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鎮如何把文化IP打造成文化品牌
1、擁有清晰的主體目標
古鎮針對遊客年齡、性別、學歷、興趣點等因素確定文化IP的目標人群,制定價格政策吸引新的群體,比如從運營模式上分自然體驗模式古鎮、綜合體旅遊古鎮、創意類古鎮、原地修復模式古鎮等;從消費者年齡層次可分為老年游、親子游、情侶游等;從主題層面可分為游樂、文化體驗、科技、史學研究等。要對古鎮景區的主體目標發展和IP旅遊投資水平有個清晰的判斷。
2.古鎮文化IP的旅遊產業生態化延伸
IP必須與當地周邊古鎮的文化融合起來,必須與當地居民的利益捆綁起來。換句話說,就是必須讓這個IP植入到古鎮居民的生命深處。懂得利用古鎮的獨特地理優勢, 打造本地特色旅遊產品、游樂設施和周邊商品,最終實現產業鏈發展。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通過落實創意爆點項目,找准古鎮定位,打造古鎮核心吸引力。有了核心吸引力,就有了市場指向性,繼而通過精準推廣、訂制化營銷,以小眾帶大眾,以區域帶全局。
3.立足本地文化事業,打造旅遊IP品牌形象
在旅遊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藉助「旅遊+」整合帶動作用,融合古鎮傳統人文工藝品和傳統技術,打造旅遊IP品牌形象。加強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通過對傳統手工藝文化產品的開發,實現古鎮文化品牌的人格化。通過充分挖掘本地文化、企業、居民、景點等多因子的潛在優勢,打造古鎮旅遊文化IP,促進當地產業轉型升級。4.創新發展模式,學會靈活應用
古鎮模式基本建成後,並非直接決定古鎮今後發展模式將一成不變,面對網路技術的更新換代,古鎮旅遊客流量少等問題,古鎮發展應具有創新思維,在原有的文化產業、運營模式、宣傳推廣等方面進行及時更新。此刻,古鎮文化IP不再是「文化復興」,而是「文化再造」。學會借鑒吸收別家優秀成果,彌補自身劣勢,才能使古鎮立於不敗之地。
『貳』 什麼是文化產業品牌
2004年,國家統計局在與中宣部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從國家有關政策方針和課題組的研究宗旨出發,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文化及相關產業概念界定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
根據這一概念,文化產業的范圍為:
1、
為社會公眾提供的實物形態文化產品的娛樂產品的活動,如書籍、報紙的出版、製作、發行等。
2、
為社會公眾提供可參與和選擇的文化服務和娛樂服務,如廣播電視服務、電影服務、文藝表演服務等。
3、
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務,如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圖書館服務、文化社會團體活動等。
4、
提供文化、娛樂產品所必須的設備、材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如印刷設備、文具等生產經營活動。
5、
提供文化、娛樂服務所必須的設備、用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如廣播電視設備、電影設備等生產經營活動。
6、
與文化、娛樂相關的其他活動,如工藝美術、設計等活動。
文化產業是在全球化的消費社會背景中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產業
,
是全球化的消費社會背景中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產業。被公認為
「21
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
「
朝陽產業
」
或
「
黃金產業」。
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提出了文化產業(culture
instry)的概念。
幾年後,英國首相布萊爾又提出creative
instry的新概念。直譯為創造型產業,新加坡開始譯成創意產業,甚為確切。
英國的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給「創意產業」(creative
instry)做出了如下定義:
「創意產業」就是源於個人創意、技巧和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而形成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
按照英國政府和專家的意見,「創意經濟」的范疇包括13個行業,即:廣告、建築、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設計、電影、互動休閑軟體、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電視廣播等等。
文化產業更為廣泛;文化創意產業又高於傳統文化產業。
創意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而是依靠創意人才的智慧、靈感和想像力,藉助於高科技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再創造、再提高,它是文化產業中真正創造巨額價值的部分。
