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
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來實現。
這個「自覺」的核心也就是要求遵循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略對待和實施文化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經過60多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體現規律性的鮮明特點。
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首先,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人為本,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在整個文化建設中處於統領和支配地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把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和傳播作為核心內容。
其次,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要求文化工作者要辨清哪些文化是先進的文化,哪些文化是落後文化。只有意識清醒,我們才能在文化事業或文化產業發展中不困惑、不迷惘,自覺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
再次,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要強化其引領作用,以之增強人民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歷史認同和價值觀認同,從而使我們的民族更有凝聚力,核心價值體系更有吸引力,經濟物質發展更有人文方向感。
三、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始終把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統一起來。
重視物質力量建設的同時,也重視文化力量的建設,這是我們黨自革命戰爭年代以來就葆有的一個優良傳統。物質力量的發展為文化力量建設奠定經濟基礎,並決定著文化力量的性質;同時,文化通過實踐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文化力量可以輔助、促進物質力量的發揮,並且能夠支撐、引領物質力量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同時,反復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是給予文化力量建設對物質力量建設保障和引領功能的肯定和重視。
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和堅持科學精神相統一。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
以上四個堅持,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經驗,也是其基本特點和規律。在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方面,始終堅持批判和吸收相結合,堅持繼承和發展相結合,堅持開放性和自主性相結合,使傳統文化現代化,使外來文化中國化,這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又一特點和規律。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遵循這些經過實踐檢驗的規律性方針和原則。
五、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注重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的統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能以經濟效益損害社會效益,更不能以商品屬性排斥意識形態屬性,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這「兩種屬性」和「兩個效益」的關系。這是新的實踐探索得出的新的文化建設的規律。不斷地探索規律、發現規律、遵循規律,按照規律去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由之路。
B. 怎麼繁榮文化
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社會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中,文化是階級斗爭的武器。一定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廣義的文化,著眼於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別,著眼於人類卓立於自然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其涵蓋面非常廣泛,所以又被稱為大文化。
文化是一種生命現象。文化本不屬人類所獨有,我們更應該以更開放和更寬容的態度解讀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具有人文意味或生命意味的現象,是與生俱來的。許多生命的言語或行為都有著先天的文化屬性,我們也許以示高貴而從來只願稱其為本能。——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C. 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文化建設,需要向公眾傳播先進的文化。媒體作為傳播的主要渠道,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主流媒體,要增強影響力、加強輿論的引導,應當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要保證其向大眾傳播健康的文化產品,應當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
媒體正在努力「回應社會關切」,即回應普通民眾關心的、尤其是涉及民眾的問題或事件。問題事件發生後,需要媒體按新聞性質的要求敏銳地捕捉、客觀地呈現,以助事態的平息。但相對於這種事後的回應,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更有責任按照社會道德要求,在謳正氣、揚善行方面發揮積極的、主動的作用,維護社會正向的輿論環境。如小悅悅事件,見諸媒體後使全國震驚,這有助於國民的道德反思,但同時也增添了社會的道德恐慌。就在小悅悅事出當天,公安部表彰了不顧個人安危、徒手接住跳橋輕生少女的民警王靜,但此新聞卻少有人知。如此盡職和大愛的存在,未得媒體及時的宣揚,徒任社會負面情緒放大。這種新聞的選擇性傾向令人遺憾。再如,上海一家企業舉辦的一個慈善項目,涉及特殊教育教師的培訓,為期2年。作為純社會公益活動,主辦方曾希望得到媒體的宣傳,但投告無門。項目進行已半年,互聯網上僅有幾條此項目啟動時相關部門領導出席的通稿信息。社會自發的公益善行,最值得宣傳,也最需要、最應該有公共資源(主媒)的配給。我們的宣傳報道,領導活動似乎可以淡化一些、內部工作報道也可以淡化一些,更重要的是張揚社會的參與、張揚社會的效果。
文化傳播,觸動心靈深處才有效,生硬說教只會催生反感。媒體為大眾提供著各種文化精神產品,保證文化產品的健康是管理者的責任。但管理者不能替代大眾對產品做選擇,對媒體的引導也要有科學有效的方法。最近,社會上正在熱議國家有關部門對娛樂節目的限制規定。在這個問題上,相關部門也可謂用心良苦。但大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本身要求著百花齊放,極端的低俗必定只為極少數人所好。所以硬性的規定,有時效果並不一定理想。媒體的行為當然需要予以規范和引導,但最好採用更加有效的手段,如借鑒技術的途徑實現管理的客觀和科學。日前上海戲劇學院完成的一項電視「節目綜合評價體系」研究,其評價數據可全頻道、全覆蓋、全天候測試,可量化,且同時獲得滿意率與收視率。這個體系有助於減少管理的主觀性,可體現受眾選擇的依據。類似的方式,都是值得嘗試的。
