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推廣中華戲曲文化

如何推廣中華戲曲文化

發布時間:2022-11-03 14:40:57

㈠ 如何評價中國戲曲文化,傳承戲曲我們可以做什麼

中國戲曲有一種「奇特」的精神,它沒有西方嚴格意義上的悲劇,但是有其自身的悲劇特色。中國戲曲對於帶有悲劇性的情節內容更多是肯定而不是完全否定,這樣樂天知命、積極進取的價值觀很值得推廣。

傳承:

1、堅守文化自信是戲曲發展的重要基礎。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國文化藝術審美傳統精髓的堅實基礎之上的,對作為最能夠代表中國文化審美符號之一的戲曲藝術獨特的審美韻味、表演絕技的深刻理解與精深傳承,才能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2、重拾中國戲曲的信念和自信

戲曲研究者應該重拾中國戲曲的信念和自信,把中國戲曲放在東方文化中加以審視,重視對中國戲曲價值的開掘。

(1)如何推廣中華戲曲文化擴展閱讀:

扮演劇中人物分角色行當,是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行當從內容上說,它是戲曲人物藝術化、規范化的形象類型。

從形式上看,又是有著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類系統。這種表演體制是戲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創造上的集中反映。每個行當,都是一個形象系統,同時也是一個相應的表演程式系統。舉例來說,老生就是一個形象系統,其中包容著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剛毅的男性人物形象。

如京劇《空城計》中充滿智慧的軍事家諸葛亮,京劇《四進士》里的宋士傑等。這些人物的性格氣質比較接近,在表演上也有一整套相應的程式。

如念韻白、用真聲演唱;風格剛勁、質朴、淳厚;動作造型以雍容、端方、莊重為基調。由於這類人物必須戴象徵著胡須的髯口,因此又有一套髯口上的功夫。

㈡ 說明你對中國戲曲的現狀和傳承的方法及意義

戲曲藝術發展到今天,經過不同的時代,不斷適應新時代、新觀眾的需要,保持和發揚民族傳統的藝術特色。戲曲界提出的「現代化」與「戲曲化「的問題,已成為新的歷史時期積極探討和積極實踐的問題。

傳承的方法

1、加強戲曲保護與傳承。實施地方戲曲振興工程,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總體規劃。鼓勵地方設立戲曲發展專項資金或基金,扶持本地戲曲藝術發展。

2、支持戲曲劇本創作。加大對戲曲劇本創作的扶持力度,實施戲曲劇本孵化計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戲曲企業的優秀戲曲劇本創作予以支持。

3、支持戲曲演出。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將地方戲曲演出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組織地方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到農村為群眾演出。

4、改善戲麴生產條件。把簡易戲台納入村級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范圍。實行差別化的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政策,進一步完善有關用地標准和建設標准。

5、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發展。重點資助基層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縣級以下(含縣級)轉企改制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在購置和更新服裝、樂器、燈光、音響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

對地方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捐贈收入實行財政配比政策。落實已有的稅費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支持戲曲表演團體。

6、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加強學校戲曲專業人才培養,對中等職業教育戲曲表演專業學生實行免學費。實施「名家傳戲——戲曲名家收徒傳藝」計劃,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青年表演人才培養機制。

暢通引進戲曲優秀專業人員的通道,按照特人特招、特事特辦原則引進優秀專業人員。將轉制為企業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納入職稱評審范圍。切實保障戲曲從業人員社會保障權益。

7、加大戲曲普及和宣傳。加強學校戲曲通識教育,大力推動戲曲進校園,爭取每年讓學生免費欣賞到1場優秀的戲曲演出。實施優秀經典戲曲劇目影視創作計劃,擴大戲曲社會影響力。

意義: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發展歷程

戲曲音樂是中國漢族戲曲中的音樂部分,包括聲樂部分的唱腔、韻白和器樂部分的伴奏、開場及過場音樂。其中以唱腔為主,有獨唱、對唱、齊唱和幫腔等演唱形式,是發展劇情、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現手段。

