規模移民。盡管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在江蘇、安徽、湖北,但也有少量進入福建。

據《九國志》記載:「永嘉二年中州板盪,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林、黃、陳、鄭、詹、邱、何、胡是也。以中原多事,畏難懷居,無復北向,故六朝仕宦名跡鮮有聞名。」

「八姓入閩」,尤其是陳、林、黃、鄭四大姓,至今在福建人口中仍佔有很大比重,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說法。

不過,「八姓入閩」的說法,主要源自福建各姓家譜。其實幾乎所有南方人的家譜中,都有「衣冠南渡、根在河洛」的記載,以證明自己是古代名門望族的後裔。「永嘉南渡」的總人口為90萬,遷入地集中在淮河、長江之間的區域,舍近求遠遷徙到福建的人口,數量應極為有限。

三、陳元標征蠻:固始84姓入閩

唐高宗時期,閩南「南蠻」經常發生叛亂,大唐任命陳政為嶺南行軍總管,率領5600名以河南固始籍為主的士兵,從江西進入福州、泉州平定叛亂。平定之後大軍並未回到北方,而是長期駐軍福建鎮守一方。



陳政的兒子陳元光,建議大唐在九龍江一帶設立漳州,最終他本人成為漳州首任太守,蠻荒之地的漳州漸漸開化,陳元光也被後人尊為「開漳聖王」。由於固始陳氏老家以山西上黨為郡望,在他們心中九龍江就是上黨清漳水,從而稱九龍江為漳江,這也是「漳州」地名的來歷。

陳氏家族從河南固始帶來的士兵、後勤人員,成為很多福建人的祖先。許天正、盧如金、李伯瑤、張虎、沈世紀,這些陳政、陳元光的僚屬,後來都成為福建各大姓氏的開基始祖。據新編《固始縣志》記載,當年那批平叛的人馬中,一共有84姓,如陳、許、盧、戴、李、歐、馬、張、沈、黃、林、鄭……

四、三王入閩,建立閩國

如今,你在福建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閩王祠,每年都有紀念閩王的祭祀活動,活動還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閩王」的故鄉河南固始,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開閩三王紀念館」。「開閩三王」是怎麼回事呢?

唐代末年爆發黃巢起義,一時群雄並起,天下大亂。河南固始人王緒帶領一支5000人的軍士,從中原南下,經過江西的贛江進入福建汀州,隨即割據自守。不久,暴虐的王緒被王潮、王審知、王審邽三兄弟推翻,王潮繼任汀州刺史。

「三王」的勢力慢慢壯大,先後把漳州、泉州佔領,接著北上把福州據為己有,最後王審知把整個福建吞並,成為「五代十國」中的閩國。他的鄰居是割據浙江的吳越國,割據廣東的南漢國。王氏建立的閩國享國53年,當北邊處於軍閥混戰時,偏安一隅的福建免於戰火,促進了福建人口和經濟的發展。


福建的省域觀念,是在閩國時期形成的,王審知後來被尊為「開閩聖王」。唐代之前的福建,開化程度較低,王氏治閩後,福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後來宋太祖趙匡胤稱贊王審知為「八閩人祖」「開閩第一」。

由於「三王入閩」率領的5000名軍士,核心成員多源自河南固始,所以「閩人稱祖者,皆曰光州固始」。至今仍很多福建人,到河南固始的「三王紀念館」尋根問祖。據固始縣史志研究室《 歷史 姓氏》顯示,隨「三王入閩」南下的軍士中,一共有王、陳、林、劉、郭、謝、吳、張、黃、周、許、楊等50多個姓氏。王審知建立閩國後,大封開國功臣名將,所以這批姓氏很多成為福建的貴族,人口迅速繁衍。

不過,如果認為福建人的祖先,大多源自固始,未免太絕對!固始只是河南省信陽市的一個縣城。「三王」率領的軍士中除固始人外,還有來自洛陽、開封一帶,甚至江南一帶。此外,五代及之後的福建人,存在大量冒籍固始的人員,究其原因:一是由於「開閩聖王」王審知優待固始人;二是固始人很多成為福建貴族, 社會 地位較高;三是5000軍士南下福建前,集體出發地是固始。

