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物垣文化是什麼

物垣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03 05:49:56

⑴ 對於良渚文化的理解

良渚文化簡述:

一 驚人的成就

1. 世界同一時期規模最為龐大、最為先進的都市防洪系統

在良渚遺古城西北部,先民構築起了一道長達6.5公里的大型堤壩,用以防範天目山余脈的洪水。浙江餘杭地區是整個浙江省最大的暴雨中心區,經常發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良渚人為了保護國都——良渚古城而修建了這個堤壩。當地人稱它為「塘山土垣」,它除了6.5公里的長度之外,平均至少4米高,30米寬,在它的外圍形成蓄洪的水庫,至今能夠行船。

從塘山土垣向西7公里,還有兩條大堤——彭公堤防和奇塢山堤防,一個長5公里,另一個長6公里,其中一段山間隘口處,堤防高達20米,由不同的土壤層層夯築而成,異常堅固。這兩重防洪體系保證了良渚古城千年之間未曾為洪水毀滅。在良渚古城的南部,經航拍顯示,也存在著綿長的土垣,很可能就是防洪工程的一部分。而對比同一時期印度的古城——號稱「遠古曼哈頓」的莫恆佐·達羅曾七次被洪水摧毀,最後不得不廢棄。我們應嘆服良渚人防洪能力的強大。

2. 公元前2500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以及土建工程

5000年前,良渚古城一帶還是一個人跡罕至的沼澤地帶。然而從4900年前開始,一批人突然來到此地,填平和沼澤,並且修建了大規模的都市。從考古學年代上說,這些人很可能來自天目山南麓,他們在古城建立之前就已經聚集在瑤山一帶,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瑤山祭壇。

很可能在離開天目山之後,他們立即開始起建良渚古城。最先完工的是巨型建築基址「古上頂」,在考古學上,它也被稱作「莫角山」——這個巨型的建築台基高8-10米,東西長約670米,南北寬450米,面積30餘萬平方米,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土建工程。之後,良渚人又在莫角山周邊修建了面積達數十萬平方米的次級台基。之後,可能又順次建立了反山和皇墳山。由於考古發掘工作尚未全面給予揭示,我們現在無法猜測這些巨大的工程到底耗費了多少土方量。

大約從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300年,良渚古城「城牆」修建完成,古城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東西長1500-1700米,南北長1800-1900米,所圍積達290多萬平方米。城牆底部鋪墊石塊作為基礎,寬度40-60米,基礎以上用較純凈的黃土堆築,部分地段地表以上還殘留4米多高城牆。共發現六座水門。整個城牆的土方量當不亞於埃及金字塔。從長江流域其他地區的古城形態來看,它們均有共同之處——城牆牆面平緩,內直外斜——極為注重防洪功能。因此,該「城牆」應該是水城牆,主要用作防洪。

同一時期,在城牆外圍,更大規模的土建工程拔地而起,如美人地、卞家山等長形土垣里三層外三層地將良渚古城包圍起來,構成了它的「外城」,經過考古發掘,這些土垣實際上是當時制陶工匠和漆器工匠們工作和居住的社區——當然,可能還製作絲綢。這些社區有大規模的人工運河網路相連,並且均配有自己的碼頭。通過這些水路交通方式,將古城的產品輸送到整個蘇浙地區,形成一個以良渚古城為中心的大規模貿易網。

良渚古城和其外城總體規模達到了30平方公里,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市。

3. 漆、絲、玉、珠寶、舉世無雙的黑陶工藝以及文字的萌芽

良渚文化中的玉器馳名天下,尤其是琮、璧、鉞等重器,其雕刻和造型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網站上到處都有相關的資料,此處我不多說。良渚時期的漆器也異常發達,不但能夠製造出多彩的漆器,還能夠製造復雜的鑲玉漆器。良渚時期,社會富足、文化昌明,漆器從貴重物品流入尋常百姓的家中。當時良渚人的墓葬中,棺槨均施以漆繪。甚至在農具犁的木質部件上以及箭簇的木桿上也有漆繪,可見漆器在當時不但不是奢侈品,而且還是相當常見的日用物資。

在良渚古城北部的錢山漾遺址,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家蠶絲織品。絲線密度和現代的細亞麻布相當,體現出高超的紡織技術水平。良渚人的陶器工藝舉世無雙,不但造型雍容典雅、氣象非凡,而且工藝復雜,令人驚嘆。卞家山曾經出土過一件陶片,不到20平方厘米的陶片上刻著23個精緻的鳥形紋。而在綽墩遺址出土的一個黑陶寬把杯,造型別致,通體刻滿精心設計的神聖紋樣,即便是當代的藝術家也對其嘆為觀止。