D. 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必須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
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開辟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科學理論指導;
2、堅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3、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廣大人民群眾和文化工作者的創造精神,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大量涌現,豐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4、堅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發展理念,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遵循文化發展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加強文化法制建設,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5、堅持發展多層次、寬領域對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嶄新形象和我國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E. 國家該怎樣做才能促進文化的繁榮
一、在「查處問題」的老本行上入手,促進文化體制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規定了國家審計監督的對象包括政府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對其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依法審計,目的是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從職能定位來看,國家審計工作必然涉及到關系文化體制改革的相關政府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及使用到財政資金的相關單位或組織。
一是對於涉及文化體制改革決策、執行等工作的相關政府部門,國家審計可以發揮以資金為主線,職責履行情況為依託的方式開展審計工作。審計中著重對資金的來源、分配、撥付各環節,對特定政策的制訂等方面是否符合《決定》等國家大政方針和重大決策的規定,作為一種審計判定的依據,查問題,找差距,才能比較全面的評價一個部門,確保這些政府部門在資金使用、政策制訂和執行中不偏離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既定方針。
二是對於與文化體制改革相關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審計可以著重從可持續發展,順應改革方向入手,開展審計工作。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主體,一些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在新形勢下,面臨著改革的陣痛和全新的機遇,國家審計在關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更要關注其執行改革的方式方法、進度節奏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如存在偏離政策的問題,及時查處揭露,深入分析問題產生和阻礙發展的原因,並向相關主管部分反饋,便於及時做出調整,適應變化順應發展,不斷增強從事文化產業的企事業單位內生動力,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另外,通過審計揭露和反映各行業各部門的違法違規等情況,使違法犯罪、不講市場經濟秩序,不講公民道德的行為受到應有懲處,推動政府部門政務公開、透明,促進企業合法經營,為文化改革發展打下法制基礎。
二、在「分析問題」方面深入研究,促進文化改革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調整、社會轉型的特定歷史時期,經濟工作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是在改革發展過程中伴隨體制轉換而產生的深層次問題,不能不加分析和區別地一刀切,簡單地以對錯定論,如何定性和處理較難把握。對此,可以充分運用國家審計中專項審計調查的形式開展審計工作。
我國法律規定了審計機關可以依照審計法和本條例規定的審計程序、方法以及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對預算管理或者國有資產管理使用等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部門、單位進行專項審計調查。在目的和內容等方面,審計與專項審計調查各有側重和特點,專項審計調查范圍更具廣泛性、目標更具宏觀性,方式更具多樣性、作用更具時效性,能直接對一些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難點」、「熱點」和關系長遠的特定問題進行審計調查,深入分析,實事求是的反映情況,其立足點在於為各級領導的決策和政策法規的完善提供依據。
針對文化改革發展目標和文化體制改革方針,審計調查中應著重關注文化體制改革相關配套政策是否完善,深入分析在推行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產生的原因,特別是對作為改革主體的一些企事業單位或各種組織,注意總結在改革過程中效果好的或失敗的典型案例,及時反饋,並著重看改革後的發展情況,是否符合當前法律法規,是否有利於激發從文化產業企事業單位的創新活力,是否有利於促進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否順應時代的發展具有長遠性。
三、加強自身審計文化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決定》的出台,對審計機關的多年來開展的審計文化建設也是如沐春風,有了風向標,有了指航燈。努力打造一種具有審計工作特點、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符合時代精神、利於創新發展的審計文化,也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有生力量。
對於審計文化建設的論述較多,筆者只是重點強調以下兩點:
一是以堅守審計職業操守為基礎。審計機關作為一個監督機構,審計人員作為依法審計的執法人員,必然要具備必要的職業道德和操守,才能立足於這一行業,才能使這一行業風清氣正。加強職業道規范,強化職業操守意識,以此作為審計文化建設的立足點,才能促進審計人員開成正確的審計價值觀,更好地履行好審計監督職責,運用好人民群眾賦予的權利。
二是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黨的十七屆六中全全公報中指出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而審計文化建設也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很多的案例可以反思或借鑒;同時,審計文化建設也離不開一些現代審計較為成熟的西方國家的理念和經驗做法,只有看到別人的優點,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從而,在批判中繼承,在發展中創新,同樣也是審計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如此,開展好自身審計文化建設,也是審計機關對豐富和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積極貢獻。
F. 如何提升和繁榮大眾文化