五、客家先民南渡

打開《中國語言地圖集》里的福建省方言,你會發現福建大多數地方都說閩語(包括閩南話、閩東話、閩北話),唯獨閩西不說「閩語」,而是和贛南、粵東一樣說客家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 歷史 上,閩西開化時間較晚,直到唐代中期才設立州級行政建置——汀州。但在很長時間里,當地土著「蠻僚」仍佔一定比例。安史之亂後,大量中原人南逃,其中一部分遷至江西中北部。這批客家先民定居數代之後,到唐末遇上黃巢起義,為了避難,他們繼續南遷至贛南、閩西一帶。


對於閩西客家人而言,西晉末年「永嘉之亂」遷入者極少,從唐末、五代開始遷徙規模變大,真正最大規模的客家先民遷入,則在南宋。「靖康之亂」後,宋朝京城從開封遷至杭州,但金兵的逼迫並未停止。南宋隆佑太後率六宮至江西避難,但金兵很快就攻破南昌,隆佑太後再南逃至贛州。金兵的南侵,給江西中北部帶來深重災難,他們為了避免死於戰亂,往南逃亡進入贛南、閩西,從而使贛南、閩西的人口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從而導致客家民系最終形成。


客家先民(主要源自江西中北部、中原和江淮)進入閩西,主要分為三條主線:

第一條,溯贛江而上進入贛南,生活數代之後再遷入閩西;第二條,沿著撫河、盱江進入贛南東北部和閩西;第三條,越過浙江、江西、福建三省交界處的仙霞嶺,沿武夷山東麓南下進入閩西。

從交通角度而言,盡管贛南和閩西隔著武夷山,但並非不可翻越。在高山之間有一些隘口,如從石城通往寧化的站嶺隘,從瑞金通往長汀的桃源崬,從會昌通往長汀的水星崬。這些隘口成為客家先民從江西遷入閩西的主要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唐末王緒、王潮率領的5000軍士,雖然進入福建的第一站就是閩西,並且以此為根據地進而南征閩南、閩東,但他們大多是閩西的過客,並非客家人的祖先。


六、下南洋:福建人遍布世界

進入明清時期,福建人口迅速繁衍,從而由過去的地廣人稀,變得人稠地狹。尤其是福建多山區,可耕種的土地面積有限,迫於人口壓力,福建開始向外地輸出人口。輸出人口的方式有三種:

一是向福建鄰省輸出,包括廣東、江西、浙江等,他們大多是勤於開墾的農民,由於本地已經無土可耕,所以四處尋覓可耕之地。如陳寅恪的祖先,就是來自長汀的客家人,清初的時候遷入江西西北部的修水縣。由於這批移民在墾殖時,就地在山區搭棚居住,他們被當地人稱為「棚民」。

二是移民台灣。福建和台灣,只隔著一道台灣海峽,早在宋元時期就有不少閩南人渡海遷至澎湖列島,繁衍很多代,也有一部分到了台灣本島。到明末鄭芝龍占據台灣時,開始組織大規模的閩南人進入台灣開墾。到了鄭成功時代,軍隊和漢人移民數量已達12萬,與島上的土著人口相當了。再到清初乾隆末年,由於官方取消海禁,福建閩南人、廣東潮汕人和客家人大量湧入台灣開荒,並且定居下來,其中以漳州人、泉州人為多。


三是下南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最早的華人移民,大多是閩南人,粵人、客家人其次。一方面,福建有著巨大的人口壓力,有著向外輸出的需要;另一方面,東南亞有大片未開墾的土地,需要大量人力去開發。此外,東南亞淪為殖民地後,西方殖民者為了發展經濟、獲取利益,也大力鼓勵華工前往。

從「閩越人」「八姓入閩」、陳元標征蠻,到「三王入閩」、客家人南遷,再到「下南洋」……讀到這里,福建人的祖先,是從哪裡來的?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有了答案!

⑨ 福建人長的像東南亞人,是有那邊的血統嗎

只有本地土著的才像,也不是所有的都像,拋開外來人口,如果長得像起碼爺爺輩祖上或本人是有東南亞血統的,我奶奶是印度尼西亞的,長相就是人種平均臉,在東南亞那帶很常見的長相,以前還被人吐槽長得像廣東人,我爺爺是漳州的,越南華僑,算是福建那邊過去的,後來和我奶奶回國了,所以我算是混了四分之一,然而我表哥混的像東歐那邊的,而我長得反而很東南亞,經常被人誤會是那邊的或者隔壁某國人。(本人沒胡編亂造,純個人經歷碼的

⑩ 古代的時候為什麽福建被稱作蠻夷之地呢...