良渚人還喜歡瑪瑙、象牙等珍貴器物,並製成工藝品。其中,在福泉山出土過象牙權杖,雕刻工藝復雜,完全可以媲美良渚玉琮上的神人獸面紋。而良渚人的航海能力也頗為強大,它們能夠深入遠海,捕獲鯊魚等深海魚類。而當時收集鯊魚的牙齒,是良渚貴族們的一種奢侈風尚。

良渚人文化時期的陶文比中國同一時期任何地方的陶文都復雜得多,有些陶器上的記事符號可以連接成句。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收藏有一件良渚陶器的頸圈,上面刻有9-12字的成行規整的刻畫符號,其行文風格比甲骨文還要美觀。可以說,良渚時期就有了中國文字的萌芽——當然,還需要更多類似的考古發現確證它。

值得一提的是,良渚人在中國古代最先採用了犁耕技術,以及大規模農田水利灌溉系統(見茅山良渚稻田遺址),使得糧食產量獲得了質的提高。這也成了支撐良渚社會繁榮富強的根本因素。

二、 良渚文化興衰略說

公元前3500年,年輕的華夏族突然在黃河中游崛起。 他們最初在公元前6000年時發源於陝甘一帶,隨後向中原腹地大舉擴張,形成了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

不得不說,這是一支了不起的民族——他們打敗東夷族的後崗文化,將勢力深入陝甘、豫東、河北、遼西以及長江流域,形成了上古時代最為強大的族團。然而,就在他們的鼎盛時期,卻遭到了一隻神秘民族的迎頭痛擊。這支神密民族來自遙遠、濕潤的南方,他們橫沖直撞,一直打到黃河南岸,之後又突然地從中原腹地消逝。

這一民族來自長江下游的太湖一帶,後來被考古學者稱為「崧澤人」,也就是良渚文化的祖先。

他們為什麼要攻打千里之外的中原?為什麼要和強大的華夏族火並?原因可能永遠不可能探明。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北方的財富在吸引他們進行軍事上的冒險。早在公元前3800年,崧澤人的社會就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東山村遺址的發掘顯示,崧澤文化的早期,已經形成了貴族和平民兩大集團。貴族們開始用玉器來裝點自己的生活,死後也要拿它們下葬。

然而,當時中國境內最好的玉器生產基地卻在淮河一帶的凌家灘。凌家灘人的社會也非常崇尚玉器,他們的制玉技術發達,而且燒造技術和建築技術也在當時首屈一指。崧澤人很顯然異常垂涎他們的財富。公元前3600年,崧澤人武力奪取了凌家灘一帶的統治權,之後又占據了整個淮河流域——這使得他們和中原的沖突不可避免。

中原人打敗後崗人之後,將同屬於東夷民族的大汶口人壓制在山東一隅,大有一統黃河之勢。然而,經過崧澤文化的沖擊,華夏族的擴張開始轉向衰落。當時,崧澤人也許就是東夷人的一支盟軍——但是無論如何,這種同盟關系很快就不復存在了。公元前3300年,太湖地區發生巨變,良渚文化取代了崧澤文化——這種巨變是怎樣發生的,尚不得而知。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看到,良渚人很快就和東夷族反目,他們攻入蘇北地區,將東夷族從其世代居住的蘇北中心區趕了出去。在花廳遺址,考古學者們發現了良渚貴族的墓葬以及大汶口平民的墓葬共處同一個遺址的情況,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人殉坑。而考古調查顯示,整個蘇北地區的聚落數量急劇下降——東夷人不但被入侵的良渚人打敗,還舉族遠遷。

現在,華夏人反倒成了遙遠民族的盟友,共同夾擊東夷族。然而,東夷人在西部的擴張卻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們順利地攻佔了豫東和豫中。仰韶文化四分五裂,華夏集團不得不退回關中。

東邊日出西邊雨,對於良渚人來說,和平的發展時期卻開始了。良渚古城開始建立,並且取得了對整個太湖周邊的支配權。根據玉器的形態以及製作特點的分析,學者們大致可以肯定,整個環太湖流域的玉器均由良渚古城所分配——這很可能體現了一種具有宗支特點的政治關系。良渚城很可能統領著一個疆域廣大的古國。

隨著良渚古城的城市化進程,太湖流域又出現了幾個不同的「都市」——福泉山遺址以及寺敦遺址。其中福泉山遺址面積達1平方公里,中心建有大型的祭壇和等級頗高的貴族墓地。寺敦遺址規模和福泉山遺址面積相當,它不但擁有中心祭壇,還擁有內圓外方的兩重環濠——以寺敦為中心,他們還開鑿了一個正十字形的運河工程,但是它到底通向什麼地方,尚不得而知。

