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隋朝大運河開通的時間、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隋朝大運河開通的時間:公元605年開始,公元610年完成,耗時五年時間。
建造隋朝大運河的目的:
1 政治目的,每位帝王在世的時候都希望擁有一些象徵性強的功績,一方面是為了打仗或者統治更加穩固,還有一方面打造自己千古明君的形象。
4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隋煬帝大運河為唐朝迎來了開元之治,也奠定了唐朝絢爛斑斕的各民族文化在中國,在世界流芳百世讓後世得以傳唱和仰視。隋朝雖然曇花一現,但是唐朝藉由隋朝發展的大運河文化發揚光大,將中國帶入了曾經的輝煌以及極盛。從國家統一和長治久安經濟的角度來說,隋煬帝功不可沒。
⑵ 邢台市清河大運河2022年國家投資多少建文化帶建設
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127.3億元。根據《邢台市清河大運河建設規劃》可知,截止到2022年5月30日為止,為了推動大運河的建設,實施了39項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共127.3億元,以確保項目可以正常實施。
⑶ 西青區環內西營門大運河什麼時候動工
2019年5月8日,可以打電話查詢
作為運河文化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青區政府堅持「文化是靈魂,業態是核心,親水是特色,建築是亮點」的發展理念,對大運河西青段實施整體規劃建設,以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為軸心,以「天津文化旅遊新典範、現代化城市新中心」為目標,以「一軸多片區」進行總體規劃,涵蓋西營門、中北鎮、楊柳青、辛口鎮等多版塊,開創文旅產業新紀元,讓百姓共享大運河文化帶來的美好生活。
⑷ 京杭大運河是什麼時候開鑿的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是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4)大運河文化景觀帶什麼時候動工擴展閱讀:
京杭大運河地理位置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截止2012年,京杭運河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山東濟寧市以南、江蘇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滄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東省德州市、臨清市、聊城市、濟寧市、滕州市、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宿遷市、淮安市、揚州市、鎮江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湖州市、杭州市20個市區,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⑸ 台前運河什麼時候動工
3月22日,縣長王俊海組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台前縣京杭大運河規劃設計方案。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劉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成永飛,縣政協副主席劉元林,副縣長閆紀海,以及縣政府辦、自然資源局、水利局、發改委、文廣旅體局、住建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夾河鄉等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會議聽取了上海同濟大學設計院朱勍教授關於台前縣京杭大運河規劃設計方案編制情況的介紹,縣長王俊海就進一步提升完善設計方案提出指導性工作意見。
縣長王俊海強調,要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聚焦重點環節,統籌考慮上下游節點設置、遺址串聯保護等關鍵因素,在盡可能減少拆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植入文化相關產業,著力打造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現代建築和諧相融的文化旅遊體系,真正以高標准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
⑹ 京杭大運河是在哪個世紀開鑿的,不是公元幾年而是公元幾世紀,謝謝
京杭運河的開鑿經歷了3個大階段:①公元前5世紀,由吳國開鑿的邗溝 , 從今揚州附近的邗溝引長江水向北流,經高郵、寶應、淮安入淮河,溝通了長江和淮河 。②7世紀初,隋朝定都洛陽,605年開通濟渠,把洛水東引入黃河,再從黃河引水至今河南滎陽北,經鄭州、開封折向東南直到江蘇清江(淮陰)與邗溝相通,長約1000多千米。後又於 608 年鑿永濟渠,從洛陽向東北,經武陟、新鄉、汲縣到山東臨清 ,北上到天津 、河北涿郡 , 全長約1000千米 。610年 ,又從江蘇鎮江經丹陽直達浙江杭州 ,開鑿了一條長約400千米的江南運河 。至此 ,從北京繞洛陽南達杭州的京杭運河全部開挖完成,全程長2700多千米。③元代全國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後,為了縮短從北京到杭州繞道洛陽的航線 ,1283~1293年 ,先後挖通了北京到通縣的通惠河 、山東臨清到東平的會通河、東平到濟寧的濟州河。把運河改成直線後,比隋代京杭運河縮短了900多千米
明、清兩代在維持元代運河的基礎上,進行了疏浚、黃運分離、湖漕分離等工程。