七閩族生活在今天的福建和浙江南部地區,據近代考古發現,還兼及台灣、廣東潮、梅,以及贛東南部分地區。《辭海》引用《周禮•職方》雲:「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民。」東漢經學家鄭玄註:「閩,蠻之別也。」根據《周禮》「職分七國」之說,古閩地是由七個部族組成的周天子華夏國的附屬國「七閩國」,或稱閩方國。許慎《說文解字》一刀剖之,將「閩」肢解成「蟲」即「蝮(蛇)」的象形。正史、稗史及古人筆記中古福建留給人們支離破碎的印象:閩乃蛇種,以蛇為圖騰,蠻夷之國,化外之地。古閩人身形猥瑣,紅發白膚,如鬼似魅。出山入海,野蠻強悍,紋身、斷發,喜生食,甚至不食而活。一句話是處於「人」與「非人」之間的人形動物,蠻夷之屬。
自古以來人們對古閩地毫無認識,對閩地的了解始於閩越時期。武夷山閩越王城發掘中沒有發現蛇拜物的印記,出土的方磚、兵器、彝器及殘陶碎片未見蛇的造型、圖案、紋飾。閩方國背靠仙霞嶺山脈、戴雲山脈、武夷山脈,面向南海,這樣自然形成北方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獨居一隅,相對富庶。中原文化歷來就有排外情緒,把周邊少數民族統統稱之為「夷、蠻、戎、胡、狄」等等。可悲的是,福建唐以前只有南遷北人的士族子弟偶有習學文字的,真正意義上的「文教起自唐代常袞」 。所以有關古閩國的史料均出自北人筆下,閩籍人士沒有給閩越國之前的福建史留下片言只語。
值得注意的是閩越王無諸死後,到了漢武帝時期,其後裔東越王余善並東甌、擊南越,百越臣服,與閩越王分庭抗禮;最後發展到私刻「武帝」璽,發兵反漢,意圖叛亂。閩越國的強盛可見一斑。而此時的西漢王朝已經進入鼎盛時期,決不容許邊遠地區政權的日益壯大。漢武帝在擊敗北方匈奴後調遣數十萬大軍圍攻閩越國,同時對閩越國內部進行分化瓦解,使閩越繇王居股和部分貴族圍殲殺死余善後降漢。為了永絕後患,武帝採取「徙民虛其地」的辦法,詔令大軍將閩越舉國內遷江淮間,焚毀閩越國的城池宮殿。這個驍勇善戰最終被漢武帝消滅的「異族」當然成為掌握話語權的北人厭惡、側目。許慎為東漢人氏,不要說更遠的閩方國,就連閩越國也已在西漢時覆滅,他既不知道閩越,更枉談閩方國了。並且許氏解「閩」多參照司馬遷《史記》的記載,而司馬遷為漢朝史官,當然站在漢武帝滅閩越的正統立場上大肆渲染,侮慢閩越。充斥《史記》、《漢書》中的字眼頻頻刺激人們的眼球:閩越雖蠻夷、閩越,方外之地、閩越性脆而愚、閩越,蠻夷之國也……古福建真的「蠻夷」嗎?且聽閩越王城等文化遺址的默默訴說。
秦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制六合,鞭笞天下,威震海內。南平百越,百越之君挽首系命委命下吏,無諸被削去王號,廢為「君長」,秦王朝在閩越故地設置閩中郡。秦朝末年,無諸率軍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反秦大起義,與中原人民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楚漢戰爭爆發後,無諸再度北上,參加了漢高祖劉邦對楚霸王項羽的征伐,閩中軍驍勇善戰,無諸幫助劉邦奪得天下。劉邦登上皇位後,在公元前202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無諸成為西漢中央王朝首封的少數民族異性諸侯。直到公元前110年被漢武帝大軍毀滅,閩越國存世92年。
但是從《史記•東越列傳》中「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秦已並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等語可以看出,早在漢王朝冊封前,閩越地區已經是一個真正的國家,無諸就是一國之君。不過是被秦王「廢」了。這樣說來,閩越文化最少應該上溯到戰國時期。可見彼時閩地的文明與強盛。