唱腔的伴奏、過門和行弦起托腔保調、襯托表演的作用。開場、過場和武場所用的打擊樂等則是渲染氣氛、調節舞台節奏與戲曲結構的重要因素。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

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昆劇等。

㈢ 中國傳統戲曲逐漸衰落,我們應該怎樣傳承傳統戲曲

目前這些平台對原創視頻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完全可以幫助你傳承好戲曲文化。戲曲的藝術傳承目前確實出現了問題和困難,但豫劇不會,因為在河南及周邊地區普及學唱率很高,戲校較多,地區劇團較多,演出場次較多,不會出現傳承的擔憂。到是國家戲麴院團在傳承問題上需要加把勁,包括機制改革,演出下基層,放下架子,復排經典,普及現代戲,讓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戲曲及段子更接近百姓,國粹重拾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㈣ 中國戲曲文化不溫不火,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保留和發展戲曲文化

我們應該把戲曲和現在的一些潮流結合在一起,應該多在主流媒體發布戲曲文化,也可以加大宣傳戲曲文化的力度,這樣才能保留和發展戲曲文化。

㈤ 如何才能傳承京劇藝術,振興傳統文化

當今時代,人們生活在一個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化的社會環境中,京劇演出面臨著眾多強勁的競爭對手。傳統戲曲要重新贏得當代觀眾的青睞,必須適應當代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必須兼顧舞台戲曲的藝術性和娛樂性。這樣,京劇藝術才會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才能重新擁有觀眾市場和不斷發展的可能。

京劇藝術應該是一門開放的藝術,海納百川、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是京劇藝術的生命力所在。作為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不斷地創新改革是京劇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門。京劇的傳承與發展,必須結合其自身的特點,把握時代的脈搏,大膽地吸取現代元素並以新傳媒為載體進行廣泛傳播,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重新贏得青年觀眾的喜愛,才有可能實現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㈥ 傳統戲曲文化如何才能在網路環境中脫穎而出,從而讓年輕人喜歡

戲曲,廣泛大街小巷。各有不同。京戲,河南豫劇,梅戲。陝西秦腔,源於西漢,來源於西府完善於秦,時興於中國北方地區,傳於四川,山西省,河南省等地。在乾隆年間,這一階段,全國各地有很多陝西省戲班子,僅在西安三十六個,保符班,江東區班,雙寨班等。在其中寶雞市秦腔戲曲更為歷史悠久,保存著原有的音標發音,因棗木梆子敲擊,又被稱為梆子腔,別名桄桄子。伴隨著生活習性,話音的演化,渭南市地域以東街腔梆子。寶雞市至甘肅省稱南街腔梆子。歌唱時慷慨激昂,悲痛,低沉,高昂,主要表現出悲痛,厭惡,懷戀,蒼涼之感。

謝艷春教師曾經講過:「戲曲的平板式化、類型化是它走向成熟、邁向巔峰的標示,與此同時也是邁向滅亡的標示。」相對高度的類型化,危害了藝人在平台上的發揮性演出,好像是在「做」戲,而不是演角色,給年輕人的感覺便是「假」。過度死板、沒活力的演出程序又怎能吸引住當今的年輕觀眾。