英國是最早提倡創意產業的,他們列出13個行業:廣告、建築藝術、藝術品與文物交易、工藝品製作、時尚設計、時裝設計、電影及影像製作、互動休閑軟體、音樂製作、表演藝術、出版業、軟體開發、電視廣播。
美國將創意產業分為6類:文化藝術、音樂唱片、出版業、影視業、傳媒業、網路服務業。
補充新加坡將創意產業分為3大類13個行業。第1類藝術與文化:攝影、表演及視覺藝術、藝術品與古董買賣、手工藝品;第2類設計:軟體設計、廣告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平面產品及服裝設計;第3類媒體:出版、廣播、數字媒體、電影。
『叄』 茶文化品牌塑造方法
茶 文化 品牌對茶文化產業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那麼茶文化品牌如何塑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茶文化品牌塑造 方法 ,希望對您有用。
茶文化品牌塑造方法
以茶文化為先導 提升川茶整體品牌形象
茶文化已經成為當今中華文化百花園中一束盛開的奇葩。茶文化本身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是無量的財產,是一個事半功倍的切入點。川茶要真正做大做強,必須要有整體品牌的提升,茶企業抓品牌塑造必須重視茶文化建設。企業因文化而有凝聚力,茶產品因品牌而有親和力。任何產品真正的附加值都只能是其品牌,而品牌真正的影響力是其文化內涵。文化之道,永無止境。
打造知名茶品牌,結合文化特色,進一步挖掘和賦予茶產品以更新穎、更豐富、更喜聞樂見的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各自的地域文化作為載體。四川產茶區的各級政府遵照省政府2014年的一號文件精神,在打造區域茶品牌上,茶葉主產區的雅安、宜賓、樂山、成都、自貢、綿陽、巴中等,分別提出打造“中國綠茶之都”、“中國綠茶第一縣”、“中國早茶第一鄉”、“中國綠茶之鄉”、“中國採茶節”之譽,而集中資源打造區域茶葉品牌是核心和關鍵。以竹葉青、敘府茶業等為代表的川茶龍頭企業,制定了以品牌打造為主導的發展戰略目標。品牌是獨特的文化,也是價值的彰顯,各地茶企業已有品牌價值的“竹葉青”、“敘府龍芽”、“峨眉雪芽”、“蒙頂山茶”、“蒲江雀舌”、“花秋玉者之香”、“龍都香茗”及茉莉花茶、川紅茶、藏茶等,正在加大實施更有影響的川茶品牌戰略。
目前,中國正進入一個新的全球戰略階段,即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大轉型。要構建全球規模品牌一定要有一個准確的觸點,這個觸點就是本土化與國際化的結合點。四川峨眉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先洪2007年9月參加在青島召開的“達沃斯論壇會”,他多次提到希望看到更多的“四川元素”,他找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茶業品牌營銷模式。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打造品牌重在差異化、個性化,要充分發揮 想像力 ,不應在產品定位的初期就自貶身價。”品牌代表一個 故事 和消費者的認可,產品沒有內容是不行的。品牌是臉、是茶企的文化品格。創品牌要勇於迎接挑戰,川茶企業應該與時俱進、抱團發展,創造川茶響亮品牌,增強國際競爭力,以品牌躋身華夏乃至全球茶產業高端。
宏揚茶文化 川茶品牌與市場經濟黃金握手
文化是川茶品牌的靈魂,品牌必須建立在自己獨有的文化內涵、社會價值之上。茶作為我國的文化代表,更應該以其文化內涵提升其川茶品牌的價值,這是未來茶產業發展的方向。茶,是茶文化的載體,茶葉經濟是茶文化的內涵和延伸,也是茶文化的根基;茶文化則是茶葉經濟的升華和強化,茶葉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相應的文化行為。四川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條件,使茶文化與茶葉經濟緊密融合起來,其熱烈握手必將產生黃金效應。
品牌不是 廣告 牌,品牌有其獨特的內涵,尤其是綠色飲品茶葉,必須由消費者說了算,只有讓消費者樂意購買、舒心品茗,才能打造出品牌消費的樂觀 渠道 。現在人們是理性消費、科學消費、健康消費。四川茶館,是名茶的薈萃之地,既要用傳統贏得老茶客,又要吸引滿足求新求異的年輕新茶客;宣傳 飲茶 有益於健康,飲茶能延年益壽,可擴大創新消費的新體系;有條件和有實力的茶企業可開發茶品牌連鎖店,充分利用已搭建起的茶業流通平台,專業批發市場,進入成都“龍和國際茶城”、“海峽茶城”、“貴達茶都”、“大西南茶葉批發市場”等開店展銷。
飲茶之風向海外傳播和茶葉品牌的輸出,也常常以茶文化為先導,茶葉品牌便成為傳播友誼文化的“天使”。四川不少茶企業的茶品牌產品已銷售到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紐西蘭、斯里蘭卡、新加坡、摩洛哥等國家。茶葉貿易與消費的發展,推動著與這些國家的茶文化交流。2006年4月“論道·竹葉青”,作為唯一的中國品牌被邀參加摩洛哥最頂級的奢侈品盛會。開幕剪綵儀式後,摩洛哥阿爾貝親王在眾人簇擁下進入展館,展場內任何奢侈品都很難留住親王的腳步,惟有“論道·竹葉青”的裊裊水氣、清悠茶香讓親王長時間駐足。他站在論道的展位前靜靜地觀看茶藝表演,品嘗“論道·竹葉青”後,親王贊不絕口、流連忘返。21日,唐先洪率領的竹葉青代表團成員都收到親王邀請參加王宮酒會的親筆 邀請函 。摩洛哥頂級富豪L先生的公子11歲的麥青思酷愛“論道”,每天必到論道展位品茗,並告訴母親:如果都能喝到論道就好了。公子的母親在國王的酒會上看到竹葉青成員異常熱情,詳細詢問怎樣才能沏好竹葉青。