京杭大運河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末期。當時統治長江下游一帶的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伐齊,爭奪中原霸主地位,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即今里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全長170公里,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成為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紀初隋朝統一全國後,建都洛陽,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於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淮陰)約1000公里長的「通洛渠」;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
⑺ 江淮運河什麼時候開始動工
連接長江與淮河的「引江濟淮」曁江淮運河工程,目前再次被列入我省水運發展規劃,並提上工作議程,開始進入實質性前期啟動階段,預計將於年內完成實地查勘、測量、工程線路及資料搜集等前期工作,所有前期工作將於2005年內完成,項目預算、投資主體等還在研究確定中。
長江、淮河兩家水系平行橫貫安徽,位於南部的長江積水,水源充沛;而淮河流域水資源不富裕,且水量豐枯變化大。因此,在長江與淮河之間開通一條「江淮運河」以引江濟淮,自古以來就成為人們的夢想。三國時,曹操就曾打算在中間「劃」上一豎;唐得宗時,宰相杜佑也提出打通巢湖到江淮水道得奏議;共和國建國初,毛澤東再次提出溝通長江淮河得意見。之後的50多年裡,國家及我省多次將開鑿江淮運河以「引江濟淮」提上議程,對引江濟淮工程的研究論證也從未間斷過,但因種種原因都不了了之。
由於「引江濟淮」將新開一條航道-江淮運河,因此該工程又被稱為江淮運河工程。江淮運河工程線路,總的方向是從長江入巢湖,在巢湖西岸上崗穿越江淮水嶺,經瓦埠湖入淮河。直接運輸腹地幾乎涵蓋安徽全省,主要為我省沿淮、淮北、皖中、沿江及豫東地區,間接運輸腹地可輻射到長江中游地區及蘇、浙、滬。航道、引水線路涉及巢湖、合肥、六安三市,全長約290公里。
在以往的工程研究中,對長江-巢湖及瓦埠湖-淮河兩大河段都是利用現有河道、湖泊通航,意見基本一致。巢湖西岸至瓦埠湖之間的約90公里段,需要大量開挖土石方並切開江淮分水嶺。但由於利用現有河道及過江淮分水嶺的位置不同,因此專家們提出了多種方案,目前仍有分歧。
根據有關構想,引江濟淮工程是一項以供水為主、結合航運,兼有改善水環境等綜合效益的大型跨流域城調水工程。其建成後,將為沿淮、淮北地區提供一個可靠的補水水源,使城市用水保證率達到97%,農業用水保證率達到 蚌埠、淮南、阜陽等城市的生活、工業用水、保證城市生活和生產正常進行;一般枯水年份,主要供給該地區農業灌溉用水,以解決河閘灌溉水源的埠足。
同時,結合輸水溝通江淮水運的江淮運河,將結束我省江淮之間的水運必須繞道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將東淝河口至裕溪口的航程縮短了400公里。沿淮、淮北是國家糧食和能源基地,而治金、水泥、化肥等大部分物資又多集中在合肥以南的長江經濟帶。按交通部門的預測,僅近期縮短航運里的效益就在每年億元以上。(信息來源:新安晚報)
http://tieba..com/f?kz=86362701
⑻ 聊城古運河旅遊開發什麼時候動工
京杭大運河滄州段被稱為南運河,它的開挖實際上比隋運河還早,遠在曹魏時期就開始了,曹操攻烏桓所開那段運河稱平虜渠,明時稱御河,有「運河」之稱是清代的事了。 運河滄州段南起吳橋第六屯,北至青縣李又屯,流經吳橋、東光、南皮、泊頭、滄州市。
⑼ 隋朝的大運河大概修建的過程是怎樣的
隋朝大運河---605年至610年開通,共四段:(1).通濟渠 605年,隋煬帝征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餘萬」開通濟渠. 早在戰國初期,魏國就開鑿了鴻溝(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潁).通濟渠是在鴻溝和下游的汴河兩水基礎上,加以疏浚的.通濟渠自洛陽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黃河,再自板渚(為板城渚口的簡稱,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東北黃河側)引黃河入汴河,經今河南開封東南入淮河.(2).邗溝 隋煬帝於605年,征發「淮南民十餘萬」開通邗溝.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下令開通長江和淮河之間的運河.因這條河流經吳國邗城(今江蘇揚州)城,所以稱為邗溝.隋朝大運河的邗溝,就是在春秋時期吳國邗溝的基礎上疏浚的,它從山陽(今江蘇淮安)到江都入長江.(3).永濟渠 608年,隋煬帝征發河北諸郡壯丁百餘萬,開永濟渠.男子不夠,還征發了婦女.永濟渠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引沁水東流入清河(衛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經沽水(白河)和桑乾河(永定河)到涿郡.(4).江南河 610年,開江南河.從京口到餘杭,「八百餘里,廣十餘丈」.運河兩岸築有御道,栽種柳樹,修建離宮40多所(自長安至江都)和許多糧倉.課本《隋朝的大運河》地圖上還有一段運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開通的.由於渭水多沙,深淺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邊開了一條從長安東到潼關入黃河的運河,長300多里,名廣通渠.隋大運河全部完工以後,南北的物資可直達長安.