㈦ 如何將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發揚光大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推薦該篇文章作為參考答案之一 中國地方戲劇種生存、保護和發展的四種形態 劉禎 中國戲曲有豐厚的資源,自宋金時期形成迄今千餘年,形態更迭不斷,卻一直興盛不衰,這也是中國戲曲發展的規律和特性。與中國戲曲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體系的古希臘、羅馬戲劇、古印度梵劇早已難覓其跡,只有被歷史剝蝕的、殘缺的石頭劇場尚存一些痕跡,其藝術形態完全變成文本文獻的歷史記憶。中國戲曲則不然,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更迭遞嬗、新陳代謝,由民間而城市,由南曲北曲形成「四大聲腔」,迄「花雅之爭」而出現地方戲蓬勃的局面。作為一種積淀深厚的傳統藝術,戲曲從古代走向當代,實現著新的歷史變革和嬗變。據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1980、1981年的統計,全國共有聲腔劇種317種。[1]二十多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戲曲所受到的沖擊、發生的變革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些劇種已經消亡,一些劇種瀕臨滅絕,大多數劇種境況欠佳,觀眾減少。在重視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的新世紀,作為民族民間文化重要內容的戲曲劇種應該怎樣保護、發展,這是我們共同關心的話題。 制定中國戲曲劇種保護、發展戰略,應考慮到中國戲曲劇種發展的歷史性、豐富性、復雜性,這包括:1. 戲曲形成的多元性、綜合性;任何一種戲劇都是綜合藝術,但中國戲曲的綜合程度格外高,所以張庚將綜合性歸納為中國戲曲的三大特徵之一。與話劇等戲劇形態不同,戲曲兼具唱念做打,音樂、舞蹈、歌唱、賓白、動作、美術、武打、雜技等統攝其間,諸要素都發揮重要的作用,而不是附帶的。這也是由中國古代聚和中庸思想決定的,大而統之,海納聚斂。諸聲腔劇種的形成也是多元的,許多劇種的形成是它劇種的復合物,還受到地方文學、音樂、方言、民歌、歌舞小戲的影響。如京劇就是在徽調、漢調基礎上,接受崑曲、秦腔、高腔並吸收一些民間曲調形成的。戲曲形成自身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不斷綜合、汰選,同時它也是在激烈的思想、文化碰撞、沖突中顯現的,而一經構成,就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一如中國文化的表現。但緣了戲曲與民間親密的關系,戲曲並未膠柱鼓瑟、僵化固定,而是不斷地順應時代發展,成為封建時代不同時期的流行藝術。戲曲與戲曲劇種所形成的綜合性?D?D穩定性結構特點,奠定了戲曲的生命基礎,使戲曲消解、消亡不那麼簡單?D?D除非它的文化基礎喪失,但另一方面,也使戲曲的創新、變革相對的不那麼容易。2. 戲曲的生命力、超時性;中國戲曲一俟形成就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世界三大古老戲劇體系中,只有中國戲曲經歷千年而仍然富有生命力,實現著古典藝術向當代藝術的蟬蛻和轉型,它的生存、代謝和繁殖能力創造著中國文化的奇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代擅其至」是中國文藝發展進化具有普遍性的規律,但戲曲的發展超越了這種時空,其生命由古代延續至今。一個重要的秘訣是不變中的變化,「不變」者,文化超穩定性的體現,生命力的凝結;「變化」者,順應時代與社會、順應觀眾娛樂與審美、順應地域差異的變異與發展,不是一成不變,不是膠柱鼓瑟,諸劇種的歷史、互相關系很不相同,有的古老,如崑曲、梨園戲、莆仙戲等,有的比較年輕,如黃梅戲、越劇、評劇等,有的是姐妹關系,有的則表現為血緣繼承關系。生命力的頑強與時間跨越的經緯,使戲曲劇種的歷史積淀和形態表現是豐富而多姿。3. 戲曲功能的多元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階層群落中,戲曲所發揮的功能作用是不同的。作為一種民間藝術,百姓大眾重視的是它的娛樂性,將之視為自己日常物質與精神生活的組成,與自己息息相關,而不是高高在上,隨節日時令所形成的祭儀性,使戲曲的演出具有宗教祭祀的長期化、固定化,故無論豐與歉、康太與災亂戲曲的演出成為必不可少,成為一種精神與信仰的維系物。對於許多文人士夫來講,他們鄙視戲曲在民間所發揮的娛樂、游戲的功效,如同對待其他文藝一樣,強調戲曲的教化功能,所謂「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琵琶記》),「若於倫理無關緊,縱是新奇不足傳」(《五倫全備記》),經文人之手,戲曲地位有新的提高,但「有關風化」成為戲曲好壞高低評價的重要指數。在當代,人們重視戲曲的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在不同時期經歷了不同的變化,而無疑,審美功能的發揮實現著戲曲作為藝術本體的價值,但審美功能不能包涵所有,在走向市場經濟的戲曲發展中,戲曲的文化屬性是其回歸民間的重要表現。戲曲功能的多元多樣,反映戲曲發展的豐富復雜和層次多構。許多劇種具特有的功能指向,如儺戲、打城戲等以宗教祭祀儀式為主,儺戲又稱師公戲、儺堂戲、地戲等,打城戲又稱法事戲、和尚戲、道士戲;採茶戲、花鼓戲等以歌舞為主,生動活潑,不拘一格;紹劇「丟龍頭」、「旋包」、「九竄灘」、「甩桌」等武功技藝。劇種側重表現不同,功能取向就有異。4. 不同劇種的地方特色、表現特性;橫向看,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文化是不同地域、地區文化的聚合,豐富而斑斕,戲曲劇種是在地方歌舞音樂、方言語音、民歌小調基礎上發展而成,地方性是此劇種區別於彼劇種的主要因素。