不論如何,整個良渚文化6萬平方公里的分布范圍內,良渚古城的顯赫地位從未被動搖過。良渚古國的疆域,北起蘇北,南到浙中,西至安徽(這只是估計,其西部邊界尚未確定),東至大海,而它的玉禮器遠播至廣西、陝北。可以說影響了大半個中國。

然而,不久以後,外部的情況開始變化。從公元前2600年開始,中原龍山文化崛起。其中一支叫做「造律台文化」,從公元前2400年開始,他們逐漸向東南方擴張。良渚社會受到了劇烈的影響,良渚文化也轉變為錢山漾文化。不過這一時期,良渚古城的建造仍在持續,這似乎說明他們仍然保持著政治上的獨立。

約公元前2200年,造律台人對良渚地區的擴張加劇,一種新的文化類型——廣富林文化出現在環太湖地區,同一時期,良渚古城遭到廢棄。良渚古國可能在此時遭到了亡國的命運。即便如此,有些證據顯示環太湖地區的文化依然繁榮,外來的統治者好像並沒有完全破壞太湖地區原住民的生活秩序。

到了公元前2000年,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政治形勢出現劇烈的動盪。中原地區繁盛一時的陶寺古城被毀,慘遭屠城(見陶寺「大擾坑」);鄂爾多斯地區的鬲文化人群滲透到中原的大部分地區;山東龍山文化大范圍衰敗,蛋殼陶工藝、制玉工藝失傳,人口數量銳減;長江中游的石家河古城被摧毀,來自中原的一支力量占據了該地區;四川的寶墩古城遭到廢棄,城市化進程中止。

也就是同一時期,來自浙南的一支野蠻民族再次洗劫了太湖地區,將造律台人趕出了蘇南、浙北一帶。此後,太湖地區陷入了長時間的文化空白和衰落——城市不復存在、玉器不再製作、貴族們的生活方式也被摒棄。太湖地區重新回歸到質朴的鄉村生活和原始的等級秩序。曾經昌盛一時的良渚古國,被永久地遺忘了。直到20世紀,通過考古學家們的努力,先民們的偉大業績才再次為子孫們所知曉。

⑵ 中國有哪幾個世界文化遺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姐先給大家科普一個概念哈,就是這個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咱們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可以說是放眼整個世界,能與之相媲美的都寥寥無幾。

【一】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

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統稱「皇城」,大約明朝中晚期,與外禁垣區分開來,即宮城叫「紫禁城」,外禁垣為「皇城」。


大致就這么多,最後補充個知識點: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發起、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

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范疇。

答案就是這些了,希望對同學有所幫助,記得採納點贊評論啊!

⑶ 狹義的文化是指什麼

通常,文化可以分成兩種: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
廣義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及其成果的總和,分為物質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個方面;
狹義文化是指專注於人類的精神創造及其成果。
從邏輯上,後者從屬於前者,相當於廣義文化的深層結構--精神層面。

⑷ 什麼是隱性文化

隱性文化是相對顯性文化即明顯外在的影響、約束人們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等而言的。
隱性文化諸如人的生活態度、行為習慣乃至群體氛圍、社會風氣等,是更能強烈影響和改變人們思想行動的一種「力」。
隱性文化有兩面性。
其正面意義是,研究隱性文化,就是要研究群眾、員工在想什麼、議什麼、盼什麼、興什麼,思想風氣和行為習慣究竟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充分發揮思想文化在休閑時空中的調節、陶冶、激勵、升華作用,引導人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永葆社會或一個團體的生機和活力
但負面看,社會潛規則也在隱性文化的范疇。不過,如果人的觀念、風氣、行為習慣在悄悄地變俗、變歪、變亂,這種隱性文化所產生的就不是「生產力」,而是「破壞力」了。

⑸ 殷商祖先來自哪裡先商文化如何形成

《史記·五帝本紀》中有記載,商的始祖叫做「契」,他的母親是簡狄,帝嚳的次妃。傳說,契的母親簡狄同她兩個妹妹到河裡去洗澡,看見燕子生下一隻蛋,就撿起來吃了,因此懷孕生下了契。契是堯的同父異母哥哥,長大後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被舜封在商地,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賜姓子氏。其部族以地為號稱「商族」,契成為商族始祖,是商朝建立者商湯的先祖。