隋朝大運河,隋煬帝曾三次大型地徵用民力.據文獻載:(1)大業元年(605)三月,征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人開通濟渠,自洛陽西苑引谷、洛之水達於黃河;又自板諸(河南滎陽東北)引黃河水歷滎澤入汴水;復自開封之東引汴入泗,達於淮水.同年發淮南民十餘萬整修邗溝(山陽瀆),自山陽(今江蘇淮安)引淮水經江都(揚州)至揚子入江.(2)大業四年(608)正月,征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3)大業六年(610),下令開江南河,從京口(江蘇鎮江)到達餘杭.
飲譽世界
隋朝大運河,開通條件: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有了顯著發展,尤其是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一帶),成為江南最富庶的地區.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經濟雖然發展較快,但兩京和邊防軍所需的糧食相當多,需要江淮地區供應.陸路運輸,速度慢,運量小,費用大,無法滿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糧食、布帛和財富.為開通運河提供了足夠的物質條件.
隋煬帝運河,開通目的:修運河是勞民傷財的舉動,是煬帝的功績,是暴政.加強對東南方的統治、溝通南北經濟、加強華北地區的軍事力量.大運河開鑿,給人民帶來沉重負擔,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加強了南北聯系,對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運河水利運輸,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政治上,隋政府為加強對東北和江南地區的控制,需要一條南北向的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地位作用:隋運河以洛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分為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邗溝)、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黃河,長江,海河,淮河,錢塘江,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工程之一.運河長度,世界首屈一指,河道水深、寬度、通航能力--是最大的.運河開通,「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唐皮日休曰:「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皮子文藪·汴河銘》).《汴河懷古》(皮日休)雲:「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大運河如同長城,飲譽世界,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城市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迅速繁榮;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中央集權穩定. [編輯本段]運河情源隋朝大運河-揚州大運河:揚州自古以來就是江淮經濟文化中心和對外往來的重要港埠.素有「淮左名都」之譽.揚州有許 多文化古跡,其中之一就是古運河.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偉大水利工程,自開鑿以來到現在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最早開鑿於春秋末年,夫差為了北伐齊晉,從江蘇的江都(即現在的揚州)到淮開運河,名邗溝,是我國最早的運河.隋,為強經濟,通漕運,隋煬帝下令利用天然河流和舊有渠道,開通包括邗溝,形成運河系統.
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
有資料說隋煬帝是為了看瓊花才開通運河(事實上不準確,應該是為了鞏固統治,看花是指傳說.)
開鑿大運河的意義
從主觀方面看,隋煬帝開鑿運河的動機包括三點:一是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二是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經濟掠奪;三是對江南繁華地區的巡遊.由於在隋朝統一之前,江南經濟已趕上北方,那麼,隋朝開鑿運河與江南經濟地位的提高是有關系的.
從客觀上看,又分兩個方面.一方面,開鑿運河必然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這也是隋朝暴政的內容之一.另一方面,運河的開通還產生了久遠而積極的影響,它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對鞏固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理由
京杭大運河沿線擁有多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十分豐富的運河景觀景點和文化遺存.作為中國最早提出運河申遺的城市,通州運河文化景觀帶已被列入北京2008年人文奧運六景區之一.運河沿線17市(區)負責人表示,運河文明的偉大之處仍在於它對南北文化的兼容與融合,因此,運河沿線聯合申遺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⑽ 津雄大運河什麼時候動工
預計2022年10月份。津雄大運河是雄安經津入海的通衢要道,從珠三角到長三角,江河是國家建設經濟特區的硬性條件,從深圳特區到浦東新區,但凡取得顯著成績的國家新區,全部設在江河沿岸,根據國家政府的通知,津雄大運河建設還未展開,預計2022年10月份開始動工,具體時間根據國家政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