在漫長的歷史進城中,諸劇種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地方特色即其風格特色,地方特色愈鮮明,劇種風格愈濃郁。不同的劇種在形成中與形成後,互相之間頗多交流與借鑒,彼此不是阻絕與隔離的,而是有競爭、開放的,這使得劇種發展保持一種優良的進化機制,不是劣質品種,民間既是它的衣食父母,也是它藝術精進的源泉。地域、文化、經濟發展等的差異,造就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戲曲劇種的繁多。從全國來看,劇種達數百種;從某一地區來看,劇種也是豐富多樣的,比如閩南,流行梨園戲、竹馬戲、高甲戲、薌劇、傀儡戲、打城戲、潮劇、四平戲、饒平戲、南詞戲、京劇等眾多劇種,除京劇等個別劇種外,多數也都形成於閩南一帶,特色鮮明,風格迥異,構築了閩南藝術和中國戲曲的五彩繽紛。劇種的豐富,形成了風格特色的多樣化和表現表演的多元多姿。 基於中國戲曲劇種歷史發展的特性和所具有的豐富性、復雜性及多元多樣,也即基於中國戲曲劇種的歷時性與現實性,對中國戲曲劇種保護與發展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區別、劃分出戲曲劇種的差級來,是有針對性、保持劇種個性風格和地域特性特色的保護。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縮短了地域和彼此間的物理距離,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結果是人們更似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同樣,保持和發揚地方地域文化藝術特色、戲曲劇種特色,才能體現該劇種作為一種藝術的個性獨特性,才能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觀眾,才能在豐富的戲曲大家庭中凸顯自己的個性魅力和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當然,象京劇這樣的劇種具有更廣闊的地域性和涵蓋力,同時也更具有民族藝術的代表性、典型性,其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更高,更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劇種的發展,其地方地域特徵也不是平衡的。面對豐富而歷史發展並不平衡的諸戲曲劇種,應實施既有宏觀涵蓋力、又有具體針對性的政策指導措施,這既是針對戲曲劇種的,也是針對整個戲曲發展的。惟其如此,戲曲、戲曲劇種在新世紀的發展才能適宜適時適地,避免盲目與籠統,才能是健康健全的發展。具體來說,應包括以下四個層面,四種形態。 一、精品性:也即藝術性。戲曲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但不能完全以「遺產」對待,將戲曲完全視為「遺產」的認識和觀念是不了解中國戲曲的歷史和特性。在世界戲劇文化史上,中國戲曲的獨特性特徵之一是它沒有似古希臘羅馬戲劇、古印度梵劇那樣成為歷史,成為過往的記憶和輝煌,而是以頑強的生命力和蓬勃的代謝機能實現著一次次生死輪回,穿越時間隧道完成著由古典向現代的蛻變。戲曲是傳統文化,也是當代藝術,不可偏頗,同樣它在當代文藝舞台佔有重要的一席。由原初的質朴自然,經過累代的加工提高,尤其是文人的介入參與,使戲曲的文學性藝術性迅速攀高,到元雜劇即已取得與唐詩宋詞並列「一代之文學」的地位,出現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鄭光祖等一大批書會才人和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西廂記》、《漢宮秋》、《趙氏孤兒》等。從此,文學性藝術性成為戲曲評價的重要指數。明清傳奇更成為那個時期代表性的文藝門類,與小說一道取代了傳統的詩文,出現《寶劍記》、《浣紗記》、《牡丹亭》、《燕子箋》、《風箏誤》、《清忠譜》、《桃花扇》、《長生殿》等家喻戶曉的名篇佳作。新中國成立後,戲曲真正從一種被人鄙視的行業取得崇高的藝術的地位,人們從事的是藝術創造與生產,而不僅僅是謀生的技藝。五十、六十年代產生許多優秀的劇目,如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京劇《白蛇傳》、崑曲《十五貫》、莆仙戲《團圓之後》、《春草闖堂》、滬劇《羅漢錢》、評劇《小女婿》、《劉巧兒》、呂劇《李二嫂改嫁》、豫劇《朝陽溝》等等。新時期以來,出現許多優秀作品,如《漢宮怨》、《新亭淚》、《秋風辭》、《徐九經陞官記》、《巴山秀才》、《葯王廟傳奇》等,一批探索性劇目如《曹操與楊修》、《潘金蓮》等引領了戲曲時代先聲。多年來的戲曲改革,戲曲的文學性、藝術性有了更新的提高。近年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的實施,依靠國家強有力的經濟實力,將使戲曲的文學性藝術性提高到一個新的境地。在2002-2003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中,戲曲佔了6台,分別是京劇《宰相劉羅鍋》、《貞觀盛世》、《華子良》、川劇《金子》、閩劇《貶官記》和越劇《陸游與唐婉》。但精品不等於經典,評上精品劇目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只有在演出實踐中經過時間和群眾的檢驗,才能成為真正意義的精品。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戲曲需要精品,而無疑具有創新的作品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精品,從而成為民族精神記憶的寶貴財富。對此,精品工程的實施有明確的「原創」