2014年11月1日花秋茶業應邀在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市,“王者之香”黑茶歷史文化圖片展精彩亮相,檀香山市市長柯克·考德威爾品著茶藝師精心泡製的黑茶,看著川劇演員神奇的變臉表演,市長陶醉了。他說:“中國茶和茶文化令人著迷。這茶很古老、很健康、很好喝,我把它全部喝完了。”
四川茶藝師新加坡華人何正鴻,在新期間,以自己的文化積淀,傳播四川的茶品牌和茶文化。茶藝師曾小龍參加過央視“我要上春晚”、“達人秀”、“越戰越勇”等節目,2011年3月22日他隨同演出團到俄羅斯參加中國旅遊年開幕式,在克里姆林宮為兩國元首、普京及中俄觀眾演出。茶藝師劉昌偉2014年11月1日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市為花秋茶業展示會表演茶藝和川劇變臉,同月8日又受邀到俄羅斯表演茶藝。四川茶藝師的絕妙技藝,是川茶品牌向國外宣傳和組團參加國內外茶博會推廣茶品牌的形象大使,為川茶走向國際市場起到了搖旗吶喊、擴大影響的作用。
加快觀念更新 促進四川茶葉品牌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是賦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川茶要走向全國、走向國際,川茶企業就必須要十分重視創新,因為創新就是創造一種資源。結合四川茶文化旅遊的豐富資源和產茶區的特色茶文化,創新開發四川茶業和特色茶文化旅遊,其開發出來的價值將不可估量。
四川是茶文化旅遊資源大省,旅遊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豐富多彩,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四川有很多縣、市、區都具有吸引遊客的茶文化旅遊的各種文化節慶活動。雅安名山縣、峨眉山市、宜賓市、都江堰市、蒲江縣、邛崍市、榮縣、巴中、北川羌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沐川縣、瀘州納溪區、平武縣等都是產茶鄉,所舉辦的茶文化民生旅遊節、茶鄉風光美食節、民俗茶俗展示、新茶節、茶馬古道游、觀茶園美景、茶姑採茶、制茶、品茗茶會、茶宴、欣賞茶藝茶道、茶歌舞表演、茶博覽、茶書畫展會等,旅遊景區的四星五星農家樂可留宿,人氣更望,茶文化與旅遊結合出奇效。到成都茶鄉旅遊景區去,感受成都充分國際化的發展進程。“文化是未來的經濟”,茶文化旅遊景點上一定要有叫得響的茶品牌,要用文化來打造茶品牌,打造一個值得人們信賴、值得大家交口贊譽的川茶品牌。
四川茶界各路英豪應同心同德、攜手並進、整合資源,大力開發四川特色茶文化旅遊,充分展現四川茶文化旅遊的魅力,塑造四川茶文化旅遊靚麗形象,開辟出四川茶文化旅遊的一片新天地。
四川茶葉界的企業家經過市場競爭與拼搏,深深地感悟到創品牌、創精品不僅是川茶求生存的必然之路,也是茶企業求得品牌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斷地創新提高,堅持科技興茶,才能佔領市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川茶企業要創名茶品牌,走向國內外市場,就要依靠茶葉和茶文化科研單位,依靠四川農業大學雄厚的科研力量,藉助科研平台,打造茶葉品牌。應該說,品牌崇拜是通過產品形象、個性、文化等各個方面展開整合的心理攻勢,而不是單一的突破。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川茶企業的老總們應該多與文化人、名人接觸、交朋友,應該讓眾多文化界的有識之士介入川茶品牌的塑造,歌之、詠之、賦之、贊之。
竹葉青董事長唐先洪表示,爭取用5年時間,將竹葉青品牌做成全國一線品牌,到2015年底實現20億元的銷售目標。川茶集團董事長顏澤文說,中國4萬茶廠還敵不過一個“立頓”,並非是質量問題,而是品牌,這也是川茶的軟肋。川茶應當建立起產業聯盟來共同維護和打造品牌,而敘府茶業作為川茶龍頭企業,將在質量、品牌、精深加工等方面引領行業發展,“敘府茶業要建成標准化、現代化、規模化的茶業‘航母’,擔起振興川茶,打造中國茶業世界名牌的重任。”
“川茶品牌騰飛,條件已經成熟。”省農業廳專家段新友表示,經過多年品牌打造,目前川茶龍頭企業品牌已達到全國一流,而缺少的是川茶公共品牌。四川省作為我國最大的優質綠茶生產基地,川茶理當豎起“世界綠茶之都”大旗,四川茶界同仁要攜手合作、獻計獻策、齊心協力,更好地為提升川茶品質和塑造品牌出力,加快川茶產業轉型升級,共同建設茶業強省。
塑造茶葉公共品牌的方法
其一,塑造茶葉公共品牌必須整合資源。因此,地方政府或茶葉企業整合資源的能力就直接影響到茶葉品牌的建設和發展。整合資源的前提是要有資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源做基礎的品牌運作是沒有辦法完成的。這就需要地方政府或茶葉企業在品牌運作過程中,做好各個方面的調研工作。
但是,資源的有無和多少與品牌策劃人是有深刻關系的。因此,茶葉品牌策劃人要努力做到兩點,一是持之以恆地積累資源,如,媒體資源、人脈資源、渠道資源、文化資源、資金資源等等;二是千方百計地發現資源、挖掘資源,尤其是在調研過程中,要充分地開動腦筋,最大限度的挖掘品牌資源。
其二,整合資源必須是創造性的。俗話說 “綱舉目張”,事實上,整合資源的關鍵就是找到“綱”,“綱”找到了才能把相關的資源和優勢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否則就是“貌合神離”。
“綱”的確定必須經過認真思考和分析才能最終定論,因為“綱”必須從“人性”出發,符合人性特徵,必須准確表達基於人性的資源和優勢的綜合特徵,而且“綱”還必須具有深刻的創意和高度的概括性,能夠吸引社會關注,引起大家的共鳴。