一是採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推動。比如定期舉辦民間歌舞、文體活動等。二是豐富大眾文化的內涵和載體。在圖書館、博物館、文物館等公共服務資源對外開放的基礎上,要多利用舉辦會節、知識競賽、文旅活動等深入結合。三是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積極引入民間資本,成立私人文化會所、棋牌店、書店、文化企業等。四是加大公共文化事業財政投入。政府引導,加大文化事業投入,夯實硬體設施,尤其是在邊遠地區、農村郊區、落後地區和民族地區進一步加強基礎建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G. 如何推動和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來實現。 這個「自覺」的核心也就是要求遵循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略對待和實施文化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經過60多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體現規律性的鮮明特點。
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首先,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人為本,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在整個文化建設中處於統領和支配地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把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和傳播作為核心內容。
其次,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要求文化工作者要辨清哪些文化是先進的文化,哪些文化是落後文化。只有意識清醒,我們才能在文化事業或文化產業發展中不困惑、不迷惘,自覺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
再次,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要強化其引領作用,以之增強人民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歷史認同和價值觀認同,從而使我們的民族更有凝聚力,核心價值體系更有吸引力,經濟物質發展更有人文方向感。
三、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始終把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統一起來。
重視物質力量建設的同時,也重視文化力量的建設,這是我們黨自革命戰爭年代以來就葆有的一個優良傳統。物質力量的發展為文化力量建設奠定經濟基礎,並決定著文化力量的性質;同時,文化通過實踐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文化力量可以輔助、促進物質力量的發揮,並且能夠支撐、引領物質力量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同時,反復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是給予文化力量建設對物質力量建設保障和引領功能的肯定和重視。
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和堅持科學精神相統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
以上四個堅持,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經驗,也是其基本特點和規律。在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方面,始終堅持批判和吸收相結合,堅持繼承和發展相結合,堅持開放性和自主性相結合,使傳統文化現代化,使外來文化中國化,這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又一特點和規律。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遵循這些經過實踐檢驗的規律性方針和原則。
五、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注重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的統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能以經濟效益損害社會效益,更不能以商品屬性排斥意識形態屬性,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這「兩種屬性」和「兩個效益」的關系。這是新的實踐探索得出的新的文化建設的規律。不斷地探索規律、發現規律、遵循規律,按照規律去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由之路。
H. 促進文化發展與繁榮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促進文化發展與繁榮的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迅速摒棄文化大革命及後續的「兩個凡是」的錯誤路線,並把實踐作為文化領域的唯一標准進行推廣,我國文化事業漸漸步入正軌,以文學、話劇、電影、電視創作為主要模式的社會文化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輝煌周期。進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我國在文化領域的調整和改革步伐也越來越快,社會主義文化內容正在走向信息化、系列化、多元化、國際化,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文化的渠道網路也越來越豐富和完善。
一方面,以自1999年開始的「神舟號」載人航天工程為代表我國經濟成就的科技文化逐漸凸現出來,成為推動經濟產業細化、社會文化高速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種需要的重要內容,起到了激勵廣大我國文化工作者勇攀文化高峰的意義。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以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等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成就引著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不斷邁向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將中國人的視角延伸到廣袤無野的宇宙深空。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集聚當代中國科技文化最高成果的「天宮一號」空間站在酒泉航天航天基地成功發射升空,不僅開創了我國文化事業步入新的階段,也標志著我國科技事業逐漸步入世界先進之林。
另一方面,得益於黨在文化領域摸著石頭過河的積極探索,以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即時通信、博客、微博等為代表的資訊信息發布方式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成了我國文化信息化和大眾化的又一顯著標識,至此,我國文化事業實現了從國際到國內,從上層建築到普通人民群眾的全面演進和有效推進,可以說,正是由於黨的文化方針、政策領域的拓展,才有了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高速勃興,也才奠定了中國在文化層面上的偉大復興,並成為躋身於引領世界文化發展的主要大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