從契到成湯,共遷都八次,最後定居於亳。

殷商文化,起源於商部落的發源地商地(今河南商丘市),商丘是商部落的肇興地、商業的發源地、商朝的建都地等。中國商人、商業和商業文化的起源於商丘,是全國考古學界、史學界的共識。殷商文化是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古代文明,不僅相當進步而且日臻成熟。 商人重賈而周人重農,這是殷周文化之根本區別。

來自華夏,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來自我們的祖先

商族的來源,自古有很多種說法,比如陝西說,認為商族發祥於陝西商洛或者關中地區;東方說,認為商族發祥於河南商丘,或者山東;晉南說,認為發祥於山西永濟或者垣曲永濟一帶;河北漳水說;河北東北及環渤海灣一帶說;東北說,認為發祥於遼西一帶或者幽燕;北京說。

「陝西說」的依據是一些古代文獻。

《書 湯誓》鄭玄註:「契始封商,遂以商為天下之號。商國在太華之陽。」

《史記 殷本紀》正義引《括地誌》:「商州東八十里商洛縣,本商邑,古之商國,商嚳之子禼所封也。」

《史記 六國年表》雲:「夫做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故禹興於西羌,湯起於亳」

這種說法對後世影響較大,直到現代考古學傳入中國以前,這種說法一直屬於主流說法。

但是,自從現代考古學進入中國,到現在已經100年了,在陝西范圍內,沒有發現任何先商文化遺跡,因為「陝西說」沒有考古材料作為支持,所以這種說法已經少有人贊同了,多認為此說法只是漢晉學者的推測。

「東方說」的依據是 歷史 文獻和一些考古材料。

東方說的首創者是王國維。他認為「自五帝以來,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東方,惟周獨崛起西土。」「以地理言之,則虞、夏、商皆居東土,惟周獨起於西方」。王國維認為最早的「商」在河南商丘,亳在山東曹縣。他的東方說得到了很多著名學者的支持,比如徐中舒、和龔維英等。但各家觀點也並非完全一致,有商族起源豫東說、山東說等。由此不同,當然所言先商文化遺存就不同,或言為河南龍山文化豫東類型(造律台類型),或言為山東龍山文化,包括大汶口文化。

這個說法在考古材料上也有不足。東方說並沒有建立在確鑿的商文化遺存的基礎上,雖然公認河南龍山文化與公認的二里岡期商文化有少量聯系,但是它們之間顯然缺環較大,不可能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自然發展延續。

「東北說」盡管有少量文獻記載,但是,東北、內蒙古的紅山文化距今5000年以上,與商族建國的年代(距今3500年)相距太大,而且紅山文化與二里岡期商文化根本沒有必然的密切聯系,中間缺環太多,而這個缺環時期的文化遺存以及由東北、內蒙古向中原遷徙的路線,東北說者又難以確指。最大的一個漏洞,就是商族如果在東北地區活動,則不可能於夏周二族及堯舜酋邦建立一個密切的酋邦聯盟。所以東北說難以成立。

晉南說,相對而言,在文獻和考古材料方面,比以上幾種都充分一些。商族在建國前曾活動於山西中南部,但是晉南說者認為垣曲商城為湯始居亳,且不說該城規模較小,根本就不具備商王都的氣魄,而且該城的始建年代也與商湯居亳的年代不一致。而且此學說者之說商族最早活動於山西,但是具體在哪裡,有哪些先王遺存,都說不出來。

目前學術界公認的商族發祥地在河北磁縣,也就是漳水說。用「下七垣文化」代替「先商文化」的命名。下七垣文化是商族建國前300年間的文化遺存,期間商族並沒有活動於陝西關中、晉南、豫東東部、山東、東北等地。下七垣文化直接發展成二里岡期下層商文化。

下七垣文化主要分布在豫北、冀南一帶,北至河北省中部,西至太行山,東至河南省濮陽市,南至沁河、新鄉市一帶,都已經發祥有下七垣文化遺存。此外,下七垣文化的勢力也曾深入豫東西部地區。至於豫東東部的商丘地區,則是東夷文化的岳石文化的,不見下七垣文化遺存。

下七垣文化的直接來源,一是繼承了當地的河南龍山文化後崗類型的很多文化因素,二是來源於晉南、晉中地區的二里頭文化東下馮類型、光社文化以及更早的龍山時代文化。下七垣文化中來自晉中、晉南地區的文化因素,是該文化的主導因素,或者說是處於通知地位的商族所帶來的文化因素,說明商族在河北磁縣形成下七垣文化之前,商族的活動區域在晉中、晉南地區。