㈧ 中國戲曲文化不溫不火,我們該如何推廣中國的戲曲文化

足球提倡從娃娃抓起,戲曲亦應從娃娃抓起!我們小時候沒有這么多傳媒,精神文化傳播品種也很單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精忠報國,學校教育的道德目標是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益的人!七十年代傳統戲曲文化教育我們的主要內容是:仁、義、禮、智、信。接受的愽愛精神,誠信為本的踏實信條,尊師重教的儒家學說。音樂教材里有樣板戲,課余活動中有合唱,歷史課中講隋唐演義,所以我們現在懂美學,聽戲曲,記感恩,講孝順!因此看來,傳統文化的教育的確是應該從小貫輸,寓教於學,寓教於樂,從中影響滲透、傳承給下一代人,從戲曲文化的古雅、文雅、高雅里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影響一個又一個人,把戲曲文化發揚光大。

㈨ 傳統戲曲文化如何才能在網路環境中脫穎而出

戲劇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必須重視戲曲藝術。因為戲曲藝術不僅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歷程,它還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所以,為了讓更多的人喜歡我們的傳統戲曲文化,我們必須要學會利用網路媒介。

三、藉助網路平台普及一些戲曲文化知識

人們要想了解戲曲文化,就必須了解戲曲文化的相關基礎知識。所以,我們應該藉助網路平台發布一些與戲曲有關的知識。人們在進行網路閱讀時,就能夠從中獲取相關的知識。這樣,他們就會產生了解戲曲文化的興趣,理解戲曲文化的發展歷程。

閱讀全文

與如何推廣中華戲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3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