所以,要做到“創造性”,經濟落後地區的地方政府或茶葉企業就必須深刻理解人性、資源以及相關優勢的特徵,然後加以分析、提煉和綜合。
其三,創造性必須符合社會發展需要,不能為了創造而一味的標新立異。換言之,創造性地整合資源必須能夠為個人、企業或社會帶來實實在在的正面價值,否則就不能稱其為一項成功的策劃。
茶文化品牌發展趨勢
1.由於我們現在缺乏一個統一的質量技術或品牌評定標准,即如何打造中國的茶品牌!在這方面,我認為應該向美國人學習。有資料證明,2007年商業周刊與英特爾共同發布全球具有價值的100個品牌。美國品牌佔了53個,最有價值前10個品牌美國佔了7個,這說明美國人對打造品牌是全球領先的。
2.企業要做大,就要把市場份額做大。如想把市場份額佔有率做大就要把品牌做大、做強。在 市場營銷 領域內,做品牌屬於戰略層面。其中又包括:品牌戰術、品牌理念、品牌營銷、品牌文化、品牌傳播、品牌管理及品牌訴求等內涵。因此。做品牌就必須明白品牌運作是大投入與大回報的戰略,是一項長遠的、系統的品牌戰略推廣工程。
3.茶企業家面臨首要問題是:理念問題。
『肆』 如何提升文化產業品牌的核心價值和影響力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其中提及旅遊、出版等多個文化領域。文化品牌建設是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短板所在。在消費者更加註重品質和品牌消費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和文化創新能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1、融合創新,品牌培育提升文化產業內涵
●中南大學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連續11年發布的《中國文化品牌發展報告》,共發布了373個中國文化品牌,覆蓋了影視、旅遊、出版、藝術品、動漫、互聯網等各領域。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文化品牌類別分布廣泛,文化品牌培育對文化產業提速起到了拉動和引導作用。
「中國文化品牌建設比文化產業自覺更早,近年來,在倡導文化自信和振興文化產業後,我們又有了新的品牌自覺意識。」中南大學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友權說。在他看來,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精神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重凝聚,有著豐富含金量,只有品牌產品才有競爭力和感召力,文化產業要贏得市場、參與國際國內文化資本的激烈競爭、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走品牌化之路。
此次《意見》對旅遊、出版等文化領域的品牌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開發一批有潛質的旅遊資源,形成以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旅遊休閑區、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等為支撐的現代旅遊業品牌體系,增加旅遊產品供給,豐富旅遊體驗,滿足大眾旅遊需求;鼓勵傳統出版企業、廣播影視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快發展數字出版、網路視聽等新興文化產業,擴大消費群體,增加互動體驗。
我國旅遊業近年來進入以品牌競爭為核心的發展階段,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品牌化之路提供了基礎——湘西文化濃郁的鳳凰古鎮、富有文藝情調的麗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每年都吸引眾多慕名前往的國內外遊客。旅遊與其他業態的結合也催生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印象系列」「又見系列」通過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將山水景色、傳統文化融入藝術表演,成為許多遊客必看的經典演出。
《意見》也對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數字化成為傳統出版業跨越發展的契機。鳳凰傳媒、中國出版集團等出版社都積極探索與互聯網結合,並與演藝、影視、游戲等行業合作打造全產業鏈。專家認為,隨著「文化+」的興起,創新意識、跨界融合意識在品牌建設中越來越重要。
2、補足短板,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提到國外的知名文化品牌,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日本的動漫,韓國的電視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等。這些擁有全球市場的文化品牌以其強大的影響力帶動了企業生產和市場消費。相比之下,我國文化產品的品牌效應不算突出,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更是鳳毛麟角。