商始祖契至湯,曾八次遷徙。

契居番,是一遷。

《商頌》雲:「帝立子生商」

《荀子 成相篇》:「契玄王,生昭明,居於砥石遷於商」

《世本》:「契居番」

《水經 渭水注》引《世本》作「蕃」。

番即商,是最早的商地,即今天的河北磁縣。

昭明居砥石,是二遷。

《荀子 成相篇》:「契玄王,生昭明,居於砥石遷於商」

砥石為泜石傳誤。泜石,即泜水和石濟水的混名。泜水,今於河北隆平縣北入寧晉泊。今石濟水已經不存在了,泜水猶在,其地在今河北元氏、平鄉一帶。

昭明又遷商,是三遷。商即河北磁縣。

相土居「商丘」,是四遷。

《世本》雲:「契居蕃,相土徙商丘。」

古本《竹書紀年》「帝相即位,處商丘。」

這里的「商丘」,在《左傳》里為「帝丘」,而「帝丘」在河南濮陽。故相土居的「商丘」是河南濮陽。

商第六代先公冥,是五遷。

今本《竹書紀年》:「帝少康十一年商侯冥治河」「帝杼十三年商侯冥死於河」

說明商侯冥時商族活動中心在豫北、冀南的古黃河流段。

王亥遷殷,是六遷。

今本《竹書紀年》曰:「帝芒三十三年,商侯遷於殷」

這里的商侯指王亥,殷在安陽

上甲微居鄴,為七遷

《路史 國名紀卷三》:「上甲微居於鄴」

鄴在河北臨漳西南鄴鎮東。

成湯滅夏前居亳都,為八遷。

《呂氏春秋 具備篇》:「湯嘗約於郼薄矣,武王嘗窮於畢裎矣。」高誘註:「薄或作亳。」

《呂氏春秋 具備篇》:「湯其無郼,武其無岐。賢雖十全,不能成功。」高誘註:「郼岐,湯武之本國。」

由此可見,郼薄對於成湯,就像畢裎對於周武王一樣重要。

郼亳,在河南內黃靠近濮陽的郼地。

盡管商族建立商朝前八遷,但是遷徙的范圍不出冀南、豫北地區。而這個地區恰好與下七垣文化范圍一致。

下七垣文化並不能填滿整個先商時期的時間段落,它只是先商文化中中期和後期的文化,而且下七垣文化不僅包括商族,也包括居於漳水附件黃河地段的「河伯」族和居於河北易水的「有易」族。下七垣文化准確的應該成為以商族為主體所創作的物質文化。

殷商的特徵是人牲,巫文化比較發達。目前考古還未明確指出其發源地。可能是夏部朝中行使巫術群體的一次奪權,也可能是夏朝的湯部落利用 社會 動盪攻擊夏王庭不敬神或敬神不虔誠,號召人們敬天敬神的一次武裝奪權, 歷史 上部族武鬥似家常便飯。關鍵是周代商,武王看到人牲的罪惡,哥哥被煮吃了,自己差點也成了案板上的肉,還有就是參與反叛的姜子牙也有類似情節,廢止祭神用人是周武王號令天下的正義之旗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殷商的祖先來自哪裡這是在考古都存疑的問題。遠古以來新石器時代的半坡文化,龍山文化似乎不能說是殷商的絕對母體。有一種假說殷商的祖先來自於內亞的遷徙部落,雜糅了當時太行山東西的地方部落。由此可見,殷商與古埃及的文明,兩河文明有類似的地方。文字的象形,喜歡高大淳樸的石像等。他們的歷法與占卜更加與兩河流域的歷法接近,占卜法更像埃及。

應該是中華民族的文明過程中的一個亮點,其實中華文明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早,說是5千年的文明,其實說五萬年前就有文明了,也說得過去。

