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活中能夠觀察到體現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事例
摘要 生活中,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中秋節吃月餅,臘八喝臘八粥,都體現了傳統文化。
Ⅱ 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貢獻的事例有哪些
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貢獻的事例有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等方面,歷史文學方面,科學技術方面。民族識別,是一個涉及民族平等的重大現實問題。我國的民族識別,是以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為指導,結合我國民族的實際情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尊重本民族人民的意願,逐一進行的。
文化的特點
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不同的區域,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又是人們的一種素養。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
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一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產品,往往是這一時代社會發展軌跡的反映。文化的特點是,有歷史,有內容,有故事。不少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
Ⅲ 中國的文化創新有哪些例子
如下:
1、數字媒體實驗室對數字報的原訂閱系統的改進,廢棄了客戶端方式,大大簡化了網上閱讀步驟,為網上收費訂閱與用戶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可口可樂用年畫,水墨畫做廣告。
3、大型歌舞集錦 《雲南映象》將雲南原創鄉土歌舞與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滿古樸與新意。演員大部分是來自雲南各村寨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演出服裝原汁原味,他們的歌舞天人合一,他們的激情身心合一,他們的狂歡與生俱來,這一切再創了神話般濃郁的雲南民族風情。
4、在面積僅為5.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園區,來自全世界各種形式的文化作品,爭奇斗艷,呈現了非凡的兼容並蓄。毫無疑問,只有在這樣開放包容的交流中,我們的文化創新才有了不竭的動力和活力。
5、紅歌唱響城市,網路投票老歌釋出新意。
6、趙本山對東北二人轉的包裝改造。
7、文化企業如華誼兄弟通過上市來解決文化產業的生存問題。
8、解放鞋被重新包裝後在國外的走紅。
9、博鰲亞洲論壇帶來的論壇產業化。
Ⅳ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有哪些
中國傳統小故事1: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6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Ⅳ 中華文化例子
四大國粹——中醫、武術、書畫、京劇
國學——(外)儒(內)法
中國是一個以華夏文明為主體、中華文化為基礎,以漢族為主要民族的統一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中國疆域內的各個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成國家和朝代,後歷經多次演變和朝代更迭,持續時間較長的朝代有夏、商、周、漢、晉、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歷史上不斷與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戰,眾多民族融合成為中華民族.
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中國的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體.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中國有著多彩的民俗文化,傳統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和國畫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Ⅵ 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貢獻的事例有哪些
一、元曲是元代文學的代表。許多少數民族的人也成了著名的元曲家,現在見於記載的有出身於蒙古、畏兀兒、回回、唐兀、女真等族的元曲家10餘人,其中女真人 李直夫有雜劇12種,現存的《虎頭牌》等。
二、唐朝時吐蕃名醫元丹貢布著《四部醫典》,是對祖國醫學的巨大貢獻。
三、元代維吾爾族魯明善編寫的《農桑衣食撮要》是我國農業科學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農事歷書體裁的農學專著,為元代三大農書之一。
四、17世紀初蒙古族外科專家墨爾本,卓爾濟著有《醫學大全》《葯劑學》被世人稱為當代華佗。著名的雲南白葯是彝族醫生曲煥章根據祖傳秘方研製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葯。
五、在文化藝術方面,元代少數民族有許多自己的創造。以少數民族的作品來說,當然首推成書於1240年的《蒙古秘史》(舊譯《元朝秘史》)。它是一部著名的 蒙古古典作品,是蒙古人用畏兀兒蒙古文記敘自己民族歷史的第一部珍貴的歷史文獻。
Ⅶ 有關傳統文化的小事例有哪些
傳統文化存在於生活之中,那麼有關傳統文化的小事例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有關傳統文化的小事例有哪些
1: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系,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裡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系,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為。”面對挑戰,孔融笑著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2: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3: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4:毛遂自薦
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中國傳統小故事30篇(一)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我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現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我門下到現在有幾年了?”毛遂說:“到現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處在我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的話,我也沒有聽到這樣的贊語,這是因為你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我就會象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與毛遂一道前往楚國。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說出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台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5: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錢陽擔任縣令。當時,社會上還存友軍卒凌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風氣。張乖崖想找個機會嚴懲這種行為。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忽然看見一個小吏慌慌張張地從府庫中溜出來。張乖崖喊住小吏,發現他鬢旁頭巾上藏著一枚錢。經過追問盤查,小吏搪塞不過,承認是從府庫中偷來的。
張乖崖將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不服,怒氣沖沖地說:“一個錢有什麼了不起,你就這樣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難道還能殺我!”。
張乖崖見小吏敢這樣頂撞他,就毫不猶豫地拿起朱筆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一日偷一錢,千日偷千錢,時間長了,繩子能鋸斷木頭,水能滴穿石頭)。”
判決完畢,張乖崖把筆一扔,手提寶劍,親自斬了小吏。
6:杞人憂天
從前有個小國家叫杞。杞國有一個人,整天胡思亂想,疑神疑鬼。他一會兒擔心天會崩塌下來,砸扁了腦袋;一會兒擔心地會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憂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飯,夜裡不敢睡覺。這件事慢慢地傳開了。
有個熱心人看到他那副憂愁煩悶的樣子,擔心他把身體弄壞了,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一股積聚的氣體,上下四方到處都有。人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觸。你整天在氣體里活動,為什麼還要擔心它會掉下來呢?”這個杞國人半信半疑地問:“如果天真是一股積聚的氣體,那麼太陽、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來了嗎?”“不會,不會!”那個人回答,“太陽、月亮、星星也不過是氣體中會發光的物質。就是掉下來,也不會傷人的。你盡管放心。”杞國人又問:“那麼地要是塌下去怎麼辦呢?”熱心人說:“地不過是堆積起來的土塊罷了。東南西北到處都有這樣的土塊。你東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動,根本不必擔心它會塌陷下去。”杞國人聽了,心裡好像放下了千斤重擔,臉上露出了笑容。那個熱心人,因為解除了杞國人的憂愁,也十分高興。