「近年來,中外文化貿易逆差逐漸縮小,與我國『走出去』的民族文化品牌之間有著必然的關聯。」歐陽友權提到,培養民族文化品牌成長,並逐步走向國際化之路,將是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國文化品牌建設任重道遠,與發達國家相比,文化品牌影響力差距較大。」歐陽友權提出,在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一些文化企業的套現思維導致了眼光短視,過度迎合市場,而忽略了對文化附加值的開掘,對市場的後勁支撐乏力。
在許多專家看來,我國文化品牌建設存在明顯短板。由於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晚,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產業附加值偏低,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例如好萊塢的衍生品收入大約占總收入的七成左右,票房收入僅佔三成;而我國則相反,票房收入占近八成。此外,文化品牌同質化問題嚴重,缺少自身特色,雷同的產品造成市場惡性競爭,如影視劇生產跟風現象嚴重,相同題材而製作粗陋的影視劇層出不窮,各地旅遊景點也常出現似曾相識的文化街區和類似的旅遊紀念品。
歐陽友權提出,當前我國的文化品牌呈「兩頭大、中間小」的業態失衡狀態。「兩頭大」是指傳統的老牌子,如國粹等傳統文化的世界認同度高,同時,與新興科技相結合的新品牌,如騰訊、阿里等新媒體、影視娛樂類品牌等成長快;「中間小」是指占絕大多數文化業態的行業品牌少,發展滯後,即資源依賴型的文化行業如文化旅遊、民族民間藝術、傳媒業等佔比很大卻品牌較少。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還未達到應有高度。只有將優質內容凝練成文化品牌,才能進一步在國際市場實現快速、有效、大范圍傳播。」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指出。
3、提質升級,加強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
●《意見》提出,要凈化市場環境,建立更加嚴格的市場監管體系,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要清除制約因素,建立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等領域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健全黑名單制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要制定激勵政策,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支持自主品牌發展。
目前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數量優勢明顯。然而當前階段更需要從注重數量到注重質量的轉變,發掘產品背後的內涵與深層價值。「德國八千多萬人口,卻為世界貢獻了兩千多個品牌,許多品牌限量生產,而不是迎合市場、越多越好,這就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品牌意識。」歐陽友權說。
《意見》提出,要「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主要內容」,這也是文化領域品牌建設的方向所在。歐陽友權認為,文化品牌的未來發展要拓寬三大路徑:一是注重民族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二是扶持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意開發,三是品牌培育要有持之以恆的工匠精神,防止急功近利。
善用民族文化資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對我國文化「走出去」意義深遠。陳少峰指出,我國在對外品牌塑造和傳播方面不應局限於舉辦大型活動,還應逐步建立包括國家、社會、企業、城市、明星、項目產品等各層面的系列品牌。
「品牌是文化傳播的影響力來源,優質內容則是品牌形成的基礎。」在陳少峰看來,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堅持「內容為王」,這就需要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氛圍。
實際上,中國文化元素在世界市場很受歡迎,好萊塢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花木蘭》都融入了中國元素,並獲得很高的票房和很好的口碑;而我國卻少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類似作品,因此不僅要善於運用傳統文化資源,更需要加入創意,並結合市場需求加強現代運營管理。
『伍』 如何打造當代中國自己的文化(產業)品牌
南孚電池當年號稱民族的力量 最終淪為外資企業 其中的過程大家知道嗎?如今這么一個腐敗的社會環境 我們好不容易打造出一個自己的品牌用血汗換來的結果拱手給了外企 痛心疾首啊 所以我認為在中國內地可以打造出自我品牌 但是無法長久 最終要被腐敗給吞食 這個南孚電池的就是案例 要打造自我品牌請先整頓腐敗 腐敗不除 文化 品牌無從談起
『陸』 文創產品怎麼做