閩越王城遺址不僅發掘出大量的瓿、壺、缽、罐;並且出土了眾多鍛鑄精良的兵器:刀、劍、矛、戟、矢鏃等,甚至發現了殺傷力極強的銅弩已經是閩越軍的基本裝備。閩越鐵矛矛頭長而鋒利,最長的達80多厘米,是我國發現的漢代鐵矛頭中最長的。不少文物顯示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如長2米多的空心磚是國內發現最大的空心磚。王城內的取暖系統、排水系統,以及浴池、卵石走道,亦足見閩越人的智慧及文明程度,足以顛覆「福建屬蠻夷之地」的成見。
一個疑問,為什麼閩越之前的七閩族部落聯盟「閩方國」蹤跡了無痕呢?閩方國之前的古閩地又是一番怎樣的狀態?
1988年,清流縣的狐狸洞發現有明確地點和地層層位記錄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化石,把福建歷史推向一萬年前。閩北浦城縣龍子灣考古發現舊石器時代的打磨石器,也把福建人類史推到了一萬年前。一萬年前生活在古閩地的人類,遠遠超過我們認識的閩越族,他們才是七閩族的祖先。
浦城管九山的一處冢塋,甬坑地面由三合土鋪以小卵石,折射出古閩族人的生存態度和生活質量。他們從容的生活像是蠻夷嗎?至此,當時的他們是否真的蝸居巢穴或干欄也不禁要打個問號了。
閩侯縣曇石山遺址揭開了閩方國的神秘面紗。曇石山文化告訴我們,閩方國人屬於蒙古人種南亞類型——黑頭發黃皮膚的黃種人。他們長期生活在遮天蔽日的森林岩穴,光合作用的嚴重不足導致他們黑色素蛻變、膚色蛻變,呈現出「白發紅膚」的表象,可骨子深處是真正的黃種人。曇石山的一座墓坑中出土了18件陶釜,就是後世燒制羹湯的湯煲;還有「中華第一神燈」的出土,分明告訴人們使用火的文明程度。充分顛覆了「紅發白膚」、「如鬼如魅」、「喜生食」等代表蠻夷的概念符號。
曇石山遺址出土的千餘件文物比龍子灣、九管山出土的文物精緻之外,它們的共同點在器物上沒有發現蛇的造型和紋飾,它們在暗暗告訴福建人,你們的祖先沒有蛇崇拜。從萬年前的龍子灣舊石器時代的浦城陶器,到五千年前的曇石山新石器時代陶器、商周時期的建甌銅鍾,及至兩千年前的武夷山閩越文化,均缺乏古閩人蛇拜物的佐證。倒是在古越人當時生活過的江蘇發掘出來的越王墓群中的陶器上有大量的蛇圖紋和蛇造型。可以認為閩地的蛇拜物是由古越人入閩後帶來的,最早只能起於閩越時期。由於後人對缺乏文字記載的古閩地幾無認識,對閩越也語焉不詳,就稀里糊塗把蛇崇拜頂在頭上。
閩方國煙消雲散不知所終當在公元前306年。春秋末年,勾踐七世孫無疆率兵伐楚,大功告成之際,反而被楚成王反戈一擊,越國一敗塗地。無國可歸的無疆帶領殘部和越國衣冠之族,拚死突破仙霞嶺天險,瘋狂如潮水一般向古閩國猛撲。另一路越人則航海入閩,攻城略地,尋找新家園。偏安一隅的閩方國人猝不及防豈能抵擋,在越人刀斧寒光中呆若木雞,七閩族遭到了滅族的大屠戮。閩方國從此在歷史上消失,曇石山人和浦城文明在人間蒸發。少數的孑遺只能盪舟江海或者隱匿深山,在閩越國中苟且偷生,失去了人格尊嚴和話語權。
更加可怕的是越族是一個崇武好戰、不注重話語權的民族。入閩後佔地為王,稱作閩越國。閩越族不忘南征北戰,輕視文教,整個社會偃文修武,沒有文教活動,一心只在武備上。七閩方國的遺民更談不上有文字遺留了。一個種族沒有文字當然就沒有了歷史傳承。今天所能見到的關於古閩地的零星記錄,都散見於北方史家的筆端。缺少文字、失去話語權的種族在中原民族的眼裡自然是「蠻夷」,成為「化外之地」也不足為奇。
武夷山閩越王城遺址為我們打通了窺視古閩國文明的時光隧道,無數出土文物不僅顛覆了以訛傳訛的福建「蠻夷」之說,而且證明了與中原文化融合以前沒有文字記載的古閩地有著高度輝煌燦爛的文明。

閱讀全文

與福建文化有多少人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3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