⑹ 三大文明是什麼

比較四大文明古國
比較四大文明古國(從時間上講是最晚)
文明古國 地域 年代
古埃及 尼羅河流域 約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倫 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 約公元前18世紀
古代印度 印度河與恆河 公元前2500年
中國 黃河、長江流域 約公元前2027年
----------------------------
四大文明古國
我們的祖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於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獨立,中斷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倫被赫梯滅亡;古印度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長期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古國。早在國家形成前,黃帝、堯、舜、禹等就先後活動於黃河流域。啟於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經商、西周、春秋四個階段,我國的奴隸制度經歷了1600年的獨立的延續、發展期,這是別的文明古國所根本無法比擬的。隨著我國奴隸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結束,我國的歷史也就於公元前475年進入了封建社會,這比西歐於476年才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早了一千年。我國於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而西歐的英法則在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走上中央集權的民族君主國的道路,比我國晚了1600多年。
我們的民族是個偉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國人民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燦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自然科學統計資料表明:中國歷代重大科技成就(項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佔比例為:公元前6世紀前為57.4%;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為50%;公元前1世紀到400年為62%;401年到1000年為71%;1001年到1500年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發明和偉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項,其中有175項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十五世紀,中國的科技發明使歐洲望塵莫及,有許多項目比歐洲早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倫現巳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倫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達城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以古亞述城為中心,稱為西里西亞,或簡稱亞述;南部以巴比倫城為中心,稱為巴比倫尼亞,意思為「巴比倫的國土」。巴比倫尼亞又分為兩個地區,南部*近波斯灣口的地區為蘇美爾,蘇美爾以北地區為阿卡德,兩地居民分別被稱為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初就是由蘇美爾人創造出來的。
蘇美爾幾乎和古埃及人同時發明了文字。他們用削尖的蘆葦做筆,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後把泥胚烘乾,成為泥板。由於這種文字形狀成尖劈形,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入侵兩河流域,摧毀了阿卡德人和蘇美爾人建立的烏爾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個以幼發拉底河河畔的巴比倫城為首都的王朝。從那時起,美索不達米亞就被稱為「巴比倫尼亞」,那裡所有居民都被稱為巴比倫人。
古巴比倫王國時期是兩河流域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這個國家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漢穆拉比。漢穆拉比用武力統一了兩河流域後,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他個人集宗教、軍事、 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設等各種大權於一身。為了更有效的統治自己的國家,他頒布了著名的《漢穆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發現的最早完備成文的法典。
古巴比倫王國在漢穆拉比統治時期達到極盛,但是漢穆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並。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聯合米底人推翻勒亞述帝國。迦勒底人建立的的帝國也是以巴比倫城為首都,歷史上稱為「新巴比倫王國」。這個王國在尼布甲尼撒統治時期打到鼎盛。尼布甲尼撒曾兩次攻陷耶路撒冷,毀滅猶太王國,把大批猶太人當奴隸押往巴比倫。這就是聖經上所說的「巴比倫之囚」。尼布甲尼撒還下令重建巴比倫城,在城內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重建後的巴比倫城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新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帝國所滅。此後,古代兩河流域再也沒有出現過獨立的完整的國家。
---------------------------------------
古埃及是指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結束,位於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作為一個基於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國的經典範例。
在古埃及南北分治期間的疆域最大,南部尼羅河河谷地帶的上埃及的領域有現在的蘇丹到衣索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區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阿爾及利亞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但由於鄰近地區的民族不斷壯大,使古埃及的版圖不斷縮少。及至埃及妖後自殺之後,原來神廟的官員把埃及語變成用希臘字母書成的科普特文明繼續流傳下去,直到近代的17世紀歐洲開始進侵非洲時,為傳教士所焚毀。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000年後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王朝8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參看埃及王朝)
古埃及歷史
古埃及最早形成的國家叫做諾姆,也叫州,是一種城邦式的國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傳說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今開羅西郊)。發展農業,開發水利。
古埃及真正的統一是在古王國時代。這是古埃及史上農業、手工業、商業、建築業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第一個偉大時代。確立了以官僚體制為基礎的、君主獨裁的專制統治,並且出現了金字塔。
第六王朝以後,王權衰落,國家分裂,一直到十一王朝才重新統一。十二王朝時遷都底比斯(今埃及盧克索),開始使用青銅器。與敘利亞、克里特的交往擴大。十三王朝時政權又瓦解,喜克索人佔領了埃及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長達100多年的「太陽神不在的統治」。第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最後驅逐喜克索人,重新統一埃及,開始了第十八王朝。
第十八王朝國力強盛,對外頻繁發動戰爭。十九王朝時與赫梯帝國發生了卡迭石戰役,經過16年之久的戰爭,最後以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王哈圖西利斯簽訂和約告終。此時的埃及成為了一個大帝國,統治范圍北起敘利亞,南到尼羅河第四瀑布,橫跨北非和西亞。
到第二十王朝以後,一系列的奴隸起義導致國力衰竭。最終在前525年被波斯帝國所滅。前332年又被亞歷山大大帝所統治,結束了延續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
古埃及的文化