7:亡羊補牢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8: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達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
北山有個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住在兩座大山的正對面。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力挖平兩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量,並不能削減魁父這樣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送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憑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為什麼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山。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面,沒有高山阻隔了。
9:張良拜師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6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化
要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新, 讓傳統文化緊跟時代的脈搏同時代一起發展與時俱進,也就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總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經濟、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傳統文化,也是否定歷史,否定民族精神,人為地割斷自己的“根”。美國文化哲學家懷特說過:“文化是一個連續的統一體,文化發展的每個階段都產生於更早的文化環境”,“現在的文化決定於過去的文化,而未來的文化僅僅是現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說,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史,也就是發展和豐富傳統的歷史。
同樣,作為凝聚和激勵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傳統文化長期熏陶與培育的結果,是傳統文化的結晶。一個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 柱,精神上無所依託。所以,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問題,決不單純是個文化問題,而是一個關系民族命運發展的問題。許多歷史事實證明,一個國家走上民族振興,走向現代化,無不是從弘揚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傳統文化,必然抹殺民族精神。那種認為中國現代化只能從異質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圖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國傳統文化模式的過程(西化派)是錯誤的。
傳統文化和現代化是歷史發展的兩個環節,既相互銜接又相互矛盾,應理智地把握其區別和銜接。傳統文化是昨天文化創造活動的積淀,是能影響後人的文化成果。現代化則是當前歷史進程的目標,兩者既有區別,又有必然的聯系。對待傳統文化採取國粹主義的態度或民族虛無主義的態度都是偏頗的。對於傳統中陰暗、消極的東西,如專制主義、個人迷信、封建家長制、閉關鎖國、踐踏知識與人權等,應視為糟粕摒棄。現代化需要發展民主、科學、法制等,這正是傳統文化中所缺少的。
因此,在肯定傳統文化中精華的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其中的糟粕。在當今世界,已涌現出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結合得很好的例證,這表明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並不是截然對立的。日本、新加坡、韓國比我們更現代化,卻比我們更尊重傳統文化的作用。日本把儒家思想化為相互協作的群體意識,取得了驚人的進展。今天,中國現代化的進程還在繼續,不可逆轉。
但傳統文化畢竟是現代化的根,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中國現代化,對於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不能置之不理的,只能批判繼承,並應首先立足於弘揚,使現代化與傳統更好地銜接、結合。
Ⅷ 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貢獻的事例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不斷增強了中華文化的活力和影響力。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巨大,回鶻詩人坎曼爾曾作詩說「古來漢人為我師」。
而漢族則有「回鶻衣裝回鶻馬」的現象,從戰國時代就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到後來黃道婆向黎族人民學習織錦技術。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終貫穿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在長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數民族不僅給漢族帶來了胡琴、胡瓜、大宛馬等看得見的物質成果,更主要的,他們為長期生活在農耕文化狀態下的漢族人民增加了一種銳意進取的開拓意識和兼容博納的文化胸襟,使漢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斷得到豐富與升華。
正是周邊少數民族文化的新鮮注入,中華文化才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特別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後,便會迎來中華文化的空前發展,從而造就了宏闊豪邁的「秦漢雄風」、雍容大度的「盛唐氣象」、強健有為的「康乾盛世」,成為中華文明發展的幾個輝煌時期。
(8)中國文化有哪些事例擴展閱讀
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沒有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沒有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保護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積極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使少數民族文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在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進程中,必須大力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以各民族文化的新發展鑄就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文化政策,把握少數民族文學發展規律,尊重少數民族作家的創造性勞動,積極幫助少數民族作家深入生活、創作出版、學習進修,不斷壯大少數民族作家隊伍。要加強對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的宣傳推介工作,推動更多少數民族作家和作品走出本民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Ⅸ 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貢獻的事例有哪些
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貢獻的事例有:新疆的沙粒畫、維吾爾族舞蹈等都極具民族特色,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科學技術方面:許多少數民族的科學家為祖國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元代回族天文學家札馬魯丁編制的《萬年歷》曾頒行全國,他還製成了渾天儀、方位儀、斜緯儀等7種天文儀器。元代維吾爾族魯明善編寫的《農桑衣食撮要》是我國農業科學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農事歷書體裁的農學專著,為元代三大農書之一。17世紀初蒙古族外科專家墨爾本,卓爾濟著有《醫學大全》、《葯劑學》被世人稱為當代華佗。著名的雲南白葯是彝族醫生曲煥章根據祖傳秘方研製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葯。
歷史文學方面:《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蒙古族的三大歷史著作。藏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詩是《格薩爾》、《江格爾》、《瑪納斯》是文學文庫中的瑰寶。少數民族還有許多豐富的民間文學,如壯族的劉三姐,彝族的阿詩瑪,維吾爾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等方面:西域的樂器大大豐富了中原漢族的音樂,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藏族的囊馬,朝鮮族的長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蘆笙舞等,在我國都是富有盛名,世界聞名的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是漢鮮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創造的。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築的藝術精華。元代回族建築學家亦黑迭兒丁設計領導修築的大都工程,為以後北京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