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顧名思義是指文化創意產品,是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藉助於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而產出的高附加值產品。
好的文化IP有幾個優勢:
1)知名度高(利於後期傳播,快速吸睛)
2)有一定受眾,甚至有一小撮研究者(這部分人在後期就是產品最先銷售人群)
3)歷經千百年沉澱下來的文化有足夠的背景故事可挖掘(文化內容+營銷傳播),可以看出,這種優勢可以在後期接轉化成很高的話題勢能和消費勢能。
好的文創需要具備三個特點:審美、功能、內涵,缺一不可。僅僅做到迎合消費,不算本事,更高明的是融匯古今、溝通雅俗。他指出,還有一個誤區必須打破,那就是把文創等同於衍生品。目前,許多圖書館的文創開發都配套大型的展覽或活動在做,缺乏獨立性。好的文創不應該是新奇點綴,而應該進入生活日常。
『柒』 論如何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品牌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文化旅遊以文化的碰撞與互動為過程,以文化的相互融合為結果。文化旅遊的過程就是旅遊者對旅遊資源文化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是對現代時尚精神的承載,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品牌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找准文化旅遊發展定位。文化和旅遊的發展,不能相互孤立、各自為陣。要強化綜合帶動,突破產業邊界,突出文化與旅遊產業溢出效應和疊加效應,實現優勢互補、互動共融。
(二)突出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建設。高質量策劃一批文旅深度融合互促發展的大項目,同時加強各領域項目與文化旅遊項目的統籌與整合,實現文化旅遊項目與其他各類經濟社會發展項目統籌規劃、同步建設。
(三)加強文化旅遊品牌營銷。樹立「政企聯動、抱團營銷」宣傳理念,創新宣傳營銷方式,建立完善宣傳營銷體系。
(四)理順文旅融合機制體制。進一步理順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事業單位、社會文化團體、文化企業的關系,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體轉變,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文化旅遊市場化進程。
『捌』 怎樣打造旅遊文化品牌
第一步,整合品牌文化資源
第二步,建立品牌價值體系
第三步,是建立品牌文化體系
第四步,建立品牌文化管理體系
第五步,方案的實施
第六步,審查考核
第七步,品牌文化的優化
『玖』 振興中國文化產業我們可以怎麼做
(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1.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2.扶持中小文化企業
(二)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
1.鼓勵集聚發展
2.促進產業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強引導調控
(三)優化文化產業布局
1.加強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2.統籌城鄉文化產業發展
3.培育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
(四)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
1.堅持正確創作生產方向
2.鼓勵文化創新
3.完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五)擴大文化消費
1.培育文化消費習慣
2.改善文化消費條件
3.促進文化消費升級
(六)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1.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
2.加快推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
3.發揮科技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
4.推進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七)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八)健全投融資體系
1.推進銀行業全面支持文化產業
2.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3.促進文化產業投資
4.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配套服務
(九)強化人才支撐
1.加強培訓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
1.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2.鼓勵文化企業開拓境外市場
3、加強國際文化產業交流合作