羅塞塔石碑上同時記錄了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和世俗體以及古希臘文,成為後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古埃及的文化非常豐富。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後來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而希臘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建的。此外,金字塔、亞歷山大燈塔、阿蒙神廟等建築體現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和數學知識,在幾何學、歷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
印度的早期居民 印度文明的黎明期可以追溯到距今約5000年以前,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前,印度的土著居民,其中最主要的是達羅毗荼人,就已經有了相當發達的文化。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達羅毗荼人就已經從氏族公社演進到國家,有了城邦政治組織。
雅利安人 公元前20世紀中葉雅利安人由興都庫什山越過帕米爾高原遷入印度河流域,和當地的主要土著民族進行長期斗爭並最終征服了他們。雅利安人在進入印度以前是游牧部落,他們在印度河流域定居並和當地土著民族混合後,逐漸過渡到農業社會。公元前10世紀中葉,雅利安征服者又從印度河上游向東推進到朱木那河、恆河流域,在這個時期,印度次大陸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有了重要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加速了社會的分化,過去以血緣為聯系的村社變成了以地域為聯系,由若干村組成的農村公社,隨著階級的分化和奴隸制的形成與發展,印度最初的國家形成了,恆河流域從此成為印度次大陸政治、經濟和社會活動中心。
「哈拉帕文化」 印度河流域考古發掘的最具代表性的是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它們是印度河流域的兩個中心:摩亨佐·達羅在印度河中下游;哈拉帕在印度河上游的「五河之地」。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遺址都在今巴基斯坦境內,其文化是由達羅毗荼人創造出來的,當時達羅毗荼人還處在「金石並用」時期。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把它們稱為「印度河流域古文化」,亦稱「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為後來印度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哈拉帕文化」的年代范圍約從公元前2500~前1750年。它在時間上晚於埃及的古文明和蘇美爾的古文明,但它們卻同為遠古時期偉大的文明。
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 摩亨佐·達羅這座古城是有計劃地建造的,呈長方形,周圍約5千米。它分為衛城和下城兩部分:衛城是政治中心,築有用來防守的高牆和塔樓,有宏大的「議事廳」和大型的「大浴池」;下城是居民區,有寬闊的大街和相當完備的下水設施,沿街是繁華的工商業區。約有居民三四萬人。
哈拉帕的古城遺址,與摩亨佐·達羅的遺址大致相仿,但哈拉帕可能遭過戰爭的慘禍,大部分建築物都遭到破壞,只剩下殘垣斷壁。
印度的列國時代和摩揭陀王國 公元前6~前4世紀是次大陸的列國時代。根據史料記載,公元前6世紀初,次大陸北部有16個大國,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列國為摩揭陀所統一,因為佛教在此時產生,所以史學上又把這一時期稱為「早期佛教時代」。
列國之間不斷發生兼並戰爭,在戰爭中摩揭陀國越來越強大,逐漸發展為統一次大陸的大帝國。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時期,摩揭陀國基本統一了整個印度半島。
阿育王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即歷史上著名的阿育王。阿育王通過武力征伐擴大王朝的版圖,他在位的時期(公元前273~前236年)是印度古代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後來阿育王認識到依*殺戮不能鞏固統治,必須征服人心,於是,他宣布以佛教為國教。隨著阿育王的勝利,佛教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恆河流域傳到印度各地,並遠及斯里蘭卡、緬甸、敘利亞、埃及等國。
----------------------------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率先進入犁耕時代;手工業趨於專業化,琢玉工業尤為發達;良渚文化時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說明墓主人生前大量佔有他人的勞動,也正說明了私有制產生和階級的分化,是國家形成的前奏,預示著東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聖地。
良渚文化的象徵——玉琮 中華民族尚玉之風源遠流長,玉在中國古代一直是許多美好、珍貴、高尚事物的代稱,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稱。玉為美石,也是一種礦物。從礦物學角度看,玉可分為硬玉(翡翠)和軟玉(陽起石、透閃石)兩類。
有的研究者認為琮是原始宗教中溝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財富的標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體積最大、製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位於杭州市餘杭縣雉山村南側的反山墓地,發現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貴族墓葬11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8.8厘米,孔徑4.9厘米,外徑17.6厘米,重6.5千克,是迄今發現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帶淺黃色,矮方柱體,孔小壁厚,俯視如璧形。
紅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動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遼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迄今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在遼寧西部地區的幾近千處。
位於遼寧省凌源縣境內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發現,特別是其中的「女神廟」、祭壇、「積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專家們由此對中華文明起源史、中華古國史進行了新的思考:把中華文明起源史的研究,從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華古國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
女神廟全長約22米,寬約2~9米,主體建築長18.4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築遺存。廟為多室組成,主室為圓形,左右各有一圓形側室。主室北部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連,成一橫長室,左右對稱,主次分明,布局嚴謹而又有所變化。這種建築格局,作為中國建築的傳統延續了幾千年,已可追溯到此。
夏商周斷代工程中有關夏代年代學的研究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九五」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這一項目在1995年秋開始籌備,1996年5月16日正式啟動。經過多學科的200位專家5年來的集體努力,目前已經達到計劃預定的目標。2000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組織召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驗收會」上,斷代工程順利通過了由有關專家學者組成的驗收組進行的驗收。《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和《夏商周年表》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夏代年代學研究主要遵循兩條途徑,一是文獻中對於夏年的記載,二是對夏文化探討的主要對象河南龍山文化晚期以及二里頭文化進行測年,同時參照文獻中有關天象記錄的推算。
夏代基本年代框架的估定包括兩點:一是夏商分界,二是夏代始年。關於夏代始年的推定,「工程」主要是依據文獻中有關夏代積年記載的研究,並參考天文推算的結果及相關的測年數據。
關於夏文化的上限,學術界主要有二里頭文化一期、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兩種意見。新砦二期遺存的確認,已將二里頭文化一期與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緊密銜接起來。以公元前1600年為商代始年上推471年,則夏代始年為公元前2071年,基本落在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第二段(公元前2132~前2030年)范圍之內。現暫以公元前2070年作為夏的始年

⑺ 墓地文化遺址是一個區域什麼

文化遺址是古代人類的建築廢墟以及在對自然環境改造利用後遺留下來的痕跡,如民居、村落、都城、宮殿、官署、寺廟、作坊等。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因素這些遺跡大都湮沒埋藏在地下,少數在地面上殘存一些高台殿基或殘垣斷壁,有的則淪為的廢墟。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揀一塊瓦就是歷史。

⑻ 歸納出良諸遺址在中國文化歷史的表現

良渚文化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遠古文明,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約5300-43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細致。
良渚文化遺址中心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西北部瓶窯鎮,核心部位於古城「反山、莫角山、匯觀山,11條水壩」均在瓶窯境內。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良渚遺址是人類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實證中華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史,申遺成功標志著中華五千年新石器時代文化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1][2]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4]
中文名
良渚文化
外文名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3]
年代
距今5300-4000年
地址
太湖流域、錢塘江流域
精品薦讀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之王,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
作者:說文解物
從河姆渡到良渚,新石器時代的人到底如何織布呢?
作者:春梅狐狸
快速
導航
文化背景文化特徵分布范圍代表文物文化館院遺留謎團文化價值
考察發掘
良渚文化時期稻作農業已相當進步。稻穀有秈、粳稻之分,並普遍使用石犁、石鐮。良渚文化手工業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製作、制陶、木作、竹器編織、絲麻紡織都達到較高水平。
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數量之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美,均達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紋飾主題神人獸面紋,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觀念的體現和信仰,並逐步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還出現了不少刻劃符號,這些符號在形體上已接近商周時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5]
文化命名
1936年,施昕更在良渚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1938年,出版了《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遺址初步報告》。施昕更成為良渚遺址的第一個發現者,是探索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的先驅。
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
1973年,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的發掘,使人們對良渚文化的認識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禮器,將長期被視為「周漢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標,自此,長期以來籠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紗被撩開了。
在前一階段考古諸多發現的啟示下,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瓶窯一帶相繼發現了反山顯貴者墓地,瑤山、匯觀山祭壇與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築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遺址,以及一大批良渚時期的村落遺址和墓地。目前已發現各類遺址135處,它們共同構成了分布密、類型多、規格高的遺址群落。學者們稱之為「良渚遺址」,它是整個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片「聖地」。
2007年,考古學家又發現以莫角山宮殿為中心的四周還有一圈環繞的城牆。這個大發現標志著在七十年考古歷程中,繼發現良渚遺址、命名良渚文化後的又一個重要的階段——確立了良渚文明。
遺址發現
1935年5月,在西湖博物館對杭州一個叫古盪的遺址進行發掘,當時在西湖博物館工作的施昕更先生也參加了這次發掘,在整理出土器物過程中,有幾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特別是一件有孔石斧,引起了施昕更先生的注意,這種石斧在他的家鄉良渚一帶盜挖文物之風盛行,尤其是盜挖玉器,因此,在盜坑附近常散落著一些石器及陶片,施昕更先生從小生長在良渚,對當地的"掘玉"耳濡目染,有深刻的印象。這兩地的石斧有沒有什麼聯系呢?良渚為什麼也有這種石斧出土呢?這些疑問誘發了施昕更先生回良渚調查的想法。經過多次的調查,施昕更先生採集到了一些陶片,引起了極大的興趣,他隱隱約約感覺到了良渚似乎有一個古遺址的存在。將這些情況和想法向當時西湖博物館館長董聿茂先生匯報後,在館里同意和支持的情況下,施昕更先生開始主持對良渚遺址進行正式的田野考古發掘。

閱讀全文

與物垣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3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